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1537U - 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41537U CN208641537U CN201820323093.5U CN201820323093U CN208641537U CN 208641537 U CN208641537 U CN 208641537U CN 201820323093 U CN201820323093 U CN 201820323093U CN 208641537 U CN208641537 U CN 2086415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cropin
- medicine cavity
- microneedle device
- medicine
- transdermal deliv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包括外壳、第一微针系统、第二微针系统和脉冲电源,外壳上端设有端盖,下端设有超声波换能器,侧壁上开设有多条滑槽,端盖下端连接有压杆,滑槽内设有弹性元件,超声波换能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滑动体上设有与滑槽滑动匹配的滑块,滑动体的上端与压杆的下端接触;第一微针系统能够自由穿过第一通孔,上端与滑动体的下端连接;第二微针系统能够自由穿过第二通孔,上端与滑动体的下端连接;第一微针系统和第二微针系统分别与脉冲电源电连接;储药池与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连通;控制器与脉冲电源和超声波换能器通信连接。该经皮给药装置,能提高经皮给药速度和经皮给药效果,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和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现阶段的治疗手段中,药剂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它的治疗原理是通过一定的输运方式,将药物从体外转移到人体内后产生药效。
经皮给药(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TDD)是指药物以一定速率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的治疗或预防。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多肽、蛋白质、寡核苷酸等大分子为主的生物制剂愈来愈多,给药途径是生物制剂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因为生物制剂口服时很容易在肝脏和胃肠道中降解,降低生物制剂的有效利用度;注射时又难以保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频繁注射还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不便和痛苦。因此,经皮给药作为口服、注射之外的第三大给药方式备受关注。与普通给药方式相比,经皮给药有以下优点:
(1)避免药物口服时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灭活,提高治疗效果。
(2)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释放时间,保证体内恒定的血药浓度。
(3)提高用药安全性,如发现不良反应,可立刻停止给药,减少口服或肌注的危险性。
(4)提供一种温和的给药方式,改善受药者的适应性,避免了儿童见到针头的恐惧和受药者因用药方案不熟悉而造成给药的不准确。
而现有技术的经皮给药装置大多采用单一方式给药,给药速度慢,给药效果差,治疗效果不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皮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经皮给药速度和经皮给药效果,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包括外壳、滑动体、第一微针系统、第二微针系统、脉冲电源、储药池和控制器,所述外壳上端设有端盖,所述外壳下端设有超声波换能器,所述端盖下端连接有压杆,所述外壳侧壁上开设有多条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弹性元件,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滑动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匹配的滑块,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滑动体的上端与所述压杆的下端接触;所述第一微针系统包括第一药腔和多个第一微针,各所述第一微针在所述第一药腔的底面阵列分布,各所述第一微针上设有连通第一药腔和外部的第一出药通道,所述第一药腔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滑动体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针系统能够自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微针系统包括第二药腔和多个第二微针,各所述第二微针在所述第二药腔的底面阵列分布,各所述第二微针上设有连通第二药腔和外部的第二出药通道,所述第二药腔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滑动体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微针系统能够自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微针系统和所述第二微针系统分别与所述脉冲电源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所述储药池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药腔连通,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药腔连通;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脉冲电源和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超声波探测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内嵌固定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上,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和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微型蠕动泵,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微型蠕动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微型蠕动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微型蠕动泵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针系统和所述第二微针系统分别通过医用生理电极与所述脉冲电源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医用生理电极为银或者氯化银医用生理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药腔和所述第二药腔均为钛合金药腔,所述第一微针和所述第二微针均为钛合金微针。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针和所述第二微针的高度为400~500μm,所述第一微针和所述第二微针的针尖高度为40~70μm。
优选的,第一药腔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管路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药腔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底部设有超声波传输介质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第一微针系统和第二微针系统与脉冲电源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利用微针系统的第一出药通道和第二出药通道以及导电性可以对药物同时进行微针阵列经皮给药和离子导入给药。储药池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将内部储存的药物分别输送至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再通过第一微针和第二微针经皮给药;通过调节脉冲电源的电流参数可以对给药速率进行调控,使经皮电渗给药具有可控性,在整个过程中保证药物稳定可持续的进入体内,脉冲电源电连接至第一微针系统和第二微针系统上可使第一微针系统和第二微针系统的经皮给药具有更高的效率,且在给药过程中不会给人体造成过多伤害,穿刺部位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自愈。
第一微针系统和第二微针系统将药物施用于皮肤上后,超声波换能器产生频率不低于0.5MHz的超声波,并直接施用于皮肤,使药物安全有效的透过皮肤表层进入至人体。并且通过控制器能够调节超声波照射的频率和照射功率,向皮肤施加具有两种或多种频率的超声波,可以在机体上产生不同的作用,使药物更有效地进入人体。
下压端盖,压杆可以下压滑动体,从而使得滑动体上连接的第一微针系统和第二微针系统下移,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微针和第二微针的使用长度,方便使用者根据不同机体部位的具体结构,调节微针的适用长度,增强装置的灵活性和给药效果。
并且第一药腔与第一连杆和第一管路可拆卸连接,第二药腔与第二连杆和第二管路可拆卸连接。可以下压端盖,使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分别伸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连同第一微针和第二微针同时拆卸,方便针对不同的作用部位更换不同尺寸或大小的微针进行经皮给药。
端盖与外壳螺纹连接,旋转端盖,即可下压第一微针系统和第二微针系统,调节第一微针和第二微针的使用长度并保持该使用长度固定,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包括了多孔微针给药、超声波给药和离子导入给药,三种方式共同作用实现药物的经皮注入,给药速度快,给药效果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端盖;111-压杆;2-滑动体;21-滑块;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3-第一微针系统;31-第一药腔;32-第一微针;4-第二微针系统;41-第二药腔;42-第二微针;5-脉冲电源;6-储药池;61-第一管路;611-第一微型蠕动泵;62-第二管路;621-第二微型蠕动泵;7-超声波换能器;71-超声波传输介质层;8-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皮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经皮给药速度和经皮给药效果,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包括外壳1、滑动体2、第一微针系统3、第二微针系统4、脉冲电源5、储药池6和控制器,外壳1上端设有端盖11,外壳1下端设有超声波换能器7,端盖11下端连接有压杆111,外壳1侧壁上开设有多条滑槽,滑槽内设有弹性元件8,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8为弹簧,超声波换能器7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滑动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滑槽滑动匹配的滑块21,在弹性元件8的弹力作用下,滑动体2的上端与压杆111的下端接触;第一微针系统3包括第一药腔31和多个第一微针32,各第一微针32在第一药腔31的外底面上阵列分布,各第一微针32上设有连通第一药腔31和外部的第一出药通道,第一药腔31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杆22与滑动体2的下端连接,第一微针3系统能够自由穿过第一通孔;第二微针4系统包括第二药腔41和多个第二微针42,各第二微针42在第二药腔41的外底面上阵列分布,各第二微针42上设有连通第二药腔41和外部的第二出药通道,第二药腔41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杆23与滑动体2的下端连接,第二微针系统4能够自由穿过第二通孔;第一微针系统3和第二微针系统4分别与脉冲电源5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储药池6通过第一管路61与第一药腔31连通,通过第二管路62与第二药腔41连通;控制器与脉冲电源5和超声波换能器7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第一微针系统3和第二微针系统4与脉冲电源5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利用微针系统的第一出药通道和第二出药通道以及导电性可以对药物同时进行微针阵列经皮给药和离子导入给药。储药池6通过第一管路61与第二管路62将内部储存的药物分别输送至第一药腔31和第二药腔41,第一药腔31和第二药腔41再通过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经皮给药;通过调节脉冲电源5的电流参数可以对给药速率进行调控,使经皮电渗给药具有可控性,在整个过程中保证药物稳定可持续的进入体内,脉冲电源5电连接至第一微针系统3和第二微针系统4上可使第一微针系统3和第二微针系统4的经皮给药具有更高的效率,且在给药过程中不会给人体造成过多伤害,穿刺部位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自愈。
第一微针系统3和第二微针系统4将药物施用于皮肤上后,超声波换能器7产生频率不低于0.5MHz的超声波,并直接施用于皮肤,使药物安全有效的透过皮肤表层进入至人体。并且通过控制器能够调节超声波照射的频率和照射功率,向皮肤施加具有两种或多种频率的超声波,可以在机体上产生不同的作用,使药物更有效地进入人体。
下压端盖11,压杆111可以下压滑动体2,从而使得滑动体2上连接的第一微针系统3和第二微针系统4下移,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的使用长度,方便使用者根据不同机体部位的具体结构,调节微针的适用长度,增强装置的灵活性和给药效果。
并且第一药腔31与第一连杆22和第一管路61均为可拆卸连接,第二药腔41与第二连杆23和第二管路62均为可拆卸连接。可以下压端盖11,使第一药腔31和第二药腔41分别伸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第一药腔31和第二药腔41连同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同时拆卸,方便针对不同的作用部位更换不同尺寸或大小的微针进行经皮给药。
本实施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包括了多孔微针给药、超声波给药和离子导入给药,三种方式共同作用实现药物的经皮注入,给药速度快,给药效果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端盖11与外壳1螺纹连接,旋转端盖11,即可下压第一微针系统3和第二微针系统4,调节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的使用长度并保持该使用长度固定,使用更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还包括超声波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内嵌固定于超声波换能器7上,超声波探测器和超声波换能器7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超声波换能器7向人体施加超声波时,超声波探测器接收从人体的机体部位反射的超声波,以测量和检测药物所需要透过的部位的深度,超声波探测器的检测结构被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超声波换能器7的照射频率、照射时间以及照射功率等条件,以适应于该部位的超声波给药,达到良好的用药效果而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本实施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第一管路61上设有第一微型蠕动泵611,第二管路62上设有第二微型蠕动泵621,控制器与第一微型蠕动泵611电连接,控制器与第二微型蠕动泵621电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第一微型蠕动泵611和第二微型蠕动泵621将储药池6中的药液连续供入至第一药腔31和第二药腔41内,实现连续、可控地给药。
第一微针系统3和第二微针系统4分别通过医用生理电极与脉冲电源5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第一微针32或第一药腔31与医用生理电极的阳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第二微针42或第二药腔41与医用生理电极的阴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
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均需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金属材料制作,避免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在与皮肤的接触过程中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本实施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第一药腔31和第二药腔41均为钛合金药腔,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均为钛合金微针。
医用生理电极为银医用生理电极或者氯化银医用生理电极。
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的数量保证金属微针既可以穿刺进入皮肤组织,又不会给人带来伤害,第一出药通道和第二出药通道为药物提供给药通道,本实施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的高度为400~500μm,第一微针32和第二微针42的针尖高度为40~70μm。
超声波换能器7底部设有超声波传输介质层71,超声波传输介质层71为内部装有凝胶状溶液的硅胶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皮给药装置并不限制外壳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壳体,也可为圆台体,只要能够方便经皮给药装置的握持即可。也不限制每个第一微针和第二微针上设置的第一出药通道和第二出药通道的个数,每个第一微针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出药通道,每个第二微针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出药通道,相邻的第一出药通道、相邻的第二出药通道相互连通或不连通均可,能够实现药液的从第一药腔和第二药腔输入至机体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端设有端盖,所述外壳下端设有超声波换能器,所述端盖下端连接有压杆,所述外壳侧壁上开设有多条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弹性元件,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滑动体,所述滑动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匹配的滑块,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滑动体的上端与所述压杆的下端接触;
第一微针系统,所述第一微针系统包括第一药腔和多个第一微针,各所述第一微针在所述第一药腔的底面阵列分布,各所述第一微针上设有连通第一药腔和外部的第一出药通道,所述第一药腔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滑动体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微针系统能够自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第二微针系统,所述第二微针系统包括第二药腔和多个第二微针,各所述第二微针在所述第二药腔的底面阵列分布,各所述第二微针上设有连通第二药腔和外部的第二出药通道,所述第二药腔的上端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滑动体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微针系统能够自由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脉冲电源,所述第一微针系统和所述第二微针系统分别与所述脉冲电源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
储药池,所述储药池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药腔连通,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药腔连通;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脉冲电源和所述超声波换能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声波探测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内嵌固定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上,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和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微型蠕动泵,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微型蠕动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微型蠕动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微型蠕动泵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针系统和所述第二微针系统分别通过医用生理电极与所述脉冲电源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生理电极为银或者氯化银医用生理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药腔和所述第二药腔均为钛合金药腔,所述第一微针和所述第二微针均为钛合金微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针和所述第二微针的高度为400~500μm,所述第一微针和所述第二微针的针尖高度为40~7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药腔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管路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药腔与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管路均为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底部设有超声波传输介质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23093.5U CN208641537U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23093.5U CN208641537U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41537U true CN208641537U (zh) | 2019-03-26 |
Family
ID=65773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23093.5U Active CN208641537U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41537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4451A (zh) * | 2020-03-30 | 2020-08-11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超声雾化的微针美容装置 |
WO2021032098A1 (zh) * | 2019-08-20 | 2021-02-25 | 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头式注射针 |
WO2021032094A1 (zh) * | 2019-08-20 | 2021-02-25 | 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式多头式注射针 |
WO2021032089A1 (zh) * | 2019-08-20 | 2021-02-25 | 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刻度的安全式多头式注射针 |
-
2018
- 2018-03-09 CN CN201820323093.5U patent/CN2086415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32098A1 (zh) * | 2019-08-20 | 2021-02-25 | 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头式注射针 |
WO2021032094A1 (zh) * | 2019-08-20 | 2021-02-25 | 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式多头式注射针 |
WO2021032089A1 (zh) * | 2019-08-20 | 2021-02-25 | 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刻度的安全式多头式注射针 |
CN111514451A (zh) * | 2020-03-30 | 2020-08-11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超声雾化的微针美容装置 |
CN111514451B (zh) * | 2020-03-30 | 2022-04-05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基于超声雾化的微针美容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641537U (zh) | 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 |
CN101829396B (zh) | 微针阵列芯片及利用其的经皮给药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 |
ES2292601T3 (es) | Administracion de sustancias en la dermis. | |
JP4764626B2 (ja) | 薬剤の薬物動力学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
US11318292B2 (en) | Microneedle patch for transdermal injections | |
CN204017140U (zh) | 一种超声微针复合经皮给药装置 | |
US20020038101A1 (en) | Electronic card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nd analyte extraction | |
WO2018099472A1 (zh) | 一种自驱动药物注射装置和注射方法 | |
CN113616917A (zh) | 基于超声及微流控的智能经皮给药装置、方法 | |
EP3572119B1 (en) | Preparation of a portable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patch apparatus | |
Liu et al. | Stimuli-responsive polymer microneedles: a rising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biomedical | |
CN215938777U (zh) | 新型经皮给药装置 | |
Lee et al. | Advancements in Skin‐Mediated Drug Delivery: Mechanism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 |
WO2020233604A1 (zh) | 电场发生装置及其用途以及使待透皮物质进入目标对象的方法 | |
CN105833418B (zh) | 基于压电驱动的血管给药治疗装置 | |
CN216456039U (zh) | 一种医用磁悬微针灸罐 | |
Jatav et al. | Recent advances in development of transdermal patches | |
CN113499258A (zh) | 一种医用磁悬微针灸罐 | |
CN209075839U (zh) | 一种基于药物储存和微针的集成性透皮给药装置 | |
Lopes et al. |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activated by physical stimuli: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 |
CN205649728U (zh) | 基于压电驱动的血管给药治疗装置 | |
CN205235148U (zh) | 一种胰岛素鼻腔给药装置 | |
RU120874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го вещества и его электрофореза | |
CN214260363U (zh) | 一种纳米微针 | |
CN108106971A (zh) | 一种新型智能透皮和口腔给药设备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