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66777U - 一种新型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66777U
CN208666777U CN201821432188.7U CN201821432188U CN208666777U CN 208666777 U CN208666777 U CN 208666777U CN 201821432188 U CN201821432188 U CN 201821432188U CN 208666777 U CN208666777 U CN 208666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eel
idler wheel
slid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321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杨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Sheng We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Sheng We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Sheng We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Sheng We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321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66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66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66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绕线机,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线缆进行缠绕以及加快人们工作效率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新型绕线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箱体,箱体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绕线机构,绕线机构的一侧分别连接有驱动元件,箱体上分别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出线杆、第二出线杆,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之间设有与箱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滚轮、第四滚轮,第一支撑杆的另一侧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五滚轮及第六滚轮。此机构运作起来实现了对线缆的自动缠绕。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绕线机。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可以使用绕线机完成这一道或多道加工。常用绕线机绕制的线多为漆包铜线(绕制电子、电器产品的电感线圈),漆包铝线,纺织线(绕制纺织机用的纱锭、线团),还有绕制电热器具用的电热线以及焊锡线,电线,电缆等。
目前,公开号为CN20538180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它包括撑座、转轴、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绕线杆,转轴的一端穿设于支撑座上,与支撑座转动连接;转轴穿设于限位侧板中心,限位侧板固设于转轴中部,转轴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侧板中心,绕线杆设置于限位侧板与固定侧板之间;绕线时,转轴转动带动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绕线杆进行同步转动,线缆绕制于绕线杆上;绕制完成后,将固定侧板从转轴上拆下,从绕线杆上取下线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动绕线机,固定侧板与转轴的拆装快速简单。无需供电,即可绕制处各种电缆线圈,结构简单,体积小,轻巧便于携带,绕线简单,成本低,广泛通用于制作和修理电缆的绕线工作,方便实用。
这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虽然绕制处各种电缆线圈,结构简单,体积小,轻巧便于携带,但是手动的绕线毕竟浪费时间,而且在进行绕线时,一个绕线轮缠绕完毕之后,就需要人为再去更换一个新的,这样就会降低人们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绕线轮,其具有能够自动对线缆进行缠绕以及加快人们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绕线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箱体,箱体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绕线机构,绕线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内的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围绕齿轮的四周分别设有与齿轮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四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分别转动连接在第四齿轮的内壁上,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的结构相同,第一齿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轴与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与第二支撑轴上分别设有与其适配的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用于对线缆的缠绕,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为可拆卸式,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的一侧分别连接有驱动元件,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上的驱动元件结构相同,驱动元件包括与第一绕线轮适配的伸缩杆,伸缩杆穿透箱体的一侧,伸缩杆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用于带动伸缩杆的转动,箱体上分别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出线杆、第二出线杆,第一出线杆与第二出线杆分别与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呈钝角,第一出线杆与第二出线杆上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分别与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之间设有与箱体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两侧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三滚轮,第三滚轮下方设有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的第四滚轮,且第四滚轮与第三滚轮在同一垂直面上,用于对线缆的支撑,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五滚轮及第六滚轮,第五滚轮与第六滚轮分别与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一般对线缆的缠绕,手动的进行缠绕,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线缆的缠绕也会不均匀,将线缆分别从第三滚轮与第四滚轮之间穿过以及第五滚轮、第六滚轮之间穿过,其次将两端的线缆分别从第一支撑块两侧的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上穿过,再将线缆分别穿过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线缆进入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后,再次进入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出线杆与第二出线杆,线缆从第一出线杆、第二出线杆出来之后,将其分别缠绕在第一齿轮两侧上的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上,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着伸缩杆转动,伸缩杆分别带动着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转动,将线缆进行缠绕,以此实现对线缆的自动缠绕。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在箱体上,能够带动第一出线杆与第二出线杆运动,能够实现将线缆均匀的缠绕在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上。利用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能够对线缆进行切割,其次还能够限位的作用,在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触碰到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时,伺服电机停止运动,驱动电机使线缆进行绕线。利用伸缩杆能够使驱动电机带动绕线轮转动,对其进行绕线,还能够对绕线轮起到支撑的作用。此机构还能够同时对两种不同的线缆进行绕线,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利用第一转动轴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着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在第四齿轮内壁内转动,来实现对绕线轮的更换,使其能够一直的进行绕线。
进一步设置:第一转动轴的一侧穿透箱体的一侧,第一转动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伺服电机,箱体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撑架,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撑架上。伸缩杆分别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与第一绕线轮适配,第一套管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第二套管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管内,第一套管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套管固定连接。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上的结构相同,第一绕线轮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分别与第一支撑轴及伸缩杆适配,用于伸缩杆带动第一绕线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伺服电机能够控制转速,便于第一转动轴的转动,以及方便人们对绕线轮的更换,使机构能够一直对线缆进行绕线。第一套管内的气缸,能够驱动第二套管在第一套管内滑动,同时还起到对第二套管的限位,使第二套管跟随着第一套管转动,同时伸缩杆自由的伸缩,方便人们对线缆的更换。
进一步设置: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上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上分别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上设有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出线杆与第二出线杆上,第一出线杆与第二出线杆上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三与气缸四,气缸三的输出轴与气缸四的输出轴高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能够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起到支撑的作用,利用气缸四与气缸五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的运动,同时能够对绕线轮起到限位的作用,还能够对馨啊兰进行切割。
进一步设置: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驱动丝杠,驱动丝杠与第一支撑块螺纹连接,驱动丝杠的一端穿透第三凹槽,驱动丝杠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用于带动驱动丝杠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丝杠带动着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支撑块上下运动,能够增大或者减小线缆的张紧力,便于人们改变线缆缠绕的紧度。
进一步设置:箱体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水平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箱体平行连接的第二滑槽,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设有与箱体平行连接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一与气缸二,气缸一的输出轴与气缸二的输出轴分别穿透第三滑槽的两侧,气缸一的输出轴与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气缸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动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能够对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带动第一出线杆与第二出线杆从第一箱体内掉落。第三滑槽内的气缸能够驱动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的运动,实现线缆均匀的进行缠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人们能实现自动的对线缆进行缠绕,不需要手动的去进行缠绕,减轻了人们的负担,增大了成产效率。其次能够使线缆均匀整齐的进行缠绕,还能够同时对两种不同的线缆进行缠绕,加快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一直对线缆进行缠绕,方便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新型绕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绕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出线杆与第二出线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绕线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箱体;3、绕线机构;31、第一转动轴;311、第一齿轮;312、第二齿轮;313、第三齿轮;314、第一支撑轴;315、第一出线杆;316、第二出线杆;317、第一连接杆;318、第二连接杆;319、第三连接杆;320、第四连接杆;321、第一滑块;322、第二滑块;323、气缸三;324、气缸四;325、气缸一;326、气缸二;32、齿轮;33、第四齿轮;34、第二支撑轴;35、伸缩杆;351、第一套管;352、第二套管;353、气缸;354、第一固定板;36、驱动电机;37、第二滚轮;38、第五滚轮;39、第六滚轮;301、第三凹槽;302、驱动丝杠;303、第一电机;4、第一绕线轮;41、第一卡槽;42、第二卡槽;5、第二绕线轮;6、驱动元件;7、第一滑动块;8、第二滑动块;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第一转动板;12、第二转动板;13、第一支撑板;14、第一支撑块;15、第一滚轮;16、第三滚轮;17、第四滚轮;18、伺服电机;19、电机支撑架;101、第一滑槽;102、第二滑槽;103、第三滑槽;104、第一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绕线机,包括底座1,如图1所示、图2所示及图3所示,底座1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箱体2,箱体2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绕线机构3,绕线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2内的第一转动轴31,第一转动轴31的右端转动连接在箱体2内,第一转动轴31的左端穿透箱体2,第一转动轴31的左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伺服电机18,伺服电机18下方设有与箱体2左侧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撑架19,用于对伺服电机18的支撑,第一转动轴31中间位置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32,围绕齿轮32四周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四齿轮33,第四齿轮33为空心型,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分别转动连接在第四齿轮33内壁上,且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上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齿轮311左侧与右侧中心位置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轴314与第二支撑轴34,第一支撑轴314与第二支撑轴34上分别设有与其适配的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的结构相同,第一绕线轮4的左侧与右侧中心位置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卡槽41与第二卡槽42,
如图1所示、图4所示及图5所示,第一支撑轴314与第二支撑轴34分别与第一卡槽41适配,第一绕线轮4与的左侧与第二绕线轮5的右侧分别设有与其适配的驱动元件6,且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上的驱动元件6结构相同。
如图1所示、图2所示及图3所示,驱动元件6包括与第一绕线轮4上第二凹槽10适配的伸缩杆35,伸缩杆35分为第一套管351与第二套管352,第二套管352的右端与第二卡槽42适配,第一套管351的左端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36,驱动电机36下方设有与箱体2左侧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座104,用于对驱动电机36的支撑,第一套管351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353,气缸353的输出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354,第一固定板354与第二套管352的左端固定连接。
箱体2的前侧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滑槽101,第一滑槽101水平方向的右侧设有与箱体2前侧平行连接的第二滑槽102,第一滑槽101与第二滑槽102内分别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7与第二滑动块8,第一滑动块7与第二滑动块8的前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凹槽9与第二凹槽10,第一凹槽9与第二凹槽10的后侧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分别与第一滑动块7、第二滑动块8呈钝角,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的后端上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板11、第二转动板12,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分别与第一绕线轮4、第二绕线轮5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上的中间位置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17、第二连接杆318,第一连接杆317与第二连接杆318上分别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三连接杆319与第四连接杆320,第三连接杆319与第四连接杆320的下端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21及第二滑块322,第一滑块321与第二滑块322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上,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上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三323与气缸四324,气缸三323与气缸四324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321与第二滑块322的前侧。
第一滑槽101与第二滑槽102之间设有与箱体2平行连接的第三滑槽103,第三滑槽103内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一325及气缸二326,气缸一325与气缸二326的输出轴分别穿透第三滑槽103的左端与右端,气缸一325的输出轴与第一滑动块7的右侧固定连接,气缸二3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动块8的左端。第三滑槽103的前侧设有与箱体2前侧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3,第一支撑板13与底座1垂直连接,第一支撑板13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三凹槽301,第三凹槽301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块14,第一支撑块14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滚轮15与第二滚轮37,第三凹槽301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驱动丝杠302,第一支撑块14与驱动丝杠302螺纹连接,驱动丝杠302的下端转动连接的第三凹槽301的下端,驱动丝杠302的上端穿透第三凹槽301,驱动丝杠302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303,第一电机303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3上。第一支撑板13左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三滚轮16,第三滚轮16的下方设有与其第一支撑板13转动连接的第四滚轮17,且第三滚轮16与第四滚轮17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一支撑板13的右侧设有与第三滚轮16、第四滚轮17相互对称的第五滚轮38及第六滚轮39,用于对线缆的支撑。
工作原理:
在人们需要对线缆进行自动绕线时,人们将两根线缆分别从第三滚轮16与第四滚轮17以及第五轮滚与第六滚轮39之间穿过,再将两根线缆分别从第一滚轮15与第二滚轮37上转动一圈,其次将两条线缆分别穿入第一滑动块7与第二滑动块8上平行连接的第一凹槽9与第二凹槽10内,在线缆进入第一凹槽9与第二凹槽10内时,再次将线缆分别从与第一凹槽9及第二凹槽10固定连接的第一出线杆315、第二出线杆316内穿过,人们将穿过的两根电缆分别转动在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上,伸缩杆35内的气缸353运动,气缸353的输出轴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354运动,第一固定板354带动着第二套管351在第一套管352内滑动,在第二套管352进入第一绕线轮4的第二卡槽42内时,气缸353停止运动,驱动电机36转动,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管351转动,第一套管351带动着第二套管352转动,第二套管352带动着第一绕线轮4转动,此时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对两根线缆分别进行缠绕,以此实现对线缆的自动缠绕。
在线缆缠绕完毕之后,固定连接在第一出线杆315以及第二出线杆316上气缸三323与气缸四324运动,带动着第一滑块321与第二滑块322滑动,第一滑块321与第二滑块322运动,带动着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接杆319与第四连接杆320转动,第三连接杆319与第四连接杆320带动着与其铰接的第一连接杆317与第二连接杆318转动,第一连接杆317与第二连接杆318带动着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转动,在与第一绕线轮4及第二绕线轮5在同一垂直线上的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伺服电机18转动,带动着第一转动轴31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31带动着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32转动,齿轮32带动着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在第四齿轮33的内壁内转动,将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转动到箱体2的上端,气缸三323与气缸四324再次运动,将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归位,在第二齿轮312上的绕线轮触碰到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时,继续进行绕线,以此实现对线缆的持续自动绕线。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绕线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箱体(2),箱体(2)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绕线机构(3),绕线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在箱体(2)内的第一转动轴(31),第一转动轴(31)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32),围绕齿轮(32)的四周分别设有与齿轮(32)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四齿轮(33),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分别转动连接在第四齿轮(33)的内壁上,且第一齿轮(311)、第二齿轮(312)及第三齿轮(313)的结构相同,第一齿轮(3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轴(314)与第二支撑轴(34),第一支撑轴(314)与第二支撑轴(34)上分别设有与其适配的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用于对线缆的缠绕,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为可拆卸式,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的一侧分别连接有驱动元件(6),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上的驱动元件(6)结构相同,驱动元件(6)包括与第一绕线轮(4)适配的伸缩杆(35),伸缩杆(35)穿透箱体(2)的一侧,伸缩杆(35)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36),用于带动伸缩杆(35)的转动,箱体(2)上分别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块(7)与第二滑动块(8),第一滑动块(7)与第二滑动块(8)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凹槽(9)与第二凹槽(10),第一凹槽(9)与第二凹槽(10)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出线杆(315)、第二出线杆(316),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分别与第一滑动块(7)、第二滑动块(8)呈钝角,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上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分别与第一绕线轮(4)、第二绕线轮(5)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一滑动块(7)与第二滑动块(8)之间设有与箱体(2)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板(13),第一支撑板(13)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支撑块(14),第一支撑块(14)两侧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滚轮(15)与第二滚轮(37),第一支撑板(13)的一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三滚轮(16),第三滚轮(16)下方设有与第一支撑板(13)转动连接的第四滚轮(17),且第四滚轮(17)与第三滚轮(16)在同一垂直线上,用于对线缆的支撑,第一支撑板(13)的另一侧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五滚轮(38)及第六滚轮(39),第五滚轮(38)与第六滚轮(39)分别与第三滚轮(16)第四滚轮(17)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31)的一侧穿透箱体(2)的一侧,第一转动轴(31)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伺服电机(18),箱体(2)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撑架(19),伺服电机(18)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撑架(1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35)分别第一套管(351)与第二套管(352),第二套管(352)与第一绕线轮(4)适配,第一套管(351)与驱动电机(36)固定连接,第二套管(352)滑动连接在第一套管(351)内,第一套管(351)内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353),气缸(353)的输出轴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354),第一固定板(354)与第二套管(35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轮(4)与第二绕线轮(5)上的结构相同,第一绕线轮(4)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卡槽(41)与第二卡槽(42),第一卡槽(41)与第二卡槽(42)分别与第一支撑轴(314)及伸缩杆(35)适配,用于伸缩杆(35)带动第一绕线轮(4)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11)与第二转动板(12)上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17)与第二连接杆(318),第一连接杆(317)与第二连接杆(318)上分别设有与其铰接的第三连接杆(319)与第四连接杆(320),第三连接杆(319)与第四连接杆(320)上设有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21)与第二滑块(322),第一滑块(321)与第二滑块(322)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上,第一出线杆(315)与第二出线杆(316)上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三(323)与气缸四(324),气缸三(323)的输出轴与气缸四(324)的输出轴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块(321)与第二滑块(3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3)上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三凹槽(301),第三凹槽(301)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驱动丝杠(302),驱动丝杠(302)与第一支撑块(14)螺纹连接,驱动丝杠(302)的一端穿透第三凹槽(301),驱动丝杠(302)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303),用于带动驱动丝杠(302)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连接的第一滑槽(101),第一滑槽(101)水平方向的一侧设有与箱体(2)平行连接的第二滑槽(102),第一滑动块(7)与第二滑动块(8)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01)与第二滑槽(10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01)与第二滑槽(102)之间设有与箱体(2)平行连接的第三滑槽(103),第三滑槽(103)内分别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缸一(325)与气缸二(326),气缸一(325)的输出轴与气缸二(326)的输出轴分别穿透第三滑槽(103)的两侧,气缸一(325)的输出轴与第一滑动块(7)固定连接,气缸二(3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动块(8)上。
CN201821432188.7U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新型绕线机 Active CN208666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2188.7U CN208666777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新型绕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2188.7U CN208666777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新型绕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66777U true CN208666777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4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32188.7U Active CN208666777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新型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667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2032A (zh) * 2018-08-31 2018-12-21 无锡胜维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绕线机
CN113023465A (zh) * 2021-03-01 2021-06-2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三通热塑用绕线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2032A (zh) * 2018-08-31 2018-12-21 无锡胜维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绕线机
CN109052032B (zh) * 2018-08-31 2024-04-19 无锡胜维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绕线机
CN113023465A (zh) * 2021-03-01 2021-06-2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三通热塑用绕线装置
CN113023465B (zh) * 2021-03-01 2023-02-1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三通热塑用绕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064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电缆放线架
CN109052032A (zh) 一种新型绕线机
CN206940090U (zh) 一种排线机
CN208666777U (zh) 一种新型绕线机
CN110266161A (zh) 漆包线的数控绕线工艺
CN210176208U (zh) 绕线机
CN207258897U (zh) 一种绕线装置
CN208802688U (zh) 一种绕线机
CN109110568A (zh) 一种绕线机
CN112537699A (zh) 一种纺织线加工用收卷装置
CN112820535A (zh) 一种偏转线圈生产的绕线机用可调式导线结构
CN209536654U (zh) 一种可升降线缆自动排线成圈机
CN210339872U (zh) 一种纺织用筒管线盘卷线机
CN208135615U (zh) 成缆机收缆装置及其成缆机
CN208225707U (zh) 一种多工位三维绕线机
CN20682779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电缆绕线装置
CN205709163U (zh) 一种纱线卷线装置
CN215696892U (zh) 一种具有进线校直装置的倒立式收线机
CN107697723A (zh) 一种丝织品收卷装置
CN107399641A (zh) 一种成绞机
CN209664174U (zh) 一种单线可调式双机头同步切弯机
CN208648282U (zh) 一种高速品检复卷机
CN207792326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立式电缆收卷装置
CN207375480U (zh) 一种电动绕线机
CN108750785B (zh) 一种有轴布料卷自动换卷铺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