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2531U -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2531U
CN208582531U CN201721320243.9U CN201721320243U CN208582531U CN 208582531 U CN208582531 U CN 208582531U CN 201721320243 U CN201721320243 U CN 201721320243U CN 208582531 U CN208582531 U CN 208582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plate component
positioning region
artificial tooth
lock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2024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世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32024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2531U/zh
Priority to TW107202686U priority patent/TWM562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2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2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一种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一患者的口腔内的一硬颚或一无牙区骨嵴,并包含多个锁固元件、一定位部与一临时假牙部。锁固元件用以固设于硬颚或一无牙区骨嵴,而定位部开设多个对应锁固元件的穿孔,用以能够拆卸性并止滑性地套设于锁固元件。临时假牙部连结于定位部,并具有至少一临时假牙,且每一上述临时假牙开设有一导引孔。上述导引孔用以导引一手术执行者在上述患者的一齿槽骨钻设植牙孔。

Description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利用手术导引板能够拆卸性并止滑性地套设于锁固元件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现代人对于医学的依赖也越来越高,而医学技术的进步也化了许多以前的不可能为可能,像是全口植牙、整形等。
在植牙技术尚未发展成型之前,如果患者有缺牙,牙科医师使用的方式为使用牙桥。传统牙桥需要磨掉两旁完好的牙齿再套上假牙,就是俗称的“缺一颗,补三颗”,也因此让民众十分畏惧。而完好的牙齿磨掉之后就无法复原,并且套上假牙之后,细菌常会从假牙与真牙的缝隙中侵入,造成蛀牙,因此牙桥必须5至10年就要更换一次。而缺牙的地方也会因为没有牙齿的支撑,骨头(齿槽骨)随着时间久了而萎缩。
然而,缺牙不补又会使缺牙处的旁边牙齿倾斜,造成失去咀嚼功能以及清洁不易进而引发蛀牙的问题,或是因缺牙处而惯用另一侧咀嚼,长期下来会造成脸部肌肉过度生长和萎缩,进而使得颜面不对称。虽然使用传统牙桥会衍生相关问题,但是不补牙又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因此,患者还是会使用传统牙桥进行补牙。可是传统牙桥还存在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无法针对全口缺牙的患者进行补牙。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瑞典的骨科医师Branemark博士在公元1955年时在从事骨头愈合的研究中,偶然发现人体的骨组织与软组织对于钛的生物兼容性好,且与钛金属稳定的接合。故Branemark博士与口腔外科医师合作,于1965年植入全世界第一颗人工植体,为牙科技术带来近代最重大的突破,也慢慢演变发展出现在的植牙技术。
人工植牙的方法为,牙医师以一种钛金属或钛合金作为植体,并将植体植入患者缺牙的位置,只要患者有足够高和宽的齿槽骨,就可以植入植体,并等待骨头和植体密合后,植入的植体就可以和真牙一样具有承受咀嚼的咬合力。最后在植体上套设一人工牙冠,便完成了人工植牙。相较于传统牙床,人工植牙是针对缺牙处植入植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一颗需补三颗所衍生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全口缺牙患者的补牙问题。而对于植牙可以使用的年限,牙科医师普遍的回答都是,第一颗人工植体自1965年开始便稳定的存在于该位患者口内至今约50年。
然而,人工植体要能稳定的存在于患者口内,关键在于牙医师在患者的齿槽骨钻设的「植牙孔」,植牙孔是用以植入植体,植牙孔钻设的够精确,植体就能够稳定地植入齿槽骨。倘若植牙孔钻设的不够精确,植体植入齿槽骨的位置就不精确,可能造成植体不够稳固而松脱,甚至有可能在牙医师钻设植牙孔时导致病人神经受伤等相关后遗症。再者,人类的手都会有大幅度或小幅度的抖动,即使是牙医师也是如此,而手的抖动也都有可能影响到牙医师钻设植牙孔。而且,患者要长时间张大嘴巴,难免会感觉不适使得脸部肌肉抖动,也可能会影响到牙医师钻设植牙孔,另外,吞咽口水、舌头都有可能是影响的因素之一。
至于有些牙医师会使用手术导引板,但是通常都是手动将手术导引板放至于牙肉组织,并在手术导引板与牙肉组织连结之处钻入固定组件(即钻设于患者齿槽骨的外侧),使手术导引板固设于牙肉组织,借此利用手术导引板于导引钻设植牙孔。但是现有的手术导引板固定于牙肉组织上时,便要等到植牙孔钻设完毕后才可以取下,如果植牙孔钻设位置有误也无法在钻设过程中发现,且钻设于患者齿槽骨外侧的固定组件也会使患者的嘴巴需长时间张开直到植牙孔钻设完毕,造成患者的不适,可能导致患者脸部肌肉抽动或是不自觉的移动去影响牙医师钻设植牙孔。再者,外侧的固定组件也会阻碍补骨手术的进行,因固定组件固定在齿槽骨外侧,使得骨粉无法加附于齿槽骨外侧的缺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因为无法精确的钻设植牙孔而衍生出的种种问题以及手术导引板固定于牙肉组织的方式及工序所产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一患者的口腔内的一硬颚以及一无牙区骨嵴中的至少一者,并包含多个锁固元件、一定位部与一临时假牙部。
多个锁固元件用以固设于上述硬颚以及上述无牙区骨嵴中的至少一者。定位部开设有多个对应上述锁固元件的穿孔,用以能够拆卸性地并止滑性地套设于上述锁固元件。临时假牙部连结于上述定位部,并具有至少一临时假牙,且每一上述至少一临时假牙开设有一导引孔。其中,上述导引孔用以导引一手术执行者在上述患者的一齿槽骨钻设至少一植牙孔。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的多个锁固元件还涂布有一止滑层。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的多个锁固元件还包含一开设有一环槽的锁固元件本体与一套设于上述环槽的止滑环。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的临时假牙部一体成型地连结定位部。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的定位部还包含多个对应该多个穿孔的快拆结构。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的止滑层为一橡胶层。
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的基础下,本实用新型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使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的每一该多个锁固元件具有一锁固外径,且每一该多个穿孔具有一与锁固外径相等的穿孔孔径。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定位部开设有多个对应锁固元件的穿孔,用以能够拆卸性并止滑性地套设于上述固设于硬颚或无牙区骨嵴的锁固元件,且临时假牙部的临时假牙开设有一导引孔,用以导引手术执行者在患者的齿槽骨钻设植牙孔。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无法准确钻设植牙孔而衍生出的种种问题以及手术导引板固定于牙肉组织的方式及工序所产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第一实施例的导引孔导引手术执行者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术执行者钻设植牙孔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植体植入植牙孔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a、1b、1c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11、11a、11b 锁固元件
111a、111b 锁固元件本体
112a 止滑环
112b 止滑层
12、12c 定位部
121 穿孔
121c 定位部本体
122c 快拆结构
13 临时假牙部
131 临时假牙
1311 导引孔
14 连结部
2 硬颚
3 真牙
4 牙肉组织
5 齿槽骨
6 钻设组件
7 植体
8 基台
9 填充物
R1 锁固外径
R2 穿孔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一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用以供一手术执行者能够拆卸地固定于一患者的口腔内的一硬颚2,并包含多个锁固元件11、一定位部12与一临时假牙部13。
多个锁固元件(附图仅标示一锁固元件11)用以固设于硬颚2,在第一实施例中,手术执行者于硬颚2上开设至少一对应于锁固元件11的锁固孔(附图绘示二锁固孔),并将锁固元件11插入锁固孔,使锁固元件11固设于硬颚2。定位部12开设有多个对应上述锁固元件11的穿孔121,用以能够拆卸性并止滑性地套设于上述锁固元件11,使得手术执行者可依据自身或是患者的状况,可将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固设于患者的硬颚2或是将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自患者的硬颚2拆卸下来。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术导引板固定于牙肉组织后仅能于钻设植牙孔完毕后才能取下的问题。在第一实施例中,以硬颚2当作例子,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术执行者也可于患者的口腔内的一无牙区骨嵴开设锁固孔,并将锁固元件11插入锁固孔,借以使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能够拆卸地固定于无牙区骨嵴。
临时假牙部13连结于定位部12,并且具有至少一临时假牙(附图仅标示一临时假牙131),且每一临时假牙都开设有一导引孔1311。其中,导引孔1311用以导引手术执行者在患者的齿槽骨5(齿槽骨5被牙肉组织4所覆盖,故标示于图3)钻设植牙孔(绘示于图5)。临时假牙的数量视患者口内缺牙的数量而定,在第一实施例中,患者的真牙3数量为两颗,故临时假牙部13具有十二颗临时假牙(一般人上排牙齿若包含智齿有十六颗,不包含智齿有十四颗,本实施例中以不包含智齿为例),而每一颗临时假牙都开设有一导引孔。在其他实施例中,临时假牙131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即使临时假牙131的数量只有一颗也可以。
在第一实施例中,锁固元件11用以供定位部12套设的一端具有一锁固外径R1,而定位部12开设的穿孔121具有一穿孔孔径R2,其中,锁固外径R1与穿孔孔径R2相等。借以使定位部12能因为穿孔121的穿孔孔径R2与锁固元件11的锁固外径R1相等而止滑性地套设于锁固元件11,也能因为穿孔121的穿孔孔径R2与锁固元件11的锁固外径R1相等而使定位部12能能够拆卸性地自锁固元件11上移除。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更包含一连结部14,且连结部14用以连结上述定位部12与上述临时假牙部13。通常定位部12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而临时假牙部13需要取模、印模、切割、消磨、打亮等步骤,因定位部12与临时假牙部13的坚硬程度不同,故需要连结部14连结定位部12与临时假牙部13,连结部14也可为树脂,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临时假牙部13也可以一体成型地连结于定位部12。另外,在全口无牙案例定位部12也可当作支撑患者咬合高度,更可当成检验咬合高度与咬合关系的重要参考依据。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其中,图3显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第一实施例的导引孔导引手术执行者的剖面示意图;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术执行者钻设植牙孔的剖面示意图;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植体植入植牙孔的剖面示意图。
定位部12套设于锁固元件11后,临时假牙部13对应到患者的牙肉组织4,而患者的齿槽骨5被牙肉组织4所覆盖。手术执行者会使用一钻设组件6,并通过导引孔1311的导引,使钻设组件6穿设过导引孔1311并在牙肉组织4与齿槽骨5钻设出一植牙孔。钻设组件6可为一植牙机,但不以此为限。通过导引孔1311的导引,使得手术执行者钻设的植牙孔能更精准且更稳定,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无法精准钻设植牙孔而衍生出的种种问题。
手术执行者在钻设出植牙孔后,将一植体7植入上述植牙孔,并将一基台(abutment)8锁固于植体7,再将填充物9填充入导引孔1311,借此连结基台8与临时假牙131。手术执行者在将填充物9填充入导引孔1311后,可切割连结部14(绘示于图2)使定位部12与临时假牙部13分离,再将定位部12自硬颚2上拆卸下来,填充物9可为树脂,但不以此为限。最后,手术执行者再将锁固元件11自硬颚2上取下,即完成了上述的作业,使得临时假牙部13临时性地设至于患者的口腔内。也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术导引板的繁杂工序以及耗费时间的问题,并可同时完成临时假牙的制作。
后续待人工牙冠制造完成,再将临时假牙部13置换成人工牙冠的技术为现有技术,也不是本实用新型所要强调的技术内容,故不在此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其中,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一种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a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一患者的口腔内的一硬颚2,并包含多个锁固元件11a、一定位部12与一临时假牙部13,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a也可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患者的口腔内的一无牙区骨嵴。其中,定位部12以及临时假牙部13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定位部12以及临时假牙部13相同,故不在此赘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锁固元件11a更包含一锁固元件本体111a与一止滑环112a。锁固元件本体111a开设有一环槽,且环槽用以供止滑环112a套设,使得定位部12套设于锁固元件11a时,会因为止滑环112a的关系,而使止滑效果更好。止滑环112a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为一O型环(O-ring),但不以此为限。
一种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b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一患者的口腔内的一硬颚2,并包含多个锁固元件11b、一定位部12与一临时假牙部13,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b也可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患者的口腔内的一无牙区骨嵴。其中,定位部12以及临时假牙部13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定位部12以及临时假牙部13相同,故不在此赘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锁固元件11b更包含一锁固元件本体111b,且上述锁固元件本体111b更涂布有一止滑层112b,并通过止滑层112b使得止滑效果更佳。止滑层112b可为一橡胶层,但不以此为限。
一种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c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一患者的口腔内的一硬颚2,并包含多个锁固元件11、一定位部12c与一临时假牙部13,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1c也可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患者的口腔内的一无牙区骨嵴。其中,锁固元件11以及临时假牙部13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锁固元件11以及临时假牙部13相同,故不在此赘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定位部12c包含一定位部本体121c与多个快拆结构122c,且快拆结构122c对应上述多个穿孔121(标示于图1)设置,使得定位部12c套设于锁固元件11时,能通过快拆结构122c加以固定。快拆结构122c为一Quick release mechanism(简称:QRM)。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包含锁固元件、定位部与临时假牙部,锁固元件固设于患者的硬颚或无牙区骨嵴,并用以供定位部能够拆卸性并止滑性地套设,而临时假牙部具有至少一开设有一导引孔的临时假牙。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手术执行者能够拆卸性并止滑性地将定位部套设于锁固元件,并且通过临时假牙的导引孔导引手术执行者在患者的齿槽骨钻设一植牙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无法精准钻设植牙孔而衍生出的种种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中,定位部能够拆卸性并止滑性地套设于锁固元件,且定位部可受操作性地与临时假牙部分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术导引板固定于牙肉组织的方式及工序所产生的问题,并可同时完成临时假牙的制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以能够拆卸地固定于一患者的口腔内的一硬颚以及一无牙区骨嵴中的至少一者,该组件包含:
多个用以固设于该硬颚以及该无牙区骨嵴中的该至少一者的锁固元件;
一定位部,该定位部开设有多个用以能够拆卸性并止滑性地套设于该些锁固元件的穿孔;以及
一临时假牙部,该临时假牙部连结于该定位部,并具有至少一临时假牙,且每一该至少一临时假牙开设有一用以导引一手术执行者在该患者的一齿槽骨钻设至少一植牙孔的导引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锁固元件还涂布有一止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锁固元件包含:
一锁固元件本体,该锁固元件本体开设有一环槽;以及
一止滑环,该止滑环套设于该环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临时假牙部一体成型地连结该定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还包含多个对应该多个穿孔的快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止滑层为一橡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多个锁固元件具有一锁固外径,且每一该多个穿孔具有一与该锁固外径相等的穿孔孔径。
CN201721320243.9U 2017-10-13 2017-10-13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Active CN208582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20243.9U CN208582531U (zh) 2017-10-13 2017-10-13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TW107202686U TWM562107U (zh) 2017-10-13 2018-02-27 牙科手術導引板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20243.9U CN208582531U (zh) 2017-10-13 2017-10-13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2531U true CN208582531U (zh) 2019-03-08

Family

ID=6325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20243.9U Active CN208582531U (zh) 2017-10-13 2017-10-13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2531U (zh)
TW (1) TWM56210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2107U (zh) 2018-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34012A (zh) 製作牙科手術導板及局部缺牙患者植入贗復體之方法
Ntounis et al. A technique for managing and accurate registration of periimplant soft tissues
Forgie et al. Management of hypodonhia: Restorative considerations. Part III.
Porwal et al. Neutral zone approach for rehabilitation of severely atrophic ridge
Wang et al. Effect of CAD/CAM Guide Plate Combined With Socket-Shield Technique in Immediate Implantation of Anterior Teeth Aesthetic Area and Its Influence on Aesthetics
Sivaranjani et al. Single Immediate Denture for a Diabetic Patient-A Case Report
CN208582531U (zh) 牙科手术导引板组件
Drashti et al. Tooth supported Overdenture: Imperative treatment modality: Root to basics
RU2560777C1 (ru) Способ имплантационного протезирования с фиксацией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соотношения челюстей
Kraljević et al. Immediate complete denture
Malik et al. Restricted mouth opening-impressions making
Cordaro et al. Transition from a failing dentition to a removable implant-supported prosthesis: A staged approach.
Parnia et al. A Time-saving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 and centric relation of complete denture to a full arch implant prosthesis
RU2678930C1 (ru) Непосредственный съемный зубной протез
RU2665141C2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зиции дентальных имплантатов на этапах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пациента с отсутствием зубов
Handa et al. Rehabilitation of a patient with an immediate complete denture: a case report
Holst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rgical fixation screws in implant prosthodontics—Part II: Indexing implant position
Showkat et al. Management of Flabby Ridge Using Hobkirk’s Technique: A Case Report
Sharma et al. Tooth-supported Overdenture using Castable Ball and Socket Attachments
Assadawy Immediate Dental Implant Practical Steps at Your Fingertips
Hallikerimath et al. Prosthodontic rehabilitation with Preci-clix overdenture system-A case report
Vikhe et al. Single complete denture a corrective prosthodontics: a clinical report.
Prabhavathi et al. PROSTHETIC MANAGEMENT OF PROMINENT PREMAXILLA WITH FLANGELESS COMPLETE DENTURE
Sikri et al. Immediate Partial Denture: Creating Seamless Aesthetics with Natural Tooth Pontics
Prasad et al. IMMEDIATE DENTURES--A BOON FOR THE EDENTULOUS PATI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