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424U -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0424U
CN208570424U CN201821271865.1U CN201821271865U CN208570424U CN 208570424 U CN208570424 U CN 208570424U CN 201821271865 U CN201821271865 U CN 201821271865U CN 208570424 U CN208570424 U CN 208570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pillar
wiring board
case assembly
top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18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718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0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0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0424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0817 priority patent/WO202002959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其中,控制盒组件包括:按键支架,按键支架上设有按键柱子,按键柱子通过连接于按键支架的弹性筋与按键支架相连,弹性筋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按键柱子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盒组件,按键柱子通过弹性筋固定在按键支架上,并使弹性筋处于按键柱子的中段位置,避免按键柱子较长时按键柱子底部产生较大幅度摆动,确保按键被按压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盒组件和一种包括该控制盒组件的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电器如电压力锅,对于产品的人机交互系统中的用户控制部分,常通过在控制部分设计按键,用户通过按压按键顶部的控制面板上的按键凸包实现对产品的控制。该按键部分的常用结构为:在控制面板上设计按键凸包,在控制盒上设计有按键,在线路板上也设计有按键,其中控制盒按键处于控制面板按键凸包和线路板按键中间,用户通过按按键凸包,能带动控制盒按键按压线路板按键,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控制。
现有的控制盒按键结构为:在控制盒顶部的按键位置设计一沉孔,沉孔深度为0.5mm~1.5mm,在沉孔中心设计一个按键柱子,该按键柱子位于按键凸包与线路板按键中间,按键柱子通过弹性筋与按键支架侧壁相连,弹性筋顶部与沉孔底部平齐,按键柱子顶部距离沉孔底部的距离为0.5mm~2.5mm。
当控制面板距离线路板距离较远且距离大于20mm时,此时按键柱子需设计得很长,才能使用户在按压按键凸包时该按键凸包能压到按键支架的按键柱子,此种情况下仍采用上述结构方案,当按动按键凸包时,按键柱子底部端面极易偏离线路板按键,导致该按键柱子无法压住线路板按键,从而导致按键失效的问题,影响产品使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盒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控制盒组件的家用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盒组件,用于家用电器,包括: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上设有按键柱子,所述按键柱子通过连接于所述按键支架的弹性筋与所述按键支架相连,所述弹性筋的顶部端面到所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所述按键柱子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盒组件,设计弹性筋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按键柱子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使弹性筋处于按键柱子的中段位置,这样当按键柱子发生歪斜时,会使得按键柱子顶部和底部的歪斜量相对平均,从而使得在按键柱子较长的情况下按压按键柱子的顶部时按键柱子的底部不会产生较大幅度摆动,也即减小了按压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标识(如按键凸包)时可能造成的按键柱子的歪斜程度,使得按压按键标识时按键标识能够通过按键柱子精准地压在线路板按键上,从而保证了按键的可靠性,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因按键柱子过长,按键柱子容易歪斜而导致按键失效的问题。
具体而言,因按键柱子与按键支架之间仅通过弹性筋相连,所以该弹性筋是按键柱子摆动的支点位置,当按键柱子摆动相同角度时,按键柱子端部距离弹性筋支点越远,按键柱子摆动后按键柱子端部偏离线路板按键中心距离越远,反之则越近。现有按键结构当按键柱子较长时,按键柱子底部距离弹性筋支点很远,所以按动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标识时,按键柱子顶部摆动较小,而远离支点位置的按键柱子底部摆动会很大,致使按键柱子底部端面极易偏离线路板按键,导致按键柱子无法压住线路板按键从而导致按键失效;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设计弹性筋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按键柱子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也即弹性筋处于按键柱子的中段位置,所以当按键柱子和现有结构方案倾斜相同角度时,尽管按键柱子顶部和底部都会歪斜,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按键柱子顶部和底部的歪斜量相对平均,歪斜量约为现有结构方案柱子底部歪斜量的二分之一,且控制面板的按键标识和线路板的线路板按键都容许按键支架的按键柱子有小范围容错量,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比现有方案更为稳定可靠,较好解决了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盒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按键支架顶部设有所述按键柱子的位置设有沉孔,所述按键柱子位于所述沉孔内,所述弹性筋设于所述沉孔底部,所述弹性筋与所述沉孔的孔内壁连接。
在按键支架顶部设有按键柱子的位置设计一沉孔,并将弹性筋设于沉孔底部,这样设计便于通过合理设计沉孔的深度来确定弹性筋在按键支架上的设置位置,进而确定按键柱子与按键支架的连接位置,以使得装配完成后,弹性筋处于按键柱子的中段位置,避免按键柱子发生较大幅度摆动;并且沉孔的设置,能够确保按键标识按到控制面板底部面以下位置时按键标识仍能按动,从而保证了按键的手感不受影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沉孔的深度与所述按键柱子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
由于按键标识的高度通常较小,因此与之对应的按键柱子通常略微凸出按键支架的顶部端面或者与按键支架的顶部端面平齐,且弹性筋设于沉孔底部,因此在加工按键支架时,可以根据按键柱子的总长度设计沉孔的深度,这样装配完成后,就能够保证弹性筋的顶部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按键柱子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使得在实际加工操作时更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性筋包括环形筋及连接在所述环形筋外壁和所述沉孔的孔内壁之间的连接筋,所述按键柱子设于所述环形筋中孔中且与所述环形筋固定连接。
按键柱子通过连接于按键支架上的弹性筋与按键支架相连,使得按键柱子被按压时,按键柱子能够发生轴向移动并向线路板按键传递按压力,从而实现线路板上的线路板按键动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凸出所述按键支架的顶部端面或与所述按键支架的顶部端面平齐。
设计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凸出按键支架的顶部端面或与按键支架的顶部端面平齐,可以减小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与按键标识的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对按键标识施加较小的按压力,使按键标识移动较小距离,即可带动按键柱子沿轴向移动并将按压力传递给线路板按键,从而确保按压按键的灵敏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到所述按键支架顶部端面的距离在0mm~1.5mm范围内。
由于按键标识的高度通常较小,因此设计与之对应的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支架顶部端面的距离在0mm~1.5mm范围内,以避免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凸出按键支架顶部端面的距离过大而影响按压手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盒组件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线路板按键;和控制面板,装设于所述按键支架顶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线路板按键对应的按键标识,所述按键柱子位于所述按键标识和所述线路板按键之间,所述按键标识被按压时能够带动所述按键柱子按压所述线路板按键。
通过按压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标识,带动按键支架上的按键柱子移动,按键柱子将按压力传递给线路板上的线路板按键,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控制;具体地,按键标识为具有标识的功能键,如煮汤、煮粥等标识,为了提高按压手感,按键标识处通常设置为提高按压手感的凸包,当然,按键标识也可不凸起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产品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线路板上装设有能够相对所述线路板旋转的旋转件,所述线路板按键设于所述旋转件内侧,所述按键支架扣合在位于所述旋转件内侧的所述线路板上,所述控制盒组件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套设在所述按键支架外侧且扣合在所述旋转件上。
上述方案能够实现旋钮旋转,且能够实现按键支架固定不动,并可以通过操作按键支架顶部的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标识对产品进行控制;并且上述旋钮的设置,会增大线路板按键与按键标识的距离,因此通过在按键支架顶部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沉孔,可以增大固定于沉孔底部的弹性筋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弹性筋处于按键柱子的中段位置,避免按键柱子的底部发生较大幅度摆动,提升按键被按压时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控制盒组件还包括:控制盒及控制盒后盖,所述控制盒后盖上设有容置槽,所述线路板安装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控制盒盖装在所述控制盒后盖上,且所述控制盒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按键支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线路板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以利用控制盒及控制盒后盖将整个按键装置装配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盒组件。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家用电器,因其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盒组件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控制盒组件中按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控制盒组件中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控制盒组件装配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按键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线路板,11线路板按键,12旋转件,13第一扣位,14第二扣位,2按键支架,21按键柱子,22弹性筋,23沉孔,24按键支架扣,3控制面板,31按键标识,4旋钮,41旋钮扣,5控制盒后盖,51容置槽,6控制盒,6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盒组件,包括:按键支架2。
具体地,按键支架2上设有按键柱子21,按键柱子21通过连接于按键支架2的弹性筋22与按键支架2相连,如图8所示,弹性筋22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的距离H1与按键柱子21的总长度L之比在1/3~2/3范围内。
如图8所示,图示中的L表示按键柱子21的总长度,H1表示弹性筋22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的距离,1/3L≤H1≤2/3L。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盒组件,设计弹性筋22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按键柱子21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使弹性筋22处于按键柱子21的中段位置,这样当按键柱子21发生歪斜时,会使得按键柱子21顶部和底部的歪斜量相对平均,从而使得在按键柱子21较长的情况下按压按键柱子21的顶部时按键柱子21的底部不会产生较大幅度摆动,也即减小了按压控制面板3上的按键标识31(如按键凸包)时可能造成的按键柱子21的歪斜程度,使得按压按键标识31时按键标识31能够通过按键柱子21精准地压在线路板按键11上,从而保证了按键的可靠性,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方案中因按键柱子21过长,按键柱子21容易歪斜而导致按键失效的问题。
具体而言,因按键柱子21与按键支架2之间仅通过弹性筋22相连,所以该弹性筋22是按键柱子21摆动的支点位置,当按键柱子21摆动相同角度时,按键柱子21端部距离弹性筋22支点越远,按键柱子21摆动后按键柱子21端部偏离线路板按键11中心距离越远,反之则越近。现有按键结构当按键柱子21较长时,按键柱子21底部距离弹性筋22支点很远,所以按动控制面板3上的按键标识31时,按键柱子21顶部摆动较小,而远离支点位置的按键柱子21底部摆动会很大,致使按键柱子21底部端面极易偏离线路板按键11,导致按键柱子21无法压住线路板按键11从而导致按键失效;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设计弹性筋22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按键柱子21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也即弹性筋22处于按键柱子21的中段位置,所以当按键柱子21和现有结构方案倾斜相同角度时,尽管按键柱子21顶部和底部都会歪斜,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按键柱子21顶部和底部的歪斜量相对平均,歪斜量约为现有结构方案柱子底部歪斜量的二分之一,且控制面板3的按键标识31和线路板1的线路板按键11都容许按键支架2的按键柱子21有小范围容错量,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比现有方案更为稳定可靠,较好解决了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按键支架2顶部设有按键柱子21的位置设有沉孔23,按键柱子21位于沉孔23内,弹性筋22设于沉孔23底部,弹性筋22与沉孔23的孔内壁连接。
在按键支架2顶部设有按键柱子21的位置设计一沉孔23,并将弹性筋22设于沉孔23底部,这样设计便于通过合理设计沉孔23的深度来确定弹性筋22在按键支架2上的设置位置,进而确定按键柱子21与按键支架2的连接位置,以使得装配完成后,弹性筋22处于按键柱子21的中段位置,避免按键柱子21发生较大幅度摆动;并且沉孔23的设置,能够确保按键标识31按到控制面板3底部面以下位置时按键标识31仍能按动,从而保证了按键的手感不受影响。
优选地,如图8所示,沉孔23的深度与按键柱子21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图示中的L表示按键柱子21的总长度,H2表示沉孔23的深度,1/3L≤H2≤2/3L。
由于按键标识31的高度通常较小,因此与之对应的按键柱子21通常略微凸出按键支架2的顶部端面或者与按键支架2的顶部端面平齐,且弹性筋22设于沉孔23底部,因此在加工按键支架2时,可以根据按键柱子21的总长度设计沉孔23的深度,这样装配完成后,就能够保证弹性筋22的顶部到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按键柱子21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使得在实际加工操作时更方便。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弹性筋22的顶部端面与沉孔23的内侧底面平齐;或弹性筋22的顶部端面构造成沉孔23的内侧底面,以使得弹性筋22及沉孔23的加工更方便。
优选地,如图7所示,弹性筋22包括环形筋及连接在环形筋外壁和沉孔23的孔内壁之间的连接筋,按键柱子21设于环形筋中孔中且与环形筋固定连接。
按键柱子21通过连接于按键支架2上的弹性筋22与按键支架2相连,使得在按键柱子21被按压时,按键柱子21能够发生轴向移动并向线路板按键11传递按压力,从而实现线路板1上的线路板按键11动作。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凸出按键支架2的顶部端面或与按键支架2的顶部端面平齐。
设计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凸出按键支架2的顶部端面或与按键支架2的顶部端面平齐,可以减小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与按键标识31的内侧端面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对按键标识31施加较小的按压力,使按键标识31移动较小距离,即可带动按键柱子21沿轴向移动并将按压力传递给线路板按键11,从而确保按压按键的灵敏性。
优选地,如图6所示,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支架2顶部端面的距离H3在0mm~1.5mm范围内,图示中的H3表示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支架2顶部端面的距离。
由于按键标识31的高度通常较小,因此设计与之对应的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支架2顶部端面的距离在0mm~1.5mm范围内,以避免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凸出按键支架2顶部端面的距离过大而影响按压手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盒组件包括:线路板1、按键支架2和控制面板3,具体地,如图1所示,线路板1上设有线路板按键11;按键支架2固定于线路板1上,按键支架2上设有按键柱子21,按键柱子21通过连接于按键支架2的弹性筋22与按键支架2相连,如图8所示,弹性筋22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的距离H1与按键柱子21的总长度L之比在1/3~2/3范围内;控制面板3装设于按键支架2顶部,控制面板3上设有与线路板按键11对应的按键标识31,按键柱子21位于按键标识31和线路板按键11之间,按键标识31被按压时能够带动按键柱子21按压线路板按键11。
通过按压控制面板3上的按键标识31,带动按键支架2上的按键柱子21移动,按键柱子21将按压力传递给线路板1上的线路板按键11,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控制;具体地,按键标识31为具有标识的功能键,如煮汤、煮粥等标识,为了提高按压手感,按键标识31处通常设置为提高按压手感的凸包,当然,按键标识也可不凸起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产品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线路板1上装设有能够相对线路板1旋转的旋转件12,线路板按键11设于旋转件12内侧,按键支架2扣合在位于旋转件12内侧的线路板1上,控制盒组件还包括旋钮4,旋钮4套设在按键支架2外侧且扣合在旋转件12上。
上述方案能够实现旋钮4旋转,且能够实现按键支架2固定不动,并可以通过操作按键支架2顶部的控制面板3上的按键标识31对产品进行控制;并且上述旋钮4的设置,会增大线路板按键11与按键标识31的距离,因此通过在按键支架2顶部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沉孔23,可以增大固定于沉孔23底部的弹性筋22的顶部端面到按键柱子21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弹性筋22处于按键柱子21的中段位置,避免按键柱子21的底部发生较大幅度摆动,提升按键被按压时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按键支架2上设有按键支架扣24,线路板1上设有第一扣位13,按键支架扣24扣合在第一扣位13上,实现按键支架2固定在线路板1上;旋钮4上设有旋钮扣41,线路板1的旋转件12上设有第二扣位14,旋钮扣41扣合在第二扣位14上,实现旋钮4固定在线路板1的旋转件1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控制盒组件还包括:控制盒6及控制盒后盖5,控制盒后盖5上设有容置槽51,线路板1安装于容置槽51中,控制盒6盖装在控制盒后盖5上,且控制盒6上开设有通孔61,按键支架2穿过通孔61与线路板1固定连接,以利用控制盒6及控制盒后盖5将整个按键装置装配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控制盒组件。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家用电器,因其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盒组件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家用电器为电压力锅,当然的家用电器也可以是具有控制盒组件的其他家用电器如电饭煲、豆浆机、洗衣机等,也即上述的控制盒组件广泛适用于各种小家电产品中,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盒组件,在按键支架的顶部设置沉孔,在沉孔底部设置弹性筋,按键柱子通过弹性筋固定在按键支架上,并使弹性筋处于按键柱子的中段位置,避免按键柱子较长时按键柱子底部产生较大幅度摆动,确保按键被按压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盒组件,用于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上设有按键柱子,所述按键柱子通过连接于所述按键支架的弹性筋与所述按键支架相连,所述弹性筋的顶部端面到所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的距离与所述按键柱子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支架顶部设有沉孔,所述按键柱子位于所述沉孔内,所述弹性筋设于所述沉孔底部,所述弹性筋与所述沉孔的孔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孔的深度与所述按键柱子的总长度之比在1/3~2/3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筋包括环形筋及连接在所述环形筋外壁和所述沉孔的孔内壁之间的连接筋,所述按键柱子设于所述环形筋中孔中且与所述环形筋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凸出所述按键支架的顶部端面或与所述按键支架的顶部端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柱子的顶部端面到所述按键支架顶部端面的距离在0mm~1.5mm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线路板按键;和
控制面板,装设于所述按键支架顶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线路板按键对应的按键标识,所述按键柱子位于所述按键标识和所述线路板按键之间,所述按键标识被按压时能够带动所述按键柱子按压所述线路板按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路板上装设有能够相对所述线路板旋转的旋转件,所述线路板按键设于所述旋转件内侧,所述按键支架扣合在位于所述旋转件内侧的所述线路板上,所述控制盒组件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套设在所述按键支架外侧且扣合在所述旋转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盒后盖,所述控制盒后盖上设有容置槽,所述线路板安装在所述容置槽中;和
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盖装在所述控制盒后盖上,且所述控制盒上与所述按键支架顶部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盒组件。
CN201821271865.1U 2018-08-07 2018-08-07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Active CN208570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1865.1U CN208570424U (zh) 2018-08-07 2018-08-07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PCT/CN2019/080817 WO2020029593A1 (zh) 2018-08-07 2019-04-01 导光圈、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1865.1U CN208570424U (zh) 2018-08-07 2018-08-07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0424U true CN208570424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0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1865.1U Active CN208570424U (zh) 2018-08-07 2018-08-07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04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9593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导光圈、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9593A1 (zh) * 2018-08-07 2020-02-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导光圈、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0424U (zh)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CN207039563U (zh) 一种旋钮式开关装置
CN208368384U (zh) 控制盒组件和家用电器
CN203423097U (zh) 一种无声发光机械按键及键盘
EP3202972B1 (en) Clothes dryer control panel device and clothes dryer
CN109965709B (zh) 一种家用电器的门体结构
CN206293331U (zh) 一种机械式键盘开关
CN206467738U (zh) 马桶装置
CN204442333U (zh) 按键组件和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CN209390035U (zh) 电器的环形触摸控制结构
CN211633164U (zh) 一种家用电器
US11246453B2 (en) Food processor with overflow detection ring
CN206724244U (zh) 控制面板及电磁炉
CN210806909U (zh) 一种卡合式电机座
CN219622463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及智能门
CN205994308U (zh) 烹饪器具的面板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7338207U (zh) 多功能旋钮
CN207609254U (zh) 一种集成门把手
CN204991557U (zh) 一种面板式控制按钮
CN215686929U (zh) 双控制控盒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410006U (zh) 一种双控式集成灶
CN209399485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室内机前面板结构及柜式空调器
CN210227762U (zh) 一种破壁机的一体化显示屏结构
CN203117896U (zh) 一种控制键盘
CN210925783U (zh) 一种家用蒸烤箱的门控开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