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8177U - 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8177U
CN208568177U CN201821259188.1U CN201821259188U CN208568177U CN 208568177 U CN208568177 U CN 208568177U CN 201821259188 U CN201821259188 U CN 201821259188U CN 208568177 U CN208568177 U CN 2085681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changer
mandril
test device
leak test
meas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91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波
蒋浩丰
莫淑君
朱红金
郑志强
胡增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Liuzhou Wuling Motors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591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81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81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81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包括:支架,用于对待测变速器进行支撑;设置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堵漏部件,所述堵漏部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架进行线性位移,以对所述待测变速器的漏液孔进行封堵。区别于传统的通过手动压紧漏液孔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试漏用装置,通过专用的支架对待测变速器进行支撑,同时,通过能够相对支架进行线性位移的堵漏部件对待测变速器的漏液孔进行封堵,这种机械封堵方式可保证检测过程中压紧力度的均一性,不会存在长时间工作时因疲劳而难以压紧的情况,可保证对漏液孔封堵的可靠性,以确保试漏检测高效、准确的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器在安装上车进行路试之前,需要首先检测其是否漏液,传统的检测方方法是由工作人员手工按压两个压板,以对变速器输出端的漏液孔进行封堵,然后在变速器内加入适量的润滑油,并接入电机等驱动部件,驱使变速器运行一段时间,来观察变速器是否漏液。
这种方法,变速器漏液孔的封堵主要是靠人工施压,施压力度无法控制,尤其是在检测时间较长时,工作人员很容易疲劳,就可能出现压板不能压紧、润滑油自漏液孔泄露的情形,影响试漏检测的准确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该装置可保证检测过程中压紧力度的均一性,不会存在长时间工作时因疲劳而难以压紧的情况,可保证对漏液孔封堵的可靠性,以确保试漏检测高效、准确的进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包括:支架,用于对待测变速器进行支撑;设置于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堵漏部件,所述堵漏部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架进行线性位移,以对所述待测变速器的漏液孔进行封堵。
区别于传统的通过手动压紧漏液孔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试漏用装置,通过专用的支架对待测变速器进行支撑,同时,通过能够相对支架进行线性位移的堵漏部件对待测变速器的漏液孔进行封堵,这种机械封堵方式可保证检测过程中压紧力度的均一性,不会存在长时间工作时因疲劳而难以压紧的情况,可保证对漏液孔封堵的可靠性,以确保试漏检测高效、准确的进行。
可选地,所述支架呈U形,其底板的上表面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待测变速器。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为仿型块,所述仿型块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待测变速器的外壳的形状相适配的支承槽。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支撑块,各所述支撑块间隔设置,以支撑所述待测变速器。
可选地,所述堵漏部件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一个端部设有能够相对所述顶杆转动的顶块,所述顶杆螺纹连接于所述支架的侧板;所述顶杆的转动能够驱使该顶杆相对所述支架进行线性位移,进而通过所述顶块封堵所述漏液孔。
可选地,所述顶块与所述顶杆的连接端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周壁在槽口处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卡接部;所述顶杆与所述顶块的连接端部,其外壁设有环槽,所述卡接部能够卡入所述环槽。
可选地,所述卡接部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环槽的轴向尺寸,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的抵接面为球面。
可选地,所述侧板固定有螺母,所述顶杆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块与所述漏液孔相抵接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顶块与所述漏液孔相抵接的端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密封圈压装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周壁,并沿轴向伸出所述第二凹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变速器试漏用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堵漏部件与螺母的连接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变速器试漏用装置与待测变速器的连接结构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1-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架、11支撑组件、12螺母;
2堵漏部件、21顶杆、211环槽、212抵接面、22顶块、221第一凹槽、222卡接部、223第二凹槽、23密封圈;
S待测变速器、S1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的数量相同。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变速器试漏用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堵漏部件与螺母的连接结构图,图3为图2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变速器试漏用装置与待测变速器的连接结构图,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包括:支架1,用于对待测变速器S进行支撑,可保证检测过程中待测变速器S的平稳性;设置于支架1的至少一个堵漏部件2,堵漏部件2能够相对支架1进行线性位移,以对待测变速器S的漏液孔进行封堵。
需要说明,堵漏部件2的数量与漏液孔的数量相当,即一个堵漏部件2用于封堵一个漏液孔,以某一种型号电动汽车所用变速器为例,除与驱动部件相连的输入端S1外,其可以具有相对的两个输出端,参见图4、图5,也就是存在两个相对的漏液孔,此时,支架1可以设置相对的两个堵漏部件2,以对相对的两漏液孔进行封堵。
区别于传统的通过手动压紧漏液孔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试漏用装置,通过专用的支架1对待测变速器S进行支撑,同时,通过能够相对支架1进行线性位移的堵漏部件2对待测变速器S的漏液孔进行封堵,这种机械封堵方式可保证检测过程中压紧力度的均一性,不会存在长时间工作时因疲劳而难以压紧的情况,可保证对漏液孔封堵的可靠性,以确保试漏检测高效、准确的进行。
在具体的方案中,支架1可以呈U形,其底板的上表面可以设有支撑组件11,待测变速器S可以通过上述支撑组件11支撑在U形的两侧板之间。
支撑组件11可以为仿型块,仿型块的上表面可以设有与待测变速器S的外壳的形状相适配的支承槽,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仿型支撑面,该结构在附图中并未示出。支撑槽的内壁形状与待测变速器S的外壳形状可以相一致,使得待测变速器S可以稳定地置于支撑槽内,以保证对待测变速器S的平稳支撑。
或者,支撑组件11也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支撑块,各支撑块可以沿某一直线或者某一个环形间隔设置,以对待测变速器S的各支撑点进行支撑,同样也能够保证待测变速器S的平稳性。各支撑点位置的确定依据待测变速器S的具体外形而定。
如图2、图3所示,并结合图1,堵漏部件2还可以包括顶杆21,顶杆21的一个端部设有能够相对顶杆21转动的顶块22,顶杆21螺纹连接于支架1的侧板。在待测变速器S安装到位后,可以转动顶杆21,顶杆21能够相对支架1进行线性位移,使得位于其端部的顶块22能够与漏液孔相接触,并逐步顶紧于该漏液孔,以对该漏液孔进行有效封堵。
可以理解,顶块22与顶杆21能够相对转动的方案,使得顶杆21在转动过程中,顶块22基本只产生沿轴向的位移,尤其是在顶块22与漏液孔相接触后,顶块22与漏液孔之间可以仅产生沿轴向的抵紧力,在保证对漏液孔可靠封堵的前提下,还能够避免对二者之间密封元件的损害;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排除顶块22与顶杆21固定连接的方案,即顶块22与顶杆21可以同步转动的方案,事实上,在二者固定连接的方案中,顶块22与顶杆21也就相当于一个部件,换而言之,顶块22可以仅为顶杆21的一个端部。
以顶块22和顶杆21能够相对转动的方案为例,顶块22与顶杆21的连接端部(图3中为顶杆21的左端部)可以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221,第一凹槽221的内周壁在槽口处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卡接部222,使得该第一凹槽221可以形成槽口尺寸较小、而槽内尺寸较大的缩口槽。上述卡接部222可以为沿周向环绕一圈的环板,也可以包括沿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凸块。
顶杆21与顶块22的连接端部(图3中为顶杆21的右端部),其外壁可以设有环槽211,卡接部222能够卡入环槽211,以保证顶块22与顶杆21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卡接部222所形成中心孔(实际上为第一凹槽221的槽口)的径向尺寸可以大于环槽211的环形底壁的径向尺寸,即使得卡接部22与环槽211可以在径向上呈间隙配合,以保证卡接部222(即顶块22)能够相对顶杆21进行自由转动。
此外,还可以将卡接部222的轴向尺寸设置为小于环槽211的轴向尺寸,即顶块22还能够相对顶杆21进行轴向上的位移,再配合前述的卡接部222与环槽211在径向上的间隙配合,使得顶块22可以相对顶杆21进行上下的摆动,以与待测变速器S内的润滑油液保持动态的平衡。此时,可将顶杆21与第一凹槽221的底壁的抵接面212设置为球面,以适应顶块22相对顶杆21的动作,使得顶杆21与顶块22始终都可以保持良好的抵接关系。
支架1的侧板上可以设置螺纹孔,以与顶杆21进行螺纹配合,或者,也可以在侧板上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螺母12,然后再将顶杆21与螺母12进行螺纹配合。比较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焊接螺母12的方案,如此,在长期使用后,当支架1上的螺纹结构(即螺母12)发生滑丝损坏后,直接更换螺母12即可,而无需整体更换支架1,可降低设备的维修更换成本。
在顶块22与漏液孔相抵接的一个端部还可以设置有密封圈23,以保证顶块22与漏液孔抵接处的密封性能。具体地,顶块22与漏液孔相抵接的端部,可以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223,密封圈23可以压装于第二凹槽223的内周壁,并沿轴向伸出第二凹槽223。
结合图4、图5,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变速器试漏用装置进行试漏检测的步骤可参考如下:
将待测变速器S支撑于支架1的支撑组件11,并使得漏液孔与堵漏部件2正对;
拧动顶杆21,使得顶块22封堵漏液孔;
向待测变速器S内加入适量的润滑油,将待测变速器S的输入端S1与外部的输入部件(如电机等)相连,并驱使输入部件带动待测变速器S运行一段时间,观察待测变速器S的外壳是否漏油。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用于对待测变速器(S)进行支撑;
设置于所述支架(1)的至少一个堵漏部件(2),所述堵漏部件(2)能够相对所述支架(1)进行线性位移,以对所述待测变速器(S)的漏液孔进行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呈U形,其底板的上表面设有支撑组件(11),所述支撑组件(11)用于支撑所述待测变速器(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1)为仿型块,所述仿型块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待测变速器(S)的外壳的形状相适配的支承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1)包括两个以上的支撑块,各所述支撑块间隔设置,以支撑所述待测变速器(S)。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漏部件(2)包括顶杆(21),所述顶杆(21)的一个端部设有能够相对所述顶杆(21)转动的顶块(22),所述顶杆(21)螺纹连接于所述支架(1)的侧板;
所述顶杆(21)的转动能够驱使该顶杆(21)相对所述支架(1)进行线性位移,进而通过所述顶块(22)封堵所述漏液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22)与所述顶杆(21)的连接端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一凹槽(221)的内周壁在槽口处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卡接部(222);
所述顶杆(21)与所述顶块(22)的连接端部,其外壁设有环槽(211),所述卡接部(222)能够卡入所述环槽(2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22)的轴向尺寸小于所述环槽(211)的轴向尺寸,所述顶杆(21)与所述第一凹槽(221)的底壁的抵接面(212)为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固定有螺母(12),所述顶杆(21)与所述螺母(12)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22)与所述漏液孔相抵接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密封圈(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变速器试漏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22)与所述漏液孔相抵接的端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223),所述密封圈(23)压装于所述第二凹槽(223)的内周壁,并沿轴向伸出所述第二凹槽(223)。
CN201821259188.1U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Active CN2085681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9188.1U CN208568177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9188.1U CN208568177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8177U true CN208568177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9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9188.1U Active CN208568177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81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9545A (zh) * 2019-11-25 2020-02-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箱壳体试漏封堵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9545A (zh) * 2019-11-25 2020-02-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箱壳体试漏封堵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4329B (zh) 一种高压旋转组合密封件性能检测与试验装置和方法
CN208568177U (zh) 一种变速器试漏用装置
CN204286800U (zh) 测功机连接总成
CN109932169B (zh) 一种密封环轴线偏角可调的机械密封试验装置
CN206146629U (zh) 一种高温高速油封试验装置
CN219977767U (zh) 一种拼接式铁路轴承故障诊断试验台
CN203422203U (zh) 一种密封轴承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8673923U (zh) 一种多方位红外测温装置
CN203948290U (zh) 机械密封装置
CN104502104A (zh) 电机轴承试验台
CN201934674U (zh) 一种带润滑方式的骨架油封轴封结构
CN205538198U (zh) 一种工程机械回转接头出厂试验系统
CN204346708U (zh) 一种电机轴承试验台
CN104062084A (zh) 密封环工作状态对比试验台
CN204241167U (zh) 船舶轴系端面密封装置用试验台
CN209180226U (zh) 销轴固定结构
CN212871620U (zh) 一种机械密封动试验装置
CN205417760U (zh) 一种齿轮齿条液压转向器液压缸端漏油检测装置
CN104266799A (zh) 船舶轴系端面密封装置用试验台
CN117212299B (zh) 液压缸打压测试装置
CN206320300U (zh) 集成外置弹簧补偿式机械密封装置
CN206475133U (zh) 一种主轴轴承压紧装置
CN217738559U (zh) 一种机械密封运转实验装置
CN205057944U (zh) 一种新型轴承起拔装置
CN205208029U (zh) 一种海底管道伸缩内胀式封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