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6849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86849U CN208286849U CN201721267815.1U CN201721267815U CN208286849U CN 208286849 U CN208286849 U CN 208286849U CN 201721267815 U CN201721267815 U CN 201721267815U CN 208286849 U CN208286849 U CN 2082868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d slot
- lid
- cooking apparatus
- clamping portion
- buck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和后盖。所述煲体上设置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一端具有抵靠面,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抵靠面相对的一端具有卡槽;所述盖体抵靠所述抵靠面时停止枢转;所述后盖设置在所述枢接部处,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卡槽相配合,其中,所述卡接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卡槽侧面并从所述抵靠面的背面朝向所述后盖延伸的加强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加强筋起到了加强卡接部强度的作用,尤其加强了抵靠面处的强度,当盖体旋转打开并抵靠在抵靠面上时,使得卡接部的抵靠面处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来自盖体碰撞的力,防止开盖过渡,损坏机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的后盖固定结构一般采用卡扣加螺钉的方式固定。将后盖上部的卡扣强行插入煲体的卡槽内,在插入卡扣的过程中卡扣会发生弹性变形,且插入时人看不到卡扣与卡槽的实际位置,易导致插入不到位,或者卡扣变形严重而无法回弹,最终导致卡扣的功能失效。此外,在煲体上开设卡槽的部位通常没有足够的强度,当打开盖体时,盖体向上回弹碰撞并抵靠在煲体上开设卡槽的部位,此时因该部位的强度较差,易导致断裂,进而会影响开盖功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上设置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一端具有抵靠面,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抵靠面相对的一端具有卡槽;
盖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煲体的所述枢接部,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抵靠所述抵靠面时停止枢转;以及
后盖,所述后盖设置在所述枢接部处,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其中,所述卡接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卡槽侧面并从所述抵靠面的背面朝向所述后盖延伸的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卡槽的侧面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起到了加强卡接部强度的作用,尤其加强了抵靠面处的强度,当盖体打开并抵靠在抵靠面上时,使得卡接部的抵靠面处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来自盖体碰撞的力。
优选地,所述盖体的靠近所述枢接部的一端设置有角度限位板,所述角度限位板抵靠所述抵靠面时,所述盖体停止枢转。
根据本方案,通过角度限位板与抵靠面的抵接,而能够使盖体相对于煲体打开一定的角度,角度限位板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易于实现。
优选地,所述卡槽具有朝向后方开放的卡槽开口,所述卡扣能够通过所述卡槽开口可旋转地插入所述卡槽。
根据本方案,卡扣安装方式简单,且卡扣安装至卡槽时不会发生弹性变形。
优选地,所述卡扣包括朝向所述煲体内侧延伸的横向段和从所述横向段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竖向段。
根据本方案,卡扣的横向段和竖向段具有足够的厚度,强度较好,卡扣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优选地,所述卡接部包括形成所述卡槽的卡扣限位部、顶壁、端壁和底壁,所述卡扣限位部和所述底壁之间形成所述卡槽开口,所述端壁的远离所述卡槽开口的表面形成所述抵靠面。
根据本方案,卡接部结构简单,端壁的远离卡槽开口的表面形成抵靠角度限位板的抵靠面,在盖体处于打开状态时,端壁抵靠角度限位板以使盖体停止枢转。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卡槽的所述卡扣限位部、所述顶壁、所述端壁和所述底壁连接。
根据本方案,加强筋通过与卡扣限位部、顶壁、端壁和所述底壁连接,加强了卡接部的强度,进一步加强了端壁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卡槽的内侧和/或外侧。
根据本方案,无论加强筋设置在卡槽的内侧或者外侧,都能起到卡接部强度的作用,尤其加强了端壁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后盖的下部设置有沉台孔,所述枢接部还包括锁孔,所述后盖通过延伸穿过所述沉台孔和所述锁孔的紧固件固定至所述煲体。
根据本方案,通过紧固件能够将后盖更加牢固地安装至煲体。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盖体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4为图3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其中后盖处于预装配状态;
图6为图5中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移除了盖体;
图7为图5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其中移除了盖体;
图9为图8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图1-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并且根据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煲汤等各种功能。
如图1-2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盖体10、煲体20和后盖30。在煲体20的一端(例如后部)设置有枢接部21,盖体10的一端可枢转地安装至枢接部21的上部,以能够相对煲体20打开,或者盖合煲体20。后盖30可以安装至煲体20上,以将枢接部21完全覆盖。煲体2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收纳部。内锅可以构造为能够自由地放入收纳部或者从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的清洗,也可构造为固定于煲体20内而无法从煲体20内取出。内锅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20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控制装置,加热装置位于内锅下方,以对内锅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用户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来控制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操作。
如图2所示,在枢接部21的上部形成有卡接部22,且卡接部22设置在枢接部21的两侧。卡接部22包括卡槽23。卡槽23为从卡接部22的外侧面(图2中位于卡接部22左侧的面)沿朝向煲体内侧的方向凹陷形成。卡槽23具有设置在卡接部22的外端面且朝向煲体20外侧开放的卡槽开口231(参考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提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指的是更靠近煲体20的内部的位置和更远离煲体20的内部的位置。
此外,如图2至图4所示,在盖体10的靠近枢接部21的端部设置有角度限位板12,角度限位板12呈Z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限位板12是安装在盖体10上且与盖体10可分离。在盖体10盖合在煲体20上时,角度限位板12的一端延伸进入盖体10的内部,角度限位板12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图3和图4中的竖直方向)从盖体10的端部向外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角度限位板12的结构不限于Z形,且角度限位板12也可以与盖体10一体成型。
在枢接部21上一般还安装有扭簧42(参考图2),扭簧42可以向盖体10施加朝向煲体20的外侧的力,即朝向打开方向偏置盖体。
对应地,煲体20上的卡接部22对应于角度限位板12形成有抵靠面225。具体地,抵靠面225设置在卡接部22的内端面(图4中位于卡接部22的左侧的面)上,且与卡槽23的位置相对。
盖体10上通常设置有开盖按键,通过按压开盖按键可以解除盖体10与煲体20的远离枢接部21的一端的连接,此时盖体10在扭簧42的作用下朝向煲体20的外侧旋转,然后在竖直方向时与煲体20的枢接部21产生碰撞,并抵靠在卡接部22抵靠面上,盖体10即停止转动。具体来说,是角度限位板12的延伸出盖体10的一端的上表面(图4中右侧的面)抵靠在卡接部22抵靠面225上时,盖体10停止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靠面225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抵靠面225配合的角度限位板12的一端的表面沿水平方向设置。当盖体10停止转动时,盖体10相对于水平方向呈9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抵靠面225设置为与竖直方向呈一定的角度,对应地,也可以将与抵靠面225配合的位于卡接部22的一端的表面设置为与水平方向呈一定的角度,以此可以使盖体10打开并停止转动后相对于水平方向呈其他的角度,例如大于90°。
然而,卡接部22由于开设了卡槽23,导致卡接部22的强度降低,尤其是卡接部22的抵靠面225处与盖体10直接碰撞,该处受的力比较大。通常会因为该处的强度太低而发生断裂或者变形的情况,导致后盖30的上部发生向外翘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卡接部22上增设加强筋24,加强筋24加强了卡接部22强度的作用,尤其加强了抵靠面处的强度,使卡接部22的抵靠面处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来自盖体的碰撞的力。下面将对加强筋24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7所示,卡接部22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扣限位部221、顶壁222、端壁223和底壁224。卡扣限位部221和端壁223沿竖直方向延伸,顶壁222和底壁224沿水平方向延伸,以此围绕形成卡槽23,卡扣限位部221沿竖直方向与底壁224间隔预定的距离,以此形成卡槽开口231。且抵靠面225形成在端壁223的内端面(图4中位于端壁223左侧的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24设置在卡槽23的内侧,并依次与卡扣限位部221、顶壁222、端壁223和底壁224的连接,以此加强了卡接部22尤其端壁223的强度,即加强了抵靠面225处的强度。可以根据强度需要调整加强筋24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加强筋24也可以设置在卡槽23的外侧,或者加强筋24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卡槽23的内侧和外侧。
此外,如图5至图7所示,在后盖30的上部的设置有可以与卡槽23连接的卡扣31,卡扣31位于后盖30的两侧。卡扣31可以包括从后盖30的朝向煲体20内侧延伸的横向段311和从横向段311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竖向段312。在后盖30的下部对应锁孔25的位置处设置有沉台孔32。对应地,在枢接部21的下部对应后盖30的沉台孔32的位置处设置有锁孔25,在锁孔25内可以设置有内螺纹。以此后盖可以通过位于上部的卡扣31和位于下部的沉台孔32安装在煲体20上以覆盖枢接部21。
在安装后盖30时,可以先将后盖30相对于煲体20向煲体20的外侧倾斜一定的角度,然后将卡扣31对准卡槽23并将卡扣31的横向段311插入到卡槽开口231中,最后将后盖30以卡扣31为支点沿朝向煲体内侧的方向(图6中向下的方向)旋转,卡扣31和卡槽23即完成装配(参考图8和图9),此时后盖30的上部通过卡扣31完成了固定。然后将紧固件33对准插入后盖30的沉台孔32和枢接部21的锁孔25,并将紧固件33拧紧在锁孔25内,此时后盖30的下部通过紧固件33完成了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卡扣31的过程中,可以从卡接部22的外侧面观察到卡槽23实际的插入位置,且卡槽开口231的尺寸比卡扣31的横向段311和竖向段312的尺寸大,且卡扣31的横截面积比卡扣31的横截面积大预定的值,使得在将卡扣31插入卡槽23时或者从卡槽23退出时,卡扣31不会发生弹性变形,卡扣的可靠性好,不会发生断裂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卡接部的卡槽的内侧增设加强筋,加强筋起到了加强卡接部强度的作用,尤其加强了抵靠面处的强度,当盖体旋转打开并抵靠在抵靠面上时,使得卡接部的抵靠面处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来自盖体碰撞的力,防止开盖过渡,损坏机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8)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上设置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一端具有抵靠面,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抵靠面相对的一端具有卡槽;
盖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煲体的所述枢接部,以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抵靠所述抵靠面时停止枢转;以及
后盖,所述后盖设置在所述枢接部处,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卡槽相配合,
其中,所述卡接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卡槽侧面并从所述抵靠面的背面朝向所述后盖延伸的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靠近所述枢接部的一端设置有角度限位板,所述角度限位板抵靠所述抵靠面时,所述盖体停止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具有朝向后方开放的卡槽开口,所述卡扣能够通过所述卡槽开口可旋转地插入所述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朝向所述煲体内侧延伸的横向段和从所述横向段的端部向上延伸的竖向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形成所述卡槽的卡扣限位部、顶壁、端壁和底壁,所述卡扣限位部和所述底壁之间形成所述卡槽开口,所述端壁的远离所述卡槽开口的表面形成所述抵靠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卡槽的所述卡扣限位部、所述顶壁、所述端壁和所述底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卡槽的内侧和/或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下部设置有沉台孔,所述枢接部还包括锁孔,所述后盖通过延伸穿过所述沉台孔和所述锁孔的紧固件固定至所述煲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67815.1U CN208286849U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67815.1U CN208286849U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86849U true CN208286849U (zh) | 2018-12-28 |
Family
ID=6469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67815.1U Active CN208286849U (zh) | 2017-09-29 | 2017-09-29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86849U (zh) |
-
2017
- 2017-09-29 CN CN201721267815.1U patent/CN2082868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312853U (zh) | 一种带开瓶器的移动冰箱 | |
US6755319B2 (en) | Separable handle for pressure pot | |
US20090261696A1 (en) | Cabinet-shaped piece of furniture | |
CN208286849U (zh) | 烹饪器具 | |
WO2014165717A1 (en) | Detachable pivoting handle for gripping a cookware vessel | |
KR101165816B1 (ko) | 조리용기 | |
CN20855112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55139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121047U (zh) | 合盖防呆的烹饪器具 | |
CN20926932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114333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961691U (zh) | 锅具提手组件及锅 | |
CN20912185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65400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01611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16692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10412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7428952U (zh) | 压力烹饪器具 | |
CN208610534U (zh) | 锅以及烹饪厨具 | |
CN2096294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4176415B (zh) | 三合一烹饪设备 | |
CN211961802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827448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1795877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602471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