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1334U - 轿顶护栏 - Google Patents
轿顶护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61334U CN208561334U CN201820963517.4U CN201820963517U CN208561334U CN 208561334 U CN208561334 U CN 208561334U CN 201820963517 U CN201820963517 U CN 201820963517U CN 208561334 U CN208561334 U CN 2085613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support
- car top
- fender
- sh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顶护栏,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撑组件、两个设于支撑组件上的防护杆以及设于两个防护杆之间的承接杆,两个防护杆与承接杆组成“门”形结构,所述支撑组件上竖直插接有插接杆,所述防护杆能够同时竖直滑移于支撑组件与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底端固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一侧固设有倾斜向上的弹性的卡接板;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开设有供插接块插接的插接槽,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开设有连通于插接槽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板能够卡接于卡接槽中。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调节轿顶护栏的高度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轿顶护栏。
背景技术
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是电梯用来运载乘客或货物及其他载荷的轿体部件。轿顶位于轿厢的顶部,当电梯运行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会在轿顶的上方进行工作,轿顶的面积有限,为了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轿顶上必须设有轿顶护栏。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29453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轿顶护栏,后护栏的左端连接有左护栏,后护栏的右端安装有右护栏,左护栏、右护栏、后护栏的中部通过第一螺栓安装有支杆;左护栏和右护栏之间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安装有踏板,踏板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支撑杆上。
但是现有的住宅电梯的顶层往往比较低,不能满足放置轿顶护栏的要求,而过矮的轿顶护栏则不能对维修人员的安全起到防护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对轿顶护栏的高度进行调节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顶护栏,其具有能对轿顶护栏的高度进行调节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轿顶护栏,包括支撑组件、两个设于支撑组件上的防护杆以及设于两个防护杆之间的承接杆,两个防护杆与承接杆组成“门”形结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分别垂直设于轿顶四角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四支撑杆,一个防护杆的两端分别竖直滑移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另一个防护杆的两端分别竖直滑移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所述支撑组件上竖直插接有插接杆,所述防护杆能够同时竖直滑移于支撑组件与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底端固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一侧固设有倾斜向上的弹性的卡接板;所述支撑组件的顶端开设有供插接块插接的插接槽,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开设有连通于插接槽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板能够卡接于卡接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个插接杆的插接块插设于第一支撑杆的插接槽中,然后固设于插接块上的卡接板能够卡接于卡接槽中,从而将插接杆的位置进行固定,减少插接杆在插接槽中的晃动,采用相同的方法将其与三个插接杆分别插设于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以及第四支撑杆中;此时轿顶护栏的高度被加长,能够调整轿顶护栏的高度,使轿顶护栏能够起到对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作用;当维修工作完毕后,从卡接槽中按压卡接板,由于卡接板为弹性结构,因此在按压的过程中,卡接板能从卡接槽中脱离,然后竖直向上移动插接杆,从而将插接杆从支撑组件上取出,轿顶护栏的高度下降;此时的轿顶护栏能够适应于一些电梯顶层高度低的场所,通过插接杆对轿顶护栏的加长或缩短,使轿顶护栏在工作的时候能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在不工作的时候又不会对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固设有置物块,所述置物块上开设有供插接块插接的置物槽;所述置物块的一侧开设有连通于置物槽的固定槽;所述卡接板能够卡接于固定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接杆从支撑组件上取出之后,将插接杆的插接块插接于置物块上,固设于插接块上的卡接板能够卡接于置物槽中,从而将插接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使插接杆始终位于轿顶护栏上,方便维修人员随时能将轿顶护栏加长;并且插接杆能够卡接于置物槽中,能够防止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插接杆从轿顶上脱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将防护杆的一端固定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设于防护杆上的支架、转动连接于支架的转动板、若干个倾斜向上固设于第二支撑杆上的锁紧块、固设于转动板远离锁紧块一侧的第一磁铁以及固设于支架上与第一磁铁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相邻的锁紧块之间留有供转动板卡接的间隙;所述插接杆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支撑杆上的锁紧块结构相同的凸块,相邻的凸块之间留有供转动板卡接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接杆插设于支撑组件上之后,转动板位于相邻的两个锁紧块之间,并通过位于转动板上的第一磁铁与位于支架上的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引进行固定;在防护杆移动的过程中,转动板向下转动,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分离,转动板向上移动一格,此时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将转动板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继续移动防护杆,使转动板能够卡接于相邻的两个凸块之间,由于锁紧块与凸块均为倾斜向上的结构,因此只能向上移动防护杆;当需要将防护杆向下移动时,使其带动转动板向下转动,同时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分离,然后竖直向下移动转动板即可,当确定好位置后,松开转动板,则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结合,转动板的位置被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靠近防护杆的一侧固设有“T”形棱,所述防护杆上开设有滑移连接于“T”形棱的“T”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移动防护杆,防护杆上的“T”形槽竖直滑移于“T”形棱,能减少其移动时位置的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杆固定连接于防护杆,所述承接杆与防护杆之间固设有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板能够加强承接杆与防护杆之间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承接杆与防护杆的连接处设有“L”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板能够加强承接杆与防护杆之间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位于承接杆下侧且平行于承接杆的加强杆以及位于防护杆下侧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承接杆与第一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与连接杆能加强轿顶护栏对维修人员的抵接面积,增大对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上固设有能够抵接于轿顶上表面的抵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杆能对连接杆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增加连接杆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上设有安全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固设有固定块,所述第四支撑杆上固设于转动轴,所述安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轴,所述安全杆的另一端开设有能够卡接于固定块的安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绕转动轴转动安全杆,使安全杆的安全槽能从固定块上脱离,然后维修人员可以从第一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之间进入到轿顶护栏中,然后转动安全杆,使安全杆的安全槽卡接于固定块上,从而将由两个防护杆与承接杆组成的“门”形结构的开口端堵住,使其成为四周封闭的矩形结构,从而保证在轿顶上工作的维修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杆与承接杆上均固设有防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能加强轿顶护栏对维修人员的抵接面积,增大对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插接杆能比较方便的将轿顶护栏调整为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把插接杆插设于支撑组件上,能够使轿顶护栏的高度变大,以便对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当把插接杆从支撑组件上取下时,则能使轿顶护栏的高度变小,使其能够适应于电梯顶层较低的场合;
2.支撑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拆卸下来的插接杆的置物槽,能够使维修人员能够随时取用插接杆,并且插接杆能够卡接于置物槽的固定槽中,能够防止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插接杆从轿顶上脱落;
3.防护杆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能直接固定,使操作更加简便;并且在锁紧组件的作用下,防护杆能够只能在支撑组件与插接杆上向上移动,能够防止维修人员在工作时误将防护杆下压,造成危险;当需要使防护杆向下移动时,需要转动锁紧组件上的手持杆,以将防护杆方向,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披露的一种轿顶护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安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插接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锁紧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轿顶护栏为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组件;11、第一支撑杆;111、固定块;112、插接槽;113、卡接槽;114、“T”形棱;12、第二支撑杆;13、第三支撑杆;14、第四支撑杆;141、转动轴;2、防护杆;21、防护板;22、“T”形槽;3、承接杆;31、肋板;32、“L”形板;4、安全杆;41、安全槽;5、插接杆;51、插接块;52、卡接板;53、凸块;6、置物块;61、置物槽;62、固定槽;7、锁紧组件;71、支架;72、转动板;73、锁紧块;74、手持杆;75、第一磁铁;76、第二磁铁;8、加强杆;81、连接杆;82、抵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轿顶护栏,参见图1和图2,包括支撑组件1、两个设于支撑组件1上的防护杆2以及设于两个防护杆2之间的承接杆3,两个防护杆2与承接杆3组成“门”形结构,防护杆2与承接杆3上均固设有用于增大防护面积的防护板21;支撑组件1包括分别垂直设于轿顶四角的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以及第四支撑杆14;第一支撑杆11与第四支撑杆14上设有安全杆4,第一支撑杆11上固设有固定块111,第四支撑杆14上固设于转动轴141,安全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轴141,安全杆4的另一端开设有能够卡接于固定块111的安全槽41;围绕转动轴141转动安全杆4,使安全杆4的安全槽41能从固定块111上脱离,然后维修人员可以从第一支撑杆11与第四支撑杆14之间进入到轿顶护栏中,然后转动安全杆4,使安全杆4的安全槽41卡接于固定块111上,从而将由两个防护杆2与承接杆3组成的“门”形结构的开口端堵住,使其成为四周封闭的矩形结构,从而保证在轿顶上工作的维修人员的安全。
参见图2和图3,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以及第四支撑杆14上分别竖直插接有插接杆5,插接杆5的底端均固设有插接块51,插接块51的一侧固设有倾斜向上的弹性的卡接板52,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以及第四支撑杆14的顶端分别开设有供插接块51插接的插接槽112,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以及第四支撑杆14的侧壁分别开设有连通于插接槽112的卡接槽113,卡接板52能够卡接于卡接槽113中;将一个插接杆5的插接块51插设于第一支撑杆11的插接槽112中,然后固设于插接块51上的卡接板52能够卡接于卡接槽113中,从而将插接杆5的位置进行固定,减少插接杆5在插接槽112中的晃动,采用相同的方法将其与三个插接杆5分别插设于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以及第四支撑杆14中;此时轿顶护栏的高度被加长,能够调整轿顶护栏的高度,使轿顶护栏能够起到对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作用;当维修工作完毕后,从卡接槽113中按压卡接板52,由于卡接板52为弹性结构,因此在按压的过程中,卡接板52能从卡接槽113中脱离,然后竖直向上移动插接杆5,从而将插接杆5从支撑组件1上取出,轿顶护栏的高度下降;此时的轿顶护栏能够适应于一些电梯顶层高度低的场所,通过插接杆5与支撑组件1的配合以将轿顶护栏加长或缩短,使轿顶护栏在工作的时候能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在不工作的时候又不会对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操作简单。
参见图2和图3,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以及第四支撑杆14的一侧分别固设有置物块6,每一个置物块6上均开设有供插接块51插接的置物槽61,每一个置物块6的一侧开设有连通于置物槽61的固定槽62,卡接板52能够卡接于固定槽62中;当插接杆5从支撑组件1上取出之后,将插接杆5的插接块51插接于置物块6上,固设于插接块51上的卡接板52能够卡接于置物槽61中,从而将插接杆5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插接杆5始终位于轿顶护栏上,方便维修人员随时能将轿顶护栏加长;并且插接杆5能够卡接于置物槽61中,能够防止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插接杆5从轿顶上脱落的情况。
参见图2,一个防护杆2的两端分别竖直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撑杆11与第二支撑杆12,另一个防护杆2的两端分别竖直滑移连接于第三支撑杆13与第四支撑杆14,支撑组件1上设有将第二支撑杆12与一个防护杆2进行固定连接以及将第三支撑杆13与另一个防护杆2进行固定连接的锁紧组件7;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第四支撑杆14以及插接杆5的靠近防护杆2的一侧均固设有“T”形棱114,防护杆2的两端开设有滑移连接于“T”形棱114的“T”形槽22。
参见图3和图4,以第二支撑杆12为例,锁紧组件7包括固设于防护杆2上的支架71、转动连接于支架71的转动板72、若干个倾斜向上固设于第二支撑杆12上的锁紧块73、固定连接于转动板72的手持杆74、固设于转动板72远离锁紧块73一侧的第一磁铁75以及固设于支架71上与第一磁铁75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76;相邻的锁紧块73之间留有供转动板72卡接的间隙;位于第二支撑杆12上的插接杆5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支撑杆12上的锁紧块73结构相同的凸块53,相邻的凸块53之间留有供转动板72卡接的间隙;第三支撑杆13(参见图5)上的锁紧组件7与第二支撑杆12上的锁紧组件7相同,位于第三支撑杆13(参见图5)上的插接杆5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支撑杆12上的锁紧块73结构相同的凸块53,锁紧块73与凸块53在同一直线上;将插接杆5插设于支撑组件1上之后,转动板72位于相邻的两个锁紧块73之间,并通过位于转动板72上的第一磁铁75与位于支架71上的第二磁铁76的相互吸引进行固定;向上移动防护杆2,防护杆2上的“T”形槽22(参见图5)竖直滑移于“T”形棱114,能减少其移动时位置的偏移,在防护杆2移动的过程中,转动板72向下转动,第一磁铁75与第二磁铁76分离,转动板72向上移动一格,此时第一磁铁75与第二磁铁76相互吸引,将转动板72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继续移动防护杆2,使转动板72能够卡接于相邻的两个凸块53之间,由于锁紧块73与凸块53均为倾斜向上的结构,因此只能向上移动防护杆2,可以防止维修人员误将防护杆2下压而造成危险;当需要将防护杆2向下移动时,转动手持杆74,使其带动转动板72向下转动,同时第一磁铁75与第二磁铁76分离,然后竖直向下移动转动板72即可,当确定好位置后,松开手持杆74,则第一磁铁75与第二磁铁76结合,转动板72的位置被固定。
回见图2,承接杆3与防护杆2之间固设有对二者起到固定作用的肋板31,承接杆3与防护板21的连接处设有加强二者的固定作用的“L”形板32;第二支撑杆12与第三支撑杆13上固设有位于承接杆3下侧且平行于承接杆3的加强杆8,加强杆8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位于防护杆2下侧的连接杆81,每一个连接杆81上均固设于两个能抵接于轿顶上表面的抵接杆82,一个连接杆81的远离加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11,另一个连接杆81远离加强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四支撑杆14,加强杆8与连接杆81能加强轿顶护栏对维修人员的抵接面积,抵接杆82能对连接杆81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具体使用方式:当需要对到电梯的轿顶上对电梯进行维修时,首先围绕转动轴141转动安全杆4,使安全杆4的安全槽41能从固定块111上脱离,然后维修人员可以从第一支撑杆11与第四支撑杆14之间进入到轿顶护栏中,然后转动安全杆4,使安全杆4的安全槽41卡接于固定块111上。
将一个插接杆5的插接块51插设于第一支撑杆11的插接槽112中,然后固设于插接块51上的卡接板52能够卡接于卡接槽113中,从而将插接杆5的位置进行固定,采用相同的方法将其与三个插接杆5分别插设于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以及第四支撑杆14中,此时支撑组件1的高度被加长。
然后向上移动防护杆2,转动板72向下转动,第一磁铁75与第二磁铁76分离,转动板72向上移动一格,此时第一磁铁75与第二磁铁76相互吸引,将转动板72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继续移动防护杆2,使转动板72能够卡接于相邻的两个凸块53之间,根据需要调整防护杆2的高度,使轿顶护栏对维修人员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当维修结束后,转动手持杆74,使其带动转动板72向下转动,同时第一磁铁75与第二磁铁76分离,然后竖直向下移动转动板72即可,使转动板72卡接于相邻的两个锁紧块73之间,然后松开手持杆74,则第一磁铁75与第二磁铁76结合,转动板72的位置被固定。从卡接槽113中按压卡接板52,卡接板52能从卡接槽113中脱离,然后竖直向上移动插接杆5,从而将插接杆5从支撑组件1上取出,然后将插接杆5的插接块51插接于置物块6上,固设于插接块51上的卡接板52能够卡接于置物槽61中,从而将插接杆5的位置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轿顶护栏,包括支撑组件(1)、两个设于支撑组件(1)上的防护杆(2)以及设于两个防护杆(2)之间的承接杆(3),两个防护杆(2)与承接杆(3)组成“门”形结构,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分别垂直设于轿顶四角的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以及第四支撑杆(14),其特征在于:一个防护杆(2)的两端分别竖直滑移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11)与第二支撑杆(12),另一个防护杆(2)的两端分别竖直滑移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撑杆(13)与第四支撑杆(14);
所述支撑组件(1)上竖直插接有插接杆(5),所述防护杆(2)能够同时竖直滑移于支撑组件(1)与插接杆(5);
所述插接杆(5)的底端固设有插接块(51),所述插接块(51)的一侧固设有倾斜向上的弹性的卡接板(52);
所述支撑组件(1)的顶端开设有供插接块(51)插接的插接槽(112),所述支撑组件(1)的一侧开设有连通于插接槽(112)的卡接槽(113);
所述卡接板(52)能够卡接于卡接槽(11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的一侧固设有置物块(6),所述置物块(6)上开设有供插接块(51)插接的置物槽(61);
所述置物块(6)的一侧开设有连通于置物槽(61)的固定槽(62);
所述卡接板(52)能够卡接于固定槽(6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设有将防护杆(2)的一端固定的锁紧组件(7),所述锁紧组件(7)包括固设于防护杆(2)上的支架(71)、转动连接于支架(71)的转动板(72)、若干个倾斜向上固设于第二支撑杆(12)上的锁紧块(73)、固设于转动板(72)远离锁紧块(73)一侧的第一磁铁(75)以及固设于支架(71)上与第一磁铁(75)相互吸引的第二磁铁(76);
相邻的锁紧块(73)之间留有供转动板(72)卡接的间隙;
所述插接杆(5)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二支撑杆(12)上的锁紧块(73)结构相同的凸块(53),相邻的凸块(53)之间留有供转动板(72)卡接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靠近防护杆(2)的一侧固设有“T”形棱(114),所述防护杆(2)上开设有滑移连接于“T”形棱(114)的“T”形槽(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杆(3)固定连接于防护杆(2),所述承接杆(3)与防护杆(2)之间固设有肋板(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承接杆(3)与防护杆(2)的连接处设有“L”形板(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上设有位于承接杆(3)下侧且平行于承接杆(3)的加强杆(8)以及位于防护杆(2)下侧的连接杆(81),所述连接杆(8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承接杆(3)与第一支撑杆(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81)上固设有能够抵接于轿顶上表面的抵接杆(8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与第四支撑杆(14)上设有安全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固设有固定块(111),所述第四支撑杆(14)上固设于转动轴(141),所述安全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轴(141),所述安全杆(4)的另一端开设有能够卡接于固定块(111)的安全槽(4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2)与承接杆(3)上均固设有防护板(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63517.4U CN208561334U (zh) | 2018-06-21 | 2018-06-21 | 轿顶护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63517.4U CN208561334U (zh) | 2018-06-21 | 2018-06-21 | 轿顶护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61334U true CN208561334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86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63517.4U Active CN208561334U (zh) | 2018-06-21 | 2018-06-21 | 轿顶护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613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47217A (zh) * | 2020-09-24 | 2020-12-08 | 巨龙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轿顶护栏 |
CN113277395A (zh) * | 2021-05-26 | 2021-08-20 | 广东皇朝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轿顶维修平台结构 |
-
2018
- 2018-06-21 CN CN201820963517.4U patent/CN2085613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47217A (zh) * | 2020-09-24 | 2020-12-08 | 巨龙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轿顶护栏 |
CN113277395A (zh) * | 2021-05-26 | 2021-08-20 | 广东皇朝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轿顶维修平台结构 |
CN113277395B (zh) * | 2021-05-26 | 2022-12-27 | 广东皇朝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轿顶维修平台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61334U (zh) | 轿顶护栏 | |
CN110312675B (zh) | 叉车用侧门 | |
US9506278B2 (en) | Modular multi-point lock system | |
DE10305028A1 (de) | Vertikalfördereinrichtung für den Transport von Verpflegungsgütern in einem Flugzeug mit mindestens zwei übereinander angeordneten Decks | |
US7290736B2 (en) | Aircraft door | |
CN203753022U (zh) | 储物盒双开式中控台扶手 | |
DE102016105374A1 (de) | Bearbeitungsmaschine zum trennenden Bearbeiten eines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s | |
US20170253187A1 (en) | Movable Container with Locking System for Pickup Truck | |
CN201301027Y (zh) | 一种托盘箱及其连接结构 | |
US6189490B1 (en) | Locking system for pet carrier | |
CN109572410A (zh) | 气瓶安装结构及装载机 | |
CN107882444A (zh) | 门、封闭系统和物流容器 | |
CN109422212A (zh) | 货叉及具有该货叉的托盘车 | |
DE102019109958B4 (de) | Förderträgerwagen | |
KR20070122117A (ko) | 화물차 적재함에 설치되는 유리 적재장치. | |
EP1894820A1 (en) | Hinge for openable side boards or tail gates of cargo carrying vehicles | |
CN209720519U (zh) | 敞顶集装箱联锁档杆 | |
US3797408A (en) | Lift truck stabilizing apparatus | |
CN208198611U (zh) | 一种皮卡车载货用推拉式滑移底板 | |
JPH076749Y2 (ja) | コンバインのカバー取付構造 | |
CN109264527B (zh) | 带有检修防护的电梯门结构 | |
CN214831719U (zh) | 上翻转门体锁止装置和摊铺机 | |
CN218145192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轿厢控制面板 | |
CN216066243U (zh) | 地铁屏蔽门用组装结构 | |
CN213054815U (zh) | 滑动台及具有其的承载装置、行走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