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20555U -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20555U
CN208620555U CN201821218049.4U CN201821218049U CN208620555U CN 208620555 U CN208620555 U CN 208620555U CN 201821218049 U CN201821218049 U CN 201821218049U CN 208620555 U CN208620555 U CN 208620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connecting hole
side plate
hole
exchange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80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超群
董宏达
刘武祥
杨霄
田振
林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80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20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20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20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所述冷凝器左端板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U形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与冷凝器换热管U型部形成插接配合;所述第一竖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配合,用于插入换热管;将冷凝器换热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使所述左端板固定在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并实现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的对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设计了第一连接孔,使得在冷凝器换热管的安装时,无需钢针进行定位,即可利用所述第一连接孔处的换热管起到定位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及具有该冷凝器左端板的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凝器左端板安装插铜管时,需要先插两个钢针进行定位,再逐一插入其他铜管,插完其他铜管后,拔出用于定位的钢针,再在插钢针处插入铜管;该方式的生产工序较为复杂,生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冷凝器左端板安装铜管工序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所述冷凝器左端板包括:
第一竖板,其用于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连接;
第二竖板,其用于与空调器外壳的左侧板连接;所述第一竖版与第二竖板互相垂直并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U形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与冷凝器换热管U型部形成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竖板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配合,用于插入换热管;
将冷凝器换热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使所述左端板固定在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并实现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的对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的U形孔与冷凝器换热管U型部形状匹配且为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的任一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板上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交替分布所述第一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竖板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用于所述左端板与空调器的外壳左侧板的上部分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四连接孔用于所述左端板与空调器的外壳左侧板的下部分通过螺钉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设计了第一连接孔,使得在冷凝器换热管的安装时,无需钢针进行定位,即可利用所述第一连接孔处的换热管起到定位作用,本实施例公开的冷凝器左端板具有操作简单,装配快捷的有点,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上述冷凝器左端板。
所述室外机与上述冷凝器左端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上述室外机。
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冷凝器左端板和/或室外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一种配合长短胀高冷凝器的一体化面板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配合长短胀高冷凝器的左侧板的主视图;
图3为长胀高冷凝器与左侧板的配合图;
图4为短胀高冷凝器与左侧板的配合图;
图5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处放大图;
图7为冷凝器左端板的主视图一;
图8为冷凝器左端板的主视图二;
图9为长胀高冷凝器俯视图;
图10为短胀高冷凝器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C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前面板,17-左侧板,176-通风口,156-长胀高冷凝器,157–短胀高冷凝器,1561–长胀高冷凝器密封面,1562–长胀高螺钉孔,1571-密封海绵,1572-短胀高螺钉孔,1761-第一通风口,1762-第二通风口,1751–第一连接面,1752-第二连接面,1753-第五连接孔,1754-第六连接孔,1755-第七连接孔,1756-第八连接孔,12-左端板,121-第一竖板,122-第二竖板,1211–第一连接孔,1212-第二连接孔,1221-第一连接部,1222-第二连接部,1223-第三连接部,1224-第三连接孔,1225-第四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所有方向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附图中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坐标系,仅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便于描述,将构成空调室外机外壳的五个面分别称为:底盘、顶盖板、前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前面板是空调室外机出风口所在板体;左侧板是正视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时,前面板左侧的板体;右侧板是正视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时,前面板右侧的板体;底盘是空调室外机正常放置时位于底部的板体;顶盖板是空调室外机正常放置时位于顶部的板体。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合长短胀高冷凝器的左侧板,通常在空调器室外机中设置有一个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长胀高冷凝器和短胀高冷凝器。
结合图9、图10所示,所述长胀高冷凝器为长度L1的冷凝器;所述短胀高冷凝器为长度L2的冷凝器;其中L1>L2;所述长胀高冷凝器与所述左侧板贴合;所述短胀高冷凝器与所述左侧板之间留有空隙。
结合图2所示,所述左侧板17包括至少一通风口176;
所述左侧板17靠近空调器顶盖板11的一侧边上,从靠近所述前面板13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前面板13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五连接孔1753、第六连接孔1754;所述左侧板17靠近底盘21的一侧边上,从靠近所述前面板13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前面板13的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七连接孔1755、第八连接孔1756。
在与长胀高冷凝器156配合时,所述左侧板17靠近所述前面板13的一侧边设置有与冷凝器左端板12连接的第一连接面1751,所述第五连接孔1753与所述第七连接孔1755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1751上,所述第一连接面1751用于通过第五连接孔1753和第七连接孔1755的配合,与长胀高冷凝器156的左端板12螺钉连接。
在与短胀高冷凝器157配合时,在所述通风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75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面1752,所述第六连接孔1754和第八连接孔1756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面1752上,所述第二连接面1752用于通过第六连接孔1754和第八连接孔1756的配合,与短胀高冷凝器157的左端板12螺钉连接。
所述左侧板17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面1751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752能够方便与不同长短胀高冷凝器进行配合,实现对冷凝器的固定。
较佳的,所述左侧板17还可以包括更多个连接面,进而与不同型号的冷凝器进行配合,提高所述左侧板17的通用性,减少左侧板型号,进而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成本。
所述通风口176包括并列设置的两排通风口,其中,靠近空调器前面板13的为第一通风口1761,远离所述前面板13的为第二通风口1762,所述通风口176用于空气进入到冷凝器中;
较佳的,所述第一通风口1761与所述第二通风口1762的形状大小相同。
较佳的,所述左侧板17为整体钣金冲压成型。
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将冷凝器胀高差异设计在冷凝器的左端板侧,通过调整所述左侧板17的通风口176的大小,并在所述左侧板17靠近过所述顶盖板11的一侧边设置几个连接孔,即可实现搭配不同胀高的冷凝器;同时实现右侧板、隔风立板的通用,减少了模具及物料的数量。
实施例二
结合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1751与所述长胀高冷凝器156的左端板连接处形成长胀高冷凝器密封面1561。所述长胀高冷凝器密封面1561上设置有密封面螺钉孔1562;当冷凝器为长胀高冷凝器156时,所述第一连接面1751利用所述第五连接孔1753和第七连接孔1755的配合,与所述长胀高冷凝器156的左端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1751与所述长胀高冷凝器156的连接处为所述长胀高冷凝器密封面1561,实现了所述长胀高冷凝器156在所述第一连接面1751与所述长胀高冷凝器156的连接处的密封。
实施例三
结合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短胀高冷凝器157较所述长胀高冷凝器156沿左右方向尺寸较小,所述短胀高冷凝器157与所述长胀高冷凝器156以同一右侧面作为基准面时,所述短胀高冷凝器157与所述左端板存在一定间隙;具体的,所述间隙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面1752与所述短胀高冷凝器157之间。
当冷凝器为短胀高冷凝器157时,所述短胀高冷凝器157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752配合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面1752利用所述第六连接孔1754和第八连接孔1756的配合,与所述短胀高冷凝器157的左端板通过螺钉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六连接孔1754与短胀高螺钉孔1572连接。
在所述第二连接面1752与所述短胀高冷凝器157的间隙处放置密封海绵1571;所述密封海绵1571实现了所述短胀高冷凝器157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752的密封,进而保证对左侧板进风区域的密封。
实施例四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合长短胀高冷凝器的一体化面板,所述一体化面板包括左侧板17和前面板13,所述左侧板17与所述前面板13一体成型。
所述左侧板17用于配合与不同规格的冷凝器连接;所述前面板13与所述左侧板17一体成型增加了面板的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减少了生产工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配合长短胀高冷凝器的一体化面板为整体钣金成型。
优选的,所述配合长短胀高冷凝器的一体化面板为易成型塑料制成。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左侧板17上仅设置有远离所述前面板13的第二通风口1762;即在所述左侧板冲模阶段不形成所述第一通风口1761,进而使所述第一通风口1761所在区域能够与更多的不同规格的冷凝器的适配。
本实施例的优势在于,通过增设连接孔的数量以及调节所述第一通风口1761的大小,增大了所述左侧板17的适配性,可适用于更多规格不同的冷凝器,减少了模具及物料的数量。
实施例六
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左端板,所述左端板12为与冷凝器等高或者更高的一长条状整块钣金件,所述左端板12包括第一竖板121和第二竖板122,其中,所述第一竖板121与所述第二竖板122互相垂直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竖板121用于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连接,所述第二竖板122用于与空调器外壳的左侧板连接;
所述第一竖板1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11,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为U形孔,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用于与U形冷凝器换热管U型部形成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竖板121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212,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配合,用于插入换热管;
在冷凝器安装换热管时,将冷凝器换热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使所述左端板12固定在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并实现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的对正;使冷凝器的翅片与所述左端板12固定连接,再将其他换热管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
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的设计,使得在换热管的安装时,无需钢针进行定位,即可利用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处的换热管起到定位作用,本实施例公开的冷凝器左端板具有操作简单,装配快捷的有点,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用到的冷凝器换热管为U形铜管。
实施例七
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121的中部,为两个U形孔,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为多个圆形孔;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的内腔与换热管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的大小按照换热管的尺寸而定,宽度略大于换热管的的直径,长度略大于换热管的U形外壁之间的距离,使换热管得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
冷凝器安装换热管时,将U形换热管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此时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处的换热管将冷凝器的翅片与所述左端板12固定连接,再在所述第二换热孔1212处插入换热管,即可实现全部换热管的安装,操作简便,装配快捷。
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的U形孔与冷凝器换热管U型部形状匹配且为过渡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用于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形成配合,将所述换热管依次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和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进而将所述左端板12固定在所述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还可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121的任一位置。
实施例八
结合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交替分布所述第一竖板121上,且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为两个U形孔,冷凝器安装换热管时,将U形换热管插入任一位置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中,将冷凝器的翅片与所述左端板12固定起来,再在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处插入换热管,即可实现全部换热管的安装。
本实施例公开的冷凝器左端板,任一位置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均可以实现定位的功能,即将将冷凝器的翅片与所述左端板12固定起来,便于其他换热管的安装,操作简便,装配快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还可以是其他任一形状。
实施例九
结合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竖板122包括第一连接部1221、第二连接部1222、第三连接部1223,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223;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224,所述第三连接孔1224用于所述左端板12与空调器的外壳左侧板的上部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1223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1225,所述第四连接孔1225用于所述左端板12与空调器的外壳左侧板的下部分通过螺钉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板121与所述第二竖板122折弯加工而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上也设置有连接孔,用于与空调器外壳左侧板连接,增强了所述左端板12与空调器外壳左侧板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孔1224与所述第四连接孔1225为圆形螺孔。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上述冷凝器左端板。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室外机具有上述所述冷凝器左端板或/和室外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凝器左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左端板(12)包括:
第一竖板(121),其用于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连接;
第二竖板(122),其用于与空调器外壳的左侧板连接;所述第一竖板(121)与第二竖板(122)互相垂直且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竖板(1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211),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为U形孔,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用于与冷凝器换热管U型部形成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竖板(121)上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212),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配合,用于插入换热管;
将冷凝器换热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使所述左端板(12)固定在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并实现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与冷凝器换热管插入面上的插入孔的对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的U形孔与冷凝器换热管U型部形状匹配且为过渡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能够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121)的任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121)上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21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212)交替分布所述第一竖板(1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板(122)包括第一连接部(1221)、第二连接部(1222)、第三连接部(1223),所述第二连接部(12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与所述第三连接部(12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21)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224),所述第三连接孔(1224)用于所述左端板(12)与空调器的外壳左侧板的上部分通过螺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1223)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1225),所述第四连接孔(1225)用于所述左端板(12)与空调器的外壳左侧板的下部分通过螺钉连接。
9.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左端板。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外机。
CN201821218049.4U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08620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8049.4U CN208620555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8049.4U CN208620555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20555U true CN208620555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08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8049.4U Active CN208620555U (zh) 2018-07-30 2018-07-30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20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4675B (zh) 热交换装置
AU2012361739B2 (en) Outdoor unit of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US20110073277A1 (en) Adapter for heat exchanger
US10465924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4121800B (zh) 流通管接头及具有该流通管接头的换热器
CN107816825B (zh) 换热器、换热器的集管及其制造方法
CN208620555U (zh) 一种冷凝器左端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8765216U (zh) 一种配合长短胀高冷凝器的左侧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9042713U (zh) 一种配合长短胀高冷凝器的一体化面板与室外机及空调器
EP2913619A1 (en) Heat exchanger
CN20385758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10977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585031U (zh) 一种用于通风系统末端的箱体预制板和空调箱体
CN203036771U (zh) 空调器
JP5771583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557975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515177U (zh) 一种连接结构、空调壳体及空调
CN108474585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210688507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0373776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533104U (zh) 一种微通道结构、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8915336U (zh) 空调壳体及挂壁式空调
JP667337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06382840B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的集流管总成
CN205957431U (zh) 室内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