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2125U - 滤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滤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2125U
CN208552125U CN201721279239.2U CN201721279239U CN208552125U CN 208552125 U CN208552125 U CN 208552125U CN 201721279239 U CN201721279239 U CN 201721279239U CN 208552125 U CN208552125 U CN 208552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er
filter unit
guide rod
filter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92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永锋
袁振宇
朱清
高延彬
缴文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92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2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2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2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器装置。所述滤器装置具有释放状态和压握状态。所述滤器装置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呈伞状。所述滤器装置还包括导杆和弹簧,所述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弹簧均套设于所述导杆上,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通过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中的任一个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可沿导杆拉伸或压缩;在压握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仅重叠在所述弹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的间距,避免滤器装置在压握状态下,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重叠导致滤器装置的外径较大,进而减小由于滤器装置的外径较大给人体带来的创伤。

Description

滤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拦截脱落血栓的滤器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常发生于下肢静脉。而PE则主要是由于在静脉系统或右心形成血栓后,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所致。抗凝治疗一直是VTE治疗的金标准,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以及恢复栓塞静脉的通畅。而当患者具有抗凝禁忌或者出现出血合并症不得不终止抗凝时,植入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可以有效地拦截脱落的血栓,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早期的腔静脉滤器大多是永久性的,这类腔静脉滤器的缺点是远期容易产生下腔静脉堵塞等并发症。近年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患者在PE风险解除后,可以将腔静脉滤器回收,从而避免滤器长期植入的并发症。
可回收滤器主要有柱状的腔静脉滤器和伞形的腔静脉滤器。其中,柱状的腔静脉滤器的居中性较伞形的腔静脉滤器的好,柱状的腔静脉滤器的回收时间窗较伞形的腔静脉滤器的回收时间窗短。临床医生通常希望腔静脉滤器的回收时间窗尽可能长一些,因为部分患者无法在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较短时间内回医院取腔静脉滤器,从这一点上讲伞形的腔静脉滤器具有明显的优势。
现有的伞形的腔静脉滤器分为单层滤网伞形的腔静脉滤器和双层滤网伞形的腔静脉滤器。双层滤网伞形的腔静脉滤器由于增加了一层滤网,过滤效果优于单层滤网伞形的腔静脉滤器。但是,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双层滤网伞形由于滤网的长度和间隔距离设计的缘故,在压握状态下,例如,由外鞘管压握时,双层滤网伞形的腔静脉滤器的第一滤网不可避免地重叠在第二滤网的外周面上。因此,双层滤网伞形的腔静脉滤器压握后的外径,通常大于仅设置一层滤网的腔静脉滤器压握后的外径。而在压握状态下,外径较大的腔静脉滤器会在手术中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创伤。
为了减小双层伞形的腔静脉滤器在压握状态下的外径,曾尝试将第一滤网做得较细,然而这样会导致第一滤网的支撑力不足,使腔静脉滤器的居中性变差,容易出现腔静脉滤器的回收钩贴在静脉壁上的现象,从而导致腔静脉滤器在回收时手术操作困难,甚至无法回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双层滤网伞形滤器装置在压握状态下双层滤网重叠,外径较大,容易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滤器,具有释放状态和压握状态,所述滤器装置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呈伞状,所述第二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张开的方向,所述滤器装置还包括导杆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套设于所述导杆上,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通过所述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中的任一个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可沿导杆拉伸或压缩;在压握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仅重叠在所述弹性元件上而不与第二滤网重叠。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可沿导杆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导杆两两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的壁厚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与所述第二滤网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和/或所述第二滤网由管材切割而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和/或所述第二滤网包括:多根支撑梁,所有的所述支撑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有的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向远离该滤网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多根支脚,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对应一根所述支脚;多根连接杆,一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一根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连接的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连接的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还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对应的所述支脚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脚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可选的,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倒刺,所述倒刺包括多个锯齿,所述倒刺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和/或所述第二滤网的自由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滤网还包括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滤网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沿着靠近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设置,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一滤网的轴向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在压握状态下所述倒刺容置在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一回收钩,所述回收钩与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一端为靠近所述第一滤网的中心的一端,所述回收钩位于所述第一滤网远离所述第二滤网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一后释放钩,所述后释放钩与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为靠近所述第二滤网的中心的一端,所述后释放钩位于所述第二滤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由管材切割而成或由金属丝绕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滤器装置,通过弹簧将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连接起来,将弹簧、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均套设于导杆上,且将第一滤网、弹簧和导杆连接为一体,从而可通过弹簧的形变调整第二滤网在导杆上的位置,即可调整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的间距,进而可在滤器装置处于压握状态下,使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间距大到使第一滤网仅重叠在导杆和/或弹簧上,从而避免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重叠造成滤器装置压握后的外径较大的问题,减小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处于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压握在外鞘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压握在外鞘管中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压握在外鞘管中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仅第一滤网从外鞘管中释放出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从外鞘管中完全释放出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的第一滤网处于释放状态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的第二滤网处于释放状态的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滤器装置;
10-第一滤网;11-波杆;111-波杆的一端;112-波杆的另一端;113-倒刺;114-锯齿;
20-第二滤网;21-支撑梁;211-支撑梁的一端;212-支撑梁的另一端;22-支脚;221-支脚的一端;222-支脚的另一端;23-连接杆;231-连接杆的一端;232-连接杆的另一端;24-固定件;241-凹槽;
30-导杆;31-回收钩;311-连接部;312-弯部;32-释放钩;321-支撑部;322-圆环部;
40-弹簧;
50-外鞘管;
60-扩张器;
70-推送杆;
80-显影环;
V-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上述研究,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滤器装置,将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均套设于导杆上,通过弹性元件将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连接起来,且将第一滤网、弹性元件和导杆连接为一体,弹性元件连接第一滤网的一端(下称第一端)固定于导杆上,弹性元件连接第二滤网的一端(下称第二端)可沿导杆移动,使弹性元件拉伸,从而可通过弹性元件的形变调整第二滤网在导杆上的位置,即可调整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的间距,进而可在滤器装置处于压握状态下,使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间距大到使第一滤网仅重叠在导杆和/或弹性元件上,从而避免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重叠造成滤器装置压握后的外径较大的问题,减小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同理,也可以反过来,使弹性元件的第二端固定于导杆上,使弹性元件的第一端沿导杆移动拉伸,通过弹性元件的形变调整第一滤网在导杆上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的间距。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滤器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下述实施例中的“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另外明确指出的除外。
另外,下述实施例中以弹簧为例说明“弹性元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除了弹簧以外,其他具有伸缩和回弹功能的弹性元件均可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只要可以在人体中使用就没有限制,各种类型的弹簧均可以使用。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滤器装置可用作腔静脉滤器或其他用于过滤拦截血栓的滤器装置。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处于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压握在外鞘管中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滤器装置1,所述滤器装置1包括第一滤网10、第二滤网20、导杆30和弹簧40。所述滤器装置1具有一释放状态和一压握状态。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呈伞状。应理解,本文所提及的“伞状”是广义的概念,即,本文所提及的“伞状”既包括通常所理解的“雨伞形状”,还包括通常所提及的“菊花状”或者“放射状”。
所述弹簧40、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均套设于所述导杆30上。所述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分别位于所述弹簧40的两端。所述第二滤网20与所述弹簧40连接。所述第一滤网10、弹簧40和导杆30连接成一体。所述滤器装置1具有一压握状态,在压握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10仅重叠在所述弹簧40上。
通过弹簧40将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连接起来,将弹簧40、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均套设于导杆30上,且将第一滤网10、弹簧40和导杆30连接为一体,从而可通过弹簧40的形变调整第二滤网20在导杆30上的位置,即可调整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之间的间距,于是在滤器装置1处于压握状态下,可使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之间的间距大到使第一滤网10仅重叠在弹簧40上,从而避免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重叠导致滤器装置1的外径较大,以减小由于滤器装置1的外径较大给人体带来的创伤。
本实施例中,弹簧40的第一端固定于导杆30上,使弹簧40的第二端沿导杆30拉伸,通过弹簧40的形变调整第二滤网20在导杆上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弹簧40的第二端固定于导杆30上,使弹簧40的第一端沿导杆30移动拉伸,通过弹簧40的形变调整第一滤网10在导杆上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在压握状态下,第二滤网20仅一部分包覆在导杆30上,第二滤网20的另一部分处于空心的状态。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在压握状态下,所述第二滤网20可全部包覆在所述导杆30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杆位于所述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的中心。所述第二滤网20的中心与所述弹簧40连接。所述第一滤网10的中心、所述导杆30和弹簧40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一滤网10远离所述第一滤网10的中心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滤网20远离所述第二滤网20的中心的一端为自由端。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杆30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其它部位,所述第一滤网10的其它部位、所述导杆30和所述弹簧40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二滤网20的其它部位与弹簧40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套设于所述弹簧40的一端上,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二滤网20套设于所述弹簧40的另一端上,即所述弹簧40位于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之间。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仅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套设于所述弹簧40的一端上,而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二滤网20套设于所述弹簧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滤网10之间;也可以是仅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二滤网20套设于所述弹簧40的另一端上,而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套设于所述弹簧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滤网20之间;还可以是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和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二滤网20均位于所述弹簧40的一端和所述弹簧40的另一端之间。
优选的,参考图2,在压握状态下,所述弹簧40处于拉伸状态。将所述滤器装置1压握时,如将滤器装置1放置到外鞘管中时,通过拉伸弹簧40,从而使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之间的间距变大,进而避免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重叠;将所述滤器装置1释放时,如将滤器装置1释放到血管中时,弹簧40收缩,使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之间的间距缩小。因此,相对于现有的双层滤网伞形的滤器装置1,可不增加或者改变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在释放时的间距,从而不改变滤器装置1过滤血栓的功能。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在压握状态下,所述弹簧40也可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在释放状态下的距离优选为0到20mm。
优选的,所述弹簧40与所述导杆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导杆30也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0和所述第一滤网10也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如激光焊接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滤网10、弹簧40和导杆30两两固定连接,如此可使得所述第一滤网10、弹簧40和导杆30之间的连接更稳固,使滤器装置1的结构稳定。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滤网10分别与所述弹簧40和所述导杆30固定连接,而所述弹簧40和所述导杆30不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所述弹簧40分别与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导杆30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导杆30不固定连接;还可以是所述导杆30分别与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弹簧40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弹簧40不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壁厚相等,可使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受到的支撑力相对均衡,利于导杆30处于滤器装置1的中心,即使滤器装置1在血管中的居中性提高,一方面可避免滤器装置1由于受力不均,影响第一滤网10和/或第二滤网20的形状,从而影响滤器装置1的过滤效果,一方面可使滤器装置1在血管中的位置居中,使得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与血管接触处受到的力相对较为均匀,避免第一滤网10和/或第二滤网20与血管接触处某一位置的受力过大,使血管刺伤的风险,甚至降低了滤器装置1在回收时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的风险。应当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在压握状态下呈管状,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壁厚是指在压握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管壁的厚度,即滤网的波杆的厚度。
应当理解,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的壁厚相等并不是必须的,实际产品中,只要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在压握状态下不相互重叠,即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此外,还优选压握状态下,第一滤网1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与第二滤网2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相等。第一滤网1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是指压握状态下第一滤网1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截面的最大外接圆的直径,即包括导杆30的直径、弹簧40的厚度以及第一滤网10的波杆的厚度;第二滤网2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是指压握状态下第二滤网2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截面的最大外接圆的直径,即包括导杆30的直径、以及第二滤网20的波杆的厚度。第一滤网1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与第二滤网2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相等的情况下,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滤器的外径,在滤器的外径尽量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滤网的支撑力。
应当理解,第一滤网1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与第二滤网20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相等也不是必须的,实际产品中,只要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在压握状态下不相互重叠,即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而且,本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1,相比较于现有的双层滤网伞形的滤器装置1,在压握状态下的外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滤网10的壁厚可较现有技术的中的第一滤网10的壁厚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1可在不扩大滤器装置1的外径的情况下,使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均具有较大的壁厚,即使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的支撑力均较均衡,且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的支撑力均较大。
优选的,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成伞状。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可经热处理定型成伞状。在压握状态下,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成管状。当然,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还可以成菊花状等形状。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压握在外鞘管50中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压握在外鞘管50中时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仅第一滤网10从外鞘管50中释放出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从外鞘管50中完全释放出的示意图。
参考图3、图4、图5和图6,所述滤器装置1可以以如下方式使用:
所述滤器装置1释放时,先使所述外鞘管50和所述扩张器60连接,再通过扩张器60使外鞘管50进入血管V内,之后,向血管V中导入外鞘管50,直至外鞘管50到达预定位置;回撤扩张器60并保持外鞘管50的位置不动;再通过推送杆70将压握在外鞘管50中的滤器装置1推送至外鞘管50的管口;继续通过推送杆70推送滤器装置1,使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先从外鞘管50中释放出来;待第一滤网10扩张并固定在血管V中后,回撤外鞘管50,直至滤器装置1的弹簧40、第二滤网20和导杆30从外鞘中释放出来。所述滤器装置1释放后,在弹簧40的影响下,第二滤网20向第一滤网10靠近。
所述滤器装置1回收时,沿着与滤器装置1释放时相反的方向将滤器装置1收回导管中。具体的,先将导杆30拉入导管口,继续拉动滤器装置1使第一滤网10边拉入导管边收缩至导管内,继续拉动滤器装置1,直至弹簧40、第二滤网20和导杆30均收回到导管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均由管材切割而成。相较于其它的制作方式,由管材切割而成的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的形状可更多样,尺寸更精确。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成型,如通过丝绕制和焊接的方式成型。例如,第一滤网10由管材切割而成,第二滤网20由其它方式成型;或者第一滤网10由其它方式成型,第二滤网20由管材切割而成;或者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均由其它的方式成型。总之,所述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可以由相同的工艺成型,也可以由不同的工艺成型。
优选的,制作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管材的壁厚相等。所述管材的壁厚也即所述滤器装置的第一滤网10或者第二滤网20的壁厚。进一步的,制作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管材的外径也相等。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制作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管材的外径相等而壁厚不相等,相对应的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压握后的外径也相等,此时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压握后的外径为滤器装置1压握后的外径;或者制作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管材的外径不相等且壁厚也不相等,相对应的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压握后的外径也不相等,此时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压握后的较大的外径为滤器装置1压握后的外径;或者制作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的管材的外径不相等而壁厚相等,从而使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受到的支撑力相对均衡。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可以由镍钛合金管通过切割而成,如通过激光切割的方式成型。
实施例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的第一滤网处于释放状态的正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的第二滤网处于释放状态的正视图。参考图1、图2、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10的网孔的密度优选低于所述第二滤网20的网孔的密度,可使得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叠加后的网孔的密度适中。
继续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还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10呈放射状,所述第二滤网20呈网格状。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第二滤网20均可以为其它形状。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滤网10包括多根波杆11,所有的所述波杆的一端11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有的所述波杆的另一端112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10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所述波杆的另一端112为自由端。所有的所述波杆的一端111,即所述第一滤网10的中心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弹簧40和所述导杆30均穿过所述通过,使第一滤网10套设于弹簧40上,同时也套设于导杆30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滤网10具有6~8根波杆。每根波杆的直径为0.3~0.8mm。第一滤网10的大径为20-40mm。此处,第一滤网10的大径指图7的俯视图中,波杆11的自由端112连成的图形的最大外接圆的直径,如图7所示,波杆的自由端112连成的图形为圆形,上层的滤网的外径为波杆的自由端112连成的圆形的直径。
具体的,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滤网20包括多根支撑梁21、多根支脚22和多根连接杆23。所有的所述支撑梁的一端21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有的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212向远离所述第二滤网20的中心的方向延伸;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21对应一根所述支脚22;一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231与一根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212固定连接,与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21连接的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232固定连接,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21连接的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232,还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21对应的所述支脚的一端221固定连接,所述支脚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本实施例中,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支脚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第二滤网20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网20还可以为其它的形状。所有的所述支撑梁的一端211,即所述第二滤网20的中心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弹簧40和所述导杆30均穿过所述通过,使第二滤网20套设于弹簧40上,同时也套设于导杆30上。
优选的,第二滤网20具有6~8个支脚22。如图8所示,多个所述支撑梁21和多个所述连接杆23围成6~8个用以过滤血栓的菱形孔。所述菱形孔的内接圆直径优选为3~8mm。所述第二滤网20的大径优选为20~40mm。此处,第二滤网20的大径指图8的俯视图中,支脚22的自由端连成的图形的最大外接圆的直径,如图8所示,支脚的自由端连成的图形为圆形,下层的滤网的外径为支脚的自由端连成的圆形的直径。
实施例四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考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倒刺113,所述倒刺113用于将所述滤器装置1固定在血管V上,所述倒刺113位于所述第一滤网10远离所述导杆30的一端(参考图8中波杆的自由端112),即所述倒刺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自由端。当所述滤器装置1植入到人体后,即释放到血管V中后,可通过倒刺113防止滤器装置1在血管V中移动,也可以便于将滤器装置1植入到血管V中的指定位置。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仅所述第二滤网20上设置有倒刺113,或者在第一滤网10上和第二滤网20上均设置有倒刺113。所述倒刺113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网10的其它位置上,如设置在所述第一滤网10的中心到所述第一滤网10远离所述导杆30的一端之间的其它位置上。当然,所述倒刺113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滤网20的其它位置上。
具体的,所述滤器装置1具有一释放状态,所述倒刺113包括多个锯齿114(参见图1)。锯齿114的高度为0.2-0.8mm,每根波杆上锯齿的个数为1-5个。滤网可以每根波杆都带有倒刺113,也可以部分波杆带有倒刺113。优选的,在释放状态下,所述锯齿114在所述导杆的轴向截面内,沿着远离所述导杆30的方向延伸,以便于倒刺113固定在滤器装置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锯齿114可以是从波杆的自由端112延伸出的呈波浪状且具有尖角的结构。
进一步的,参考图9,在压握状态下,所述倒刺113的锯齿114沿着所述导杆30的周向延伸,可避免所述倒刺113损伤外鞘管50,或者其他用于压握滤器装置1的部件。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所述倒刺113与所述第一滤网10一体设置。例如,所述倒刺113由第一滤网10切割而成。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倒刺113也可单独成型,再通过其它的方式如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滤网10固定连接。对于第二滤网20上也设置有倒刺113的滤器装置1,所述倒刺113也可与所述第二滤网20一体设置。
实施例五
参考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网20还包括一固定件24。所述固定件24套设于所述弹簧40上。所述固定件24与所述第二滤网20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24沿着靠近所述第一滤网10的方向设置。所述固定件24靠近所述第一滤网10的轴向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241。在压握状态下所述倒刺113容置在所述凹槽241内,一个所述凹槽241内容置一个所述倒刺113。这样可避免第一滤网10的各倒刺113在压握状态下相互缠绕。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倒刺113的锯齿114沿着所述固定件24的周向延伸,可避免所述倒刺113损伤外鞘管50或者其他压握滤器装置1的部件。本实施例中,可用外力旋转第一滤网10上的倒刺113,使倒刺113的锯齿114沿着固定件24的轴向延伸后,再将倒刺113固定在固定件24的槽位中。
具体的,参考图9,所述凹槽241与所述固定件24的外周面连通。
优选的,所述倒刺113均容置在所述凹槽241内。例如,所述凹槽24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滤网10中的波杆11的数量一一对应,一个所述凹槽241内设置有一个所述倒刺113。
实施例六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一回收钩31。所述回收钩31与所述导杆3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30的一端为靠近所述第一滤网10的中心的一端,所述回收钩31位于所述第一滤网10远离所述第二滤网20的一侧。所述回收钩31用于在滤器装置1回收时,便于滤器装置1与回收装置连接,从而便于回收装置与滤器装置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钩31与所述导杆30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回收钩31由所述导杆30的一端弯折形成,回收钩31和导杆3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高。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钩31和导杆30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回收钩31包括连接部311和弯部312。所述弯部31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弯部31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连接部31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杆30的一端固定连接。由于所述弯部31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使得所述弯部312与所述连接部311之间具有一开口,如图1和图2所示,便于回收装置与回收钩31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滤器装置1在回收时,将回收装置与回收钩31连接起来,并通过拉动回收钩31从而拉动滤器装置1,将导杆30拉入导管,并使第一滤网10边拉入导管边收缩至导管内,继续拉动滤器装置1,直至弹簧40、第二滤网20和导杆30均收回到导管中。
实施例七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一释放钩32。所述释放钩32与所述导杆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30的另一端为靠近所述第二滤网20的中心的一端,所述释放钩32位于所述第二滤网20远离所述第一滤网10的一侧。通过释放钩32与后释放系统相配合,使滤器在释放过程中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避免滤器在释放过程中出现跳动,确保滤器释放位置准确。
具体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后释放钩32包括一支撑部321和一圆环部322,所述圆环部322与所述支撑部3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32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杆3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释放钩32与所述导杆30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后释放钩32由所述导杆30的另一端弯折形成,后释放钩32和导杆3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高。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后释放钩32和导杆30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滤器装置1释放时,先使所述外鞘管50和所述扩张器60连接,再通过扩张器60使外鞘管50进入血管V内,之后,向血管V中导入外鞘管50,直至外鞘管50到达预定位置;回撤扩张器60并保持外鞘管50的位置不动;再将推送杆70与滤器装置1的后释放钩32连接起来;之后,再通过推送杆70将压握在外鞘管50中的滤器装置1推送至外鞘管50的管口;继续通过推送杆70推送滤器装置1,使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先从外鞘管50中释放出来;待第一滤网10扩张并固定在血管V中后,回撤外鞘管50,直至滤器装置1的弹簧40、第二滤网20从外鞘中释放出来;待第二滤网20完全张开后,结束后释放钩32和推送杆70的连接。在这一过程中,使第一滤网10与血管V的位置相对固定后,由于推送杆70和后释放钩32的连接,避免了滤器装置1在释放的过程中在血管V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40优选由管材切割而成。所述弹簧40包括多个连接部(未图示),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导杆固定连接。由管材切割而成的弹簧40,可在管材上预留一用于与其它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以便于与其它部件固定连接,特别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弹簧40与其它部件连接时,可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管材可以是不锈钢管材、镍钛合金管材等金属管材。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弹簧40还可以通过不锈钢丝、镍钛合金丝等金属丝绕制而成。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的滤器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滤器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第一滤网10、第二滤网20和弹簧40均套设于导杆30上;将弹簧40与第二滤网20连接;将弹簧40、第一滤网10和导杆30连接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先将弹簧40与第二滤网20连接后,再将弹簧40套设于导杆30上。接着,再将第一滤网10套设于导杆30上,并将弹簧40、第一滤网10和导杆3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将弹簧40、第一滤网10和导杆30两两固定连接。即将所述弹簧40与所述导杆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导杆30也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0和所述第一滤网10也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如激光焊接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滤网10、弹簧40和导杆30两两固定连接。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滤网10分别与所述弹簧40和所述导杆30固定连接,而所述弹簧40和所述导杆30不固定连接;可以是所述弹簧40分别与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导杆30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导杆30不固定连接;还可以是所述导杆30分别与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弹簧40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一滤网10和所述弹簧40不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通过管材切割的方式制作所述弹簧40、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
进一步的,制作第一滤网10时,优选在远离第一滤网10的中心的一端切割出倒刺1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10定型时,先将倒刺113扭转一定角度,使倒刺113的锯齿114向着远离所述第一滤网10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再通过其他的工艺对第一滤网10进行定型,如通过热处理工艺。
实施例十
参考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释放上述实施例中的滤器装置的释放系统。所述释放系统包括外鞘管50和推送杆70。所述外鞘管50用于压握和引导所述滤器装置,所述推送杆70用于推动所述滤器装置在所述外鞘管50中移动。所述滤器装置压握在所述外鞘管50中时,所述第一滤网10较所述第二滤网20更靠近所述外鞘管50的远端。所述推送杆70将所述滤器装置从外鞘管50的近端推向所述外鞘管50的远端。优选的,所述释放系统还包括扩张器60。所述扩张器60用于帮助所述外鞘管50进入血管V。所述扩张器60可在所述外鞘管50内移动,从而从所述外鞘管50中撤出。
所述释放系统还包括显影环80,所述显影环80固定在所述外鞘管50上,用于显示所述外鞘管50的位置。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滤器装置的释放方法。所述滤器装置的释放方法包括:压握滤器装置1使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20不重叠的压握在外鞘管50中(参考图4);推送滤器装置1,直至滤器装置1位于外鞘管50的管口处(参考图4);释放滤器装置1,包括推送滤器装置1,直至滤器装置1的第一滤网10释放,第一滤网10与血管V接触,滤器装置1在血管V中的位置固定(参考图5),以及回撤外鞘管50,直至滤器完全释放(参考图6)。在释放的过程中,所述滤器装置1从所述外鞘管50的远端释放到血管V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释放方法还包括,在通过推送杆70推送滤器装置1之前,使推送杆70与后释放钩32连接,待滤器装置1完全释放后,结束后释放钩32与推送杆70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释放方法还包括,将滤器装置1压握到外鞘管50中之前,通过外力扭转倒刺113,使倒刺113的锯齿114沿着导杆30的周向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释放方法还包括:通过造影确定滤器装置在血管中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滤器装置,具有释放状态和压握状态,所述滤器装置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呈伞状,所述第二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张开的方向,
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器装置还包括导杆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均套设于所述导杆上,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通过所述弹性元件连接,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中的任一个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可沿导杆拉伸或压缩;在压握状态下,所述第一滤网仅重叠在所述弹性元件上而不与第二滤网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网可沿导杆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导杆两两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的壁厚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与所述第二滤网所覆盖的滤器段的外径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和/或所述第二滤网由管材切割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和/或所述第二滤网包括:
多根支撑梁,所有的所述支撑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所有的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向远离该滤网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多根支脚,每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对应一根所述支脚;
多根连接杆,一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一根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连接的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连接的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还与所述两根相邻的所述支撑梁对应的所述支脚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脚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倒刺,所述倒刺包括多个锯齿,所述倒刺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和/或所述第二滤网的自由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还包括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弹性元件上,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滤网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沿着靠近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设置,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一滤网的轴向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在压握状态下所述倒刺容置在所述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一回收钩,所述回收钩与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一端为靠近所述第一滤网的中心的一端,所述回收钩位于所述第一滤网远离所述第二滤网的一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静脉过滤器还包括一后释放钩,所述后释放钩与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为靠近所述第二滤网的中心的一端,所述后释放钩位于所述第二滤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由管材切割而成或由金属丝绕制而成。
CN201721279239.2U 2017-09-29 2017-09-29 滤器装置 Active CN208552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9239.2U CN208552125U (zh) 2017-09-29 2017-09-29 滤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9239.2U CN208552125U (zh) 2017-09-29 2017-09-29 滤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2125U true CN208552125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5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9239.2U Active CN208552125U (zh) 2017-09-29 2017-09-29 滤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21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7978A (zh) * 2017-09-29 2019-04-05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滤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71092A (zh) * 2019-03-26 2019-05-21 李莹 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
CN110811918A (zh) * 2019-11-20 2020-02-21 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滤器及滤器推送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7978A (zh) * 2017-09-29 2019-04-05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滤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71092A (zh) * 2019-03-26 2019-05-21 李莹 一种腔静脉植入新型血栓过滤器
CN110811918A (zh) * 2019-11-20 2020-02-21 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滤器及滤器推送装置
CN110811918B (zh) * 2019-11-20 2021-11-09 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滤器及滤器推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24442B1 (en)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de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for
US11406405B2 (en) Multi-pivot thrombectomy device
CN109906058B (zh) 用于从血管移除闭塞凝块的凝块取回装置
CN208552125U (zh) 滤器装置
CN103385770B (zh) 具有血栓收集器的临时滤器
EP3666227A1 (en)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and retrieval systems
CN105662533B (zh) 一种带有螺旋结构的血管取栓装置及其血栓治疗仪
CN107427353B (zh) 具有插置支撑构件的下腔静脉过滤器收回系统
CN105361974B (zh) 一种血栓过滤器
US10231814B2 (en) Vena cava filter
CN113693675A (zh) 一种取栓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US11413130B2 (en) Intravascular filter cut from sheet metal
CN109567978A (zh) 滤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4279025A1 (en) Thrombus removal apparatus
EP3895635A2 (en) A clot retrieval device for removing clot from a blood vessel
CN108403254A (zh) 一种新型可回收型腔静脉滤器
CN209770586U (zh) 一种多层螺旋型过滤网结构的易回收腔静脉滤器
CN113017945B (zh) 血管介入支架
CN210095995U (zh) 一种可体外调整的血栓过滤装置
CN109953839B (zh) 滤器
CN111887924A (zh) 一种血栓阻断器
CN112842617A (zh) 一种薄膜型栓塞滤网加工工艺
CN115245370A (zh) 取栓支架、取栓装置及取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CROPORT ENDOVASCULAR MED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before: MICROPORT ENDOVASCULAR (SHANGHAI)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ENDOVASCULAR MEDTECH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9

Address after: Room 102, No.1, Lane 3399, Kangx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2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an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