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9374U - 一种智能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9374U
CN208589374U CN201820997593.7U CN201820997593U CN208589374U CN 208589374 U CN208589374 U CN 208589374U CN 201820997593 U CN201820997593 U CN 201820997593U CN 208589374 U CN208589374 U CN 208589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intelligent switch
microswitch
trigger
sheet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975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华典
董明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luo Home Yunwu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975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9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9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9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开关,该智能开关包括主板、连接框及按键,所述连接框处于所述微动开关的上方,所述连接框限定出安装腔及通孔,所述按键具有向下凸起设置的触发柱,所述按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按键的转动路径上具有触发位及断开位,在所述触发位,所述触发柱通过所述通孔作用到所述微动开关而接通所述微动开关电路,在所述断开位,所述触发柱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从而断开所述微动开关电路。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加按键的行程,当用户在操控该智能开关时,能够明显感受到按键是否按压到位,极大改善了操作智能开关时的手感。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迅猛发展,智能化产品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智能开关作为智能化产品的一种,由于其操作简单、反应迅速而逐渐代替传统的机械开关。
智能开关是通过微动开关电路的通断来实现其功能的,由于微动开关的行程极短,现有产品中的智能开关一般通过小行程结构来驱动微动开关动作,从而实现微动开关电路的通断。但是,采用小行程结构智能开关存在手感不佳的问题,常给用户造成按压不到位的错觉,无法正确、及时的反馈智能开关是否启动或者关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开关,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开关由于采用小行程结构而存在的手感不佳的问题。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智能开关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带有微动开关的微动开关电路,所述微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微动开关电路的通断。
另外,该智能开关还包括:
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处于所述微动开关的上方,所述连接框限定出安装腔及通孔;及
按键,所述按键具有向下凸起设置的触发柱,所述按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按键的转动路径上具有触发位及断开位,在所述触发位,所述触发柱通过所述通孔作用到所述微动开关而接通所述微动开关电路,在所述断开位,所述触发柱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从而断开所述微动开关电路。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向上凸起设置有至少一对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自所述安装柱的表面向外延伸的转轴,所述按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相匹配的转轴孔。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按键还包括顶板、一对相对设置的端板及一对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端板及所述侧板围成一空腔,所述触发柱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靠近所述端板处,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或与所述侧板集成在一起。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筋。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智能开关还包括弹性回复件,所述弹性回复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框与所述按键之间,用于提供所述按键复位的作用力。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智能开关还包括触发组件及声响反馈组件,所述声响反馈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上,所述触发组件设置在所述按键上,所述声响反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能够相互作用的金属片,所述触发组件随着所述按键转动,在所述触发组件的转动路径上具有碰触位及分离位,在所述碰触位,所述触发组件作用到所述金属片而使得所述金属片碰触发声,在所述分离位,所述金属片分离。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弹性件及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顶针。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金属片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上的第一金属片及处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上方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金属片的第二端设有一拱部,所述第二金属片包括直线段及弧线段,所述直线段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弧线段设置在所述拱部处,在所述触发组件的转动过程中,所述顶针在所述弧线段内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的碰触与分离。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按键具有向下凸起设置的中空安装柱,所述触发组件安装在所述中空安装柱内;所述连接框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声响反馈组件安装在所述凹陷部内。
作为所述智能开关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智能开关还包括底框,所述底框连接在所述连接框的下方,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底框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智能开关,由于按键可转动的安装在连接框的安装腔内,通过按键的转动来实现微动开关电路的通断,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按键的行程增加,当用户在操控该智能开关时,能够明显感受到按键是否按压到位,极大改善了操作智能开关时的手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的整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的连接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的触发组件在分离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的触发组价在碰触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主板;200-连接框;300-按键;400-弹性回复件;500-触发组件;600-声响反馈组件;700-中框;800-底框;110-微动开关;210-安装腔;220-通孔;230-安装柱;240-转轴;250-底板;260-弹性回复件支撑座;270-凹陷部;310-触发柱;320-安装板;330-顶板;340-端板;350-侧板;360-加强筋;370-中空安装柱;510-弹性件;520-顶针;610-第一金属片;620-第二金属片;710-弹性按钮;321-转轴孔;611-第一凸起;612-拱部;621-直线段;622-弧线段;6211-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开关。
请参考图1-3,该智能开关包括主板100、连接框200及按键300。
其中,主板100上设有带有微动开关110的微动开关电路,微动开关110用于控制该微动开关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智能开关的通断。
连接框200处于微动开关110的上方,连接框200限定出安装腔210及通孔220。按键300具有向下凸起设置的触发柱310,按键300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腔210内,在按键300的转动路径上具有触发位及断开位,在触发位,触发柱310通过通孔220作用到微动开关110而接通微动开关电路,在断开位,触发柱310与微动开关110分离,从而断开微动开关电路。
如此,由于按键300可转动的安装在连接框200的安装腔210内,通过按键300的转动来实现微动开关电路的通断,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得按键300的行程增加,当用户在操控该智能开关时,能够明显感受到按键300是否按压到位,极大改善了操作智能开关时的手感。
请结合参考图4-5,为了实现按键300在安装腔210内的转动,在安装腔210的底部向上凸起设置有至少一对安装柱230,在安装柱230上设置有自安装柱230的表面向外延伸的转轴240,而按键30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安装板320,安装板320上设置有与转轴240相匹配的转轴孔321。
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上述安装柱230相对设置,转轴240为形成在安装柱230表面的圆柱形凸起,针对一对安装柱230而言,设置在安装柱230上的一对圆柱形凸起分别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即上文中所描述的自安装柱230的表面向外延伸。针对按键300而言,由于其安装板320也相对设置,而且在安装板320上设置有与转轴240相匹配的转轴孔321,这样可使得按键300通过安装板320而套设在转轴240上,使得按键300可围绕转轴240转动,继而实现按键300在安装腔210内的转动。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改变安装柱230的长度可改变按键300的行程,当安装柱230的长度较长时,相应的按键300的行程变长;当安装柱230的长度较短时,相应的按键300的行程变短。在实际构建时,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改变安装柱230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安装板320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对安装柱230之间的距离,使得安装板320能够套设在转轴240上。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转轴240还可以朝向彼此的方向延伸,即转轴240设置在一对安装柱230的相对内侧,此时对应的,可调整一对安装板320之间的距离,使得安装板320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柱230内侧之间的距离相适配,从而将安装板320套设在位于安装柱230内侧的转轴240上。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将按键300通过安装板320而安装到安装柱230上,至少按键300的安装板320部分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安装时,可先将一安装板320套设在一转轴240上,再将另一安装板320套设在另一转轴240上,安装完成后,由于安装板320具有弹性效果,使得安装板320能够稳定的卡在安装柱230的外侧或者抵接在安装柱230的内侧。
另外,转轴240除开采用上述圆柱形凸起的形式外,转轴240还可以是一整体的长轴。此时,通过在安装柱230与安装板320的相应位置处设置转轴孔321,最后将长轴依次穿过安装板320及安装柱230即可。
请继续参考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按键300包括顶板330、一对相对设置的端板340及一对相对设置的侧板350,顶板330、端板340及侧板350围成一空腔,触发柱310设置在空腔内,且靠近端板340处。
可以理解的是,顶板330相对于按键300的按压板,用户可以在该顶板330上进行相关的操作,例如按压以启动或者断开智能开关。侧板350设置在顶板330宽度方向的两端,端板340设置在顶板330长度方向的两端,这样整个按键300就围成了一开口朝下的空腔,此时把触发柱310设置在空腔内且靠近端板340处,有利于提高触发柱310的运动行程,从而有利于增加用户操作智能开关时的手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板320设置在侧板350的内侧,此时按键300可以全部包裹住安装柱230,提高按键300乃至整个智能开关的外观整体性。
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板320可以与侧板350集成在一起,换言之,可将安装板320直接设置在侧板350上,这样有利于降低按键300的制造工艺及成本。
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一对安装板320的一个可以设置在侧板350的内侧,另一个则与侧板350集成在一起,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安装板320与侧板350就采用了这种设置方式。
进一步的,在空腔内还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筋360,该加强筋360的存在用以提高按键300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按键300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考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连接框200包括一底板250,在该底板250的中部区域设置有前述安装腔210,在安装腔210上设置有前述安装柱230,在安装柱230的一侧设有前述通孔220。
结合参考图4,当将按键300套设在安装柱230上的转轴240上后,按键300就可以在安装腔210内围绕转轴240而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触发柱310能够通过通孔220而作用到微动开关110或者与微动开关110分离,从而接通或者断开智能开关。
为了使得智能开关在接通或者断开后,按键300能够自发的回复到初始位置,在连接框200与按键300之间还设有弹性回复件400,该弹性回复件400用于提供按键300复位的作用力。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回复件400可采用伸缩弹簧等。
请参考图5,在安装腔210内还设有弹性回复件支撑座260,该弹性回复件支撑座260具有一容纳腔,弹性回复件40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该弹性回复件支撑座260的容纳腔内,其另一端与按键300连接,在触发柱310通过通孔220而作用到微动开关110的过程中,弹性回复件400被压缩到弹性回复件支撑座260内,此时弹性回复件400具有弹性回复力,在该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按键300能够自发的回复到初始位置。
请结合参考图6-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智能开关还包括触发组件500及声响反馈组件600,声响反馈组件600设置在连接框200上,触发组件500设置在按键300上,声响反馈组件600包括至少两个能够相互作用的金属片,触发组件500随着按键300转动,在触发组件500的转动路径上具有碰触位及分离位,在碰触位,触发组件500作用到金属片而使得金属片碰触发声,在分离位,金属片分离。
如此,通过触发组件500及声响反馈组件600的设置,使得用户在按压按键300而接通或者断开智能开关的过程中,触发组件500能够随着按键300转动而作用到声响反馈组件600上,使得声响反馈组件600发声,这样加大智能开关对用户的反馈,使得用户能够准确、及时的获知智能开关是否被按压到位而接通或者断开。
接前文所述,请参考图4,按键300具有向下凸起设置的中空安装柱370,上述触发组件500安装在该中空安装柱370内,较佳的,该中空安装柱370处于空腔内的中部位置,这样就可使得触发组件500随着按键300而转动。请参考图5,连接框200具有线下凹陷形成的凹陷部270,该凹陷部270可从安装腔210的底部继续向下凹陷形成,上述声响反馈组件600就安装在该凹陷部270内。
具体的说,触发组件500包括弹性件510及连接于弹性件510的顶针520,该弹性件51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中空安装柱370内,另一端则连接于顶针520,在按键300转动的过程中,该顶针520能够作用到声响反馈组件600。
请结合参考图5-7,金属片包括固定设置在连接框200的凹陷部270内的第一金属片610及处于第一金属片610上方的第二金属片620,第一金属片61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凸起611,第一金属片610的第二端设有一拱部612,第二金属片620包括直线段621及弧线段622,直线段621设有第二凸起6211,弧线段622设置在拱部612处,在触发组件500随着按键300的转动过程中,顶针520在弧线段622内滑动,从而实现第一凸起611与第二凸起6211的碰触与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当顶针520在弧线段622内滑动而逐渐靠近直线段621时,能够驱动直线段621向下动作,最终使得直线段621上的第二凸起6211碰触第一凸起611,从而发声。当顶针520在弧线段622内滑动而逐渐远离直线段621时,能够使得第一凸起611与第二凸起6211分离。
请参考图2-3及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前文中的触发柱310直接作用到微动开关110而引起微动开关110的损害,在连接框200与主板100之间还设有中框700,在该中框700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弹性按钮710,这样通过弹性按钮710的中间作用,可使得触发柱310间接的作用到微动开关110,从而实现了对微动开关110的良好保护。
除以上所述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智能开关还可以包括底框800,该底框800连接在连接框200的下方,前述主板100及中框700等均可以容置在底框800内或者安装在底框800上。
通过前文的相关描述可知,按键300、安装柱230、触发组件500及声响反馈组件600等是配套设置的,即通过设置一套对应的按键300、安装柱230、触发组件500及声响反馈组件600即可实现通过增加行程及发声来增加用户操作智能开关的手感及反馈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上述成套存在的按键300、安装柱230、触发组件500及声响反馈组件600的具体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在图1-3所示的实例中,智能开关具有三套上述部件,使得智能开关至少能够控制三条线路。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选择合适的按键300、安装柱230、触发组件500及声响反馈组件600等的数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开关,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带有微动开关的微动开关电路,所述微动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微动开关电路的通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处于所述微动开关的上方,所述连接框限定出安装腔及通孔;及
按键,所述按键具有向下凸起设置的触发柱,所述按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按键的转动路径上具有触发位及断开位,在所述触发位,所述触发柱通过所述通孔作用到所述微动开关而接通所述微动开关电路,在所述断开位,所述触发柱与所述微动开关分离,从而断开所述微动开关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向上凸起设置有至少一对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自所述安装柱的表面向外延伸的转轴,所述按键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相匹配的转轴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顶板、一对相对设置的端板及一对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端板及所述侧板围成一空腔,所述触发柱设置在所述空腔内,且靠近所述端板处,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内侧或与所述侧板集成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还设有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开关还包括弹性回复件,所述弹性回复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框与所述按键之间,用于提供所述按键复位的作用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开关还包括触发组件及声响反馈组件,所述声响反馈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上,所述触发组件设置在所述按键上,所述声响反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能够相互作用的金属片,所述触发组件随着所述按键转动,在所述触发组件的转动路径上具有碰触位及分离位,在所述碰触位,所述触发组件作用到所述金属片而使得所述金属片碰触发声,在所述分离位,所述金属片分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弹性件及连接于所述弹性件的顶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框上的第一金属片及处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上方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金属片的第二端设有一拱部,所述第二金属片包括直线段及弧线段,所述直线段设有第二凸起,所述弧线段设置在所述拱部处,在所述触发组件的转动过程中,所述顶针在所述弧线段内滑动,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的碰触与分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具有向下凸起设置的中空安装柱,所述触发组件安装在所述中空安装柱内;所述连接框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声响反馈组件安装在所述凹陷部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开关还包括底框,所述底框连接在所述连接框的下方,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底框内。
CN201820997593.7U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智能开关 Active CN208589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7593.7U CN208589374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智能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7593.7U CN208589374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智能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9374U true CN208589374U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38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97593.7U Active CN208589374U (zh) 2018-06-26 2018-06-26 一种智能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9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0987B2 (en) Press sound producing keyboard switch
CN105470005B (zh) 机械键盘按钮结构
CN108493028A (zh) 一种电气安全开关
CN208589374U (zh) 一种智能开关
CN103681051B (zh)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CN106328419A (zh) 一种触摸式按键结构及手持终端、游戏手柄
CN105914072A (zh) 一种按键开关及应用该按键开关的键盘
CN206628386U (zh) 双触点式键盘按键结构
CN204464125U (zh) 数据输入设备、其按键钮、按键开关、按键框、电路板
CN108428583B (zh) 一种剪刀脚结构的按键开关
CN204809099U (zh) 一体式按键开关结构
CN203312111U (zh) 一种机械式与薄膜式混合型键盘
CN201408686Y (zh) 按钮开关
CN113903610A (zh) 一种具有按压提示的开关
CN201171004Y (zh) 轻触开关按键
CN203910609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06726998U (zh) 一种新型按键结构
CN208491709U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384963U (zh) 适用于按键的机械轴结构
TWI660386B (zh) 可透視按鍵之支桿結構
CN216928360U (zh) 一种按键开关
CN220208803U (zh) 一种按键开关及键盘
CN205723269U (zh) 一种按键开关及应用该按键开关的键盘
US20220068577A1 (en) Keyboard button
CN201174343Y (zh) 一种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1

Address after: 31a01, block 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1698 Haide Third Road, Haizhu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tar Networ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ENGDA WISDOM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7

Address after: No. 15, Jiannan Road, Nanyou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Hengda Tianjing B2801

Patentee after: Xingluo home yunwu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a01, block 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no.1698, Haizhu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tar Networ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