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69483U - 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69483U
CN208669483U CN201821395484.4U CN201821395484U CN208669483U CN 208669483 U CN208669483 U CN 208669483U CN 201821395484 U CN201821395484 U CN 201821395484U CN 208669483 U CN208669483 U CN 208669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lter
cavity
air
muffler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954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辉
杨孝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954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69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69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69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其中,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包括:空滤壳体,空滤壳体分成两个腔体,其中一腔体为消音器腔体、另一腔体为空滤腔体,空滤壳体上设有与空滤腔体连通的主管,消音器腔体中设有与主管连通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利用空气滤清器的内部结构设计,将空滤壳体分成两个腔体,一部分腔体为赫尔姆兹消音器腔体,另一部分腔体为空滤腔体,解决现有结构不紧凑、安装不方便、以及连接短管连接处的强度差等问题,同时结构简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达到轻量化及低成本的设计目标。

Description

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和一种包括该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乘用车进气系统中,经常用到一种赫尔姆兹消音器,能消除特定频率的进气轰鸣声,优化进气系统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在现有车辆上,赫尔姆兹消音器通常通过连接短管与空气滤清器连接,赫尔姆兹消音器和空气滤清器的整体安装结构不紧凑,安装不方便;连接短管连接处的强度差,安装在整车或发动机上有振断的风险。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赫尔姆兹消音器及空气滤清器的整体安装结构不紧凑以及连接短管连接处的强度差的问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包括:空滤壳体,所述空滤壳体分成两个腔体,其中一所述腔体为消音器腔体、另一所述腔体为空滤腔体,所述空滤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主管,所述消音器腔体中设有与所述主管连通的连接管。
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主管的管壁构造成所述消音器腔体的部分腔壁,所述主管位于所述消音器腔体内侧的管壁上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口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为连接在所述主管的管壁上的弯管或直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空滤壳体包括空滤上壳体和空滤下壳体,所述空滤上壳体内设有上隔板,所述空滤下壳体内设有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对接,将所述空滤上壳体和所述空滤下壳体配合形成的腔体分隔为所述消音器腔体和所述空滤腔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空滤上壳体的下部周缘和所述空滤下壳体的上部周缘之间、及所述上隔板的下部和所述下隔板的上部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空滤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空滤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为所述主管;或所述空滤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空滤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为所述主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空滤下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空滤上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空滤腔体中设有滤芯,所述滤芯隔设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空滤上壳体的外周缘上设有多个上连接耳,所述空滤下壳体的外周缘上设有多个下连接耳,所述上连接耳和所述下连接耳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赫尔姆兹消音器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11消音器腔体,12空滤腔体,13空滤上壳体,131上隔板,14空滤下壳体,141下隔板,15进气管,16出气管,161连接口,17连接管,18滤芯,19密封圈,20螺栓;
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1消音容器,22连接短管,23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1,包括:空滤壳体和连接管17。
具体地,如图2所示,空滤壳体分成两个腔体,其中一腔体为消音器腔体11、另一腔体为空滤腔体12,空滤壳体上设有与空滤腔体12连通的主管,消音器腔体11中设有与主管连通的连接管17。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利用空气滤清器的内部结构设计,将空滤壳体分成两个腔体,一部分腔体为消音器腔体11,另一部分腔体为空滤腔体12,消音器腔体11中设有与空滤腔体12上的主管连通的连接管17,通过调整连接管17的长度,设计出特定频率的赫尔姆兹消音器,消除进气轰鸣声,工程上容易实现;这种集成式的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结构不紧凑、安装不方便、以及连接短管连接处的强度差等问题,同时结构简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达到轻量化及低成本的设计目标。
具体地,如图7所示,示出了赫尔姆兹消音器的原理示意图,赫尔姆兹消音器是一种旁支消音器,它由一个消音容器21和一根连接短管22组成,连接短管22与主管23连接,入射波在主管23运动,当到达消音容器21时,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分成两个分路,一路进入在消音容器21里或者推动消音容器21内的空气运动,另一路继续在主管23中传播,形成透射波,如图7中的箭头表示入射波的运动方向,由于管道交界处声阻抗的变化,从而达到消音目的。
优选地,连接管17连接在主管的管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管的管壁构造成消音器腔体11的部分腔壁,主管位于消音器腔体11内侧的管壁上设有连接口161,连接管17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口161处。
上述设计使得主管的管壁作为消音器腔体11的部分腔壁,既便于位于消音器腔体11中的连接管17与主管的管壁连接固定,优选地,主管的管壁上设有连接口161,连接管17的一端与主管管壁上的连接口161焊接在一起;又使得空滤壳体与主管一体成型,保证结构强度。
当然,也可以设计主管穿过消音器腔体11,连接管17连接在主管位于消音器腔体11中的管壁上;还可以设计主管位于消音器腔体11的外侧,连接管17的一端部伸出消音器腔体11且与主管的管壁连接,均能够通过合理调整连接管17的长度,设计出特定频率的赫尔姆兹消音器,消除进气轰鸣声。
优选地,如图2所示,连接管17为连接在主管的管壁上的弯管。
连接管17优选设计成弯管,主要受消音器腔体11的空间限制,以在消音器腔体11的体积较小时通过将连接管17设计成弯管,来合理调整连接管17的长度,从而设计出特定频率的赫尔姆兹消音器,消除进气轰鸣声,工程上容易实现;当然,若不受消音器腔体11的空间限制,也可以将连接管17设计成直管,即连接管17为连接在主管的管壁上的直管,同样能够通过调整连接管17的长度,设计出特定频率的赫尔姆兹消音器,消除进气轰鸣声,工程上容易实现;连接管17的具体设计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空滤壳体包括空滤上壳体13和空滤下壳体14,空滤上壳体13内设有上隔板131,空滤下壳体14内设有下隔板141,上隔板131和下隔板141对接,将空滤上壳体13和空滤下壳体14配合形成的腔体分隔为消音器腔体11和空滤腔体12。
利用设于空滤上壳体13的上隔板131和设于空滤下壳体14的下隔板141,将空滤上壳体13和空滤下壳体14配合形成的腔体分隔为消音腔腔体和空滤腔体12,从而实现将消音器和空气滤清器集成为一体,工程上容易实现,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结构简化,零件数量少,达到轻量化及低成本的设计目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空滤上壳体13的下部周缘和空滤下壳体14的上部周缘之间、及上隔板131的下部和下隔板141的上部之间设有密封圈19,利用密封圈19保证消音器腔体11和空滤腔体12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空滤下壳体14上设有与空滤腔体12连通的进气管15,空滤上壳体13上设有与空滤腔体12连通的出气管16,如图2所示,出气管16为主管,即连接管17连接在出气管16的管壁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空滤腔体12中设有滤芯18,滤芯18隔设于进气管15和出气管16之间。
连接管17优选与出气管16连接,也即消音器腔体11设于空滤腔体12之后,这样设计便于结构的合理布置;具体地,空气经进气管15进入到空滤腔体12中,通过隔设于进气管15和出气管16之间的滤芯18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经连接在出气管16管壁上的连接管17进入到消音器腔体11中进行消声降噪,然后经出气管16流出,如此在滤清的同时达到消音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滤下壳体14上设有与空滤腔体12连通的进气管15,空滤上壳体13上设有与空滤腔体12连通的出气管16,进气管15为主管。
进一步地,空滤腔体12中设有滤芯18,滤芯18隔设于进气管15和出气管16之间。
当然,连接管17也可连接在进气管15的管壁上,也即消音器腔体11设于空滤腔体12之前;具体地,空气经连接在进气管15管壁上的连接管17进入到消音器腔体11中进行消声降噪,然后经进气管15进入到空滤腔体12中,通过隔设于进气管15和出气管16之间的滤芯18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经出气管16流出,同样能够在滤清的同时达到消音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进气管15与空滤下壳体14一体注塑成型,出气管16与空滤上壳体13一体注塑成型。
在空滤下壳体14上直接注塑成型进气管15,在空滤上壳体13上直接注塑成型出气管16,使得进气管15及出气管16的加工方便,整体结构的强度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空滤上壳体13的外周缘上设有多个上连接耳,空滤下壳体14的外周缘上设有多个下连接耳,上连接耳和下连接耳通过螺栓20或螺钉固定连接。
空滤上壳体13和空滤下壳体14通过螺栓20或螺钉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连接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1。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1,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1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通用性强,适用于多种车型,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利用空气滤清器的内部结构设计,将空滤壳体分成两个腔体,一部分腔体为赫尔姆兹消音器腔体,另一部分腔体为空滤腔体,连接管与空滤壳体上的主管连接,通过调整连接管的长度,设计出特定频率,消除进气轰鸣声,工程上容易实现,解决了现有结构不紧凑、安装不方便、以及连接短管连接处的强度差等问题,同时结构简化,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达到轻量化及低成本的设计目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滤壳体,所述空滤壳体分成两个腔体,其中一所述腔体为消音器腔体、另一所述腔体为空滤腔体,所述空滤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主管,所述消音器腔体中设有与所述主管连通的连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的管壁构造成所述消音器腔体的部分腔壁,所述主管位于所述消音器腔体内侧的管壁上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为连接在所述主管的管壁上的弯管或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滤壳体包括空滤上壳体和空滤下壳体,所述空滤上壳体内设有上隔板,所述空滤下壳体内设有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对接,将所述空滤上壳体和所述空滤下壳体配合形成的腔体分隔为所述消音器腔体和所述空滤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滤上壳体的下部周缘和所述空滤下壳体的上部周缘之间、及所述上隔板的下部和所述下隔板的上部之间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滤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空滤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为所述主管;或
所述空滤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空滤上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空滤腔体连通的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为所述主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空滤下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空滤上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滤腔体中设有滤芯,所述滤芯隔设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滤上壳体的外周缘上设有多个上连接耳,所述空滤下壳体的外周缘上设有多个下连接耳,所述上连接耳和所述下连接耳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
CN201821395484.4U 2018-08-28 2018-08-28 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Active CN208669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5484.4U CN208669483U (zh) 2018-08-28 2018-08-28 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5484.4U CN208669483U (zh) 2018-08-28 2018-08-28 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69483U true CN208669483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3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95484.4U Active CN208669483U (zh) 2018-08-28 2018-08-28 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69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96847U (zh) 进气消声系统及发动机
CN207145103U (zh) 一种紧凑型进气消音器总成
CN211038866U (zh) 一种摩托车空滤器
CN211370581U (zh) 空滤器壳体部、空滤器壳体总成、空滤器和空滤系统
CN208669483U (zh) 集成消音器的空气滤清器及车辆
CN103629023B (zh) 一种设有谐振腔的消音装置
CN206477934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装置
CN107100769B (zh) 汽车空气滤清器结构
CN206522207U (zh) 空滤器总成
CN205559123U (zh) 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连接管
CN113047986A (zh) 空滤器壳体部、空滤器壳体总成、空滤器和空滤系统
CN202082018U (zh) 汽车进气消声装置
CN204783176U (zh) 轻型卡车消音器
CN210033671U (zh) 汽车空气滤清器
CN212003393U (zh) 空滤进气管组件、共振器和空滤总成
CN209212373U (zh) 一种中冷管路消音器以及中冷管路总成
CN206830296U (zh) 直通式消音器
CN109058008A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消音装置
CN217029141U (zh) 多腔体复合式降噪管路
CN203783689U (zh) 一种汽车增压发动机泄气噪音消音装置
CN201615004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的消声装置
CN203717275U (zh) 消声元件
CN205663542U (zh) 一种高频消声器结构
CN104594993A (zh) 轻型卡车内燃机用消音器
CN204419303U (zh) 一种一体式多频率可变消声空气滤清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3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107, building 1, court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al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8 / F, building 3, No.10 courtyard, Wangjing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