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2846U - 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 Google Patents

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2846U
CN208512846U CN201820990040.9U CN201820990040U CN208512846U CN 208512846 U CN208512846 U CN 208512846U CN 201820990040 U CN201820990040 U CN 201820990040U CN 208512846 U CN208512846 U CN 208512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sealing
flow control
control component
fluid contai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900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逢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udix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Wei 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Wei 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Wei 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900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2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2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2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包括容纳套及顶针,容纳套设置有流体容纳腔、流体排入孔及流体排出孔,流体排入孔及流体排出孔均与流体容纳腔相连通;顶针与容纳套活动连接并延伸至流体容纳腔,顶针包括针体、密封部及导向部,密封部的第一端与针体相连,密封部的第二端与导向部相连,针体的横截面积大于密封部的横截面积,密封部的横截面积大于导向部的横截面积。流量控制部件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开启状态时,密封部与流体排出孔间隔预设距离,在关闭状态时,密封部的外周面与流体排出孔的内周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及密封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是企业生命力的象征,传统的工业中,由于生产作业中特定岗位的高风险或高难度,直接影响到了生产效率,同时生产成本也在增加。特别是工作环境特殊的场合,人工作业不方便或者有危险,通常是由自动化装置进行作业,通过自动化装置代替人工作业,解放了生产力,减轻企业对用工的依赖性,降低生产成本,很好的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工业自动化。现有的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许多结合处在装配时需要通过流体涂覆装置涂装密封胶进行密封连接。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075029.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流体涂覆装置,其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内部设置有储胶空间,储胶空间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纵向的推胶板,储胶空间的右端壁上设置有压缩空间,压缩空间的左端壁上设置有压缩孔,压缩空间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左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一推胶杆,密封板左端的压缩空间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固定底座的右端面上设置有压缩电机,压缩电机通过电机芯轴固定连接有多连杆机构,多连杆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增压装置,增压装置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的右端面上,储胶空间的右端壁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压缩空间和增压装置。
固定底座上端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右端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横向滑道,横向滑道的上端设置有横向滑动槽,横向滑动槽的右端壁上设置有横向连接槽,横向滑动槽的左端壁上设置有一横向轴承孔,横向滑道的左端设置有旋转空间,横向轴承孔连通旋转空间和横向滑动槽,旋转空间内部设置有横置电机,横向滑动槽内设置有横向丝杆,横向丝杆的右端位于横向连接槽内,横向丝杆的左端穿过横向轴承孔并与横置电机固定连接,横向滑道外设置有滑动连接块,滑动连接块的下端通过电动升降装置固定连接密封壳,密封壳内部设置有密封空间,密封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胶管,胶管的另一端穿过收纳孔并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上,胶管的内部设置有胶孔,胶孔连通密封空间和储胶空间,密封壳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涂胶针头,涂胶针头内部设置有涂胶针孔,涂胶针孔连通密封空间和外部空间,涂胶针孔内设置有流量控制阀。然而,当发生振动时现有的流量控制阀内的顶针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量控制部件,其包括容纳套及顶针,所述容纳套设置有流体容纳腔、流体排入孔及流体排出孔,所述流体排入孔及所述流体排出孔均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相连通;所述顶针与所述容纳套活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流体容纳腔,所述顶针包括针体、密封部及导向部,所述密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针体相连,所述密封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部相连,所述针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流体排出孔间隔预设距离,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流体排出孔的内周面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从所述密封部的第一端到所述密封部的第二端逐渐递减。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呈圆台形。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积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密封部相连的一端到所述导向部背向所述密封部的一端逐渐递减。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呈圆锥形。
优选地,所述流体排出孔包括导流空间及流体排出空间,所述导流空间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流体排出空间位于所述导流空间背向所述流体容纳腔的一侧并与所述导流空间相连通,所述导流空间呈圆台形,所述流体排出空间呈圆柱形,在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流体排出孔的位于所述导流空间处的内周面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还包括活塞,所述容纳套包括套体、第一密封座、第二密封座,所述套体内设置有气体容纳腔、容置腔及所述流体容纳腔;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气体容纳腔及所述流体容纳腔之间,并与所述气体容纳腔及所述流体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活塞活动插设于所述气体容纳腔内;所述气体容纳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及所述第二气孔分别位于所述活塞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腔壁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入孔;
所述第一密封座盖设在所述气体容纳腔背向所述流体容纳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座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背向所述气体容纳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座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出孔;所述顶针插设在所述气体容纳腔、流体容纳腔及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顶针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顶针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流体排出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座包括座体及导流嘴,所述座体与所述套体相连,所述导流嘴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座体内,所述导流嘴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出孔。
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座抵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塞相抵接,用于向所述活塞施加朝所述流体容纳腔方向的作用力。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流体涂覆装置,其包括流体容纳部件及流量控制部件,所述流体容纳部件设置有流体容纳腔及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流体排入孔导通连接,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部件为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针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积,因而,工作时即使发生振动,通过所述导向部的导向,所述顶针不容易撞击至所述流体排出孔的孔壁上,从而使用寿命长。此外,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流体排出孔的内周面相接触,以对所述流体排出孔进行密封,因而密封性较好,避免流体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部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部件的顶针与密封塞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流体涂覆装置的流体容纳部件与电路控制部件配合时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流体涂覆装置的流体容纳部件插设有用于装流体的容器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流体涂覆装置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流体涂覆装置的密封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量控制部件100,其包括容纳套11及顶针12,所述容纳套11设置有流体容纳腔110、流体排入孔111及流体排出孔112,所述流体排入孔111及所述流体排出孔112均与所述流体容纳腔110相连通,所述流体排入孔111用于接收外部排入的流体。所述顶针12与所述容纳套11活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流体容纳腔110,所述顶针12包括针体121、密封部122及导向部123,所述密封部122的第一端与所述针体121相连,所述密封部122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部123相连,所述针体12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密封部122的横截面积,所述密封部12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向部123的横截面积。
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10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密封部122与所述流体排出孔112间隔预设距离。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部122的外周面与所述流体排出孔112的内周面相接触。也就是说,在工作过程中,所述顶针12通过上下运动实现开启或关闭所述流体排出孔112,其中,可以通过电机或气缸等与所述顶针12连接,以推动所述顶针12上下运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122的横截面积从所述密封部122的第一端到所述密封部122的第二端逐渐递减,因而密封性较好。所述导向部123的横截面积从所述导向部123与所述密封部122相连的一端到所述导向部123背向所述密封部122的一端逐渐递减,因而在顶针12朝所述流体排出孔112方向运动时,可更好地进行导向,较好地避免顶针12和所述流体排出撞击。较佳地,所述密封部122呈圆台形,所述导向部123呈圆锥形。当然,所述密封部122可以呈棱台形,所述导向部123可以呈棱锥形等,其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流体排出孔112包括导流空间1121及流体排出空间1122,所述导流空间1121与所述流体容纳腔110相连通,所述流体排出空间1122位于所述导流空间1121背向所述流体容纳腔110的一侧并与所述导流空间1121相连通,所述导流空间1121呈圆台形,所述流体排出空间1122呈圆柱形。在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部122的外周面与所述流体排出孔112的位于所述导流空间1121处的内周面相接触,因而,在开启时便于流体从所述流体排出孔112,在关闭时便于密封所述流体排出孔112。
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10还包括活塞13,所述容纳套11包括套体14、第一密封座15及第二密封座16,所述套体14内设置有气体容纳腔141、容置腔142及所述流体容纳腔110。所述容置腔142位于所述气体容纳腔141及所述流体容纳腔110之间,并与所述气体容纳腔141及所述流体容纳腔110相连通。所述活塞13活动插设于所述气体容纳腔141内。所述气体容纳腔141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孔143及第二气孔144,所述第一气孔143及所述第二气孔144分别位于所述活塞13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流体容纳腔110的腔壁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入孔111。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体14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部e。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部e为沿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横向延伸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第一槽壁及第二槽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块h及第二卡块j,所述第一卡块h与所述第二卡块j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壁处还设置有第一固定孔r。通过所述定位凹槽进行定位,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r固定以将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固定至固定目标上。
所述第一密封座15盖设在所述气体容纳腔141背向所述流体容纳腔110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座16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110背向所述气体容纳腔141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座16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出孔112。所述顶针12插设在所述气体容纳腔141、流体容纳腔110及所述容置腔142内,所述顶针12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13相连,所述顶针12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流体排出孔112内。
工作时,通过分别从所述第一气孔143及第二气孔144充气和吸气,气源将气体排入所述气体容纳腔141内,以控制所述活塞13上下运动,从而控制所述顶针12插入所述流体排出孔112内或从所述流体排出孔112内拔出,以控制所述流体容纳腔110内的流体是否从所述流体排出孔112排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座16包括座体161及导流嘴162,所述座体161与所述套体14相连,所述导流嘴162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座体161内,所述导流嘴162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出孔112。由于所述导流嘴162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座体161内,因而可更换所述导流嘴162,从而便于维护,维护成本低,增加了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无需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座15,所述第二密封座16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顶针12与电机相连。
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10还包括弹性件17,所述弹性件1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座15抵接,所述弹性件17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塞13相抵接,用于向所述活塞13施加朝所述流体容纳腔110方向的作用力。因而当顶针12在密封所述流体排出孔112时,密封性更好。所述弹性件17可以是弹簧或者弹片等,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还包括导向件18,所述导向件18套设在所述顶针12上,所述导向件18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110内,所述导向件18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第二密封座16内,因而可避免因所述顶针12摆动而撞坏所述顶针12。具体地,所述导向件18呈管状,所述导向件18的第一端与所述流体容纳腔110的顶壁相抵接,所述导向件18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流嘴162相抵接,所述导向件18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流体容纳腔110及所述流体排出孔112相连通的导流缺口181,以使所述流体容纳腔110内的流体能够流入所述流体排出孔112内。
由上可知,由于所述针体12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密封部122的横截面积,所述密封部12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向部123的横截面积,因而,工作时即使发生振动,通过所述导向部123的导向,所述顶针12不容易撞击至所述流体排出孔112的孔壁上,从而使用寿命长。此外,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部122的外周面与所述流体排出孔112的内周面相接触,以对所述流体排出孔112进行密封,因而密封性较好,避免流体泄露。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至图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体涂覆装置,其包括流量控制部件100及流体容纳部件200,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的结构与实施例1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100的结构相同,其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设置有流体容纳腔a及导流孔b,所述流体容纳腔a用于容纳流体或装有流体的容器300,为了更便于上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将装有流体的所述容器300插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所述流体可以是胶水、药水、油脂、液晶、助焊剂、焊剂(如锡膏)、漆等流体,因此,所述流体的类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导流孔b的第一端与所述流体容纳腔a相连通,所述导流孔b的第二端与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的第一侧壁c的外表面相连通。
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的第一侧壁c的外表面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e相互匹配的第二定位部d,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e与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可拆卸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的流体排入孔111与所述导流孔b导通连接。安装时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e安装在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上,所述导流孔b便自动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对位,因而,较便于装卸,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可焊接固定在流体容纳部件200上,或者与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磁吸相连,因此,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与流量控制部件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壁c垂直相连的第二侧壁f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f位置相对的第三侧壁n,所述第二定位部d为沿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的第一侧壁c横向延伸的定位凸块,即所述定位凸块凸出于所述第一侧壁c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定位部e为沿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横向延伸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插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内,因而安装时,仅需要在水平方向推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即可进行安装,因便于安装。此外,由于所述定位凸块沿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的第一侧壁c横向延伸设置,因而,能够较好地支撑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避免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晃动。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块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g,所述第一卡块h插设在所述第一卡槽g内。所述定位凸块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槽i,所述第一卡槽g与所述第二卡槽i位于所述定位凸块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卡块j插设在所述第二卡槽i内。通过所述第一卡块h及第二卡块j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g及第二卡槽i配合,因而较好地阻止所述流量控制阀任意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位置相对的两侧面相连通,因而不仅便于制造,而且不容易出现卡死现象。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块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孔q,所述第二固定孔q与所述第一固定孔r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固定孔q及所述第一固定孔r内插设有固定螺栓(图中未示),因而可使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连接更稳固。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包括流体容纳主体10及密封盖20,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设置有所述流体容纳腔a及导流孔b,所述流体容纳腔a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端面相连通,所述导流孔b位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二端。所述密封盖20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可拆卸扣接相连,因而便于拆卸、使用及维护。所述密封盖20设置有与所述流体容纳腔a相连通的进气通道p,使用时通过将压缩气体从所述进气通道p注入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流体容纳腔a内的流体受到压缩气体的作用而经由所述导流孔b流入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流体经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送出。通过设置所述进气通道p,因而使流体输送更流畅。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外周面处设置有扣接凸起k,所述密封盖20包括盖体21及扣接件22,所述盖体21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上,所述扣接件22位于所述盖体21的端面处,所述扣接件22包括连接部221、第一延伸臂222及第二延伸臂223。所述连接部221与所述盖体21相连,所述第一延伸臂222与所述连接部221相连,并沿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纵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延伸臂223与所述第一延伸臂222背向所述连接部221的一端相连,并绕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外周面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延伸臂222、所述第二延伸臂223及所述连接部221之间形成有扣接缺口224,所述扣接凸起k插设在所述扣接缺口224内。使用时通过旋转所述盖体21,使所述扣接凸起k插设在所述扣接缺口224内或者从所述扣接缺口224滑出,以实现连接或解除连接。通过所述扣接件22与所述扣接凸起k的配合,因而不仅连接可靠,而且便于制造。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外周面处设置有扣接凸起k,所述密封盖20的内周面设置有环形的扣接槽,所述扣接凸起k与所述环形的扣接槽扣接相连。因此,只要所述密封盖20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的第一端上,并与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可拆卸扣接相连即可,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盖体21包括密封塞211、外罩212及气管连接头213,所述连接部221与所述密封塞211相连,所述密封塞211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所述密封塞211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外罩212内,所述密封塞211的第一端与所述密封塞211的第二端位置相对设置,所述密封塞211设置有第一进气孔214,所述外罩212套设在所述气管连接头213上,所述气管连接头213设置有第二进气孔215,所述第二进气孔215与所述第一进气孔214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孔215与所述第一进气孔214形成所述进气通道p。使用时,通过所述气管连接头213与外部压缩气源连接,因而便于使用。通过设置所述外罩212,因而可较好地进行保温以及防止工作时烫伤用户。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221呈环形,所述连接部221套设在所述密封塞211上,因而便于组装,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密封塞211外周面设置有固定槽2111及套设在所述固定槽2111内的弹性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所述弹性密封圈与装有流体的所述容器300的腔壁弹性抵接,因而较好地阻碍流体溢出,提高了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包括储料件31、底座32及保温件33,所述储料件31设置有所述流体容纳腔a、通孔m及所述扣接凸起k,所述通孔m与所述流体容纳腔a相连通,所述储料件31插置于所述底座32上,所述底座32设置有所述导流孔b及所述第二定位部d,所述导流孔b呈L形,所述导流孔b与所述通孔m相连通,所述保温件33套设在所述储料件31上,因而较好地保持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的流体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所述保温件33可以由矿物棉、玻璃棉、耐火纤维、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聚氨酯泡沫塑料等材料制成,其材料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保温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可以无需设置所述保温件33。较佳地,所述通孔m的孔壁处还设置有密封环s,所述密封环s用于套设在所述容器300上,因而使用时,较好地避免所述导流孔b的流体回流至所述储料件31内。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1,所述底座32设置有与所述通孔m及所述导流孔b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t,所述第一连接件41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t内,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与所述底座32可拆卸连接,因而当需要清洗所述流体容纳腔a和所述通孔m时,将所述第一连接件41取出,便可进行清洗,因而清洗更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t位于所述通孔m的正下方并与所述底座32的底面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2,所述储料件31还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11,所述底座32还设置有第三连接孔u,所述第二连接孔311与所述第三连接孔u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件42插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311及所述第三连接孔u内,所述储料件3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42与所述底座32可拆卸连接。因而,可根据流体的使用量更换不同的储料件31,因而较好地避免浪费所述流体。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还包括固定块5,所述保温件33的一端端面处设置有容纳缺口331,所述固定块5套设在所述储料件31上并插设在所述容纳缺口331内,所述保温件33与所述固定块5套设相连,所述固定块5与所述底座32分别位于所述保温件33位置相对的两端。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块5,因而使所述保温件33固定更稳固,此外,且可在所述固定块5上设置标识,便于用户使用。其中,所述保温件33与所述储料件31之间形成有间隙,因而可更好地进行保温。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还包括夹紧环6,所述夹紧环6套设在所述储料件31上,所述夹紧环6的内周面与所述储料件31过盈配合,所述夹紧环6的外周面与所述固定块5过盈配合,因而连接更稳固。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气源连接的第一安装区域,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域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一安装部71,所述气源与其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所述第一安装部71相连,所述气源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71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导通连接,以控制所述量控制部件200工作。
由于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区域,因而,可根据安装环境需要,将所述气源连接于其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上,因而便于装配。例如,在实际运用中,可装在自动化设备的机械手臂的左边或右边,便于集成到自动化设备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f及所述第三侧壁n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即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安装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侧壁f上,另一个第一安装区域位于所述第三侧壁n上。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71。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71包括第一凹槽711及导气孔712,所述导气孔712与所述凹槽及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导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711的横截面呈多边形,因而固定更稳固。所述导气孔712与所述第一气孔143及所述第二气孔144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71还包括第二凹槽713,所述第二凹槽713呈圆环形,所述第二凹槽713环绕所述第一凹槽711设置并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导通连接,因而可增加连接的稳定性,而且气路更通畅。
优选地,所述流体涂覆装置还包括电路控制部件72及加热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加热部件设置在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内,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与所述电路控制部件72连接的第二安装区域,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区域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二安装部721,所述电路控制部件72与其中的一个第二安装区域的所述第二安装部721相连,并与所述加热部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控制部件72用于控制所述加热部件工作。
由于所述流体容纳部件200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区域,因而,可根据安装环境需要,将所述电路控制部件72安装在其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上,因而便于装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f及所述第三侧壁n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安装部721为安装孔。所述加热部件工作时,所述流体容纳腔a内的温度可达17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温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控制部件72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插接相连的安装柱(图中未示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721为挂钩,所述电路控制部件72挂在所述挂钩上。因此,所述第二安装部721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还包括第一安装部件8,所述第一安装部件8包括支撑块81及连接块82,所述支撑块81位于所述底座32背向所述储料件31的一端,所述支撑块8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1与所述底座32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块82与所述支撑块81相连并位于所述保温件33背向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的一侧,用于将所述流体容纳主体10固定在目标物体上。组装时,仅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1将所述支撑块81固定在所述底座32上即可,无需额外的连接部件进行固定,因而可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由于所述流体涂覆装置设置有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所述流量控制部件100的结构与实施例1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100的结构相同,因此,也具备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套及顶针,所述容纳套设置有流体容纳腔、流体排入孔及流体排出孔,所述流体排入孔及所述流体排出孔均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相连通;所述顶针与所述容纳套活动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流体容纳腔,所述顶针包括针体、密封部及导向部,所述密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针体相连,所述密封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部相连,所述针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密封部与所述流体排出孔间隔预设距离,在所述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流体排出孔的内周面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积从所述密封部的第一端到所述密封部的第二端逐渐递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呈圆台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的横截面积从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密封部相连的一端到所述导向部背向所述密封部的一端逐渐递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呈圆锥形。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出孔包括导流空间及流体排出空间,所述导流空间与所述流体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流体排出空间位于所述导流空间背向所述流体容纳腔的一侧并与所述导流空间相连通,所述导流空间呈圆台形,所述流体排出空间呈圆柱形,在关闭状态时,所述密封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流体排出孔的位于所述导流空间处的内周面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还包括活塞,所述容纳套包括套体、第一密封座、第二密封座,所述套体内设置有气体容纳腔、容置腔及所述流体容纳腔;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气体容纳腔及所述流体容纳腔之间,并与所述气体容纳腔及所述流体容纳腔相连通;所述活塞活动插设于所述气体容纳腔内;所述气体容纳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孔及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及所述第二气孔分别位于所述活塞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流体容纳腔的腔壁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入孔;
所述第一密封座盖设在所述气体容纳腔背向所述流体容纳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座盖设在所述流体容纳腔背向所述气体容纳腔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座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出孔;所述顶针插设在所述气体容纳腔、流体容纳腔及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顶针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顶针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流体排出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座包括座体及导流嘴,所述座体与所述套体相连,所述导流嘴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座体内,所述导流嘴设置有所述流体排出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座抵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塞相抵接,用于向所述活塞施加朝所述流体容纳腔方向的作用力。
10.一种流体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容纳部件及流量控制部件,所述流体容纳部件设置有流体容纳腔及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流体排入孔导通连接,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部件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
CN201820990040.9U 2018-06-26 2018-06-26 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Active CN208512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0040.9U CN208512846U (zh) 2018-06-26 2018-06-26 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90040.9U CN208512846U (zh) 2018-06-26 2018-06-26 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2846U true CN208512846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37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90040.9U Active CN208512846U (zh) 2018-06-26 2018-06-26 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28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7852A (zh) * 2020-12-31 2021-04-23 苏州联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7852A (zh) * 2020-12-31 2021-04-23 苏州联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装置
CN112697852B (zh) * 2020-12-31 2023-03-24 苏州联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4306B (zh) 一种锂电池自动注液机
CN204446899U (zh) 一种水罐、湿化器及呼吸机
CN208512846U (zh) 流体涂覆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CN208512832U (zh) 流体涂覆装置
CN208643029U (zh) 流体喷涂装置及其流量控制部件
CN110655027A (zh) 一种防滴漏的灌装阀
CN208512876U (zh) 节能型流体涂覆装置
CN208512930U (zh) 便于装配的流体喷涂装置
CN208643161U (zh) 装配灵活的流体喷涂装置
CN213435120U (zh) 一种绝缘涂料喷涂设备
CN208771708U (zh) 便于装料的流体涂覆装置
CN208512931U (zh) 设有固定件的流体涂覆装置
CN207375731U (zh) 一种助剂分配头组件
CN210920257U (zh) 一种防飞溅灌装用角座阀
CN104534152A (zh) 用于液体灌装机cip清洗的开阀机构及方法
CN213210183U (zh) 一种吸附剂定量加注装置
CN210855237U (zh) 一种防滴漏的灌装阀
CN208643159U (zh) 带有切割件的流体涂覆装置
CN208810477U (zh) 流体喷涂装置
CN211281562U (zh) 一种定量分装装置
CN208831740U (zh) 一种高压阀门
CN208671501U (zh) 温控电加热真空干燥器
CN114042600A (zh) 一种led灯智能点胶系统
CN209003853U (zh) 一种地拖手柄及一种蒸汽地拖
CN207640271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7

Address after: 523452 Room 201, building 4, No. 100, Taxin Road, Dongke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udix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9-410, building C, 73 Huahui Road,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EIHU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