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8502U -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 Google Patents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8502U
CN208568502U CN201820930650.XU CN201820930650U CN208568502U CN 208568502 U CN208568502 U CN 208568502U CN 201820930650 U CN201820930650 U CN 201820930650U CN 208568502 U CN208568502 U CN 208568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tus
several
group
pole socket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306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锋
吕昇峰
林佳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f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f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f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f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306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8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8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85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一种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包括底座、滑杆组、冲击组、拉动组、夹具组与控制单元。通过操控控制单元驱使拉动组的吊座移动至夹抵位置并位于冲击组的上方位置,且控制单元驱使拉动组完成其与冲击组的结合。再操控控制单元使拉动组连同冲击组沿着滑杆朝上杆座方向位移,直到释放位置并靠近上杆座方向。如此即可执行后续的落重冲击测试程序。以构成由上而下落重的方式对待测物进行冲击实验。

Description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冲击实验机,特别是指由上往下落重方式冲击待测物的型态,并加以感测记录冲击实验的参数与数据结果。
背景技术
针对材料进行物理性质的特性实验,有助于工厂生产并监控材料特性,以符合所需生产规范,维持生产出来的质量,以免后续大量生产后的材料有瑕疵,且适时检测可以降低生产瑕疵的机率,更成为组件设计时的参考依据。
材料实验对于材料来说可以借由实验过程与记录,来判断材料的制作条件、加工参数,有助于研发者与相关业者研究并开发出新材料。常见的材料实验有硬度试验、疲劳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各种试验项目则因检测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冲击试验则是相当常见的一种材料检测实验,主要用来测量材料所能吸收冲击能力,加以了解材料的韧性。
目前已知公开的冲击相关专利例如有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418773 号的冲击测试装置、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63841号的落下试验机、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91096号的落球冲击试验装置、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311641号的掉落测试系统及方法、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287432号的落下试验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采用由上而下落重的方式对待测物进行冲击实验,取得实验感测、记录相关的参数与数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包括一底座、一滑杆组、一冲击组、一拉动组、一夹具组与一控制单元,其中:该底座具有一安装面,该底座内配置有感测该安装面的数个冲击传感器,且该数个冲击传感器与该控制单元讯号连接;该滑杆组包括有一下杆座、一下杆座彼此呈相对位置排列,以及数个滑杆的两端分别固设于该下杆座与该下杆座,并以该下杆座固定于该底座的安装面,以致该滑杆组位于该安装面并向上延伸型态,且该上杆座与该下杆座之间的间隔形成一运作空间;该夹具组用以承载一待测物并配置于该运作空间内一冲击位置且固定于该下杆座上;该冲击组包括有一冲击座、数个冲头,该冲击座沿着该数个滑杆滑设且位在该运作空间内朝该上杆座与该下杆座方向位移,由该数个冲头其中一个安装于该冲击座下端位置的一安装头并朝向该夹具组方向,而该冲击组上端具有一承载面,且该承载面设有向上延伸并朝向该上杆座方向的一长杆,并于该长杆的外表面环设有间隔排列的数个外环槽;该拉动组包括有一吊座,该吊座具有一穿透孔以供该长杆具有外环槽的部分穿设,又该吊座内设有一插销板组,另以一传动机构配置于该下杆座与该下杆座并与该控制单元讯号连接,该控制单元驱使该传动机构带动该吊座于一夹抵位置并位于该冲击座的上方位置,且该控制单元驱使该插销板组朝该长杆的该数个外环槽移动并相互卡抵为一锁定状态,该控制单元驱使该传动机构带动该吊座于该夹抵位置沿着该数个滑杆朝该上杆座方向位移,一直到该运作空间内的一释放位置并靠近该上杆座方向;而由该控制单元驱使该插销板组移动脱离该长杆的该数个外环槽成为一释放状态,以致该冲击座由该运作空间内的该释放位置沿该数个滑杆朝向该夹具组方向以重力落下,并以该数个冲头其中一个碰撞于该夹具组的待测物的该冲击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采用由上而下落重的方式对待测物进行冲击实验,取得实验感测、记录相关的参数与数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落重式冲击实验机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动组往冲击组移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拉动组往与冲击组进行锁定前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拉动组上视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拉动组与冲击组呈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拉动组往与冲击组一同移动并受档套拉板呈挡止位置,并进行安装冲头于冲击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拉动组与冲击组移动至释放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冲击组从拉动组以及释放位置脱离自行以重力落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冲击组的冲头冲击待测物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反荷柄倒扣于冲击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反荷配重块预进行安装于反荷容器内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反荷配重块叠置于反荷容器内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反荷组配置于落重式冲击实验机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反荷组配合冲击组移动至释放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反荷组配合冲击组往冲击位置移动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冲击配重板安装于长杆与螺纹穿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冲击配重板叠置于承载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适用凹形冲击型态夹具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拆卸部分串接柱的夹具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适用穿刺冲击型态夹具组部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适用穿刺冲击型态夹具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冲击组的冲头穿刺冲击待测物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冲击缓冲组安装于下杆座立体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多种型式冲头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10传动机构
11螺杆 12驱动马达
100防护围篱 101固定板
102定位缺口
2底座 21安装面
22内置槽
3滑杆组 31上杆座
32下杆座 321定滑轮
33滑杆 34运作空间
35侧杆 36挡套拉板
361轴转部 362挡板
363转柄
4冲击组 41冲击座
410冲击线性轴承 411承载面
412长杆 4121外环槽
4122靠内段 4123靠外段
4124连接段 413外缺口
42冲头 43安装头
44冲击配重板 441长槽
442窄槽段 443宽槽段
444穿槽 45螺纹穿杆
46螺帽 47限位板
5拉动组 51吊座
510拉动线性轴承 511穿透孔
52插销板组 521电磁单元
522驱动杆 523插销叠板
524插销弹簧 525卡肋
6夹具组 60六角工具
61上顶座 62下底座
63平台 64延伸杆
65串接柱 66穿刺管
661管身部 662平板部
663穿孔 67压板
671贯孔 68固定杆
7控制单元
8反荷组 81反荷滑轨
811反荷缓冲棒 812反荷底弹簧
82反荷容器 821反荷容置槽
8211宽槽口段 8212窄槽口段
822反荷顶板 823反荷线性轴承
824防晃索 83反荷索
831反荷柄 84反荷配重块
841滑轨闪避槽 842配重块提把
9冲击缓冲组 900凹陷感测组
901凹陷感测座 902凹陷缓冲头
903电阻尺 904距离刻度
91第一冲击缓冲座 911冲击缓冲棒
92第二冲击缓冲座 921冲击缓冲棒
A待测物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落重式冲击实验机1,其包括一底座2、一滑杆组3、一冲击组4、一拉动组5、一夹具组 6与一控制单元7。
该底座2具有一安装面21,该底座2内配置有感测该安装面21的数个冲击传感器(图中未示),且该数个冲击传感器(图中未示)与该控制单元7讯号连接。另外,该底座2的周侧向内设置有一内置槽22。图中所示底座2的内置槽22采用多层间隔型态。
该滑杆组3包括有一下杆座31、一上杆座32彼此呈相对位置排列,以及数个滑杆33的两端分别固设于该下杆座31与该上杆座32,并以该下杆座31固定于该底座2的安装面21,以致该滑杆组3位于该安装面 21并向上延伸型态,且该上杆座32与该下杆座31之间的间隔形成一运作空间34。
该夹具组6用以承载一待测物A并配置于该运作空间34内一冲击位置且固定于该下杆座31上。
该冲击组4包括有一冲击座41、数个冲头42,该冲击座41沿着该数个滑杆33滑设且位在该运作空间34内朝该上杆座32与该下杆座31 方向位移,由该数个冲头42其中一个安装于该冲击座41下端位置的一安装头43并朝向该夹具组6方向,而该冲击组4上端具有一承载面411,且该承载面411设有向上延伸并朝向该上杆座32方向的一长杆412,并于该长杆412的外表面环设有间隔排列的数个外环槽4121。
该拉动组5包括有一吊座51,该吊座51具有一穿透孔511以供该长杆412具有外环槽4121的部分穿设,又该吊座51内设有一插销板组 52,另以一传动机构10配置于该上杆座32与该下杆座31并与该控制单元7讯号连接,该控制单元7驱使该传动机构10带动该吊座51于一夹抵位置并位于该冲击座41的上方位置,且该控制单元7驱使该插销板组 52朝该长杆412的该数个外环槽4121移动并相互卡抵为一锁定状态,该控制单元7驱使该传动机构10带动该吊座51于该夹抵位置沿着该数个滑杆33朝该上杆座32方向位移,一直到该运作空间34内的一释放位置并靠近该上杆座32方向。
而由该控制单元7驱使该插销板组52脱离该长杆412的该数个外环楷4121成为一释放状态,以致该冲击座41由该运作空间34内的该释放位置沿该数个滑杆33朝向该夹具组6方向以重力落下,并以该数个冲头 42其中一个碰撞于该夹具组6的待测物A的该冲击位置。
关于本实用新型落重式冲击实验机1使用操作方式,请配合参阅图3 至图8,主要是通过操控该控制单元7驱使该传动机构10带动该吊座51 移动至夹抵位置并位于该冲击座41的上方位置,且该控制单元7驱使该插销板组52朝该长杆412的该数个外环槽4121移动并相互卡抵为锁定状态,如此初步完成拉动组5与冲击组4的结合。再操控该控制单元7 驱使传动机构10带动该吊座51连同该冲击座41沿着该数个滑杆33朝该上杆座32方向位移,直到该运作空间34内的释放位置并靠近该上杆座32方向。如此即可执行后续的落重冲击测试程序。前述冲击位置以及释放位置至该夹具组6上的待测物A高度距离可以经由该控制单元7设定,另外,亦可由该控制单元7设定该夹抵位置。
该滑杆组3包括有一侧杆35,该侧杆3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下杆座 31与该上杆座32,且该控制单元7配置于该侧杆35的外表面,另以一挡套拉板36的一轴转部361枢设于该侧杆35,且该挡套拉板36的轴转部361周侧分别延伸有一挡板362与一转柄363,以手动驱动该转柄363 以致该挡板362由位于该运作空间34外的一自由位置移动至位于该运作空间34内并抵顶于该冲击座41的下端表面形成一挡止位置。如图4所示,可于此状态下进行选择冲头42的型式,并将冲头42的一端安装该冲击座41下端位置的安装头43,本实用新型的冲头42型式亦提供有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子弹型、针形的冲头42,如图23所示。
该传动机构10包括有一螺杆11与一驱动马达12,该驱动马达12受该控制单元7讯号驱使运作与关闭进而带动该螺杆11转动与停止转动,且该螺杆11的转动带动该拉动组5的吊座51移动至该释放位置与该夹抵位置。
该冲击座41的该长杆412包括有一靠内段4122、一靠外段4123,以及连接该靠内段4122与该靠外段4123的一连接段4124,如图15与图 16所示,其中该连接段4124外径小于该靠内段4122与该靠外段4123的外径,且该数个外环槽4121间隔设置于该靠外段4123,而该靠内段4122 较该连接段4124与该靠外段4123靠近该冲击座41的承载面411位置。该冲击组4进一步包括有数个冲击配重板44叠置于该承载面411,且该数个冲击配重板44由其外周侧向内设有一长槽441,且该长槽441包括有一窄楷段442与一宽槽段443,该数个冲击配重板44以该长槽441的该窄槽段442穿越该连接段4124后,以该宽槽段443的内表面套设于该靠内段4122外表面;该数个冲击配重板44设有相同于该长槽441延伸方向的数个穿槽444,且该穿槽444穿越该承载面411向上延伸的数个螺纹穿杆45数个螺纹穿杆45,另由数个螺帽46分别螺合于该数个螺纹穿杆45,且该数个螺帽46压抵于叠置的该数个冲击配重板44的最上层表面,另以一限位板47固定于该数个螺纹穿杆45的末端限制该数个冲击配重板44从该数个螺纹穿杆45脱离。该数个冲击配重板44未使用时可收纳于该内置槽22。
前述该冲击座41的重量为8公斤,而该冲击配重板44每一片的重量为1公斤,大致可放26片的冲击配重板44于该承载面411,因此本实用新型落重式冲击实验机1最多可适用达34公斤。而如果要实验测试落重8公斤以下的型态时需要配合下列一反荷组8的配置。
本实用新型落重式冲击实验机1进一步包括有一反荷组8,请配合参阅图9至图14所示,且该反荷组8包括有一反荷滑轨81与一反荷容器82。该反荷滑轨81的两端分别固设于该下杆座31与该上杆座32,该反荷容器82穿设该反荷滑轨81且沿该反荷滑轨81轴向移动于该运作空间 34内朝该下杆座31与该上杆座32方向,且该反荷容器82组配有一反荷索83的一端,且该反荷索83的另一端组设有一反荷柄831,且该反荷索 83沿该反荷滑轨81延伸至该上杆座32,并绕设于该上杆座32的下端间隔排列二定滑轮321后沿其中一该数个滑杆33朝向该冲击座41,而由该反荷柄831倒扣于该冲击座41周侧位置;前述该反荷容器82的一侧向内设有一反荷容置槽821,另有数个反荷配重块84可选择数量放置于该反荷容置槽821,且该数个反荷配重块84于相反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滑轨闪避槽841与一配重块提把842,该滑轨闪避槽841穿设该反荷滑轨81 外周侧,而该配重块提把842外露于该反荷容置槽821槽口外侧。该反荷容器82的重量为2.5公斤,而每一个反荷配重块84为0.5公斤,最多可放十片反荷配种块84于该反荷容器82的反荷容置槽821槽内,因此该反荷容器82加上前述反荷配重块84总重可达7.5公斤(反荷重量),如此将冲击座41的重量(8公斤)减掉反荷重量7.5公斤,即可测得的是以0.5公斤进行落重冲击试验,如此可以通过反荷重量的调整(增减反荷配重块84数量),进一步调整出需求重量的落重冲击。
另外,该反荷容置槽821的槽底面朝向该下杆座31的方向,且该反荷容置槽821的槽底面由槽口向内方向并朝该下杆座31方向倾斜,以致该数个该反荷配重块84成倾斜叠置于该反荷容置槽821的槽底面;该反荷容置槽821槽口包括有一宽槽口段8211与一窄槽口段8212,该数个反荷配重块84经该宽槽口段8211穿入该反荷容置槽821内,而受该窄槽口段8212的限制防止该反荷配重块84意外脱离出该反荷容置槽821;前述该反荷配重块84未使用时可收纳于该底座2的内置槽22。
前述该反荷容器82包括有一反荷顶板822,该反荷滑轨81设有数个反荷缓冲棒811且靠近该上杆座32并朝向该下杆座31方向延伸,该数个反荷缓冲棒811用以弹抵该反荷顶板822限制该反荷容器82沿该反荷滑轨81朝向该上杆座32的意外撞击;该反荷滑轨81套设有一反荷底弹簧812并靠近该下杆座31位置,且该反荷底弹簧812用以弹抵限制该反荷容器沿该反荷滑轨81朝向该下杆座31的意外撞击。
前述该反荷容器82进一步包括有一反荷线性轴承823并套设于该反荷滑轨81;前述该反荷线性轴承823位于该反荷顶板822与该反荷容置槽821之间的位置;进一步包括有一防晃索824穿设该反荷容器82,且该防晃索824的两端固定于该下杆座31与该上杆座32,且该防晃索824 与该反荷滑轨81呈平行状态,如此通过防晃索824穿设该反荷容器82,限制反荷容器82沿反荷滑轨81滑移发生晃动现象。
如图5所示,进一步包括有一防护围篱100,该防护围篱100组配于该上杆座32与该下杆座31的周侧且围绕于该运作空间34;该防护围篱 100的内侧设有一固定板101,该固定板101供该反荷柄831倒扣定位以停止使用该反荷组8。
请配合参阅图1与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落重式冲击实验机1进一步包括有一冲击缓冲组9,包括有一第一冲击缓冲座91与一第二冲击缓冲座92,且该第一冲击缓冲座91与第二冲击缓冲座92组设于该下杆座 31的上表面并位于该运作空间34内,且该第一冲击缓冲座91与该第二冲击缓冲座92分别设有朝向该冲击座41方向延伸的数个冲击缓冲棒911、921,用以弹抵限制该冲击座41下端位置避免该冲击座41沿该滑杆33朝向该下杆座31的意外撞击。进一步包括有一凹陷感测组900并配置于前述该第二冲击缓冲座92,该凹陷感测组900包括有一凹陷感测座901、一凹陷缓冲头902、一电阻尺903以及一距离刻度904,该距离刻度904配置于该凹陷感测座901外周侧,且其用以提供该电阻尺903 安装于该凹陷感测座901可被调整朝该上杆座32与该下杆座31位移量,而该凹陷缓冲头902组配于该电阻尺903并受该冲击座41于该冲击位置时作用,以致该电阻尺903的感测位离量讯号传递至该控制单元7,以测得待测物A受到落重的冲头42撞击的凹陷深度尺寸。
本实用新型落重式冲击实验机1可应于两种测试型态的待测物A,第一种为凹陷型态如前述实施例说明,而第二种为穿刺型态,并于下列分别说明因应这两种型态测试所需要使用的夹具组6型态,而且该夹具组6 未使用部分可收纳于该底座2的该内置槽22内。
凹陷型态夹具组6包括有一上顶座61、一下底座62、一平台63、数个延伸杆64以及数个串接柱65,如图17与图18所示,该数个串接柱 65彼此可头尾相接型态而组合于该上顶座61与该下底座62之间并位于该上顶座61与该下底座62的中央位置,而该平台63固定于该上顶座61 的上表面,且该平台63的上表面承载该待测物A进行凹陷型态的冲击测试,该数个延伸杆64的一端固定于该下杆座31,该数个延伸杆64的另一端则穿设该下底座62、该上顶座61并穿出该平台63的上表面,且该数个延伸杆64分布于该下底座62、该上顶座61与该平台63的角落位置。
而穿刺型态的该夹具组6包括有一上顶座61、一下底座62、一平台 63、数个延伸杆64、数个串接柱65、一穿刺管66、一压板67,如图19 至图21所示,该数个串接柱65彼此可头尾相接型态,另以六角工具拆装串接柱65,选择适当数量的串接柱65组合于该上顶座61与该下底座 62之间并位于该上顶座61与下底座62的中央位置,借以调整下底座62 与上顶座61(平台63)的高度距离,而该平台63固定于该上顶座61的上表面,该穿刺管66包括有一管身部661与该管身部661一端相连的一平板部662,另有一穿孔663贯穿该管身部661与该平板部662,该管身部661以相连该平板部662的相反端抵顶于该上顶座61表面,而该平板部662则朝向该冲击座41方向,另有数个固定杆68并各以两端固定该平板部662与该平台63,由该压板67组装于该平板部662,并以该压板 67的下表面与该平板部662的上表面夹抵该待测物A,且该压板67设有对应该穿孔663的一贯孔671,以致该冲头42得以经该贯孔671、该穿孔663而穿刺冲击该待测物A,该数个延伸杆64一端固定于该下杆座31,该数个延伸杆64另一端则穿设该下底座62、该上顶座61并穿出该平台 63的上表面,且该数个延伸杆64分布于该下底座62、该上顶座61与该平台63的角落位置。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待测物A以穿刺型态试验时将原本圆形型式的冲头42替换为针形型式的冲头42。
值得一提的是,该插销板组52具有二电磁单元521、二驱动杆522、一插销叠板523与数个插销弹簧524,如图4、图4a、图4b所示,该控制单元7传输讯号驱使该二电磁单元521运作,以致该二电磁单元521 分别带动该二驱动杆522,同时该二驱动杆522与分别带动该插销叠板523的数个卡肋525脱离该长杆412的该数个外环槽4121,使得该拉动组5相对该冲击组4由该锁定状态转换为释放状态转换;
而该控制单元7传输讯号驱使该二电磁单元521停止运作,由该数个插销弹簧524拉动该插销叠板523位移,并由该插销叠板523的该数个卡肋525卡抵于该长杆412的该数个外环槽4121,以致该插销板组52 由该释放状态转换为锁定状态。
请参阅图4与图15所示,其中该冲击座41与该吊座51内分别配置有数个冲击线性轴承410与数个拉动线性轴承510,且该数个冲击线性轴承410与该数个拉动线性轴承510套设于该数个滑杆3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滑杆组、一冲击组、一拉动组、一夹具组与一控制单元,其中:
该底座具有一安装面,该底座内配置有感测该安装面的数个冲击传感器,且该数个冲击传感器与该控制单元讯号连接;
该滑杆组包括有一下杆座、一上杆座彼此呈相对位置排列,以及数个滑杆的两端分别固设于该下杆座与该上杆座,并以该下杆座固定于该底座的安装面,以致该滑杆组位于该安装面并向上延伸型态,且该上杆座与该下杆座之间的间隔形成一运作空间;
该夹具组用以承载一待测物并配置于该运作空间内一冲击位置且固定于该下杆座上;
该冲击组包括有一冲击座、数个冲头,该冲击座沿着该数个滑杆滑设且位在该运作空间内朝该上杆座与该下杆座方向位移,由该数个冲头其中一个安装于该冲击座下端位置的一安装头并朝向该夹具组方向,而该冲击组上端具有一承载面,且该承载面设有向上延伸并朝向该上杆座方向的一长杆,并于该长杆的外表面环设有间隔排列的数个外环槽;
该拉动组包括有一吊座,该吊座具有一穿透孔以供该长杆具有外环槽的部分穿设,又该吊座内设有一插销板组,另以一传动机构配置于该下杆座与该上杆座并与该控制单元讯号连接,该控制单元驱使该传动机构带动该吊座于一夹抵位置并位于该冲击座的上方位置,且该控制单元驱使该插销板组朝该长杆的该数个外环槽移动并相互卡抵为一锁定状态,该控制单元驱使该传动机构带动该吊座于该夹抵位置沿着该数个滑杆朝该上杆座方向位移,一直到该运作空间内的一释放位置并靠近该上杆座方向;
而由该控制单元驱使该插销板组移动脱离该长杆的该数个外环槽成为一释放状态,以致该冲击座由该运作空间内的该释放位置沿该数个滑杆朝向该夹具组方向以重力落下,并以该数个冲头其中一个碰撞于该夹具组的待测物的该冲击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于该底座的周侧向内设置有一内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组包括有一侧杆,该侧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该下杆座与该上杆座,且该控制单元配置于该侧杆的外表面,另以一挡套拉板的一轴转部枢设于该侧杆,且该挡套拉板的轴转部周侧分别延伸有一挡板与一转柄,以手动驱动该转柄以致该挡板由位于该运作空间外的一自由位置移动至位于该运作空间内并抵顶于该冲击座的下端表面形成一挡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反荷组,且该反荷组包括有一反荷滑轨与一反荷容器,该反荷滑轨的两端分别固设于该下杆座与该上杆座,该反荷容器穿设该反荷滑轨且沿该反荷滑轨轴向移动于该运作空间内朝该下杆座与该上杆座方向,且该反荷容器组配有一反荷索的一端,且该反荷索的另一端组设有一反荷柄,且该反荷索沿该反荷滑轨延伸至该上杆座,并绕设于该上杆座的下端二定滑轮后沿其中一该数个滑杆朝向该冲击座,而由该反荷柄倒扣于该冲击座周侧一外缺口的下端缘位置;
前述该反荷容器的一侧向内设有一反荷容置槽,另有数个反荷配重块可选择数量放置于该反荷容置槽,且该数个反荷配重块于相反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滑轨闪避槽与一配重块提把,该滑轨闪避槽穿设该反荷滑轨外周侧,而该配重块提把外露于该反荷容置槽槽口外侧;
该反荷容置槽的槽底面朝向该下杆座的方向,且该反荷容置槽的槽底面由槽口向内方向并朝该下杆座方向倾斜,以致该数个该反荷配重块成倾斜叠置于该反荷容置槽的槽底面;
该反荷容置槽槽口包括有一宽槽口段与一窄槽口段,该数个反荷配重块经该宽槽口段穿入该反荷容置槽内,而受该窄槽口段的限制防止该反荷配重块意外脱离出该反荷容置槽;
该反荷滑轨套设有一反荷底弹簧并靠近该下杆座位置,且该反荷底弹簧用以弹抵限制该反荷容器沿该反荷滑轨朝向该下杆座的意外撞击;
前述该反荷容器进一步包括有一反荷线性轴承并套设于该反荷滑轨;
前述该反荷容器包括有一反荷顶板,该反荷滑轨设有数个反荷缓冲棒且靠近该上杆座并朝向该下杆座方向延伸,该数个反荷缓冲棒用以弹抵该反荷顶板限制该反荷容器沿该反荷滑轨朝向该上杆座的意外撞击;前述该反荷线性轴承位于该反荷顶板与该反荷容置槽之间的位置;
前述该反荷配重块可收纳于该底座的内置槽;
进一步包括有一防晃索穿设该反荷容器,且该防晃索的两端固定于该下杆座与该上杆座,且该防晃索与该反荷滑轨呈平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座的该长杆包括有一靠内段、一靠外段,以及连接该靠内段与该靠外段的一连接段,其中该连接段外径小于该靠内段与该靠外段的外径,且该数个外环槽间隔设置于该靠外段,而该靠内段较该连接段与该靠外段靠近该冲击座的承载面位置;
该冲击组进一步包括有数个冲击配重板叠置于该承载面,且该数个冲击配重板由其外周侧向内设有一长槽,且该长槽包括有一窄槽段与一宽槽段,该数个冲击配重板以该长槽的该窄槽段穿越该连接段后,以该宽槽段的内表面套设于该靠内段外表面;
该数个冲击配重板设有相同于该长槽延伸方向的数个穿槽,且该穿槽穿越该承载面向上延伸的数个螺纹穿杆,另由数个螺帽分别螺合于该数个螺纹穿杆,且该数个螺帽压抵于叠置的该数个冲击配重板的最上层表面,另以一限位板固定于该数个螺纹穿杆的末端;
该数个冲击配重板可收纳于该内置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冲击缓冲组,包括有一第一冲击缓冲座与一第二冲击缓冲座,且该第一冲击缓冲座与第二冲击缓冲座组设于该下杆座的上表面并位于该运作空间内,且该第一冲击缓冲座与该第二冲击缓冲座分别设有朝向该冲击座方向延伸的数个冲击缓冲棒,用以弹抵限制该冲击座下端位置避免该冲击座沿该滑杆朝向该下杆座的意外撞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凹陷感测组并配置于前述该第二冲击缓冲座,该凹陷感测组包括有一凹陷感测座、一凹陷缓冲头、一电阻尺以及一距离刻度,该距离刻度配置于该凹陷感测座外周侧,且其用以提供该电阻尺安装于该凹陷感测座可被调整朝该上杆座与该下杆座位移量,而该凹陷缓冲头组配于该电阻尺并受该冲击座于该冲击位置时作用,以致该电阻尺的感测位离量讯号传递至该控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组包括有一上顶座、一下底座、一平台、数个延伸杆以及数个串接柱,该数个串接柱彼此可头尾相接型态而组合于该上顶座与该下底座之间并位于该上顶座与该下底座的中央位置,而该平台固定于该上顶座的上表面,且该平台的上表面承载该待测物进行凹陷型态的冲击测试,该数个延伸杆的一端固定于该下杆座,该数个延伸杆的另一端则穿设该下底座、该上顶座并穿出该平台的上表面,且该数个延伸杆分布于该下底座、该上顶座与该平台的角落位置;该夹具组未使用可收纳于该底座的该内置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组包括有一上顶座、一下底座、一平台、数个延伸杆、数个串接柱、一穿刺管、一压板,该数个串接柱彼此可头尾相接型态而组合于该上顶座与该下底座之间并位于该上顶座与下底座的中央位置,而该平台固定于该上顶座的上表面,该穿刺管包括有一管身部与该管身部一端相连的一平板部,另有一穿孔贯穿该管身部与该平板部,该管身部以相连该平板部的相反端抵顶于该上顶座表面,而该平板部则朝向该冲击座方向,另有数个固定杆并各以两端固定该平板部与该平台,由该压板组装于该平板部,并以该压板的下表面与该平板部的上表面夹抵该待测物,且该压板设有对应该穿孔的一贯孔,以致该冲头得以经该贯孔、该穿孔而穿刺冲击该待测物,该数个延伸杆一端固定于该下杆座,该数个延伸杆另一端则穿设该下底座、该上顶座并穿出该平台的上表面,且该数个延伸杆分布于该下底座、该上顶座与该平台的角落位置;该夹具组未使用可收纳于该底座的该内置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一螺杆与一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受该控制单元讯号驱使运作与关闭进而带动该螺杆转动与停止转动,且该螺杆的转动带动该拉动组的吊座移动至该释放位置与该夹抵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板组具有二电磁单元、二驱动杆、一插销叠板与数个插销弹簧,该控制单元传输讯号驱使该二电磁单元运作,以致该二电磁单元分别带动该二驱动杆,同时该二驱动杆与分别带动该插销叠板的数个卡肋脱离该长杆的该数个外环槽,使得该拉动组相对该冲击组由该锁定状态转换为释放状态转换;
而该控制单元传输讯号驱使该二电磁单元停止运作,由该数个插销弹簧拉动该插销叠板位移,并由该插销叠板的该数个卡肋卡抵于该长杆的该数个外环槽,以致该插销板组由该释放状态转换为锁定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座与该吊座内分别配置有数个冲击线性轴承与数个拉动线性轴承,且该数个冲击线性轴承与该数个拉动线性轴承系套设于该数个滑杆。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重式冲击实验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防护围篱,该防护围篱组配于该上杆座与该下杆座的周侧且围绕于该运作空间;该防护围篱的内侧设有一固定板,该固定板供该反荷柄倒扣定位以停止使用该反荷组。
CN201820930650.XU 2018-06-15 2018-06-15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68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0650.XU CN208568502U (zh) 2018-06-15 2018-06-15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30650.XU CN208568502U (zh) 2018-06-15 2018-06-15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8502U true CN208568502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86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3065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68502U (zh) 2018-06-15 2018-06-15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85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91002A1 (en) * 2020-09-23 2022-03-24 Veryst Engineering,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strain rate testing of material using gravity driven drop tow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91002A1 (en) * 2020-09-23 2022-03-24 Veryst Engineering,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strain rate testing of material using gravity driven drop tow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39411A (en) Accelerated impact testing apparatus
CN103604578B (zh) 基于气动式大型高量级水平冲击试验台
KR100986289B1 (ko) 충돌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안전모 충격 시험기
JP6998070B2 (ja) 実験モーダルテストに用いられるモーダルインパクトハンマー及びそのテスト方法
KR101112585B1 (ko) 낙하식 저속충격시험장치
CN208568502U (zh)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TWI676802B (zh) 剛性特性計測裝置
CN105043707A (zh) 可集中控制的假人标定试验系统
EP3165897B1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 and hardness tester
US20040261494A1 (en) Impact generating device for impact tester
CN115597812A (zh) 一种落摆锤冲击试验系统及方法
KR200430499Y1 (ko) 안전모용 낙하식 충격시험기
WO2012120179A1 (es) Máquina de ensayo de material de amortiguamiento de embalajes
CN204882027U (zh) 可集中控制的假人标定试验系统
KR101755928B1 (ko) 자동차의 도어 아웃사이드 핸들 시험 장치
CN107631945B (zh) 一种小质量力锤多角度冲击试验机
Lu et al. Dropping bruise fragility and bruise boundary of apple fruit
JPH0854329A (ja) バンパービームの強度試験方法及び装置
CN206020199U (zh) 一种pdc抗冲击韧性自动检测设备
CN106442175A (zh) 一种pdc抗冲击韧性自动检测设备
CN217276861U (zh) 一种可调节试验齿的齿轮弯曲疲劳试验工装
CN110726522A (zh) 一种汽车外饰件抗冲击检测装置
CN110608957A (zh) 落重式冲击实验机
TWI680287B (zh) 落重式衝擊實驗機
CN210742025U (zh) 冲击试验装置和锚杆冲击试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