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90577U - 多向插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向插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90577U
CN208590577U CN201821050351.3U CN201821050351U CN208590577U CN 208590577 U CN208590577 U CN 208590577U CN 201821050351 U CN201821050351 U CN 201821050351U CN 208590577 U CN208590577 U CN 208590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ard slot
transmission element
force transmission
positioning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503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邱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 Yang Plast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 Yang Plast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 Yang Plast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 Yang Plastic Shenzhe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90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90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向插扣装置,其包括母扣本体、按键、多个公扣及传力件,母扣本体设有多个卡槽及按键槽;在卡槽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按键设于按键槽内而可相对母扣本体进行按压;多个公扣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外部连接件的连接端和压迫端,在压迫端设有可与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当公扣插入至卡槽内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配合而使得公扣被限制在卡槽内而无法主动脱出;传力件设于按键与公扣的压迫端之间,其设有可与多个公扣的压迫端同时进行作用的压迫面及可从多个方向感受按键按压的承力面,当按压按键的任意部位时,传力件的承力面均可感受到按键的按键而使得其压迫面可同时压迫所有公扣的压迫端,使得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分离而使得所有公扣同时与母扣本体分离。

Description

多向插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扣,特别涉及一种多向插扣装置。
【背景技术】
插扣做为连接件,其广泛应用于多种产品中,例如包袋、儿童安全座椅、儿童推车等。特别是在儿童安全座椅、儿童推车中,当需要多方位的固定时,便会使用到多向插扣:其母扣本体能插接多个公扣,从而能够用于将多个方向的安全带进行安全连接。现有的这种多向插扣,其通常可以通过按压中间的按键进行解锁,解锁时,所有公扣能够同时脱扣而取出。但是,现有的这种多向插扣,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原因,只能按压按键的中央部位,才能使得所有公扣同时脱扣,如果按压部位较偏,则无法使得所有公扣同时脱扣,因此,其操作便利性还有待加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进行任意按压脱扣的多向插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母扣本体、按键、多个公扣及传力件,所述母扣本体设有多个可供公扣活动插入至其中的卡槽及按键槽;在所述卡槽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按键活动设于所述按键槽内,其可相对所述母扣本体进行按压活动;所述公扣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外部连接件的连接端和压迫端,在所述压迫端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当所述公扣插入至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而使得所述公扣被限制在所述卡槽内而无法主动脱出;所述传力件与所述按键一体成型或分体设计,其设于所述按键与所述公扣的压迫端之间,其设有可与多个公扣的压迫端同时进行作用的压迫面及可从多个方向感受按键按压的承力面,当按压所述按键的任意部位时,所述传力件的承力面均可感受到所述按键的按压而使得所述传力件可在所述按键的按压作用力下沿公扣的压迫端方向移动,使得其压迫面可同时压迫多个公扣的压迫端而使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分离,使得多个公扣同时与母扣本体分离。
所述传力件呈球体状,其居中设于多个插入至所述卡槽内的公扣的压迫端之间,并与所述多个公扣的压迫端相接触,所述传力件的与所述压迫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按键相接触,所述传力件的球面形成所述压迫面及承力面。
所述传力件居中设于多个插入至所述卡槽内的公扣的压迫端之间,其设有联动部及按压作用部,所述联动部设有呈锥状或曲面状的压迫面,所述压迫面与所述多个公扣的压迫端的端面相贴合,所述按压作用部设于所述联动部的与压迫端相对的另一侧上,其设有呈曲面状的的承力面,所述按压作用部的承力面与所述按键相接触或相间隔。
其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设于所述传力件与所述母扣本体之间,其一端与所述传力件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按键槽的底面相抵接,其用于使所述传力件及按键按压后进行复位。
所述按压作用部与所述联动部一体成型,所述按压作用部设于所述联动部的一侧表面中央,所述按压作用部的顶端呈平滑过渡的曲面状,其顶端形成所述承力面。
所述多个公扣的压迫端的端面分别设有呈锥状或曲面状的受压迫面,其可与所述传力件的压迫面贴合并可相对所述压迫面移动。
所述母扣本体包括呈环状的主体部及与用于连接的连接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圆周侧壁上设有所述卡槽,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按键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按键槽相贯通,所述第一定位部呈爪扣状,其一端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其另一端悬空设置而位于所述卡槽内或所述按键槽内。
所述第二定位部呈孔状,其可扣入至所述第一定位部内而与所述母扣本体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卡槽,其呈斜面状,其沿所述公扣的插入方向倾斜;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卡槽,其呈斜面状,其沿所述公扣的插入方向倾斜。
所述公扣设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的一端与所述公扣一体成型,所述挤压部的另一端悬空设置而成自由端,在所述挤压部的朝向卡槽底面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挤压凸部,当所述公扣插入至所述卡槽内时,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卡槽底面间隔,所述挤压凸部与所述卡槽底面抵接,所述挤压部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插扣装置由于设置有传力件,传力件设有可从多个方向感受按键按压的承力面及呈锥状或曲面状的压迫面,因而当按压按键的任意部位时,传力件均可感受到按键的按压而在按键的按压作用力下进行动作,从而可通过其压迫面压迫公扣的压迫端而使得所有公扣与母扣本体分离,进而实现脱扣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结构巧妙,通过按压按键的任意部位均可实现脱扣,因而其操作十分方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母扣本体10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母扣本体10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母扣本体10的半剖示意图。
图9是按键2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公扣3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插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传力件4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的传力件40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母扣本体10、卡槽11、按键槽12、主体部13、连接部14、第一导向部15、限位柱16、第一定位部17、第一表面171、第二表面172、第三定位部18、支撑部19、按键20、按压部21、安装部22、卡扣23、导向斜面231、台阶24、限位孔25、公扣30、压迫端31、受压迫面311、连接端32、第二定位部33、第二导向部34、插孔35、挤压部36、挤压凸部361、传力件40、压迫面41、联动部42、按压作用部43、定位孔44、安装槽45、承力面46、复位弹性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插扣装置,其主要要点在于,当按压按键20的任意位置时,多个公扣30均可同时弹出,其操作十分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向插扣装置包括母扣本体10、按键20、公扣30、传力件40、复位弹性件50。
如图2、图6、图7、图8所示,所述母扣本体10设有多个可供公扣30活动插入至其中的卡槽11及容置所述按键20的按键槽12。所述公扣30可分别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而与所述母扣本体10锁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按键20设于所述按键槽12内,其用于按压进行解锁;所述传力件40设于所述按键20与所述公扣30的压迫端31之间,其用于将按键20的作用力均布给各公扣30,以使得各公扣30可同时与母扣本体10脱离而实现解锁。
具体的,如图2、图6、图7、图8所示,所述母扣本体10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13及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用于连接外部连接件,如织带、安全带等,其结构可参考公知技术。所述主体部13用于设置所述公扣30、按键20及传力件40。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6、图7、图8所示,所述主体部13呈环状,在该主体部13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按键槽12。所述按键槽12用于装设所述按键20、传力件40及复位弹性件50。所述按键槽12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按键槽12由所述主体部13的表面向内凹陷而成。在所述主体部13的圆周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槽11。所述卡槽11用于连接公扣30,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主体部13的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四个卡槽11。所述卡槽11分别与所述按键槽12相贯通,从而使得所述公扣30的压迫端31可伸入至所述按键槽12中而与传力件40相互作用。
如图2、图6、图7、图8所示,为保证公扣30可沿直线方便插入至所述卡槽11中,在所述卡槽11内设有限位导向的第一导向部15。所述第一导向部15呈平板状,其竖直设于所述卡槽11中,本实施例中,在各个卡槽11中设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导向部15,其将所述卡槽11分隔成三个插入空间,以供所述公扣30准确的插入至母扣本体10内。
如图2、图6、图7、图8所示,为保证传力件40按直线移动,保证传力件40不偏转,在所述主体部13上设有若干限位柱16。所述限位柱16设于所述按键槽12中,其垂直于所述按键槽1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16围合呈圆形,其与所述按键槽12同轴。
如图2、图6、图7、图8所示,为连接所述公扣30,在所述卡槽11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部1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7呈爪扣状,其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3一体成型,其另一端悬空设置而位于所述按键槽12内。所述第一定位部17设于所述卡槽11的顶面上,其与所述卡槽11的底面相间隔。为方便公扣30扣入至所述第一定位部17内而与所述母扣本体10锁合在一起,并方便所述公扣30与所述母扣本体10脱离,所述第一定位部17设有具有导向作用的第一表面171和第二表面172。所述第一表面171为第一定位部17的朝向卡槽11底面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表面172为第一定位部17的背离卡槽11底面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171被设置成斜面状,其沿公扣30的插入方向倾斜,从而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进而方便公扣30沿着该表面向前滑动而扣入至第一定位部17内,实现公扣30与母扣本体10的锁合。所述第二表面172被设置成斜面状,其沿公扣30的插入方向倾斜,其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其可方便公扣30沿着该表面向下滑动而与该第一定位部17脱离,实现公扣30与母扣本体10的分离。
如图2、图6、图7、图8所示,为方便快速定位安装所述按键20,在所述按键槽12内还设有第三定位部18。所述第三定位部18与所述主体部13一体成型,其设于所述主体部13的未设有卡槽11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三定位部18呈平板状或柱状。
如图2、图9所示,所述按键20设于所述按键槽12内,其用于按压而进行解锁。所述按键20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按键槽12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20呈圆盖状。为与所述母扣本体10连接在一起,所述按键20包括按压部21和安装部22。所述按压部21呈圆板状,其大小与所述按键槽12的大小相匹配,其可嵌入至所述按键槽12内。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按压部21一体成型,其由所述按压部21的边缘垂直延伸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22间隔设置,其共设有3个。在所述安装部22的端部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突出于该侧表面的卡扣23,所述卡扣23设有导向斜面231,所述导向斜面231沿按键20的下端倾斜,其与安装部22的外壁形成卡持的台阶24。由于所述安装部22间隔设置,因而其安装部22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可被挤压,安装时,将按键20朝向所述按键槽12进行挤压,由于所述导向斜面231具有导向作用,因而所述安装部22可插入至所述按键槽12内。当所述按键20的安装部22插入至一定深度时,安装部22的端部与卡槽11相对应,从而使得按键20的台阶24可卡持在卡槽11的顶部上,从而使得按键20被安装在所述按键槽12内而无法主动向外脱出,而只能向内进行按压。为方便按键20的快速限位安装,在所述按键20上设有限位孔25,所述限位孔25与所述第三定位部18相对应,当将所述限位孔25对准所述第三定位部18进行插入时,所述按键20便可准确的装入至按键槽12内,使得其卡扣23扣在卡槽11上而无法脱出。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公扣30设有多个,其可分别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本实施例中,其共设有四个公扣30。各个公扣30分别设有压迫端31和连接端32。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连接端32用于连接外部连接件,如织带、安全带等,其形状大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压迫端31用于与所述传力件40进行相互作用而实现脱扣。为与所述母扣本体10连接在一起,在各个公扣30上分别设有第二定位部33。所述第二定位部33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7相匹配,其可配合在一起而使得所述公扣30被限制在所述卡槽11内而无法主动脱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部33呈孔状,爪扣状的第一定位部17可扣入至孔状的第二定位部33内而使得公扣30与母扣本体10连接在一起无法分离。为保证所述公扣30可方便快速的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在所述公扣30上分别设有第二导向部34,所述第二导向部34与所述压迫端31之间形成有插孔35,所述插孔35与所述第一导向部15相对,其使得所述公扣30可沿直线顺利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为使得所述压迫端31可与所述传力件40产生作用,在所述压迫端31的端面上设有呈锥状或曲面状的受压迫面311。所述受压迫面311沿公扣30的插入方向倾斜或弯曲,其可在所述传力件40的作用下使得压迫端31向下进行弹性变形而与第一定位部17分离,进而实现与母扣本体10的分离。
如图10、图11所示,为保证公扣30与母扣本体10脱扣后能从所述卡槽11内自动弹出,在所述公扣30上还设有挤压部36。所述挤压部36呈条状,其一端与所述公扣30一体成型,其另一端悬空设置而呈自由状。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部36设于所述第二定位部33的孔内。所述挤压部36的自由端略低于所述压迫端31。为方便受力而挤压变形,在所述挤压部36的朝向卡槽11底面的一侧表面上还设有挤压凸部361。所述挤压凸部361突出于所述挤压部36的表面,当所述公扣30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时,所述挤压部36与所述卡槽11的底面相间隔,所述挤压凸部361与所述卡槽11的底面相抵接。所述挤压部36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7的第一表面171相关。当所述公扣30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时,所述挤压部36的自由端端部应与所述第一表面171贴近或贴合。
如图3、图12、图13所示,所述传力件40用于将按键20的作用力均布给各公扣30,以使得无论从哪个部位按压按键20时,公扣30均可全部与母扣本体10脱扣。所述传力件40设于所述按键20与所述公扣30的压迫端31之间,其设有可与多个公扣30的压迫端31同时进行作用的压迫面41及用于从多个方向感受按键20按压的承力面46,当按压按键20的任意部位时,传力件40的承力面46均可感受到按键20的按压而使得整个传力件40被按键20推动而向下移动,使得其压迫面41压迫公扣30的受压迫面311,进而使得全部公扣30的压迫端31向下移动而与第一定位部17脱离,从而实现与母扣本体10脱扣。
如图3、图12、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力件40包括一体成型的联动部42和按压作用部43。
所述按压作用部43设于所述联动部42的顶部,本实施例中,其位于所述联动部42的顶部中央。所述按压作用部43用于从多个方向感受按键20的按压,从而使得不管从按键20的哪个部位对按键20进行按压时,传力件40均可沿安装槽45方向向下移动而推动各公扣30与母扣本体10脱扣。为从多个方向感受到按键20的按压,所述按压作用部43设有呈曲面状的承力面46。所述承力面46呈曲面状,其过渡平滑而无方向性,因而其整个表面均可能与按键20接触,从而使得不管从哪个部位对按键20进行按压,其曲面状的承力面46均可与按键20接触而感受到该按压,从而使得整个传力件40可被按键20推动沿公扣的压迫端31方向移动。所述按压作用部43的具体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其呈半球体状,其半球形的表面便形成了所述承力面46。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作用部43也可设置成其他形状,如椭球体状等。本实施例中设置呈半球体状的按压作用部43,其不仅可以从各个方向感受到按键20的按压,而且其可有效缩小整个传力件40的体积,在不明显增加插扣厚度的情况下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
所述联动部42用于压迫所述公扣30的压迫端31,其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其呈圆台状,其小于所述按键槽12的尺寸,其可置于所述按键槽12内。所述联动部42的侧壁呈锥状,其沿传力件40的活动方向倾斜,即所述联动部42呈由上至下逐步缩小状。所述联动部42的锥状侧壁,便形成了本实施例的压迫面41。所述压迫面41的锥度,与所述公扣30的受压迫面311的锥度一致。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联动部42的侧壁也可设置成曲面状,其具有一定的弧度,其上大下小的曲面侧壁同样可以形成所述压迫面41以压迫挤压所述公扣30的受压迫面311。所述压迫面41的具体形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锥状面或曲面,凡能压迫挤压公扣30的受压迫面311使得公扣30的第二定位部33与第一定位部17脱离的压迫面311形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为方便所述传力件40沿直线进行移动,在所述联动部42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定位孔44。所述定位孔44与所述按键槽12内的限位柱16相对应。为装设复位弹性件50,在所述联动部42的与按压作用部43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安装槽45。所述安装槽45由所联动部42的表面凹陷而成。
所述传力件40与所述按键20既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而制作成一个部件;当所述传力件40与所述按键20一体成型时,所述传力件40的按压作用部43的顶部与所述按键20的内侧表面一体结合而使得两者一体成型为一个部件。当所述传力件40与所述按键20为相对独立的两个部件时,所述按键20的内侧表面通过与所述传力件40的按压作用部43的顶部相接触而发生作用。
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使按键20及传力件40复位,其设于所述传力件40与母扣本体10之间,其一端位于所述传力件40的安装槽45内而与传力件40抵接,其另一端则与按键槽12的底面相抵接。
装配时,如图3所示,将弹性复位件装入所述按键槽12内,然后将传力件40装入所述按键槽12内,使得其定位孔44套设于按键槽12内的限位柱16上,然后将按键20装入按键槽12内,使得按键20的台阶24卡入至卡槽11的顶部而与母扣本体10活动连接在一起。在默认状态下,传力件40的按压作用部43与按键20的内壁相抵接。当按压按键20的任意部位时,所述传力件40的承力面46便可感受到按键20的按压,从而使得整个传力件40在按键20的按压作用力下沿安装槽45方向向下移动去压迫挤压公扣30。当松开按键20时,在所述复位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下,所述按键20及传力件40便会被弹回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多向插扣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沿卡槽11方向将公扣30插入至卡槽11内。如图3所示,由于卡槽1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7,且第一定位部17设有具有导向作用的第一表面171,当沿卡槽11方向插入所述公扣30时,所述公扣30的压迫端31便会沿着第一表面171向前滑动,直至第一定位部17扣入至公扣30的呈孔状的第二定位部33内。当公扣30插入至卡槽11内时,且第一定位部17扣入至第二定位部33时,所述公扣30便与母扣本体10锁合连接在一起,此时,所述公扣30无法从所述母扣本体10内抽出而实现安全连接的效果。当需要解扣时,按压所述按键20的任意部位,按键20通过传力件40的承力面46而将该按压动作传递给传力件40,传力件40便会在按键20的按压作用力下沿安装槽45方向朝公扣30的压迫端31方向移动。当所述传力件40沿压迫端31方向移动时,传力件40的压迫面41便会压迫所有公扣30的受压迫面311,从而推动所有公扣30的压迫端31,使得所有公扣30的压迫端31从第一定位部17中脱离出来,从而实现所有公扣30与母扣本体10的分离。而当传力件40推动公扣30的压迫端31向下压时,公扣30的挤压凸部361便会被挤压变形,此时,公扣30的挤压部36的自由端端面便会与第一表面171相互作用,这时,公扣30便会因为自身的弹性而被第一表面171挤出去,实现所有公扣30的自动弹出效果。当松开按键20时,所述按键20及传力件40便自动复位。
本实施例的传力件40,由于其设有可从各个方向感受按键20按压的承力面46及锥状或曲面状的压迫面41,因而其可以将按键20的按压作用力均布给各公扣30,使得按压按键20任意部位时,所有公扣30均可与母扣本体10脱离而自动弹出,而且其还可有效减少传力件40的体积,进而减小整个多向插扣装置的外形体积,使得整个多向插扣装置更加小巧精致。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向插扣装置包括母扣本体10、按键20、公扣30和传力件40。
所述按键20、公扣30的结构同实施例1。
如图5所示,所述母扣本体10的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实施例1中的母扣本体10的按键槽12中设置有限位柱16,而本实施例中,在按键槽12中设置有支撑部19以替代所述限位柱16。所述支撑部19围合呈圆状,其可平稳的支撑住球体。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传力件40呈球体状,其球面便形成了所述压迫面41和承力面46。同理,该传力件40与所述按键20既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而制作成一个部件。
本实施例的多向插扣装置的原理同实施例1,其在使用时,当按压按键20的任意部位时,传力件40均可通过其球面状的承力面46感受到按键20的按压,从而使得整个传力件40在按键20的按压作用力下沿公扣30的压迫端31方向移动,使得传力件40的压迫面41压迫挤压所有公扣30的受压迫面311,从而使得所有公扣30的压迫端31从第一定位部17中脱离出来,并自动弹出。
本实施例的传力件40,其呈球体状,其可以更均匀的将按键20的作用力传递给各公扣30,使得不管按压按键20的任何部位,所有公扣30均可同时受到传力件40的作用力而与母扣本体10脱扣。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母扣本体(10),其设有多个可供公扣(30)活动插入至其中的卡槽(11)及按键槽(12);在所述卡槽(1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7);
按键(20),其活动设于所述按键槽(12)内,其可相对所述母扣本体(10)进行按压活动;
多个公扣(30),其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外部连接件的连接端(32)和压迫端(31),在所述压迫端(31)设有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7)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33),当所述公扣(30)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时,所述第一定位部(17)与所述第二定位部(33)相配合而使得所述公扣(30)被限制在所述卡槽(11)内而无法主动脱出;
传力件(40),其与所述按键(20)一体成型或分体设计,其位于所述按键(20)与所述公扣(30)的压迫端(31)之间,其设有可与多个公扣(30)的压迫端(31)同时进行作用的压迫面(41)及可从多个方向感受按键(20)按压的承力面(46),当按压所述按键(20)的任意部位时,所述传力件(40)的承力面(46)均可感受到所述按键(20)的按压而使得所述传力件(40)可在所述按键(20)的按压作用力下沿公扣(30)的压迫端(31)方向移动,使得其压迫面(41)可同时压迫多个公扣(30)的压迫端(31)而使第二定位部(33)与第一定位部(17)分离,使得多个公扣(30)同时与母扣本体(10)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40)呈球体状,其居中设于多个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的公扣(30)的压迫端(31)之间,并与所述多个公扣(30)的压迫端(31)相接触,所述传力件(40)的与所述压迫端(31)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按键(20)相接触,所述传力件(40)的球面形成所述压迫面(41)及承力面(4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40)居中设于多个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的公扣(30)的压迫端(31)之间,其设有联动部(42)及按压作用部(43),所述联动部(42)设有呈锥状或曲面状的压迫面(41),所述压迫面(41)与所述多个公扣(30)的压迫端(31)的端面相贴合,所述按压作用部(43)设于所述联动部(42)的与压迫端(31)相对的另一侧上,其设有呈曲面状的承力面(46),所述按压作用部(43)的承力面(46)与所述按键(20)相接触或相间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复位弹性件(50),所述复位弹性件(50)设于所述传力件(40)与所述母扣本体(10)之间,其一端与所述传力件(40)抵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按键槽(12)的底面相抵接,其用于使所述传力件(40)及按键(20)按压后进行复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作用部(43)与所述联动部(42)一体成型,所述按压作用部(43)设于所述联动部(42)的一侧表面中央,所述按压作用部(43)的顶端呈平滑过渡的曲面状,其顶端形成所述承力面(4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公扣(30)的压迫端(31)的端面分别设有呈锥状或曲面状的受压迫面(311),其可与所述传力件(40)的压迫面(41)贴合并可相对所述压迫面(41)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本体(10)包括呈环状的主体部(13)及与用于连接的连接部(14),在所述主体部(13)的圆周侧壁上设有所述卡槽(11),在所述主体部(13)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呈圆环状的按键槽(12),所述卡槽(11)与所述按键槽(12)相贯通,所述第一定位部(17)呈爪扣状,其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3)一体成型,其另一端悬空设置而位于所述卡槽(11)内或所述按键槽(12)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33)呈孔状,其可扣入至所述第一定位部(17)内而与所述母扣本体(10) 连接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7)设有第一表面(171)和第二表面(172),所述第一表面(171)朝向所述卡槽(11),其呈斜面状,其沿所述公扣(30)的插入方向倾斜;所述第二表面(172)背离所述卡槽(11),其呈斜面状,其沿所述公扣(30)的插入方向倾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向插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30)设有挤压部(36),所述挤压部(36)的一端与所述公扣(30)一体成型,所述挤压部(36)的另一端悬空设置而成自由端,在所述挤压部(36)的朝向卡槽(11)底面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挤压凸部(361),当所述公扣(30)插入至所述卡槽(11)内时,所述挤压部(36)与所述卡槽(11)底面间隔,所述挤压凸部(361)与所述卡槽(11)底面抵接,所述挤压部(36)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表面(171)接触。
CN201821050351.3U 2018-06-13 2018-07-03 多向插扣装置 Active CN2085905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12984 2018-06-13
CN2018209129844 2018-06-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90577U true CN208590577U (zh) 2019-03-12

Family

ID=6560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50351.3U Active CN208590577U (zh) 2018-06-13 2018-07-03 多向插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905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7053A (zh) * 2018-06-13 2018-09-28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多向插扣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7053A (zh) * 2018-06-13 2018-09-28 联扬塑胶(深圳)有限公司 多向插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7053A (zh) 多向插扣装置
CN102266152B (zh) 婴幼儿安全带扣具
CN208590577U (zh) 多向插扣装置
CN110477525A (zh) 一种扣具
CN104432999A (zh) 儿童安全座椅用安全扣
CN220671695U (zh) 一种光电模块拉环式解锁装置
CN205790706U (zh) 连接器
CN107342487B (zh) 连接器组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CN106571439B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
TWM590323U (zh) 具有解鎖功能的插頭連接器
CN210054831U (zh) 扣合更牢固的扣具结构
CN213211564U (zh) 一种t型按压锁紧挂钩
CN214648132U (zh) 一种插口呈鱼嘴型的卡扣
CN108988003A (zh) 自锁防水连接器
CN210054827U (zh) 组合扣具
CN108376853A (zh) 在电流源与电气工作设备之间的电气插塞连接部
CN201150301Y (zh) 旁开扣的改进结构
CN211828889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01015019Y (zh) 背光模块及其承接装置
CN203950993U (zh) 一种防断开的配套插头和插座
CN220236207U (zh) 一种新型按压绳扣
CN215685262U (zh) 按钮式连接扣及应用其的安全帽
CN220692354U (zh) 一种光伏连接器端子结构
CN216903576U (zh) 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连接器
CN220138817U (zh) 一种带有cpa的新型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