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6686U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66686U CN208566686U CN201821031006.5U CN201821031006U CN208566686U CN 208566686 U CN208566686 U CN 208566686U CN 201821031006 U CN201821031006 U CN 201821031006U CN 208566686 U CN208566686 U CN 2085666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mixing chamber
- wall
- annular
- outer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混气室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以及连接内环壁和外环壁的底壁,所述内环壁和外环壁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内具有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外环火盖的顶壁具有沿径向、间隔分布的主火孔和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出气口,外环混气室的内环壁和/或外环壁和/或底壁上在对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连通的进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能较好地主火孔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同时还具有导液至盛液盘的作用,避免溢液流到燃烧器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灶具燃烧器一般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而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的出火孔常选用加工较为方便的圆火孔,但溢液的时候容易堵塞圆火孔,造成熄火、出火不均匀等不良工况,影响顾客体验,使得维修率上升;相较于圆火孔,采用条缝火孔有利于减少溢液时火孔堵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具有补充二次空气的难度大的问题即:圆火孔的内外两侧能够接触到充分的二次空气,但是越往火孔的中间走,因为二次空气参与了前端燃烧,所以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补充困难,中间二次空气补充量就减少了,容易造成黄火等现象。如专利号为ZL201510517516.8(公告号为CN105066185B)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平板式燃气灶》公开了条缝状火孔,而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10366600.3(公布号为CN10698939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一种用于燃烧器上的火盖》其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器上的火盖,包括有外环火盖本体,外环火盖本体的环形外环壁体、环形上壁体、以及环形内侧壁围成有向下开口的环形燃气腔,环形上壁体与环形外侧壁体之间通过若干的连接筋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形成有与环形燃气腔相通的若干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从环形燃气腔向外环火盖本体外侧壁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并且条缝状外向火孔通道的外向开口形成有外环火盖本体的外侧壁上。该方案的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相较圆火孔,能更有利于燃气更加均匀的燃烧加热,并且实施方便,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不易被堵塞,同样存在着越往条缝式外向火孔通道中间走,而二次空气由于参与了外向火孔通道前端的燃烧,为此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越往火孔的中间走越补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直接经过燃烧器火盖的混气室内部而较好地对火孔进行二次空气补充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针对火孔尤其是长条缝式火孔,均匀补给二次空气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对二次空气的进气量进行调节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混气室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以及连接内环壁和外环壁的底壁,所述内环壁和外环壁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内具有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所述外环火盖的顶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并且每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火孔还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配合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口壁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圈环形壁,所述环形壁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内周壁相贴合,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内环壁和/或外环壁和/或底壁上在对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连通的进气口。
其中,如果从各主火孔流出的燃气是均匀的,则所述外环火盖的出气口可以沿周向均布;而如果从各主火孔流出的燃气是不均匀的,则所述外环火盖的出气口也可以沿周向非均匀布置,比如在燃气气流较大的主火孔区域可以布置得相对密一些。
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为管道结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管道,如圆筒状或方框状,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包括有连接所述外环火盖的顶壁出气口和所述外环混气室底壁、并上下均敞口的管道结构,所述底壁开有所述进气口。
为方便安装二次空气补充小室,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还包括有将所述各管道的底部连为一体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有与所述进气口相通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为较好地实现进入外界空气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优选采用竖向设置的方式,即进气口位于外环混气室的底壁,并同时作为导溢液的通道;当作为导溢液通道时还能直接导向盛液盘;为此,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还包括有盛液盘和设置在所述外环混气室内围的内环混气室,所述的外环混气室被内环混气室独立地支承在所述盛液盘之上。外环混气室的底壁与盛液盘形成的间隙形成向外环混气室的内部直接补充空气的二次进风通道,相较现有技术中的主火孔通过外环混气室的下方侧向补充空气,能更好针对径向开设、呈长条缝式的主火孔均匀补给二次空气;同时,外环混气室被内环混气室独立地支承起来,外环混气室的底部一圈均为二次进风通道,二次进风通道补给给内环的空气量变大,有利于内环的充分燃烧,还能减少二次空气对内环火焰的供给阻力,使二次空气供给得更迅速;另外,汤水有定向导液至盛液盘的作用,实现易清洁,以能有效防止溢液被烧干形成盛液盘变黑的现象,将传统的外环混气室和内环混气室与基座构成的分体结构,清洁时拿取内环混气室后,仅剩基座和基本呈平面的盛液盘,清洁方便。
为了实现独立支承在所述盛液盘上外环混气室的外环燃气通道的传输,在所述的盛液盘之下还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在对应内环混气室的部位具有内环燃气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燃气通道外围的外环燃气通道,并在所述外环燃气通道和所述外环混气室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传输通道,该传输通道用于将混合后的一次空气和外环燃气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传输至到外环混气室。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中心设有供内环燃气进入的中心环形通道,所述内环混气室中心设有与所述中心环形通道上下贯通的环形腔,所述中心环形通道和环形腔共同构成所述的内环燃气通道。更为优选地内环燃气通道采用圆环形通道,更容易使燃气均匀地充满在中心环形通道和环形腔内。
同样地,所述基座还包括有包围所述中心环形通道、供外环燃气进入的外围环形通道,所述内环混气室则设有与所述外围环形通道上下贯通的环形腔体,所述外围环形通道和环形腔体共同构成所述的外环燃气通道。
为了实现外环燃气通道与外环混气室的连通,所述环形腔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相连通的入气口,而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内环壁开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相连通的输气口。
为了能对与外环混气室相通的主火孔所需二次空气的进气量进行调节,所述环形腔体的外周壁向下凸出形成有一圈凸壁,所述凸壁上设置有能调节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与所述盛液盘相对距离的调节件。当然,当进气口设置在外侧壁和/或内侧壁上也可以有相适应的调节件来分别调节。
从安装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能相对所述凸壁上下移动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以及连接第一环形圈和第二环形圈的至少一条径向设置的连接筋。
为了实现调节件能调节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与所述盛液盘相对距离的同时,还能实现防止溢液进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防止溢液堵塞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所述第二环形圈的内侧边沿于所述相邻的传输通道之间局部向上延伸有挡板,所述内环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之间形成补气腔,所述挡板伸入所述补气腔内并能至少局部遮盖住所所述内环壁的内壁面,而所述第二环形圈的外侧边沿向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外环混气室的下方、并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相对。
由于调节件的挡板被上述传输通道所限制,为更好地实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之进气口与所述盛液盘相对距离的变化,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有能驱动所述调节板相对所述凸壁上下移动的致动件。通过独立的致动部件实现其与环形腔体的外周壁向下凸出形成的凸壁配合,如上下移动或旋转移动的方式带动调节板的相对移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板通过第一环形圈穿过所述凸壁并搁置在所述致动件上。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致动件为螺纹连接在所述凸壁外壁面上的凸圈,并在所述凸圈相对所述凸壁旋转的状态下,所述调节板在所述传输通道的限制下,只能相对所述盛液盘上下移动。
为了实现点火针和/或热电偶的安装方便,所述第一环形圈的外壁设有两相对分布的半封闭槽,安装在基座上的点火针和/或热电偶分别向上穿过基座对应的部位并伸入到所述对应的半封闭槽内。
为了实现内环火盖的稳定燃烧,所述内环混气室对应环形腔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的顶面开设有径向间隔设置的内环火孔,所述内环火盖的环形周壁周向地开设有稳焰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二次空气补充小室能直接经过燃烧器外环火盖的外环混气室内部而较好地主火孔进行二次空气补充,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出气口径向设置,并与主火孔间隔分布,使得二次空气能直接补充至主火孔的根部,补气距离近似直线,较传统的相比补充更顺畅,保证完全燃烧;2、主火孔各位置处可以均匀的补充到等量的二次空气,保证一致的燃烧工况,避免了局部黄火的不完全燃烧情况产生,实现了均匀的完全燃烧,提升热效率,降低CO;3、二次空气补充小室与外环混气室能传递到外环混气室的热量,且二次空气补充小室实际内表面面积大,对内:当二次空气从外界进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时己被充分预热,对外:外环燃气进入外环混气室时能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外壁面直接接触,且接触面积大幅增多,外环燃气也能被有效预热,即对内预热空气,对外预热外环燃气,二者均能有效提升热效率;4、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能起到导流溢液的作用,类似下水道,溢液通过次空气补充通道下行导液至盛液盘,避免溢液流到燃烧器内部;5、出气口的口壁部向下延伸有一圈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内周壁相贴合的环形壁,使得二次空气只能出,而燃气不能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3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环混气室和外环混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二次空气补充小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1,外环混气室1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以及连接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的底壁13,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2,外环混气室1内具有相对隔离、竖向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外环火盖2的顶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21,并且每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火孔21还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配合的出气口31,出气口31的口壁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圈环形壁311,环形壁311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内周壁相贴合,使得二次空气只能出,而燃气不能进。而为了使主火孔21各位置处可以均匀的补充到等量的二次空气,保证一致的燃烧工况,其中,如果从各主火孔21流出的燃气是均匀的,则外环火盖2的出气口31可以沿周向均布;而如果从各主火孔21流出的燃气是不均匀的,则外环火盖2的出气口31也可以沿周向非均匀布置,比如在燃气气流较大的主火孔区域可以布置得相对密一些。另外,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出气口31的开口口径大于主火孔21的开口口径,而底壁13上则对应地开设有与外界空气连通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包括上下均敞口的管道结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管道结构,如圆筒状或方框状,本实施例为方框状结构,为了方便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安装在外环混气室内,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还包括有连接在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下部的连接板30,连接板30上开设有与进气口32贯通的开口301。
本实施例为较好地实现进入外界空气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优选采用竖向设置的方式,即进气口32位于外环混气室1的底壁13,并同时作为导溢液的通道;当作为导溢液通道时还能直接导向盛液盘4;还包括有盛液盘4和设置在外环混气室1内围的内环混气室5,外环混气室1被内环混气室5独立地支承在盛液盘4之上,为了实现独立支承在盛液盘4上外环混气室1的外环燃气通道的传输,在盛液盘4之下还设置有基座6,基座6在对应内环混气室5的部位具有内环燃气通道、以及设置在内环燃气通道外围的外环燃气通道,并在外环燃气通道和外环混气室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传输通道7,该传输通道7用于将混合后的一次空气和外环燃气从外环燃气通道传输至到外环混气室1。传输通道7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外环燃气通道和外环混气室1的管道,而外环混气室1的底壁13与盛液盘4形成的间隙形成向外环混气室1的内部直接补充空气的二次进风通道,相较现有技术中的主火孔21通过外环混气室1的下方侧向补充空气,能更好针对径向开设、呈长条缝式的主火孔21均匀补给二次空气;同时,外环混气室1被内环混气室5独立地支承起来,外环混气室1的底部一圈均为二次进风通道,二次进风通道补给给内环的空气量变大,有利于内环的充分燃烧,还能减少二次空气对内环火焰的供给阻力,使二次空气供给得更迅速;另外,汤水有定向导液至盛液盘4的作用,实现易清洁,以能有效防止溢液被烧干形成盛液盘4变黑的现象,将传统的外环混气室1和内环混气室5与基座6构成的分体结构,清洁时拿取内环混气室5后,仅剩基座6和基本呈平面的盛液盘4,清洁方便;并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设置在外环混气室1的内部,能快速地传递到外环混气室1的热量,且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实际内表面面积大,对内:当二次空气从外界进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时己被充分预热,对外:外环燃气进入外环混气室1时能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外壁面直接接触,且接触面积大幅增多,外环燃气也能被有效预热,即对内预热空气,对外预热外环燃气,二者均能有效提升热效率。
具体地,基座6的中心设有供内环燃气进入的中心环形通道61,内环混气室5中心设有与中心环形通道61上下贯通的环形腔51,中心环形通道61和环形腔51共同构成内环燃气通道,更为优选地内环燃气通道采用圆环形通道,更容易使燃气均匀地充满在中心环形通道61和环形腔51内。同样地,基座6还包括有包围所述中心环形通道61、供外环燃气进入的外围环形通道62,内环混气室5则设有与外围环形通道62上下贯通的环形腔体52,外围环形通道62和环形腔体52共同构成外环燃气通道。为了实现外环燃气通道与外环混气室1的连通,环形腔体5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传输通道7相连通的入气口71,而外环混气室1的内环壁11开设有与传输通道7相连通的输气口72。为了更好地实现外环混气室1通过内环混气室5独立地支承起来,内环混气室5环形腔体52的外周壁向下凸出形成有一圈凸壁521,该凸壁521能搁置在基座6的外围环形通道62对应的管壁外围,为了实现内环火盖50的稳定燃烧,内环混气室5对应环形腔51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内环火盖50,内环火盖50的顶面开设有径向间隔设置的内环火孔501,内环火盖50的环形周壁周向地开设有稳焰孔502。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能对与外环混气室1相通的主火孔21所需二次空气的进气量进行调节,环形腔体52的外周壁向下凸出形成有一圈凸壁521,凸壁521上设置有能调节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与所述盛液盘4相对距离的调节件。从安装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调节件包括有能相对凸壁521上下移动的调节板8,调节板8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圈81和第二环形圈82以及连接第一环形圈81和第二环形圈82的至少一条径向设置的连接筋83。而在为了实现调节件能调节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与盛液盘4相对距离的同时,还能实现防止溢液进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防止溢液堵塞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第二环形圈82的内侧边沿822于相邻的传输通道7之间局部向上延伸有挡板821,内环混气室5和外环混气室1之间形成补气腔9,该挡板821伸入补气腔9内并能至少局部遮盖住内环壁11的内壁面,第一环形圈81的外侧、第二环形圈82的内侧与相邻的连接筋83之间围成连通补气腔9与盛液盘4下方空气的通孔84,而第二环形圈82的外侧边沿823向水平方向延伸至外环混气室1的下方、并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相对。由于调节件的挡板821被上述传输通道7所限制,为更好地实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与盛液盘4相对距离的变化,调节件还包括有能驱动调节板8相对凸壁521上下移动的致动件,通过独立的致动部件实现其与环形腔体52的外周壁向下凸出形成的凸壁521配合,如上下移动或旋转移动的方式带动调节板8的相对移动。优选地,调节板8通过第一环形圈81穿过所述凸壁521并搁置在致动件上。更进一步优选地,致动件为螺纹连接在凸壁521外壁面上的凸圈10,并在凸圈10相对凸壁521旋转的状态下,调节板8在传输通道7的限制下,只能相对盛液盘4上下移动。最后,为了实现点火针和热电偶的安装方便,第一环形圈81的外壁设有两相对分布的第一半封闭槽811和第二半封闭槽812,安装在基座6上的点火针和热电偶分别向上穿过基座6对应的部位并伸入到对应的第一半封闭槽811和第二半封闭槽812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均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设置在外环混气室内为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同样也可以用于内环混气室(或中心混气室)及内环火盖(或中心火盖)的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具有连接外环火盖2的顶壁和外环混气室1底壁13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直接作为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底壁13上开有进气口32,而调节设置在进气口32的进气口面积大小,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调节件的调节方式进行调节。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具有连接外环火盖2的顶壁和外环混气室1底壁13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直接作为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内环壁11开有进气口32,而调节设置在进气口32的进气口面积大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如邻近设置在内环壁11内侧的调节圈的方式进行调节,如图9所示。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为方便安装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还包括有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侧板,进气口32开在内环壁11上,内侧板上开有与进气口32相通的开口301。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具有连接外环火盖2的顶壁和外环混气室1底壁13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直接作为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外环壁12上开有进气口32,而调节设置在进气口32的进气口面积大小,可以采用类似实施例3中如邻近设置在外环壁12外侧的调节圈的方式进行调节。
实施例6
与实施例5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为方便安装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还包括有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侧板,进气口32开在外环壁12上,外侧板上开有与进气口32相通的开口301。当然,底板、顶板、内侧板以及外侧板均可以同时安装,并在与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和/或底壁13的进气口32对应设有开口301,如图10所示。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包括有外环混气室(1),所述外环混气室(1)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以及连接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的底壁(13),所述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混气室(1)内具有至少两个相对隔离的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所述外环火盖(2)的顶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21),并且每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火孔(21)还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配合的出气口(31),所述出气口(31)的口壁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圈环形壁(311),所述环形壁(311)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内周壁相贴合,所述外环混气室(1)的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和/或底壁(13)上在对应该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的位置开设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31)连通的进气口(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包括有上下均敞口的管道,连接所述外环火盖(2)的顶壁出气口(31)和所述外环混气室(1)的底壁(13),所述底壁(13)开有所述进气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还包括有将所述各管道的底部连为一体的连接板(30),所述连接板(30)上开有与所述进气口(32)相通的开口(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盛液盘(4)和设置在所述外环混气室(1)内围的内环混气室(5),所述的外环混气室(1)被内环混气室(5)独立地支承在所述盛液盘(4)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盛液盘(4)之下还设置有基座(6),所述基座(6)在对应内环混气室(5)的部位具有内环燃气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环燃气通道外围的外环燃气通道,并在所述外环燃气通道和所述外环混气室(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传输通道(7),该传输通道(7)用于将混合后的一次空气和外环燃气从所述外环燃气通道传输至到外环混气室(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6)的中心设有供内环燃气进入的中心环形通道(61),所述内环混气室(5)中心设有与所述中心环形通道(61)上下贯通的环形腔(51),所述中心环形通道(61)和环形腔(51)共同构成所述的内环燃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6)还包括有包围所述中心环形通道(61)、供外环燃气进入的外围环形通道(62),所述内环混气室(5)则设有与所述外围环形通道(62)上下贯通的环形腔体(52),所述外围环形通道(62)和环形腔体(52)共同构成所述的外环燃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体(5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7)相连通的入气口(71),而所述外环混气室(1)的内环壁(11)开设有与所述传输通道(7)相连通的输气口(7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体(52)的外周壁向下凸出形成有一圈凸壁(521),所述凸壁(521)上设置有能调节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与所述盛液盘(4)相对距离的调节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能相对所述凸壁(521)上下移动的调节板(8),所述调节板(8)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一环形圈(81)和第二环形圈(82)以及连接第一环形圈(81)和第二环形圈(82)的至少一条径向设置的连接筋(8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圈(82)的内侧边沿(822)于所述相邻的传输通道(7)之间局部向上延伸有挡板(821),所述内环混气室(5)和外环混气室(1)之间形成补气腔(9),所述挡板(821)伸入所述补气腔(9)内并能至少局部遮盖住所述内环壁(11)的内壁面,而所述第二环形圈(82)的外侧边沿(823)向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外环混气室(1)的下方、并与所述二次空气补充小室(3)之进气口(32)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有能驱动所述调节板(8)相对所述凸壁(521)上下移动的致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8)通过第一环形圈(81)穿过所述凸壁(521)并搁置在所述致动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为螺纹连接在所述凸壁(521)外壁面上的凸圈(10),并在所述凸圈(10)相对所述凸壁(521)旋转的状态下,所述调节板(8)在所述传输通道(7)的限制下,只能相对所述盛液盘(4)上下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圈(81)的外壁设有两相对分布的半封闭槽,安装在基座(6)上的点火针和/或热电偶分别向上穿过基座(6)对应的部位并伸入到所述对应的半封闭槽(811,812)内。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灶具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室(5)对应环形腔(51)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内环火盖(50),所述内环火盖(50)的顶面开设有径向间隔设置的内环火孔(501),所述内环火盖(50)的环形周壁周向地开设有稳焰孔(50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31006.5U CN208566686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31006.5U CN208566686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66686U true CN208566686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90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31006.5U Active CN208566686U (zh) | 2018-06-30 | 2018-06-30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6668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57430A (zh) * | 2018-06-30 | 2020-01-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CN112050213A (zh) * | 2020-10-12 | 2020-12-0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燃烧器 |
-
2018
- 2018-06-30 CN CN201821031006.5U patent/CN2085666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57430A (zh) * | 2018-06-30 | 2020-01-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CN110657430B (zh) * | 2018-06-30 | 2024-09-1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CN112050213A (zh) * | 2020-10-12 | 2020-12-0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燃烧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886771U (zh)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
CN105889923A (zh) | 一种高效三环火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8566686U (zh)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
CN110553266B (zh) | 灶具燃烧器 | |
CN210861084U (zh) |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 |
CN205669808U (zh) | 一种高效三环火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9295124U (zh) | 外环火盖及燃烧器 | |
CN110657430B (zh)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
CN112128749B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
CN210861098U (zh) | 一种具有提高燃烧效率的燃烧器 | |
CN208735631U (zh) | 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 | |
CN212987211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110657429B (zh) |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 |
CN110094727B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110094728B (zh) | 一种燃烧器 | |
CN210861099U (zh) | 一种具有提高燃烧效率的燃烧器 | |
CN111256120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08936154U (zh) | 一种聚能燃烧器 | |
CN109724084B (zh) | 一种火盖及应用该火盖的高效燃烧器 | |
CN208475324U (zh) |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 |
CN208487617U (zh) | 一种节能且火力燃烧均匀的燃气炉头供气装置 | |
CN111853783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112747317B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 |
CN209355250U (zh) | 一种用于灶具的分火器 | |
CN112013389B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导气板以及应用有该导气板的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