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5793U -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5793U
CN208605793U CN201821317473.4U CN201821317473U CN208605793U CN 208605793 U CN208605793 U CN 208605793U CN 201821317473 U CN201821317473 U CN 201821317473U CN 208605793 U CN208605793 U CN 208605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line
sensor
flow back
detec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174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立辉
郝拴菊
菅晓亮
牛何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reatec Instru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reatec Instru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reatec Instru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reatec Instru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174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5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5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5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该结构将具有锥面结构的导液头置于管路中,并在导液头的迎水面端面设为入液口,被水端面设为出液口,使得导液头对管路中的液体形成截留现象,当管路被截留后,液体压力势必增加,使得液体能够经进液通道进入检测仓内被传感器检测,避免了将传感器直接置于管路中,降低了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通过截留后随之管路截面积又恢复至原截面积,压力降低,由于压力变化现象,可使检测仓内的液体从出液通道自动回流至管路中,避免资源浪费和辅助设备的使用;管体内通过压差的快速变化,能够使检测仓内的水样快速更新,以保证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有些行业,需要对管线中的液体进行检测取样,以分析液体成分。
现有的在对管路中液体检测过程中,有的传感器易碎或耐压较低,不能直接引入到主管中,采用旁流方式进行测量,但测量后的水样由于旁流后压力降低,导致无法回到主管路中,致使液体大量浪费。又或是利用增压泵打回至管路中,造成管路承压增高,并且增压泵工作需要缓冲仓或电源等装置,容易造成液体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检测的液体自动回流,既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够确保检测精度的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用于检测液体的传感器;
一连接三通,包括由水平连通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形成的用于与管路本体连接的连通体、以及竖直向上设置的测量连通端;
一导液体,被阶梯限位于测量连通端内,其外壁与测量连通端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导液体的上端具用敞口的、用于容置传感器的检测仓,导液体的下端具有呈圆锥形结构的导液头,所述导液头向下延伸至连通体内,其靠近进液端一侧的迎水面上设有向上连通检测仓形成进液通道的进液口,靠近出液端一侧的背水面上设有向上与环形间隙连通形成出液通道的出液口;
一固定套,其下端与测量连通端同轴固定,其上端与传感器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进液通道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的沉槽,所述沉槽内置有用于减缓液体对传感器探头冲击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设有漏水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沉槽的底部具有以进液通道出口为中心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呈倒置的圆锥台结构,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具有与缓冲区间隙配合的缓冲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进液口呈向外的扩口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进液通道的口径小于出液通道的口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液头的锥角为60°~12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包括连接进水口的倾斜部以及连接检测仓的竖直部,所述倾斜部与竖直部呈90°~160°夹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结构将具有锥面结构的导液头置于管路中,并在导液头的迎水面端面设为入液口,被水端面设为出液口,使得导液头对管路中的液体形成截留现象,当管路被截留后,液体压力势必增加,使得液体能够经进液通道进入检测仓内被传感器检测,避免了将传感器直接置于管路中,降低了传感器受到的压力,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通过截留后随之管路截面积又恢复至原截面积,压力降低,由于压力变化现象,可使检测仓内的液体从出液通道自动回流至管路中,避免资源浪费和辅助设备的使用;
管体内通过压差的快速变化,能够使检测仓内的水样快速更新,以保证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仅仅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用于对管路中的液体进行检测,并且能够使检测的水样回流至管体内,避免液体浪费。
该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包括:
一用于检测液体的传感器100,传感器100的电极与待检样液接触,然后将检测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进行分析。
一连接三通10,包括由水平连通的进液端111和出液端112形成的用于与管路本体连接的连通体11、以及竖直向上设置的测量连通端12,通过连接部11使得该结构与管体连接。
一导液体20,被阶梯限位于测量连通端12内,导液体20的下部有一圈凸沿,与连接三通10形成阶梯限位,并且导液体20外壁与测量连通端12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21,由于阶梯限位,使得环形间隙21未与连通体11联通。所述导液体20的上端具用敞口的、用于容置传感器100的检测仓22,检测仓22内的液体满后会从上方溢出进入环形间隙21内。导液体20的下端具有呈圆锥形结构的导液头23,所述导液头23向下延伸至连通体11内,其靠近进液端111一侧的迎水面上设有向上连通检测仓22形成进液通道24的进液口,靠近出液端112一侧的背水面上设有向上与环形间隙21连通形成出液通道25的出液口251。
一固定套30,其下端与测量连通端12同轴固定,其上端与传感器100固定,实现传感器100与连接三通10的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套30的上端与传感器100螺纹连接,下端与测量连通端12采用粘接等形式固定。
在使用时,通过连通体11将该结构连接于管体上,使管体内的液体从连接三通10的进液端111流入,出液端112流出。使用过程包括快速重复的检测阶段和回流阶段。
液体检测,打开管路,使管体内充满流动的液体,由于具有锥面结构的导液头23置于管路中,导液头23对管路中的液体形成截留现象,当管路被截留后,液体压力势必增加,使得液体能够从迎水面经进液通道24进入检测仓22内,检测仓22内瞬间充满待检液体被传感器100检测。
液体回流,通过截留后随之管路截面积又恢复至原截面积,压力降低,由于压力变化现象,可使检测仓22内的液体进入环形间隙21,并从出液通道25自动回流至管路中。
通过该结构的使用:
第一,避免了将传感器100直接置入管体中,降低了传感器受到的管体压力,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第二,无需增压泵等外围装置,能够使待检的液体利用压差自动回流至管体中,避免资源浪费,节约成本;
第三,管体内通过压差的快速变化,能够使检测仓内的水样快速更新,以保证检测精度。
另外,为了降低检测仓22内的液体对传感器100的检测电极的冲击,所以在进液通道24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的沉槽,所述沉槽内置有用于减缓液体对传感器100探头冲击的缓冲板40,所述缓冲板40上设有漏水孔,多个漏水孔能够将进液通道24的出液口的液体进行分压。
进一步的,沉槽的底部具有以进液通道24出口为中心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呈倒置的圆锥台结构,所述缓冲板40的底部具有与缓冲区间隙配合的缓冲部,液体能够在缓冲区得到缓冲,以降低其压力。
而且,进液通道24的口径小于出液通道25的口径,使得进液通道24的压力大于出液通道25,便于液体的进入和回流。
并且,进液口呈向外的扩口结构,能够增大进液口的面积,而且导液头23的锥角为60°~120°,便于液体从进液口进入。另外,进液通道24包括连接进水口的倾斜部以及连接检测仓22的竖直部,所述倾斜部与竖直部呈90°~160°夹角,使得液体能够从进液通道24进入检测仓22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用于检测液体的传感器(100);
一连接三通(10),包括由水平连通的进液端(111)和出液端(112)形成的用于与管路本体连接的连通体(11)、以及竖直向上设置的测量连通端(12);
一导液体(20),被阶梯限位于测量连通端(12)内,其外壁与测量连通端(12)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21),所述导液体(20)的上端具用敞口的、用于容置传感器(100)的检测仓(22),导液体(20)的下端具有呈圆锥形结构的导液头(23),所述导液头(23)向下延伸至连通体(11)内,其靠近进液端(111)一侧的迎水面上设有向上连通检测仓(22)形成进液通道(24)的进液口,靠近出液端(112)一侧的背水面上设有向上与环形间隙(21)连通形成出液通道(25)的出液口(251);
一固定套(30),其下端与测量连通端(12)同轴固定,其上端与传感器(10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24)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的沉槽,所述沉槽内置有用于减缓液体对传感器(100)探头冲击的缓冲板(40),所述缓冲板(40)上设有漏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的底部具有以进液通道(24)出口为中心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呈倒置的圆锥台结构,所述缓冲板(40)的底部具有与缓冲区间隙配合的缓冲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呈向外的扩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24)的口径小于出液通道(25)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头(23)的锥角为60°~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24)包括连接进水口的倾斜部以及连接检测仓(22)的竖直部,所述倾斜部与竖直部呈90°~160°夹角。
CN201821317473.4U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Active CN208605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7473.4U CN208605793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7473.4U CN208605793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5793U true CN208605793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80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17473.4U Active CN208605793U (zh) 2018-08-15 2018-08-15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57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0661A (zh) * 2018-08-15 2018-11-02 河北科瑞达仪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0661A (zh) * 2018-08-15 2018-11-02 河北科瑞达仪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CN108730661B (zh) * 2018-08-15 2023-09-15 河北科瑞达仪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9371A (zh) 一种油井井口在线含水分析装置
CN208605793U (zh)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US9752916B2 (en) Probe for monitoring the surface level of a fluid in a vessel and a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probe in the vessel
CN108730661A (zh) 一种能够回流的管路液体检测结构
CN205445579U (zh) 一种集成涡街流量计的智能配水器的流量监测装置
CN211528406U (zh) 一种用于检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灌浆饱满度的灌浆套筒
CN209209577U (zh) 一种储液罐判空装置
CN201837421U (zh) 检测过滤器压力和流量的装置
CN209243811U (zh) 一种干熄焦一次除尘器底下水冷管补水装置
CN203479549U (zh) 座便器产品多工位综合检测系统
CN202533140U (zh) 血液分析仪试剂液面感应装置
CN202886344U (zh) 钛白粉装置中双支pH计自动检测装置
CN204612703U (zh) 一种渗流监测区的渗流监测装置
CN104391083B (zh) 乳化液浓度在线检测系统
CN110542373B (zh) 一种利用应变片变形量检测清洗分离废液针堵针的装置
CN209802451U (zh) 超量程平衡容器
CN204177793U (zh) 乳化液浓度在线检测系统
CN214893384U (zh) 一种传感器及测量仪表精准度单回路测试平台
CN219502974U (zh) 一种碟式分离机用油路监测装置
CN211666910U (zh) 强自吸泵水位传感装置
CN219863255U (zh) 浮油检测及收集装置
CN211234642U (zh) 一种立式水表检测装置
CN210775489U (zh) 一种油中水分含量检测传感器定位装置
CN202066567U (zh) 校验用水源恒压控制装置
CN201330601Y (zh) 综合录井出口密度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