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9948U - 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39948U CN208539948U CN201821039343.9U CN201821039343U CN208539948U CN 208539948 U CN208539948 U CN 208539948U CN 201821039343 U CN201821039343 U CN 201821039343U CN 208539948 U CN208539948 U CN 2085399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screen
- frame
- heat
- mobile terminal
- back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屏模组具体包括:显示屏本体、背光灯、导光板、框架以及散热膜结构;其中,所述背光灯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本体和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框架的第一侧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模组可以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模组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用户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性能及外观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移动终端的厚度越来越薄,移动终端的屏幕面积越来越大,且屏占比(屏幕显示区域面积占屏幕面积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屏幕中,屏幕亮度通常由屏幕的背光灯提供,随着屏幕面积的增大,屏幕需要背光灯提供的亮度也越来越大,相应的,背光灯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为了散发背光灯产生的热量,避免背光灯处出现过热的现象,现有的移动终端中,通常在移动终端的导光板上设置贴有散热膜的框架,以通过该散热膜散发背光灯产生的热量。
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灯11位于显示屏本体12和导光板13之间,导光板13上设置有框架14,框架14与散热膜15连接。现有的显示屏模组中,由于散热膜15几乎覆盖于显示屏本体12背面所有的面积,相应的,框架14也覆盖于显示屏本体12背面所有的面积,也就是说,框架14的重量相对较重。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框架14与导光板13之间的可靠连接,在框架14的四周通常设有倒扣结构16,以通过倒扣结构16将框架14固定在导光板13上。
然而,现有的显示屏模组中,由于框架14四周的倒扣结构16对应的区域无法用来显示,因此,框架14的存在会降低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而且,由于框架14和散热膜15会占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空间,因此,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厚度增加,降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中,显示屏模组会降低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导致移动终端的厚度增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屏模组、一种显示屏组件及一种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模组,包括:显示屏本体、背光灯、导光板、框架以及散热膜结构;其中
所述背光灯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本体和所述导光板连接;
所述框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框架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屏本体的面积;
所述框架的第一侧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
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屏组件,包括:中框和上述显示屏模组;其中
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模组连接;
所述中框上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散热膜结构相对的位置设有下凹结构。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显示屏组件。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首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与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可以为所述背光灯的有效散热区域,这样,就可以避免所述框架的面积覆盖所述显示屏本体的所有面积,使得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重量相应较低,进而,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模组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
而且,由于所述框架的重量较低,可以避免在所述框架的四周设置倒扣结构来固定所述框架,这样,就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此外,由于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嵌入所述移动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模组连接的其他结构,避免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占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空间,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显示屏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模组,具体可以包括:显示屏本体、背光灯、导光板、框架以及散热膜结构;其中,所述背光灯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本体和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框架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屏本体的面积;所述框架的第一侧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与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可以为所述背光灯的有效散热区域,这样,就可以避免所述框架的面积覆盖所述显示屏本体的所有面积,使得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重量相应较低,进而,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模组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而且,由于所述框架的重量较低,可以避免在所述框架的四周设置倒扣结构来固定所述框架,这样,就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此外,由于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嵌入所述移动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模组连接的其他结构,避免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占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空间,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显示屏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显示屏本体20、背光灯21、导光板22、框架23以及散热膜结构24;其中,背光灯21分别与显示屏本体20和导光板22连接;框架23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框架23的第一侧与导光板22连接,框架23与背光灯21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框架23的第二侧与散热膜结构24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23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屏本体的面积,重量相应较低,可以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模组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而且,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灯21可以与显示屏本体20固定连接,以通过背光灯21发光给显示屏20提供亮度,背光灯21与显示屏本体2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连接、卡扣式连接等连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背光灯21与显示屏本体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屏本体20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显示屏,由于薄膜晶体管显示屏具有高响应度、高亮度、高对比度等优点,因此,显示屏本体20采用薄膜晶体管显示屏,可以使得所述显示屏模组相应具有高响应度、高亮度、高对比度等优点,显示屏本体20的亮度可以由背光灯21提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板22可以与背光灯21连接,用于将背光灯21发出的光导到显示屏本体20的整个表面,给显示屏本体20的整个表面提供亮度。在具体应用中,导光板22与背光灯21之间可以通过粘接连接、卡扣式连接等连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导光板22与背光灯2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23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框架23的第一侧与导光板22连接,框架23与背光灯21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框架23的第二侧与散热膜结构24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散热膜结构24与导光板22的热膨胀系数不一致,若直接将散热膜结构24粘贴在导光板22上,则可能会导致导光板22或者散热膜结构24发生褶皱,影响所述显示屏模组的显示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因此,在导光板22与散热膜结构24之间可以设置框架23,框架23的第一侧可以与导光板22连接,框架23的第二侧可以与散热膜结构24连接,用于支撑固定散热膜结构24,避免散热膜结构24在受热的情况下发生褶皱。
可选地,框架23可以为金属框架,由于金属框架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若框架23选用金属框架,则可以使得框架23具有较高的强度,以更好的支撑固定散热膜结构24。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用其他材质的框架。例如,塑料框架、橡胶框架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框架23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
在具体应用中,背光灯21的第一散热区域可以为背光灯21的有效散热区域,所述有效散热区域可以为与背光灯21相对,散热效果最优的区域,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有效散热区域设置散热结构,散热效果最优,而且,在所述有效散热区域之外的区域增设散热结构,对散热结构影响不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背光灯21的有效散热区域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框架23,框架23上连接有散热结构散热膜结构24,可以使得散热膜结构24的散热效果最优,而且,继续增大散热膜结构24的面积,对散热膜结构24的散热效果影响不大。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背光灯21的大小、发光亮度的不同,背光灯21的第一散热区域的位置也存在差异。例如,背光灯21的第一散热区域的位置可以为背光灯21四周20mm~30mm范围之内的区域。当然,背光灯21的第一散热区域的位置也可以是其他范围之内的区域,本实用新型对于背光灯21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
参照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的示意图,由图4可知,背光灯21的第一散热区域(图中阴影部分)仅覆盖显示屏本体20的部分面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框架23的面积小于显示屏本体20的面积,框架23与背光灯21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框架23的第二侧与散热膜结构24连接,这样,就可以避免框架23的面积覆盖显示屏本体20的所有面积,使得框架23的面积较小,重量相应较低,进而,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模组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
而且,由于23框架的重量较低,可以避免在框架23的四周设置倒扣结构来固定框架23,这样,就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此外,由于框架23的面积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框架23和散热膜结构24嵌入所述移动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模组连接的其他结构,避免框架23和散热膜结构24占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空间,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模组还可以包括:粘接介质层25,粘接介质层25位于导光板22和框架23之间,用于连接导光板22和框架23。在实际应用中,粘接介质层25可以实现导光板22与框架23之间的可靠连接。
可选地,粘接介质层25的材质可以为透明胶水或者透明双面胶带。由于透明胶水、透明双面胶带的透光性能较好,因此,若粘接介质层25的材质选用透明胶水或者透明双面胶带,可以使得粘接介质层25的透光性能较好。
可选地,散热膜结构24的材质可以为石墨散热膜,由于石墨散热膜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和弹性,可裁切冲压成任意形状,可多次弯折,且具有很高的散热性能。因此,若散热膜结构24的材质为石墨散热膜,则可以使得散热膜结构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较高的导热性能。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用其他的材质加工制成散热膜结构24,例如,可以选用铜、铝等金属加工制成散热膜结构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散热膜结构24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模组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与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可以为所述背光灯的有效散热区域,这样,就可以避免所述框架的面积覆盖所述显示屏本体的所有面积,使得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重量相应较低,进而,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模组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
而且,由于所述框架的重量较低,可以避免在所述框架的四周设置倒扣结构来固定所述框架,这样,就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此外,由于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嵌入所述移动终端中与所述显示屏模组连接的其他结构,避免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占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空间,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组件。
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中框50和上述显示屏模组51;其中,中框50与显示屏模组51连接;中框50上与显示屏模组51的散热膜结构相对的位置设有下凹结构5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可以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而且,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框50可以与显示屏模组51固定连接,以通过中框50固定和支撑显示屏模组51,在实际应用中,中框50和显示屏模组51之间可以通过粘接连接、卡扣式连接等连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中框50与显示屏模组5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中框50与显示屏模组51之间的结构空间可靠性需求,中框50与显示屏模组51之间通常会保留一定的固定间隙,所述固定间隙通常可以约为0.2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显示屏模组51中的框架与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这样,就可以避免所述框架的面积覆盖所述显示屏本体的所有面积,使得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框50上与显示屏模组51的散热膜结构相对的位置设有下凹结构501,以使得中框50与显示屏模组51的散热膜结构之间保留一定的固定间隙,满足中框50与显示屏模组51之间的结构空间可靠性需求。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显示屏模组51中的框架的面积较小,所述框架上的散热膜结构的面积也较小,所述下凹结构501的面积相应也较小,因此,下凹结构501对中框50的强度影响也较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显示屏模组51的框架的第一侧与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可以为所述背光灯的有效散热区域,这样,就可以避免所述框架的面积覆盖所述显示屏本体的所有面积,使得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重量相应较低,进而,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
而且,由于所述框架的重量较低,可以避免在所述框架的四周设置倒扣结构来固定所述框架,这样,就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中框50上与显示屏模组51的散热膜结构相对的位置设有下凹结构501,可以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嵌入中框50的下凹结构501中,避免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占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空间,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为了降低下凹结构501对中框50的强度影响,同时,使得中框50与显示屏模组51的散热膜结构之间保留一定的固定间隙,在实际应用中,下凹结构501的形状可以与显示屏模组51上的散热膜结构的形状相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下凹结构501的形状,例如,将下凹结构501的形状设置成略大于或者略小于显示屏模组51上的散热膜结构的形状皆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下凹结构50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可选地,为了降低下凹结构501对中框50的强度影响,同时,使得中框50与显示屏模组51的散热膜结构之间保留一定的固定间隙,在实际应用中,下凹结构501的高度可以等于显示屏模组51的框架和散热膜结构的高度之和。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下凹结构501的高度,例如,将下凹结构501的高度设置成略大于或者略小于显示屏模组51的框架和散热膜结构的高度之和皆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下凹结构501的高度不做限定。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框架的第一侧与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散热区域可以为所述背光灯的有效散热区域,这样,就可以避免所述框架的面积覆盖所述显示屏本体的所有面积,使得所述框架的面积较小,重量相应较低,进而,使得应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移动终端更为轻盈。
而且,由于所述框架的重量较低,可以避免在所述框架的四周设置倒扣结构来固定所述框架,这样,就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中框上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散热膜结构相对的位置设有下凹结构,可以将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嵌入所述中框的下凹结构中,避免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占用所述移动终端厚度方向的空间,降低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显示屏组件。在所述移动终端中,所述显示屏组件可以与所述移动终端中的主板连接,并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板上的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配合使用,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图像或者文字等媒体内容进行显示,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银行系统、考勤系统以及门禁系统等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模组、一种显示屏组件及一种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本体、背光灯、导光板、框架以及散热膜结构;其中
所述背光灯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本体和所述导光板连接;
所述框架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框架的面积小于所述显示屏本体的面积;
所述框架的第一侧与所述导光板连接,所述框架与所述背光灯的第一散热区域相对;
所述框架的第二侧与所述散热膜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组还包括:粘接介质层,所述粘接介质层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框架之间,用于连接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介质层的材质为透明胶水或者透明双面胶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本体为薄膜晶体管显示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膜结构的材质为石墨散热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金属框架。
7.一种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模组;其中
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模组连接;
所述中框上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的散热膜结构相对的位置设有下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结构的高度等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散热膜结构的高度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结构的形状与所述散热膜结构的形状相同。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39343.9U CN208539948U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39343.9U CN208539948U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39948U true CN208539948U (zh) | 2019-02-22 |
Family
ID=65380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39343.9U Active CN208539948U (zh) | 2018-06-29 | 2018-06-29 | 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39948U (zh) |
-
2018
- 2018-06-29 CN CN201821039343.9U patent/CN2085399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356789U (zh) | 显示装置 | |
KR102384532B1 (ko) | 카메라 방열 구조를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 |
WO2020124740A1 (zh)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
CN106973549B (zh)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
CN205301760U (zh) | 液晶模组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4075276B (zh) | 曲率可调节的背板及具有该背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4422929U (zh) | 电子装置、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 | |
US11067742B2 (en) |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light module | |
CN105137635A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TW201245806A (en) | Notebook comput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 |
US20130114290A1 (en) | Display module | |
WO2015106587A1 (zh) | 一种新型散热反射片 | |
CN105467645B (zh) |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10864267U (zh) |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 |
CN205720997U (zh) | 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和显示装置 | |
CN107065302A (zh) | 框体、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8539948U (zh) | 一种显示屏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
CN106646971A (zh) | 一种提高液晶屏组件加热均匀性的方法及结构 | |
CN106847080B (zh) | 一种显示屏模组及移动终端 | |
WO2024109069A1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08041841U (zh) | 一种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WO2014127559A1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1673000B (zh) | 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限位结构 | |
CN204994208U (zh) | 电子产品的摄像头散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子产品 | |
CN211554562U (zh) |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