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2623U -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22623U
CN208522623U CN201821134053.2U CN201821134053U CN208522623U CN 208522623 U CN208522623 U CN 208522623U CN 201821134053 U CN201821134053 U CN 201821134053U CN 208522623 U CN208522623 U CN 208522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motor case
contact head
hold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340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乐
叶宵
黎宏锋
陈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UL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UL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UL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ULO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340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22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22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22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包括机架;还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穿过所述机架设置的输送轨道以及安装于所述输送轨道上用于放置电机机壳的输送板;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下压紧机构和上压紧机构,所述下压紧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板下方,具备向上运动顶起所述输送板的动作,所述上压紧机构位于电机机壳输送轨迹上方与所述下压紧机构相对的位置,具备向下运动压紧电机机壳的动作;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输入机构和冷却输出机构,所述冷却输入机构和所述冷却输出机构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冷却输入机构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伸缩杆、第一浮动杆和第一接触头;所述冷却输出机构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伸缩杆、第二浮动杆和第二接触头。

Description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机,具体涉及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机定子铁芯与机壳的装配一般是将机壳加热至300℃以上,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铁芯装配入机壳,在进行下道工序前必须将机壳冷却至常温。现有的机壳冷却多是采用风机风冷或进空调冷却室冷却,存在冷却时间较长(冷却时间大于30分钟),能耗过大等缺点。新能源电机机壳自身存在冷却水道,若能利用自身的冷却水道进行水冷将能大大缩减冷却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机,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机机壳自身的冷却水道,采用水冷的冷却方式,冷却后切换至气路利用高速气流将机壳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水吹送回冷却机的水箱内,实现循环利用,具有冷却时间短,能耗低的优点,是新能源电机装配流程中机壳冷却的理想方案;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机构调节方便,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电机机壳,并且与电机机壳冷却水道进出水口的对接结构采用自适应调整的浮动杆和密封性能良好的接触头,水冷和吹气工序的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包括机架;还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穿过所述机架设置的输送轨道以及安装于所述输送轨道上用于放置电机机壳的输送板;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下压紧机构和上压紧机构,所述下压紧机构位于所述输送板下方,具备向上运动顶起所述输送板的动作,所述上压紧机构位于电机机壳输送轨迹上方与所述下压紧机构相对的位置,具备向下运动压紧电机机壳的动作;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输入机构和冷却输出机构,所述冷却输入机构和所述冷却输出机构安装于安装架上。
电机机壳通过所述传送装置(如:流水线)传送到工位,由所述压紧机构进行压紧定位,再由所述冷却机构对电机机壳进行冷却;电机机壳自身存在用于冷却的冷却水道,其中所述冷却输入机构和所述冷却输出机构分别和冷却水道的两头连通,由冷水机水泵通过所述冷却输入机构对冷却水道的一端进水,冷却水流出另一端后由所述冷却输出机构连通回流至回收水箱,实现电机机壳的快速冷却;电机机壳冷却至可用温度后再将冷水机水泵切换到吹气阀,对冷却水道内残留的冷却水吹干净,同时进一步起到冷却的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冷却输入机构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伸缩杆、第一浮动杆和第一接触头,所述第一伸缩杆由第一伸缩气缸带动具备伸缩动作,所述第一接触头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作用下具备接近或远离电机机壳的动作;所述冷却输出机构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伸缩杆、第二浮动杆和第二接触头,所述第二伸缩杆由第二伸缩气缸带动具备伸缩动作,所述第二接触头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作用下具备接近或远离电机机壳的动作。所述伸缩杆用于在电机机壳到达冷却工位时伸出,将所述接触头和冷却水道的进出口相抵;所述浮动杆用于在所述接触头与冷却水道进出口对位存在偏移误差时起到调整的作用,使所述接触头更好的密封。进一步,所述第一浮动杆具备与所述第一伸缩杆伸缩方向垂直的两个垂直方向移动的调节动作,且接近电机机壳一端具备向四周扭转倾斜的调节动作;所述第二浮动杆具备与所述第二伸缩杆伸缩方向垂直的两个垂直方向移动的调节动作,且接近电机机壳一端具备向四周扭转倾斜的调节动作。浮动杆具有两个垂直方向的调节动作能够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扭转倾斜的调节动作能够在角度有偏差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接触头和所述第二接触头内部存在流道;所述冷却输入机构和所述冷却输出机构安装后,所述第一接触头和所述第二接触头分别与电机机壳上的进、出水口对准,所述第一接触头和所述第二接触头伸出后与电机机壳上的进、出水口贴合密封,与电机机壳的冷却流道接通。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头和所述第二接触头与电机机壳贴合处的表面采用耐高温发泡硅胶作为材料。接触头采用耐高温发泡硅胶材料能够更好的贴合电机机壳进出水口,并且同时具备密封和抗热的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接触头的侧部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二接触头的侧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冷却输入机构上还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一接触头内部流道的进气口。工作时,进水口连接至冷水机水泵,出水口连接至回收水箱,进气口连接至吹气阀,冷水机水泵将冷却水输送到进水口,冷却水流进冷却水道对电机机壳进行冷却后再经过出水口流到回收水箱;电机机壳冷却完成后冷水机水泵由切换阀切换至吹气阀,进水口不再进水,吹气阀供气经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冷却水道将残留的冷却水吹干,同时起到进一步冷却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机机壳自身的冷却水道,采用水冷的冷却方式,冷却后切换至气路利用高速气流将机壳冷却水道内的冷却水吹送回冷却机的水箱内,实现循环利用,具有冷却时间短,能耗低的优点,是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的理想方案;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机构调节方便,适用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电机机壳,并且与电机机壳冷却水道进出水口的对接结构采用自适应调整的浮动杆和密封性能良好的接触头,使密封效果更好,水冷和吹气工序的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机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输入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输出机构的主视图;
图中,1-机架、2-传送装置、21-输送轨道、22-输送板、3-压紧机构、31-下压紧机构、32-上压紧机构、4-冷却机构、41-冷却输入机构、411-第一伸缩杆、412-第一浮动杆、413-第一接触头、4131-进水口、414-进气口、42-冷却输出机构、421-第二伸缩杆、422-第二浮动杆、423-第二接触头、4231-出水口、5-安装架、6-第一伸缩气缸、7-第二伸缩气缸、8-电机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包括机架1;还包括:
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穿过机架1设置的输送轨道21以及安装于输送轨道21上用于放置电机机壳8的输送板22;
压紧机构3,所述压紧机构3包括下压紧机构31和上压紧机构32,所述下压紧机构31位于所述输送板22下方,具备向上运动顶起所述输送板22的动作,所述上压紧机构32位于电机机壳输送轨迹上方与所述下压紧机构31相对的位置,具备向下运动压紧电机机壳8的动作;
冷却机构4,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冷却输入机构41和冷却输出机构42,所述冷却输入机构41和所述冷却输出机构42安装于安装架5上。
电机机壳8通过传送装置2传送到工位,由压紧机构3进行压紧定位,再由冷却机构4对电机机壳8进行冷却;电机机壳8自身存在用于冷却的冷却水道,其中冷却输入机构41和冷却输出机构42分别和冷却水道的两头连通,由冷水机水泵通过冷却输入机构41对冷却水道的一端进水,冷却水流出另一端后由冷却输出机构42连通回流至回收水箱,实现电机机壳的快速冷却;电机机壳8冷却至可用温度后再将冷水机水泵切换到吹气阀,对冷却水道内残留的冷却水吹干,同时进一步起到冷却的效果。
参见图3和图4,所述冷却输入机构41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伸缩杆411、第一浮动杆412和第一接触头413,所述第一伸缩杆411由第一伸缩气缸6带动具备伸缩动作(第一伸缩杆411与安装架5通过滑动副联接可相对安装架5滑动),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在所述第一伸缩杆411的伸缩作用下具备接近或远离电机机壳的动作;所述冷却输出机构42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伸缩杆421、第二浮动杆422和第二接触头423,所述第二伸缩杆421由第二伸缩气缸7带动具备伸缩动作,所述第二接触头423在所述第二伸缩杆421的伸缩作用下具备接近或远离电机机壳的动作。采用气缸驱动,由于冷却通道本身就要通气,只需增加连接至气缸的管道和气阀便可实现伸缩控制,相比采用油缸驱动的方式,伸缩动作更加稳定,对接时抵触力更大,并且对接后可采用液控单向阀进行保压,无需再提供压力,节省能量。
参见图3和图4,所述第一浮动杆412具备与所述第一伸缩杆411伸缩方向垂直的两个垂直方向移动的调节动作,且接近电机机壳一端具备向四周扭转倾斜的调节动作;所述第二浮动杆422具备与所述第二伸缩杆421伸缩方向垂直的两个垂直方向移动的调节动作,且接近电机机壳一端具备向四周扭转倾斜的调节动作。第一浮动杆412和第二浮动杆422两个垂直方向的调节动作能够在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扭转倾斜的调节动作能够在角度有偏差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参见图3和图4,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423内部存在流道;所述冷却输入机构41和所述冷却输出机构42安装后,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423分别与电机机壳8上的进、出水口对准,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423伸出后与电机机壳8上的进、出水口贴合密封,与电机机壳8的冷却流道接通。
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423与电机机壳8贴合处的表面可以采用耐高温发泡硅胶作为材料。第一接触头413和第二接触头423采用耐高温发泡硅胶材料能够更好的贴合电机机壳8的进、出水口,并且同时具备密封和抗热的效果。
参见图3、图4,所述第一接触头413的侧部设有进水口4131,所述第二接触头423的侧部设有出水口4231;所述冷却输入机构41上还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内部流道的进气口414。使用时,进水口4131连接至冷水机水泵,出水口4231连接至回收水箱,进气口414连接至吹气阀。
上述对本申请中涉及的实用新型的一般性描述和对其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不应理解为是对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构成的限制。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公开,可以在不违背所涉及的实用新型构成要素的前提下,对上述一般性描述或/和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实施例中的公开技术特征进行增加、减少或组合,形成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的其它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
还包括:
传送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2)包括穿过所述机架(1)设置的输送轨道(21)以及安装于所述输送轨道(21)上用于放置电机机壳(8)的输送板(22);
压紧机构(3),所述压紧机构(3)包括下压紧机构(31)和上压紧机构(32),所述下压紧机构(31)位于所述输送板(22)下方,具备向上运动顶起所述输送板(22)的动作,所述上压紧机构(32)位于电机机壳输送轨迹上方与所述下压紧机构(31)相对的位置,具备向下运动压紧电机机壳(8)的动作;
冷却机构(4),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冷却输入机构(41)和冷却输出机构(42),所述冷却输入机构(41)和所述冷却输出机构(42)安装于安装架(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输入机构(41)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伸缩杆(411)、第一浮动杆(412)和第一接触头(413),所述第一伸缩杆(411)由第一伸缩气缸(6)带动具备伸缩动作,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在所述第一伸缩杆(411)的伸缩作用下具备接近或远离电机机壳的动作;所述冷却输出机构(42)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二伸缩杆(421)、第二浮动杆(422)和第二接触头(423),所述第二伸缩杆(421)由第二伸缩气缸(7)带动具备伸缩动作,所述第二接触头(423)在所述第二伸缩杆(421)的伸缩作用下具备接近或远离电机机壳的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杆(412)具备与所述第一伸缩杆(411)伸缩方向垂直的两个垂直方向移动的调节动作,且接近电机机壳一端具备向四周扭转倾斜的调节动作;所述第二浮动杆(422)具备与所述第二伸缩杆(421)伸缩方向垂直的两个垂直方向移动的调节动作,且接近电机机壳一端具备向四周扭转倾斜的调节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423)内部存在流道;所述冷却输入机构(41)和所述冷却输出机构(42)安装后,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423)分别与电机机壳(8)上的进、出水口对准,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423)伸出后与电机机壳(8)上的进、出水口贴合密封,与电机机壳(8)的冷却流道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和所述第二接触头(423)与电机机壳(8)贴合处的表面采用耐高温发泡硅胶作为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头(413)的侧部设有进水口(4131),所述第二接触头(423)的侧部设有出水口(4231);所述冷却输入机构(41)上还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一接触头(413)内部流道的进气口(414)。
CN201821134053.2U 2018-07-17 2018-07-17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Active CN208522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4053.2U CN208522623U (zh) 2018-07-17 2018-07-17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4053.2U CN208522623U (zh) 2018-07-17 2018-07-17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22623U true CN208522623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36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34053.2U Active CN208522623U (zh) 2018-07-17 2018-07-17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226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311A (zh) * 2018-07-17 2018-10-19 浙江巨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311A (zh) * 2018-07-17 2018-10-19 浙江巨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CN108683311B (zh) * 2018-07-17 2023-09-22 浙江巨龙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8376A (zh) 帕尔贴效应环保空调
CN208522623U (zh)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CN106123174B (zh) 一种冷热两用分体式半导体空调器
CN214333234U (zh) 一种丁腈手套加工用烘吹装置
CN108683311A (zh) 新能源电机机壳冷却设备
CN107687689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轮毂强冷装置
CN206490950U (zh) 一种新型节能高效的机电设备散热装置
CN211601138U (zh) 一种磁能热水器散热结构
CN207501324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轮毂强冷装置
CN210190640U (zh) 一种水冷超声波换能器
CN205690556U (zh) 适用于空调器液冷模块的自动换向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778726U (zh) 新风换气机
CN219368466U (zh) 一种环保节能换热器
CN209743302U (zh) 一种新型冷却液压系统
CN202271471U (zh) 导热型硫化机
CN218781652U (zh) 一种用于余热发电系统中的冷凝器系统
CN105371401A (zh) 一种可移动的水换热空调
CN202148186U (zh) 一种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
CN208653198U (zh) 一种冷冻式干燥机散热装置
CN212205065U (zh) 一种升温模具温度的装置
CN20937462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组合式电池散热装置
CN211316431U (zh) 间接蒸发冷却空调
CN216708062U (zh) 一种挤塑板加工用冷却降温装置
CN2499751Y (zh) 暧气式电热水器
CN212227295U (zh) 一种取温不取水节能环保分体式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