CN208692333U - 胸罩 - Google Patents

胸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2333U
CN208692333U CN201820930262.1U CN201820930262U CN208692333U CN 208692333 U CN208692333 U CN 208692333U CN 201820930262 U CN201820930262 U CN 201820930262U CN 208692333 U CN208692333 U CN 208692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ody
cup body
region
brassiere
upp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302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沟口初子
沟口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2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2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005Brassie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0021Brassieres with suspension construction for the breas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0028Brassieres with size and configuration adjustment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罩,其能够在保持胸部形状的同时,还维持胸部的活动以减轻紧固。胸罩1具有:保持胸部的左右杯体10;一端与杯体10的上端连接并且绕挂在人体肩部的左右上部支承体20;上端与杯体10的下端连接,并且在左右方向呈曲线状按规定的角度沿斜上方上升并延伸以支承杯体10的下端的左右下部支承体30。在杯体10中,其下端形成为随着趋近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而以比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的上升角度更大的角度沿斜上方呈曲线状上升,并且,杯体10的下端与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在随着趋近中间部逐渐增大间隔的同时相互分离,从而形成开口31。

Description

胸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胸罩,特别涉及保持人体胸部的具备左右杯体的胸罩。
背景技术
过去已经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胸罩。在这些胸罩中采取了各种手段来使人体胸部的形状保持良好。关于这种技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73705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即,在传统的胸罩中,例如通过设计胸罩的形状,或者通过使用钢圈或橡胶等来良好地保持胸部的形状等。但是过于优先保持胸部的形状,而限制胸部的活动,或者强行紧固以保持不合理的形状,会导致肩部僵硬或腰痛,以及胸罩的穿着成为压力等,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强烈希望开发一种能够在保持胸部形状的同时维持胸部的活动,还能减少紧固减小穿着的压力的胸罩。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实用新型,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胸部形状的同时减少穿着压力的胸罩。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关于胸罩的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胸罩,包括:保持人体的胸部的左右杯体;从上方支承杯体的左右上部支承体;与杯体的下端连接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以支承杯体的下端的左右下部支承体。其中,杯体的下端与下部支承体在随着趋近左右杯体的中间部逐渐增大间隔的同时相互分离,从而在杯体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之间具有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杯体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在随着趋近左右杯体的中间部逐渐增大间隔的同时相互分离,从而在杯体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之间形成了开口,因此在通过杯体和下部支承体保持胸部形状的同时,通过使杯体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在随着趋近中间部逐渐增大间隔并相互分离,能够维持胸部的活动以减轻紧固减小穿着压力。
杯体由与人体的胸部的中央位置对应的第1区域、以及位于第1区域两侧的第2区域和第3 区域形成。对第1区域的左右边缘部从上端到下端进一步重叠织物。并且,上部支承体在左右具备:从第1区域的左右边缘部中的一侧边缘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第1上部支承体,以及从第1区域的左右边缘部中的另一侧边缘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第2上部支承体。如此,就能够使胸部的中央部保持在第1上部支承体和第2上部支承体之间而保持良好的形状(技术方案2)。
如果使第1上部支承体与杯体的第1区域的一侧边缘部的进一步重叠的织物连续而成为一体,并且使第2上部支承体与杯体的第1区域的另一侧边缘部的进一步重叠的织物连续而成为一体,就能够使胸部的中央部进一步保持在第1上部支承体和第2上部支承体之间而保持良好的形状(技术方案3)。
如果与第1上部支承体连续而成为一体的杯体的第1区域的一侧边缘部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的上端连接,并且与第2上部支承体连续而成为一体的杯体的第1区域的另一侧边缘部的下端位于开口的上端,并通过开口与下部支承体分离,则通过第1上部支承体、第2上部支承体、杯体、以及下部支承体就能够进一步保持胸部的形状,并通过所述第1区域的另一侧边缘部的下端与下部支承体的上端分离也能够保持胸部的自由活动(技术方案4)。
如果具备将下部支承体紧固于人体的左右紧固体,其中,下部支承体从杯体的下端在左右方向上进一步延伸到人体的背部的相应位置,并且在人体的背部的相应位置处左右端部分离,紧固体从下部支承体的分离的左右端部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而紧固体的端部到达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就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牵拉紧固体时,也牵拉左右下部支承体以使分离的端部之间的间隔变窄,而将下部支承体紧固于人体。此外,可以在人体前部连结紧固体的端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紧固操作,并且容易调节紧固力(技术方案5)。
在此,可以使用天然素材形成胸罩(技术方案6)。天然素材可以为大岛棉或麻(技术方案7) 。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持胸部形状的同时减少穿着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胸罩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2为显示同一胸罩的整体构成的后视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変形例的胸罩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
图4为显示同一胸罩的整体构成的后视图。
图5为显示其他实用新型中的内裤构成的图。
图6为显示其他实用新型中四角内裤的构成的图,其中,(a)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四角内裤的构成的主视图,(b)为显示传统四角内裤的构成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胸罩
10:杯体
10a:上端
10b:端部的下端
10c:中央部的下端
11:第1区域
12:第2区域
12a:边缘部
12a′:下端
13:第3区域
13a:边缘部
13a′:下端
20:上部支承体
21:第1上部支承体
22:第2上部支承体
23:第3上部支承体
24:调节器
30:下部支承体
30a,30b:端部
31:开口
32:第1环状体
32′:圈
34;第2环状体
34′:圈
40:连接体
40′:左右杯体的中间部
40″:左右下部支承体的中间部
50:紧固体
50′:结
50″:插通部
100:胸罩
120:上部支承体
125,126:调节器
130:下部支承体
150:紧固体
200:内裤
210:胯间的相应位置
220:侧端部
300:四角内裤
310:腿部插入口
320:躯干部插入口
400:传统的四角内裤
410:腿部插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胸罩1的整体构成的主视图(图1为虽然省略了人体的图但是示出了将胸罩1穿着于人体的胸部的状态的主视图,并且是仅显示胸罩1的前部侧的主视图(省略了胸罩1的后部侧的主视图))。图2为显示同一胸罩的整体构成的后视图(图2为虽然省略了人体的图但是示出了将胸罩1穿着于人体的胸部的状态的后视图,并且是仅显示了胸罩1的后部侧的后视图(省略了胸罩1的前部侧的后视图))。在以下的描述中,以穿着了胸罩的状态下的人体为基准,定义前后、左右、上下。
参照这些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胸罩1的概要进行说明。该胸罩1保持人体的胸部,更具体而言保持女性的胸部,整体由天然素材形成,更具体而言是用大岛形成的。胸罩1具备杯体10、上部支承体20、下部支承体30、连接体40、以及紧固体50。
杯体10设置在左右,为杯状,更具体而言,呈穹顶状向前方突出,具有保持人体的胸部的功能。
杯体10在左右方向上被划分为3个区域,包括与人体的胸部的中央位置对应的第1区域11, 以及位于第1区域11的左右两侧的第2区域12和第3区域13。
杯体10通过重叠一块织物或多块织物形成,并且在第1区域11中,与第2区域12相邻的侧端的边缘部12a(以下简称为边缘部12a)和与第3区域13相邻的侧端的边缘部13a(以下简称为边缘部13a)是通过从上端到下端进一步重叠成带状体的织物而形成的(边缘部12a位于相对远离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40′的位置,边缘部13a位于相对接近左右杯体的中间部40′的位置)。进一步重叠在边缘部12a,13a的织物随其向下宽度尺寸逐渐增加。
上部支承体20设置在左右,并且形成为带状体。上部支承体20的端部与杯体10的上端10a 连接并向上方延伸,从而将杯体10的上端10a从上方拉起以进行支撑。此外,当穿着在人体上时, 上部支承体20在人体肩部的相应位置处弯曲并向后方转动,而另一端延伸到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由此,将上部支承体20绕挂在人体肩部成为可能。
在此,上部支承体20在左右具备:第1区域11的左右边缘部12a,13a中,从位于相对远离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40′的位置处的一侧边缘部12a的上端呈带状体向上方延伸的第1上部支承体2 1;在第1区域11的左右边缘部12a,13a中,从位于相对接近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40′的位置处的另一侧边缘部13a的上端呈带状体向上方延伸的第2上部支承体22。
第1上部支承体21与杯体10的第1区域11的一侧边缘部12a的进一步重叠的织物连续而形成为一体,并且第2上部支承体22与杯体10的第1区域11的另一侧边缘部13a的进一步重叠的织物连续而形成为一体。即,第1上部支承体21和边缘部12a是用一块织物连续地形成的,而第2上部支承体22和边缘部13a是用一块织物连续地形成的。
也就是说,第1上部支承体21和第2上部支承体22随着向下宽度尺寸逐渐增加,第1上部支承体21和第2上部支承体22的下端连续地形成为一体的杯体10的边缘部12a,13a中的进一步重叠织物的部分也随着向下宽度尺寸逐渐增加。从上方到下方的宽度尺寸的增加率设定为:杯体10 的边缘部12a,13a中的进一步重叠织物的部分比第1上部支承体21和第2上部支承体22更大。
这样构成的第1上部支承体21和第2上部支承体22在上端处连接,该连接的形状形成为倒V 字形,更具体而言,随着趋近上方呈倒V字形逐渐减小间隔并在上端处连接。然后,第1上部支承体 21和第2上部支承体22在穿着于人体时,倒V字形的上端的位置位于人体胸部的上方的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此外,上部支承体20在左右还具备第3上部支承体23。
即,第3上部支承体23从第1上部支承体21和第2上部支承体22所形成的倒V字形的上端向上方延伸,并且在穿着于人体时,在人体肩部的相应位置弯曲并向后方转动,延伸到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由此将第3上部支承体23绕挂在人体的肩部成为可能。
上部支承体20,更具体而言,第3上部支承体23的背部的相应位置侧设置有调节器24,通过上下调节此调节器24的位置使上部支承体20的长度调节成为可能。调节器24可以用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塑料,优选天然塑料形成,并且形成为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下部支承体30设置在左右,并且形成为带状体。下部支承体30其上端与杯体10的下端连接, 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呈曲线状以规定角度沿斜上方上升并延伸至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从而支承杯体10的下端。
此外,在穿着于人体时,下部支承体30形成为从杯体10的下端向后方进一步延伸至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以沿着人体围绕在左右方向上,并且在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处,左右端部30a,30b 彼此分离地形成。下部支承体30的分离的端部30a、30b和上部支承体30的另一端侧形成连接的结构。下部支承体30形成为随着从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趋近背部的相应位置宽度尺寸逐渐增加。下部支承体30的宽度尺寸的增加率设定为人体的侧部和背部的相应位置大于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
在此,上述杯体10形成为该杯体10的下端随着趋近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以比下部支承体3 0的上端的上升角度大的角度向斜上方呈曲线状上升。杯体10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10的上端从杯体10的侧方的端部的下端10b连接到杯体10的中央部的下端10c,并且随着从中央部的下端1 0c向左右罩杯10的中间部40′趋近,间隔逐渐增大而相互分离。由此,在杯体10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30之间,从杯体10的中央部的下端到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40′形成开口31。此开口31设定为大致三角形。
应该注意的是,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和与第1上部支承体21连续而成为一体的杯体10的第 1区域11的一侧边缘部12a的下端12a′连接。另一方面,与第2上部支承体22连续而成为一体的杯体10的第1区域11的另一侧边缘部13a的下端13a′位于开口31的上端,并且通过开口31与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形成相互分离的结构。
连接体40设置于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40′,并且设置于左右下部支承体30的中间部40″。即, 连接体40具有通过中间部40′,40″连接左右杯体10和左右下部支承体30的功能,并且具有保持胸罩1的左右平衡的功能。应当注意,从图中显而易见的是,上述开口31被杯体10的下端、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以及连接体40围成大致三角形。
紧固体50设置在左右,并且形成为带状体。紧固体50具有将下部支承体30紧固于人体的功能。
紧固体50分别从下部支承体30的分离的左右端部30a,30b以在分离的端部30a,30b之间交叉的方式向左右方向,更具体而言,向左右方向的斜下方侧围绕着人体向前方延伸,并且设定为在穿着于人体时,长度为从人体的背部到人体前部的长度。也就是说,这些紧固体50的端部50a, 50b到达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并且可以在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处,例如以形成球结或蝴蝶结等结50′的方式连结。应当注意,下部支承体30的前部侧的下端设置有插通部50″。也就是说,紧固体50插通插通部50″并到达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可以通过插通部50″防止紧固体50的缠绕,并容易地进行紧固操作。作为此插通部50″,使用由布材料形成的圈状的相同布料的布圈。
更详细地,下部支承体30的分离的左右端部30a,30b中的一侧端部30a设置有第1环状体32, 而另一侧端部30b设置有第2环状体34。
进一步地,第1环状体32和第2环状体34分别设置在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的至少2个位置处, 并且将一根带状体的中间部插入上部位置的第1环状体32和上部位置的第2环状体34中的任一个中,同时将紧固体50固定于该环状体32,34。
然后,对于紧固体50,在进一步固定的状态下,将一端部50a插入上部位置的第1环状体32和上部位置的第2环状体34中任意的另一个中并反转方向,进一步将一端部50a插入下部位置的第1环状体32和下部位置的第2环状体34中的任一个中并反转方向,使其在左右方向上,更具体而言,向左右方向的斜下方侧延伸,以到达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
此外,对于紧固体50,在进一步固定的状态下,将另一端部50b插入下部位置的第1环状体32 和下部位置的第2环状体34中任意的另一个中并反转方向,使其在左右方向上,更具体而言,向左右方向的斜下方侧延伸以到达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应当注意,第1环状体32和第2环状体34是使用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塑料,优选天然塑料形成的。此外,第1环状体32和第2环状体34通过使用布材料形成的圈(相同布料的圈)32′、34′设置在下部支承体30的分离的左右端部30a,30b。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杯体10的下端随着趋近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40′,以比下部支承体30的上升角度大的角度沿斜上方呈曲线状上升,并且杯体10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随着从杯体10的中央部的下端向左右杯体10的中间部40′趋近,间隔逐渐增大并相互分离,从而在杯体10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30之间具有开口31。由此,通过杯体10和下部支承体30保持人体的胸部的形状,并通过杯体10的下端和下部支承体30随着趋近中间部40′,40″逐渐增大间隔并相互分离,能够维持胸部的活动以减轻紧固减小穿着压力。
此外,杯体10在左右方向上被划分为3个区域,包括:与人体的胸部的中央位置对应的第1区域11,以及位于第1区域11的两侧的第2区域12和第3区域13。对第1区域11的两侧端的边缘部1 2a,13a从上端到下端进一步重叠呈带状体的织物12b,13b。并且,上部支承体20在左右具有从第 1区域11的一侧边缘部12a的上端向上方呈带状体延伸的第1上部支承体21,以及从第1区域11 的另一侧边缘部13a的上端向上方呈带状体延伸的第2上部支承体22。因此,能够使人体胸部的中央部保持在第1上部支承体21和第2上部支承体22之间而保持良好的形状。
此外,由于第1上部支承体21与杯体10的第1区域11的一侧边缘部12a的进一步重叠的织物连续而成为一体,并且第2上部支承体22与杯体10的第1区域11的另一侧边缘部13a的进一步重叠的织物连续而成为一体,因此能够使人体的胸部的中央部进一步保持在第1上部支承体21和第2上部支承体22之间而保持良好的形状。
进一步地,与第1上部支承体21连续而成为一体的杯体10的第1区域11的一侧边缘部12a的下端12a′和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连接,并且与第2上部支承体22连续而成为一体的杯体10的第1区域11的另一侧边缘部13a的下端13a′位于开口31的上端,所述下端13a′通过开口31与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分离,因此通过第1上部支承体21、第2上部支承体22、杯体10、以及下部支承体 30能够进一步保持胸部的形状,同时通过所述第1区域11的另一侧边缘部13a的下端13a′与下部支承体30的上端分离也能保持胸部的自由活动。
更进一步地,具有将下部支承体30紧固于人体的左右的呈带状体的紧固体50,下部支承体3 0从杯体10的下端进一步延伸到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并且在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处左右端部3 0a、30b分离,紧固体50分别从下部支承体30的分离的左右端部30a、30b以在分离的端部30a、3 0b之间交叉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以使紧固体50的端部50a、50b到达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 因此,在左右方向上,更具体而言,向左右方向的斜下方侧牵拉紧固体50时,左右下部支承体30也被牵拉而使分离的端部30a,30b之间的间隔变窄,从而能够将下部支承体30紧固于人体。此外, 通过向左右方向的斜下方侧牵拉紧固体50,与下部支承体30连接的上部支承体20也被向下方牵拉,由此,能够将胸罩1整体紧固于人体。进一步地,能够在人体前部将紧固体50的端部50a,50 b以形成结50′的方式连结,能够容易地进行紧固操作,并且能够容易地调节紧固力。
进一步地,由于使用大岛形成胸罩1,因此能够获得柔软、皮肤触感好且轻便的胸罩,并且能够大幅度缓和穿着胸罩带给使用者的压力。大岛具有优异的透气性和抗菌性,也适用于内衣。
也就是说,大岛是世界三大织物之一,是鹿儿岛县奄美大岛特产的丝织物,具体而言是茧绸织物。大岛是一种主要通过泥染技术进行媒染,先染色,并通过使用缔织机手工编织而成的织物。已知这种大岛经过使用和反复洗涤,越穿柔软度和皮肤触感越好,适合作为穿着时压力缓和效果大的胸罩等内衣的材料。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实施方式。
即,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部支承体20、下部支承体30以及紧固体50形成为带状体,但是作为结扣状体也能获得期望的效果。然而,与结扣状体相比,上部支承体20、下部支承体30以及紧固体50优选为带状体。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部支承体20具有第1上部支承体21至第3上部支承体23,但是如图3和图4所示的胸罩100,仅以一个上部支承体120将杯体110向上方牵拉来进行支承的构成也能获得期望的效果。然而,与一个上部支承体相比,优选上部支承体具有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第1上部支承体21至第3上部支承体23。
进一步地,如图3(图3为虽然省略了人体的图,但是示出了胸罩100穿着于人体的胸部的状态的主视图,并且是仅示出胸罩100的前部侧的主视图(省略了胸罩100的后部侧的主视图))和图4(图4为虽然省略了人体的图,但是示出了胸罩100穿着于人体的胸部的状态的后视图,并且是仅示出胸罩100的后部侧的后视图(省略了胸罩100的前部侧的后视图))所示的胸罩100,左右上部支承体120在下部支承体130的上方的人体背部的相应位置交叉,也可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调节上部支承体120的交叉位置的调节器125。此调节器125为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环状体, 左右上部支承体120的交叉部分插通于环状体。调节器可以用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塑料,优选天然塑料形成。应当注意,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人体前部侧将调节器126设置于左右上部支承体 130。
更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紧固体150的另一端部150c、150d固定在下部支承体130的分离的左右端部130a、130b,并且分别从下部支承体130的分离的左右端部130a、130b以在该端部130a、130b之间的下方处交叉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更具体而言,向左右方向的斜下方侧延伸,设定长度为从人体的背部到人体前部的长度,即使在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形成结150′也能获得期望的效果。应当注意,下部支承体130的前部侧的下端设置有插通部150″。也就是说,紧固体150插通插通部150″并到达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可以通过插通部150″防止紧固体150的缠绕,并容易地进行紧固操作。作为此插通部150″,使用由布材料形成的圈状的相同布料的布圈。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大岛形成了胸罩1,但是即使使用棉、麻等其他天然素材形成胸罩1也能获得期望的效果。然而,与使用棉、麻等形成胸罩1相比,优选使用大岛形成胸罩1 。
从以上描述可知,使用天然素材,并且不使用钢圈等金属或橡胶等形成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胸罩1、100。本实用新型的胸罩1、100可以在不使用钢圈或橡胶等的情况下保持胸部的形状,并且减少穿着的压力。
[其他实用新型]
如图5所示,在形成内裤200时,用一块布制版形成在胯间的相应位置210处连续的内裤的展开形状200a,并仅在侧端部220处缝合。由此,能够省略在胯间的相应位置210处的缝合,并且能够消除在该胯间的相应位置210处的接缝。通过这样消除胯间的相应位置210处的接缝,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穿着衣服时内裤的接缝浮现在衣服上。
此外,如图6(a)所示,在下部具有供人体的腿部插通的一对腿部插入口310,且上部具有供人体的躯干部插入以保持的躯干部插入口320的四角短裤300中,腿部插入口310的前部的下端31 0a形成为随着从内侧趋向外侧而向斜上方逐渐上升,从而例如在落座等时,四角短裤300被人体的臀部拉动,使得腿部插入口310的前部的下端310a的位置可以设定在人体的腿部的根部的相应位置(从图中可知腿部插入口310的后部的下端310b在左右方向上与延伸)。
即,如图6(b)所示,在传统的四角短裤400中,腿部插入口410的前部的下端410a随着从内侧趋向外侧大致水平地延伸,在落座等时,腿部插入口410的前部的下端410a的位置被设定在比人体的腿部的根部更靠前的位置处(腿部的上部),并且被指出在落座等时有紧绷感和不适感。
通过如图6(a)形成四角短裤300,能够减少紧绷感带来的不适感并且提高穿着舒适感。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胸部形状的同时,维持胸部的活动以减轻紧固的胸罩, 对内衣业界的发展具有大的贡献。

Claims (7)

1.一种胸罩,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人体的胸部的左右杯体;
从上方支承所述杯体的左右上部支承体;
与所述杯体的下端连接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以支承所述杯体的下端的左右下部支承体,
所述杯体的下端与所述下部支承体在随着趋近所述左右杯体的中间部逐渐增大间隔的同时相互分离,从而在所述杯体的下端和所述下部支承体之间具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罩,其中,
所述杯体由与所述人体的胸部的中央位置对应的第1区域,
以及位于所述第1区域两侧的第2区域和第3区域形成,
对所述第1区域的左右边缘部从上端到下端进一步重叠织物,并且
所述上部支承体在左右具备:从所述第1区域的左右边缘部中的一侧边缘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第1上部支承体,
以及从所述第1区域的左右边缘部中的另一侧边缘部的上端向上方延伸的第2上部支承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罩,其中,
所述第1上部支承体与所述杯体的第1区域的一侧边缘部的所述进一步重叠的织物连续而成为一体,
并且所述第2上部支承体与所述杯体的第1区域的另一侧边缘部的所述进一步重叠的织物连续而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胸罩,其中,
与所述第1上部支承体连续而成为一体的所述杯体的第1区域的一侧边缘部的下端和所述下部支承体的上端连接,
同时,与所述第2上部支承体连续而成为一体的所述杯体的第1区域的另一侧边缘部的下端位于所述开口的上端,并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下部支承体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胸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胸罩具备将所述下部支承体紧固于所述人体的左右紧固体,
所述下部支承体从所述杯体的下端到所述人体的背部的相应位置朝左右方向进一步延伸,并且在所述人体的背部的相应位置其左右端部分离,
所述紧固体从所述下部支承体的分离的左右端部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所述紧固体的端部达到所述人体前部的相应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胸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胸罩是使用天然素材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胸罩,其中,所述天然素材为大岛、棉或麻。
CN201820930262.1U 2017-06-16 2018-06-15 胸罩 Active CN2086923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20811P 2017-06-16 2017-06-16
US62/520,811 2017-06-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2333U true CN208692333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274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30262.1U Active CN208692333U (zh) 2017-06-16 2018-06-15 胸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2201B2 (zh)
CN (1) CN20869233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23279A1 (en) * 2019-04-12 2020-10-15 Gina Isabel Castillo Piedra Brassieres
US20220361594A1 (en) * 2021-05-17 2022-11-17 Nike, Inc. Bra support structure
US20230065323A1 (en) * 2021-08-24 2023-03-02 Nike, Inc. Breast-supporting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3811A (en) * 1941-03-14 1943-03-16 Dubner Harry Jay Foundation garment
US2462987A (en) * 1945-11-14 1949-03-01 Michaelson Rose Brassiere
US2457928A (en) * 1946-02-25 1949-01-04 Tichenor & Ferguson Brassiere construction
US5167566A (en) * 1992-04-14 1992-12-01 Wacoal America, Inc. Minimizing brassiere
US5823857A (en) * 1996-04-23 1998-10-20 Mcdonnell Douglas Helicopter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cision grinding of face gears
JP2000273705A (ja) 1999-03-26 2000-10-03 Fumiaki Nakatsuma ブラジャー
US6918812B2 (en) * 2003-10-09 2005-07-19 Sharon Giese Brassiere for improved breast support and enhancement
US8864550B2 (en) * 2004-08-31 2014-10-21 Trifinity Limited Uplift bra
DE502004010641D1 (de) * 2004-11-16 2010-03-04 Moldex Metric Ag & Co Kg Atemschutzmaske
US20100120329A1 (en) * 2008-11-07 2010-05-13 Macdonald Susan Delaney Brassie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42201B2 (en) 2020-11-24
US20190045853A1 (en)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4942B2 (en) Undergarment
CN208692333U (zh) 胸罩
CN102811636B (zh) 带裆的衣服
US20140141692A1 (en) Garment with cup part
US20210153573A1 (en) Body sculpting garment
JP2008214813A (ja) 背筋強化ハーフトップ
US20230248083A1 (en) Body sculpting garment
US20130189900A1 (en) Piece of clothing
US9226530B1 (en) Breast shaping and lifting support garment
US20220256955A1 (en) Body Sculpting Garment
JP3115670U (ja) バスト補整機能を備えた成型編みインナー
JP3146561U (ja) 整形衣料
JP4660630B1 (ja) 姿勢改善の効果が期待できるウエア
CN102724890A (zh)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US20160007657A1 (en) Bodysuit apparel
JP4410539B2 (ja) ブラジャー
JP2008274501A (ja) 補整帯を有する衣類
JP6351894B1 (ja) ブラジャー
JP4117409B2 (ja) ブラジャ
US4095291A (en) Ladies' swimsuits
JP7137056B2 (ja) クロッチ部を有する衣類
JP5281621B2 (ja) カップ付き衣類
JP3219739U (ja) 下着
JP3760268B2 (ja) ヒップアップ用スラックス
US20240108085A1 (en) Body shaping gar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