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4248U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34248U CN208534248U CN201820450213.8U CN201820450213U CN208534248U CN 208534248 U CN208534248 U CN 208534248U CN 201820450213 U CN201820450213 U CN 201820450213U CN 208534248 U CN208534248 U CN 2085342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car door
- lock
- lock tongue
- rocker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车门锁包括:锁体、锁舌、锁止臂、吸合驱动机构、解锁摇臂、拨叉和解锁信号开关,锁舌、锁止臂、解锁摇臂均可枢转地装配于锁体,锁止臂用于锁止锁舌,拨叉与锁止臂相连且联动,在锁舌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吸合驱动机构工作以驱动锁舌转动至第二位置,解锁摇臂用于驱动拨叉转动,且与吸合驱动机构相连,解锁信号开关与吸合驱动机构电连接;其中在锁舌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转动解锁摇臂以驱动拨叉转动以使锁止臂解锁锁舌,且解锁摇臂触发解锁信号开关以使吸合驱动机构反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锁,增强了车门锁的安全性,且紧急解锁装置的灵敏性高,且反应迅速,进而增强了客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当用户关上车门后,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忘记锁紧车门,使车门锁处于半锁状态,进而容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门自动打开,对乘客的安全造成威胁,且当车门全锁时,车门不易被打开,当用户需要紧急解锁车门锁时,超过过程复杂,且解锁过程复杂,时间长,用户不易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门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车门锁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包括:锁体、锁舌、锁止臂、吸合驱动机构、解锁摇臂、拨叉和解锁信号开关,所述锁舌、所述锁止臂、所述解锁摇臂均可枢转地装配于所述锁体,所述锁止臂用于锁止所述锁舌,所述拨叉与所述锁止臂相连且联动,在所述锁舌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吸合驱动机构工作以驱动所述锁舌转动至第二位置,所述解锁摇臂用于驱动所述拨叉转动,且与所述吸合驱动机构相连,所述解锁信号开关与所述吸合驱动机构电连接;其中在所述锁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转动所述解锁摇臂以驱动所述拨叉转动以使所述锁止臂解锁所述锁舌,且所述解锁摇臂触发所述解锁信号开关以使所述吸合驱动机构反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通过设置紧急解锁装置,可以避免乘客的衣物或手指等被正在由半锁自动锁止到全锁时的车门夹住,防止乘客被车门夹伤等,进而增强了车门锁的安全性,且该紧急解锁装置通过机械驱动和电控驱动两个路径实现对车门锁的紧急解锁,从而使紧急解锁装置的灵敏性高,且反应迅速,进而增强了客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可以避免乘客的衣物或手指等被正在由半锁自动锁止到全锁时的车门夹住,防止乘客被车门夹伤等,进而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且该紧急解锁装置通过机械驱动和电控驱动两个路径实现对车门锁的紧急解锁,从而使紧急解锁装置的灵敏性高,且反应迅速,进而增强了车辆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半锁状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全锁状态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复位状态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吸合拉索组件与驱动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吸合拉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在A-A处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吸合拉索组件的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舌在初始位置时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舌在第一位置时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舌在第二位置时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局部爆炸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锁舌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锁舌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信号开关和第二信号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装配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解锁机构的爆炸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全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24和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紧急解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装配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车门锁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锁体1;防脱槽11;
锁舌2;锁舌第二臂22;锁舌第三臂23;锁舌销24;第一凸台25;第一工作面251;第一导向面252;第二凸台26;凸台27;第二工作面261;第二导向面262;第一信号开关41;第二信号开关42;解锁信号开关43;
锁止臂6;
拨叉7;本体部71;延伸臂72;触发板73;拨叉翻边74;
驱动臂31;第一翻边311;第二翻边312;挂钩部313;驱动臂销32;第一子段321;第二子段322;第三子段323;第四子段324;第五子段325;第六子段326;驱动臂复位件33;第一段331;第二段332;第三段333;从动臂34;从动臂翻边341;第一从动臂销35a;第二从动臂销35b;吸合摇臂36;摇臂驱动段361;摇臂从动段362;摇臂复位段363;吸合摇臂复位件37;脱开臂38;脱开臂复位件381;脱开臂导向槽382;脱开臂销383;
吸合拉索组件40;接头41;第一限位板411;第二限位板412;连接板413;连接销414;卡座42;柱体421;第一轴向限位板422;第二轴向限位板423;防脱钩43;防脱臂431;拉索44;开关支架45;第一安装位451;第二安装位452;外部插接件453;
解锁摇臂5;安装孔51;支撑臂52;解锁翻边53;解锁触发板54;
执行臂8;连接钩81;执行臂翻边82;
连接臂9;连接臂本体91;连接臂驱动杆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图2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如图1-图2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包括:锁体1、锁舌2、锁止臂6、吸合驱动机构和解锁机构,锁舌2、锁止臂6、吸合驱动机构和解锁机构均安装在锁体1上,车身上还设有与车门锁对应的锁扣,比如对于前车门,B柱上的锁扣与前车门的车门锁配合,当车门锁的锁舌2转动到锁扣配合时,即可实现车门的锁止。
锁舌2通过转动可以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时,车门锁半锁,当锁舌2位于第二位置时,车门锁全锁,锁止臂6用于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锁止锁舌2,防止锁舌2反转,从而使车门锁保持全锁或半锁的状态,具体地,当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锁止臂6单向锁止锁舌2,锁舌2只能朝第二位置转动,当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止臂6单向锁止锁舌2,车门锁全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锁舌2包括从锁舌2的旋转中心向背离锁舌2的旋转中心延伸的锁舌第一臂21、锁舌第二臂22、锁舌第三臂23,锁舌第一臂21、锁舌第二臂22用于与车身上的锁扣锁止,比如锁舌第一臂21、锁舌第二臂22之间限定出的空间用于配合锁扣,锁舌第三臂23用于抵压吸合驱动机构,锁舌2转动至锁止臂6与锁舌第一臂21锁止时车门锁处于半锁状态,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转动至锁止臂6与锁舌第二臂22锁止时,锁扣刚好位于锁舌第一臂21、锁舌第二臂22之间,车门锁处于全锁状态。
吸合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锁舌2转动,以使锁舌2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且当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时,吸合驱动机构可以自动运转,从而实现车门锁自动由半锁状态转变为全锁状态。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4-图7所示,锁舌第一臂21和锁舌第二臂22可以与锁止臂6配合,具体地,锁舌第一臂21和锁舌第二臂22可以均设有导向面和啮合面,锁舌第一臂21的导向面位于背离锁舌第二臂22的一侧,锁舌第一臂21的啮合面位于朝向锁舌第二臂22的一侧,锁舌第二臂22的导向面位于朝向离锁舌第二臂22的一侧,锁舌第二臂22的啮合面位于背离锁舌第一臂21的一侧。
当车门开启时,锁舌2从初始位置开始转动,当锁舌2转动到锁止臂6接触时,锁舌第一臂21的导向面先与锁止臂6接触,锁止臂6可以沿着该导向面相对锁舌2运动,从而保证锁舌2转动流畅,锁止臂6不会妨碍锁舌2转动,当锁舌2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锁舌第一臂21的啮合面与锁止臂6啮合,锁止臂6可以防止锁舌2从第一位置向初始位置反转,车门锁处于半锁状态,此时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继续转动,锁舌第二臂22的导向面先与锁止臂6接触,锁止臂6可以沿着该导向面相对锁舌2运动,从而保证锁舌2转动流畅,当锁舌2被驱动转动到第二位置时,锁舌第二臂22的啮合面与锁止臂6啮合,锁止臂6可以防止锁舌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反转,且此时锁舌2与车身上的锁扣锁止,车门锁全锁。
解锁机构用于紧急解锁,当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控制解锁机构可以使锁止臂6不再锁止锁舌2、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从而使锁舌2可以反转,锁舌2反转的驱动力可以由锁舌2的复位件提供,停止车门锁由半锁状态转变为全锁状态。
下面参照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包括:锁体1、锁舌2、锁止臂6和吸合驱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合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臂31、从动臂34和吸合摇臂36。
如图1-图7所示,锁舌2、锁止臂6、驱动臂31、吸合摇臂36均可枢转地装配于锁体1,其中,驱动臂31适于与驱动单元相连,比如驱动单元可以为电驱式、气动式、液压驱动式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驱动臂31绕自身的转动轴线转动,从动臂34与驱动臂31相连,从动臂34与驱动臂31可以可枢转地连接,从动臂34与驱动臂31联动,从动臂34适于抵压吸合摇臂36以推动吸合摇臂36转动,吸合摇臂36适于抵压锁舌2以推动锁舌2转动,锁止臂6用于锁止锁舌2。
由此,当车门关闭时,驱动单元可以驱动驱动臂31运动,驱动臂31带动从动臂34运动,从动臂34推动吸合摇臂36运动,吸合摇臂36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锁舌2转动,进而关闭车门,锁止臂6用来锁止锁舌2,防止锁舌2在锁止状态时反转而打开车门,进而可以防止由此出现的安全问题,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
从动臂34与吸合摇臂36的抵压面的法线与吸合摇臂36的转动轴线不相交,吸合摇臂36与锁舌2的抵压面的法线与锁舌2的转动轴线不相交,这样,可以在车门锁各部件间力的传递过程中,推力的矢量线与转动轴线不相交,从而保证在车门锁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死点,进而保证车门锁可以流畅、可靠的运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通过设置驱动臂31、从动臂34、吸合摇臂36,使车门在关上后可以自动吸合至全锁,可以防止车门由于操作不当而锁不上或忘记上锁的情况发生,增强了车门锁的安全性,并且车门锁具有较高的作动可靠性和传动效率,且锁止臂6与锁舌2的配合也增强了车门锁的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吸合驱动机构可以接收检测单元的信号来控制自身的启停,比如车门锁还可以包括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当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即车门锁处于半锁状态时,第一信号开关41触发,吸合驱动机构开始工作使锁舌2由第一位置转向第二位置,当锁舌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信号开关42触发,吸合驱动机构停止工作,车门完成自动吸合,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驱动臂销32,驱动臂31和吸合摇臂36均通过驱动臂销32可枢转地装配于锁体1。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臂销32可以包括沿轴向顺次相连的多个子段,相邻的两个子段的直径不同,即驱动臂销32形成台阶状,吸合摇臂36、驱动臂31各自与其中的一个子段可枢转地相连,在吸合摇臂36和驱动臂31上可以设有与驱动臂销32配合的通孔,将吸合摇臂36与驱动臂31在车门锁上进行装配时,可以将驱动臂销32插入驱动臂31和吸合摇臂36的通孔上完成装配,当然,由于驱动臂销32上各个子段的直径不同,与之配合的通孔的直径也不同(即吸合摇臂36上的通孔与驱动臂31上的通孔直径不同),这样,具有多个子段的驱动臂销32可以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从而可以在驱动臂31与吸合摇臂36在转动时互不干涉。
如图4所示,驱动臂销32沿轴向顺次相连的第一子段321、第二子段322、第三子段323、第四子段324、第五子段325和第六子段326,其中,第一子段321和第六子段326分别与两侧的锁体1相连,吸合摇臂36与第二子段322可枢转地相连,第四子段324用于安装驱动臂复位件33,驱动臂复位件33用于驱动驱动臂31复位,驱动臂复位件33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作详细的描述,驱动臂31与第五子段325可枢转地相连,通过将驱动臂销32设计为6个子段,这6个子段将吸合摇臂36、驱动臂复位件33、驱动臂31都安装在一起,从而使吸合驱动机构在该处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紧凑,便于布置。
设定第一子段321的直径为d1,第二子段322的直径为d2,第三子段323的直径为d3,第四子段324的直径为d4,第五子段325的直径为d5,第六子段326的直径为d6。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臂销32的第一子段321至第三子段323的直径逐渐变大,第三子段323至第六子段326的直径逐渐变小,即d1<d2<d3>d4>d5>d6,且驱动臂复位件33位于第三子段323和驱动臂31之间。
第三子段323的直径d3最大,从而可以压抵驱动臂复位件33,且各个子段的直径不同,从而可以使安装在驱动臂销32上的各个部件在运动时互不干涉,且驱动臂销32的第一子段321至第三子段323的直径逐渐变大,第三子段323至第六子段326的直径逐渐变小,即d1<d2<d3>d4>d5>d6,这种驱动臂销32的结构便于驱动臂销32的生产及装配,驱动臂销32的结构强度也可以得到保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吸合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驱动臂复位件33,驱动臂复位件33套设在第四子段324外,驱动臂复位件33的两端分别弹性抵压驱动臂31和锁体1,驱动臂复位件33用于当车门锁的锁舌2完成对车门的锁止后,使驱动臂31复位,且将驱动臂销32设计为从第一子段321至第六子段326(即驱动臂销32上共有6段),从而可以通过驱动臂销32将驱动臂31、吸合摇臂36、驱动臂复位件33安装在锁体1上,且使各个部件的相对运动互不干涉,保证了车门锁在该位置处的运转流畅性。且使得吸合驱动机构在该处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紧凑、便于布置。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驱动臂复位件33可以包括弹簧,比如扭簧,扭簧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方便的装配在驱动臂销32上,从而方便装配且成本低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还可以包括:驱动臂复位件33,驱动臂31具有间隔开设置的驱动臂31第一翻边311和驱动臂第二翻边312,驱动臂复位件33为扭簧且套设于驱动臂31的转动轴外,驱动臂复位件33的一端包括第一段331、第二段332和第三段333,第一段331与驱动臂复位件33的本体相连,第三段333连接在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2之间,第三段333为V形,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2分别抵压驱动臂31第一翻边311和驱动臂第二翻边312,且驱动臂复位件33与驱动臂31的这种配合形式,使得驱动臂复位件33的驱动力大,且便于装配时,驱动臂复位件33与驱动臂31的定位,方便安装。
由此,驱动臂复位件33用于当车门锁的锁舌2完成对车门的锁止后,使驱动臂31复位,当驱动臂复位件33为扭簧时,驱动臂复位件33可以套设在驱动臂31的转动轴外,且驱动臂复位件33的本体与驱动臂31的转动轴或锁体1可以固定连接,驱动臂复位件33的一端与驱动臂31固定相连,这样,当驱动臂31绕着驱动臂31转动轴转动时,扭簧可以储存弹性势能,当驱动臂31需要复位时,驱动臂复位件33释放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从而使驱动臂31复位。
如图4所示,驱动臂31第一翻边311和驱动臂第二翻边312可以用来将驱动臂复位件33的一端抵压在驱动臂31上,且驱动臂31第一翻边311与驱动臂第二翻边312使得驱动臂复位件33与驱动臂31的抵压面积较大,驱动臂复位件33对驱动臂31的弹力大,且施加在至少两个作用点,防止施力点断裂,且驱动臂31都在多处受力较为稳定。
具体地,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当驱动臂复位件33装配在驱动臂31上时,驱动臂复位件33的第一段331止抵在第一翻边311上,驱动臂复位件33的第二段332止抵在第二翻边312上,当驱动臂31转动时,由于第一段331与第二段332止抵在第一翻边311和第二翻边312上,从而使扭簧的一端可以随着驱动臂31转动,以储存弹性势能,且第一段331与第二段332的设计使驱动臂复位件33与驱动臂31的连接可以更稳固,第三段333为V形,当驱动臂复位件33装配在驱动臂31上时,V形的第三段333可以配合在第一翻边311与第二翻边312的间隙处,即当第一段331止抵在第一翻边311上,驱动臂复位件33的第二段332止抵在第二翻边312上时,V形的第三段333可以在第一翻边311及第二翻边312的间隙处伸出,第三段333起到限位的作用,可以使驱动臂31限位件与驱动臂31的位置固定,防止在驱动臂31运动时,驱动臂复位件33与驱动臂31发生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驱动臂第二翻边312设有用于与驱动单元相连的挂钩部313,吸合驱动机构可以包括吸合拉索组件40,吸合拉索组件40的具体结构将在后面作详细的描述,吸合拉索组件40的一端可以与挂钩部313相连,吸合拉索组件40的另一端可以与驱动单元相连,从而实现驱动臂31与驱动单元的连接,由于挂钩部313设置在第二翻边312上,从而使该处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紧凑,从而可以节省车门锁的布置空间。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驱动单元可以包括吸合拉索组件40和电机,通过电机拽动吸合拉索组件40来实现驱动臂31的驱动,这种驱动方式结构简单且运行平稳,并且可以将吸合拉索组件40的一端与驱动臂31的挂钩部313相连,从而实现驱动臂31与驱动单元的连接。
下面参照图8-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合拉索组件4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吸合拉索组件40包括:接头41、卡座42和拉索44。
车门锁的吸合拉索组件40用来将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给车门锁的其他部件,最终使锁舌2转动以锁止车门。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臂31上可以设有驱动臂复位件33,当驱动单元拉动驱动臂31时,驱动臂复位件33可以储存弹性势能,当驱动单元放开拉索44,驱动臂复位件33释放弹性势能,使驱动臂31复位,同时驱动臂31带动连接在驱动臂31上的拉索44复位。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驱动臂31上可以设有用于与连接销414连接的挂钩部313,挂钩部313可以伸入由第一限位板411、第二限位板412、连接板413与连接销414限定出的容纳空间内,并勾住连接销414,从而实现驱动臂31与吸合拉索组件40的连接。
车门锁可以包括驱动臂31和锁舌2,车门锁的吸合拉索组件40将驱动单元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臂31,驱动力经过驱动臂31最后传递给锁舌2,以使锁舌2转动进而锁止车门,吸合拉索组件40的接头41用于将吸合拉索组件40与车门锁连接,拉索44用来传递驱动力,当驱动单元工作时,驱动单元可以拉动或放开拉索44,进而使驱动臂31转动,在拉索44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卡座42安装在锁体1上,吸合拉索44贯穿在卡座42中,卡座42可以用来对拉索44进行限位和轴向运动时导向,使拉索44可以在所设定的范围内运动,防止拉索44在拉动或松开时缠绕到其他部件等情况的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合拉索组件40,通过设置接头41使吸合拉索组件40可以与车门锁的驱动臂31相连,卡座42可以用来对拉索44进行限位,防止拉索44在拉动或松开时缠绕到其他部件等情况的发生,提升了吸合拉索组件40的稳定性,拉索44实现了驱动单元的驱动力的传输,且吸合拉索组件40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布置吸合拉索组件40所占用空间小,且吸合拉索组件40的传动平稳。
下面根据图8-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吸合拉索组件40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8-图11所示,接头41包括间隔开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411和第二限位板412,第一限位板411的一端和第二限位板412的一端通过连接板413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销414相连,连接板413与连接销414间隔开,卡座42用于安装在车门锁的锁体1,拉索44的一端与连接板413相连,拉索44另一端贯穿卡座42,且与卡座42可活动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1所示,连接销414可以为圆柱形,由于吸合拉索组件40拉动驱动臂31使驱动臂31转动的过程中,吸合拉索组件40与驱动臂31间有相对转动,即挂钩部313与连接销414间有相对转动,圆柱形的连接销414可以减小挂钩部313与连接销414相对转动时的阻力,进而使该处的机构运行的更平稳,防止吸合驱动机构工作时卡死,传动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限位板411和第二限位板412的宽度大于连接销414的外径,这样,当驱动臂31的挂钩部313与接头41上的连接销414连接时,第一限位板411和第二限位板412可以对驱动臂31的挂钩部313起到在第一限位板411和第二限位板412的分布方向上的限位作用,从而可以防止挂钩部313与连接销414脱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板411的宽度大于第二限位板412的宽度,这样,可以方便将驱动臂31的挂钩部313与连接销414的装配,且便于接头41在驱动臂31上的拆装,进而可以方便对吸合拉索组件40的更换或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限位板412的宽度等于连接板413的宽度且第二限位板412与连接板413平齐设置,这样,可以使接头41在连接板413和第二限位板412的连接处平整,方便接头41的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卡座42可以包括:柱体421、第一轴向限位板422和第二轴向限位板423,柱体421具有通孔,拉索44贯通通孔,第一轴向限位板422和第二轴向限位板423均设在柱体421的外周壁,第一轴向限位板422和第二轴向限位板423用于夹持锁体1的一部分,第一轴向限位板422设有防脱钩43,防脱钩43用于与锁体1上的防脱槽11配合。
当卡座42安装在锁体1上时,第一轴向限位板422和第二轴向限位板423可以对卡座42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防止卡座42从锁体1上拖出,防脱钩43与防脱槽11的配合,可以对卡座42起到轴向限位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并且可以防止圆柱形的卡座42安装在锁体1后,卡座42相对锁体1转动,进而可以防止卡座42的磨损等,第一轴向限位板422和第二轴向限位板423的设置,使卡座42牢固的安装在锁体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1所示,防脱钩43可以包括:防脱臂431和凸台,防脱臂431的一端与第一轴向限位板422相连,凸台设于防脱臂431的另一端,凸台用于与防脱槽11配合,防脱臂431的设置即可以用于在防脱臂431的一端连接凸台,并且还有效的增大了第一轴向限位板422的限位面积,凸台可以伸入到防脱槽11内,从而可以对卡座42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且可以防止圆柱形的卡座42安装在锁体1后,卡座42相对锁体1转动,进而可以防止卡座42的磨损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脱臂431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销414的轴向垂直,这样可以使第一轴向限位板422和第二轴向限位板423与锁体1的贴合效果更好,可以使第一轴向限位板422和第二轴向限位板423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门锁,该车门锁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吸合拉索组件40,从而具有相应的优点。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臂31具有用于与驱动单元相连的挂钩部313,挂钩部313与驱动臂3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从动臂34与驱动臂31相连处到驱动臂3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即挂钩部313与驱动臂3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与动力臂正相关,从动臂34与驱动臂31相连处到驱动臂31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与阻力臂正相关,这样,由于动力臂较大,从而可以放大驱动力,驱动单元以较小的力就可以驱动从动臂34转动,从而可以增强驱动臂31与从动臂34的力学传递效率。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挂钩部313与驱动臂31的转动轴线呈对角分布,这样,可以使上述动力臂最大限度的伸长,从而使驱动臂31与从动臂34结构可以更加省力,进一步增强该处的力学传递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11所示,从动臂34的一端通过第一从动臂销35a与脱开臂38可枢转地相连,脱开臂38用于车门锁紧急解锁时,使吸合摇臂36与锁舌2脱开,从动臂3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从动臂销35b与驱动臂31可枢转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动臂34为Z字形,比如从动臂34包括三个板体,其中第一个板体和第三个板体基本平行设置,第二个板体连接在第一个板体和第三个板体之间,且第二个板体与第一个板体和第三个板体之间形成为弯折形,比如成直角设置。
第一个板体与驱动臂31可枢转地连接,第三个板体与脱开臂38相连,这样第三个板体在轴向上与驱动臂31间隔开,吸合摇臂36以及驱动臂复位件33安装在驱动臂31的另一端(背离第一个板体的一端),这样第三个板体可以位于吸合摇臂36以及驱动臂复位件33上方,换言之,吸合摇臂36以及驱动臂复位件33设于第三个板体和驱动臂31之间,这样,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装配结构紧凑,占用的空间小。
从动臂34与驱动臂31相连的一段具有从动臂翻边341,即第一个板体的边沿设有从动臂翻边341,从动臂翻边341用于抵压吸合摇臂36,从动臂翻边341可以使从动臂34与吸合摇臂36的连接面积更大,由于从动臂34需要推动吸合摇臂36,以使吸合摇臂36推动锁舌2转动,从动臂翻边341的设计可以使从动臂34与吸合摇臂36件的力的传递更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合摇臂36与从动臂34的抵压处到吸合摇臂36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吸合摇臂36与锁舌2的抵压处到吸合摇臂36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即吸合摇臂36与从动臂34的抵压处到吸合摇臂36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为动力臂,吸合摇臂36与锁舌2的抵压处到吸合摇臂36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为阻力臂,这样,由于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从而可以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平衡较大的阻力,即从动臂34以较小的力就可以使吸合摇臂36推动锁舌2转动,从而可以增强从动臂34与吸合摇臂36的力学传递效率。
如图8-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合摇臂36可以包括:摇臂从动段362、摇臂驱动段361和摇臂复位段363,摇臂从动段362的一端用于抵压从动臂34,当从动臂34转动时,从动臂34推动摇臂从动段362,以使吸合摇臂36转动,摇臂驱动段361的一端与锁体1可枢转地相连,摇臂从动段362的另一端与摇臂驱动段361的另一端相连,且摇臂驱动段361和摇臂从动段362形成为弯折形,在解锁机构启动时,从动臂34复位件可以驱动从动臂34运动到从动臂翻边341脱离摇臂从动段362,而转动到摇臂驱动段361和摇臂从动段362之间的弯折角内,实现动力切断,摇臂驱动段361背离摇臂从动段362的一侧用于抵压锁舌2,以使转动的吸合摇臂36在摇臂驱动段361推动锁舌2转动。
摇臂驱动段361与摇臂从动段362的设计使吸合摇臂36可以完成从从动臂34处接收动力并传递给锁舌2,最终使车门锁锁止,且弯折形的吸合摇臂36使该处的结构紧凑,节省了布置空间,又可以使该处机构的传递效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锁还可以包括吸合摇臂复位件37,摇臂复位段363与摇臂驱动段361的一端相连,吸合摇臂复位件37的两端分别弹性连接摇臂复位段363和锁体1,吸合摇臂复位件37用于当车门锁的锁舌2完成对车门的锁止后,使吸合摇臂36复位,并且,吸合摇臂复位件37可以与吸合摇臂36在摇臂复位段363连接。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图7所示,吸合摇臂复位件37可以是拉簧,拉簧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挂钩,吸合摇臂36的摇臂复位段363可以设置与挂钩配合的通孔,锁体1上也可以设有与挂钩配合的连接处,拉簧的一端的挂钩与通孔配合,拉簧另一端的挂钩与锁体1上的连接处配合,以实现挂钩的安装,当吸合摇臂36推动锁舌2转动到锁止位置的过程中,吸合摇臂复位件37伸长以储存弹性势能,当吸合摇臂36需要复位时,吸合摇臂复位件37释放所储存的弹性势能以使吸合摇臂36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锁舌第三臂23设有凸出的锁舌销24,吸合摇臂36用于抵压锁舌销24,吸合摇臂36在转动时吸合摇臂36的摇臂驱动段361推动锁舌销24以使锁舌2转动,由于吸合摇臂36推动锁舌2的过程非直线运动,所以当吸合摇臂36推动锁舌2转动的过程中,摇臂驱动段361与锁舌销24相对转动,锁舌销24的设置可以使该推动过程中吸合摇臂36与锁舌2的相对转动较小,从而保证了该处的传动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锁舌销24可以为圆柱形,摇臂驱动段361与锁舌销24抵压的位置处可以构造有与圆柱形锁舌销24配合的弧形凹槽,这样,锁舌销24与摇臂驱动段361的相对转动阻力较小,且弧形凹槽可以对锁舌销24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吸合摇臂36与锁舌2的位置相对固定,使吸合摇臂36与锁舌2的运动更平稳。
吸合驱动机构可以接收检测单元的信号来控制自身的启停,下面介绍几种车门锁的实施例,其分别设置有各种检测单元。
如图12-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包括:锁体1、锁舌2、吸合驱动机构、第一信号开关41、第二信号开关42。
其中,锁舌2可枢转地安装于锁体1,吸合驱动机构、第一信号开关41、第二信号开关42均安装于锁体1,第一信号开关41、第二信号开关42与吸合驱动机构电连接,且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以使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触发第二信号开关42以使吸合驱动机构关闭。
锁舌2可以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时车门锁半锁,当锁舌2位于第二位置时车门锁全锁,可选地,当车辆的乘客推上车门后,锁舌2可以位于第一位置,即锁舌2半锁的状态,这时,吸合驱动机构工作,使锁舌2向第二位置转动,以使车门全锁,这样可以使车门锁的安全性更高。
由此,当乘客关上车门后,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时,锁舌2可以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吸合驱动机构接收到第一信号开关41的信号,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当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锁舌2可以触发第二信号开关42,吸合驱动机构接收到第二信号开关42的信号,使吸合驱动机构关闭,从而完成车门锁的锁止工作,在吸合驱动机构关闭后,吸合驱动机构的驱动臂31被驱动臂复位件33驱动而复位,吸合驱动机构的吸合摇臂36被吸合摇臂复位件37驱动而复位,进而使整个吸合驱动机构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通过设置锁体1、锁舌2、吸合驱动机构、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使车门锁可以在乘客关上车门后自动从半锁状态到全锁状态,方便操作,且可以防止由于乘客遗忘导致的车门锁未锁紧,而在车辆行驶中自动打开的情况的发生,增强了车门锁的安全性能,使用两个信号开关即可实现吸合驱动机构的启停,零件少,占用安装空间小,车门锁由半锁到全锁的动作灵敏,可靠性高,使得吸合驱动机构可以准确地吸合与复位,安全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锁舌2设有第一凸台25和第二凸台26,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凸台25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凸台26触发第二信号开关42,通过第一凸台25与第二凸台26分别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结构简单,方便制造,从而可以降低车门锁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凸台25的第一工作面251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凸台25的第一工作面251松开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且第二凸台26的第二工作面261抵压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通过第一工作面251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第二工作面261抵压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从而实现将锁舌2的锁止状态转化成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电信号,结构简单、紧凑,且信号反馈准确、迅速,从而可以对吸合驱动机构的工作状态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第一凸台25的第一工作面251和第二凸台26的第二工作面261相对于锁舌2的转动轴线沿径向间隔开,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沿锁舌2的转动轴线沿径向间隔,当乘客推上车门使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工作面251止抵第一信号开关41,吸合驱动机构工作并使锁舌2转动,第一凸台25与第二凸台26也随着锁舌2转动,直至锁舌2转动过一定的角度后,第二工作面261止抵第二信号开关42时,吸合驱动机构停止工作。
由此,在锁舌2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25和第二凸台26可以依次的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从而使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可以连续的对吸合驱动机构进行控制,完成锁舌2由半锁至全锁的过程,且这种控制方法只需要根据第一凸台25和第二凸台26的位置,来设置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对吸合驱动机构的控制,设计周期短,并且便于实现,进而可以降低车门锁的设计成本,且径向间隔开的这种布置方式,第一凸台25与第一信号开关41的配合、第二凸台26与第二信号开关42的配合互不干扰。
如图1-图4所示,第一凸台25的第一工作面251到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凸台26的第二工作面261到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到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到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
由于在锁舌2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工作面251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后,第一凸台25与第二凸台26需随着锁舌2转动一定角度,直至第二工作面261止抵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由于,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到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到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第一信号开关41与第二信号开关42的距离较小即可对应到相应的信号开关,从而使车门锁的结构可以更紧凑,节约车门锁的布置空间,且在锁舌2在第一位置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后,第一信号开关41可以一直止抵第一凸台25的工作面,直至第二信号开关42止抵第二凸台26的工作面,将第一凸台25相对第二凸台26设在锁舌2转动轴的径向内侧,可以有足够的空间设置第一凸台25工作面的长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一信号开关41被第一凸台25触发后,驱动单元可以根据第一信号开关41的信号驱动锁舌2转动足够的角度,以使锁舌2转动到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第一凸台25的第一工作面251和第二凸台26的第二工作面261相对于锁舌2的转动轴线沿轴向间隔开,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沿锁舌2的转动轴线沿轴向间隔,这样可以防止第一信号开关41与第二信号开关42在装配时,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距离过近,导致装配困难。
比如,如图12-图15所示,第一凸台25的第一工作面251凸出于锁舌2的表面的高度值大于第二凸台26的第二工作面261凸出于锁舌2的表面的高度值,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到锁舌2的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到锁舌2的表面的距离,第一凸台25与第二凸台26的这种布置方式还可以防止在锁舌2转动时,第一凸台25的第一工作面251误碰到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或者第二凸台26的第二工作面261误碰到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沿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由于锁舌2是转动以锁止车门的,所以第一凸台25与第二凸台26也随着锁舌2转动,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沿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以使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与第一工作面251配合,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与第二工作面261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第一凸台25具有第一导向面252和第一工作面251,第一导向面252的一端与第一工作面251相连,第一导向面252从另一端到一端距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大。
第二凸台26具有第二导向面262和第二工作面261,第二导向面262的一端与第二工作面261相连,第二导向面262从另一端到一端距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大。
由此,第一导向面252可以对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起导向的作用,第二导向面262可以对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起导向的作用,这样,可以使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可以顺畅地与第一工作面251或第二工作面261配合,进而使锁舌2的转动顺畅,不会因触头和工作面刚性接触造成锁舌2转动卡顿。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第一凸台25的第一导向面252可以为斜面,该斜面在径向上沿第一信号开关41接触的方向逐渐向外倾斜,第一导向面252从背离第一工作面251的一端到与第一工作面251相连的一端朝背离锁舌2转动轴线的方向倾斜,这样,在第一信号开关41与锁舌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凸台25可以逐渐接近第一信号开关41,直至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接触到第一凸台25的第一工作面251,从而使锁舌2的转动可以流畅,不会发生卡顿,或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刚性接触第一凸台25,当然,第一导向面252还可以为弧面。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2-图15所示,第二凸台26的第二导向面262可以为弧面,这样,在第二信号开关42与锁舌2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可以保证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与第二凸台26的距离不变,从而防止第二凸台26误碰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所导致的吸合驱动机构在锁舌2转动到第二位置前关闭,防止由此引发的车门锁未锁止到位,当然,第二导向面262还可以为斜面。
如图12-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车门锁包括:锁体1、锁止臂6、拨叉7、锁舌2、吸合驱动机构、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
其中,如图1-图3所示,锁止臂6和锁舌2可枢转地安装于锁体1,拨叉7与锁止臂6相连且联动,吸合驱动机构、第一信号开关41、第二信号开关42均安装于锁体1,第一信号开关41、第二信号开关42与吸合驱动机构电连接;
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拨叉7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以使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锁舌2触发第二信号开关42以使吸合驱动机构关闭。
锁舌2可以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时车门锁半锁,当锁舌2位于第二位置时车门锁全锁,可选地,当车辆的乘客推上车门后,锁舌2可以位于第一位置,即锁舌2半锁的状态,这时,吸合驱动机构工作,使锁舌2向第二位置转动,以使车门全锁,这样可以使车门锁的安全性更高。
由此,当乘客关上车门后,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时,拨叉7可以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当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锁舌2可以触发第二信号开关42,第二信号开关42使吸合驱动机构关闭,从而完成车门锁的锁止工作,在吸合驱动机构关闭后,吸合驱动机构的驱动臂31被驱动臂复位件33驱动而复位,吸合驱动机构的吸合摇臂36被吸合摇臂复位件37驱动而复位,进而使整个吸合驱动机构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拨叉7来放大锁止臂6的转动,进而监测锁舌2的位置,可以有效地增强车门锁关于吸合驱动机构开启的灵敏度,车门锁由半锁到全锁的灵敏性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通过设置锁体1、锁止臂6、拨叉7、锁舌2、吸合驱动机构、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使车门锁可以在乘客关上车门后自动从半锁状态到全锁状态,方便操作,且可以防止由于乘客遗忘导致的车门锁未锁紧,而在车辆行驶中自动打开的情况的发生,增强了车门锁的安全性能,使用两个信号开关即可实现吸合驱动机构的启停,零件少,占用安装空间小,车门锁由半锁到全锁的动作灵敏,可靠性高,使得吸合驱动机构可以准确地吸合与复位,安全性高。
下面根据图16-图2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19和图20所示,在车门锁处于解锁位置时拨叉7常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且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锁舌2驱动锁止臂6转动至解锁再啮合,对应地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被拨叉7松开再压紧。
锁止臂6用于卡住锁舌2,以使锁舌2可以固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防止锁舌2反转,从而实现锁舌2对车门的锁止。
当车门锁锁止时,锁止臂6卡住锁舌2,以使锁舌2可以卡住锁钩或锁扣,以使车门锁止,当车门不锁止时,锁舌2不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锁止臂6不卡住锁舌2,当乘客推上车门的过程中,锁舌2从不锁止的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锁舌2需要弹开锁止臂6,并转向第一位置,当锁舌2转动到第一位置时,锁止臂6回弹,这时,锁止臂6可以卡住锁舌2,防止锁舌2回转,从而使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即半锁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最开始车门锁处于解锁位置时,拨叉7常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并在车门锁处于半锁状态时,即锁舌2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拨叉7又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在这期间锁止臂6由于被锁舌2弹开,即锁止臂6转动至解锁,拨叉7也随着锁止臂6被弹开,此时拨叉7松开第一信号的触头,而后锁止臂6回弹,即锁止臂6转动至再啮合,拨叉7也随着锁止臂6回弹,拨叉7又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在车门锁从解锁状态到半锁状态的整个过程中,拨叉7由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到拨叉7不抵压第一信号的触头又到拨叉7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第一信号开关41在这整个过程中产生一个跳变信号。
第一信号开关41可以与车辆的行车电脑相连,当行车电脑接收到该跳变信号可以控制吸合驱动机构工作,以驱动锁舌2由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实现车门锁由半锁到全锁的过程,当锁舌2转动到第二位置时,锁舌2触发第二信号开关42使吸合驱动机构关闭,进而完成车锁由解锁到全锁的全部过程,并且行车电脑通过检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跳变信号来控制吸合驱动机构工作,增强了车门锁由半锁到全锁的灵敏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拨叉7包括本体部71、延伸臂72、触发板73,本体部71与锁止臂6的转动轴相连,从而实现拨叉7与锁止臂6的连接,延伸臂72的一端与本体部71相连,触发板73与延伸臂72的另一端相连,且触发板73朝背离本体部71的方向延伸,延伸臂72的设置可以起到放大锁止臂6的转动的作用,即由于延伸臂72的设置,当锁止臂6转动时,触发板73转动的距离较大,进而使拨叉7触发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更加灵敏。
触发板73常抵压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触发板73的设置可以增大拨叉7与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当拨叉7在指定位置时可以准确的压抵第一信号开关41的触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锁舌2设有凸台27,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凸台27触发第二信号开关42,凸台27与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配合,结构简单、紧凑,从而可以降低车门锁的制造成本和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凸台27的工作面抵压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从而实现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发,当锁舌2转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信号开关42可以控制吸合驱动机构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凸台27具有导向面,导向面的一端与工作面相连,导向面从另一端到一端距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大。
由此,导向面可以对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起导向的作用,这样,可以使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可以顺畅的与工作面配合,进而使锁舌2的转动顺畅,不会因触头和工作面直接接触造成卡顿。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凸台27处还可以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用来增强锁舌2与凸台27的结合面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凸台27的工作面抵压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这样,当车门锁全锁时,凸台27可以触发第二信号开关42,从而使吸合驱动单元停止工作,完成车门锁的全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台27具有导向面,导向面的一端与工作面相连,导向面从另一端到一端距锁舌2的转动轴线的距离逐渐变大,这样,可以当锁舌2转动时,导向面对触头起到导向的作用,使触头可以逐渐的接触工作面,进而使第二信号开关42的触头可以顺畅的与凸台27的工作面配合,使锁舌2的转动顺畅,防止因触头和工作面发生刚性接触而造成锁舌2转动卡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20所示,导向面为弧形,工作面弧形或平面形,导向面为弧形可以使锁舌2在转动的过程中,触头与导向面相对运动时,触头与导向面的距离可以保持不变,进而防止导向面误碰触头所导致的提前出发第二信号开关42,保证在锁舌2转动到第二位置时吸合驱动单元停止工作,工作面为弧形或平面形可以保证触头在工作面上可以与触头配合,进而准确关闭驱动吸合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还可以包括:开关支架45,开关支架45具有第一安装位451和第二安装位452,第一信号开关41安装于第一安装位451、第二信号开关42安装于第二安装位452,可以将第一信号开关41安装在第一安装位451处,第二信号开关42安装在第二安装位452处,并且通过开关支架45将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安装在锁体1上。
具体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开关支架45可以扣设在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上,且开关支架45可以沿着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分布方向延伸,在开关支架45的与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安装处,开关支架45向远离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的方向凹陷,以形成第一安装位451和第二安装位452,这样,可以使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可以更稳固的安装在开关支架45上,且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位451和第二安装位452均设有用于与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电连接的接头41,开关支架45还设有用于与外部控制电路相连的外部插接件453。
这样,将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装配在开关支架45上,并且将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通过接头41与开关支架45电连接,最后只需要将外部插接件453连接外部控制电路连接即可,可以将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安装在开关支架45上的装配工作和车门锁的其他装配工作同时进行,从而提高车门锁的装配效率,并且可以一次性将第一信号开关41和第二信号开关42同时装配在车门锁上,从而节省装配时间。
解锁机构用于紧急解锁,当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控制解锁机构可以使锁止臂6不再锁止锁舌2、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从而使锁舌2可以反转,锁舌2反转的驱动力可以由锁舌2的复位件提供,停止车门锁由半锁状态转变为全锁状态。下面介绍几种车门锁的实施例,其分别设置有各种解锁机构。
如图21-图2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门锁包括:锁体1、锁舌2、锁止臂6、吸合驱动机构和解锁机构。
如图21-图27所示,解锁机构可以包括:解锁摇臂5和拨叉7,锁舌2、锁止臂6和解锁摇臂5均可枢转地装配于锁体1,锁止臂6用于锁止锁舌2,拨叉7与锁止臂6相连且联动,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吸合驱动机构工作以驱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解锁摇臂5用于驱动拨叉7转动,且与吸合驱动机构相连;其中
在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转动解锁摇臂5以驱动拨叉7转动以使锁止臂6解锁锁舌2,且解锁摇臂5驱动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
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锁止臂6单向锁止锁舌2,锁舌2只能朝第二位置转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车门锁半锁,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止臂6单向锁止锁舌2,车门锁全锁。
解锁机构用于当车门锁从半锁到全锁的过程中的紧急解锁,具体地,当车门锁从半锁到全锁的过程中,即锁舌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在该过程中,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转动,锁止臂6用于锁止锁舌2,解锁摇臂5用于驱动拨叉7转动,使拨叉7带动锁止臂6不再锁止锁舌2,同时解锁摇臂5驱动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从而使锁舌2可以反转,从而达到紧急解锁的目的。
解锁机构同时实现两条路径的解锁,即第一条路径来自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输路径为:解锁摇臂5-执行臂8-拨叉7-锁止臂6,从而使锁止臂6停止锁止锁舌2,第二条路径来自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输路径为:解锁摇臂5-吸合驱动机构,从而使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这样,通过解锁摇臂5单独输出驱动力就可以实现对这个车门锁的紧急解锁,从而使车门锁的紧急解锁反应更灵敏、迅速,且使车门锁的结构紧凑,节约布置空间。
并且当吸合驱动机构没有动力时,即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时,用户可以使用该紧急解锁装置使驱动吸合单元脱离锁舌2,可以在驱动单元停止工作时,用户依旧可以紧急解锁车门锁,进而增强了车门锁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通过设置紧急解锁装置,可以避免乘客的衣物或手指等被正在由半锁自动锁止到全锁时的车门夹住,防止乘客被车门夹伤等,进而增强了车门锁的安全性,并且紧急解锁装置的设置还增强可车门锁的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21-图2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所示,解锁机构还可以包括:执行臂8,执行臂8的一端与解锁摇臂5相连,执行臂8另一端与拨叉7相连,具体地,执行臂8用于将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递至拨叉7,使拨叉7转动,进而使锁止臂6停止锁止锁舌2。
执行臂8与解锁摇臂5的连接处与解锁摇臂5的转动轴线间隔开,这样,可以在解锁摇臂5与执行臂8间力的传递过程中,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的矢量线与解锁摇臂5的转动轴线不相交,从而保证车门锁在该处的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死点。
且执行臂8与拨叉7的连接处与锁止臂6的转动轴线间隔开,这样,可以在执行臂8与拨叉7间力的传递过程中,执行臂8的驱动力的矢量线与拨叉7的转动轴线不相交,从而保证车门锁在该处的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死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图27所示,拨叉7可以包括本体部71和拨叉翻边74,本体部71与锁止臂6的转动轴相连,拨叉翻边74与本体部71相连,执行臂8具有执行臂翻边82,执行臂翻边82抵压拨叉翻边74,拨叉翻边74与执行臂翻边82配合,从而实现执行臂8将来自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递给拨叉7,且拨叉翻边74与执行臂翻边82的设计结构简单,且使得该处零部件较少,从而使车门锁的结构更为紧凑节省车门锁的布置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解锁摇臂5包括安装孔51,执行臂8具有连接钩81,连接钩81贯通安装孔51,且连接钩81与解锁摇臂5相连,这样,通过安装孔51与连接钩81的配合,使执行臂8与解锁摇臂5相连,且由于解锁摇臂5与执行臂8的配合需要将解锁摇臂5的转动转变为执行臂8的直线移动,进而使执行臂8可以推动拨叉7转动,安装孔51与连接钩81的配合,可以使解锁摇臂5和执行臂8在相对转动的情况下,将解锁摇臂5的转动转化为执行臂8的直线移动,并且这种设计使得该处零部件较少,使车门锁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叉翻边74与延伸臂72位于本体部71相互背离的两侧,这样可以使拨叉7与第一信号开关41的配合、拨叉7与执行臂8的配合互不干涉,保证车门锁的工作流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还包括:连接臂9,连接臂9的一端与解锁摇臂5相连,连接臂9的另一端与吸合驱动机构相连,连接臂9用于将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递给吸合驱动机构,使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使锁舌2可以反转,解锁车门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解锁摇臂5包括支撑臂52和解锁翻边53,连接臂9包括:连接臂本体91和连接臂驱动杆92,连接臂驱动杆92与连接臂本体91连接为弯折形,连接臂驱动杆92支撑在支撑臂52上,支撑臂52用于支撑连接臂驱动杆92,解锁翻边53用来与连接臂驱动杆92配合,具体来说,当解锁摇臂5转动时解锁翻边53可以推动连接臂驱动杆92,连接臂驱动杆92将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通过连接臂本体91传递给吸合驱动机构,进而完成驱动力由解锁摇臂5到吸合驱动机构的传递,连接臂驱动杆92可以夹设于解锁翻边53和执行臂8之间,这样,解锁摇臂5与连接臂9、解锁摇臂5与执行臂8处的结构紧凑,方便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解锁机构还包括:脱开臂38、脱开臂销383和脱开臂复位件381。
脱开臂38可枢转地安装于锁体1,比如脱开臂38通过脱开臂销383可枢转地安装于锁体1,脱开臂复位件381用于解锁完成后使脱开臂38复位,脱开臂38具有脱开臂38翻边,脱开臂复位件381套设于脱开臂销383,且脱开臂复位件381的一端与锁体1相连,脱开臂复位件381的另一端弹性抵压脱开臂38翻边。脱开臂复位件381可以是扭簧,扭簧的一端与锁体1相连,扭簧的另一端弹性抵压脱开臂38翻边,且扭簧套设在脱开臂销383上,这样,当连接臂9推动脱开臂38,使脱开臂38转动时,扭簧储存弹性势能,当连接臂9的驱动力取消时,扭簧释放弹性势能使脱开臂38复位。
连接臂9与脱开臂38可枢转地连接,脱开臂38包括弧形的导向槽382,脱开臂38与连接臂9的连接处、导向槽382位于脱开臂38的枢转轴线的同侧,这样,当解锁摇臂5驱动连接臂9向脱开臂38方向运动时,脱开臂38可以逆时针转动,吸合驱动机构的从动臂34的一端设有第一从动臂销35a,且第一从动臂销35a与导向槽382间隙配合,当解锁机构未被触发时,第一从动臂销35a位于导向槽382靠近脱开臂38转动轴向的一端,第一从动臂销35a不可以在导向槽382内向脱开臂38的转动轴向方向移动,当脱开臂38顺时针运动时导向槽382与第一从动臂销35a相对运动,第一从动臂销35a位于导向槽382的中间,第一从动臂销35a可以在导向槽382内向靠近或远离脱开臂38的转动轴线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合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臂31、从动臂34、吸合摇臂36、驱动臂复位件33、吸合摇臂复位件37,驱动臂31、吸合摇臂36均可枢转地装配于锁体1,驱动臂31适于与驱动单元相连,吸合摇臂36适于抵压锁舌2以推动锁舌2转动,驱动臂复位件33弹性连接在驱动臂31与锁体1之间,吸合摇臂复位件37弹性连接在吸合摇臂36与锁体1之间,从动臂34与驱动臂31相连,从动臂34适于抵压吸合摇臂36以推动吸合摇臂36转动。
其中,在解锁摇臂5驱动脱开臂38转动时,第一从动臂销35a沿导向槽382滑动以使从动臂34运动到脱离吸合摇臂36。
具体地,如图22所示,当解锁机构未被触发时,第一从动臂销35a位于导向槽382靠近脱开臂38转动轴线的一端,第一从动臂销35a不可以在导向槽382内向脱开臂38的转动轴向方向移动,当脱开臂38逆时针运动时,导向槽382与第一从动臂销35a相对运动,第一从动臂销35a位于导向槽382的中间,第一从动臂销35a可以在导向槽382内向靠近或远离脱开臂38的转动轴线方向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吸合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臂31、从动臂34、吸合摇臂36、驱动臂复位件33、吸合摇臂复位件37,驱动臂31、吸合摇臂36均可枢转地装配于锁体1,驱动臂31适于与驱动单元相连,吸合摇臂36适于抵压锁舌2以推动锁舌2转动,驱动臂复位件33弹性连接在驱动臂31与锁体1之间,吸合摇臂复位件37弹性连接在吸合摇臂36与锁体1之间,从动臂34与驱动臂31相连,从动臂34适于抵压吸合摇臂36以推动吸合摇臂36转动。
其中,在解锁摇臂5驱动脱开臂38转动时,第一从动臂销35a沿导向槽382滑动以使从动臂34运动到脱离吸合摇臂36。
具体地,当导向槽382与第一从动臂销35a相对运动后,由于此时,车门锁还未完成解锁,在脱开臂38的作用下,第一从动臂销35a可以沿导向槽382滑动,第一从动臂销35a的位置发生变化,驱动臂31带动从动臂34转动时,由于第一从动臂销35a的位置发生时能改变,驱动臂31直接带动从动臂34转动到从动臂翻边341脱离摇臂从动段362,且从动臂翻边341转动到摇臂驱动段361和摇臂从动段362之间的弯折角内,从动臂翻边341与吸合摇臂36脱离,实现动力切断,在吸合摇臂复位件37的作用下,吸合摇臂36复位,从而使吸合摇臂36不抵压锁舌2,进而完成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
下面根据图23-图2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具体的紧急解锁过程。
当解锁机构接收到紧急解锁的信号时,解锁摇臂5转动并推动执行臂8运动,执行臂8将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递给拨叉7,拨叉7带动锁止臂6转动,锁止臂6停止锁止锁舌2。
在上述运动过程发生的同时,解锁摇臂5转动并推动连接臂9,连接臂9将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递给脱开臂38,使脱开臂38转动,脱开臂38上的导向槽382相对第一从动臂销35a运动,第一从动臂销35a的位置发生变化,驱动臂31、脱开臂38共同驱动从动臂34,使得第一从动臂销35a可以在导向槽382内滑动,从动臂翻边341脱离吸合摇臂36,吸合摇臂复位件37的作用下,吸合摇臂36复位,从而使吸合摇臂36不抵压锁舌2,进而完成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
这时,锁止臂6停止锁止锁舌2并且吸合驱动机构脱离锁舌2,锁舌2可以反转,从而完成紧急解锁。
如图27和图2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车门锁包括:锁体1、锁舌2、锁止臂6、吸合驱动机构和解锁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摇臂5、拨叉7和解锁信号开关43。
锁舌2、锁止臂6、解锁摇臂5均可枢转地装配于锁体1,锁止臂6用于锁止锁舌2,拨叉7与锁止臂6相连且联动,在锁舌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吸合驱动机构工作以驱动锁舌2转动至第二位置,解锁摇臂5用于驱动拨叉7转动,且解锁摇臂5与吸合驱动机构相连,解锁信号开关43与吸合驱动机构电连接。
其中,在锁舌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转动解锁摇臂5以驱动拨叉7转动以使锁止臂6解锁锁舌2,且解锁摇臂5触发解锁信号开关43以使吸合驱动机构反转。
解锁机构用于当车门锁从半锁到全锁的过程中的紧急解锁,具体地,当车门锁从半锁到全锁的过程中,即锁舌2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在该过程中,吸合驱动机构驱动锁舌2转动,锁止臂6用于锁止锁舌2,解锁摇臂5用于驱动拨叉7转动,使拨叉7不再锁止锁舌2,同时,解锁摇臂5触发解锁信号开关43以使吸合驱动机构反转,即驱动单元反转,驱动臂31处没有动力输入,驱动臂31等部件通过驱动臂复位件33、吸合摇臂复位件37等复位,使吸合摇臂36脱离锁舌2,从而使锁舌2不被锁止臂6锁止,并且吸合摇臂36脱离锁舌2,此时锁舌2可以反转,从而完成车门锁的紧急解锁。
解锁机构同时实现两条路径的解锁,且其中一个路径通过机械驱动实现,另一个路径通过解锁信号开关43电控实现,从而使紧急解锁装置的灵敏性高,且反应迅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通过设置紧急解锁装置,可以避免乘客的衣物或手指等被正在由半锁自动锁止到全锁时的车门夹住,防止乘客被车门夹伤等,进而增强了车门锁的安全性,且该紧急解锁装置通过机械驱动和电控驱动两个路径实现对车门锁的紧急解锁,从而使紧急解锁装置的灵敏性高,且反应迅速,进而增强了客户的舒适性。。
下面参照图27和图2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
如图所示,解锁机构还可以包括:执行臂8,执行臂8的一端与解锁摇臂5相连,执行臂8另一端与拨叉7相连,具体地,执行臂8用于将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递至拨叉7,使拨叉7转动,进而使锁止臂6停止锁止锁舌2。
执行臂8与解锁摇臂5的连接处与解锁摇臂5的转动轴线间隔开,这样,可以在解锁摇臂5与执行臂8间力的传递过程中,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的矢量线与解锁摇臂5的转动轴线不相交,从而保证车门锁在该处的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死点。
且执行臂8与拨叉7的连接处与锁止臂6的转动轴线间隔开,这样,可以在执行臂8与拨叉7间力的传递过程中,执行臂8的驱动力的矢量线与拨叉7的转动轴线不相交,从而保证车门锁在该处的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死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和28所示,拨叉7可以包括本体部71和拨叉翻边74,本体部71与锁止臂6的转动轴相连,拨叉翻边74与本体部71相连,执行臂8具有执行臂翻边82,执行臂翻边82抵压拨叉翻边74,拨叉翻边74与执行臂翻边82配合,从而实现执行臂8将来自解锁摇臂5的驱动力传递给拨叉7,且拨叉翻边74与执行臂翻边82的设计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叉翻边74与延伸臂72位于本体部71相互背离的两侧,这样可以使拨叉7与第一信号开关41的配合、拨叉7与执行臂8的配合互不干涉,保证车门锁的工作流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解锁摇臂5包括安装孔51,执行臂8具有连接钩81,连接钩81贯通安装孔51,且与解锁摇臂5相连,这样,通过安装孔51与连接钩81的配合,使执行臂8与解锁摇臂5相连,且由于解锁摇臂5与执行臂8的配合需要将解锁摇臂5的转动转变为执行臂8的直线移动,进而使执行臂8可以推动拨叉7转动,安装孔51与连接钩81的配合,可以使解锁摇臂5和执行臂8在相对转动的情况下,将解锁摇臂5的转动转化为执行臂8的直线移动,并且这种设计使得该处零部件较少,使车门锁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解锁摇臂5未转动时,解锁摇臂5常抵压解锁信号开关43的触头,且在解锁摇臂5朝驱动拨叉7朝解锁锁止臂6的方向转动时,解锁摇臂5松开解锁信号开关43的触头。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当解锁信号开关43的触头由压紧变为松开时,吸合驱动机构反转,这样,当需要车门锁紧急解锁时,可以使解锁摇臂5朝驱动拨叉7朝解锁锁止臂6的方向转动,拨叉7与锁止臂6联动,锁止臂6停止锁止锁舌2,并且,吸合驱动机构反转,车门锁完成紧急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解锁摇臂5可以包括解锁触发板5473,解锁触发板5473朝背离解锁摇臂5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防止解锁触发板5473妨碍解锁摇臂5的转动,且解锁触发板5473适于抵压解锁信号开关43的触头,通过解锁触发板5473的设置,可以使解锁摇臂5与解锁信号开关43的触头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使解锁摇臂5可以更稳定的触发解锁信号开关43,且解锁触发板5473朝背离解锁摇臂5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可以起到放大解锁摇臂5的转动,可以有效地增强车门锁检测关于解锁摇臂5转动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信号开关43为微动开关,这样,可以使解锁信号开关43的反应更灵敏,进而增强车门锁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合驱动机构为电驱式,且解锁信号开关43和吸合驱动机构均适于与车辆的控制中心相连,这样,将车门锁的控制部件集成在车辆的控制中心上,不必单独开发控制中心,从而可以节约开发经费,并且方便人员操作。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驱动单元可以是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车门锁的各部件的工作,这样,可以使车门锁的结构简单,且便于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摇臂5通过解锁摇臂5销可枢转地安装于锁体1,采用销连接的方式将解锁摇臂5安装于锁体1上,装配方法简单,且制造成本低,从而可以节省车门锁的制造成本及装配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锁,使车辆可以在乘客关上车门后自动从半锁状态到全锁状态,方便操作,且可以防止由于乘客遗忘导致的车门锁未锁紧,而在车辆行驶中自动打开的情况的发生,增强了车辆安全性能,使用两个信号开关即可实现吸合驱动机构的启停,零件少,占用安装空间小,车门锁由半锁到全锁的动作灵敏,可靠性高,使得吸合驱动机构可以准确地吸合与复位,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Claims (10)
1.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锁舌、锁止臂、吸合驱动机构、解锁摇臂、拨叉和解锁信号开关,所述锁舌、所述锁止臂、所述解锁摇臂均可枢转地装配于所述锁体,所述锁止臂用于锁止所述锁舌,所述拨叉与所述锁止臂相连且联动,在所述锁舌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吸合驱动机构工作以驱动所述锁舌转动至第二位置,所述解锁摇臂用于驱动所述拨叉转动,且与所述吸合驱动机构相连,所述解锁信号开关与所述吸合驱动机构电连接;其中
在所述锁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转动所述解锁摇臂以驱动所述拨叉转动以使所述锁止臂解锁所述锁舌,且所述解锁摇臂触发所述解锁信号开关以使所述吸合驱动机构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执行臂,所述执行臂与所述解锁摇臂相连,且所述执行臂与所述解锁摇臂的连接处与所述解锁摇臂的转动轴线间隔开,所述执行臂与所述拨叉相连,且所述执行臂与所述拨叉的连接处与所述锁止臂的转动轴线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包括本体部、拨叉翻边,所述本体部与所述锁止臂的转动轴相连,所述拨叉翻边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执行臂具有执行臂翻边,所述执行臂翻边抵压所述拨叉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摇臂包括安装孔,所述执行臂具有连接钩,所述连接钩贯通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解锁摇臂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摇臂未转动时,所述解锁摇臂常抵压所述解锁信号开关的触头,且在所述解锁摇臂朝驱动所述拨叉朝解锁所述锁止臂的方向转动时,所述解锁摇臂松开所述解锁信号开关的触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解锁摇臂包括解锁触发板,所述解锁触发板朝背离所述解锁摇臂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解锁触发板适于抵压所述解锁信号开关的触头。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信号开关为微动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驱动机构为电驱式,且所述解锁信号开关和所述吸合驱动机构均适于与车辆的控制中心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摇臂通过解锁摇臂销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锁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安装有锁扣;
车门,所述车门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所述锁舌用于与所述锁扣锁止,所述解锁摇臂与车门上的开门操作部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50213.8U CN208534248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50213.8U CN208534248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34248U true CN208534248U (zh) | 2019-02-22 |
Family
ID=65396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50213.8U Active CN208534248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3424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84970A1 (zh) * | 2018-03-30 | 2019-10-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WO2019184990A1 (zh) * | 2018-03-30 | 2019-10-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0318610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2018
- 2018-03-30 CN CN201820450213.8U patent/CN2085342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84970A1 (zh) * | 2018-03-30 | 2019-10-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WO2019184990A1 (zh) * | 2018-03-30 | 2019-10-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0318610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CN110318610B (zh) * | 2018-03-30 | 2024-08-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34248U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0318610A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US6382687B1 (en) | Power-closing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 |
US7770946B2 (en) |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 |
CN108678575B (zh) | 含紧急解锁装置的电动吸合锁 | |
CN208184458U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6436176B (zh) | 一种洗衣机门锁装置 | |
CN101960082A (zh)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
CN113356698B (zh) | 具有电动开启、保险功能的单驱动车门锁双拨杆保险机构 | |
CN113175279B (zh) | 一种多功能汽车门锁 | |
CN208669125U (zh) | 车门锁的吸合拉索组件及具有其的车门锁和车辆 | |
CN118327398A (zh) | 门锁总成和车辆 | |
CN110318612B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8309326A (zh) | 门锁总成和车辆 | |
CN208669126U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US11365567B2 (en) | Power child lock system for vehicle | |
CN208669124U (zh) | 门锁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8534254U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0318611B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317700U (zh) | 一种新型双拉汽车引擎盖锁 | |
GB2200943A (en) | A latch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door | |
CN111749560A (zh) | 一种新型双拉汽车引擎盖锁 | |
CN210530547U (zh) | 电动吸合锁 | |
CN208669127U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
WO2019184970A1 (zh) | 车门锁及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