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5794U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Google Patents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85794U CN208685794U CN201821378730.5U CN201821378730U CN208685794U CN 208685794 U CN208685794 U CN 208685794U CN 201821378730 U CN201821378730 U CN 201821378730U CN 208685794 U CN208685794 U CN 2086857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inated
- frame
- trestle
- place
- precast concre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其中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包括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以及叠合楼板预制件;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中空部分为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与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呈十字形交叉形状设置;两段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靠近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一端端面为斜端面。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采用整体叠合框架梁、板、柱,叠合部分既参与受力又能充当部分模板,不但减少了现场模板用量,又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和建筑垃圾,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在祖国大地拔地而起;传统现浇结构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装配式结构取代;目前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百花齐放;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仍然存在如下方面的客观技术缺陷;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叠合混凝土结构体系,其梁、柱预制构件过重,现场施工安全难以控制,施工速度慢,且施工措施费用成本高,工业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包括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以及叠合楼板预制件;
其中,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中空部分为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边缘内层设置有多根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主筋;每根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的顶部均为叠合框架柱主筋直螺纹段;
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与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呈十字形交叉形状设置;
每个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包括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和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叠合框架梁箍筋;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分别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底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所述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顶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环绕在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的外部套接;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为多根,多根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顺序分布;两段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靠近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一端端面为斜端面(端部设计为45度斜面);
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内层的叠合楼板桁架筋;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顶部表面上;
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靠近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一端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环绕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边缘内层处均匀间隔分布设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叠合框架柱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主体形状为长方体形状,且一端端面为斜端面。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为8根。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为2根,且所述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为2根。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叠合成型体,包括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还包括混凝土浇筑层;
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填充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内层的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还填充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顶部与两段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的斜端面之间的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分析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的主要结构可知: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主要由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以及叠合楼板预制件这三个主要结构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中空部分为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边缘内层设置有多根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主筋;每根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的顶部均为叠合框架柱主筋直螺纹段;
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与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呈十字形交叉形状设置;
每个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包括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和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叠合框架梁箍筋;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分别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底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所述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顶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环绕在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的外部套接;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为多根,多根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顺序分布;两段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靠近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一端端面为斜端面(端部设计为45度斜面);
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内层的叠合楼板桁架筋;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顶部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该体系中的梁、板、柱构件均采用预制叠合混凝土构件,不但预制构件重量轻,而且大大减少了现场模板安装用量,施工速度快,安装效率高,符合装配化、标准化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是装配式建筑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
很显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实现竖向与平面结构受力体系等同于现浇,梁柱核心区在梁端范围设计为45度斜面,保证了叠合框架梁柱核心区节点实现强柱弱梁的结构计算原理。同时其有效避免了混凝土梁受压产生的斜裂缝与常规施工留设的施工缝重合的问题,这样大大增强了该整体叠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该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中的竖向框架柱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整体构件重量轻,吊装施工方便,减少现场施工人员。该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安全可靠、采用整体叠合框架梁、板、柱,叠合部分既参与受力又能充当部分模板,不但减少了现场模板用量,而且又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和建筑垃圾,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安装有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叠合成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叠合成型体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1-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2-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3-叠合框架柱主筋;4-叠合框架柱主筋直螺纹段;5-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6-叠合框架梁端面;7-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8-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9-叠合框架梁箍筋;10-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11-叠合楼板桁架筋;12-叠合框架柱边线;13-叠合框架梁边线;14-叠合柱的现浇混凝土层部分;15-叠合框架梁的现浇混凝土层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某些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包括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以及叠合楼板预制件;
其中,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中空部分为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边缘内层设置有多根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主筋;每根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的顶部均为叠合框架柱主筋直螺纹段;
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与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呈十字形交叉形状设置;
每个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包括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和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叠合框架梁箍筋;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分别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底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所述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顶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环绕在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的外部套接;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为多根,多根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顺序分布;两段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靠近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一端端面为斜端面(即两段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靠近所述叠合框架梁柱核心区梁端部预制混凝土一端端面为45度斜面);
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内层的叠合楼板桁架筋;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顶部表面上。
实施例二: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包括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以及叠合楼板预制件;
其中,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中空部分为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2;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边缘内层设置有多根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主筋3;每根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3的顶部均为叠合框架柱主筋直螺纹段4;
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与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呈十字形交叉形状设置;
每个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包括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和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7、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8,叠合框架梁箍筋9;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分别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7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底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所述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8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顶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9环绕在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7、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8的外部套接;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9为多根,多根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9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顺序分布;两段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靠近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一端端面为斜端面(即叠合框架梁端面6,该端面优选设计为45度斜面);
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10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10内层的叠合楼板桁架筋11;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顶部表面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3环绕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边缘内层处均匀间隔分布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具体技术方案中,该叠合框架柱主筋3环绕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边缘内层处,并且间隔排列分布设置,上述叠合框架柱主筋3为一种纵筋,其是成型后的叠合混凝土成形体的重要结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靠近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一端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具体技术方案中,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靠近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一端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锐角角度,例如45度-60度之间;只是在最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斜端面为45度端面,即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45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叠合框架柱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主体形状为长方体形状,且一端端面为斜端面。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3为8根。所述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7为2根,且所述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8为2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具体技术方案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叠合框架柱优选为长方体形状,同样的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主体形状为长方体形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在经过近几年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设计、生产和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框架结构体系。该框架结构中梁、板、柱的构件均采用叠合构件,符合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装配化、标准化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是装配式建筑领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该体系主要设计方法等同于现浇结构,综合性能与普通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当,该结构体系安全可靠、不但节约施工模架材料、而且又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和建筑垃圾,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上述竖向和平面整体叠合框架结构体系组合节点设计:叠合梁、板、柱组合:本实用新型方案中叠合框架梁采用端部设计45度斜面的预制混凝土梁,叠合框架梁的下部主筋和箍筋在工厂预制完成,叠合板采用带桁架筋的预制板,叠合框架柱采用中部带空心的预制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柱的主筋和箍筋在工厂预制完成,如图1所示。上述竖向和平面整体叠合框架结构组合节点受力顺序:叠合楼板传递至叠合框架梁,叠合框架梁传递至叠合框架柱,叠合框架柱传递至基础。如图2所示展现叠合框架梁、柱混凝土相交处成型断面,该断面充分展现了梁柱核心区混凝土的成型效果,实现了强柱弱梁的节点设计原理。
实施例三: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叠合成型体,包括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还包括混凝土浇筑层;
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即现场浇筑成型)填充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内层的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2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即现场浇筑成型)还填充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顶部与两段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的斜端面之间的空间。如图4所示,其中的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都是预制成型的,然而叠合柱的现浇混凝土层部分14、叠合框架梁的现浇混凝土层部分15则是通过现场浇筑方式成型的;同时结合图3可以看出完全成型后的叠合成型体,其一些边界线,例如:叠合框架柱边线12和叠合框架梁边线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叠合成型体,是利用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在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内层的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2内浇筑混凝土层,同时还在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1的顶部与两段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5的斜端面之间的空间浇筑混凝土层,待静止一段时间后成型得到叠合成型体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具有如下方面的技术优势: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主要由凵型钢模板、对拉螺栓以及螺母等结构构成;很显然,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内部的各个装置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都有合理的布局设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技术构造更合理,且功能更加完善。上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可以保证一次性浇筑叠合柱端部起到有效加固作用,保证凵型钢模板与一次性浇筑叠合柱之间紧密接触;上述一次性浇筑叠合柱端部使用应用于装配式一次性浇筑叠合柱端部通过模板组件加固,刚度大,模板不易变形,混凝土成型质量好。同时,凵型钢模板可无限周转使用,绿色环保,大大降低成。
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浇筑叠合柱(即端部安装有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的装配式一次性浇筑叠合柱),其包括一次性浇筑叠合柱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一次性浇筑叠合柱本体端部的所述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具有安装方便,实用性强,可靠性显著等诸多方面的技术优势。
基于以上诸多显著的技术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必将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以及叠合楼板预制件;
其中,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中空部分为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边缘内层设置有多根竖直设置的叠合框架柱主筋;每根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的顶部均为叠合框架柱主筋直螺纹段;
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与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呈十字形交叉形状设置;
每个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包括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和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叠合框架梁箍筋;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分别位于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两侧相对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底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所述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设置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内层顶部,且分别贯穿穿过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环绕在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的外部套接;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为多根,多根所述叠合框架梁箍筋沿着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延长方向顺序分布;两段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靠近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一端端面为斜端面;
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包括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内层的叠合楼板桁架筋;所述叠合楼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顶部表面上;
两段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靠近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一端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环绕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边缘内层处均匀间隔分布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合框架柱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叠合框架梁预制件的主体形状为长方体形状,且一端端面为斜端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合框架柱主筋为8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合框架梁下部主筋为2根,且所述叠合框架梁上部主筋为2根。
6.一种叠合成型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还包括混凝土浇筑层;
所述混凝土浇筑层填充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件内层的叠合框架柱空心部分内;所述混凝土浇筑层还填充设置在所述叠合框架柱预制混凝土外壳的顶部与两段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框架梁的斜端面之间的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78730.5U CN208685794U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78730.5U CN208685794U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85794U true CN208685794U (zh) | 2019-04-02 |
Family
ID=65886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78730.5U Active CN208685794U (zh) | 2018-08-24 | 2018-08-24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8579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7855A (zh) * | 2018-08-24 | 2018-11-23 | 三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CN110130489A (zh) * | 2019-06-17 | 2019-08-16 | 湘潭大学 | 一种可调制剪力双斜面装配式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2018
- 2018-08-24 CN CN201821378730.5U patent/CN2086857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7855A (zh) * | 2018-08-24 | 2018-11-23 | 三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CN108867855B (zh) * | 2018-08-24 | 2024-05-28 |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CN110130489A (zh) * | 2019-06-17 | 2019-08-16 | 湘潭大学 | 一种可调制剪力双斜面装配式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67855A (zh)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
CN206408836U (zh) | 焊接箍筋钢骨梁柱 | |
CN106968381A (zh) | 用组合式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 |
CN208685794U (zh) | 竖向与水平整体叠合混凝土框架结构体及叠合成型体 | |
CN110005053A (zh) | 一种子结构拼装装配式框架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9577492A (zh) | 一种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 |
CN109024699A (zh) | 整体式止水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338895A (zh) | 有肋梁带芯模的装配式空心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762001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端柱型剪力墙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806174A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应用的飘窗 | |
CN208347063U (zh) | 一种预制双板墙单元、剪力墙单元及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 |
CN207376882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端柱型剪力墙构件及其制作模具 | |
CN110374228A (zh) | 一种剪力墙现浇暗柱钢筋布置及其施工工艺 | |
CN207739390U (zh) | 叠合墙与水平构件连接节点 | |
CN206233359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砼构件 | |
CN207405819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剪力墙肢及其制作模具 | |
CN206512923U (zh) | 一次成型带牛腿的多层预制柱 | |
CN206873734U (zh) | 用组合式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 |
CN206189248U (zh) | 高强度开孔腹板式组合梁 | |
CN205857487U (zh) | 一种组合钢筋砼空心楼板 | |
CN206070872U (zh) | 一种工字型钢开孔腹板式组合梁 | |
CN208803627U (zh) | 轻钢格栅混凝土叠合梁 | |
CN207314552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 | |
CN208870191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 | |
CN207244838U (zh) | 梁柱节点连接系统及装配式墙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102200 1st floor, building 6, No.8 Beiqing Road,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Huilongguan North Road 31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