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65447U - 可折叠车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车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65447U
CN208665447U CN201820541761.1U CN201820541761U CN208665447U CN 208665447 U CN208665447 U CN 208665447U CN 201820541761 U CN201820541761 U CN 201820541761U CN 208665447 U CN208665447 U CN 208665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bar
vertical tube
hinged
handle bar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417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汉信
韩德玮
江汝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h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ho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h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417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65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65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65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右车把、竖管、A型支架、底座、前叉、车架、车把束仔组。其中左右车把与竖管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架下端和竖管下端分别于底座通过铰轴铰接,底座通过螺丝固锁在前叉立管上端,车把束仔组通过螺杆与A型支架上端铰接,并且通过车把束仔快拆手柄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竖管和左右车把,而左右车把接头上的齿轮可实现左右车把的连动。

Description

可折叠车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和三轮车辆的折叠装置,尤其是一种可折叠车 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折叠自行车由可折叠车把和可折叠车架组成折叠系统,尤 其是大多数折叠车把系统折叠到靠近前轮的一侧,这样虽然降低了整车的高 度,但却显著地增加了自行车的宽度,并且不利于车辆的存放和搬运。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可折叠车辆,折叠后体积大不利于存放的不足,本实用新型 提供一种可折叠车把系统,其可以纵向折叠成整车大致成扁平的矩形,并且 可以仅后轮和两个辅助小轮接触地板而直立,占地面积最小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 左车把、右车把、竖管、A型支架、底座、前叉、车架、车把束仔组。
其中左右车把与竖管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架下端和竖管下端分别于 底座通过铰轴铰接,底座通过螺丝固锁在前叉立管上端,车把束仔组通过螺 杆与A型支架上端铰接,并且通过车把束仔快拆手柄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 竖管和左右车把,而左右车把接头上的齿轮可实现左右车把的连动。
其中竖管、A型支架和底座三者构成一个稳态的立体三角形,左右车把通 过车把束仔组与竖管固锁,从而形成一个牢固可靠的系统,并且仅通过打开 车把束仔组的快拆便可方便快速地折叠车把系统;折叠后可规整地纵向置于 车架上方,并且通过锁紧车把束仔组的快拆手柄便可方便快速地展开车把系 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 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产品展开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产品半折叠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产品全折叠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产品的车把接头上的齿轮组合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产品展开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产品半折叠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产品全折叠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产品展开状态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产品半折叠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产品全折叠状态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产品展开状态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产品半折叠状态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产品全折叠状态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产品展开状态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产品半折叠状态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产品全折叠状态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产品车把锁扣原理图一;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产品车把锁扣原理图二;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产品展开状态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产品半折叠状态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产品全折叠状态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产品展开状态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产品半折叠状态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产品全折叠状态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产品T型支杆的分解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产品竖管和左右车把接头组合的打开状态 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产品竖管和左右车把接头组合的结合状态 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 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 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 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 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 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 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 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 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 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 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 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17、右车把18、竖管111、A型 支架16、底座14、前叉15、车架11、车把束仔组110等。
其中左车把17、右车把18分别与竖管111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 架16下端和竖管111下端分别于底座14通过铰轴a和b铰接,底座通过螺 丝固锁在前叉15上端,车把束仔组110通过螺杆与A型支架16上端铰接, 并且通过车把束仔组快拆手柄1101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竖管111和左右 车把接头1701、1801,而左右车把接头上的齿轮17011、18011可实现左右车 把17和18的连动。
其中竖管111、A型支架16和底座14三者构成一个稳态的立体三角形, 左右车把17、18通过车把束仔组110与竖管111固锁,从而形成一个牢固可 靠的系统,并且仅通过打开车把束仔组的快拆1101便可方便快速地折叠车把 系统;折叠后可规整地纵向置于主管12上方,并且通过锁紧车把束仔组的快 拆1101便可方便快速地展开和固锁车把系统。
实施例二: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27、右车把28、竖管211、A型 支架26、底座24、前叉25、车架21、车把束仔组210、连杆312等。
其中左车把27、右车把28分别与竖管211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架 26下端和竖管211下端分别于底座24通过铰轴a和b铰接,底座通过螺丝固 锁在前叉25上端,车把束仔组210通过螺杆与A型支架26上端铰接,并且 通过车把束仔组快拆手柄2101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竖管211,而左右车 把27、28和车把束仔组210之间用两根连杆212铰接,可实现左右车把27 和28的连动。
其中竖管211、A型支架26和底座24三者构成一个稳态的立体三角形, 两根连杆212分别与左右车把27、28、车把柬仔组210铰接,而车把束仔组 210与竖管211固锁,从而形成一个牢固可靠的系统,并且仅通过打开车把束 仔组的快拆2101便可方便快速地折叠车把系统;折叠后可规整地纵向置于主 管22上方,并且通过锁紧车把束仔组的快拆2101便可方便快速地展开和固 锁车把系统。
实施例三: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37、右车把38、竖管311、A型 支架36、底座34、前叉35、车架31、车把束仔组310、车把束仔组二313、 内竖管314、连杆312等。
其中左车把37、右车把38分别与竖管311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架 36下端和竖管311下端分别于底座34通过铰轴a和b铰接,底座通过螺丝固 锁在前叉35上端,车把束仔组310通过螺杆与A型支架36上端铰接,并且 通过车把束仔组快拆手柄3101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竖管311,而左右车 把37、38和车把束仔组二313之间用两根连杆312铰接,可实现左右车把37 和38的连动。
其中竖管311、A型支架36和底座34三者构成一个稳态的立体三角形, 两根连杆312分别与左右车把37、38、车把束仔组二313铰接,而车把束仔 组310与竖管311固锁,车把束仔组二313与内竖管314固锁,从而形成一 个牢固可靠的系统,并且仅通过打开车把束仔组的快拆3101和车把束仔组二 的快拆3131便可方便快速地折叠车把系统;折叠后可规整地纵向置于主管32 上方,并且通过锁紧车把束仔组的快拆3101和车把束仔组二的快拆3131便 可方便快速地展开和固锁车把系统,并且通过内柬管314在竖管311中伸缩, 便可实现车把37和38的高度调节。
实施例四: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47、右车把48、竖管411、A型 支架46、底座44、前叉45、车架41、车把束仔组410、车把束仔组二413、 内竖管414等。
其中左车把47、右车把48分别与竖管411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架 46下端和竖管411下端分别于底座44通过铰轴a和b铰接,底座通过螺丝固 锁在前叉45上端,车把束仔组410通过螺杆与A型支架46上端铰接,并且 通过车把束仔组快拆手柄4101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竖管411,通过车把 束仔组二快拆手柄4131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左右车把接头4701和4801.
其中竖管411、A型支架46和底座44三者构成一个稳态的立体三角形, 而车把束仔组410与竖管411固锁,车把柬仔组二413与内竖管414固锁, 从而形成一个牢固可靠的系统,并且仅通过打开车把束仔组的快拆4101和车 把束仔组二的快拆4131便可方便快速地折叠车把系统;折叠后可规整地纵向 置于主管42上方,并且通过锁紧车把束仔组的快拆4101和车把柬仔组二的 快拆4131便可方便快速地展开和固锁车把系统,并且通过内束管414在竖管 411中伸缩,便可实现车把47和48的高度调节。
实施例五: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57、右车把58、竖管511、A型 支架56、底座54、前叉55、车架51、车把束仔组510、内竖管514等。
其中左车把57、右车把58分别与竖管511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架 56下端和竖管511下端分别于底座54通过铰轴a和b铰接,底座通过螺丝固 锁在前叉55上端,车把束仔组510通过螺杆与A型支架56上端铰接,并且 通过车把柬仔组快拆手柄5101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竖管511,通过按压 锁压杆515,推动锁扣勾516实现松开与扣紧左右车把接头上的锁杆5702和 5802.
其中竖管511、A型支架56和底54三者构成一个稳态的立体三角形,而 车把束仔组510与竖管511固锁,从而形成一个牢固可靠的系统,并且仅通 过打开车把束仔组的快拆4101和按压车把锁压杆515,便可方便快速地折叠 车把系统;折叠后可规整地纵向置于主管52上方,并且通过锁紧车把束仔组 的快拆5101便可方便快速地展开和固锁车把系统,并且通过内束管514在竖 管511中伸缩,便可实现车把57和58的高度调节。
实施例六: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67、右车把68、竖管611、A型 支架66、底座64、前叉65、车架61、车把束仔组610、连杆612等。
其中左车把67、右车把68分别与竖管611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架 66下端和竖管611下端分别于底座64通过铰轴a和b铰接,底座通过螺丝固 锁在前叉65上端,车把束仔组610通过螺杆与A型支架66上端铰接,并且 通过车把束仔组快拆手柄6101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竖管611,而左右车 把67、68和车把束仔组610之间用两根连杆612铰接,可实现左右车把27 和28的连动。
其中竖管611、A型支架66和底座64三者构成一个稳态的立体三角形, 两根连杆612分别与左右车把67、68、车把束仔组610铰接,车把束仔组610 与竖管611固锁,从而形成一个牢固可靠的系统,并且仅通过打开车把束仔 组的快拆6101便可方便快速地折叠车把系统;折叠后可规整地纵向置于主管 62上方,并且通过锁紧车把束仔组的快拆6101便可方便快速地展开和固锁车 把系统,且车把束仔组610可同时抱紧左右车把接头6701和6801,以增加车 把的刚性。
实施例七: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77、右车把78、竖管711、T型 支架76、底座74、前叉75、车架71、车把束仔组710等。
其中左车把77、右车把78分别与竖管711上端通过铰轴铰接,A型支架 76下端和竖管711下端分别于底座74通过铰轴a和b铰接,底座通过螺丝固 锁在前叉75上端,车把束仔组710通过螺杆与T型支架76上端铰接,左右 车把接头的内侧形状77011和78011与竖管上端的外部形状7111相适应,与 竖管上端呈内外合抱的方式,左右车把接头的外侧形状77012和78012与竖 管下端的外部形状7112相适应,与竖管结合后可呈一体式的形状。并且通过 车把束仔组快拆手柄7101的开合,实现松开与抱紧左右车把接头7701和 7802。T型支架中的可调节螺杆7601可实现车把的角度调节。
其中竖管711、A型支架76和底座74三者构成一个稳态的立体三角形, 左右车把77、78通过车把束仔组710与竖管711固锁,从而形成一个牢固可 靠的系统,并且仅通过打开车把束仔组的快拆7101便可方便快速地折叠车把 系统;折叠后可规整地纵向置于主管72上方,并且通过锁紧车把束仔组的快 拆7101便可方便快速地展开和固锁车把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 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车把系统,包括左车把、右车把、竖管、A型支架、底座、前叉、车架、车把束仔组,其特征是,其中左右车把与竖管上端通过铰轴铰接,支架下端和竖管下端分别于底座通过铰轴铰接,底座固锁在前叉立管上端,车把束仔组通过螺杆与支架上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车把束仔组能够同时抱紧左右车把接头和竖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左右车把上有一对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左右车把和车把束仔组之间用两根连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能够增加一个车把束仔组和一个内竖管,左右车把和上面的车把束仔组之间用两根连杆铰接,下束仔组和内竖管套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能够取消两根连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左右车把接头上能够增加锁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支杆中间能够增设一个可调节螺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左右车把接头能够反向设置,左右车把接头的内侧形状与竖管上端的外部形状相适应,与竖管上端呈内外合抱的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把系统,其特征是,左右车把接头的外侧形状与竖管下端的外部形状相适应,与竖管结合后可呈一体式的形状。
CN201820541761.1U 2018-04-09 2018-04-09 可折叠车把系统 Active CN208665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1761.1U CN208665447U (zh) 2018-04-09 2018-04-09 可折叠车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41761.1U CN208665447U (zh) 2018-04-09 2018-04-09 可折叠车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65447U true CN208665447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23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41761.1U Active CN208665447U (zh) 2018-04-09 2018-04-09 可折叠车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65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647A (zh) * 2018-04-09 2018-11-13 大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折叠车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647A (zh) * 2018-04-09 2018-11-13 大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折叠车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65447U (zh) 可折叠车把系统
CN203094124U (zh) 一种沙滩推车
CN102765449B (zh) 折叠车架
CN108791647A (zh) 可折叠车把系统
CN104527757B (zh) 儿童伞把车
CN205168602U (zh) 双向折叠的婴儿推车
CN207984930U (zh) 婴儿车
CN202806814U (zh) 一种用于折叠式行李车的双x组件和一种行李车
CN20555426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5311797U (zh) 可兼具伸缩及折叠之自行车车架结构
CN204775395U (zh) 可折叠的童车
CN201914297U (zh) 一种婴儿推车
CN208931463U (zh) 驾驶室后支撑总成
CN208789750U (zh) 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
CN205997947U (zh) 双向折叠推车
CN201472549U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三轮车
CN206125116U (zh) 一种便于折叠收纳的童车车架
CN201086732Y (zh) 三轮收折式伞车
CN201769854U (zh) 车辆
CN2268673Y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2858463Y (zh) 实用折叠自行车
CN205273706U (zh) 伸缩式踏板摩托车货架
CN201538346U (zh) 能够横向折叠的童车
CN105346584B (zh) 儿童伞把车
CN206374894U (zh) 倒三轮躺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518100 8th floor, Yizhan business building, 8 Yizhan 4th Road, Shapu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eidah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7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Yan Luo Street Tangxia Yong community and rich industrial park, Tangtang Road, 18B factory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DAHON TECHNOLOGIES,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0 8th floor, Yizhan business building, 8 Yizhan 4th Road, Shapu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h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00 8th floor, Yizhan business building, 8 Yizhan 4th Road, Shapu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eidah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