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2023U -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2023U
CN208682023U CN201821397337.0U CN201821397337U CN208682023U CN 208682023 U CN208682023 U CN 208682023U CN 201821397337 U CN201821397337 U CN 201821397337U CN 208682023 U CN208682023 U CN 208682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interior
guiding bar
hole
imp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973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军辉
赵志超
胡向荣
林发标
谢青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uefei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uefei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uefei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uefei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973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2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2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20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内抽组件,内抽组件包括内抽块和用于带动内抽块移动的至少一个内抽单元,内抽单元包括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内抽块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有与塑件开口上的圆角匹配的弧形凹陷部,引导杆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固定端与内抽块固定连接,引导杆自由穿设于导向通孔内,引导杆上设有一限位凸起部,弹性元件套设于引导杆上并被限位凸起部压缩于限位孔内,碰撞块用于固定连接于靠近自由端的滑块上。该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实现塑件顺利顶出的情况下,不破坏产品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技术目前已经广泛使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而塑料产品的质量好坏和性能高低与注塑模具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对于内部有开口或开孔的塑件产品,最早的产品内部开口上一般没有圆角设计,直接利用滑块即可实现注塑模具的合模和开模;而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及使用要求要求越来越高,注塑产品的内部开口一般均设计有圆角,使产品更美观、无利角、手感佳;如图7~8所示,塑件产品开口外围的内侧壁向外凸出形成圆角R,当塑件往Z向顶出时,圆角R处与动模分型面P面相撞无法顶出,则此圆角就形成倒扣无法顶出,一般使用内抽机构使塑件产品顶出时避免倒扣圆角R与动模分型面P处相撞,即通过内抽机构运动使P面往内侧移动留出空间从而塑件顶出时倒扣圆角不发生干涉,现有的塑件产品内侧圆角内抽机构的解决的方法是:使用斜顶块顶出制件,但是这种方式会使得产品内侧产生夹线,影响美观度;还有的利用油缸带动斜抽芯等结构,若产品内侧空间不够,则油缸内抽结构无法实施,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油缸带动斜抽芯机构,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塑件顺利顶出的情况下,不破坏产品的美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内抽组件,所述内抽组件包括内抽块和用于带动所述内抽块移动的至少一个内抽单元,所述内抽单元包括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
注塑模具的动模侧壁上对应于塑件开口处开设有一用于嵌置所述内抽块的容置槽,注塑模具的动模内开设有同轴设置的导向通孔和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导向通孔的内径;
所述内抽块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有与塑件开口上的圆角匹配的弧形凹陷部,所述引导杆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内抽块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杆自由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内,所述引导杆上设有一限位凸起部,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引导杆上并被所述限位凸起部压缩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碰撞块用于固定连接于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滑块上;合模时,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滑块压向动模使所述碰撞块碰撞所述自由端,所述引导杆在所述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推动所述内抽块压紧于靠近所述固定端的滑块上并使所述内抽块的底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预定间距;开模时,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滑块远离动模使所述碰撞块与所述引导杆分离,所述引导杆受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带动所述内抽块脱离靠近所述固定端的滑块,使所述内抽块的底面压紧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底面上并使所述内抽块缩回于所述容置槽内。
优选的,待注塑件的侧壁上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包括两组内抽组件,两组所述内抽组件分别为第一内抽组件和第二内抽组件;所述第一内抽组件的内抽块和内抽单元分别为第一内抽块和第一内抽单元,所述第一内抽单元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内抽块移动,所述第一内抽单元的所述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分别为第一引导杆、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碰撞块;所述第二内抽组件的内抽块和内抽单元分别为第二内抽块和第二内抽单元,所述第二内抽单元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内抽块移动,所述第二内抽单元的所述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分别为第二引导杆、第二弹性元件和第二碰撞块;
注塑模具的动模侧壁上对应于第一开口处和第二开口处分别开设的容置槽分别为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分别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内抽块和所述第二内抽块,注塑模具的动模内开设的用于穿设所述第一引导杆的导向通孔为第一导向通孔,注塑模具的动模内开设的用于穿设所述第二引导杆的导向通孔为第二导向通孔,注塑模具上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孔为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的内径;注塑模具上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孔为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的内径;
所述第一内抽块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的弧形凹陷部为第一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一弧形凹陷部与第一开口上的圆角匹配,所述第一引导杆的固定端为第一固定端,自由端为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内抽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杆自由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所述第一引导杆上的限位凸起部为第一限位凸起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引导杆上并被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压缩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所述第二内抽块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的弧形凹陷部为第二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二弧形凹陷部与第二开口上的圆角匹配,所述第二引导杆的固定端为第二固定端,自由端为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内抽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杆自由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内,所述第一内抽块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导杆的位置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二引导杆自由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内抽块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导杆的位置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一引导杆自由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引导杆上的限位凸起部为第二限位凸起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引导杆上并被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压缩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靠近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滑块为第一滑块,靠近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滑块为第二滑块,所述第一碰撞块用于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碰撞块用于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上;
合模时,所述第一滑块压向动模使所述第一碰撞块碰撞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引导杆在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推动所述第一内抽块压紧于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使所述第一内抽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第一预定间距;同时,所述第二滑块压向动模使所述第二碰撞块碰撞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引导杆在所述第二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推动所述第二内抽块压紧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并使所述第二内抽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第二预定间距;
开模时,所述第一滑块远离动模使所述第一碰撞块与所述第一引导杆分离,所述第一引导杆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内抽块脱离所述第二滑块,使所述第一内抽块的底面压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底面上并使所述第一内抽块缩回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同时,所述第二滑块远离动模使所述第二碰撞块与所述第二引导杆分离,所述第二引导杆受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内抽块脱离所述第一滑块,使所述第二内抽块的底面压紧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底面上并使所述第二内抽块缩回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处的圆角半径为R1,所述第一预定间距>R1+3mm。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处的圆角半径为R2,所述第二预定间距>R2+3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杆的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内抽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杆的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内抽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碰撞块的端部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用于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碰撞块的端部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用于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抽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内抽块和两个所述第一内抽单元,所述第二内抽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内抽块和两个所述第二内抽单元。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起部为沿所述引导杆径向向外凸出设置的凸环,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凸环的端面和所述限位孔的内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合模时,斜导柱带动滑块靠近动模,靠近自由端的滑块压向动模使碰撞块碰撞自由端,引导杆在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并使限位凸起部在限位孔内进一步压缩弹性元件,推动内抽块压紧于靠近固定端的滑块上,避免注塑产生飞边,合模完成后可注塑,并使内抽块的底面与容置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预定间距,此时,预定间距大于分型面P 与塑件内侧壁之间的距离T;开模时,靠近自由端的滑块远离动模使碰撞块与引导杆分离,引导杆受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带动内抽块脱离靠近固定端的滑块,使内抽块的底面压紧于容置槽的内底面上并使内抽块缩回于容置槽内,便可顺利顶出塑件产品,即完成塑件的注塑成型过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在实现塑件顺利顶出的情况下不破坏产品的美观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模具合模状态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模具开模状态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A-A剖视图;
图7为塑件与动模的位置关系视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塑件;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2-第一内抽块;31-第一引导杆;311-第一固定端;312-第一自由端;32-第一弹性元件;33-第一碰撞块; 34-第一限位凸起部;35-第一容置槽;5-第二内抽块;61-第二引导杆;611-第二固定端;612-第二自由端;62-第二弹性元件;63-第二碰撞块;64-第二限位凸起部;65-第二容置槽;7-动模;71-第一弧形凹陷部;72-第二弧形凹陷部; 81-第一滑块;82-第二滑块;91-第一斜导柱;92-第二斜导柱;101-第一预定间距;102-第二预定间距;P-分型面;R-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塑件顺利顶出的情况下,不破坏产品的美观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如图1~6所示,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内抽组件,内抽组件包括内抽块和用于带动内抽块移动的至少一个内抽单元,内抽单元包括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
注塑模具的动模7侧壁上对应于塑件1开口处开设有一用于嵌置内抽块的容置槽,注塑模具的动模7内开设有同轴设置的导向通孔和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径大于导向通孔的内径;
内抽块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有与塑件1开口上的圆角R匹配的弧形凹陷部,引导杆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固定端与内抽块固定连接,引导杆自由穿设于导向通孔内,引导杆上设有一限位凸起部,弹性元件套设于引导杆上并被限位凸起部压缩于限位孔内,碰撞块用于固定连接于靠近自由端的滑块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合模时,斜导柱7带动滑块6靠近动模7,靠近自由端的滑块压向动模7使碰撞块碰撞自由端,引导杆在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并使限位凸起部在限位孔内进一步压缩弹性元件,推动内抽块压紧于靠近固定端的滑块上,避免注塑产生飞边,合模完成后可注塑,并使内抽块的底面与容置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预定间距,此时,预定间距大于分型面P与塑件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T;开模时,靠近自由端的滑块远离动模 7使碰撞块与引导杆分离,引导杆受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带动内抽块脱离靠近固定端的滑块,使内抽块的底面压紧于容置槽的内底面上并使内抽块缩回于容置槽内,便可顺利顶出塑件1产品,即完成塑件1的注塑成型过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在实现塑件顺利顶出的情况下不破坏产品的美观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待注塑件1的侧壁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包括两组内抽组件,两组内抽组件分别为第一内抽组件和第二内抽组件;第一内抽组件的内抽块和内抽单元分别为第一内抽块2和第一内抽单元,第一内抽单元用于带动第一内抽块2移动,第一内抽单元的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分别为第一引导杆31、第一弹性元件32和第一碰撞块33;第二内抽组件的内抽块和内抽单元分别为第二内抽块5和第二内抽单元,第二内抽单元用于带动第二内抽块5移动,第二内抽单元的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分别为第二引导杆61、第二弹性元件62和第二碰撞块63,第一内抽块2和第二内抽块5相对设置。
注塑模具的动模7侧壁上对应于第一开口11处和第二开口12处分别开设的容置槽分别为第一容置槽35和第二容置槽65,第一容置槽35和第二容置槽65分别用于容置第一内抽块2和第二内抽块5,注塑模具的动模7内开设的用于穿设第一引导杆31的导向通孔为第一导向通孔,注塑模具的动模7内开设的用于穿设第二引导杆61的导向通孔为第二导向通孔,注塑模具上与第一导向通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孔为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的内径大于第一导向通孔的内径;注塑模具上与第二导向通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孔为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的内径大于第二导向通孔的内径。
第一内抽块2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的弧形凹陷部为第一弧形凹陷部71,第一弧形凹陷部71与第一开口11上的圆角R匹配,第一引导杆31的固定端为第一固定端311,自由端为第一自由端312,第一固定端311与第一内抽块 2固定连接,第一引导杆31自由穿设于第一导向通孔内,第一引导杆31上的限位凸起部为第一限位凸起部34,第一弹性元件32套设于第一引导杆31上并被第一限位凸起部34压缩于第一限位孔内。
第二内抽块5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的弧形凹陷部为第二弧形凹陷部72,第二弧形凹陷部72与第二开口12上的圆角R匹配,第二引导杆61的固定端为第二固定端611,自由端为第二自由端612,第二固定端611与第二内抽块 5固定连接,第二引导杆61自由穿设于第二导向通孔内,第一内抽块2上对应于第二引导杆61的位置设置有能够使第二引导杆61自由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内抽块5上对应于第一引导杆31的位置设置有能够使第一引导杆31自由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引导杆61上的限位凸起部为第二限位凸起部64,第二弹性元件62套设于第二引导杆61上并被第二限位凸起部64压缩于第二限位孔内。
靠近第一自由端312的滑块为第一滑块81,靠近第二自由端612的滑块为第二滑块82,第一碰撞块33用于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81上,第二碰撞块 63用于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82上。
合模时,第一斜导柱91下移带动第一滑块81靠近动模7,第一滑块81 压向动模7使第一碰撞块33进入至第二通孔内并碰撞第一自由端312,第一引导杆31在第一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推动第一内抽块2压紧于第二滑块82上,避免产生注塑飞边,并使第一内抽块2的底面与第一容置槽35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第一预定间距101;同时,第二斜导柱92下移带动第二滑块82靠近动模 7,第二滑块82压向动模7使第二碰撞块63进入至第一通孔内并碰撞第二自由端612,第二引导杆61在第二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推动第二内抽块5压紧于第一滑块81上,避免产生注塑飞边,并使第二内抽块5的底面与第二容置槽 65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第二预定间距102,第一预定间距101与第二预定间距 102相等,均为H。
开模时,第一斜导柱91上移带动第一滑块81远离动模7,第一滑块81 远离动模7使第一碰撞块33与第一引导杆31分离,第一引导杆31受第一弹性元件32的弹力作用带动第一内抽块2脱离第二滑块82,使第一内抽块2的底面压紧于第一容置槽35的内底面上并使第一内抽块2缩回于第一容置槽35 内;同时,第二斜导柱927上移带动第二滑块826远离动模7,第二滑块82 远离动模7使第二碰撞块63与第二引导杆61分离,第二引导杆61受第二弹性元件62的弹力作用带动第二内抽块5脱离第一滑块81,使第二内抽块5的底面压紧于第二容置槽65的内底面上并使第二内抽块5缩回于第二容置槽65 内;从而在塑件1顶出过程中,可避免模具碰撞塑件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圆角R,保证塑件1产品被顺利取出,不破坏产品的美观度,且结构简单。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第一弹性元件32和第二弹性元件62均为弹簧。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在开模时,使第一内抽块2完全回缩至第一容置槽35内,避免塑件1顶出过程中其内部第一开口11的圆角R 被第一内抽块2碰撞破坏,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第一开口11处的圆角R半径为R1,第一预定间距101>R1+3mm。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在开模时,使第二内抽块5完全回缩至第二容置槽65内,避免塑件1顶出过程中其内部第二开口12的圆角R 被第二内抽块5碰撞破坏,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第二开口12处的圆角R半径为R2,第二预定间距101>R2+3mm。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第一引导杆31的第一固定端311与第一内抽块2螺纹连接,第二引导杆61的第二固定端611与第二内抽块5螺纹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第一碰撞块33的端部设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用于与第一滑块81螺纹连接;第二碰撞块63的端部设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用于与第二滑块82螺纹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开模和合模的稳定性,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的第一内抽组件包括一个第一内抽块2和两个第一内抽单元,第二内抽组件包括一个第二内抽块5和两个第二内抽单元。
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凸起部为沿引导杆径向向外凸出设置的凸环,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凸环的端面和限位孔的内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内抽组件,所述内抽组件包括内抽块和用于带动所述内抽块移动的至少一个内抽单元,所述内抽单元包括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
注塑模具的动模侧壁上对应于塑件开口处开设有一用于嵌置所述内抽块的容置槽,注塑模具的动模内开设有同轴设置的导向通孔和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导向通孔的内径;
所述内抽块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有与塑件开口上的圆角匹配的弧形凹陷部,所述引导杆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内抽块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杆自由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内,所述引导杆上设有一限位凸起部,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引导杆上并被所述限位凸起部压缩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碰撞块用于固定连接于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滑块上;合模时,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滑块压向动模使所述碰撞块碰撞所述自由端,所述引导杆在所述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推动所述内抽块压紧于靠近所述固定端的滑块上并使所述内抽块的底面与所述容置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预定间距;开模时,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滑块远离动模使所述碰撞块与所述引导杆分离,所述引导杆受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带动所述内抽块脱离靠近所述固定端的滑块,使所述内抽块的底面压紧于所述容置槽的内底面上并使所述内抽块缩回于所述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待注塑件的侧壁上具有两个开口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包括两组内抽组件,两组所述内抽组件分别为第一内抽组件和第二内抽组件;所述第一内抽组件的内抽块和内抽单元分别为第一内抽块和第一内抽单元,所述第一内抽单元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内抽块移动,所述第一内抽单元的所述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分别为第一引导杆、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碰撞块;所述第二内抽组件的内抽块和内抽单元分别为第二内抽块和第二内抽单元,所述第二内抽单元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内抽块移动,所述第二内抽单元的所述引导杆、弹性元件和碰撞块分别为第二引导杆、第二弹性元件和第二碰撞块;
注塑模具的动模侧壁上对应于第一开口处和第二开口处分别开设的容置槽分别为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分别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内抽块和所述第二内抽块,注塑模具的动模内开设的用于穿设所述第一引导杆的导向通孔为第一导向通孔,注塑模具的动模内开设的用于穿设所述第二引导杆的导向通孔为第二导向通孔,注塑模具上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孔为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的内径;注塑模具上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同轴设置的限位孔为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的内径;
所述第一内抽块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的弧形凹陷部为第一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一弧形凹陷部与第一开口上的圆角匹配,所述第一引导杆的固定端为第一固定端,自由端为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内抽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杆自由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所述第一引导杆上的限位凸起部为第一限位凸起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引导杆上并被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压缩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所述第二内抽块外表面的周向边沿设置的弧形凹陷部为第二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二弧形凹陷部与第二开口上的圆角匹配,所述第二引导杆的固定端为第二固定端,自由端为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内抽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杆自由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通孔内,所述第一内抽块上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导杆的位置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二引导杆自由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内抽块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导杆的位置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一引导杆自由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引导杆上的限位凸起部为第二限位凸起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引导杆上并被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压缩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靠近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滑块为第一滑块,靠近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滑块为第二滑块,所述第一碰撞块用于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碰撞块用于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上;
合模时,所述第一滑块压向动模使所述第一碰撞块碰撞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引导杆在所述第一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推动所述第一内抽块压紧于所述第二滑块上并使所述第一内抽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第一预定间距;同时,所述第二滑块压向动模使所述第二碰撞块碰撞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引导杆在所述第二导向通孔内轴向移动推动所述第二内抽块压紧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并使所述第二内抽块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第二预定间距;
开模时,所述第一滑块远离动模使所述第一碰撞块与所述第一引导杆分离,所述第一引导杆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内抽块脱离所述第二滑块,使所述第一内抽块的底面压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底面上并使所述第一内抽块缩回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同时,所述第二滑块远离动模使所述第二碰撞块与所述第二引导杆分离,所述第二引导杆受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内抽块脱离所述第一滑块,使所述第二内抽块的底面压紧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底面上并使所述第二内抽块缩回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均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的圆角半径为R1,所述第一预定间距>R1+3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圆角半径为R2,所述第二预定间距>R2+3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杆的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内抽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杆的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内抽块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碰撞块的端部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用于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碰撞块的端部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用于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抽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内抽块和两个所述第一内抽单元,所述第二内抽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内抽块和两个所述第二内抽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部为沿所述引导杆径向向外凸出设置的凸环,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凸环的端面和所述限位孔的内端面上。
CN201821397337.0U 2018-08-28 2018-08-28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82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7337.0U CN208682023U (zh) 2018-08-28 2018-08-28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7337.0U CN208682023U (zh) 2018-08-28 2018-08-28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2023U true CN208682023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9733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82023U (zh) 2018-08-28 2018-08-28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20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3030A (zh) * 2018-08-28 2018-11-09 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3030A (zh) * 2018-08-28 2018-11-09 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CN108773030B (zh) * 2018-08-28 2024-04-19 宁波跃飞模具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69769B (zh) 一种具有双动力的斜弯销多向抽芯结构的注射模具
US20130224328A1 (en) Demolding mechanism for molded article having internal thread
CN208682023U (zh)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CN105034285A (zh) 一种边顶出边抽芯的镶嵌类立式注塑模具结构
JP6892090B2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及び成形用金型
KR20170058033A (ko) 슬라이드 코어를 구비한 다이캐스팅 금형
CN108099124A (zh) 一种新型内缩抽芯模具
KR101280013B1 (ko) 엘보우 사출금형의 언더컷 해소를 위한 코어조립체
CN109397645A (zh) 一种注塑模具内的带斜顶顶针的斜顶结构
CN105538485B (zh) 一种陶瓷零件注射成型模具及其注射成型方法
CN108773030A (zh) 注塑模具滑块联动内抽机构
CN108032493B (zh) 一种用以成型拱形工件的模具
CN111409237B (zh) 一种在狭小空间内实现抽芯的结构
CN210911005U (zh) 一种组合式抽芯机构和组合式抽芯模具
CN208615227U (zh) 一种定模顶出结构以及注塑模具
CN210211172U (zh) 绞牙滑块模具结构
CN209191089U (zh) 一种复杂塑料软管模具
CN210552451U (zh) 一种模具结构
CN105346015B (zh) 一种强行脱模特征的模具回位结构
CN209478848U (zh) 内抽滑块带内斜滑块模具
CN208133548U (zh) 一种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CN106313449B (zh) 用于制造悬臂结构产品的注塑模具
CN206106280U (zh) 用于制造悬臂结构产品的注塑模具
CN212331711U (zh) 注塑模具内滑块后抽结构
KR101298854B1 (ko) 니플을 갖는 성형물용 성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 Xiangrong

Inventor after: Ge Peiya

Inventor after: Lin Fabiao

Inventor after: Zhao Zhichao

Inventor after: Zhang Yuefei

Inventor before: Wei Junhui

Inventor before: Zhao Zhichao

Inventor before: Hu Xiangrong

Inventor before: Lin Fabiao

Inventor before: Xie Qingwe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