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1664U - 刀头及剃刀 - Google Patents

刀头及剃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1664U
CN208681664U CN201820949216.6U CN201820949216U CN208681664U CN 208681664 U CN208681664 U CN 208681664U CN 201820949216 U CN201820949216 U CN 201820949216U CN 208681664 U CN208681664 U CN 208681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leaning sheet
cutter head
clean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492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志坚
叶昌桂
黄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i Sh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i Sh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i Sh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492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1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1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1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刀头及剃刀,该刀头包括:安装座;刀片,所述刀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清洗片,所述清洗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洗片与所述刀片相对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该刀头方便清洗残留在多层刀片之间的须渣或胡泡;该剃刀包括上述刀头,该剃刀具有方便清洗残留在多层刀片之间的须渣或胡泡的优点。

Description

刀头及剃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剃刀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刀头及剃刀。
背景技术
剃刀作为常见的生活用品,深受广大男性的喜爱,剃刀剃须效果好,且易于携带,因此,对广大成年男性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剃刀刀片与刀片的间隙容易会残留胡泡和须渣等,时间久了会滋生细菌给使用者带来隐患,而且,目前市场上剃刀清洗过程繁琐,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刀头及剃刀,该刀头方便清洗残留在多层刀片之间的须渣或胡泡;该剃刀包括上述刀头,该剃刀具有方便清洗残留在多层刀片之间的须渣或胡泡的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刀头,包括:安装座;刀片,所述刀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清洗片,所述清洗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洗片相对所述刀片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或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片相对所述清洗片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
上述刀头包括安装座、刀片、清洗片和驱动件,在使用时,所述刀片和所述清洗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洗片相对所述刀片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或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片相对所述清洗片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进而,实现所述清洗片能够同时清洗刀片的切削部,可见,该刀头在清洗残留在刀片上的须渣或胡泡时更加便捷。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述清洗片的数量为至少两片,所述刀片的数量为至少三片,所有所述刀片沿第一预设方向呈阶梯式间隔设置、且所有所述刀片的宽度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递减,所述清洗片沿第二预设方向呈阶梯式间隔设置、且所有所述清洗片的宽度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递减,所述清洗片设置于每相邻两片所述刀片之间,当所述清洗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刀片的切削部相对所述清洗片突出设置。如此,所有刀片呈阶梯式分布设置,便于刀片与脸部贴合,所有清洗片根据刀片的设置位置,适应性的呈阶梯式设置,且刀片的切削部相对清洗部突出设置,如此,增加了清洗片的清洗范围,有利于清洗片清洗刀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片的一端设有清洗部、另一端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均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如此,驱动件能够同时驱动所有所述清洗片同步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片包括连接杆、可弹性复位杆及清洗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驱动部、另一端与所述清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清洗杆的另一端设有清洗部,所述连接杆固设于所述可弹性复位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如此,当驱动件作用于连接杆上时,连接杆作用于可弹性复位杆,该可弹性复位杆发生弹性变形,因而连接杆能够带动清洗杆移动,进而清洗杆能够清洗刀片的切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部与所述刀片的切削部间隔设置、且所述清洗部的侧壁与所述刀片的切削部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为0.06mm-0.1mm。如此,一方面,所述清洗杆更加方便的移动,另一方面,所述清洗片和所述刀片之间存在容纳须渣或胡泡的间隙,进而,在所述清洗片的推动下,便于清洗间隙内的须渣或胡泡。
另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剃刀,包括手柄和刀头,所述手柄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上述剃刀在使用时,将手柄与刀头连接;所述刀头包括安装座、刀片、清洗片和驱动件,在使用时,所述刀片和所述清洗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洗片相对所述刀片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或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片相对所述清洗片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进而,实现所述清洗片能够同时清洗刀片的切削部,可见,该刀头在清洗残留在刀片上的须渣或胡泡时更加便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手柄本体、支撑机构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本体与所述支撑机构可拆卸连接。如此,一方面,当第一连接件、支撑机构和手柄本体出现故障时,可随时更换;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相应尺寸和形状的第一连接件、支撑机构和手柄本体,增加剃刀结构的多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连接件、可弹性复位支撑件和支撑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本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座包括容纳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设置,所述可弹性复位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另一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刀头抵接。如此,当第一连接件转动时,支撑部与到头抵接,压缩可弹性复位支撑件,由于可弹性复位支撑件具备弹性,因此,该剃刀在使用时,避免了刀头对面部造成硬性伤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体、第三安装体及第四安装体,所述第三安装体和所述第四安装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安装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四安装体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刀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刀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安装体的截面呈弧形、且沿所述第一安装部至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方向向靠近所述刀头的方向凸设,所述第四安装体的截面呈弧形、且沿所述第二安装部至所述第二转动部的方向向靠近所述刀头的方向凸设。如此,当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分别与刀头连接时,由于第三安装体的截面呈弧形、且沿第一安装部至第一转动部的方向向靠近刀头的方向凸设,第四安装体的截面呈弧形、且沿第二安装部至第二转动部的方向向靠近刀头的方向凸设,提升了第三安装体和第四安装体克服刀头施加反作用力的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第二导向斜面。如此,便于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与刀头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刀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刀片和清洗片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刀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清洗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安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安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剃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剃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可弹性复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剃刀,100、刀头,110、刀片,112、刀片的切削部,114、第一连接孔, 120、清洗片,122,连接杆,123、驱动部,124、可弹性复位杆,126、清洗杆, 128、清洗部,130、第一连接体,132、第二连接孔,140、安装座,142、第一端,144、第二端,150、第一安装体,152、顶部安装体,154、第一侧边安装体,156、第二侧边安装体,158、安装杆,160、第二安装体,162、底部安装体,164、第三侧边安装体,166、第四侧边安装体,168、第三连接孔,170、导须凸起,172、导须槽,180、柔性导向件,181、贴面凸起,182、贴面槽, 190、按钮,192、润滑条,200、手柄,210、手柄本体,220、支撑机构,222、第二连接件,224、可弹性复位支撑件,225、支撑部,226、支撑座,230、第一连接件,231、第二连接体,232、第三安装体,233、第四安装体,234、第一转动部,235、第二转动部,236、第一导向斜面,237、第二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刀头100,包括:安装座140;刀片110,刀片110设置于安装座140上;清洗片120,清洗片120设置于安装座140上;及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清洗片120相对刀片110移动,使清洗片120能够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或驱动件用于驱动刀片110相对清洗片120移动,使清洗片120能够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
上述刀头100包括安装座140、刀片110、清洗片120和驱动件,在使用时,刀片110和清洗片120设置于安装座140上;驱动件用于驱动清洗片120相对刀片110移动,使清洗片120能够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或驱动件用于驱动刀片110相对清洗片120移动,进而,实现清洗片能够同时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可见,该刀头100在清洗残留在刀片上的须渣或胡泡时更加便捷。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清洗片120的数量为至少两片,刀片110的数量为至少三片,所有刀片110沿第一预设方向呈阶梯式间隔设置、且所有刀片110的宽度沿第一预设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递减,清洗片120沿第二预设方向呈阶梯式间隔设置、且所有清洗片120的宽度沿第二预设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递减,清洗片120设置于每相邻两片刀片110之间,当清洗片120 处于自然状态时,刀片的切削部112相对清洗片120突出设置。如此,所有刀片110呈阶梯式分布设置,便于刀片110与脸部贴合,所有清洗片120根据刀片110的设置位置,适应性的呈阶梯式设置,如此,该刀头100能够实现清洗残留在多层刀片110之间的胡渣或胡泡;进一步,刀片的切削部112相对清洗部128突出设置,如此,增加了清洗片120的清洗范围,有利于清洗片120清洗刀片110;当清洗片120处于自然状态时,位于清洗片120底层的刀片110相对清洗片120突出0.8mm-1.2mm,在本次实施例中,位于清洗片120底层的刀片110相对清洗片120突出1mm,此时,清洗片120清洗效果最佳。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清洗片120的一端设有清洗部 128、另一端设有驱动部123,驱动部123均与驱动件连接。如此,驱动件能够同时驱动所有清洗片120同步移动。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清洗片120包括连接杆122、可弹性复位杆124及清洗杆126,连接杆122的一端设有驱动部123、另一端与清洗杆126的一端连接,清洗杆126的另一端设有清洗部128,连接杆122固设于可弹性复位杆124,驱动部123与驱动件连接。如此,当驱动件作用于连接杆 122上时,连接杆122作用于可弹性复位杆124,该可弹性复位杆124发生弹性变形,因而连接杆122能够带动清洗杆126移动,进而清洗杆126能够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具体的,可弹性复位杆124可以是本身为弹性材料的杆件,但不局限于此,可弹性复位杆124还可以是与弹性件连接的杆件,该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或橡胶等,但只要满足该可弹性复位杆124能够在连接杆122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并复位即可。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驱动件包括驱动按钮190,驱动按钮190设有容纳槽,所有驱动部123设置于容纳槽内,如此,通过将所有驱动部123均设置于容纳槽,通过按压按钮190驱动连接杆122作用于可弹性复位杆124,进而带动清洗杆126来回移动,实现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的目的;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清洗部128与刀片的切削部112间隔设置,清洗部128的侧壁与刀片的切削部112侧壁之间的间距为0.06mm-0.1mm;一方面,清洗杆126更加方便的移动,另一方面,清洗片120和刀片110之间存在容纳须渣或胡泡的间隙,进而,在清洗片120的推动下,便于清洗间隙内的须渣或胡泡。当清洗片120和刀片110之间大于0.1mm时,由于间隙太大,须渣或胡泡囤积过多影响使用卫生且清洗片120或刀片110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卡顿现象;当清洗片120和刀片110之间的间隙小于0.06mm时。由于间隙过小,清洗片120或刀片110移动不顺畅,影响使用;在本次实施例中,清洗杆126 的侧壁与刀片110的侧壁之间的间距0.08mm,此时,清洗杆126清洗的效果最佳。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座140包括第一端142和第二端144,第一端142设有第一安装孔,驱动部123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内,刀片110固设于安装座140上,刀片的切削部112靠近第二端144设置。如此,通过安装座140将刀片110和清洗片120等进行安装,便于使用。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座140包括第一安装体150和第二安装体160,第一安装体150包括顶部安装体152及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安装体154和第二侧边安装体156,顶部安装体152的一端与第一侧边安装体15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边安装体156连接,第二安装体160对应设有底部安装体162及间隔设置的第三侧边安装体164和第四侧边安装体166,底部安装体162的一端与第三侧边安装体164连接、另一端与第四侧边安装体166 连接,第一侧边安装体154和第三侧边安装体164连接,第二侧边安装体156 和第四侧边安装体166连接,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刀片110和清洗片120的容纳结构。如此,通过第一安装体150和第二安装体160配合形成容纳结构,固定安装清洗片120和刀片110,便于刀头100的使用。进一步,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安装体150设有安装杆158,刀片110设有第一连接孔114,清洗片120 设有第一连接体130,第一连接体130与可弹性复位杆124的连接,第一连接体 130设有对应设有第二连接孔132,第二安装体160对应设有第三连接孔168,装杆穿过第一连接孔114、第二连接孔132和第三连接孔168固设于第二安装体 160,如此,起到固定刀片110和清洗片120的作用。
在别的实施例的中,该刀头100还包括锁止机构,锁止机构与驱动件连接,用于松开或锁定驱动件,当锁止机构松开时,驱动件能够驱动清洗片120与刀片110相对移动,使清洗片120能够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当锁止机构锁定时,清洗片120或刀片110固定在预设位置,此时刀片110能够用于剃须。在本次实施例中,锁紧机构设置于安装座的侧壁上,安装座设有导向孔,锁止机构包括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沿导向孔可移动地穿设在容纳结构内,弹性复位件靠近容纳结构的端部设有与清洗片120或刀片110可拆卸连接的锁定部;当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锁定部与清洗片120或刀片110连接,此时刀头100 能够用于剃须,当弹性复位件处于受力状态时,清洗片120或刀片110锁定部分离,按压驱动件即可驱动清洗片120与刀片110相对移动,使清洗片120能够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刀头100还包括多个导须凸起170及柔性导向件180,导须凸起170靠近刀片的切削部112设置、并固设于第二安装体160的端部,所有导须凸起170沿第二端14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导须凸起170配合形成导须槽172,柔性导向件180设置于第二端144 的端部与导须凸起170之间,柔性导向件180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贴面凸起181,相邻两个贴面凸起181配合形成贴面槽182。如此,导须槽172可以理顺胡须,让胡须沿导须槽172进入刀片110的切割范围,进而可以避免肌肤在剃须的过程中刮伤。柔性导向件180先提起须根,贴面槽182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从而让须根最大程度暴露出来,便于剃须;贴面凸起181的设置让剃须更加贴面,进而,减少对皮肤的损伤,提升用户体验感。在本次实施例中,柔性导向件180为软胶,贴面槽182由至少两个呈菱形的贴面凸起181间隔设置形成,如此,提升导向和贴面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剃刀10还包括润滑条192,润滑条192设置于第一端142,在剃须时,润滑条192遇水会后表面会产生润滑液,对皮肤进一步起到保护和润滑的作用,消除反复剃须带来的拉伤疼痛感,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8和图9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剃刀10,包括手柄200和刀头100,手柄200与安装座140连接。
上述剃刀10在使用时,将手柄200与刀头10连接;刀头100包括安装座 140、刀片110、清洗片120和驱动件,在使用时,刀片110和清洗片120设置于安装座140上;驱动件用于驱动清洗片120相对刀片110移动,使清洗片120 能够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或驱动件用于驱动刀片110相对清洗片120移动,进而,实现清洗片能够同时清洗刀片的切削部112,可见,该刀头100在清洗残留在刀片110上的须渣或胡泡时更加便捷。
如图8至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手柄200包括手柄本体 210、支撑机构220和第一连接件230,第一连接件230与安装座140可转动连接,支撑机构220与第一连接件230可拆卸连接,手柄本体210与支撑机构220 可拆卸连接。如此,在使用时,通过手握持手柄本体210,带动支撑机构220和第一连接件230驱动刀头100转动,进而,实现对角度剃须功能,其中,支撑机构220和第一连接件230可拆卸连接,手柄本体210和支撑机构220可拆卸连接,如此,一方面,当第一连接件230、支撑机构220和手柄本体210出现故障时,可随时更换;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相应尺寸和形状的第一连接件230、支撑机构220和手柄本体210,增加剃刀10结构的多样性。进一步,如图11所示,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机构220包括第二连接件222、可弹性复位支撑件224和支撑座226,第二连接件222的一端与手柄本体21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支撑座226与连接部连接,支撑座226包括容纳腔及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容纳腔连通设置,可弹性复位支撑件224的一端与容纳腔的内壁连接、另一端设有支撑部225,支撑部225穿设于第二安装孔与刀头100抵接。如此,当第一连接件230转动时,支撑部225与到头抵接,压缩可弹性复位支撑件224,由于可弹性复位支撑件224具备弹性,因此,该剃刀10在使用时,避免了刀头100对面部造成硬性伤害。在本次实施例中,可弹性复位支撑件224包括弹簧和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座226连接,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还可以换成橡胶垫或者其他具备弹性材质的部件。
如图1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连接件230包括第二连接体231、第三安装体232及第四安装体233,第三安装体232和第四安装体233 间隔设置,第三安装体232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234,第四安装体233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235,第一安装部与第二连接体231连接,第二安装部与第二连接体231连接,第一转动部 234与刀头100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235与刀头100转动连接,第三安装体 232的截面呈弧形、且沿第一安装部至第一转动部234的方向向靠近刀头100的方向凸设,第四安装体233的截面呈弧形、且沿第二安装部至第二转动部235 的方向向靠近刀头100的方向凸设。如此,当第一转动部234和第二转动部235 分别与刀头100连接时,由于第三安装体232的截面呈弧形、且沿第一安装部至第一转动部234的方向向靠近刀头100的方向凸设,第四安装体233的截面呈弧形、且沿第二安装部至第二转动部235的方向向靠近刀头100的方向凸设,提升了第三安装体232和第四安装体233克服刀头100施加反作用力的能力,与且沿第一安装部至第一转动部234的方向向远离刀头100的方向凹设,且沿第二安装部至第二转动部235的方向向远离刀头100的方向凹设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安装体232和第四安装体233具备更加可靠的强度。
如图1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转动部234设有第一导向斜面236,第二转动部235设有第二导向斜面237。如此,便于第一转动部234 和第二转动部235与刀头100连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刀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刀片,所述刀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清洗片,所述清洗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清洗片相对所述刀片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或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片相对所述清洗片移动,使所述清洗片能够清洗所述刀片的切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片的数量为至少两片,所述刀片的数量为至少三片,所有所述刀片沿第一预设方向呈阶梯式间隔设置、且所有所述刀片的宽度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递减,所述清洗片沿第二预设方向呈阶梯式间隔设置、且所有所述清洗片的宽度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逐渐增加或逐渐递减,所述清洗片设置于每相邻两片所述刀片之间,当所述清洗片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刀片的切削部相对所述清洗片突出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片的一端设有清洗部、另一端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均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片包括连接杆、可弹性复位杆及清洗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驱动部、另一端与所述清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清洗杆的另一端设有清洗部,所述连接杆固设于所述可弹性复位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部与所述刀片的切削部间隔设置、且所述清洗部的侧壁与所述刀片的切削部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为0.06mm-0.1mm。
6.一种剃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刀头,所述手柄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剃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手柄本体、支撑机构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安装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本体与所述支撑机构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剃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连接件、可弹性复位支撑件和支撑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手柄本体可拆卸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座包括容纳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设置,所述可弹性复位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另一端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刀头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剃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体、第三安装体及第四安装体,所述第三安装体和所述第四安装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安装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四安装体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安装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刀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刀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安装体的截面呈弧形、且沿所述第一安装部至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方向向靠近所述刀头的方向凸设,所述第四安装体的截面呈弧形、且沿所述第二安装部至所述第二转动部的方向向靠近所述刀头的方向凸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剃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CN201820949216.6U 2018-06-19 2018-06-19 刀头及剃刀 Active CN208681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9216.6U CN208681664U (zh) 2018-06-19 2018-06-19 刀头及剃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9216.6U CN208681664U (zh) 2018-06-19 2018-06-19 刀头及剃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1664U true CN208681664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78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49216.6U Active CN208681664U (zh) 2018-06-19 2018-06-19 刀头及剃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16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8133A (zh) * 2018-06-19 2018-10-12 广州威的剃须科技有限公司 刀头及剃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8133A (zh) * 2018-06-19 2018-10-12 广州威的剃须科技有限公司 刀头及剃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7510B2 (ja) トリミングウィング部を有する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かみそり
WO2009129667A1 (zh) 一种旋转式电动剃须器的浮动结构
US20060288595A1 (en) Safety razor for shaving face, arms and legs
RU2007119563A (ru) Безопасная бритва и картридж
WO2018227319A1 (zh) 多功能剃须刀
JP2008110113A (ja) 剃刀
CN208681664U (zh) 刀头及剃刀
KR20150096524A (ko) 교체 가능한 카트리지를 가지는 면도기와 이러한 면도기를 위한 카트리지와 헤드 및 핸들 조립체
CN107953368A (zh) 具有双润滑条的剃须刀刀头
CN205201580U (zh) 一种防夹剃须刀头
WO2023216664A1 (zh) 一种刀头采用双层弹力结构的剃毛器
CN108638133A (zh) 刀头及剃刀
CN205129929U (zh) 易清洁易拆装的新型剃须刀
CN213290335U (zh) 一种横轴式手机剃须刀
CN212265890U (zh) 一种剃须刀刀头
CN218518707U (zh) 一种新型刮背刀
CN208729852U (zh) 一种新型旋转式剃须刀用的三刀头组合结构
CN206416199U (zh) 一种易清洗的剃须刀刀头
CN218921978U (zh) 一种旋转牙刷
CN211761708U (zh) 一种浮动安全剃须刀
US20120192428A1 (en) Electric Shaver With Moisturizing Bar
CN217454009U (zh) 一种五刀头电动剃须刀
CN212591790U (zh) 一种多功能切菜器
CN109079864A (zh) 一种美容美发用可拆分的手动刮胡刀
CN203031632U (zh) 一种电动剃须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58 B, 3rd floor, 2 Jilin Road,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We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B, 3rd floor, 2 Jilin Road,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Wei Shaving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