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5399U -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5399U
CN208585399U CN201821098671.6U CN201821098671U CN208585399U CN 208585399 U CN208585399 U CN 208585399U CN 201821098671 U CN201821098671 U CN 201821098671U CN 208585399 U CN208585399 U CN 208585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edestal
locking level
hinged
cr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986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科伟
赵科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aib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aib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aib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aib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986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5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5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5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其在现有的L形曲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等基础上加以改进,即在第一连杆上开有沿第一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还包括两端分别穿过底座的对应侧侧板后插入到对应侧的第一连杆的长孔中的锁定杆,转向盒底部设有开口朝向第一连杆的一端的并与锁定杆的中部相配合的定位槽,锁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对应侧的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以使锁定杆的中部始终具有插入到定位槽中且锁定杆的端部抵在长孔的邻近第二连杆的一端。由于采用锁定杆和定位槽的形式,因此结构更为简单,且锁定杆在第一连杆长孔中滑移,动作更为稳定可靠。尤其是定位槽位于转向盒底部的供立管穿过的下轴套外壁上时,受力更为平衡,锁定更为牢固。

Description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推进器,具体指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船用推进器是一种驱动船体前进的动力装置,它包括有位于立管底部的马达及叶片和位于立管上端的推进器头部,推进器头部的壳体内安装有控制器,立管一般是通过悬挂架固定在船体上。也有通过座台支撑在船体上。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200510062357.3的文献中所公开的座台,此时立管是由锁紧套通过齿套管锁紧并垂直穿过转向盒,转向盒铰接在座台的座体内,并通过连杆机构相对于座体具有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两种工况,以实现推进器的抬起固定和滑下工作的目的。
该推进器座台连杆机构包括底座,底座内铰接有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互相转换的转向盒,连接推进器的管子由锁紧套通过齿轮套管锁紧并垂直穿过转向盒,同时在盒两侧设有实现推进器工作状态锁止的横销,构成锁止与横销相扣接的扣板安装在底座内侧,活动板铰接在底座内侧,在底座操纵端设有踏板,该踏板通过安装在底座两外侧对称位置的多杆机构实现扣板与横销的扣接和脱扣,以及活动板旋转实现推进器抬起固定和滑下。其中的多杆机构为五杆机构,包括与底座铰接的曲柄,曲柄一端与踏板固定,另一端与拉杆铰接;拉杆的另一端同时与连杆和二级杆铰接;连杆上端连接扣板并同步转动,并在连杆上设有扭簧,扭簧一端穿插在底座孔上,另一端抱合在连杆下端左侧;二级杆与推杆铰接端的铰接轴沿底座下通槽滑动,推杆上端连接设在底座内侧壁的活动板,并以活动板的铰接支点为轴心沿底座上通槽滑动。采用这样的连杆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动灵活、锁止牢固,达到控制平衡,锁止平衡,且一人手脚协调动作,就可实现推进器的应用、控制和搬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且同样运动灵活的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用来锁定铰接在座台的底座中的转向盒,包括L形曲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其中曲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底座的对应侧的侧板上,该曲柄的一端与踏板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撑在底座的对应侧侧板上的第四销轴与第三连杆的下端相铰接,第三连杆的上端则通过第五销轴与用来支撑马达的活动板相铰接,该活动板通过第六销轴铰接在底座的对应侧侧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开有沿第一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同时还包括有两端分别穿过底座的对应侧侧板后插入到对应侧的第一连杆上的该长孔中的锁定杆,所述转向盒底部设有开口朝向第一连杆的一端的并与该锁定杆的中部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锁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对应侧的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以使所述的锁定杆的中部始终具有插入到上述定位槽中且锁定杆的端部抵在长孔的邻近第二连杆的一端的趋势。
较好的是,所述定位槽开在转向盒供立管穿过的下轴套的外壁上。
为了使得踩踏踏板后能自动复位,较好的是,所述的第一销轴上套有使曲柄始终具有向第一连杆侧转动趋势的扭簧。
为了踏板在被踩后保持这种状态,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上还可以具有限位槽,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端部能插入到该限位槽中的限位杆,该限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拉簧与底座的对应侧的侧板相连,如此当踏板被踩后可以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杆的勾合进行短时间的锁定,而无需长时间施力于踏板;而一旦有外力能使曲柄克服第二拉簧的作用转动,又可以解除对曲柄的锁定,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锁定杆和定位槽的形式,因此结构更为简单,且锁定杆在第一连杆长孔中滑移,动作更为稳定、可靠。尤其是定位槽位于转向盒底部的供立管穿过的下轴套外壁上时,受力更为平衡,锁定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去掉侧盖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掉座体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5为罩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该推进器座台包括有底座1和转向盒2,转向盒上设有下端用来连接马达的立管3,其中底座1采用现有结构,它包括有底板11、两侧的侧板12以及盖设在侧板外的侧盖13;上述立管3垂直穿过转向盒2并通过深度调节机构4定位在转向盒2上,转向盒2通过两端支撑在侧板13上的转轴A铰接在底座1的后部内,即可以按需相对于底座1转动,以处于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的切换,该转向盒2内放置有转向电机21和齿轮组22,按需控制转向电机21,就可以通过齿轮组22的传动减速带动固定在立管3上的末级齿轮23的转动,进而可以使立管3转动,带动马达及叶片转动,达到转向的目的。
为了控制上述马达和转向电机的工作,在底座1内安装有驱动器B和用来安装指示灯的灯板5,本实施例中,驱动器B独立于转向电机21安装,即驱动器B封装在一铝质的控制盒6内,控制盒6固定在的底座1的前部内,并在该控制盒6的上方设置有与底座1相铰接的罩体7,灯板5安装在该罩体7内,在该罩体7上开有与灯板5上的指示灯相对应的通孔71,为了防止水通过通孔进入到灯板上,进一步改进的是,罩体7的外表面上在对应灯板5的部位开有沉槽72,通孔71位于该沉槽72的底部,并在该沉槽中覆盖有防水贴纸(图中未示出),这样既不妨碍观窗和操作,同时又较好地提高了防水性能。同时为了方便灯板5的安装,在上述罩体7的内表面上延伸出两弹性脚73,各弹性脚73的延伸端上相对设有与灯板5的边沿相勾合的钩部,灯板5卡接在该两弹性脚的钩部之间,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
为了防止电线C缠绕,本实施例中的深度调节机构4作了改进,它包括有套在转向盒2上方的立管3上的固定套41和螺纹连接在固定套上的锁紧套42,固定套41的端口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轴向延伸并能抱合在立管3外的锁紧片411,本实施例中为四个锁紧片411,各锁紧片411所围成的外径沿延伸端逐渐变小,而锁紧套42在对应锁紧片411处的内壁为与各锁紧片411相配合的锥形孔,如此当锁紧套42旋合在固定套41上时,随着锁紧套42沿着立管3轴向移动时,同时锁紧套42的锥形孔慢慢地抱紧四个锁紧片411,使得四个锁紧片411与立管3紧固成一体。需要调节马达的高度时,只要旋松锁紧套42,立管3上下移动至所需位置,然后旋紧锁紧套42即可。由于锁紧套42上没有外突物,因此不会妨碍电线C,即在转向盒2转动时,电线C不会缠绕在锁紧套42上。
上述底座1两侧还安装有控制转向盒2水平和垂直状态转换的连杆机构8,本实施例中,该连杆机构8包括有L形曲柄81、第一连杆82、第二连杆83、第三连杆84和锁定杆85,其中曲柄81中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底座1的对应侧板上,该曲柄81的一端与踏板86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一连杆82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8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二连杆83的一端相铰接,第二连杆83的另一端通过支撑在底座1的对应侧板上的第四销轴与第三连杆84的下端相铰接,第三连杆84的上端则通过第五销轴与用来支撑马达的活动板9相铰接,该活动板9通过第六销轴铰接在底座1的对应侧板上,同时在第一连杆82上开有沿第一连杆82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821,锁定杆85的两端分别穿过底座1对应侧的侧板后插入到对应侧的第一连杆82上的该长孔821中,且转向盒2底部设有开口朝向第一连杆82的一端的并与锁定杆85的中部相配合的定位槽24,本实施例中,为了锁定更为稳定,该定位槽24开在转向盒供立管穿过的下轴套的外壁上。锁定杆85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的对应侧的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87a,以使锁定杆85的中部始终具有插入到上述定位槽24中的趋势,并使锁定杆85的端部抵在长孔的邻近第二连杆83的一端。
为了能够踩踏板86后,曲柄81能自动复位,在上述第一销轴上套有一扭簧87b,该扭簧87b一端抵在曲柄81上,另一端抵在底座1上,使曲柄81始终具有向第一连杆82侧转动的趋势。
为了向下踩踏板86到位后,能保持在该状态,所述曲柄81的另一端上还具有限位槽811,在底座1上设置有与端部能插入到对应侧曲柄81的限位槽811中的限位杆89,该限位杆89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拉簧87c与底座1的对应侧的侧板相连。
在转向盒2水平、立管3处于直立状态下,锁定杆85的中部插入到转向盒2底部的定位槽24中,并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进行可靠锁定。当推进器处于非工作状态,需要将其提升离开水面时,只要脚踩踏板86,此时底座1两侧的连杆机构动作,即曲柄81克服扭簧的作用顺时针转动(从图3中看),并拉动第一连杆82和第二连杆83向曲柄81侧移动,两侧的第一连杆82同时拉动锁定杆85向曲柄81侧移动,使其离开定位槽,进而可以使转向盒2绕其转轴旋转而处于直立状态。同时曲柄上的限位槽811随着曲柄的顺时针转动与限位杆89相勾合,使各连杆保持在向曲柄侧移动后的状态,此时活动板逆时针转动,处于迎合马达的姿势。当马达落入到活动板上部的弧形凹槽中后,随着立管及转向盒的继续转动,至立管水平状态的过程中,活动板受压后随之顺时针转动,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背向曲柄移动,从而拉动曲柄逆时针转动,曲柄上的限位槽811脱离限位杆89,这时在扭簧的作用下,活动板保持在图2的状态,以支撑马达的平稳放置。当需要将马达放入水中时,同样踩踏板,直至曲柄上的限位槽811再一次随着曲柄的转动与限位杆89相勾合,然后顺势将马达放下,随后,在第一拉簧的作用下,锁定杆85背向曲柄移动,拉动第一连杆背向曲柄移动,同理,会拉动曲柄逆时针转动,曲柄上的限位槽811再一次脱离限位杆89,同时随着转向盒的转动,转向盒上的定位槽再一次与锁定杆相卡接,使立管处于锁定状态。

Claims (4)

1.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用来锁定铰接在座台的底座中的转向盒,包括L形曲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其中曲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底座的对应侧的侧板上,该曲柄的一端与踏板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销轴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相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支撑在底座的对应侧侧板上的第四销轴与第三连杆的下端相铰接,第三连杆的上端则通过第五销轴与用来支撑马达的活动板相铰接,该活动板通过第六销轴铰接在底座的对应侧侧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上开有沿第一连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孔,同时还包括有两端分别穿过底座的对应侧侧板后插入到对应侧的第一连杆上的该长孔中的锁定杆,所述转向盒底部设有开口朝向第一连杆的一端的并与该锁定杆的中部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锁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的对应侧的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以使所述的锁定杆的中部始终具有插入到上述定位槽中且锁定杆的端部抵在长孔的邻近第二连杆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开在转向盒供立管穿过的下轴套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销轴上套有使曲柄始终具有向第一连杆侧转动趋势的扭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上具有限位槽,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端部能插入到该限位槽中的限位杆,该限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二拉簧与底座的对应侧的侧板相连。
CN201821098671.6U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Active CN208585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8671.6U CN208585399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8671.6U CN208585399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5399U true CN208585399U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4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98671.6U Active CN208585399U (zh) 2018-07-11 2018-07-11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5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9533B (zh) 一种滑板车
CN208585399U (zh) 一种推进器座台的连杆机构
EP2948607B1 (en) Cover assembly for a spa and a spa comprising such a cover assembly
CN110641192A (zh) 一种联动式乐谱翻页装置
CN208498777U (zh) 一种推进器座台
CN208439413U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
CN208265068U (zh) 一种园林用便于倾倒清洁垃圾桶
CN209492691U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的座台
CN110545348B (zh) 一种适用于多环境的多功能手机支架
CN208439412U (zh) 推进器的头部角度调节结构
CN216072977U (zh) 一种市政道路清淤用井盖提升装置
CN212685828U (zh) 一种滑板车
CN211327979U (zh) 一种可收折跑步机
CN211486541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幼教敲打台
CN211167246U (zh)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机构
CN210503023U (zh) 一种滑板车
CN210740153U (zh) 一种吊扇灯
CN206107535U (zh) 船用推进器的头部转向结构
CN207791106U (zh) 一种用于水下喷泵的船尾悬挂装置
CN109484601A (zh) 一种船用推进器的座台
CN201379742Y (zh) 一种吊架支脚张合装置
CN214742335U (zh) 一种外转子风机风叶防脱落结构
CN208783928U (zh) 一种脚踏式升降琴谱架
CN220110374U (zh) 一种舞蹈平衡辅助结构
CN215259095U (zh) 一种用于氢气发生器装置的壁挂式可调节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