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6361U - 采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采油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86361U CN208686361U CN201821169271.XU CN201821169271U CN208686361U CN 208686361 U CN208686361 U CN 208686361U CN 201821169271 U CN201821169271 U CN 201821169271U CN 208686361 U CN208686361 U CN 2086863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pipe
- oil reservoir
- extraction system
- bypass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采油系统,其中,该采油系统包括:设于地下并伸入油藏的套管、设于套管内的采油机构,采油机构包括具有容腔的罐装部以及部分容纳于罐装部的抽油部,抽油部伸入容腔的一端具有并行设置的加压管和旁通管,加压管和旁通管的内腔均与容腔连通,罐装部朝向油藏的一端插入并连通油藏。本实用新型采油系统有效地对采油设备进行保护,有效提高了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在后期生产过程中达到不动套管即可对油藏进行干预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油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油田开采通常采用Y型工具潜油电泵系统。由于电泵装置与侧旁油管并排设置,使得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电泵装置易被碰撞而致损坏,再一方面,在采油时套管的内腔充满井液,导致无法对套管进行保护。如此,无法全面的保护采油设备。常规的罐装系统可以达到以上所述的目的,但使用常规的罐装系统后无法对井下油藏进行干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采油系统,旨在解决无法全面的保护采油设备同时又能保证可以不动管串通过钢丝作业进行油藏干预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采油系统,包括:设于地下并伸入油藏的套管、设于所述套管内的采油机构,所述采油机构包括具有容腔的罐装部以及部分容纳于所述罐装部的抽油部,所述抽油部伸入所述容腔的一端具有并行设置的加压管和旁通管,所述加压管和所述旁通管的内腔均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罐装部朝向油藏的一端插入并连通所述油藏。
优选地,所述罐装部包括筒状结构的容纳部,以及设于所述容纳部朝向所述油藏的进液部,所述加压管和旁通管设于所述容纳部内;
所述采油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套管内的油藏防污染阀,所述油藏防污染阀设于所述套管邻近所述油藏的一端,所述进液部贯穿所述油藏防污染阀并伸入所述油藏。
优选地,所述罐装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部远离所述进液部一端的密封部,所述抽油部远离所述加压管和所述旁通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密封部,并与所述密封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抽油部还包括一端伸出所述套管并与所述密封部固定连接的主管道及Y型工具,所述主管道伸入所述容腔的一端通过所述Y型工具与所述加压管和所述旁通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旁通管通过所述Y型工具与所述主管道直线连通。
优选地,所述Y型工具与所述旁通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防逆流组件,用以使所述进液部涌入的流体从所述旁通管单向流通至所述主管道。
优选地,所述加压管与所述旁通管沿所述容纳部的长度方向呈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抽油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加压管和所述旁通管之间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加压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旁通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压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压组件,用以抽取所述油藏中的流体。
优选地,所述套管伸入所述油藏的一端还设有射孔段,所述射孔段相对于所述油藏防污染阀的下方设置。
本实用新型采油系统通过采用采油机构包括具有容腔的罐装部以及部分容纳于罐装部的抽油部的结构,使得罐装部能够保护抽油部,避免抽油部受阻使得线缆损坏或者流体自发涌入的力度过大损坏抽油部的事故发生,实现全面的保护采油设备的目的,有效提高了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油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采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罐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抽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采油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采油机构 | 122 | 容纳部 |
11 | 抽油部 | 123 | 变径部 |
111 | 主管道 | 1231 | 楔形面 |
112 | 加压管 | 124 | 进液部 |
113 | 加压组件 | 125 | 容腔 |
114 | 旁通管 | 2 | 套管 |
115 | Y型工具 | 21 | 射孔段 |
116 | 防逆流组件 | 22 | 腔体 |
117 | 固定支架 | 3 | 油藏防污染阀 |
12 | 罐装部 | 4 | 地表 |
121 | 密封部 | 5 | 油藏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采油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该采油系统包括:
设于地下并伸入油藏5的套管2、设于套管2内的采油机构1,采油机构1包括具有容腔125的罐装部12以及部分容纳于罐装部12的抽油部11,抽油部11伸入容腔125的一端具有并行设置的主管道111和旁通管114,主管道111和旁通管114的内腔均与容腔125连通,罐装部12朝向油藏5的一端插入并连通油藏5,也即是,套管2设置在地下,并伸入至油藏5,以使得采油机构1能够相对与套管2的内壁移动,以使得采油机构1可在套管2的腔体22中相对于油藏5远离或者靠近运动,进而使得罐装部12插入并连通油藏5与容腔125,油藏5中的流体由罐装部12的一端涌入并填充容腔125,最终使得抽油部11能够将流体导向地表4。
其中,油藏5是指油在地下的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也即是,油藏5指只聚集了石油的一个圈闭。对应的,一个油藏5中含有几个含油砂层时,称为多层油藏5。该处的油藏5中流体通常包括油藏5中的原油以及杂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该采油系统实现海洋油田的开采,在地表4处或相对地表4一定高度的海平面处设置有地面设备,例如:控制柜、变频器、变压器和潜油电缆等;以及在地表4以下设置有地下设备,例如:井下温压测控装置、潜油电机、保护器、分离器/吸入口、潜油离心泵、单流阀与泄油阀组合、潜油电缆等。进而通过地下设备与地面设备的配合实现油田的开采。
为了通过套管2和套管2内的采油机构1对油藏5进行开采,通常情况下,采油机构1相对于套管2的内壁为可滑动结构,例如:通过牵引设备牵引采油机构1,使得采油机能够相对套管2的内壁可滑动,使得采油机构1能够伸入至油藏5,通过采油机构1与地面设备的配合实现开采油藏5。
为了实现罐装部12有效地保护抽油部11,同时也满足抽油部11能够不受阻碍的开采油藏5,罐装部12的侧壁或者一端必然设置有用于油藏5中流体进入的通道结构或者槽孔结构。也即是,罐装部12可容纳抽油部11,但不影响抽油部11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可采用抽油部11设置在罐装部12的容腔125内,流体通过容腔125后进入抽油部11;另一方面,也可采用罐装部12的两端分别与抽油部11固定的方式,也即是,使得抽油部11的主管道111和旁通管114的进液端口均与罐装部12固定,并外露于油藏5,以此便于流体的涌入。
在该采油系统工作中,结合图5中箭头所示,先使得套管2设置与地下,并通向至油藏5,采油机构1伸入至油藏5中,以使得地壳对油藏5的压力自发地使流体涌向采油机构1的罐装部12,也即是,流体进入容腔125,以使得填充罐装部12的容腔125,如此,流体再从主管道111和旁通管114的进液端口通向地表4的地面设备,进而实现油藏5的开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采油机构1包括具有容腔125的罐装部12以及部分容纳于罐装部12的抽油部11的结构,使得罐装部12能够保护抽油部11,避免抽油部11受阻使得线缆损坏或者流体自发涌入的力度过大损坏抽油部11的事故发生,实现全面的保护采油设备的目的。同时,采用抽油部11伸入容腔125的一端具有并行设置的主管道111和旁通管114,主管道111和旁通管114的内腔均与容腔125连通,罐装部12朝向油藏5的一端插入并连通油藏5的结构,使得抽油部11具有两个用于出油的管道,并可在当流体自发的涌出的效率较低时,使用主管道111,以增强流体涌出的效率。同时,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可以达到不调动套管2对油藏5进行干预,也即是,可通过钢丝牵引采油机构1或其他设备实现对采油过程的调节。
进一步地,结合图5所示,罐装部12包括筒状结构的容纳部122,以及设于容纳部122朝向油藏5的进液部124,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设于容纳部122内;
采油系统还包括设于套管2内的油藏防污染阀3,油藏防污染阀3设于套管2邻近油藏5的一端,进液部124贯穿油藏防污染阀3并伸入油藏5。其中,所示进液部124为圆筒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罐装部12包括筒状结构的容纳部122,以及设于容纳部122朝向油藏5的进液部124,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设于容纳部122内的结构,使得当流体从进液部124涌入后,不直接涌向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通过罐装部12设置容腔125的结构,使得对涌入的流体起到缓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在套管2内设置油藏防污染阀3,油藏防污染阀3设于套管2邻近油藏5的一端,进液部124贯穿油藏防污染阀3并伸入油藏5的结构,使得流体能够仅从进液部124涌入,有效地避免流体从套管2与采油机构1的缝隙中渗出,进而避免流体损坏套管2的事故发生。
优选地,进液部124的横截面小于容纳部122的横截面,也即是,进液部124的孔径小于容纳部122的孔径,以使得进液部124插入或者拔出至油藏防污染阀3时,尽可能少的产生流体的泄漏,同时,由于进液部124的孔径小于容纳部122的孔径,在地壳以稳定压强作用于油藏5时,使得流体快速由进液部124涌入至容纳部122,进而使得容纳部122被填充。具体地,进液部124与容纳部122之间通过变径部123连接,以图3和图4所示为例,进液部124、容纳部122和变径部123的截面如图4,进液部124与容纳部122存在楔形面1231的过度结构,以使得进液部124与容纳部122的连接处平缓过度。
进一步地,罐装部12还包括设于容纳部122远离进液部124一端的密封部121,抽油部11远离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的一端贯穿密封部121,并与密封部121固定连接。其中,容纳部122为保护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设于容纳部122远离进液部124一端的密封部121,抽油部11远离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的一端贯穿密封部121,并与密封部121固定连接的结构,使得罐装部12的容腔125受到罐装部12和油藏5的压力,当抽油部11为通路时,由于地下压强大于地表4压强,使得流体涌入至容纳腔,以此实现流体通过抽油部11将流体导向地面设备的目的。并且,由于抽油部11远离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的一端贯穿密封部121,并与密封部121固定连接的结构,使得罐装部12隔离了套管2和抽油部11,避免套管2与流体过多的接触,避免套管2的内壁面被损坏。
优选地,密封部121为密封盖或者牵引头组件。
进一步地,抽油部11还包括一端伸出套管2并与密封部121固定连接的主管道111及Y型工具115,主管道111伸入容腔125的一端通过Y型工具115与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连通。其中,Y型工具115是指形状为类似Y型的连通器,该连通器具有至少3个连接头,以实现主管道111的内腔与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的内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主管道111伸入容腔125的一端通过Y型工具115与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连通的结构,使得通过Y型工具115稳定地将主管道111与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连通,避免工作中主管道111与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松脱。
可选地,除了采用Y型工具115实现主管道111的内腔与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的内腔连通,也可采用主管道111的侧壁上开设有孔洞,使得加压管112连接在孔洞处的结构,同时,使得与加压管112呈并排设置的主管道111的部分形成旁通管114。
进一步地,旁通管114通过Y型工具115与主管道111直线连通,也即是,使得主管道111和旁通管114呈直线设置,也即是,使得流体通过旁通管114后,能够涌向主管道111,避免受到侧壁的阻挡而产生逆流,进而使得流体更易被导向地表4。以实现,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可以达到不调动套管2对油藏5进行干预,也即是,通过地面设备的牵引,使得罐装部12脱离油藏5或者插入油藏5,进而使得控制流体进入旁通管114。优选地,可通过钢丝作业抬升或者下放罐装部12。
进一步地,Y型工具115与旁通管114的连接处设置有防逆流组件116,用以由进液部124涌入的流体从旁通管114单向流通至主管道111。通过采用在Y型工具115与旁通管114的连接处设置防逆流组件116的结构,以使得避免流体在主管道111处产生逆流,进而避免流体涌向旁通。其中,防逆流组件116为单向阀组件。可选地,也可在Y型工具115与加压管112和/或主管道111的连接处设置有防逆流组件116。
进一步地,加压管112与旁通管114沿容纳部122的长度方向呈并排设置。通过加压管112与旁通管114沿容纳部122的长度方向呈并排设置的结构,使得在流体涌入容纳部122后,进而可直接涌向加压管112与旁通管114,能够尽可能地使流体涌入加压管112与旁通管114。
优选地,加压管112与旁通管114沿容纳部122的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以使流体可以相同方向涌向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减少流体与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的内腔的碰撞,使得增强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的内腔中流体的流动速度。
进一步地,抽油部11还包括设于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之间的至少一个固定支架117;固定支架117的一端与加压管1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旁通管114固定连接,也即是,加压管112通过固定支架117与旁通管114固定连接,增强加压管112与旁通管114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加压管112通过固定支架117与旁通管114固定连接的结构,使得在流体涌入容纳部122后,进而可直接涌向加压管112与旁通管114,通过固定支架117连接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增强加压管112和旁通管114的结构,避免流体的冲撞导致加压管112或旁通管114的损坏。
进一步地,加压管1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压组件113,用以抽取油藏5中的流体。也即是,在加压管112设置有一个加压组件113或者多个加压组件113的结构,使得在地壳挤压油藏5使得流体外涌的压力不足时,通过加压组件113抽取流体,使得流体能够被导向至地表4。其中,至少一个加压组件113可为间隔设置,也可为集成于一体设置。通过采用在加压管112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压组件113。
优选地,加压组件113为电泵组件,也即是,加压组件113可包括电缆、电泵等组成结构的装置。
进一步地,套管2伸入油藏5的一端还设有射孔段21,射孔段21相对于油藏防污染阀3的下方设置。其中,所述射孔段21通过装载有炸药的多个射孔枪(图中均未示)作用于套管2内壁产生。
在油藏5开采的应用中,在套管2内下放入油藏放污染阀3之前,需要在套管2伸入油藏5的一端上预先设定装载有炸药的射孔枪;在作业中,依靠对射孔枪加压点火,实现射孔枪射穿套管2内壁形成射孔段21,进而使地下油藏5中的流体通过套管2被射穿的孔流入套管2内,期间,通过地面设备将射孔枪举升至地表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地下并伸入油藏的套管、设于所述套管内的采油机构,所述采油机构包括具有容腔的罐装部以及部分容纳于所述罐装部的抽油部,所述抽油部伸入所述容腔的一端具有并行设置的加压管和旁通管,所述加压管和所述旁通管的内腔均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罐装部朝向油藏的一端插入并连通所述油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装部包括筒状结构的容纳部,以及设于所述容纳部朝向所述油藏的进液部,所述加压管和旁通管设于所述容纳部内;
所述采油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套管内的油藏防污染阀,所述油藏防污染阀设于所述套管邻近所述油藏的一端,所述进液部贯穿所述油藏防污染阀并伸入所述油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装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部远离所述进液部一端的密封部,所述抽油部远离所述加压管和所述旁通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密封部,并与所述密封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部还包括一端伸出所述套管并与所述密封部固定连接的主管道及Y型工具,所述主管道伸入所述容腔的一端通过所述Y型工具与所述加压管和所述旁通管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通过所述Y型工具与所述主管道直线连通,以使在后期生产过程中达到不调动套管对油藏进行干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工具与所述旁通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防逆流组件,用以使所述进液部涌入的流体从所述旁通管单向流通至所述主管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管与所述旁通管沿所述容纳部的长度方向呈并排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加压管和所述旁通管之间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加压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旁通管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压组件,用以抽取所述油藏中的流体。
10.如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采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伸入所述油藏的一端还设有射孔段,所述射孔段相对于所述油藏防污染阀的下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69271.XU CN208686361U (zh) | 2018-07-23 | 2018-07-23 | 采油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69271.XU CN208686361U (zh) | 2018-07-23 | 2018-07-23 | 采油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86361U true CN208686361U (zh) | 2019-04-02 |
Family
ID=65881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69271.XU Active CN208686361U (zh) | 2018-07-23 | 2018-07-23 | 采油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86361U (zh) |
-
2018
- 2018-07-23 CN CN201821169271.XU patent/CN2086863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63496U (zh) | 一种井下罐装双电潜泵生产管柱 | |
CN103806879B (zh) | 一种海上油田同井采注安全生产管柱 | |
CN109415930A (zh) | 海底甲烷生产组件 | |
CN104213846A (zh) | 套管完井多段压裂水平井选择性开采管柱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3321480U (zh) | 套管完井多段压裂水平井选择性开采管柱 | |
CN104453839A (zh) | 一种大排量油水分离自流注水系统 | |
US6131660A (en) | Dual injection and lifting system using rod pump and an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ESP) | |
CN104179477B (zh) | 连续油管悬挂电泵采油工艺管柱 | |
CN208686361U (zh) | 采油系统 | |
CN206571659U (zh) | 一种长柱塞防砂可正洗节能环保抽油泵 | |
CN103806878A (zh) | 海上不压井电泵举升工艺管柱 | |
CN205297469U (zh) | 油套管控流装置 | |
CN202900189U (zh) | 一种电潜泵工艺管柱 | |
CN208934640U (zh) | 一种新型采油多功能井口 | |
CN204782960U (zh) | 一种单井采水注水防砂集成管柱 | |
CN206346723U (zh) | 一种电动潜油往复泵在油气井上的排采装置 | |
RU102675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 раздельной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продуктивных пластов нефтяной скважины | |
CA2742577C (en) | Method for modifying an existing subsea arranged oil production well, and a thus modified oil production well | |
CN205577921U (zh) | 一种油水井捞砂工艺管柱 | |
CN204877402U (zh) | 一种油田交替注水及co2的装置 | |
CN107476785A (zh) | 一种油气井串联双潜油电泵密闭生产管柱 | |
US1129325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acking and producing a well | |
CN204457689U (zh) | 逐级解卡安全注水管柱 | |
RU89605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бычи нефти | |
CN203822226U (zh) | 套管补贴分层注水管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