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12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1123U CN208551123U CN201820113854.4U CN201820113854U CN208551123U CN 208551123 U CN208551123 U CN 208551123U CN 201820113854 U CN201820113854 U CN 201820113854U CN 208551123 U CN208551123 U CN 2085511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ddle plate
- torsional spring
- cooking apparatus
- plate
- l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设置有内锅的煲体、至少覆盖煲体顶部的一部分的中板、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中板的盖体和中板加强板。当盖体盖合时,其与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枢转轴上套设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由设置于中板后部并竖向延伸的扭簧固定部和盖体固定;中板加强板设置于中板后部与扭簧固定部对应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在中板与扭簧抵靠的位置设置有中板加强板,通过中板加强板增加强度并将扭簧施加至抵靠位置的力分散至中板的其他位置,有效地防止中板在抵靠位置由于扭簧的作用力而产生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烹饪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盖体大多以可枢转地方式连接至煲体,并且在枢转轴上设置扭簧,以辅助盖体实现自动地打开或关闭。通常扭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煲体顶部的中板和盖体上。然而,中板一般采用塑胶材料制作,强度较小。扭簧长期抵靠中板并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容易使中板上与扭簧抵靠的位置发生变形。影响盖体的开合动作,甚至对烹饪器具造成结构性的损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中板,所述中板设置于所述煲体的顶部并至少覆盖所述煲体的顶部的一部分;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中板,当所述盖体盖合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所述枢转轴上套设扭簧,所述中板的后部具有竖向延伸的扭簧固定部,所述扭簧的第一端由所述扭簧固定部固定,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由所述盖体固定;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中板加强板,所述中板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中板后部与所述扭簧固定部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在中板与扭簧抵靠的位置设置有中板加强板,能够增加该位置处中板的强度,从而有效地防止中板在抵靠位置由于扭簧的作用力而产生变形。
可选地,所述中板加强板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加强部和横向延伸的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连接至所述扭簧固定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至所述中板。由此,横向延伸的第二加强部可以将扭簧施加至抵靠位置的力分散至中板的其他位置,避免扭簧的作用力过度集中。
可选地,所述中板包括中板主体和盖体枢接部,所述中板主体构造为至少覆盖所述煲体的顶部的一部分,所述盖体枢接部从所述中板主体的后部边缘竖向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枢转轴和所述扭簧固定部均设置于所述盖体枢接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至所述中板主体。由此,设置盖体枢接部,可以满足枢转轴在盖体开合的过程中频繁受力的需求,同时也便于对扭簧固定部进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扭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枢转轴的下方。由此,可以使枢转轴与扭簧的组装更加便捷,能够生产效率。
可选地,所述扭簧固定部构造为竖向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成容纳空间并且在顶部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端延伸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沿横向抵靠所述侧壁。由此,扭簧固定部的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作,并且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覆盖所述侧壁的与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端抵靠位置所对应的外侧面。由此,第一加强部能够加强该位置的强度,避免由于扭簧的作用力而变形。
可选地,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端沿横向抵靠所述第一加强部。由此,利用第一加强部承担扭簧抵靠的作用力,强度较高,可以避免变形。
可选地,所述中板具有连接部,所述中板加强板上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位置具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使所述中板与所述中板加强板紧固在一起。由此,通过连接件使中板与中板加强板紧固在一起,结构简单,连接效果好。
可选地,所述中板加强板与所述中板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所述中板加强板与所述中板通过卡合连接紧固在一起。由此,通过卡合的方式使中板与中板加强板紧固在一起,结构简单,连接效果好。
可选地,构成所述中板加强板的材料的强度大于构成所述中板的材料的强度。由此,中板加强板可以有效地避免中板由于扭簧的作用力而变形。
可选地,所述中板加强板由金属构成。由此,金属材质的中板加强板可以保证足够的强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竖向剖切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立体剖切视图;以及
图3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立体剖切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或其它电加热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下面以电饭煲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和盖体30。其中,煲体10可以构造为大致圆角长方体的形状。煲体10的内部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1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内锅11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0中还可以设置用于加热内锅11的加热装置(未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锅11以可取出的方式设置在煲体10中,方便用户将内锅 11取出清洗,并且内锅11相比于烹饪器具整体更加便携。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内锅11也可以不可取出地固定设置在煲体10中。
盖体30可相对于煲体10开合。当盖体30盖合在煲体10上时,其覆盖在内锅11之上,且和内锅11之间构成烹饪空间。盖体30可以构造为与煲体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的形状,例如圆角长方体的形状,从而可以更好地盖合煲体10。并且,盖体30上通常还具有密封圈(未示出),密封圈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且设置在盖体30和内锅11之间,用于在盖体30 处于盖合状态时密封烹饪空间。
煲体10的顶部设置有中板20,其构造为至少覆盖煲体10的顶部的一部分。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中板20覆盖煲体10的顶部除内锅11之外的部分。中板20通常采用塑胶材料制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抗冲击防刮擦等,为煲体10提供保护作用,并且还能提高烹饪器具整体的美观性。盖体30通过枢转轴31连接至中板20。由此,盖体30以可枢转地方式相对于煲体10和中板20开合,方便用户使用。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板20包括中板主体21和盖体枢接部22。其中,中板主体21覆盖煲体10的顶部。盖体枢接部22位于中板主体21的后部边缘,并且相对于中板主体21竖直向上延伸。盖体30通过枢转轴31连接至盖体枢接部22。此处根据使用习惯,定义烹饪器具在使用时靠近用户的一侧(即背离枢转轴31的一侧)为前部,远离用户的一侧(即枢转轴31所在的一侧)为后部。通过设置盖体枢接部22,可以使盖体30与中板20之间的连接更容易组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中板主体21 和盖体枢接部2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作再固定连接为一体。
枢转轴31上套设有扭簧32。扭簧32的第一端33抵靠中板20,第二端34抵靠盖体30。扭簧32对盖体30施加力的作用以使得盖体30在自由状态下能够自动地打开或盖合。虽然在图1中,扭簧32的第二端34处于自由状态,然而可以理解,在使用时,该第二端34可以抵靠盖体30的朝向煲体10的侧面,以将盖体30朝向打开的位置偏置。
如图2和图3所示,中板20上设置有扭簧固定部23,用以固定扭簧 32的第一端33。一方面为扭簧32提供着力点,另一方面使扭簧32保持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扭簧固定部23构造竖向延伸的侧壁结构,该侧壁结构围绕成容纳空间,并且在顶部具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扭簧32的第一端33从扭簧固定部23的开口延伸进入到容纳空间中,并且沿横向抵靠扭簧固定部23的侧壁。其中,扭簧32的第一端33抵靠扭簧固定部23的朝向烹饪器具的外侧的侧壁。此外,其他位置的侧壁还可以在沿着扭簧32 的轴向方向对第一端33进行固定。优选地,扭簧固定部23设置于盖体枢接部22,并且位于枢转轴31的下方,这样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套设有扭簧 32的枢转轴31安装至盖体枢接部22,同时将扭簧32的第一端33伸入到扭簧固定部23中固定,有利于提高生产组装的工作效率。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扭簧固定部也可以构造为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仅竖向延伸的挡块的形式而不必具有半封闭的容纳空间,只要能够为扭簧的第一端提供抵靠的位置即可。
为避免扭簧32的第一端33长时间抵靠扭簧固定部23导致中板20发生变形,在中板20上与扭簧固定部23对应的位置设置中板加强板40。中板加强板40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加强部41和横向延伸的第二加强部42。其中,第一加强部41连接至扭簧固定部23,第二加强部42连接至中板主体21。由此,中板加强板40通过第一加强部41和第二加强部42将扭簧 32的第一端33对扭簧固定部23施加的作用力的一部分分散至中板主体21 承担,从而使扭簧固定部23所承受的力降低至构成中板20的材料的强度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在该位置产生变形。优选地,构成中板加强板 40的材料的强度应该大于构成中板20的材料的强度。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板20可以由塑胶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制作成型,而中板加强板40 可以由金属材料制作。
优选地,第一加强部41覆盖扭簧固定部23的朝向烹饪器具的外侧侧面,也即扭簧固定部23的与扭簧32的第一端33抵靠的侧壁所对应的外侧面。在起到传递力的作用的同时,能够增加扭簧固定部23的侧壁的强度,可以进一步防止变形。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中板加强板的第一加强部代替扭簧固定部23的侧壁,使扭簧的第一端直接抵靠第一加强部。也就是说,中板加强板的第一加强部为扭簧的第一端提供抵靠的位置,而扭簧固定部可以构造为仅起到在其他方向(比如沿扭簧的轴向)上固定扭簧的该第一端的作用。这样能够简化扭簧固定部的结构,方便中板的加工制作。
另外,为了保证中板加强板40的加强作用,应该使中板加强板40与中板20之间紧密连接。如图3所示,中板加强板40与中板20通过单独的连接件50连接。具体地,中板加强板40上设置有连接孔43。中板20上与连接孔4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部24。当中板加强板40位于安装位置时,连接孔43与连接部24对齐。连接件50穿过连接孔43与连接部24连接,从而将中板加强板40与中板20紧固在一起。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50为螺钉,相应地,连接部24可以构造为带有内螺纹的螺柱的形式。当然,连接件 50还可以为铆钉等其他形式,连接部24的结构可以根据连接件50的形式具体设置。
除上述连接方式之外,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略额外的连接件,而使中板加强板直接与中板连接。例如,中板加强板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中板连接,或者在中板注塑生产时与中板一体成型。再或者,可以在中板和中板加强板中的一个上设置卡扣,而在另一个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槽,通过卡扣与卡槽的卡合连接实现二者的紧密连接。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不设置第三方的连接件,从而能够减轻烹饪器具整体的重量,使其更加轻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在中板与扭簧抵靠的位置设置有中板加强板,中板加强板通过横向延伸的第二加强部,将扭簧施加至抵靠位置的力分散至中板的其他位置,有效地防止中板在抵靠位置由于扭簧的作用力而产生变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
中板,所述中板设置于所述煲体的顶部并至少覆盖所述煲体的顶部的一部分;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中板,当所述盖体盖合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所述枢转轴上套设扭簧,所述中板的后部具有竖向延伸的扭簧固定部,所述扭簧的第一端由所述扭簧固定部固定,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由所述盖体固定;
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中板加强板,所述中板加强板设置于所述中板的与所述扭簧固定部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加强板包括竖向延伸的第一加强部和横向延伸的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连接至所述扭簧固定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至所述中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包括中板主体和盖体枢接部,所述中板主体构造为至少覆盖所述煲体的顶部的一部分,所述盖体枢接部从所述中板主体的后部边缘竖向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枢转轴和所述扭簧固定部均设置于所述盖体枢接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连接至所述中板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枢转轴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固定部构造为竖向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成容纳空间并且在顶部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端延伸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沿横向抵靠所述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覆盖所述侧壁的与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端抵靠位置所对应的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端沿横向抵靠所述第一加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具有连接部,所述中板加强板上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位置具有连接孔,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使所述中板与所述中板加强板紧固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加强板与所述中板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所述中板加强板与所述中板通过卡合连接紧固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中板加强板的材料的强度大于构成所述中板的材料的强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加强板由金属构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13854.4U CN208551123U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13854.4U CN208551123U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1123U true CN208551123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52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13854.4U Active CN208551123U (zh) | 2018-01-23 | 2018-01-23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11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76415A (zh) * | 2021-12-15 | 2022-03-15 | 深圳小小小科技有限公司 | 三合一烹饪设备 |
-
2018
- 2018-01-23 CN CN201820113854.4U patent/CN20855112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76415A (zh) * | 2021-12-15 | 2022-03-15 | 深圳小小小科技有限公司 | 三合一烹饪设备 |
CN114176415B (zh) * | 2021-12-15 | 2023-03-14 | 深圳小小小科技有限公司 | 三合一烹饪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5112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55139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548883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20942169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569627U (zh) | 门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0722066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679224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91135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6294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12185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28684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270129U (zh) | 一种炒菜机 | |
CN20658679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902640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136193U (zh) | 蒸煮器具上盖加强结构、上盖组件及蒸煮器具 | |
CN21179587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26932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388410U (zh) | 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1483986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3133664B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573441U (zh) | 阻尼铰链结构、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09678439U (zh) | 一种洗碗机内胆加强筋组件及洗碗机 | |
CN215777433U (zh) | 滤篮及电火锅 | |
CN206565818U (zh) | 用于电炸锅的储油盒和电炸锅 | |
CN206414033U (zh) | 保洁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