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5332U -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5332U
CN208635332U CN201820553614.6U CN201820553614U CN208635332U CN 208635332 U CN208635332 U CN 208635332U CN 201820553614 U CN201820553614 U CN 201820553614U CN 208635332 U CN208635332 U CN 208635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pipe
air
board hous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536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力
汪加慧
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g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g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536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5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5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5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包括:板房包括有:板房壳体、百叶窗、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板房壳体的上端开设有风口,风口上固定有出风转角箱;集尘板和清灰斗,清灰斗设置在板房壳体内,集尘板设置在清灰斗的上端,集尘板位于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正下方;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还包括有: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设置在板房壳体内,空气源热泵的进水口与一热泵进水管相连通,热泵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板房壳体;循环水箱设置在板房壳体内,空气源热泵的出水口通过一热泵出水管与循环水箱相连通;管路系统设置在板房壳体内,管路系统与循环水箱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源热泵代替常规能源制取热水,节能而且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是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利用电力驱动,从空气中提取一定的热量,然后将其转换成所需要的高温热源的一种节能、环保的制热设备。常规锅炉只能将90~98%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供用户使用。而空气源热泵COP在3~4之间,即输入1份电能,吸收3份空气的热能,可以得到4份高品位热能。因此,以空气源热泵代替常规能源,是一种非常节能的措施。
利用空气源热泵制取热水,需要配套循环水箱、循环泵、辅助电加热器、管路系统、控制系统等,为了运输、安装和管理方便,有必要将这些部件成橇布置;对于需要放置在室外的成橇设备,为了保护设备,还要在橇上做板房。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春秋季多风,尤其在野外,风沙较严重。由于空气源热泵需要进风和排风,这时还要求以空气源热泵为主体设备的橇装装置具有较强的防风沙功能,以避免对主体设备、动力设备、控制系统产生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包括:一板房,所述板房包括有:一板房壳体,所述板房壳体呈箱型结构,所述板房壳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安装有一百叶窗,所述板房壳体的上端开设有一风口,所述风口上固定有一出风转角箱,所述出风转角箱位于所述板房壳体的外侧;一第一过滤网和一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均固定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百叶窗的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相对于所述百叶窗的另一侧;两集尘板和两清灰斗,两所述清灰斗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的一侧,两所述集尘板分别设置在两所述清灰斗的上端,两所述集尘板均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正下方;所述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还包括有:一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空气源热泵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另一侧,所述空气源热泵的进水口与一热泵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热泵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板房壳体;一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循环水箱位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相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另一侧,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出水口通过一热泵出水管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一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管路系统位于所述循环水箱相对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另一侧,所述管路系统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所述管路系统包括有:一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依次安装有一第一阀门和一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一第一循环泵的进水口的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水口依次安装有一第一止回阀和一第一阀门;一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一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依次安装有一第二阀门和一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一第二循环泵的进水口的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出水口依次安装有一第二止回阀和一第二阀门;一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均与一出水总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总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板房壳体。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控制柜位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的一侧。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所述空气源热泵设置在一接水盘上。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水箱上开设有一加水口、一通气孔、一人孔和一测温表接口。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水箱上固定有一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板房壳体。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水箱上设置有辅助电加热器。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水箱上设置有一液位计和一液位开关。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所述出水总管上设置有一流量计和一流量计旁通管。
上述的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中,所述热泵进水管和所述热泵出水管之间设置有一热泵旁通管,所述热泵进水管、所述热泵出水管和所述热泵旁通管上分别设置有一阀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利用空气源热泵代替常规能源制取热水,节能而且环保。
(2)将装置所有设备和零部件成橇布置,便于运输、安装和管理,减少了工作量,装置板房一端的百叶窗、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可以有效过滤进风中的沙尘,保证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的主视角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的俯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的右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中:1、板房;11、板房壳体;12、百叶窗;13、第一过滤网;14、第二过滤网;15、集灰板;16、清灰斗;17、风口;18、出风转角箱;2、空气源热泵;21、接水盘;3、循环水箱;31、辅助电加热器;32、液位计;33、液位开关;4、管路系统;411、第一进水管;412、第一循环泵;413、第一出水管;421、第二进水管;422、第二循环泵;423、第二出水管;43、出水总管;431、流量计;432、流量计旁通管;441、热泵进水管;442、热泵出水管;443、热泵旁通管;5、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的主视角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的俯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的右视角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包括:一板房1,板房1包括有:一板房壳体11,板房壳体11呈箱型结构,板房壳体1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开口,开口上安装有一百叶窗12,板房壳体11的上端开设有一风口17,风口17 上固定有一出风转角箱18,出风转角箱18位于板房壳体11的外侧。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板房1还包括:一第一过滤网13和一第二过滤网14,第一过滤网13和第二过滤网14均固定在板房壳体11内,第一过滤网14位于百叶窗12的一侧,第二过滤网14位于第一过滤网13相对于百叶窗12的另一侧。
另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板房1还包括:两集尘板15和两清灰斗 16,两清灰斗16设置在板房壳体11内的一侧,两集尘板15分别设置在两清灰斗16的上端,两集尘板15均位于第一过滤网13和第二过滤网的14正下方。
还有,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还包括:一空气源热泵2,空气源热泵2设置在板房壳体11内,空气源热泵2位于第二过滤网 14相对于第一过滤网13的另一侧,空气源热泵2的进水口与一热泵进水管 441相连通,热泵进水管441的另一端贯穿板房壳体11,在外部设备内与冷源换热后的冷循环介质通过热泵进水管441回到空气源热泵2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还包括:一循环水箱3,循环水箱3设置在板房壳体11内,循环水箱3位于空气源热泵2相对于第二过滤网4的另一侧,空气源热泵2的出水口通过一热泵出水管442 与循环水箱3相连通。
再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还包括:一管路系统4,管路系统4设置在板房壳体11内,管路系统4位于循环水箱3相对于空气源热泵2的另一侧,管路系统4与循环水箱3相连通。
更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路系统4包括有:一第一进水管 411,第一进水管411的一端与循环水箱3相连通,第一进水管411的另一端依次安装有一第一阀门和一第一过滤器,第一进水管411的另一端与一第一循环泵412的进水口的相连通,第一循环泵412的出水口依次安装有一第一止回阀(图中未示出)和一第一阀门(图中未示出)。
还有,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路系统4还包括有:一第一出水管413,第一循环泵412的出水口与第一出水管413的一端相连通。
另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路系统4还包括有:一第二进水管421,第二进水管421的一端与循环水箱3相连通,第二进水管421的另一端依次安装有一第二阀门和一第二过滤器,第二进水管421的另一端与一第二循环泵422的进水口的相连通,第二循环泵422的出水口依次安装有一第二止回阀(图中未示出)和一第二阀门(图中未示出)。
而且,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管路系统4还包括有:一第二出水管423,第二循环泵422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423的一端相连通,第一出水管413 和第二出水管423的另一端均与一出水总管43的一端相连通,出水总管43 的另一端贯穿板房壳体11,出水总管43向外部设备提供热循环介质,第一循环泵412和第二循环泵422为一用一备,检修时可切换使用,保证装置的运行连续性和可靠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控制柜5,控制柜5设置在板房壳体11内,控制柜5位于空气源热泵2的一侧,控制柜5用于控制空气源热泵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空气源热泵2设置在一接水盘21上,当空气源热泵2化霜时,可存储化霜后的冷凝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循环水箱3上开设有一加水口(图中未示出)、一通气孔(图中未示出)、一人孔(图中未示出)和一测温表接口 (图中未示出),通气孔上安装有一通气管(图中未示出),通气管相对于通气孔的另一端贯穿板房壳体11,测温表接口上安装有一水箱测温表(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循环水箱3上固定有一排污管(图中未示出),排污管的一端与循环水箱3相连通,排污管的另一端贯穿板房壳体 11,并在排污管的另一端安装了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循环水箱3上设置有辅助电加热器31,当空气源热泵2发生故障、环境温度极低或空气源热泵2制热量不足时,可启动辅助电加热器31,保证装置正常制取热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循环水箱3上设置有一液位计32和一液位开关33,液位计32可以观测循环水箱3内的液位,液位开关32用于控制第一循环泵412和第二循环泵422,在循环水箱3内的液位低时保护第一循环泵412和第二循环泵42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出水总管43上设置有一流量计431和一流量计旁通管432,在流量计431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流量计旁通管432上均设置了第三阀门(图中未示出),当检修或校验流量计431时可打开三第三阀门,避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热泵进水管441和热泵出水管442之间设置有一热泵旁通管443,热泵进水管441、热泵出水管442和热泵旁通管 443上分别设置有一第四阀门(图中未示出),当空气源热泵2内的换热器泄漏时打开三第四阀门,保证装置正常运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板房壳体11内设置有测温表(图中未示出)和测压表(图中未示出),便于观察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的运行参数,及时发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板房壳体11和管路系统4均采取了保温措施,减少散热,降低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板房壳体11有若干侧板组成,若干侧板之间可拆卸连接,百叶窗12与板房壳体11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网13与板房壳体11可拆卸连接,第二过滤网14与板房壳体11可拆卸连接,便于设备的拆装和全面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板房壳体11上开设有多个门和窗,便于日常巡检和设备的一般性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出风转角箱18的出口处设置有一防护网 (图中未示出),避免较大的异物进入空气源热泵2内,增强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出风转角箱18与板房壳体11可拆卸连接,出风转角箱18可以选择不同的朝向安装,便于避开当地平均最大风向,保证排气顺利,避免影响装置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环境中的空气依次通过百叶窗、第一过滤网13、第二过滤网14进入到空气源热泵2中,再由空气源热泵2内顶部的风机抽出,经出风转角箱18排入大气,循环介质由热泵进水管441进入空气源热泵2,再由热泵出水管442进入循环水箱3,在这个过程中,空气源热泵2采用逆卡诺循环原理,空气源热泵2利用电力驱动,将热量从空气转移到循环介质中,达到利用环境空气制取热的循环介质的目的;第一循环泵412 或第二循环泵422将空气源热泵2制取的热循环介质从循环水箱3中抽出,通过出水总管43送到外部设备内与冷源换热,换热后的冷循环介质通过热泵进水管441回到装置内的空气源热泵2中,重新吸收环境空气的热量成为热循环介质,形成一个循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板房,所述板房包括有:
一板房壳体,所述板房壳体呈箱型结构,所述板房壳体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安装有一百叶窗,所述板房壳体的上端开设有一风口,所述风口上固定有一出风转角箱,所述出风转角箱位于所述板房壳体的外侧;
一第一过滤网和一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均固定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百叶窗的一侧,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相对于所述百叶窗的另一侧;
两集尘板和两清灰斗,两所述清灰斗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的一侧,两所述集尘板分别设置在两所述清灰斗的上端,两所述集尘板均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正下方;
所述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还包括有:
一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空气源热泵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相对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另一侧,所述空气源热泵的进水口与一热泵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热泵进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板房壳体;
一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循环水箱位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相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另一侧,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出水口通过一热泵出水管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
一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管路系统位于所述循环水箱相对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的另一侧,所述管路系统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有:
一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依次安装有一第一阀门和一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一第一循环泵的进水口的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水口依次安装有一第一止回阀和一第一阀门;
一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
一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依次安装有一第二阀门和一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另一端与一第二循环泵的进水口的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出水口依次安装有一第二止回阀和一第二阀门;
一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循环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均与一出水总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总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板房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置在所述板房壳体内,所述控制柜位于所述空气源热泵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热泵设置在一接水盘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上开设有一加水口、一通气孔、一人孔和一测温表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上固定有一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箱相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板房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上设置有辅助电加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上设置有一液位计和一液位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总管上设置有一流量计和一流量计旁通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进水管和所述热泵出水管之间设置有一热泵旁通管,所述热泵进水管、所述热泵出水管和所述热泵旁通管上分别设置有一阀门。
CN201820553614.6U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Active CN208635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53614.6U CN208635332U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53614.6U CN208635332U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5332U true CN208635332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2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53614.6U Active CN208635332U (zh) 2018-04-18 2018-04-18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5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23171A1 (en) Modular Geothermal Measurement System
CN107490189A (zh) 一种模块化承压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023057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8635332U (zh) 一种空气能热源橇装装置
CN207688430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辅助的空压机余热回收中央热水系统
CN202485278U (zh) 温泉泡池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103031687B (zh) 定型机废气余热利用设备
CN106224937B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热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器系统
CN205155904U (zh) 新型余热蒸汽发生器
CN209165769U (zh) 一种洗浴用复合型多能源热水系统
CN201413053Y (zh) 一种多功能凝结水回用装置
CN207230963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电磁锅炉
CN207599992U (zh) 一种智能的热泵空气能热水器
CN207350814U (zh) 太阳能锅炉
CN208282222U (zh) 一种供暖用户端安装喷射器的供热入口装置
CN209068776U (zh) 一种排水装置及壁挂炉
CN208983651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供水系统
CN211058968U (zh) 一种电堆测试台自动补水排水循环系统
CN207649140U (zh) 防冻燃气热水器
CN205425879U (zh) 一种用于1000mw湿冷机组高效闭式循环水系统
CN206531174U (zh) 新风机组换热及防冻系统
CN220527503U (zh) 一种恒温配电房
CN206469753U (zh) 一种板壳式热网加热器
CN108980923A (zh) 一种餐厅厨房燃气灶具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及系统
CN205373032U (zh) 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