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68195U - 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 Google Patents

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68195U
CN208668195U CN201820963965.4U CN201820963965U CN208668195U CN 208668195 U CN208668195 U CN 208668195U CN 201820963965 U CN201820963965 U CN 201820963965U CN 208668195 U CN208668195 U CN 208668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bar
fiber reinforced
reinforced concrete
quadrangle
stee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639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多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UGWST SPECIAL CEMENT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UGWST SPECIAL CEME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UGWST SPECIAL CEMENT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UUGWST SPECIAL CEMENT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639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68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68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68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包括:钢筋骨架结构,以及钢纤维混凝土。该钢筋骨架结构包括: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与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平行且对应设置;以及连接钢筋结构,连接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与该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的周边形成两层结构。钢纤维混凝土,以浇筑形式填充于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内,且该钢筋骨架结构被埋设于该钢纤维混凝土中。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道板受力强度不佳、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Description

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人行道板或是停车位铺设的道板多为混凝土结构,一方面,此种结构只能单向受力,一旦道板翻转使用即随时可能发生断裂,强度不佳;另一方面,在铺设道板时,需要先铺设水泥碎石垫层,然后清除基层面上垃圾、烂泥,然后大致整平,再用粗砂调平并夯实,操作复杂;再一方面,如遇下雨天气,道板上的雨水无法渗透地下,而是直接进入下水道,如果雨量过大会导致来不及进入下水道而出现马路积水现象。
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建设,大量土地被道路的水泥、理清等硬质物体所覆盖,失去了土地原有的生态功能,植被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土壤净化功能丧失。
同样的,国内河流为了防止水流对岸滩冲刷侵蚀,船行波对岸坡破坏,维持岸滩稳定,采用的护岸结构很少去考虑河道的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产生的问题包括隔绝了生态循环的途径、景观单一甚至丧失、不再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等。
但是,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兴起,城市生态化已成为城市建设设计发展的主要目标,道路、河岸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相互融合在一起,使之与环境构建成有机统一体,科学合理的和谐关系,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人类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环降到最低,寻求一个临界的平衡点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道板受力强度不佳、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包括:钢筋骨架结构以及钢纤维混凝土。该钢筋骨架结构包括: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与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平行且对应设置;以及连接钢筋结构,连接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与该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的周边形成两层结构。钢纤维混凝土,以浇筑形式填充于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内,且该钢筋骨架结构被埋设于该钢纤维混凝土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钢筋骨架结构包括:沿该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第一四边形钢筋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边;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第二四边形钢筋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二边,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与该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垂直交叉排列形成立体网格结构,且该两个第一边之间的垂直连线以及该两个第二边之间的垂直连线均平行于第三方向,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方向以及该第三方向相互垂直;第三四边形钢筋,设置于该立体网格结构的顶侧,且该第三四边形钢筋与该第二四边形钢筋以及第一四边形钢筋的至少其中之一接触;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设置于该立体网格结构的底侧,其中该顶侧指向该底侧的方向为该第三方向,且该第四四边形钢筋与该第二四边形钢筋以及第一四边形钢筋的至少其中之一接触;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该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该第四四边形钢筋之间形成的所有接触点均采用焊接形式形成焊点;其中,该立体网格结构与该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结合后的该钢筋骨架结构的顶部为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其底部为该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其侧部为该连接钢筋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第一四边形钢筋由第一钢筋折弯形成;每一第二四边形钢筋由第二钢筋折弯形成;该第三四边形钢筋由第三钢筋折弯形成;该第四四边形钢筋由第四钢筋折弯形成。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第一四边形钢筋、第二四边形钢筋、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均为正方形钢筋、长方形钢筋、圆形钢筋或菱形钢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每一第二四边形钢筋均围绕于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外且与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接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等距排列,该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等距排列。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钢纤维混凝土为C30-C80混凝土,该钢筋骨架结构采用冷拔丝和带肋钢筋形成。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上开设有复数个通孔,该复数个通孔与该钢筋骨架结构的网格对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通孔为方形通孔、杯型通孔、圆柱形通孔、多角型通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长宽尺寸不小于0.5m*0.5m,且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厚度为3~2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且由于钢纤维混凝土内预先埋设有钢筋骨架结构,且钢筋骨架结构为双层结构,能满足道板的双向受力,且当收到纵向冲击力时,能够有效分散应力,防止道板内部开裂,使得道板的受力强度大幅提高,从而有效增加了道板的使用寿命;
(2)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于道板上设置不同形状或不同尺寸的通孔,这些通孔的存在能够收蓄雨水、保持土地净化功能,既能减轻城镇道路排水管道压力,又能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使工程与环境良好融合,满足生态、景观方面的需要;
(3)本实用新型的道板铺设工程施工简单,环境友好,且能保持原有土地植被不被破坏;
(4)而且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长宽尺寸不小于0.5m*0.5m,可以满足各方面的应用需求。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借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中的钢筋骨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3中部分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4,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中的钢筋骨架结构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中部分A的放大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可满足最小尺寸为0.5m ×0.5m的设计,而且本实用新型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可以直接用于夯实的土壤,不再做基础层的场地和路面铺设。
其中,上述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1包括钢筋骨架结构2以及钢纤维混凝土3。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多相复合材料。这些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收缩和塑性变形引起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韧性和耐久性。钢筋骨架结构2包括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21、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22以及连接钢筋结构 23。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21平行于第一方向D1设置;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22与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21平行且对应设置,亦即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22亦是平行于第一方向D1设置。连接钢筋结构23连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21与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22的周边形成两层结构。钢纤维混凝土3则是以浇筑形式填充于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1内,且钢筋骨架结构2埋设于钢纤维混凝土3中。
其中一实施方式中,钢筋骨架结构2包括沿第一方向D1平行排列的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4、沿第二方向D2平行排列的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5、第三四边形钢筋6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7。第一四边形钢筋4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边41,第二四边形钢筋5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二边51,这些第一四边形钢筋4与这些第二四边形钢筋5垂直交叉排列形成立体网格结构,且这两个第一边41之间的垂直连线以及这两个第二边51之间的垂直连线均平行于第三方向D3,其中,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以及该第三方向D3相互垂直。
第三四边形钢筋6设置于立体网格结构的顶侧,且该第三四边形钢筋6与该第二四边形钢筋5以及第一四边形钢筋4的至少其中之一接触。第四四边形钢筋钢筋7设置于立体网格结构的底侧,其中顶侧指向底侧的方向为第三方向D3,且第四四边形钢筋7与该第二四边形钢筋5以及第一四边形钢筋4的至少其中之一接触。而且,这些第一四边形钢筋4、这些第二四边形钢筋5、第三四边形钢筋6 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7的之间形成的所有接触点均采用焊接形式形成焊点。其中上述立体网格结构与第三四边形钢筋6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7结合后的该钢筋骨架结构2的顶部为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21,底部为该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22,侧部为该连接钢筋结构23。
具体的,例如第三四边形钢筋6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三边61以及相对的两个第四边62,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四边形钢筋6的相对的两个第三边61分别与第二四边形钢筋5的相对的两个第一端部52接触;而另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三四边形钢筋6的相对的两个的第四边62分别与第一四边形钢筋4的相对的两个第二端部接触;再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三四边形钢筋6的相对的两个第三边61分别与第二四边形钢筋5的相对的两个第一端部52接触,同时第三四边形钢筋6的相对的两个的第四边62分别与第一四边形钢筋4的相对的两个第二端部接触。同样的,第四四边形钢筋7的设置与第三四边形钢筋6的设置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上述钢筋骨架结构2采用双层结构,能够承受上方以及下方的双向压力,而不会出现翻面使用发生断裂的情况。
而且,较佳地,为更好地提高钢筋骨架结构2的强度,每一第一四边形钢筋由第一钢筋折弯形成;每一第二四边形钢筋由第二钢筋折弯形成;第三四边形钢筋由第三钢筋折弯形成;第四四边形钢筋由第四钢筋折弯形成。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是以第一四边形钢筋、第二四边形钢筋、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为长方形钢筋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危为限,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四边形钢筋、第二四边形钢筋、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亦可以为正方形钢筋、圆形钢筋或菱形钢筋。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21以及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22 例如为长方形结构,而且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21以及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22大小相同,对应的连接钢筋结构23为沿第三方向D3设置的竖直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以及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22例如为圆形,那么连接钢筋结构则为连接圆周的环形结构。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二四边形钢筋5均围绕于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4外且与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4接触。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钢纤维混凝土3为强度等级为C30-C80混凝土,亦即钢纤维混凝土C30,C35,C40,C45,C50,C60,C70,C80均可使用。钢筋骨架结构2采用冷拔丝和带肋钢筋形成。另外,钢筋骨架结构采用的钢筋的直径为2-16mm。
而且,较佳地,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以及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均为等距排列,如此也可便于后续通孔的开设。具体的,上述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以及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的长度尺寸允许偏差较佳在±2mm,而且其表面不得有油污;另外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之间的间距以及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之间的间距尺寸允许偏差较佳在±5mm。
另外,在焊接这些第一四边形钢筋、这些第二四边形钢筋、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之间形成的接触点时,钢筋骨架结构的焊缝、焊点、箍筋与骨架的焊接质量应符合GB50204的规定。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上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选择性的开设或不开设通孔,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按照其使用场所可以分类为4种情况,如下:
1.板面开孔透水型: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上开设有复数个通孔 200,这些通孔有利于水的渗透与蒸发,即可调节城市温度,又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如图1所示,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厚度在3~20cm,用于景观绿化带和机动车辆不能行使和停放的区域。
2.板面开孔透水型: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上开设有复数个通孔 200,如图1所示,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厚度在5~20cm,用于慢车道、人行道、居民住宅小区内的道路和停车场。甚至,如果将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尺寸做成2.4m x 4.8m,下方不需要填埋任何材料,整好土即可直接放置于夯实的地面作为停车位,快速铺设,也不会破坏下方土壤结构。
3.板面开孔透水型: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上开设有复数个通孔 200,如图1所示,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厚度在5~20cm,用于堆料场,河堤挡板、河底板、码头、河道驳岸等特殊区域。以河道为例,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应用既能够防止河道岸滩抵御水流冲刷淘蚀和船行波作用下崩塌破坏,又能保证河流水体与边坡土体中地下水之间正常交换,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体现生态及景观功能。
4.板面不透水型: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上不开设通孔,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厚度在5~20cm,用于机耕路道路铺设。目前,农村许多地方在硬化公路已经实现村村通,但也有许多机耕路仍是泥泞路,一旦雨天,道路就许多天很难行驶,“机耕路”状况普遍不容乐观,由于长时间风吹雨淋、机械碾压,加之年久失修,导致路面不平、山头塌方,水坑满地,路边种植农作物等,给机耕路的通畅带来极大不便,并且容易导致事故发生;也有条件较好的农村铺设石子、水泥路面,但是农田由于时常变动,机耕路也随之变迁,一旦变迁,石子、水泥路面就要全部拆除,造成资源浪费。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网格钢筋骨架结构,外浇注以钢纤维混凝土,形成的道板结构简单,牢固、耐用、美观,可以应用在农村机耕路的铺设上,其尺寸可根据机耕路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拼接,方便在田地变更时,将其拆卸移动,可重复使用,其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水泥、石子、泥泞的机耕路。
另外,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上开设通孔,这些通孔与钢筋骨架结构中的网格对应。而通孔例如可为方形通孔(如图2中的通孔201)、杯型通孔、圆柱形通孔(如图1中的通孔200)、多角型通孔。再如图2中所示,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10的四周凹槽102与凸起101间隔设置,这样能够便于多个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10的拼接。
此外,如上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编制该钢筋骨架结构2,并将该钢筋骨架结构2置于浇筑模具内;
步骤S2,配制该钢纤维混凝土;
步骤S3,浇筑该钢纤维混凝土于该浇筑模具内;以及
步骤S4,养护以及脱模,形成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借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10)

1.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包括:
钢筋骨架结构,该钢筋骨架结构包括:
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
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与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平行且对应设置;以及
连接钢筋结构,连接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与该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的周边形成两层结构;以及
钢纤维混凝土,以浇筑形式填充于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内,且该钢筋骨架结构被埋设于该钢纤维混凝土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该钢筋骨架结构包括:
沿该第一方向平行排列的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第一四边形钢筋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边;
沿第二方向平行排列的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第二四边形钢筋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二边,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与该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垂直交叉排列形成立体网格结构,且该两个第一边之间的垂直连线以及该两个第二边之间的垂直连线均平行于第三方向,该第一方向、该第二方向以及该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第三四边形钢筋,设置于该立体网格结构的顶侧,且该第三四边形钢筋与该第二四边形钢筋以及第一四边形钢筋的至少其中之一接触;以及
第四四边形钢筋,设置于该立体网格结构的底侧,其中该顶侧指向该底侧的方向为该第三方向,且该第四四边形钢筋与该第二四边形钢筋以及第一四边形钢筋的至少其中之一接触;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该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该第四四边形钢筋之间形成的所有接触点均采用焊接形式形成焊点;
其中,该立体网格结构与该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结合后的该钢筋骨架结构的顶部为该第一层钢筋网格结构,其底部为该第二层钢筋网格结构,其侧部为该连接钢筋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四边形钢筋由第一钢筋折弯形成;每一第二四边形钢筋由第二钢筋折弯形成;该第三四边形钢筋由第三钢筋折弯形成;该第四四边形钢筋由第四钢筋折弯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四边形钢筋、第二四边形钢筋、第三四边形钢筋以及第四四边形钢筋均为正方形钢筋、长方形钢筋、圆形钢筋或菱形钢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四边形钢筋均围绕于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外且与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第一四边形钢筋等距排列,该复数个第二四边形钢筋等距排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该钢纤维混凝土为C30-C80混凝土,该钢筋骨架结构采用冷拔丝和带肋钢筋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上开设有复数个通孔,该复数个通孔与该钢筋骨架结构的网格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该通孔为方形通孔、杯型通孔、圆柱形通孔、多角型通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其特征在于,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长宽尺寸不小于0.5m*0.5m,且该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的厚度为3~20cm。
CN201820963965.4U 2018-06-22 2018-06-22 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Active CN208668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3965.4U CN208668195U (zh) 2018-06-22 2018-06-22 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63965.4U CN208668195U (zh) 2018-06-22 2018-06-22 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68195U true CN208668195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24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63965.4U Active CN208668195U (zh) 2018-06-22 2018-06-22 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68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52331U (zh) 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CN108930284B (zh) 一种装配式挡墙结构及回填方法
CN109826065B (zh) 一种高填方路基防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2509359U (zh) 混凝土砌块组装式道路结构
CN214992786U (zh) 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
CN201865023U (zh) 公路封闭防水型中央分隔带
CN208668195U (zh) 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
CN113216147A (zh) 一种软岩路基纵向裂缝病害处治方法
CN108951340A (zh)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海绵城市生态道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42996A (zh) 一种应用于山坡地区的护坡结构及方法
CN208884292U (zh) 软土路基与正常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
CN105474942B (zh) 地面停车草坪的施工方法
CN213538588U (zh) 一种市政工程抗震路面结构
CN209619788U (zh) 一种水泥砼路面结构层排水系统
CN206752335U (zh) 涵洞用大模块拼装式钢波纹管
CN218786752U (zh) 一种海绵透水路面
CN2670429Y (zh) 一种涵管
CN209456831U (zh) 一种用于荒漠戈壁区风光电产业园区道路铺设的蓄渗结构
CN216838791U (zh) 一种位于临堤管道上的路基路面结构
CN209619944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
CN216514935U (zh) 小交通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CN215715020U (zh)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结构
CN218508148U (zh) 一种下穿铁路桥梁的城市道路填方路基结构
CN211815270U (zh) 重载交通下路面渗水快速维修结构
CN220166560U (zh) 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