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9699U - 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9699U CN208559699U CN201820848202.5U CN201820848202U CN208559699U CN 208559699 U CN208559699 U CN 208559699U CN 201820848202 U CN201820848202 U CN 201820848202U CN 208559699 U CN208559699 U CN 2085596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ating drum
- disposed
- collision avoidance
- navigation mark
- inductive compon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包括浮筒,浮筒内布置有电动绞盘,电动绞盘通过锚链连接有锚碇,浮筒的顶部布置有雷达和信号灯,浮筒的下端安装有避撞部件,浮筒内布置有归位感应组件,归位感应组件包括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和水位上升感应组件。当水位上升时,通过水位上升感应组件可控制锚链放长,以保持航标的稳定;当水位下降时,通过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可控制锚链收紧,以保证航标处于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牢固,反应灵敏迅速,可广泛应用于航海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
背景技术
航标通常被设置在通航水域及其附近,作为定位、转向的标志为船舶指引航道、锚地、碍航物和浅滩等,也可用于传送信号,如标示水深,预告风情,指挥狭窄水道交通等。航标在航运、渔业、海洋开发等方面,航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一些天然标志如山峰、岛屿等已逐渐满足不了船舶航行的需要,航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航标。
比如,公开号为CN 107143779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撞击航标灯,该发明通过设计的三重缓冲方式,吸收撞击力从而把航标灯受到的撞击力充分减少,保护航标灯,延长航标的使用寿命。从该发明公开的技术可知,该方法是采取航标吸收并缓冲撞击力的被动防撞的措施以保证航标的安全,当航标遭遇吨位较大或者航速较高的船舶时,这种被动防撞的措施可能并不能完全保证航标的安全,撞击力仍然可能会对航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由此可见,采取被动防撞措施存在不足之处,不能完全保证航标的安全。
又如,公开号为CN 203868919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太阳能航标,该发明通过在航标中设置太阳能面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储存在储电装置中,以给航标灯供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通过蓄电池供电给太阳能航标而导致的维护不便的问题。从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可知,该方法是采取太阳能面板将日光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于蓄电装置中给航标灯供电,然而该种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1、太阳能发电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发电量与气候条件有关,在晚上或阴雨天就不能或很少发电,也就不能保证特殊天气条件下航标灯的正常发光;
2、能量密度较低,标准条件下,地面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为1000W/M2。大规格使用时,需要较大面积的太阳能面板,航标的体积有限,不能安装大面积的太阳能面板;
3、目前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价格仍然比较昂贵,为常规发电的3~15倍,太阳能航标的初始投资可能较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再如,公开号为CN 203996793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装有雷达反射器的弹性铆固式航道浮标,该发明通过在航标固定绳下端,即固定绳与铆锭连接的部位,设置弹簧,以解决在波浪和水位变动影响下,现有航标存在指示精度不够的缺陷。从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可知,该方法是利用弹簧具备的可伸缩特性解决航标不能自主定位、指示精度不高的缺陷,然而该种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
1、弹簧在一定的伸长范围内受载时能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卸载后弹簧的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然而当水位上升超过常水位并达到某一值后,势必会增大弹簧所受拉伸力,进而导致弹簧出现泛型形变,无法恢复或不能完全恢复。
2、弹簧设置于航标固定绳和铆锭之间,因此弹簧处于一种长期浸泡于水中的情况,其很容易受到氧去极化的电化学腐蚀,导致弹簧失效。尤其在氯离子含量较高的海水中,这个腐蚀速度更快。
3、当水位低过常水位一定程度后,由于弹簧的伸缩范围有限且航标固定绳的长度固定,这样就容易导致航标的定位和标识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在对现有部分航标特性的研究后,其存在的缺点可以被归纳为三点,即:
1、被动防撞的方式不能完全保证航标的安全;
2、将太阳能发电运用到航标中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且初始投资较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3、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水域,利用弹簧的可伸缩特性不能完全保证航标的精确定位、指示。
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可以克服上述三类缺点的新型航标是很有必要的,这必将大大推动我国航运、渔业、海洋开发等事业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包括浮筒,所述浮筒内布置有电动绞盘,所述电动绞盘通过锚链连接有锚碇,所述浮筒的顶部布置有雷达和信号灯,所述浮筒的下端安装有避撞部件,所述浮筒内布置有归位感应组件,所述归位感应组件包括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和水位上升感应组件。
进一步,所述水位上升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浮筒内壁的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固定座铰接的第一摆杆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一固定导电头,所述第一摆杆的底端布置有摆锤,所述第一摆杆的顶端布置有摆动导电头,所述第一摆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摆杆的中上部。
进一步,所述浮筒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顶端与所述浮筒的外壁铰接,所述锚链沿中心轴贯穿所述第二摆杆,所述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浮筒内的第二固定座、布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的滑竿和沿所述滑竿移动的滑动导电头,所述滑动导电头一端和所述第二摆杆之间通过拉索连接,所述滑动导电头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布置有拉簧,所述滑竿上布置有第二固定导电头。
进一步,所述避撞部件包括泵喷侧推结构,所述泵喷侧推结构包括水流主管道、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左右两侧的若干组侧喷口以及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一端的水泵,所述浮筒的外壁布置有与所述水流主管道相通的抽水管,每组所述侧喷口的数量为两个,每组所述侧喷口对称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的左右两侧,所述避撞部件的侧壁成型有若干个与各所述侧喷口对应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水流主管道的侧壁布置有与各组所述侧喷口一一对应的换向阀,各所述换向阀为圆柱状,各所述换向阀的底端伸入所述水流主管道,各所述换向阀的底端布置有三通口,各所述换向阀的顶端侧面环绕布置有若干个蜗轮齿,所述避撞部件内布置有换向伺服电机和与所述水流主管道轴线平行的换向蜗杆。
进一步,所述避撞部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布置有防水垫圈,所述上壳体的侧壁底部成型有若干个上缺口,所述下壳体的侧壁顶部成型有与各所述上缺口对应的下缺口,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后各所述上缺口和下缺口拼成各所述开口。
进一步,所述浮筒内布置有可切断归位感应组件电源的归位自动开关。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导电头通过丝杆旋紧顶住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进一步,所述浮筒的后端布置有尾翼结构,所述尾翼结构包括尾杆,所述尾杆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水平尾翼,各所述水平尾翼上均布置有尾翼导轮。
进一步,所述浮筒的前端布置有若干个筒体侧导轮。
有益效果:当雷达检测船舶将要撞击航标时,通过避撞部件可快速避开船舶;当水位上升时,通过水位上升感应组件可控制锚链放长,以保持航标的稳定;当水位下降时,通过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可控制锚链收紧,以保证航标处于初始位置;水位上升感应组件中设计有第一摆杆,当水位上升时第一摆杆会倾斜,从而使摆动导电头与第一固定导电头触碰,进而使电动绞盘工作放长锚链;水位下降感应组件中设计有第二摆杆,当水位下降时倾斜的第二摆杆会通过拉索使滑动导电头移至与第二固定导电头触碰的位置,进而使电动绞盘工作收紧锚链;避撞部件中设计有泵喷侧推结构,当船舶将要撞击航标时,通过泵喷侧推结构朝向船舶所在侧喷水,使航标反向移动可避免撞击;通过设计具有三通口的换向阀,使得泵喷侧推结构能够朝航标的同侧喷水,使航标移动的动力最大化;在浮筒的前端设计筒体侧导轮,在浮筒的后端设计尾翼导轮,当船舶撞击到航标时,通过筒体侧导轮和尾翼导轮的导引可减少撞击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航标的结构图;
图2为航标的侧视图;
图3为航标的俯视图;
图4为航标的内部剖视图;
图5为浮筒的内部剖视图;
图6为图5的正面视图;
图7为图5中的局部视图;
图8为锚固组件的结构图;
图9为水位下降感应组件的结构图;
图10为水位上升感应组件的结构图;
图11为避撞部件的结构图;
图12为上壳体的结构图;
图13为泵喷侧推结构的分解图;
图14为泵喷侧推结构的组装图;
图15为泵喷侧推结构的组装图;
图16为防水垫圈的结构图;
图17为下壳体的结构图;
图18为发蓄电组件的结构图;
图19为行船时航标与船只的相对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9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包括浮筒100,所述浮筒100内布置有电动绞盘24,所述电动绞盘24通过锚链22连接有锚碇23,所述锚碇23沉入水底,依靠自身重力固定水面的航标。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锚链22长期泡在水中,因此采用包胶钢丝绳制作。所述浮筒100的顶部布置有雷达171和信号灯172,所述浮筒100的下端安装有避撞部件400。通过所述避撞部件400,航标即使遭遇船舶撞击时也能够及时自动做出反应,将撞击损害降至最低。所述浮筒100内布置有归位感应组件,所述归位感应组件包括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和水位上升感应组件。所述水位上升感应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锚链22自动伸长,以便在水位上升时使航标随之上浮,避免由于锚链22长度固定而导纸航标下沉影响航标的正常工作,同时也可防止所述锚链22因没有及时拉长而承受过大的拉力。所述水位下降感应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锚链22自动收紧,以便水位下降时航标可随之返回初始施放位置,避免由于所述锚链22过长而导致航标定位不准确。
如图1和3,所述浮筒100为前大后小的形状,其横截面形状类似于水滴状,所述锚链22从所述浮筒100的前端伸出。如图5和6,所述浮筒100内包括一号舱110、二号舱120、三号舱130、过渡舱140和五号舱150,所述一号舱110和二号舱120横向并列布置在所述浮筒100内部,且所述一号舱110位于所述浮筒100内的前部,所述二号舱120位于所述浮筒100内的后部。因此,所述水位下降感应组件位于所述一号舱110内,所述水位上升感应组件位于所述二号舱120内靠后上方处,即所述水位上升感应组件位于所述浮筒100内的后端上部。所述三号舱130位于所述一号舱110的下方,所述五号舱150位于所述三号舱130的下方,所述过渡舱140位于所述三号舱130和所述五号舱150之间。
所述浮筒100作为航标的主体结构,需承载一系列设备,并且应便于维修和装拆,因此所述浮筒100的顶部分别在所述一号舱110和二号舱120处开有检修盖160。且在所述浮筒100的前后两端的顶部分别布置有一个拉环180,便于施放和回收航标。
如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号舱110和二号舱120的侧壁均布置有若干个加强筋,图6中为避免混乱,故未示出各所述加强筋的形状。各所述加强筋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贴合在所述浮筒100的内壁,其作用就是在不加大所述浮筒100侧壁厚度的情况下增强所述浮筒体100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减轻所述浮筒100的重量,保证浮力,而且降低制作成本。另外,通过设计各所述加强筋可克服所述浮筒100内各处壁厚差异带来的应力不均,从而避免所述浮筒100的侧壁变形。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加强筋采用以氰基丙烯酸乙酯为主要成分的金属胶水贴合在所述浮筒100的内壁。各所述加强筋采用易于加工、抗腐蚀性能好、“比强度”超过绝大部分合金钢的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100中各内壁的交接处均做45°倒角处理,主要是为了减小应力集中,延长所述浮筒100的使用寿命。所述浮筒100优先采用耐腐蚀性强、电绝缘性优、刚性和强度较高、抗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的聚乙烯塑料制作,并且一次浇筑成型,以避免或减少接缝的出现,保证其使用过程中的水密性。
如图4和8,所述浮筒100内布置有绞盘座21,所述绞盘座21通过两个第三固定件113固定在所述一号舱110的底部,各所述第三固定件113均为L型钣金件。所述电动绞盘24即安装在所述绞盘座21上,所述锚链22缠绕在所述电动绞盘24上。所述浮筒100内还布置有用以使所述锚链22转向两个滑轮,两个所述滑轮均位于所述绞盘座21的上方。
所述浮筒100侧壁布置有可供所述锚链22穿出的第二穿孔122,所述浮筒100的外壁布置有与所述第二穿孔122内相通的注油孔125。所述第二穿孔122的顶端端口与所述浮筒100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穿孔122的底端端口通向外部。所述第二穿孔122的一个端口布置有清污盖127,该端口为所述第二穿孔122的顶端端口。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一号舱110中空间有限并考虑到减轻航标的整体重量,所述电动绞盘24应设计为体积小、重量轻且能提供足够拉力,例如5000LBS电动绞盘。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100的顶部布置有集成式立柱,所述雷达171和信号灯172均布置在所述集成式立柱上,所述集成式立柱上还布置有喇叭173,所述雷达171、信号灯172和喇叭173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在所述集成式立柱上。
所述信号灯172用于在夜间指示船舶,所述喇叭173主要用于日间指示船舶。所述雷达171可自动低速旋转,检测360°范围内的船舶,所述雷达171在检测船舶时测量得到船舶与航标的距离为两个值:警戒值和反应值。当某船舶与航标的距离达到警戒值后,所述雷达171即停止旋转,集中对该船舶进行测距,当距离达到反应值后,所述避撞部件400即开始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100内布置有归位自动开关,当所述雷达171检测到船舶将要撞击航标时,所述避撞部件400开始工作的同时,所述归位自动开关会切断所述归位感应组件的电源,从而使所述归位感应组件停止工作,避免所述避撞部件400和归位感应组件之间工作状态混乱。
所述避撞部件400包括泵喷侧推结构,所述泵喷侧推结构包括水流主管道440、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440左右两侧的若干组侧喷口442以及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440一端的水泵449,所述浮筒100的外壁布置有与所述水流主管道440相通的抽水管443。
每组所述侧喷口442的数量为两个,每组所述侧喷口442对称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440的左右两侧,所述避撞部件400的侧壁成型有若干个与各所述侧喷口442对应的开口。
所述水流主管道440的侧壁布置有与各组所述侧喷口442一一对应的换向阀441,各所述换向阀441为圆柱状,每个所述换向阀441的轴线均穿过相互对称的两个所述侧喷口442的对称点。各所述换向阀441的底端伸入所述水流主管道440,各所述换向阀441的底端布置有三通口,通过各所述换向阀441的三通口,可使每组所述侧喷口442中仅有一个所述侧喷口442与所述水流主管道440相通,且与所述水流主管道440相通的各所述侧喷口442均位于同侧。各所述换向阀441的顶端侧面环绕布置有若干个蜗轮齿,所述避撞部件400内布置有换向伺服电机446和与所述水流主管道440轴线平行的换向蜗杆447,所述换向伺服电机446的输出端布置有与所述换向蜗杆447相匹配的蜗轮。通过所述换向伺服电机446驱动所述换向蜗杆447,可使各所述换向阀441同步转动换向。通过所述水泵449经所述抽水管443抽水并经同侧的各所述侧喷口442喷出,实现定向喷射,可航标反向远离撞击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水管443布置有所述浮筒100的后端,所述水泵449位于所述抽水管443和所述水流主管道440之间,所述抽水管443通向外部的端口布置有栅栏结构,可防止大块杂物被吸入所述水流主管道440。将所述抽水管443布置在所述浮筒100后端,也可利用所述水泵449的抽吸力作为航标远离撞击位置的辅助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100的后端还布置有尾翼结构,所述尾翼结构包括尾杆61,所述尾杆61上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水平尾翼63,所述尾杆61上下两侧对称布置有垂直尾翼62,各所述水平尾翼63上均布置有尾翼导轮64,各所述尾翼导轮64均在水平面内转动。各所述尾翼导轮64均采用耐磨损、高弹性的橡胶材料制作,该种橡胶材料与轮胎的制作材料相同。当船舶撞击航标时,通过所述尾翼导轮64可引导航标侧向通过船舶,减小船舶对航标的撞击。
另外,所述尾翼结构也可增强航标在水流中的稳定性。通过两个所述水平尾翼63可减少航标在水中的前后晃动,通过两个所述垂直尾翼62可维持航标在水中的侧向稳定。而且在施放航标时,也可通过调整所述水平尾翼63和垂直尾翼62,调平航标的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100的前端外壁上布置有若干个筒体侧导轮450,各所述筒体侧导轮450与各所述尾翼导轮64的作用相同。其中一部分所述筒体侧导轮450位于所述浮筒100前端外壁的顶部,其余部分所述筒体侧导轮450位于所述浮筒100前端外壁的中部。
如图12和17,本实施例中,所述避撞部件400包括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均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制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航标的中心,提升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扣合后组成一个可容纳所述泵喷侧推结构的空腔,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扣合处布置有防水垫圈430,所述上壳体410的侧壁底部成型有若干个上缺口,所述下壳体420的侧壁顶部成型有与各所述上缺口对应的下缺口,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扣合后各所述上缺口和下缺口拼成各所述开口。
如图16,所述防水垫圈430的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采用既能产生塑性变形有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作。所述防水垫圈430上布置有与各所述侧喷口442相对应的喷口套环431,在所述防水垫圈430的尾端还布置有与所述抽水管443对应的抽水口套环432。所述防水垫圈430上布置有若干个定位孔,便于在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扣合时准确定位。
所述避撞组件400的工作原理如下:船舶与航标的距离达到反应值后,所述电动绞盘24和所述泵喷侧推结构开始工作,所述电动绞盘24快速放出一段长度的锚链22然后自动停机,放出的锚链22长度以目前国内内河航运后窜波的最大船宽为准;根据所述雷达171探测到的船舶撞击方位,所述换向伺服电机446控制各所述换向阀441的转动;然后所述水泵449启动,朝向船舶一侧的各所述侧喷口442同时喷水,推动航标反向远离所处位置。
上述避撞过程中,如果由于所述锚链22放出的长度不够或者船行浪的影响下,航标被船舶撞击,那么通过各所述筒体侧导轮450和尾翼导轮64的导引可以尽量减少船舶对航标的撞击。
上述过程完成后,所述雷达171重新监控周围的船舶,在预定时间内若无船舶超过警戒值距离,那么所述电动绞盘24即收紧所述锚链22,使航标回到初始位置。
所述水位上升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浮筒100内壁的第一固定座311、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1铰接的第一摆杆313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311上的第一固定导电头3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311为安装在所述二号舱120后端靠上位置的钣金件。所述第一摆杆313的底端布置有摆锤314,所述第一摆杆313的顶端布置有摆动导电头315,所述第一摆杆31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11上朝向所述浮筒100前端的位置,所述第一摆杆313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1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摆杆313的中上部,因此便于所述浮筒100倾斜时所述第一摆杆313摆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导电头312的主体为弧形结构,且该弧形结构与所述摆动导电头315摆动的轨迹位于同一个圆周上。
所述第一固定导电头312的位置可调,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固定导电头312与所述摆动导电头315在该圆周上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311上布置有朝向所述浮筒100前端开口的U型槽,通过丝杆旋紧将所述第一固定导电头312固定在所述U型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摆杆313也与所述U型槽的侧壁铰接。
所述水位上升感应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水位上升时,由于锚链22拉住所述浮筒100的前端,所以所述浮筒100的后端翘起,所述第一摆杆313随之摆动;当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后,所述摆动导电头315即与所述第一固定导电头312触碰,从而开启所述电动绞盘24,所述电动绞盘24释放一段长度的锚链22后,所述浮筒100逐渐恢复平稳,同时所述摆动导电头315与所述第一固定导电头312脱离,此时所述电动绞盘24自动停机,航标又回到了初始位置。
上述过程中,在水位上升初期,所述浮筒100还可通过所述尾翼结构维持平衡。
所述浮筒100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摆杆328,所述第二摆杆328的顶端与所述浮筒100的外壁铰接,所述锚链22穿过所述第二穿孔122后,再沿中心轴贯穿所述第二摆杆328。航标的前端下部外壁布置有可容纳所述第二摆杆328和锚链22的竖直的沟槽,可便于所述锚链22和第二摆杆328的回摆。所述沟槽由所述浮筒100前端的第一嵌槽121、所述上壳体410前端的第二嵌槽412和所述下壳体420前端的第三嵌槽423拼接而成。
所述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浮筒100内的第二固定座321、布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321上的滑竿324和沿所述滑竿324移动的滑动导电头323,所述滑动导电头323一端和所述第二摆杆328之间通过拉索326连接,所述滑动导电头32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座321之间布置有拉簧322,所述滑竿324上布置有第二固定导电头325。本实施例中,所述绞盘座21的底部为空腔,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座321,且所述滑竿324垂直于所述电动绞盘24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固定导电头325位于所述滑竿324上朝向所述浮筒100前端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杆328的上端布置有用于布置所述拉索326的卡索端327,所述卡索端327为布置在所述第二摆杆328侧面的凸起,因此所述第二摆杆328在摆动时可通过所述卡索端327的摆动幅度将所述拉索326从所述浮筒100内拉出一段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卡索端327布置在所述第二摆杆328的中部或中下部,甚至是底部,也可直接将所述拉索326与所述第二摆杆328的某个位置固定。
所述水位下降感应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水位下降时,锚链22逐渐松弛,航标随着水流漂动,航标与锚碇23的平距逐渐变大,同时被重新拉直的所述锚链22与所述浮筒100前端竖直外壁的夹角逐渐变大,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摆杆328与所述浮筒100前端外壁的夹角逐渐变大,因此向外拉出所述拉索326;所述拉索326带动所述滑动导电头323沿着所述滑竿324朝向所述第二固定导电头325移动,当所述滑动导电头323与所述第二固定导电头325触碰时,所述电动绞盘24开始收起所述锚链22;随着锚链22被收起,上述夹角逐渐减小,同时在所述拉簧322的反向作用下,所述滑动导电头323与所述第二固定导电头325脱离,所述电动绞盘24即自动停机,航标又回到了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筒100的底部与所述避撞部件400之间形成有镂空结构,所述浮筒100的前端向下成型有前伸出端,所述浮筒100的后端向下成型有后伸出端,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舱140和五号舱150即位于所述前伸出端。所述上壳体420顶部的前端与所述前伸出端固定,所述上壳体420顶部的后端与所述后伸出端固定,所述上壳体420、前伸出端、后伸出端和所述浮筒100的主体形成的空腔就是所述镂空结构。
如图2、4和5,所述浮筒100的底部布置有叶轮机,所述水轮机即位于所述镂空结构中。所述水轮机包括叶轮轴520和布置有所述叶轮轴520上的叶轮51,所述浮筒100内布置有蓄电池55通过齿轮机构与所述水轮机连接的发电机54。所述叶轮轴520的一端伸入所述五号舱150,该端为传动端。所述五号舱150的侧壁布置有可供所述传动端穿过的水平传动轴安装孔152,所述水平传动轴安装孔152中布置有防水轴承53。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电机54通过第二固定件112安装在所述一号舱110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12为L型的钣金件。所述蓄电池55位于所述二号舱120中,所述蓄电池55采用的是市场上已有的免维护蓄电池,该类蓄电池的电解液消耗量极小,在使用寿面内基本不需要补充蒸馏水,同时还具有抗震、耐高温、体积小和自放电小等特点,使用寿命一般为普通蓄电池的两倍。
如图4和18,本实施例中,所述叶轮轴520为水平布置,所述发电机54的输入轴为竖直布置,因此所述齿轮机构包括一对直角传动齿轮组合和一对平行轴传动齿轮组合。所述直角传动齿轮组合位于所述五号舱150,所述平行轴传动齿轮组合位于所述三号舱130。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100),所述浮筒(100)内布置有电动绞盘(24),所述电动绞盘(24)通过锚链(22)连接有锚碇(23),所述浮筒(100)的顶部布置有雷达(171)和信号灯(172),所述浮筒(100)的下端安装有避撞部件(400),所述浮筒(100)内布置有归位感应组件,所述归位感应组件包括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和水位上升感应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上升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浮筒(100)内壁的第一固定座(311)、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1)铰接的第一摆杆(313)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311)上的第一固定导电头(312),所述第一摆杆(313)的底端布置有摆锤(314),所述第一摆杆(313)的顶端布置有摆动导电头(315),所述第一摆杆(313)与所述第一固定座(311)的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摆杆(313)的中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00)的外壁安装有第二摆杆(328),所述第二摆杆(328)的顶端与所述浮筒(100)的外壁铰接,所述锚链(22)沿中心轴贯穿所述第二摆杆(328),所述水位下降感应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浮筒(100)内的第二固定座(321)、布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321)上的滑竿(324)和沿所述滑竿(324)移动的滑动导电头(323),所述滑动导电头(323)一端和所述第二摆杆(328)之间通过拉索(326)连接,所述滑动导电头(32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座(321)之间布置有拉簧(322),所述滑竿(324)上布置有第二固定导电头(3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撞部件(400)包括泵喷侧推结构,所述泵喷侧推结构包括水流主管道(440)、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440)左右两侧的若干组侧喷口(442)以及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440)一端的水泵(449),所述浮筒(100)的外壁布置有与所述水流主管道(440)相通的抽水管(443),每组所述侧喷口(442)的数量为两个,每组所述侧喷口(442)对称布置在所述水流主管道(440)的左右两侧,所述避撞部件(400)的侧壁成型有若干个与各所述侧喷口(442)对应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主管道(440)的侧壁布置有与各组所述侧喷口(442)一一对应的换向阀(441),各所述换向阀(441)为圆柱状,各所述换向阀(441)的底端伸入所述水流主管道(440),各所述换向阀(441)的底端布置有三通口,各所述换向阀(441)的顶端侧面环绕布置有若干个蜗轮齿,所述避撞部件(400)内布置有换向伺服电机(446)和与所述水流主管道(440)轴线平行的换向蜗杆(4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撞部件(400)包括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之间布置有防水垫圈(430),所述上壳体(410)的侧壁底部成型有若干个上缺口,所述下壳体(420)的侧壁顶部成型有与各所述上缺口对应的下缺口,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扣合后各所述上缺口和下缺口拼成各所述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00)内布置有可切断归位感应组件电源的归位自动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导电头(312)通过丝杆旋紧顶住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3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00)的后端布置有尾翼结构,所述尾翼结构包括尾杆(61),所述尾杆(6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水平尾翼(63),各所述水平尾翼(63)上均布置有尾翼导轮(64)。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100)的前端布置有若干个筒体侧导轮(45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48202.5U CN208559699U (zh) | 2018-06-01 | 2018-06-01 | 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48202.5U CN208559699U (zh) | 2018-06-01 | 2018-06-01 | 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9699U true CN208559699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8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48202.5U Active CN208559699U (zh) | 2018-06-01 | 2018-06-01 | 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9699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08715A (zh) * | 2020-10-26 | 2021-01-12 | 卿云 | 基于云端控制的无人驾驶航标船系统及其航标船移动方法 |
CN112298454A (zh) * | 2019-07-29 | 2021-02-02 | 浙江静远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水位系留浮标及其自适应方法 |
CN113879467A (zh) * | 2021-09-10 | 2022-01-04 | 重庆交通大学 | 适用于大水位变幅的航标艇多锚链位置自动调整系统 |
CN115144005A (zh) * | 2022-09-05 | 2022-10-04 | 山东中治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器 |
-
2018
- 2018-06-01 CN CN201820848202.5U patent/CN2085596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98454A (zh) * | 2019-07-29 | 2021-02-02 | 浙江静远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水位系留浮标及其自适应方法 |
CN112208715A (zh) * | 2020-10-26 | 2021-01-12 | 卿云 | 基于云端控制的无人驾驶航标船系统及其航标船移动方法 |
CN113879467A (zh) * | 2021-09-10 | 2022-01-04 | 重庆交通大学 | 适用于大水位变幅的航标艇多锚链位置自动调整系统 |
CN115144005A (zh) * | 2022-09-05 | 2022-10-04 | 山东中治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器 |
CN115144005B (zh) * | 2022-09-05 | 2022-11-08 | 山东中治环境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河流治理用室外水环境监测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59699U (zh) | 一种具备自动归位和避撞功能的航标 | |
JP6122550B2 (ja) | 潮流発電機の多機能搭載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CN205327359U (zh) | 一种防下沉船舶 | |
JPS6241974A (ja) | 波力発電装置 | |
CN206243387U (zh) | 一种利用洋流能发电的浮标 | |
CN111086602A (zh) | 一种自沉式防风浪浮动航标 | |
CN111169602A (zh) | 一种随海浪强度增加自重的防倾覆无人机起降平台 | |
CN212099256U (zh) | 一种港口用航标 | |
CN109131751B (zh) | 海洋工程用海岸线暗礁提醒装置 | |
CN206255156U (zh) | 警示装置 | |
CN116215782A (zh) | 重心可调的光伏浮式平台 | |
CN104527934A (zh) | 柔性悬链线盖板式液舱制荡装置 | |
CN212797220U (zh) | 一种用于船体上的救生筏吊滑行轨道 | |
CN204096059U (zh) | 船舶隔波平稳航行停泊装置 | |
CN113879468A (zh) | 适用于大水位变幅的航标艇多锚链位置自动调整装置 | |
CN106839476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式暗礁警示装置 | |
CN110228562B (zh) | 一种漂浮型轮船用财物安全保障系统 | |
KR20120103797A (ko) | 점멸램프를 가지는 해양 부표 | |
KR101977700B1 (ko) | 구조용 수상 오토바이 | |
WO2005105568A1 (ja) | 簡易マリーナ装置及び船舶の管理方法 | |
KR200486829Y1 (ko) | 자가발전이 가능한 발광부표 | |
RU2241631C2 (ru) | Речной навигационный буй с микрогэс для питания сигнального источника света | |
CN208216938U (zh) | 一种稳固抗漂移的滚塑浮标 | |
CN110254639B (zh) | 一种适用于海洋漂浮球的固定装置 | |
CN104802935A (zh) | 一种离心式卫星信号浮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