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3966U - 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断口组件 - Google Patents

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断口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3966U
CN208673966U CN201821166068.7U CN201821166068U CN208673966U CN 208673966 U CN208673966 U CN 208673966U CN 201821166068 U CN201821166068 U CN 201821166068U CN 208673966 U CN208673966 U CN 208673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late
rodlike
fingertip
conductiv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60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淼江
夏建矿
代文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1660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3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3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3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包括该阴触头和阳触头的断口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阴触头包括方管状的导电臂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电臂的端部处的棒状触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触指包括四组棒状触指,每组所述棒状触指设置在所述导电臂的外周的一侧上,并包括多个并排的棒状触指,还包括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将所述每组棒状触指压紧在所述导电臂的外周的相应的一侧上。由此,提高了触头组件承载电流的能力。

Description

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断口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包括该阴触头和/或阳触头的断口组件,尤其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隔离开关的断口组件,其中阴触头采用四面式棒状触头的形式。
背景技术
在双柱式高压隔离开关导电回路中,包括出线座和导电构件以及断口组件,断口组件由阴触头和阳触头组成。由于棒状触指具有散热好,弹性好,接触效果稳定可靠的优点,棒状触指构成的阴触头其接触可调整性好,可靠性高于条状触指(矩形截面)的触头,但由于现有的棒触头(棒状触指构成的触头)结构的限制,使得触指数量较少,触头接触点较少,承载电流较小,为了使得棒状触指构成的触头充分利用其棒状触指优点的基础上,提高承载电流的能力,在本申请人的先前提交的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棒状触指的阴触头,其中采用了两面式棒状触头,这种两面式的棒状触头包括导电臂、在导电臂的相对两外侧上设置的棒状触指以及将棒状触指压在导电臂上使之与导电臂电接触的压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这种棒状触头,本发明人进一步研制了在方管形(矩形外截面)导电臂端部的四个外侧面均布设有触指的棒状触头,由实验证明,采用四面式结构的触头,其触指数量增大一倍,将能够承载的负荷电流提高近一倍。配合具有可调结构的出线座,使得触头整体在周向具有安装可调性,从而更好地保证了理想的接触效果,同时电气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所提高,并且有效降低了设备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阴触头,该阴触头是四面式结构的棒状触头,该阴触头包括方管状的导电臂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电臂的端部处的棒状触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触指包括四组棒状触指,每组所述棒状触指设置在所述导电臂的外周的一侧上,并包括多个并排的棒状触指,所述阴触头还包括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将所述每组棒状触指压紧在所述导电臂的外周的相应的一侧上。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板组件和所述棒状触指之间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为波纹状片弹簧,其垂直于所述触指的方向设有多个波纹状凸起,并且对应每个触指沿纵向开设有缝隙。通过在压板组件和每组棒状触指之间设置弹簧片,可以消除每个棒状触指与导电臂之间的压力不均匀,并且更可靠地将棒状触指与导电臂电接触。
优选地是,为了防止导电臂的前端由于压板的压力而变形,还包括内支撑组件,所述内支撑组件插入到所述方管状的导电臂的所述端部内,以支撑所述导电臂的每一侧。
优选地是,所述内支撑组件为方筒状,并预先插入到导电臂端部,使得内支撑组件的四个侧壁挤压在导电臂的内侧面。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分别抵靠在所述导电臂的所述端部的内侧面上的四个撑板以及支撑所述四个撑板以使得所述撑板抵靠所述内侧面的两个支板。所述两个支板分别设置在每个撑板的沿所述导电臂的纵向的两端处;所述每个撑板的沿所述导电臂的纵向的两个端面形成为斜面,且/或所述支板与所述撑板的所述斜面相接触的侧面也形成斜面,所述支撑板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连接所述两个支板,使得随着所述螺栓旋紧而将所述两个支板相对彼此靠近,将所述撑板朝向所述导电臂的内侧面推压。
通过内支撑组件,可以有效地防止导电臂的与棒状触指相接触的端部(前端)的变形,由此保证了棒状触指与导电臂之间的良好电接触。
优选地是,为了保持每个撑板的相对位置,还包括辐板,所述辐板套在所述螺栓上并且分别接合每个撑板,以保持所述内撑板被推挤时处于同步位置。
优选地是,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四个压板,每个所述压板相同,且包括形成在压板一端的孔和形成在压板的另一端的螺纹杆,其中一个压板的螺纹杆可以插入到相邻压板的孔中,使得所述四个压板首尾相连并将每组棒状触指压紧在所述导电臂上。
通过将压板组件内的四个压板设置为相同的,由此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库存管理成本。
作为一个示例,每个所述压板为U形槽板状;或者每个所述压板为杆状。
在压板为杆状的情况下,可以沿着导电臂的长度方向在棒状触指上间隔开地设置两个或多个压板,由此将棒状触指更可靠地与导电臂压紧接触。
优选地是,所述弹簧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压板的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定位孔,由此,限定所述弹簧片的位置。
优选地是,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围绕所述棒状触指的四周。通过防护罩,可以使得阴触头免受环境的影响。优选地是,所述防护罩通过连板与压板相连接。由此,固定了防护罩的位置。
可替代的是,所述导电臂与所述棒状触指相接触的部分形成有浅槽,以容纳相应的触指的根部,由此使得触指相对于导电臂更好地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阳触头,与上述阴触头相配合,所述阳触头包括分别与四组棒状触指中的每一组相接触的一对主导电接触区和一对副导电接触区,以及方管状导电臂。
所述阳触头包括两个主触头板和固定在所述主触头板前端的副触头板,所述主触头板相对设置并在前端向外弧形凸出以形成所述一对主导电接触区,且所述副触头板固定于所述一对主触头板之间并从所述主触头板沿侧向伸出,以形成所述一对副导电接触区。
优选地是,所述主触头板大致为沿着导电臂的纵向延伸的板状,并包括基本上与所述纵向垂直的前端部、基本上沿纵向延伸的本体、以及在所述前端部和所述本体之间向外凸出的弧形部分,所述向外凸出的弧形部分的外侧面形成所述主导电接触区。
优选地是,在每个所述主触头板中,所述弧形部分与所述主触头板的本体部分之间还形成有颈缩部分,以避免分、合操作中触指与其它导电构件产生接触。
所述副触头板包括板状的主体,以及一体设置于所述板状主体的相对两端上的副导电接触区,所述副导电接触区呈柱状弧形。
作为可替代的示例,所述阳触头包括导电臂、板状触头和将所述板状触头连接于所述导电臂的过桥部分,所述板状触头为一体的,且所述板状触头的四个外周侧面分别形成弧面的主导电接触区和副导电接触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断口组件,包括上述阴触头和/或上述阳触头。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对本公开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更能清楚地体现出本公开内容的优点。这里描述的附图仅为了所选实施例的说明目的,而不是全部可能的实施方式并且旨在不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棒状阴触头的透视图,其中,防护罩被部分剖开以显示内部的零件;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棒状阴触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导电臂以及防止导电臂变形的内支撑组件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棒状阴触头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可以与图1或图4所示的棒状阴触头配合的阳触头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阳触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示出阳触头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另一种导电臂的透视图;以及
图9是示出另一种内支撑组件与导电臂配合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棒状触头。要指出的是,在本说明书中,采用了诸如“前端”、“后端”等称谓,前端是指靠近要与之相配合的相对触头的位置,而后端为与前端相反的位置;“内”和“外”的称谓是指,假使在导电构件或导电臂延伸方向中心存在一个轴线,那么,零件靠近该轴线方向称其为向内,与此相反的方向称其为向外。
如图1和2所示,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棒状阴触头,该阴触头包括导电构件,例如导电臂101,该导电臂101大致为矩形截面方管状,在导电臂101的前端,在导电臂101的外周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棒状触指11,如图2所示,每组棒状触指11包括八个棒状触指,但是,也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棒状触指,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在每组棒状触指1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压板32,以将每组棒状触指11压紧在导电臂101的前端上,使得棒状触指与导电臂101良好地电接触。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并减小库存管理成本,在每一侧上的压板32可以是相同的,因此,下面仅详细描述其中一个压板。如图1所示,压板32包括截面为U形槽的本体,该本体的一端一体设置有螺纹杆322(图中示出为2个,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孔323,孔323的数量与螺纹杆322相对应,在四个压板32首尾相连地连接时,一个压板32的螺纹杆32穿入相邻接压板32的孔323内并用螺母(未标号)拧紧,这样,四个压板32构成方框状,并随着螺母的拧紧,该方框收缩,从而将压板32内侧的棒状触指11紧紧地挤压在导电臂101的前端的四个侧面上,由此使得每个触指被挤压而直接电连接在导电臂的前端,并使得固定在导电臂前端的棒状触指构成一个四方形敞口,由此形成棒状触头1,即,阴触头。
导电臂101为方形空心薄壁管,而压板32施加在棒状触指11上面的压紧力将通过触指11在导电臂101侧壁形成正压力,而所述导电臂101的侧壁在受到较大压力时管壁会塌陷变形,从而无法使每个触指获得均衡的接触正压力与导电臂有效地形成电连接,只有维持方管状导电臂侧壁不变形,才能使触指11与导电臂101端面形成有效电连接。为此,在导电臂的前端内设有内支撑组件42,如图3所示,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四个撑板421,所述四个撑板421围成与导电臂101的内壁类似的方筒形,并且插入到导电臂101的前端内,以分别抵靠在导电臂101的四个内壁上。另外,在该四个撑板围成的方筒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支板423、424,所述的支板形状为四个侧面倾斜的四棱台形,并且两个四棱台相对指向,在两个支板的中心设置有孔,中心螺栓522串连穿过两个支板的孔而将两个支板串在一起,优选地是,在后支板424的中心的孔为螺孔,通过旋紧螺栓522,两个支板423、424可以相对彼此靠近。
两个支板423、424分别位于撑板421围成的方筒的前端和后端上,并且支板423、424的倾斜的侧面与撑板421的相接触侧面抵靠,所述撑板421与该支板的倾斜的侧面相接触的侧面也形成为斜面,由此在拧紧螺栓522时,两个支板423、424相互靠近,对撑板421构成的方筒产生楔入作用力,将使得撑板421从内部顶住导电臂侧壁,以支撑导电臂受到的外部挤压力。此外为了使得撑板421在安装过程中不跑位,不滑脱,在两个支板423、424之间,在中心螺栓522上套设有辐板422,在该辐板沿径向(半径方向)对应撑板辐射状设有四个小孔,匹配地在每个撑板中心径向设有突起的导杆,所述的导杆被插入在辐板的小孔中,当中心螺栓带动支板相互靠近时可将撑板同步定位在轴向的四个内侧面,从而在安装时,四个撑板在轴向能够保持同步。在触指被压板压紧的同时,上述结构可以防止导电臂在承受向内压力时变形塌陷。
考虑到内支撑组件无需在检修时现场拆卸,则内支撑组件可以进一步简化,如图9所示,该内支撑组件44可以形成为与导电臂内腔侧壁相匹配的、四面方筒状结构,制作内支撑组件44可以通过四个侧壁448焊接而成,当然也可以通过铸造加工实现。由于内支撑组件44与导电臂内壁尺寸过盈配合,使得侧壁448压入导电臂后,密实地挤压在导电臂内壁上,从而使压板32在导电臂外侧面压紧触指11时,不会使导电臂侧壁变形并满足阴触头装配时的强度要求。
此外,在压板32或导电臂101相配合的一面可能存在加工误差或者在装配中压板本身在螺栓锁紧过程中出现变形等,这将使得棒状触指11与导电臂101的接触压力不均匀,也不能保证每个棒状触指全部有效的接触在导电臂101端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压板32和棒状触指11之间还设置有弹簧片72,以调节压板施加在触指与导电臂之间的压紧力,该弹簧片72采用波纹状片弹簧设置在压板与触指之间,波纹状弹簧片垂直于触指方向设有数道波纹状凸起,并对应每个触指沿纵向设有开缝,以使得弹簧片对应每个触指的弹力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使得一组中每个触指均匀可靠地压紧在导电臂端部。
为了保持每个触指与导电臂的位置在装配时不偏斜,在波纹状弹簧片的两端还设有与触指相配合的沟槽,以在安装中将触指定位在平行于弹簧片的轴向位置保持不动。另一方面还要确保波纹弹簧片与导电臂不发生偏斜,为了便于定位波纹弹簧片的方向和位置,波纹弹簧片一侧延伸设有定位孔721并通过所述的螺纹杆322,将波纹状弹簧片72定位在相对于压板32的位置,从而被限制在与导电臂101平行的方向,使得棒状触指11的方向和位置正对导电臂接触区,从而便于装配。
同样为了避免触指与导电臂在装配时位置偏斜问题,也可以采用另一种可选方案,如图8所示,在导电臂101端部表面沿轴线方向对应触指加工有预定长度的浅槽106,将触指11根部落入这些浅槽106中并通过压板32以及波纹弹簧片压紧,从而将触指压紧并定位在这些浅槽106中以构成阴触头1的四面柱状敞口。
另外,为了降低户外自然条件对触头部件的侵蚀速度,避免雨水及污秽物对触指接触部位的脏污腐蚀导致接触不良,在触头外侧还设有防护罩91,所述防护罩前端和下部敞口,从上部和两侧罩便于遮挡雨水及污物。防护罩91通过螺栓配合连板912固定在触头上方的压板上。连扳912可以一端连接在压板的螺纹杆上,另一端连接在防护罩91上。
上面描述了采用U形槽截面的压板的阴触头,所述压板首尾相接构成方框以将四面的棒状触指压紧在导电臂端部而实现电气连接,但是,为了减少材料消耗并减轻重量,可以对压板进行改进。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压板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采用杆状的压杆33,杆状的压杆33一端设有螺纹331、另一端设有孔332,这样被称为压杆的结构四件首尾相接,即压杆33设有螺杆331的一头穿入另一个压杆的有孔332的一端,并配合螺帽相互连接组成一个方框,一组(或两组)这样的方框套在导电臂端头部位,并将四组棒状触指11和弹簧片73夹在压杆33和导电臂101之间的缝隙中,通过螺帽的绞紧,从而将弹簧片73压紧在四组触指11的外侧,由此实现绞紧的压力以将触指压紧在导电臂的端头,与此配合,每个弹簧片73在垂直于导电臂101的方向形成有一道突起的波纹,并在纵向开缝,以使得压在每个触指11上的弹力互相具有独立的可调性。
该方案结构更紧凑,并且根据情况为了满足压紧力的需要也可以采用两组压杆,则弹簧片将有两个波纹与之配合,在此不予赘述。在安装中,压杆应当保持骑在波纹弹簧片的波峰上,以保证获得最佳的接触效果和最大的接触压力。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阴触头的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阴触头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这些相同的构造和零件,不再重复描述。
下面,参照图5和图6,描述能够与上述阴触头配合的阳触头。如图5、图6所示,该阳触头包括导电臂102、固定在导电臂102前端的主触头板24、插入到导电臂102的前端内侧的内衬板26、以及固定在主触头板24前端的副触头板25。主触头板24包括两个采用良导体板状制成并在其前端压制而成为弧形的曲型板状,所述两个主触头板成镜像地设置在导电臂102的前端的相对两侧上,前端的弧形凸起241构成主触头板的导电接触区,所述的主触头板24的后端设置有导电端面243以及螺栓紧固孔,内衬板26通过螺栓将导电端面243与导电臂102紧密地电连接在一起。在隔离开关通过两个导电臂在水平面内作圆弧运动而合入到一起时,在此接合过程中应当避免触指刮擦到接触区241以外的部分而产生电弧磨损,因此,主触头的曲形板24在接触区241和导电臂102连接端之间形成有在水平方向缩小的颈缩242(或称为导电过桥),以避免分、合操作中触指与其它导电构件产生接触。
副触头板25固定在两个主触头板24的前端部上,该副触头板25包括大致矩形板状的主体252以及设置在主体252上下两端的弧柱形副导电接触区251。所述主体252与所述副导电接触区251为一体形成,所述主体252以螺栓连接在两个主触头板24前端部的内侧并同时将两个主触头板24固定连接在一起。副触头板25通过主触头板24电连接于导电臂102。所述副触头板25的弧柱形接触区251与主触头板的接触区241共同构成阳触头2的四周上的导电接触区,以与阴触头1的四组棒状触指11匹配组成可以接合的隔离开关断口组件。
在导电臂102的前端的内侧,设置有两个呈L形的内衬板26,且其L形的一侧上形成螺纹孔,这两个内衬板26镜像对称插入到导电臂102的前端内侧,图中螺栓(未标号)从外侧穿过导电端面243、导电臂102的侧壁拧紧在内衬板26中,由此将主触头板24牢固固定在导电臂102的前端上。
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阳触头的一个实施例,但是,如图7所示,也可以采用整体形式的阳触头替代前述的阳触头2,由此,可以避免螺栓连接所带来的接触电阻。
如图7所示,阳触头2导电接触部分可以制作成具有四个弧柱形接触面的板状触头22,板状触头22通过螺栓连接在阳触头的过桥部分210。
阳触头2的过桥部分210可以通过异型管焊接在导电臂102管状的前端,从而使过桥部分210与导电臂102形成一个整体的封闭的良导体部件,采用该结构方案焊接工艺复杂,成本提高,但可以进一步提高部件的可靠性、耐腐蚀性。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经在说明书和附图中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所属技术领域人员可做出多种改变以及多种等同物可替代其中多种元件。而且,本文中具体实施例之间的技术特征、元件和/或功能的组合和搭配是清楚明晰的,因此根据这些所公开的内容,所属技术领域人员能够领会到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元件和/或功能可以视情况被结合到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除非上述内容有另外的描述。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本质的范围,适应特殊的情形或材料可以做出许多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附图所图解的个别的具体实施例,以及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作为目前为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设想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意旨包括落入上述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的实施方式。

Claims (20)

1.一种阴触头,包括方管状的导电臂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电臂的端部处的棒状触指,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状触指包括四组棒状触指,每组所述棒状触指设置在所述导电臂的外周的一侧上,并包括多个并排的棒状触指,还包括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将所述每组棒状触指压紧在所述导电臂的外周的相应的一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板组件和所述棒状触指之间的弹簧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为波纹状片弹簧,其垂直于所述触指的方向设有多个波纹状凸起,并且对应每个触指沿纵向开设有缝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组件,所述内支撑组件插入到所述方管状的导电臂的所述端部内,以支撑所述导电臂的每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组件为方筒状,并预先插入到导电臂端部,使得内支撑组件的四个侧壁挤压在导电臂的内侧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分别抵靠在所述导电臂的所述端部的内侧面上的四个撑板以及支撑所述四个撑板以使得所述撑板抵靠所述内侧面的两个支板,所述两个支板分别设置在每个撑板的沿所述导电臂的纵向的两端处;所述每个撑板的沿所述导电臂的纵向的两个端面形成为斜面,且/或所述支板与所述撑板的所述斜面相接触的侧面也形成斜面,所述支撑板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连接所述两个支板,使得随着所述螺栓旋紧而将所述两个支板相对彼此靠近,将所述撑板朝向所述导电臂的内侧面推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辐板,所述辐板套在所述螺栓上并且分别接合每个撑板,以保持所述撑板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四个压板,每个所述压板相同,且包括形成在压板一端的孔和形成在压板的另一端的螺纹杆,其中一个压板的螺纹杆可以插入到相邻压板的孔中,使得所述四个压板首尾相连并将每组棒状触指压紧在所述导电臂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板包括U形槽板状的本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板包括杆状的本体。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四个压板,每个所述压板相同,且包括形成在压板一端的孔和形成在压板的另一端的螺纹杆,其中一个压板的螺纹杆可以插入到相邻压板的孔中,使得所述四个压板首尾相连并将每组棒状触指压紧在所述导电臂上,所述弹簧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压板的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定位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围绕所述棒状触指的四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通过连板与压板组件相连接。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臂与所述棒状触指相接触的部分形成有浅槽,以容纳相应的触指的根部。
15.一种阳触头,与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阴触头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触头包括分别与四组棒状触指中相对两组相接触的一对主导电接触区和与另外两组相对的棒状触指相接触的一对副导电接触区;以及方管状导电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阳触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主触头板和固定在所述主触头板前端的副触头板,所述主触头板相对设置并在前端向外弧形凸出以形成所述一对主导电接触区,且所述副触头板固定于所述一对主触头板之间并从所述主触头板沿侧向伸出,以形成所述一对副导电接触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阳触头,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主触头板中,所述向外弧形凸出的部分与所述主触头板的本体部分之间还形成有颈缩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阳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触头板包括板状的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板状主体的相对两端上的副导电接触区,所述副导电接触区呈柱状弧形。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阳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触头包括板状触头和过桥部分,所述过桥部分形成在所述导电臂的前端并与所述板状触头连接,所述板状触头为一体的,且所述板状触头的四个外周侧面分别形成弧面的主导电接触区和副导电接触区。
20.一种断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阴触头和/或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阳触头。
CN201821166068.7U 2018-07-20 2018-07-20 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断口组件 Active CN208673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6068.7U CN208673966U (zh) 2018-07-20 2018-07-20 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断口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6068.7U CN208673966U (zh) 2018-07-20 2018-07-20 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断口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3966U true CN208673966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2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6068.7U Active CN208673966U (zh) 2018-07-20 2018-07-20 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断口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39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2533A (zh) * 2019-12-13 2020-06-19 闫淼江 包括棒触指的矩形布置的阴触头及其装卸工具
CN112786340A (zh) * 2021-02-03 2021-05-1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一种高压户外隔离开关触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2533A (zh) * 2019-12-13 2020-06-19 闫淼江 包括棒触指的矩形布置的阴触头及其装卸工具
CN111312533B (zh) * 2019-12-13 2023-02-07 闫淼江 包括棒触指的矩形布置的阴触头及其装卸工具
CN112786340A (zh) * 2021-02-03 2021-05-11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一种高压户外隔离开关触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8130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aratus
US3980387A (en) Snap-type connector for battery terminal
US345358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93919B2 (en) Unprepared cable end coaxial connector
US460924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pparatus
RU2619072C2 (ru) Гибкий туннель дл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й клеммы и клемма, содержащая такой туннель
CN208673966U (zh) 阴触头、与之配合的阳触头以及断口组件
EP0935310B1 (de) Kontaktelement mit einem Schraubanschluss
US8585448B2 (en) Spring-loaded compress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2134039A (zh) 管母支撑金具及其等电位装置
CN106030747A (zh) 开关组件及其互连组件
KR101058547B1 (ko) 부스바 커넥터
US6343963B1 (en) Rotatable and lock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00153126A1 (e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element for the use in low, medium and high voltage
CN116031668A (zh) 一种旋紧式低压接地棒
CN110197953A (zh) 一种电源系统及其接线结构
CN213989265U (zh) 装配式双导线设备线夹
CN213425306U (zh) 防水连接器及新型防水连接器
CN212462052U (zh) 一种可快速操作的防脱落接地棒
KR102249090B1 (ko) Pe-접점을 갖는 장착 프레임
CN208923375U (zh) 一种户表线夹
CN205355269U (zh) 变压器线夹
JP2003304626A (ja) プラグイン分岐構造
CN201038075Y (zh) 改进结构的继电器插座
CN205122503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弹压式接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