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1016U - 线缆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1016U
CN208571016U CN201820724939.6U CN201820724939U CN208571016U CN 208571016 U CN208571016 U CN 208571016U CN 201820724939 U CN201820724939 U CN 201820724939U CN 208571016 U CN208571016 U CN 208571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extension
insulating body
coaxial connector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249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闻豪
阮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249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1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1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1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以及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板部、自连接板部凸伸入圆柱部之插槽内的对接部和连接连接板部一端且收容于延伸部之收容槽内的抵压部,该抵压部与盖板位于插槽的两端,所述金属外壳位于盖板的外侧,且所述盖板向下挤压抵压部至与线缆接触。线缆夹持在抵压部和绝缘本体之间,从而连接器的厚度降低,有利于连接器的薄型话发展,且线缆与导电端子接触面积较小并接触可靠,导电端子上的线缆接触部到板端接触部的结构单一,无过多旁支,从而高频信号无过多的干涉及损失,驻波比的性能较高。

Description

线缆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同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通信领域的线缆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电子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通信领域中的线缆同轴连接器,通常该线缆的一端连接同轴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其它电子设备中,方便两者的信号传输,其中,电缆与连接器的电性连接,为防止线缆脱离该同轴连接器,通常将连接器夹持线缆,但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增加了线缆与连接器的厚度,不利于同轴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于2014年7月17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第CN104934743A号,其公开了呈V字形折叠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大平面有一V槽,线束放入后,金属背板折弯带动绝缘板和端子弹壁下压,包住线束。由于线束是被夹持于导电端子的大平面与端子弹壁之间,增加了连接器的整体厚度,不利于连接器薄型化发展,且端子两侧延伸结构较多,同时端子中间压住,易散线且与端子的接触面较大,高频信号会相互干扰,对驻波的影响较大。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线缆同轴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化的线缆同轴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是:
一种线缆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圆柱部、自圆柱部一端向上延伸出的可旋转式盖板及自圆柱部相反的另外一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圆柱部设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槽,其中所述延伸部设有用于收容线缆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板部、自连接板部凸伸入圆柱部之插槽内的对接部和连接连接板部一端且收容于延伸部之收容槽内的抵压部,该抵压部与盖板位于插槽的两端,所述金属外壳位于盖板的外侧,且所述盖板向下挤压抵压部至与线缆的裸露芯线接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二是:
一种线缆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圆柱部和自圆柱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圆柱部设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槽,所述延伸部设有用于收容线缆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于圆柱部之插槽内的对接部和收容于延伸部之收容槽内的抵压部,其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板部、自连接板部凸伸入圆柱部之插槽内的对接部和连接连接板部一端且收容于延伸部之收容槽内的抵压部,所述金属外壳位于盖板的外侧,且线缆的裸露芯线被夹持于延伸部与抵压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还包括如下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设有沿竖直方向与收容槽相贯通的通槽及连接延伸部且收容于通槽内的可弯折抵靠臂,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用以将抵靠臂折弯抵靠至线缆的爪臂。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自连接板部的后端向上且向后弯折形成,该抵压部向上支撑盖板,所述对接部自连接板部的相反两侧向下弯折形成一对弹性接触臂。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具有弹性,初始状态时抵压部相对连接板部倾斜向上延伸,线缆同轴连接器组装完成后,抵压部受到盖板向下的压力从而与线缆接触,此时抵压部与连接板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位于绝缘本体的下侧,所述收容槽位于绝缘本体的上侧,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贯通收容槽与插槽的凹槽,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板部收容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可弯折抵靠臂呈一对且位于通槽的相反两侧,所述爪臂也呈一对抵押可弯折抵靠臂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同轴连接器还包括埋设于延伸部后端的固定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和导电端子在同一金属料带上形成,并与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且固定端子和导电端子分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子分别位于导电端子的相反两侧,所述固定端子至少部分暴露于延伸部。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同轴连接器还包括埋设于延伸部后端的固定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和导电端子在同一金属料带上形成,且与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所述固定端子分别位于导电端子的相反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设有沿竖直方向与收容槽相贯通的通槽及连接延伸部且收容于通槽内的可弯折抵靠臂,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用以将抵靠臂折弯抵靠至线缆的爪臂。
进一步地,所述抵压部自连接板部的后端向上且向后弯折形成,该抵压部向上支撑盖板,所述对接部自连接板部的相反两侧向下弯折形成一对弹性接触臂。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抵压部相反一侧的尾部,所述尾部由金属料带剪切形成,所述对接部位于尾部和抵压部之间,所述尾部暴露在圆柱部的前端且位于盖板的下方;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包覆圆柱部的圆框部、包围延伸部的主体部以及连接在圆框部和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圆柱部还设有位于盖板前方的间隔凹槽,所述间隔凹槽将端子尾部与金属外壳的连接部隔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抵压部与盖板位于插槽的两端,导电端子的抵压部无需因为位于对接部前方而需要反折形成,从而端子结构简单、降低了连接器的厚度,实现了薄型化发展;且导电端子末端的线缆夹持在导电端子的抵压部和绝缘本体的延伸部之间,降低了连接器的厚度,线缆与导电端子接触面积较小且接触可靠,导电端子上的线缆接触部到板端接触部的结构单一,无过多旁支,从而高频信号无过多的干涉及损失,驻波比的性能较高;同时,该抵压部自连接板部折弯而成,在盖板挤压后,增加与线缆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线缆同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是如图3所示线缆同轴连接器之金属壳体未完全扣合的立体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线缆同轴连接器之金属壳体未下压前的立体图。
图5是如图4所示线缆同轴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6是如图5所示端子模组的放大图。
图7是如图6所示端子模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如图6所示端子模组去除绝缘本体后的立体图。
图9是线缆同轴连接器之金属壳体未下压时的剖视图。
图10是如图1所示线缆同轴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如图1所示线缆同轴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线缆同轴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连接于导电端子2的线缆3以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金属外壳4。
绝缘本体1包括圆柱部11、自圆柱部11前端向上延伸出的可旋转式盖板12 及自圆柱部11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13。圆柱部11设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槽111,延伸部13设有用于收容线缆3的收容槽131。插槽111位于绝缘本体1的下侧,所述收容槽131位于绝缘本体1的上侧,所述绝缘本体1 还设有贯通收容槽131与插槽111的凹槽14。盖板12大致呈梯形状,且盖板12 靠近圆柱部11部分的宽度大于远离圆柱部11部分的宽度,
导电端子2包括延伸于插槽111内的对接部21和位于收容槽131正上方的抵压部22,所述盖板12向下挤压抵压部22至与线缆3接触,所述对接部21位于抵压部22的前方。导电端子2还包括连接于抵压部22和对接部21之间的连接板部23,所述抵压部22自连接板部23的后端向上且向后弯折形成,且抵压部22具有弹性,当盖板抵压向下挤压抵压部时,该抵压部对支撑盖板及金属外壳向上的支撑力,从而增加金属外壳与延伸部13的结合强度,以增加该抵压部 22与线缆的接触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即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连接板部23、自连接板部凸伸入圆柱部之插槽111内的对接部21和自连接板部23一端延伸且收容于延伸部13之收容槽131内的抵压部22,相对现有技术,该抵压部22与盖板 12位于插槽111的两端,导电端子2的抵压部22无需因为位于对接部21前方(即靠近盖板12)而需要反折形成,从而端子结构简单、降低了连接器的厚度,实现了薄型化发展。所述对接部21自连接板部23的前方相反两侧向下弯折形成一对弹性接触臂211,所述一对弹性接触臂211形成一夹持空间,用于夹持对接同轴连接器的中心导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自延伸部13相反两侧向下延伸出的一对可弯折抵靠臂132,所述金属外壳4设有用以将一对抵靠臂132折弯抵靠至线缆3的爪臂41,所述爪臂41设有向内凸伸的抵扣弹片411,抵扣弹片411 的设置使得爪臂41更稳定地固定抵靠臂132。延伸部13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延伸部的通槽133,所通槽133与收容槽131相贯通,所述线缆3包括夹持在一对抵靠臂132和抵压部22之间的裸露芯线31。金属外壳4包括包覆圆柱部11的圆框部42、包围延伸部13的主体部43以及连接在圆框部42和主体部43之间的连接部46,一对爪臂41自主体部43的相反两侧向下延伸形成。金属外壳4 还包括自圆框部42向前延伸至包围绝缘本体1的延伸部13的贴合部44,所述贴合部44呈L字形,从而更好地支撑爪臂41的弯折。金属外壳4的主体部43 的自由末端设有抓持部45,抓持部45用于握持线缆3。抓持部45的内侧设有凸筋451,从而增强抓持部45与线缆3之间的握持力。线缆3包括包围芯线31的内绝缘层32、包围内绝缘层32的编织层33以及包围编织层33的外绝缘皮层34。编织层33与金属外壳4的抓持部45接触和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接地屏蔽功能。
线缆同轴连接器100还包括埋设于延伸部13后端的固定端子5,所述固定端子5和导电端子2在同一金属料带(未图示)上形成,且与绝缘本体1成型为一体。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且固定端子5和导电端子6 分离设置,固定端子5的设置起到了固定绝缘本体1的作用,方便了绝缘本体1 在注塑成型时的固定。固定端子5分别位于导电端子2的相反两侧,固定端子5 至少部分暴露于延伸部13。延伸部13的前端设有向后凹陷的凹口134,所述凹口134由侧壁135和向前和向下倾斜延伸的斜面136形成。固定端子5呈方形状,且固定端子5的前端暴露在空气中。如图7和图8所示,导电端子2还包括位于抵压部22相反一侧的尾部24,所述尾部24由金属料带剪切形成。对接部21位于尾部24和连接板部23之间,尾部24暴露在圆柱部11的前端且位于盖板12 的下方。绝缘本体1的圆柱部11还设有位于盖板12下方和前方的间隔凹槽112,所述间隔凹槽将端子尾部与金属外壳的连接部隔开,另外,该间隔凹槽有利于在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后折断,将料带分离,该间隔凹槽112可防止导电端子2与金属外壳4形成短路。
请结合图4、10-11所示,金属外壳4的主体部43向下弯折带动盖板12向下弯折抵压导电端子2的抵压部22,从而与线缆3的芯线31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抵压部22与盖板12位于插槽111的两端,导电端子2的抵压部22无需因为位于对接部21前方(即靠近盖板12)而需要反折形成,从而端子结构简单、降低了连接器100的厚度,实现了薄型化发展;即线缆3夹持在导电端子3的抵压部33和绝缘本体1的延伸部13之间,降低了连接器100的厚度,且线缆3与导电端子2接触面积较小且接触可靠,导电端子2上的线缆接触部到板端接触部的结构单一,无过多旁支,从而高频信号无过多的干涉及损失,驻波比的性能较高;同时,该抵压部自连接板部折弯而成,在盖板挤压后,增加与线缆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金属外壳4的爪臂41折弯后抵靠臂132对线缆3有个向上的压力,从而使线缆3与导电端子2接触可靠,同时导电端子2受到盖板12向下的压力和抵靠臂132向上的支撑力,形成上下共同夹持,使得线缆2的裸露芯线接触充分,从而高频信号性能表现更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线缆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圆柱部、自圆柱部一端向上延伸出的可旋转式盖板及自圆柱部相反的另外一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圆柱部设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有用于收容线缆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板部、自连接板部凸伸入圆柱部之插槽内的对接部和连接连接板部一端且收容于延伸部之收容槽内的抵压部,该抵压部与盖板位于插槽的两端,所述金属外壳位于盖板的外侧,且所述盖板向下挤压抵压部至与线缆的裸露芯线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设有沿竖直方向与收容槽相贯通的通槽及连接延伸部且收容于通槽内的可弯折抵靠臂,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用以将抵靠臂折弯抵靠至线缆的爪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自连接板部的后端向上且向后弯折形成,该抵压部向上支撑盖板,所述对接部自连接板部的相反两侧向下弯折形成一对弹性接触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具有弹性,初始状态时抵压部相对连接板部倾斜向上延伸,线缆同轴连接器组装完成后,抵压部受到盖板向下的压力从而与线缆接触,此时抵压部与连接板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位于绝缘本体的下侧,所述收容槽位于绝缘本体的上侧,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贯通收容槽与插槽的凹槽,所述导电端子的连接板部收容于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折抵靠臂呈一对且位于通槽的相反两侧,所述爪臂也呈一对抵押可弯折抵靠臂下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同轴连接器还包括埋设于延伸部后端的固定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和导电端子在同一金属料带上形成,并与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且固定端子和导电端子分离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分别位于导电端子的相反两侧,所述固定端子至少部分暴露于延伸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抵压部相反一侧的尾部,所述尾部由金属料带剪切形成,所述对接部位于尾部和抵压部之间,所述尾部暴露在圆柱部的前端且位于盖板的下方;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包覆圆柱部的圆框部、包围延伸部的主体部以及连接在圆框部和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圆柱部还设有位于盖板前方的间隔凹槽,所述间隔凹槽将端子尾部与金属外壳的连接部隔开。
10.一种线缆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圆柱部和自圆柱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圆柱部设有用于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槽,所述延伸部设有用于收容线缆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于圆柱部之插槽内的对接部和收容于延伸部之收容槽内的抵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连接板部、自连接板部凸伸入圆柱部之插槽内的对接部和连接连接板部一端且收容于延伸部之收容槽内的抵压部,所述金属外壳位于盖板的外侧,且线缆的裸露芯线被夹持于延伸部与抵压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同轴连接器还包括埋设于延伸部后端的固定端子,所述固定端子和导电端子在同一金属料带上形成,且与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所述固定端子分别位于导电端子的相反两侧。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延伸部设有沿竖直方向与收容槽相贯通的通槽及连接延伸部且收容于通槽内的可弯折抵靠臂,所述金属外壳设有用以将抵靠臂折弯抵靠至线缆的爪臂。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自连接板部的后端向上且向后弯折形成,该抵压部向上支撑盖板,所述对接部自连接板部的相反两侧向下弯折形成一对弹性接触臂。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抵压部相反一侧的尾部,所述尾部由金属料带剪切形成,所述对接部位于尾部和抵压部之间,所述尾部暴露在圆柱部的前端且位于盖板的下方;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包覆圆柱部的圆框部、包围延伸部的主体部以及连接在圆框部和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圆柱部还设有位于盖板前方的间隔凹槽,所述间隔凹槽将端子尾部与金属外壳的连接部隔开。
CN201820724939.6U 2018-05-15 2018-05-15 线缆同轴连接器 Active CN208571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4939.6U CN208571016U (zh) 2018-05-15 2018-05-15 线缆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4939.6U CN208571016U (zh) 2018-05-15 2018-05-15 线缆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1016U true CN208571016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83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24939.6U Active CN208571016U (zh) 2018-05-15 2018-05-15 线缆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10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5623A (zh) * 2018-05-15 2018-10-23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线缆同轴连接器
CN111293499A (zh) * 2020-03-26 2020-06-16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5623A (zh) * 2018-05-15 2018-10-23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线缆同轴连接器
CN111293499A (zh) * 2020-03-26 2020-06-16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头
CN111293499B (zh) * 2020-03-26 2021-06-15 昆山雷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2477B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a cable
JP3935878B2 (ja) 改良された接地手段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8961230B2 (en) Connector
CN201285822Y (zh) 电连接器
WO2007110699A2 (en) Reduced-heigh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CN107093822B (zh) 电连接器
CN208571016U (zh) 线缆同轴连接器
JP2617156B2 (ja) 小径同軸コネクタの成端方法
US580020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CN109935997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3823934A (zh) 连接器和导电端子模组
TWI259626B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106025667B (zh) 网络信息模块
CN108695623A (zh) 线缆同轴连接器
CN110364848A (zh) 一种公母同体连接器
CN218448505U (zh) 一种ffc连接端子
CN214797799U (zh) Ffc连接器
CN207602933U (zh)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682662Y (zh) 电连接器
CN208385672U (zh) 一种接插式连接器
CN214797808U (zh) 电连接器
CN109037992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08380U (zh) 线缆连接器
CN112054323A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3707388U (zh) 板对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