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7360U - 眼科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眼科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7360U
CN208677360U CN201820232006.5U CN201820232006U CN208677360U CN 208677360 U CN208677360 U CN 208677360U CN 201820232006 U CN201820232006 U CN 201820232006U CN 208677360 U CN208677360 U CN 208677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nterior ocular
oculi posterior
posterior segment
ocular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20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曙光
蔡守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20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7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7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7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眼科测量系统,用于检测被检眼,包括切换扫描元件、眼前节光路组件、眼后节光路组件、分光元件及主体模块,可通过切换扫描元件实现光路在眼前节光路组件和眼后节光路组件之间切换并可对被检眼眼前节和眼后节进行扫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可实现对被检眼眼前节和眼后节扫描的切换以确定被检眼眼轴长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可克服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缺点。

Description

眼科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科检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科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白内障手术、角膜屈光手术以及青少年近视的有效防治都需要对眼睛的多个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如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眼轴长、白到白距离、瞳孔直径等。现有技术中,用于获得所述多个参数应用最广泛的是超声波技术,但其测量精度低。
针对超声波技术的缺点,人们开发了基于OCT(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眼科测量系统,用于获得所述多个参数。OCT是一种新兴的光学成像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无辐射损伤、结构紧凑等优点,是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应用的重要潜在工具。OCT技术可分为TDOCT(Time Domain OCT,时域OCT)和FDOCT(Frequency Domain OCT,频域OCT),FDOCT又可进一步分为SSOCT(Swept Source OCT,扫频源OCT)和SDOCT(Spectral Domain OCT,谱域OCT)。眼科测量系统基于时域OCT技术或者基于扫频源OCT技术都是较为容易实现的,基于谱域OCT技术实现难度较大。
申请号为200710020707.9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时域OCT测量眼轴长的方法,所述眼轴长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长度。该方法采用步进电机前后移动探头,以实现光程的调节,从而对角膜和眼底进行成像,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步进电机前后移动需要的成像时间较长,无法实时成像,而被测对象在成像期间会抖动、眨眼等,因此测量得到的眼轴长等参数存在较大误差;2)该方法无法对眼睛进行横向扫描,不能判断角膜顶点和黄斑中心凹的位置,因此测量得到的眼轴长与实际眼轴长相差较大;3)角膜与视网膜之间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等器官,对进入眼睛的光进行折射,该方法无法在角膜和视网膜同时实现测量光的聚焦,成像质量差。
质言之,基于时域OCT技术的眼科测量系统具有成像速度慢、测量精度低、图像质量差等缺点,其实并未克服超声波技术的缺陷。而基于扫频源OCT技术的眼科测量系统虽然克服了超声波技术的诸多缺点,但其价格高昂,难以普及。
公开号为CN10389279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系统和方法,可实现对被检眼眼前节和眼后节扫描的切换以基于谱域OCT技术确定被检眼眼轴长。但其采用多个切换机构,需要多个切换机构相互之间配合才可实现对被检眼眼前节和眼后节扫描的切换,结构复杂,不易维护;成本高昂,难于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OCT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眼科测量系统,属于另一种可实现对被检眼眼前节和眼后节扫描的切换以基于谱域OCT技术确定被检眼眼轴长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可克服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眼科测量系统,用于检测被检眼,包括切换扫描元件、眼前节光路组件、眼后节光路组件、分光元件及主体模块,
所述分光元件设置于靠近所述被检眼的一端,用于将所述被检眼眼前节散射的眼前节信号光分为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第二眼前节信号光,或用于将所述被检眼眼后节散射的眼后节信号光分为第一眼后节信号光和第二眼后节信号光;
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及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设置于所述分光元件和所述切换扫描元件之间,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用于传递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至所述切换扫描元件,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用于传递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至所述切换扫描元件;
所述切换扫描元件设置于相对于所述分光元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并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内可以转动,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内可以转动,
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用于将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传递至所述主体模块,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内转动以实现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的扫描,
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用于将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传递至所述主体模块,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在所述第二工作位内转动以实现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后节的扫描;
所述主体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进行干涉并采集相应的干涉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眼科测量系统,通过控制切换扫描元件转动角度,以快速切换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成像或眼后节成像,并通过计算眼前节成像和眼后节成像的光程差,获得所述被检眼的相关参数;且所述切换扫描元件还具有扫描功能,可以实现对被检眼的眼前节和眼后节的扫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可实现对被检眼眼前节和眼后节扫描的切换以基于谱域OCT技术确定被检眼眼轴长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可克服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眼科测量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眼科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切换扫描元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a)至图4(b)为图2中切换扫描元件与探测器的时序配合图。
图5为图2中照明光源中照明灯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标注含义如下:
主体模块100
光源101
耦合器103
探测器105
参考臂组件130
参考臂透镜131
参考臂反射镜133
偏振控制器107
调焦透镜109
控制器111
切换扫描元件30
第一工作位30a
第二工作位30b眼前节光路组件50
第一中继透镜51
全反射镜53
第二中继透镜55
眼后节光路组件70
光程调节单元71
第一反射镜71a
第二反射镜71c
第三反射镜71e
第四反射镜71g屈光调节元件73
分光元件90
接目物镜13
固视光学模块300
固视光源301
固视透镜303
眼前节摄像模块500
照明光源501
照明灯501a
分光镜502
第一扩视透镜503
第五反射镜505
第二扩视透镜507
第一摄像透镜509
第二摄像透镜511
摄像器5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眼科测量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用于检测被检眼E,从而确定被检眼E的多个参数,如被检眼E的眼轴长、角膜曲率、眼前房深度、白到白距离、瞳孔直径等参数。系统基于OCT技术,作为其多个技术效果之一,系统可实现谱域OCT技术应用于测量被检眼眼轴长,但系统显然还可应用于时域OCT技术和扫频源OCT技术。
下面仅以基于谱域OCT技术举例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进行改造,得到基于时域OCT技术和扫频源OCT技术的方案。
请参图1和图2,系统包括主体模块100、切换扫描元件30、眼前节光路组件50、眼后节光路组件70、分光元件90以及接目物镜13。图中点划线示意光路,所述主体模块100生成参考光并向切换扫描元件30提供入射光,该入射光根据切换扫描元件30的转动角度,传递至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或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并经所述分光元件90反射或者透射后经所述接目物镜13聚焦至所述被检眼E的相应部位,再经所述被检眼E散射后形成信号光,所述信号光沿与该入射光相反的方向传播回所述主体模块100并与所述参考光干涉产生干涉光,所述主体模块100还采集所述干涉光。
详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模块100包括光源101、耦合器103、参考臂组件130、探测器105、偏振控制器107、调焦透镜109及控制器111。所述参考臂组件130进一步包括参考臂透镜131和参考臂反射镜133。所述光源101可为OCT光源,其发出波长为近红外波的弱相干光并传递至所述耦合器103,所述耦合器103将接收到的光分成两束,其中一束经所述参考臂透镜131调焦及所述参考臂反射镜133反射后返回所述耦合器103内,以作为参考光。另一束则依次经所述偏振控制器107及所述调焦透镜109调焦后传递至切换扫描元件30作为入射光。
请同参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切换扫描元件30具有第一工作位30a和第二工作位30b并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30a和所述第二工作位30b之间切换。图中点划线示意光路,可通过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使之处于不同的转动角度来选择所述入射光的传播方向,以使所述入射光传递至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或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具体的,可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在所述第一工作位30a和所述第二工作位30b之间切换,当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30a,入射光传递至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当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30b,入射光传递至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电子控制组件(如电机),所述电子控制组件具有电控旋转支架(如转轴),所述电子控制组件与所述控制器111电性连接,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固定在所述电控旋转支架上,所述控制器111通过控制所述电子控制组件的转动以带动所述电控旋转支架的转动,以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的转动角度,当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转动到第一工作位30a时,其将所述入射光反射至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当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转动到第二工作位时,其将所述入射光反射至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可通过手动调节控制切换扫描元件30转动角度,具体的,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固定切换扫描元件30的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提供旋钮,通过手动旋转所述旋钮调整切换扫描元件30转动角以将所述入射光入射进所述被检眼E的相应位置。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切换扫描元件30还可通过其他机械设备或者电学方法进行角度旋转控制,满足这种设计结构的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入射光经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或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后到达所述分光元件90,所述分光元件90具体为一半透半反镜,可透射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传递的入射光,反射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传递的入射光。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30a时,入射光透过所述分光元件90,并经接目物镜13聚焦至所述被检眼E的眼前节,如所述被检眼E的角膜等位置。当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第二工作位30b时,入射光被所述分光元件90反射,并经接目物镜13聚焦至所述被检眼E的眼后节,如所述被检眼E的视网膜等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包括全反射镜53,当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30a时,所述全反射镜53将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传递的光反射至所述分光元件9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还包括至少一个中继透镜,其中,在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和所述全反射镜53之间至少有一个中继透镜,此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转动到所述第一工作位30a时,将入射光透过所述中继透镜发射到所述全反射镜53;或在所述全反射镜53和所述分光元件90之间至少有一个中继透镜,此时,由所述全反射镜53将入射光反射透过所述中继透镜照射到所述分光元件90上。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包括二个中继透镜,即第一中继透镜51和第二中继透镜55,其中所述第一中继透镜51在所述全反射镜53和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之间,所述第二中继透镜55在所述全反射镜53和所述分光元件90之间。此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30a时,将入射光透过所述第一中继透镜51发射到所述全反射镜53,由所述全反射镜53反射透过所述第二中继透镜55后照射到所述分光元件9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分光元件90接收来自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的入射光,所述入射光透过所述分光元件90,并经接目物镜13聚焦至所述被检眼E的眼前节,如所述被检眼E的眼角膜。所述眼前节散射所述入射光,产生眼前节信号光,所述眼前节信号光经过所述接目物镜13照射到所述分光元件90。所述眼前节信号光经过所述分光元件90分为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第二眼前节信号光,所述第二眼前节信号光经所述分光元件90反射进入眼后节光路组件70,不再传播回到所述主体模块100;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沿与入射光相反的方向依次经过分光元件90、眼前节光路组件50、切换扫描元件30传播回到所述主体模块100,并在所述耦合器103内与所述参考光进行干涉,产生干涉光,所述探测器105接收所述干涉光并处理后传输至所述控制器111。由于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的偏振方向在回到所述耦合器103前由所述偏振控制器107进行了控制,保证了干涉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包括光程调节单元71及屈光调节元件73,所述光程调节单元71包括固定不动的二个反射镜、一可移动反射镜组和一位移控制元件(图未示),所述可移动反射镜组固定在所述位移控制元件上,所述固定不动的二个反射镜为第一反射镜71a和第二反射镜71c,所述可移动反射镜组包括第三反射镜71e和第四反射镜71g。当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第二工作位30b时,其将入射光传递至所述光程调节单元71中的第一反射镜71a,并经过所述第三反射镜71e、第四反射镜71g及第二反射镜71c反射至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所述入射光透射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后传递至所述分光元件90,并经所述分光元件90反射透过接目物镜13,最终聚焦到所述被检眼E的眼后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测所述被检眼E的眼后节时,由于不同被检眼E的眼轴长不同,因此有必要在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和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其中之一设置光程调节单元,优选的,在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中设置光程调节单元。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光程调节单元包括四个反射镜,其中二个反射镜固定不动,另外二个可移动,即第一反射镜71a、第二反射镜71c是固定不动的,第三反射镜71e、第四反射镜71g是可移动的,所述第三反射镜71e、第四反射镜71g固定在所述位移控制元件上,在实现光程调节时只需保持其中二个反射镜不动,即保持所述第一反射镜71a、第二反射镜71c固定不动,同时通过所述位移控制元件移动另外二个反射镜,即上下移动所述第三反射镜71e、第四反射镜71g,便能实现光程调节。所述位移控制元件上安装有位移感应器,可用以获得所述第三反射镜71e及所述第四反射镜71g的位移量。优选的,为了与本实施例提供的固视光学模块相匹配,所述第一反射镜71a、第二反射镜71c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71c为一二向色镜,所述第一反射镜71a、所述第三反射镜71e、所述第四反射镜71g为全反射镜。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镜71c及所述第三反射镜71e的位移量还可以通过步进电机、音圈电机或者光栅尺、容栅尺等计算获得,而不只局限于上述提到的移动装置或感应器,只要满足这种设计的结构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反射镜组还可为一可移动反向回射器,在实现光程调节时只需要保持所述第一反射镜71a、第二反射镜71c不动,同时通过移动所述可移动反向回射器,便能实现光程调节。
另外,在进行眼后节测量时,可通过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调节所述入射光在所述被检眼E内聚焦的位置,如可通过移动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使光聚焦在所述被检眼E的视网膜,以实现对于患有近视或者远视的被检眼E的测量。具体的,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固定在一平移装置(图未示)上,可通过手动或电动控制其移动,以实现屈光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入射光聚焦至所述被检眼E的眼后节后,所述眼后节散射所述入射光,并产生眼后节信号光,所述眼后节信号光经过所述接目物镜13照射到所述分光元件90。所述眼后节信号光经过所述分光元件90分为第一眼后节信号光和第二眼后节信号光,所述第一眼后节信号光经所述分光元件90透射进入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50,不再传播回到所述主体模块100;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经过所述分光元件90反射后沿与入射光相反的方向依次经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切换扫描元件30传播回到所述主体模块100,并在所述耦合器103内与所述参考光进行干涉,产生干涉光,所述探测器105接收所述干涉光并处理后传输至所述控制器111。由于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的偏振方向在回到所述耦合器103前由所述偏振控制器107进行了控制,保证了干涉的效果。所述控制器111通过所述眼前节成像与所述眼后节成像的光程差,就可获得所述被检眼E相应的的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切换扫描元件30除了可以进行光路的快速切换外,还可对所述被检眼E进行扫描成像。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30a内可以转动以实现对所述被检眼E眼前节的扫描,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30b内可以转动以实现对所述被检眼E眼后节的扫描。
请同参图4(a)至图4(b),切换扫描元件30从初始位置位置1开始转动,t1为扫描所述被检眼E的眼前节或者眼后节所需的工作时间,t2为切换扫描元件30从眼前节成像切换至眼后节成像所需的时间,t3为完成对被检眼E的眼后节扫描后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回到初始位置位置1所需的时间。“扫眼前节位置”即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第一工作位30a使得入射光聚焦到所述被检眼E的眼前节时的位置。“扫眼后节位置”即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在第二工作位30b使得入射光聚焦到所述被检眼E的眼后节时的位置。
当要采集眼前节图像时,切换扫描元件30在第一工作位30a内转动,同时探测器105同步开始采集信号。当经过t1时间,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于位置2。所述探测器105采集好眼前节图像后,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切换至第二工作位30b,此过程所需时间为t2,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到达位置3。
接着开始采集眼后节图像,切换扫描元件30在第二工作位30b内转动,同时探测器105同步开始采集信号。当经过t1时间,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处于位置4。所述探测器105采集好眼后节图像后,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反向转动以回到初始位置位置1,此过程所需时间为t3,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回到初始位置位置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切换扫描元件30及探测器105的状态变化及时序的时间控制都是通过所述控制器111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固视光学模块300,固视光学模块300包括固视光源301和固视透镜303。固视光源301发出的光为可见光,固视光源301具体为一显示屏,显示用于被检眼E固视的固视标,显示屏可为LCD屏、OLED屏或者LED阵列屏等。
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70中,第一反射镜71a、第二反射镜71c错位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射镜71c为一二向色镜。具体的,所述第二反射镜71c可透过固视光源301输出的光,并反射从切换扫描元件30传递的入射光。
所述固视光源301发出的光经所述固视透镜303和所述第二反射镜71c透射并经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调屈后,经分光元件90反射,再经接目物镜13聚焦到被检眼E的眼后节,例如被检眼E的视网膜。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固视标来变更所述被检眼E的固视位置,所述固视标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以此来满足检测被检眼不同位置。固视光源301发出的光可经过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调节屈光度,若固视光源301发出的光不能调屈,不同视力的被检眼E观察时,固视标的清晰程度不同,这使被检眼固视时感到不舒适,因此优选的,所述固视光源301发出的光路经过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调屈后,能聚焦于眼底视网膜上,使被检眼能看清晰固视标。
本实用新型实施中为了实现不同被检眼E都能看清晰固视标,通过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在固视光学模块300中引入了调屈机制,实现了对于不同被检眼E固视标都能看清的效果。若直接在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之后加入固视光学模块,即在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的两端中相对于所述光程调节单元71的另一端加入固视光学模块,则会影响眼后节成像时的光路。例如若在所述屈光调节元件73与所述光程调节单元71之间加入固视光学模块,则需要额外引入一片分光镜,固视光源发出的光经该分光镜反射到屈光调节元件73,这种设计导致入射光、信号光需透射该分光镜,损失能量,降低了信噪比;又例如若在所述光程调节单元71与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之间加入固视光学模块,则不仅需要添加新分光镜,还造成所述固视标随所述光程调节单元71中的四个反射镜一起移动。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使所述光程调节单元70中的第一反射镜71a、第二反射镜71c错位设置,并将所述第二反射镜71c设置为一二向色镜,可透过固视光源301输出的光,反射从切换扫描元件30传递的入射光,既可以实现被检眼E清晰固视固视标,又不影响眼后节成像时的光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还包括眼前节摄像模块500,用于拍摄确定被检眼E的角膜中心曲率、瞳孔直径、白到白距离等参数所需图像,例如被检眼E的虹膜像。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500与所述控制器111电性相连,包括:照明光源501、分光镜502、扩视透镜组、第五反射镜505、摄像透镜组及摄像器513。具体的,所述照明光源501设置于接目物镜13与所述被检眼E之间,所述照明光源501发出近红外光。所述分光镜502为一二向色镜,可透射照明光源501输出的光并反射光源101输出的光和固视光源301输出的光。
所述照明光源501发出的光照射到所述被检眼E的眼前节,被所述眼前节反射后形成反射光,其中一部分光被被检眼E的角膜反射,一部分光透过角膜经进入被检眼E,并被被检眼眼E前房等组织漫反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扩视透镜组用于使所述反射光收敛,包括第一扩视透镜503和第二扩视透镜507;所述摄像透镜组用于使所述反射光在所述摄像器上成像,包括第一摄像透镜509和第二摄像透镜511。
所述反射光经过接目物镜13、分光镜502和第一扩视透镜503传递至所述第五反射镜505,经所述第五反射镜505反射透过所述第二扩视透镜507和所述第一摄像透镜509、所述第二摄像透镜511,由所述第一摄像透镜509、所述第二摄像透镜511聚焦到所述摄像器513形成所述被检眼眼前节的像,所述控制器111采集所述被检眼眼前节的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让被检测者感到舒适,避免与系统紧贴所带来的压迫感,接目物镜13设置为相对于系统前伸,因此,接目物镜13与摄像器513之间的距离较大。而为了确定白到白距离等参数,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需要具有较大的成像范围,这与接目物镜13前伸是矛盾的。设置所述扩视透镜组的目的在于解决该矛盾,所述第一扩视透镜503和所述第二扩视透镜507可改变被角膜反射的光和被前房漫反射的光传播方向,使其收敛,最终在所述摄像器513上形成为较大范围的像。
请参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照明光源501包括多个照明灯501a,多个照明灯501a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在系统处于角膜曲率测量工况时,各照明灯501a所组成的环形的几何中心对准被检眼E瞳孔中心。具体的,照明灯501a为LED灯,数量大于等于4个,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照明灯501a的数量为6个。
在系统处于角膜曲率测量工况时,6个照明灯501a发出的光照射到被检眼E的角膜上,被所述角膜反射,反射的光经过所述眼前房摄像模块500最终被所述摄像器513检测到,并在所述摄像器513上形成6个照明灯501a在所述角膜上的分布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像与所述被检眼眼前节的像一同形成。
所述控制器111采集所述6个照明灯501a在所述角膜上分布的像,利用安装在其内的算法处理该像,得到被检眼E的角膜曲率,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11得到被检眼E的角膜中心曲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500还具备监视光路以指导操作人员操作仪器和了解被测者的相关信息的功能,系统以可相对操作台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一操作台上,操作台上设置有一下颚托系统,检测者使用下颚托系统使被检眼E固定,使来自固视光学模块300中的固视标固视在所述被检眼E中后,检测者一边通过观察所述控制器111的显示屏,一边通过操作杆控制下颚托系统以及眼科测量系统的移动,以使所述被检眼E的眼前节,如虹膜进入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500的摄像器513中,并且虹膜像呈现在所述控制器111的显示屏中,以便指导医生操作仪器和了解所述被检眼E的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眼科测量系统,通过控制切换扫描元件30转动角度,以快速切换对所述被检眼E的眼前节成像或眼后节成像,并通过计算眼前节成像和眼后节成像的光程差,获得所述被检眼E的相关参数;且所述切换扫描元件30还具有扫描功能,可以实现对被检眼E的眼前节和眼后节的扫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可实现对被检眼眼前节和眼后节扫描的切换以基于谱域OCT技术确定被检眼眼轴长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可克服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眼科测量方法,用于检测被检眼,所述方法包括:
S101,当切换至眼前节成像时,使用入射光照射所述被检眼,使用分光元件将所述被检眼眼前节散射所述入射光而形成的眼前节信号光分为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第二眼前节信号光,并使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进入眼前节光路组件,控制切换扫描元件的转动角度,使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第一工作位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内转动,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进行扫描并接收一系列第一眼前节信号光;
具体的,当切换至眼前节成像时,可以由计算机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的转动,使其处于第一工作位,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内转动。
第一眼前节信号光进入眼前节光路组件,从而所述计算机可以接收由眼前节光路组件传递至所述切换扫描元件的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
当切换至眼前节成像时,计算机可以先检测当前是否处于眼前后节切换采集时序中的眼前节切换时段,当检测到处于眼前后节切换采集时序中的眼前节切换时段时,计算机可以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转动以使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于第一工作位。此后,所述计算机还可以继续检测是否处于眼前后节切换采集时序中的眼前节图像采集时段中,当检测到处于眼前后节切换采集时序中的眼前节图像采集时段时,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扫描被检眼的眼前节,以接收由眼前节光路组件所传递的一系列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即在所述眼前节切换时段和所述眼前节图像采集时段中可以执行S101步骤中的所有过程。其中,所述眼前节切换时段的时长可以预先设置,所述眼前节图像采集时段的时长可以预先根据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对被检眼的眼前节的扫描时长进行设置。
S102,当切换至眼后节成像时,使用入射光照射所述被检眼,使用分光元件将所述被检眼眼后节散射所述入射光而形成的眼后节信号光分为第一眼后节信号光和第二眼后节信号光,并使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进入眼后节光路组件,控制切换扫描元件的转动角度,使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第二工作位并在所述第二工作位内转动,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后节进行扫描并接收一系列第二眼后节信号光;
具体的,当切换至眼后节成像时,可以由计算机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的转动,使其处于第二工作位,并在所述第二工作位内转动。
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进入眼后节光路组件,从而所述计算机可以接收由眼后节光路组件传递至所述切换扫描元件的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
当切换至眼后节成像时,计算机可以先检测当前是否处于眼前后节切换采集时序中的眼后节切换时段,当检测到处于眼前后节切换采集时序中的眼后节切换时段时,计算机可以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转动以使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于第二工作位。此后,所述计算机还可以继续检测是否处于眼前后节切换采集时序中的眼后节图像采集时段中,当检测到处于眼前后节切换采集时序中的眼后节图像采集时段时,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扫描被检眼的眼后节,以接收由眼后节光路组件所传递的一系列第二眼后节信号光,即在所述眼后节切换时段和所述眼后节图像采集时段中可以执行S102步骤中的所有过程。其中,所述眼后节切换时段的时长可以预先设置,所述眼后节图像采集时段的时长可以预先根据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对被检眼的眼后节的扫描时长进行设置。
S103,根据所述一系列第一眼前节信号光生成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OCT图像,根据所述一系列第二眼后节信号光生成所述被检眼的眼后节OCT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计算所述被检眼的眼轴长;
具体的,计算机可以根据所述一系列第一眼前节信号光生成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OCT图像,根据所述一系列第二眼后节信号光生成所述被检眼的眼后节OCT图像,并根据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计算所述被检眼的眼轴长。其中,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时,可以对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进行干涉以得到干涉后的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时,可以对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进行干涉以得到干涉后的第二眼后节信号光,此时,所述计算机具体可以根据干涉后的一系列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得到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OCT图像,可以根据干涉后的一系列第二眼后节信号光得到所述被检眼的眼后节OCT图像,并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计算所述被检眼的眼轴长。
S104,根据所述眼前节OCT图像和所述眼后节OCT图像校核所述眼轴长;
具体的,计算机可以根据所述眼前节OCT图像和所述眼后节OCT图像校核所述眼轴长。计算机可以判断所述眼前节OCT图像是否存在中心光柱,若所述眼前节OCT图像中存在中心光柱,则所述眼前节OCT图像包括角膜顶点;计算机可以判断所述眼后节OCT图像是否存在中心光柱,若所述眼后节OCT图像中存在中心光柱,则所述眼后节OCT图像包括黄斑中心凹。所述中心光柱是由入射光对被检眼进行扫描过程中,由于被所述被检眼的角膜顶点和黄斑中心凹强反射而形成的。若所述眼前节OCT图像包括角膜顶点,且所述眼后节OCT图像包括黄斑中心凹,则确定计算机计算得到的所述眼轴长与所述被检眼的实际眼轴长相符。
其中,S103,根据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计算所述被检眼的眼轴长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3a,根据由干涉后的第一眼前节信号光所生成的眼前节图像获取眼前节图像顶端到眼前节图像中角膜信号的光程;
S103b,根据由干涉后的第二眼后节信号光所生成的眼后节图像获取眼后节图像顶端到眼后节图像中视网膜信号的光程;
S103c,根据所述眼前节图像顶端到眼前节图像中角膜信号的光程、所述眼后节图像顶端到眼后节图像中视网膜信号的光程、光程调节量、眼前节光路固有光程以及眼后节光路固有光程,计算眼轴长度;
具体的,所述眼前节图像顶端到眼前节图像中角膜信号的光程具体可以为眼前节图像中角膜顶点到图像顶端的距离,所述眼后节图像顶端到眼后节图像中视网膜信号的光程具体可以为眼后节图像中图像顶端到黄斑中心凹的距离。所述计算机可以根据所述眼前节图像顶端到眼前节图像中角膜信号的光程、所述眼后节图像顶端到眼后节图像中视网膜信号的光程、光程调节量、眼前节光路固有光程以及眼后节光路固有光程,计算眼轴长度,其中,所述光程调节量是在调节所述眼后节图像成像时所生成的光程变化量。
所述眼轴长为:眼前节光路固有光程—眼后节光路固有光程+光程调节量+眼后节图像顶端到眼后节图像中视网膜信号的光程—眼前节图像顶端到眼前节图像中角膜信号的光程。
其中,所述眼前节光路固有光程与所述眼后节光路固有光程的差为眼前后节的固定光程差,所述眼前后节的固定光程差所对应的距离可以通过定标测量得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眼科测量方法还包括:
S105,根据所述眼前节OCT图像得到所述被检眼的初始角膜曲率分布;
具体的,所述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进行扫描包括,对所述眼前节进行多线扫描,例如对所述眼前节进行六线扫描或十二线扫描。所述六线是指,以所述角膜顶点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六条线;所述对所述眼前节进行六线扫描是指,沿所述六线扫描所述眼前节,以得到所述眼前节的六张OCT图像。
对所述六张OCT图像进行扫描校正和折射校正,可确定所述角膜的曲率分布,即得到初始角膜曲率分布。
S106,利用呈环状均匀分布的多个照明灯发出的光照射所述被检眼的角膜,得到所述多个照明灯在所述角膜上的分布像;
具体的,利用呈环状均匀分布的多个照明灯发出的照明光照射所述被检眼的角膜,使所述角膜反射所述照明光以生成反射光;利用一摄像器接收所述反射光,形成所述多个照明灯在所述角膜上的分布像;
并根据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确定所述多个照明灯到所述角膜的距离,S109,根据所述分布像以及所述多个照明灯到所述角膜的距离得到所述被检眼的角膜中心曲率。
S107,根据所述角膜中心曲率校核所述初始角膜曲率分布,以得到校核后的角膜曲率分布。
具体的,所述眼前节的六张OCT图像经过扫描校正和折射校正后确定角膜上各点的曲率分布,由于需要经过扫描校正和折射校正两步,故所确定的角膜上各点的曲率分布存在较大误差。所以,利用所述角膜中心曲率对角膜上各点的曲率分布进行校正,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角膜上各点的曲率分布,即得到校核后的角膜曲率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切换扫描元件的转动,可以快速切换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成像或眼后节成像,以分别收集到眼前节信号光和眼后节信号光,并通过眼前节信号光和眼后节信号光计算眼轴长;并可对所述被检眼进行扫描,通过扫描获得的被检眼的眼前节OCT图像和眼后节OCT图像,从而利用所述眼前节OCT图像和眼后节OCT图像矫正所述眼轴长。相对于现有技术提供了另一种测量眼轴长的方法,并具克服了现有技术操作复杂的缺点。

Claims (8)

1.一种眼科测量系统,用于检测被检眼,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扫描元件、眼前节光路组件、眼后节光路组件、分光元件及主体模块,
所述分光元件设置于靠近所述被检眼的一端,用于将所述被检眼眼前节散射的眼前节信号光分为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第二眼前节信号光,或用于将所述被检眼眼后节散射的眼后节信号光分为第一眼后节信号光和第二眼后节信号光;
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及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设置于所述分光元件和所述切换扫描元件之间,所述眼前节光路组件用于传递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至所述切换扫描元件,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用于传递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至所述切换扫描元件;
所述切换扫描元件设置于相对于所述分光元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并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内可以转动,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内可以转动,
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用于将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传递至所述主体模块,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内转动以实现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前节的扫描,
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用于将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传递至所述主体模块,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在所述第二工作位内转动以实现对所述被检眼的眼后节的扫描;
所述主体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和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进行干涉并采集相应的干涉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包括光源、耦合器及参考臂组件,所述耦合器接收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并向所述参考臂组件和所述切换扫描元件提供光,所述参考臂组件将接收到的光反射回所述耦合器以形成参考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还包括探测器和控制器,所述探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眼前节信号光或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与所述参考光在所述耦合器内发生干涉并形成干涉光,所述干涉光经所述探测器接收并处理后由所述控制器采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接目物镜,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包括一光程调节单元和一屈光调节元件,当对所述被检眼进行眼后节成像时,控制所述切换扫描元件的转动角度,使得所述切换扫描元件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切换扫描元件提供的入射光依次经所述光程调节单元及所述屈光调节元件到达所述分光元件,且经所述分光元件反射及所述接目物镜聚焦至所述被检眼的眼后节,以生成所述眼后节信号光,从所述眼后节信号光中分出的所述第二眼后节信号光沿与所述入射光相反的光路返回至所述主体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视光学模块,所述固视光学模块包括一固视光源,所述光程调节单元包括一反射镜、一二向色镜和一可移动反射镜组,所述反射镜和所述二向色镜固定不动,移动所述可移动反射镜组以调节光在所述眼后节光路组件内的光程,所述反射镜和所述二向色镜错位设置,所述二向色镜可反射所述光源输出的光并可透射所述固视光源输出的光,所述固视光源输出的光依次经所述二向色镜及所述屈光调节元件到达所述分光元件,且经所述分光元件反射及所述接目物镜聚焦至所述被检眼的眼后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眼前节摄像模块,所述主体模块包括一控制器,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包括照明光源和摄像器,所述照明光源发出的光被所述被检眼眼前节反射后形成反射光,所述反射光进入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并在所述摄像器上形成所述被检眼眼前节的像,所述控制器采集所述被检眼眼前节的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还包括一扩视透镜组和一摄像透镜组,所述扩视透镜组和所述摄像透镜组设置于所述照明光源与所述摄像器之间,所述扩视透镜组用于使所述反射光收敛,所述摄像透镜组用于使所述反射光在所述摄像器上成像,所述反射光经所述扩视透镜组和所述摄像透镜组后在所述摄像器上形成所述被检眼眼前节的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光源包括多个照明灯,所述多个照明灯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所述多个照明灯发出的光照射到所述被检眼的角膜,并被所述角膜反射形成所述反射光,所述反射光进入所述眼前节摄像模块并在所述摄像器形成所述照明灯在所述角膜上的分布像,所述控制器采集所述分布像,并利用所述控制器内部安装的算法得到所述被检眼的角膜曲率。
CN201820232006.5U 2018-02-08 2018-02-08 眼科测量系统 Active CN208677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2006.5U CN208677360U (zh) 2018-02-08 2018-02-08 眼科测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2006.5U CN208677360U (zh) 2018-02-08 2018-02-08 眼科测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7360U true CN208677360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75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2006.5U Active CN208677360U (zh) 2018-02-08 2018-02-08 眼科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736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3262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 眼科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10522406A (zh) * 2019-08-16 2019-12-03 广州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轴长度测量装置及眼轴长度测量方法
CN111671389A (zh) * 2020-05-07 2020-09-18 深圳市莫廷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反射切换的眼科测量系统
CN112450867A (zh) * 2020-11-12 2021-03-09 温州医科大学 连续可变焦点和可变光程的生物测量仪及眼轴测量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3262A (zh) * 2018-02-08 2019-08-16 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 眼科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10522406A (zh) * 2019-08-16 2019-12-03 广州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眼轴长度测量装置及眼轴长度测量方法
CN111671389A (zh) * 2020-05-07 2020-09-18 深圳市莫廷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反射切换的眼科测量系统
CN112450867A (zh) * 2020-11-12 2021-03-09 温州医科大学 连续可变焦点和可变光程的生物测量仪及眼轴测量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77360U (zh) 眼科测量系统
CN102106716B (zh) 眼轴长度测量装置
US9370300B2 (en) Ophthalmic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ick switching to realiz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eye segments imaging
EP1972265B1 (en) Fundus oculi observation device and ophthalmic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3892791B (zh) 眼科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03976707B (zh) 一种测量眼轴光程值的oct系统及方法
CN103989453B (zh) 一种多功能眼科测量装置及测试人眼不同部位的方法
JP2007508879A (ja) 感度を高めた、眼軸の長さの干渉測定装置
US9737207B2 (en) Method for quick switching to realiz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eye segments imaging
CN1128131A (zh) 光学相干层析x射线摄影法角膜测绘装置
JP2008167777A (ja) 眼科装置
JP7104516B2 (ja) 断層画像撮影装置
CN209644870U (zh) 眼科测量系统
CN203987986U (zh) 角膜顶点对准系统及眼轴光程长度测量系统
EP1138252A2 (en) Ophthalmic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analysing refra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JP3636917B2 (ja) 眼屈折力測定装置
CN110215183A (zh) 固视光学装置、眼科测量系统及成像方法
CN111557637A (zh) 眼科测量系统
CN110123262A (zh) 眼科测量系统和方法
EP4147628A1 (en) Ophthalmic device
CN111643048A (zh) 基于微调焦的眼科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3976708B (zh) 角膜顶点对准方法和系统及眼轴光程长度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10680273A (zh) 眼科检测系统及方法
JP2020156622A (ja) 眼科装置
CN113456017A (zh) 眼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803, block B, Jingang center, Jingang building, houye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2 Room 501, 5 / F, block C, phase 2, saitu digital technology park, No. 137, Bulan Road, Buj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ERTAIN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L302, Building 2, Skyworth Innovation Valley, No. 8 Tangtou 1st Road,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8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803, block B, Jingang center, Jingang building, houye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ot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