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6126U - 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6126U
CN208686126U CN201821275247.4U CN201821275247U CN208686126U CN 208686126 U CN208686126 U CN 208686126U CN 201821275247 U CN201821275247 U CN 201821275247U CN 208686126 U CN208686126 U CN 208686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struction
water supply
hole
bran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52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ipbuilding Heavy Industry Group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ipbuilding Heavy Industry Group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ipbuilding Heavy Industry Group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ipbuilding Heavy Industry Group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752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6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6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61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包括水源、前端供水干管、水表、前端供水支管、供水软管、预张孔、后端供水支管、后端施工输水管、大体积混凝土和施工用水点。优点为:(1)本申请的供水软管可以抽出重复利用,节省了大量材料及水资源,且升温后的施工用水有利于施工现场使用。(2)本申请中,供水软管是一组热交换器,施工用水通过供水软管热交换后,达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目的。施工用水经过热交换后水温升高,减少预热施工用水的热量,节约能耗。(3)施工用水间接冷却预张孔周围的混凝土,能够避免直接冷却时,预张孔内水流速度过快,造成预张孔冲刷,间接冷却较直接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从而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开裂。我国目前使用的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方法主要为:采用循环冷却水方法,即:在混凝土内埋设大量的冷却循环水管,通过向冷却循环水管中输送冷却水,达到对混凝土内部降温的效果。
上述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混凝土内需埋设大量的冷却循环水管,冷却循环水管又不能取出循环利用,导致施工成本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包括水源(1)、前端供水干管(2)、水表(3)、前端供水支管(4)、供水软管(5)、预张孔(6)、后端供水支管(7)、后端施工输水管(8)、大体积混凝土(9)和施工用水点(10);
所述大体积混凝土(9)由施工工艺形成多个贯通混凝土两端的预张孔(6);所述水源(1)与所述前端供水干管(2)的进水端连通;在所述前端供水干管(2)上安装所述水表(3);所述前端供水干管(2)的排水端与所述前端供水支管(4)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前端供水支管(4)具有与预张孔(6)数量相同的排水端,所述前端供水支管(4)的一个排水端与一个所述供水软管(5)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伸入到对应的所述预张孔(6)的进水端,并在所述预张孔(6)内延伸,直到使所述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到达所述预张孔(6)的排水端,因此,所述预张孔(6)中全部被设置所述供水软管(5);所述后端供水支管(7)具有与预张孔(6)数量相同的进水端以及一个排水端;所述后端供水支管(7)的一个进水端与一个所述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连通;所述后端供水支管(7)的排水端与所述后端施工输水管(8)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后端施工输水管(8)的排水端连接到所述施工用水点(10)。
优选的,还包括温感探头(11)、显示器和控制器;
在所述大体积混凝土(9)的内部和外表面,各埋设多个温感探头(11),每个所述温感探头(11)配有信号线,该信号线均连接到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的供水软管可以抽出重复利用,节省了大量材料及水资源,且升温后的施工用水有利于施工现场使用。
(2)本申请中,供水软管是一组热交换器,施工用水通过供水软管热交换后,达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目的。施工用水经过热交换后水温升高,减少预热施工用水的热量,节约能耗。
(3)施工用水间接冷却预张孔周围的混凝土,能够避免直接冷却时,预张孔内水流速度过快,造成预张孔冲刷,间接冷却较直接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开裂,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参考图1,包括水源1、前端供水干管2、水表3、前端供水支管4、供水软管5、预张孔6、后端供水支管7、后端施工输水管8、大体积混凝土9和施工用水点10;
大体积混凝土9由施工工艺形成多个贯通混凝土两端的预张孔6;水源1与前端供水干管2的进水端连通;在前端供水干管2上安装水表3;前端供水干管2的排水端与前端供水支管4的进水端连通,前端供水支管4具有与预张孔6数量相同的排水端,前端供水支管4的一个排水端与一个供水软管5的进水端连通,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伸入到对应的预张孔6的进水端,并在预张孔6内延伸,直到使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到达预张孔6的排水端,因此,预张孔6中全部被设置供水软管5;后端供水支管7具有与预张孔6数量相同的进水端以及一个排水端;后端供水支管7的一个进水端与一个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连通;后端供水支管7的排水端与后端施工输水管8的进水端连通,后端施工输水管8的排水端连接到施工用水点10。
其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利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中的管道抽芯成孔原理,利用终凝的混凝土预留多个预张孔6,将供水软管完全置入到混凝土预张孔内,也就是说,混凝土预张孔中被安装等长度的供水软管,水源1中的水通过前端供水干管2,流经水表3后,流入前端供水支管4,前端供水支管4中的水分别流入各个供水软管5,此时,供水软管相当于换热器,施工用水通过供水软管热交换后,达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目的,由于水并不直接与混凝土接触,水通过换热管与混凝土进行热交换,因此,为一种间接冷却方式;然后从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汇集到后端供水支管7,再流入到后端施工输水管8,最终送到施工用水点10。一方面,施工用水通过供水软管热交换后,达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目的,从而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的目的,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另一方面,施工用水吸收混凝土的水化热后温度升高,提供了施工用水的温度,有助于施工现场拌料及浇撒,减少冬季施工现场为施工用水预热的热量。此外,混凝土内不需要埋设大量的冷却循环水管,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对于循环冷却水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的方法,本申请的供水软管可以抽出重复利用,节省了大量材料及水资源,且升温后的施工用水有利于施工现场使用。
需说明:供水软管可以是钢管、塑料管或其他材料的管材;水源可以是市政给水、自备水源井、移动供水车等,并不影响本申请的实质性内容。
另外,还包括温感探头11、显示器和控制器;在大体积混凝土9的内部和外表面,各埋设多个温感探头11,每个温感探头11配有信号线,该信号线均连接到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因此,温感探头埋设在混凝土里并配有信号线,信号线与显示器相连,可以测量并显示混凝土的温度。
具体施工时,先将温感探头11及信号线按设计要求埋设在混凝土模板内,温感探头11一般在混凝土核心部位和外部分组埋设,以便于测量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浇注混凝土并不断转动抽芯管,直到混凝土终凝,混凝土不再塌落为止,抽出抽芯管,这样在混凝土内就形成了按设计要求的预张孔6;将温感探头11的信号线连接到显示器并观测各个温感探头11传来的混凝土温度,同时连接水源、前端供水干管、水表、前端供水支管、供水软管5、后端供水支管7、后端施工输水管8,接通水源1给混凝土内部降温,如果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大于25度,则需要增加水源1的流量,快速降温直至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小于25度,用上述方法降温直到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同时还需结合其它覆盖、保湿的混凝土养护方法,这样才能彻底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最后当混凝土养护完成,用水泥浆封堵预张孔6。
需说明:此种方式不需刻意往预张孔6内补水,施工用水间接冷却预张孔6周围的混凝土,能够避免直接冷却时,预张孔6内水流速度过快,造成预张孔6冲刷,间接冷却较直接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的供水软管可以抽出重复利用,节省了大量材料及水资源,且升温后的施工用水有利于施工现场使用。
(2)本申请中,供水软管是一组热交换器,施工用水通过供水软管热交换后,达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目的。施工用水经过热交换后水温升高,减少预热施工用水的热量,节约能耗。
(3)施工用水间接冷却预张孔周围的混凝土,能够避免直接冷却时,预张孔内水流速度过快,造成预张孔冲刷,间接冷却较直接冷却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源(1)、前端供水干管(2)、水表(3)、前端供水支管(4)、供水软管(5)、预张孔(6)、后端供水支管(7)、后端施工输水管(8)、大体积混凝土(9)和施工用水点(10);
所述大体积混凝土(9)由施工工艺形成多个贯通混凝土两端的预张孔(6);所述水源(1)与所述前端供水干管(2)的进水端连通;在所述前端供水干管(2)上安装所述水表(3);所述前端供水干管(2)的排水端与所述前端供水支管(4)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前端供水支管(4)具有与预张孔(6)数量相同的排水端,所述前端供水支管(4)的一个排水端与一个所述供水软管(5)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伸入到对应的所述预张孔(6)的进水端,并在所述预张孔(6)内延伸,直到使所述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到达所述预张孔(6)的排水端,因此,所述预张孔(6)中全部被设置所述供水软管(5);所述后端供水支管(7)具有与预张孔(6)数量相同的进水端以及一个排水端;所述后端供水支管(7)的一个进水端与一个所述供水软管(5)的排水端连通;所述后端供水支管(7)的排水端与所述后端施工输水管(8)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后端施工输水管(8)的排水端连接到所述施工用水点(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感探头(11)、显示器和控制器;
在所述大体积混凝土(9)的内部和外表面,各埋设多个温感探头(11),每个所述温感探头(11)配有信号线,该信号线均连接到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器连接。
CN201821275247.4U 2018-08-08 2018-08-08 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86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5247.4U CN208686126U (zh) 2018-08-08 2018-08-08 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5247.4U CN208686126U (zh) 2018-08-08 2018-08-08 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6126U true CN208686126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524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86126U (zh) 2018-08-08 2018-08-08 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6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9919U (zh) 一种混凝土养护测控装置
CN106246209B (zh) 一种隧道内衬混凝土保温养护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51752U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结构的智能温控系统
CN206801066U (zh) 浇筑模板温度控制系统
CN101701495A (zh)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个性化通水方法
CN105735658B (zh) 循环水保温系统
CN110053147A (zh) 一种用于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钢模板-冷却水管综合温控装置
CN208633113U (zh) 基于严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直接自保温系统
CN208668990U (zh) 基于严寒地区混凝土冬季施工间接自保温系统
CN110206314A (zh) 一种混凝土散热pvc管铺设结构及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CN208633115U (zh) 基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压缩空气节流效应直接冷却装置
CN208686126U (zh) 基于施工用水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CN206176510U (zh) 集中供热二次网调峰机组
CN208844948U (zh) 基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压缩空气节流效应间接冷却装置
CN109235441A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循环液自动控温工艺
CN202053382U (zh) 一种搅拌站冬期施工加热系统
CN104833110A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热水器
CN208718408U (zh) 基于施工用水直接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系统
CN109469063A (zh) 适用于薄壁混凝土的冷却水管装置
CN206801034U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的分级调温冷却系统
CN209429126U (zh) 适用于薄壁混凝土的冷却水管装置
CN204902265U (zh) 零冷水自我汇兑装置及具有其的零冷水自我汇兑系统
CN212452319U (zh) 一种冬季施工浇筑模板的加热保温系统
CN109137920A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高效降温装置
CN204199710U (zh)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通水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