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375U - 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及其静触座 - Google Patents
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及其静触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70375U CN208570375U CN201820494598.8U CN201820494598U CN208570375U CN 208570375 U CN208570375 U CN 208570375U CN 201820494598 U CN201820494598 U CN 201820494598U CN 208570375 U CN208570375 U CN 2085703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c contact
- contact seat
- fin
- side wall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及其静触座。一种静触座包括本体以及散热部。本体开设有凹槽。散热部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上述散热部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便于固定散热部,从而便于散热部设置在凹槽内,改善了静触座的散热效果。节省了静触座外部的安装空间,同时能够使静触座与静触座外部的带电设备或外壳保持安全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静触座及具有该静触座的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的触头无散热器辅助散热,因此触头温升较高,有时会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传统的静触座中使用铝块散热,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静触座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静触座及具有该静触座的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
一种静触座,包括:
本体,开设有凹槽;以及
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
上述散热部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便于固定散热部,从而便于散热部设置在凹槽内,改善了静触座的散热效果。节省了静触座外部的安装空间,同时能够使静触座与静触座外部的带电设备或外壳保持安全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包括翅片组件,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每组所述翅片组件包括多层延伸方向相同的翅片,所述翅片组件倾斜于或垂直于所述凹槽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具有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所述第一侧壁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所述第二侧壁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别倾斜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
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四部、第五部以及第六部,所述第四部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五部分别与所述第四部和所述第六部连接,所述第五部分别倾斜于所述第四部和所述第六部;
所述第四部与所述第一部相对,所述第五部与所述第二部相对,所述第六部与所述第三部相对;
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以及第六部上均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厚度为0.4mm~0.6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翅片组件中的相邻的翅片之间的间距为 4mm~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静触座还包括基板,所述翅片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所采用的制作材料为紫铜。
一种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静触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静触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翅片组件和基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翅片组件的翅片的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静触座100。该静触座100包括本体110和散热部。本体110开设有凹槽。散热部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
上述散热部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便于固定散热部,从而便于散热部设置在凹槽内,改善了静触座100的散热效果。节省了静触座100外部的安装空间,同时能够使静触座100与静触座100外部的带电设备或外壳保持安全距离。
请参考图1,本体110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具有底壁111和侧壁。散热部包括翅片组件120。翅片组件120的数量至少为一组。请结合图2和图3,每组翅片组件120包括多层翅片121。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将翅片组件120设置在凹槽的侧壁上,便于固定翅片组件120,从而便于将翅片组件120设置在凹槽内。
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中的翅片组件120的翅片121有十层。每组翅片组件120的翅片121的层数还可以为四层、五层、八层、十层、十五层等任意多层。图1中翅片组件120的组数为六组。翅片组件120的组数还可以为两组、三组、七组、八组等任意多组。翅片121的制作材料可以选用紫铜,紫铜导热能力强,有利于翅片121迅速导热,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翅片组件120与凹槽的侧壁相垂直或倾斜。具体地,翅片组件120的多层翅片121与凹槽的侧壁相垂直或倾斜,从而有利于凹槽内的热气流从翅片121 的间隙之间流动。图1中的翅片121均与其对应的侧壁相垂直。
如图3所示,翅片121的厚度h可以为0.4mm、0.5mm、0.6mm等,因此翅片121较薄,容易导热,有利于迅速热传递。每组翅片组件120中相邻的翅片 121之间的间距d为4mm、4.3mm、4.5mm、4.8mm、5mm等,翅片121的间距适中,有利于气流从翅片121之间的间隙中迅速流过,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凹槽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侧壁上均可以设置翅片组件120。凹槽的底壁111上也可以设置翅片组件120。
上述翅片组件120安装在静触座100的凹槽内,节省翅片组件120的安装空间,同时能够使翅片组件120与静触座100外部的带电设备或外壳保持安全距离。由于翅片组件120为多层翅片121,并且多层翅片121垂直或倾斜于凹槽的侧壁设置,大大增加了气流的换热面积,改善了静触座100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凹槽具有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第一侧壁和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翅片组件120,从而翅片组件120的布置方式合理,节省翅片121布置的空间,并增强了静触头的散热面积,改善了静触座100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静触座100为“U”型静触座,其形状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侧壁包括第一部112a、第二部112b以及第三部112c。第一部112a与凹槽的底壁 111连接。第二部112b分别与第一部112a和第三部112c连接。第二部112b分别倾斜于第一部112a和第三部112c。即第二部112b与第一部112a之间非垂直关系,二者的夹角非90度。同理,第二部112b与第三部112c之间非垂直关系,二者的夹角非90度。
第二侧壁包括第四部113a、第五部113b以及第六部113c,第四部113a与凹槽的底壁111连接。第五部113b分别与第四部113a和第六部113c连接,第五部113b分别倾斜于第四部113a和第六部113c。即第五部113b与四部113a 之间非垂直关系,二者的夹角非90度。同理,第五部113b与第六部113c之间非垂直关系,二者的夹角非90度。
第四部113a与第一部112a相对,第五部113b与第二部112b相对,第六部 113c与第三部112c相对。其中,第一部112a平行于第四部113a。第三部112c 平行于第六部113c。第三部112c和第六部113c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部112a与第四部113a之间的间距。
第一部112a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第二部112b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第三部112c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第四部113a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第五部113b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第六部113c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从而气流能够从第一侧壁的上的翅片组件120和第二侧壁上的翅片组件120之间通过,并且气流能够沿各翅片组件的翅片121之间的间隙流动,从而形成烟囱效应,有利于冷气流的流入和热气流的流出,极大改善了静触座100的散热效果。并且第一部112a、第二部112b、第三部112c、第四部113a、第五部113b以及第六部113c均设置有翅片组件120,翅片121数量多,增大了气流换热面积,提高了静触座100的散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凹槽的部分侧壁上设置翅片组件120。翅片组件中翅片121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可以根据静触座100的凹槽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设计。示例性地,可以仅在第一部112a、第三部112c、第四部113a以及第六部113c上设置翅片组件120,也能具有烟囱效应和良好的散热效果。但不在第二部112b和第五部113b上设置翅片组件120,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静触座100还包括基板130。具体地,翅片121固定在基板130 上。具体地,翅片121可以焊接在基板130上,也可以通过粘接等其他方式固定在基板130上。基板130固定在凹槽的侧壁上。具体地,基板1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凹槽的侧壁上。基板130设有螺纹孔,并装有钢丝螺套,可以使用螺丝将散热器固定在凹槽的侧壁上。基板130的材料可以为铜,铜的导热性好,能够通过基板将热量传递至翅片121,有利于静触座100散热。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该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静触座100。上述静触座100的翅片组件120安装在静触座100的凹槽内,节省静触座100外部翅片组件的安装空间,同时能够使翅片组件120与静触座100外部的带电设备或外壳保持安全距离。由于翅片组件120 为间距适中的多层薄片,并且垂直或倾斜于凹槽的侧壁设置,大大增加了气流的换热面积,改善了静触座100的散热效果。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静触座的结构和第一实施例的静触座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二实施例的静触座与第一实施例的静触座的区别在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至少一组翅片组件120垂直设置在第一侧壁上。至少一组翅片组件 120设置在第二侧壁上。从而气流能够在第一侧壁上的翅片组件120和第二侧壁上的翅片组件120之间流动,并且气流能够沿各翅片组件的翅片121之间的间隙流动,形成了烟囱效应,加强冷热空气的交换,极大的提高散热器散热效率,降低触头整体温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静触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开设有凹槽;以及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所述散热部包括翅片组件,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翅片组件,每组所述翅片组件包括多层延伸方向相同的翅片,所述翅片组件倾斜于或垂直于所述凹槽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具有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所述第一侧壁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所述第二侧壁上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别倾斜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
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四部、第五部以及第六部,所述第四部与所述凹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五部分别与所述第四部和所述第六部连接,所述第五部分别倾斜于所述第四部和所述第六部;
所述第四部与所述第一部相对,所述第五部与所述第二部相对,所述第六部与所述第三部相对;
所述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以及第六部上均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所述翅片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厚度为0.4mm~0.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座,其特征在于,每组翅片组件中的相邻的翅片之间的间距为4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所述翅片固定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所采用的制作材料为紫铜。
9.一种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静触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94598.8U CN208570375U (zh) | 2018-04-09 | 2018-04-09 | 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及其静触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94598.8U CN208570375U (zh) | 2018-04-09 | 2018-04-09 | 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及其静触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70375U true CN208570375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80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94598.8U Active CN208570375U (zh) | 2018-04-09 | 2018-04-09 | 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及其静触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70375U (zh) |
-
2018
- 2018-04-09 CN CN201820494598.8U patent/CN2085703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881968U (zh) | 高安全性能软包电池模组 | |
CN205811008U (zh) | 软包电芯模组散热结构 | |
CN203086450U (zh) | 一种大功率发射机模块组合装置 | |
WO2022000940A1 (zh) | 一种散热结构及功率模块 | |
CN209496981U (zh) | 一种电池模组的冷却结构 | |
CN109004302A (zh) | 一种翅片穿孔式圆柱电池组、电池组组合和电池组阵列 | |
CN106711546A (zh) | 散热装置及电源装置 | |
CN207572501U (zh) | 散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100545569C (zh) | 换热片及采用该换热片的片式空气热交换器 | |
CN208723044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08570375U (zh) | 大电流中压隔离开关及其静触座 | |
CN102468522B (zh) | 多个电池模块迭构具散热构造的集合电池 | |
CN209675457U (zh) |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 | |
CN204361079U (zh) | 一种采用高导热基板的宝塔形多级半导体致冷器件 | |
CN208272839U (zh) | 一种散热结构及电源变换器 | |
CN206349465U (zh) | 散热装置及电源装置 | |
CN201905004U (zh) | 散热器 | |
CN211788988U (zh) | 一种应用于高压加热器的igbt散热结构 | |
CN208240843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04793115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CN201081593Y (zh) | 换热片及采用该换热片的空气热交换器 | |
CN220209066U (zh) | 三层式冷却系统 | |
CN208539505U (zh) | 一种被动散热空气型母线槽 | |
CN202633864U (zh) | 一种新型密集母线槽壳体 | |
CN209894844U (zh) | 一种用于测试板对板连接器的转接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