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1178U - 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41178U
CN208641178U CN201721591143.XU CN201721591143U CN208641178U CN 208641178 U CN208641178 U CN 208641178U CN 201721591143 U CN201721591143 U CN 201721591143U CN 208641178 U CN208641178 U CN 208641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rotating device
support plate
loa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911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经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7215911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41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41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411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两个支撑杆与第一承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杆分别位于第一承载板下表面左侧位置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表面与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该中医针灸靠椅,通过设置电机、第一齿轮、齿杆、第二齿轮、第二承载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行走轮,通过对电机、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的控制,可以使患者可以在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坐着或躺着治疗,不需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移动,从而避免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同时可以对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对患者进行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多需要靠椅或针灸床进行辅助,目前的靠椅多是固定设置,不适合患者进行躺卧,当患者需要躺着治疗的时候还需要将患者转移到针灸床上,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且目前多数的针灸床不方便对床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影响患者的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靠椅,解决了目前的靠椅多是固定设置,不适合患者进行躺卧,当患者需要躺着治疗的时候还需要将患者转移到针灸床上,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且目前多数的针灸床不方便对床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影响患者治疗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两个支撑杆与第一承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杆分别位于第一承载板下表面左侧位置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表面与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杆啮合,所述齿杆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的相对面通过两个滑杆固定连接,且两个滑杆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且两个滑套的下表面均与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固定板的相对面均卡接有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卡接在两个是第二固定板的相对面,且两个第二固定板均位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侧,所述第一转轴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齿杆啮合,且两个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均与第二承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与第二转动装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装置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三固定板与第三转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装置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装置位于第一支撑板下表面右侧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第二承载板上表面左侧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表面位于第一固定板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形状为U字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第一承载板的正面,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第二转动装置和第三转动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包括两个连接块,且两个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均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块的相对面通过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内第二轴承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内两个连接块的下表面均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内第二轴承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装置内两个连接块的上表面均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装置内第二轴承的下表面与第三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下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壁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三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中医针灸靠椅,通过设置电机、第一齿轮、齿杆、第二齿轮、第二承载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行走轮,控制电机的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齿轮啮合齿杆进行移动,从而齿杆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控制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可以控制齿杆的移动方向,从而可以对第二齿轮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从而可以控制第二承载板左侧的升起和下降,第一电动推杆伸长或缩短时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的左侧升起或下降,从而可以控制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升起和下降,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第二电动推杆伸长或缩短时可以控制行走轮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控制行走轮与地面的接触和分离,通过对电机、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的控制,可以使患者可以在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上坐着或躺着治疗,不需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移动,从而避免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同时可以对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对患者进行治疗。
(2)、该中医针灸靠椅,通过设置滑杆、第一转动装置、第二转动装置和第三转动装置,滑杆与滑套配合可以对齿杆进行固定和支撑,可以使齿杆更方便的进行左右移动,利用第一转动装置、第二转动装置和第三转动装置内的第二轴承和第二转轴,可以在第一电动推杆工作时使第一支撑板的左侧更方便的升起或下降。
(3)、该中医针灸靠椅,通过设置支撑腿和行走轮,当支撑腿与地面接触且行走轮与地面分离时可以对第二支撑板进行固定,同时可以更好的对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进行固定,当行走轮与地面接触且支撑腿与地面分离时可以对第二支撑板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对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进行移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动装置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板、2支撑杆、3第一承载板、4电机、5第一齿轮、6齿杆、7固定块、8滑杆、9滑套、10固定杆、11第一固定板、12第一轴承、13第一转轴、14第二固定板、15第二齿轮、16第二承载板、17第一转动装置、171、连接块、172第二转轴、173第二轴承、18第一连接板、19第一电动推杆、20第二连接板、21第二转动装置、22第二支撑板、23第三固定板、24第三转动装置、25支撑装置、251支撑腿、252放置槽、253第二电动推杆、254第三连接板、255行走轮、26支撑块、27承载杆、28蓄电池、29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通过两个支撑杆2与第一承载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通过支撑杆2可以对第一承载板3进行支撑,可以使患者坐在第一承载板3上进行针灸治疗,且两个支撑杆2分别位于第一承载板3下表面左侧位置的前后两侧,第一承载板3的下表面与电机4的机身固定连接,电机4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通风过设置电机4,控制电机4的工作电机4的输出轴可以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齿轮5啮合齿杆6进行移动,控制电机4输出轴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控制齿杆6的移动方向,电机4为抱闸电机,当电机4不工作时电机4的输出轴不会转动,第一齿轮5与齿杆6啮合,齿杆6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且两个固定块7的相对面通过两个滑杆8固定连接,且两个滑杆8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9,且两个滑套9的下表面均与固定杆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杆8和滑套9,滑杆8和滑套9可以对齿杆6进行固定和支撑,可以使齿杆6更方便的进行左右移动,固定杆10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1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固定板11的相对面均卡接有第一轴承12,且两个第一轴承12内套接有同一个第一转轴13,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11和第一轴承12,可以对第一转轴13进行支撑,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第二固定板14件支撑,第一转轴13卡接在两个是第二固定板14的相对面,且两个第二固定板14均位于两个第一轴承12的内侧,第一转轴13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板14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5,第二齿轮15与齿杆6啮合,通过设置第二齿轮15,当齿杆6移动时可以使第二齿轮15转动,从而第二齿轮15通过第一转轴13可以带动第二固定板14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第二承载板16左侧的位置进行调整,且两个第二固定板14的上表面均与第二承载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承载板16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块26,支撑块26位于第二承载板16上表面左侧的位置。
第一支撑板1上表面位于第一固定板11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承载杆27,承载杆27的形状为U字形,通过设置承载杆27,可以对第二承载板16进行支撑,可以使患者更好的躺在第一承载板3和第二承载板16上进行治疗,第一支撑板1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17,第一转动装置17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8的下表面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9与第二连接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动推杆19,第一电动推杆19伸长或缩短时可以带动第一转动装置17进行移动,可以更好的控制第一支撑板1左侧的升起和下降,第二连接板20的下表面与第二转动装置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装置21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2的上表面通过第三固定板23与第三转动装置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转动装置24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转动装置24位于第一支撑板1下表面右侧的位置,第二支撑板22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装置25,第二支撑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蓄电池28,蓄电池28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29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蓄电池28,便于电机4、第一电动推杆19和第二电动推杆253进行工作,控制面板29设置在第一承载板3的正面,控制面板29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4、第一电动推杆19和第二电动推杆253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控制面板29,可以更好的控制电机4、第一电动推杆19和第二电动推杆253的工作,从而可以更好对患者进行治疗,第一转动装置17、第二转动装置21和第三转动装置24的结构相同,第一转动装置17包括两个连接块171,且两个第一连接块171的上表面均与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块171的相对面通过第二转轴172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7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73,第一转动装置17内第二轴承173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装置21内两个连接块171的下表面均与第二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装置21内第二轴承173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转轴172和第二轴承173,可以使第一电动推杆19更方便的伸长和缩短使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面升起或下降,第三转动装置24内两个连接块171的上表面均与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转动装置24内第二轴承173的下表面与第三固定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装置25包括支撑腿251,通过设置支撑腿251,当支撑腿251与地面接触且行走轮255与地面分离时可以更好的对第一支撑板1进行支撑,支撑腿251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板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腿251的下表面开设有放置槽252,放置槽252内壁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电动推杆253与第三连接板2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动推杆253,第二电动推杆253伸长或缩短时可以带动行走轮255上下移动,可以控制行走轮255与地面的接触和分离,第三连接板254的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255,通过设置行走轮255,当行走轮255与地面接触且支撑腿251与地面分离时可以对第二支撑板22进行移动,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移动。
工作原理:对患者进行针灸时,患者坐在第一承载板3上,背部与第二承载板16接触,头部依靠在支撑块26上,当需要对第二承载板16的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控制面板29控制电机4工作,电机4的输出轴可以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第一齿轮5啮合齿杆6可以使齿杆6进行移动,当齿杆6向左移动时齿杆6啮合第二齿轮15向右转动,使第一转轴13带动第二固定板14进行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承载板16的左侧向上升起,当齿杆6向右移动时齿杆6啮合第二齿轮15向左转动,从而使第二承载板16的左侧向下下降,在第二承载板16处于所需要的位置时通过控制面板29控制电机4停止工作,从而可以对第二承载板16的位置进行调整,同时当齿杆6向右移动第二承载板16的下表面与承载杆27的上表面搭接时,可以使患者在第一承载板3和第二承载板16上进行躺卧,通过控制面板29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9的工作,第一电动推杆19伸长时使第一转动装置17带动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向上升起,从而可以使患者更好的坐在第二承载板16上,通过控制面板29控制第二电动推杆253的工作,第二电动推杆253伸长时可以使行走轮255向下移动,当行走轮255与地面接触且支撑腿251与地面分离时通过控制面板29控制第三电动推杆停止工作,从而可以行走轮255在地面的滚动对第二支撑板22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对患者进行移动。
综上可得,该中医针灸靠椅,通过设置电机4、第一齿轮5、齿杆6、第二齿轮15、第二承载板16、第一电动推杆19、第二电动推杆253和行走轮255,控制电机4的工作时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5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一齿轮5啮合齿杆6进行移动,从而齿杆6可以带动第二齿轮15进行转动,控制电机4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可以控制齿杆6的移动方向,从而可以对第二齿轮15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从而可以控制第二承载板16左侧的升起和下降,第一电动推杆19伸长或缩短时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升起或下降,从而可以控制第一承载板3和第二承载板16的升起和下降,从而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第二电动推杆253伸长或缩短时可以控制行走轮255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控制行走轮255与地面的接触和分离,通过对电机4、第一电动推杆19和第二电动推杆253的控制,可以使患者可以在第一承载板3和第二承载板16上坐着或躺着治疗,不需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移动,从而避免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同时可以对第一承载板3和第二承载板16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对患者进行治疗。
同时,该中医针灸靠椅,通过设置滑杆8、第一转动装置17、第二转动装置21和第三转动装置24,滑杆8与滑套9配合可以对齿杆6进行固定和支撑,可以使齿杆6更方便的进行左右移动,利用第一转动装置17、第二转动装置21和第三转动装置24内的第二轴承173和第二转轴172,可以在第一电动推杆19工作时使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更方便的升起或下降。
同时,该中医针灸靠椅,通过设置支撑腿251和行走轮255,当支撑腿251与地面接触且行走轮255与地面分离时可以对第二支撑板22进行固定,同时可以更好的对第一承载板3和第二承载板16进行固定,当行走轮255与地面接触且支撑腿251与地面分离时可以对第二支撑板22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对第一承载板3和第二承载板16进行移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通过两个支撑杆(2)与第一承载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杆(2)分别位于第一承载板(3)下表面左侧位置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承载板(3)的下表面与电机(4)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电机(4)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与齿杆(6)啮合,所述齿杆(6)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且两个固定块(7)的相对面通过两个滑杆(8)固定连接,且两个滑杆(8)的表面均套接有滑套(9),且两个滑套(9)的下表面均与固定杆(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0)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板(1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固定板(11)的相对面均卡接有第一轴承(12),且两个第一轴承(12)内套接有同一个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卡接在两个是第二固定板(14)的相对面,且两个第二固定板(14)均位于两个第一轴承(12)的内侧,所述第一转轴(13)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板(14)之间位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5),所述第二齿轮(15)与齿杆(6)啮合,且两个第二固定板(14)的上表面均与第二承载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1)下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装置(17),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7)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8)的下表面通过第一电动推杆(19)与第二连接板(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0)的下表面与第二转动装置(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转动装置(21)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上表面通过第三固定板(23)与第三转动装置(2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装置(24)的上表面与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装置(24)位于第一支撑板(1)下表面右侧的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装置(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板(16)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块(26),所述支撑块(26)位于第二承载板(16)上表面左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上表面位于第一固定板(11)左侧的位置设置有承载杆(27),所述承载杆(27)的形状为U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蓄电池(28),所述蓄电池(28)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29)的输入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9)设置在第一承载板(3)的正面,所述控制面板(29)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机(4)、第一电动推杆(19)和第二电动推杆(253)的输入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7)、第二转动装置(21)和第三转动装置(2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7)包括两个连接块(171),且两个第一连接块(171)的上表面均与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块(171)的相对面通过第二转轴(17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7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73),所述第一转动装置(17)内第二轴承(173)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装置(21)内两个连接块(171)的下表面均与第二支撑板(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装置(21)内第二轴承(173)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板(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装置(24)内两个连接块(171)的上表面均与第一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装置(24)内第二轴承(173)的下表面与第三固定板(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针灸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25)包括支撑腿(251),所述支撑腿(251)的上表面与第二支撑板(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251)的下表面开设有放置槽(252),所述放置槽(252)内壁的上表面通过第二电动推杆(253)与第三连接板(2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54)的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255)。
CN201721591143.XU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41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1143.XU CN208641178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1143.XU CN208641178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41178U true CN208641178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70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9114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41178U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411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3657A (zh) * 2019-11-14 2020-01-17 刘柄辰 一种病房用起坐式医疗床
CN113081652A (zh) * 2021-04-02 2021-07-09 宋斐 一种多功能针灸推拿躺椅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81668A (zh) * 2022-09-22 2022-11-25 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 一种针灸诊疗床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3657A (zh) * 2019-11-14 2020-01-17 刘柄辰 一种病房用起坐式医疗床
CN113081652A (zh) * 2021-04-02 2021-07-09 宋斐 一种多功能针灸推拿躺椅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81668A (zh) * 2022-09-22 2022-11-25 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 一种针灸诊疗床椅
CN115381668B (zh) * 2022-09-22 2024-03-15 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 一种针灸诊疗床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41178U (zh) 一种中医针灸靠椅
CN204233392U (zh) 脊柱关节按摩治疗装置
CN106109133A (zh) 一种心内科用自动护理康复床
CN107412922B (zh) 一种多功能内分泌疾病注射定位装置
CN205411598U (zh) 腿部神经套轴式按摩装置
CN103655170A (zh) 下肢经络按摩康复治疗器
CN211382675U (zh) 一种自动艾灸装置
CN112402164A (zh) 一种消化内科辅助治疗装置
CN109224307A (zh) 高频热疗仪
CN107334601A (zh) 一种偏瘫康复设备
CN203861471U (zh) 内科护理病床
CN109009833A (zh) 一种医疗用按摩床
CN104027236A (zh) 一种可携带自动调整高度行走悬灸啄灸器具
CN205234941U (zh) 一种中医内科用灸疗固定装置
CN214910495U (zh) 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CN110279567A (zh) 一种中医临床推拿用辅助装置
CN215536553U (zh) 一种艾灸床升降装置
CN109091383A (zh) 一种用于内分泌临床治疗的可调节式艾熏装置
CN204501304U (zh) 一种理疗床
CN211382688U (zh) 一种内分泌艾灸护理装置
CN209933484U (zh) 一种通络开结旋灸仪
CN213157556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风湿病康复训练装置
CN201668666U (zh) 一种仿生按摩床
CN219184699U (zh) 一种中医针灸护理床
CN211326801U (zh) 一种医用内分泌科护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