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3093U - 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3093U
CN208603093U CN201821076614.8U CN201821076614U CN208603093U CN 208603093 U CN208603093 U CN 208603093U CN 201821076614 U CN201821076614 U CN 201821076614U CN 208603093 U CN208603093 U CN 208603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garbage
buried type
garbage station
carrying platform
lif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66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陈华
封富华
刘燕平
丁卫东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hree Di Loc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hree Di Loc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hree Di Loc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hree Di Locomotiv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766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3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3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3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无法满足较大承重需求的问题而设计。该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连接在地埋式垃圾站的底座与承载平台之间,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举升组件,每组举升组件包括间隔固设于承载平台的两根立柱、连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连接件和用于驱动承载平台升降运动的伸缩驱动件,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连接。该地埋式垃圾站包括上述举升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举升装置可靠性差而导致的举升不平稳甚至是无法举升的情形,举升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背景技术
地埋式垃圾站,又被称作地埋式垃圾压缩机,其是将整个设备隐蔽于地下来进行垃圾处理的一种垃圾处理设备。由于地埋式垃圾站是一种集密闭、环保和高效于一体的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的处理设备,很好地改善了以往传统垃圾处理设备存在的异味及蚊蝇滋生等现象,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埋式垃圾站通常与垃圾转运箱配合使用,其中,垃圾转运箱停放在地埋式垃圾站的内部。当垃圾转运箱中的垃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地埋式垃圾站中的举升装置动作,将承载有垃圾转运箱的升降台顶起,以实现后续的垃圾运输环节。然而,由于盛装有垃圾的垃圾转运箱的重量较大,使得举升装置的举升动作很难顺利完成,举升可靠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以解决现有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无法满足较大承重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站,连接在地埋式垃圾站的底座与承载平台之间,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举升组件,每组所述举升组件包括间隔固设于所述承载平台的两根立柱、连接在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件和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升降运动的伸缩驱动件,所述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驱动件包括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底座,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于所述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倒“U”形连接板,所述倒“U”形连接板的两边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立柱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倒“U”形连接板为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举升油缸的活塞杆延伸至两个所述倒“U”形连接板之间,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倒“U”形连接板、所述活塞杆和另一个所述倒“U”形连接板,并由锁紧螺母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为矩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用于将所述矩形管的开口封闭。
所述倒“U”形连接板的两边分别焊接固定在两根所述立柱顶端的所述端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举升组件还包括旋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的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顶端抵接于所述地埋式垃圾站的盖板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多组举升组件,其中,各组举升组件连接在地埋式垃圾站的底座与承载平台之间,且相互间隔设置。每组举升组件包括间隔固设在承载平台上的两根立柱、连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连接件和用于驱动承载平台升降运动的伸缩驱动件,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连接。
该举升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当需要使承载平台上升时,启动伸缩驱动件使其伸长,此时,伸缩驱动件将举升力作用于连接件,从而实现承载平台的上升过程;当需要使承载平台下降时,启动伸缩驱动件使其缩回,此时,连接件跟随伸缩驱动件同步向下运动,从而实现承载平台的下降过程。
该举升装置通过设置多组间隔的举升组件,为承载平台提供举升力,使得承载平台及其所承载物体的重量由各举升组件共同承担,能够满足较大的承重需求,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举升装置可靠性差而导致的举升不平稳甚至是无法举升的情形,举升可靠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垃圾站,以解决现有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无法满足较大承重需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的底座、承载平台和盖板,以及上述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
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多组举升组件,各组所述举升组件中,所述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
所述盖板通过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承载平台上,并与所述承载平台之间形成用于使垃圾转运箱进入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举升组件为四组,四组所述举升组件分别两两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地埋式垃圾站的两个对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平台与所述底座之间还连接有叉剪装置,所述叉剪装置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组叉剪组件,各所述叉剪组件包括中部相铰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均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平台,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均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举升装置将所述承载平台向上举升时,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相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地埋式垃圾站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地埋式垃圾站中设置上述举升装置,利用举升装置中的各组举升组件实现承载平台的上升和下降,进而实现对垃圾的收集、转运和运输,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举升装置可靠性差而导致的举升不平稳甚至是无法举升的情形,满足了较大的承重需求。
此外,该地埋式垃圾站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对于垃圾的高效及可靠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举升油缸和开合油缸未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站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地埋式垃圾站的另一结构主视图,其中,盖板处于开启状态。
附图标记:
100-底座;200-盖板;300-承载平台;500-叉剪装置;
210-投放口;220-套筒;
310-导向轮;
410-立柱;420-支撑柱;430-连接件;440-支撑螺杆;
510-举升油缸;
610-开合油缸;
710-导向板;720-限位板;
71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埋式垃圾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的底座100、承载平台300和盖板200,以及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5,举升装置连接在地埋式垃圾站的底座100与承载平台300之间,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举升组件。具体的,每组举升组件包括间隔固设于承载平台300的两根立柱410、连接在两根立柱410之间的连接件430和用于驱动承载平台300升降运动的伸缩驱动件。其中,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与底座100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件430连接。
该举升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当需要使承载平台300上升时,启动伸缩驱动件使其伸长,此时,伸缩驱动件将举升力作用于连接件430,从而实现承载平台300的上升过程;当需要使承载平台300下降时,启动伸缩驱动件使其缩回,此时,连接件430跟随伸缩驱动件同步向下运动,从而实现承载平台300的下降过程。
该举升装置通过设置多组间隔的举升组件,为承载平台300提供举升力,使得承载平台300及其所承载物体的重量由各举升组件共同承担,能够满足较大的承重需求,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举升装置可靠性差而导致的举升不平稳甚至是无法举升的情形,举升可靠性较高。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件可以为举升油缸510。具体的,举升油缸510的缸体铰接于底座100,举升油缸510的活塞杆铰接于连接件430。这样的设置,举升平稳,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举升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伸缩驱动件可以为上述液压缸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气缸等,其只要是通过这种结构形式的伸缩驱动件,能够实现承载平台300的举升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30包括倒“U”形连接板,具体的,倒“U”形连接板的两边分别固定在两根立柱410的顶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倒“U”形连接板可以为两个,其中,两个倒“U”形连接板相对且间隔设置,举升油缸510的活塞杆延伸至两个倒“U”形连接板之间,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其中一个倒“U”形连接板、活塞杆和另一个倒“U”形连接板,并由锁紧螺母锁定。
这样的设置,使得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可以将举升油缸510从连接板上拆卸下来进行维护,十分方便。
本实施例中,各举升组件中,立柱410可以为矩形管。这样的设置,不仅连接强度较高,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被举升的重量,进一步保证了举升可靠性,并且,矩形管成本较低,从而降低了本实施例举升装置的成本。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矩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盖,其中,端盖用于将矩形管的开口封闭。并且,倒“U”形连接板的两边分别焊接固定在两根立柱410顶端的端盖上。
这样的设置,增加了倒“U”形连接板与端盖之间的焊缝长度,从而增加了连接件430与立柱4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举升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每组举升组件中,还包括旋接在至少一个端盖上的支撑螺杆440,其中,支撑螺杆440的顶端抵接于地埋式垃圾站的盖板200上。
本实施例地埋式垃圾站在进行装配时,可以通过旋动支撑螺杆440,以对连接件430与盖板20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从而使盖板200达到水平状态。这样的设置,提高了盖板200的装配精度,从而保证了本实施例地埋式垃圾站的装配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盖板200上固设有套筒220,支撑螺杆440能够伸入至套筒220中,与盖板200抵接。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举升组件可以为四组,具体的,四组举升组件分别两两相对地设置在地埋式垃圾站的两个对边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地埋式垃圾站朝向地面的投影呈矩形,举升组件设置在地埋式垃圾站的长边上,且四组举升组件以矩形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承载平台300的受力均匀性,不仅使得承载平台300能够在举升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平稳的升降动作,而且,还延长了本实施例举升装置的工作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6,本实施例中,该地埋式垃圾站还可以包括开合装置,用于使盖板200开合,包括用于驱动盖板200绕其与支撑柱420的铰接点转动开启的开合油缸610,其中,开合油缸610的缸体与一组举升组件中的一根立柱410铰接,活塞杆与盖板200铰接。
开合装置的设置,使得垃圾转运箱可以由盖板200转动打开后形成的敞口处移出,很好地改善了以往垃圾转运箱从侧面开口处移出而导致的被卡在承载平台300上的弊端,使得垃圾转运箱能够被顺利移出,大大提高了垃圾的转运效率。而且,这种地埋式垃圾站在将垃圾转运箱移出的过程中,无需将承载平台300完全抬起,从而降低了对举升装置的升降高度需求,进而降低了该地埋式垃圾站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盖板200完全开启后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开合油缸610连接在盖板200和远离支撑柱420的举升组件之间,并且,开合油缸610朝支撑柱420方向倾斜设置。
这样的设置,在保证盖板200能够可靠开启的同时,还缩短了开合油缸610的行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实施例地埋式垃圾站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开合油缸610可以为两个。具体的,两个开合油缸610分别设置在矩形的每条长边上,且对称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在需要将盖板200开启时,位于盖板200两个长边上的开合油缸610能够同时伸长,驱动盖板200打开,有效地防止了因单点支撑引起盖板200另一端下垂而导致的盖板200无法被可靠打开的情形,保证了盖板200的开启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地埋式垃圾站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6,本实施例中,支撑柱420可以为两根,具体的,两根支撑柱420相对地设置在矩形的两条长边上,并且,两根支撑柱420之间形成能够使垃圾转运箱进入的开口。
本实施例中,盖板200与支撑柱420的顶端为球铰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盖板200在与支撑柱420的铰接点处具有万向自由度,从而降低了因制造及装配误差而导致开合油缸610受到扭转力的不利情形,保证了开合油缸610的伸缩可靠性,同时也延长了开合油缸610的工作寿命。
本实施例中,开合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承载平台300的缓冲组件。具体的,缓冲组件包括用于检测盖板200的自由端与承载平台300之间距离的接近开关,其中,接近开关与开合油缸610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6,当需要将开启的盖板200闭合时,开合油缸610的活塞杆缩回,驱动盖板200顺时针转动;在盖板200转动闭合的过程中,当接近开关检测到盖板200即将完全闭合时,向开合油缸610发出控制信号,降低活塞杆的缩回速度,从而实现盖板200的缓慢闭合。这样的设置,对盖板200的闭合过程起到了一定的缓冲,有效地缓解了因盖板200闭合速度过快而导致的冲击振动,进一步延长了本实施例地埋式垃圾站的工作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6,本实施例中,该地埋式垃圾站还包括连接在承载平台300与底座100之间的叉剪装置500,具体的,叉剪装置500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组叉剪组件,其中,叉剪组件包括中部相铰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顶端均活动连接于承载平台300,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底端均活动连接于底座100。
当举升油缸510动作使承载平台300上升运动时,第一支杆的顶端与第二支杆的顶端相向运动。这样的设置,对承载平台300起到了一定的平衡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承载平台300在升降运动过程中存在的晃动情形,保证了承载平台300的升降稳定性。
具体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与承载平台300之间、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与底座100之间均为滚动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盖板200上开设有投放口210,相应的,垃圾转运箱上开设有与投放口210连通的收集口。在使用过程中,垃圾由投放口210处被投入,进而通过收集口进入至垃圾转运箱中。
请继续参照图1、图2和图6,本实施例中,该地埋式垃圾站还可以包括导向装置。具体的,导向装置包括枢接于承载平台300上的四个导向轮310,并且,四个导向轮310分别两两相对地设置在承载平台300的两条短边上,且以承载平台3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当需要将位于地埋式垃圾站内部的垃圾转运箱移出时,举升装置动作,使得承载平台300上升。在承载平台300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枢接于承载平台300的导向轮310沿着地坑内侧面滚动,为承载平台300的上升运动进行导向。
通过设置导向装置,以为承载平台300的上升运动提供导向,有效地改善了因承载平台300偏载而导致的升降困难情形,保证了承载平台300的顺利上升。而且,这种滚动导向的设置形式,还减少了承载平台300升降过程中与地坑内侧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延长了地埋式垃圾站的工作寿命。
此外,这种导向轮310对称布局的形式,还使得在为承载平台300进行导向的过程中,两侧的导向轮310能够同时受力,保证了受力的均匀性,进一步延长了本实施例地埋式垃圾站的工作寿命。
本实施例中,导向装置还包括固设于地坑的内侧面的引导板,当地埋式垃圾站在地坑中升降运动时,导向轮310与引导板滚动配合。引导板的设置,提高了对承载平台300的导向精度,防止了因地坑内侧面不平滑而对导向轮310造成的冲击振动,进一步提高了导向可靠性。
具体的,引导板的材质可以为金属。金属材质的引导板,坚固可靠,不易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引导板可以是上述金属材质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将引导板设置成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引导板,在对导向轮310起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因承载平台300意外撞击至地坑内表面而导致的损坏。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上述利用橡胶材质的引导板对承载平台300进行缓冲的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导向轮310的滚动表面为包胶设置。故其只要是通过这种设置形式的导向轮310和引导板,能够在为承载平台300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该地埋式垃圾站还可以包括用于对垃圾转运箱进行限位的限位装置,其中,限位装置包括沿垃圾转运箱的进入方向间隔设置于承载平台300的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靠近开口设置。
垃圾转运箱在装入地埋式垃圾站的过程中,将由盖板200与第一限位组件之间形成的间隔中进入,当垃圾转运箱完全装入地埋式垃圾站后,其停留在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之间,在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的共同作用下,限制其相对承载平台300的移动自由度。
限位装置的设置,使得垃圾转运箱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在承载平台300上,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因垃圾转运箱位置不固定而引起的承载平台300偏载的恶劣情形,提高了地埋式垃圾站的工作可靠性及安全性。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包括沿垂直于垃圾转运箱的进入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限位件,具体的,第一限位件具有与承载平台300呈角度设置的引导面,其中,引导面沿垃圾转运箱的移出方向自承载平台300的承载表面至开口的方向延伸倾斜。
这样的设置,使得在垃圾转运箱进入地埋式垃圾站的过程中,引导面能够为垃圾转运箱的进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保证了垃圾转运箱的顺利进入,而且,这种下坡式的引导方式,还对垃圾转运箱的进入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包括固设于承载平台300的导向板710,导向板710倾斜设置,且导向板710靠近第二限位组件的一面为引导面。导向板710远离第二限位组件的一面由支撑板711支撑,支撑板711连接在导向板710与承载平台300之间。
这样的设置,不仅保证了导向板710在引导垃圾转运箱进入时的结构强度,而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711焊接固定在承载平台300上,导向板710焊接固定在支撑板711上。这种固定方式,连接可靠,易于实现。
为了提高支撑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支撑板7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具体的,两个支撑板711沿垂直于垃圾转运箱的进入方向间隔布置。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组件包括沿垂直于垃圾转运箱的进入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包括垂直连接于承载平台300的限位板720。具体的,限位板720沿垂直于垃圾转运箱的进入方向延伸设置。
这样的设置,不仅对垃圾转运箱起到了很好的限位作用,而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具体的,限位板720焊接固定在承载平台300上。
本实施例中,导向板710、支撑板711和限位板720可以为钢板。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该地埋式垃圾站还包括用于防止垃圾转运箱滑出的安全链,具体的,安全链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支撑柱420上,且安全链的至少一端与支撑柱42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当垃圾转运箱进入地埋式垃圾站之后,将安全链连接在开口处的两根支撑柱420上;当需要将垃圾转运箱从地埋式垃圾站中移出时,将安全链从支撑柱420上取下,使开口完全打开,进而实现垃圾转运箱的移出。
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安全链的两端与对应的两根支撑柱420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的设置形式,还可以是安全链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柱42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为永久固定连接的设置形式,其只要是通过安全链的这种设置形式,能够实现垃圾转运箱进入后对开口的半封闭及垃圾转运箱移出前对开口的完全打开即可。
该地埋式垃圾站的工作过程为:初始状态下,底座100位于地坑的表面上,举升油缸510的活塞杆伸出,将承载平台300举升;然后,将垃圾转运箱由开口处移入至承载平台300上,并将安全链挂在两根相对设置的支撑柱420上;随后,举升油缸510的活塞杆缩回,使承载平台300下降,完成空的垃圾转运箱的装入过程。
当垃圾转运箱收集到一定量的垃圾后,举升油缸510的活塞杆伸出,将承载平台300举升;然后,开合油缸610的活塞杆伸出,将盖板200转动打开,形成一定敞口;随后,利用吊运工具将垃圾转运箱从上述敞口处吊出,完成满的垃圾转运箱的转运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在地埋式垃圾站的底座(100)与承载平台(300)之间,包括多组间隔设置的举升组件,每组所述举升组件包括间隔固设于所述承载平台(300)的两根立柱(410)、连接在两根所述立柱(410)之间的连接件(430)和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平台(300)升降运动的伸缩驱动件,所述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43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件包括举升油缸(510),所述举升油缸(510)的缸体铰接于所述底座(100),所述举升油缸(510)的活塞杆铰接于所述连接件(4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30)包括倒“U”形连接板,所述倒“U”形连接板的两边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立柱(410)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形连接板为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举升油缸(510)的活塞杆延伸至两个所述倒“U”形连接板之间,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倒“U”形连接板、所述活塞杆和另一个所述倒“U”形连接板,并由锁紧螺母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10)为矩形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用于将所述矩形管的开口封闭;
所述倒“U”形连接板的两边分别焊接固定在两根所述立柱(410)顶端的所述端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组件还包括旋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端盖上的支撑螺杆(440),所述支撑螺杆(440)的顶端抵接于所述地埋式垃圾站的盖板(200)上。
8.一种地埋式垃圾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的底座(100)、承载平台(300)和盖板(200),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
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多组举升组件,各组所述举升组件中,所述伸缩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平台(300)连接;
所述盖板(200)通过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承载平台(300)上,并与所述承载平台(300)之间形成用于使垃圾转运箱进入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埋式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组件为四组,四组所述举升组件分别两两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地埋式垃圾站的两个对边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埋式垃圾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3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还连接有叉剪装置(500),所述叉剪装置(500)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组叉剪组件,各所述叉剪组件包括中部相铰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均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平台(300),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均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00);
所述举升装置将所述承载平台(300)向上举升时,所述第一支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相向运动。
CN201821076614.8U 2018-07-06 2018-07-06 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Active CN208603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6614.8U CN208603093U (zh) 2018-07-06 2018-07-06 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6614.8U CN208603093U (zh) 2018-07-06 2018-07-06 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3093U true CN208603093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67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6614.8U Active CN208603093U (zh) 2018-07-06 2018-07-06 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3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16059U (zh) 垃圾桶挂桶翻倒结构
CN205973631U (zh) 堆包机的升降装置
CN102991977A (zh) 温室内盆花转运装置
CN207566794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夹包升降机
CN206735387U (zh) 一种大升降行程集装箱立转装卸设备
CN108657700A (zh) 地埋式垃圾站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CN208453708U (zh) 地埋式垃圾站
CN205838045U (zh) 一种液压升降翻转机
CN111016933B (zh) 车架以及空中运输车辆
CN208394096U (zh) 地埋式垃圾站及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CN208120605U (zh) 抽油机维修车
CN202296907U (zh) 基于钢绳牵引变幅的吊臂平衡式动臂塔机
CN208603093U (zh) 用于地埋式垃圾站的举升装置及地埋式垃圾站
CN208603126U (zh) 地埋式垃圾站
CN208394112U (zh) 地埋式垃圾站
CN208585738U (zh) 一种垃圾收集篮翻转提升结构
CN216332039U (zh) 一种集装箱翻车机清料过桥
CN201249987Y (zh) 垃圾车翻料机构的顶盖架
CN209740233U (zh) 一种链式升降倒料机
CN209835338U (zh) 导轨式液压升降作业平台机械防坠落装置
CN210313214U (zh) 一种起重机的伸缩式结构
CN208682862U (zh) 一种移动物料车
CN208499386U (zh) 翻斗提升机构
CN207072583U (zh) 牵引式垃圾中转装置
CN216836181U (zh) 一种移动机械臂式提升翻桶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