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1150U - 一种椎体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椎体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1150U
CN208511150U CN201721780551.XU CN201721780551U CN208511150U CN 208511150 U CN208511150 U CN 208511150U CN 201721780551 U CN201721780551 U CN 201721780551U CN 208511150 U CN208511150 U CN 208511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late
riser
fixation hole
profile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805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晋才
海涌
李维铭
王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7805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1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1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1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体钢板,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板体一和板体二,所述板体一包括设置有固定孔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后端连接有竖板,竖板的下端连接有卡板,竖板上与卡板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圆轴,板体二的前端设置有与圆轴配合的转动套,板体二的背面设置有阻挡台,板体二上设置有固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自身的转动可实现椎板的平行移动,从而可在保留颈椎后侧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完成椎管的扩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椎体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体钢板,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颈椎减压手术。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颈椎病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增厚的韧带或者增生的骨赘占据了颈椎椎管从而压迫脊髓神经所造成的。
临床上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后路手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从颈椎后侧切开,将颈椎后侧的肌肉从椎骨上剥离后暴露颈椎椎板,之后再将一侧椎板的根部咬除外层骨板作为门轴侧,将另一侧椎板根部打开并以对侧(门轴侧)为轴旋转,最后将旋转的椎板进行固定即可,其中,在固定椎板时需要使用钢板;另外一种方式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以双侧椎板根部作为门轴,从椎板的中间切开向两侧旋转。
以上两种手术能够扩大椎管空腔,减轻对脊髓神经的压迫,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将颈椎后侧的肌肉与韧带结构从颈椎椎骨上完全剥离,因此会造成手术后颈椎疼痛(临床上称其为轴性疼痛)、颈椎活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远期病人的满意度下降。因此,如何在保留颈椎后侧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将椎管扩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体钢板,通过自身的转动可实现椎板的平行移动,从而可在保留颈椎后侧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完成椎管的扩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椎体钢板,包括板体一和板体二,所述板体一包括设置有固定孔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后端连接有竖板,竖板的下端连接有卡板,竖板上与卡板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圆轴,板体二的前端设置有与圆轴配合的转动套,板体二的背面设置有阻挡台,板体二上设置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板体二呈L型,板体二包括竖向部分和横向部分,转动套位于竖向部分的前端,阻挡台位于竖向部分的背面中部,固定孔位于横向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固定孔的数量是四个,其中两个固定孔位于板体一的固定板上且固定孔沿固定板的延伸方向布置,另外两个固定孔位于板体二的横向部分上且固定孔沿横向部分的延伸方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板体二呈条状,转动套位于板体二的前端,阻挡台位于板体二的背面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卡板与竖板垂直,板体一的折弯处、板体二的折弯处以及板体一和板体二与圆轴的结合位置采用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圆轴与竖板上端之间的距离L与椎管扩大空腔的大小成正比,所述阻挡台与板体二前端之间的距离M与椎管扩大空腔的大小成正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板体一可将打开后的上部椎体夹持固定住,板体二可绕板体一转动,在板体二的转动过程中可将板体一抬高,进而带动与板体一夹持固定的椎体上移,从而能够加大上下椎体之间的间距,形成手术需要的加大椎管空腔,手术中无需剥离颈椎后侧的肌肉和韧带结构,只需在椎板两侧打开的缺口中放入本椎体钢板,之后转动板体二即可实现椎板的平行移动、形成需要的椎管空腔,既避免了剥离颈椎后侧的肌肉和韧带结构造成的术后颈椎活动受限、疼痛问题,又避免了医生手持椎板打开后的空腔高度不够或过大问题,具有操作简单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1、板体一,11、固定板,12、竖板,2、板体二,21、竖向部分,22、横向部分,3、圆轴,4、固定孔,5、卡板,6、阻挡台,7、转动套,8、螺钉,100、椎体钢板,200、椎体,300、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椎体钢板,包括板体一1和板体二2两部分,板体二2的前端设置有转动套7,该转动套7套装在位于板体一1后部的圆轴3上,由此在使用时板体二2可绕板体一1转动,使两者之间呈现不同的开度。并且,在板体一1上设计了卡板5,手术中可将打开的上部椎板夹持固定,在板体二2上设计了阻挡台6,手术中转动板体二2时阻挡台可与下部椎板相抵形成支点,以此将板体一1向上抬起,进而带动与板体一1夹持固定的上部椎板上移,从而形成加大的椎管空腔,减轻对脊髓神经的压迫。
具体地,板体一1包括固定板11、竖板12和卡板5,固定板1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固定孔4,设计两个固定孔4的好处在于,两个固定孔4可相互间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板体发生转动,进而可确保板体一1在上部椎板上固定可靠。
固定板11的后端与竖板12的上端连接,圆轴3设置在竖板12的后侧,竖板12的下端与卡板5连接,卡板5向前延伸,即,卡板5与圆轴3相对设置在竖板12的前后两侧,其中,以面向上部椎板的方向为前,以背离上部椎板的方向为后。具体地,卡板5与竖板12垂直设置,可在方便加工的同时增强对椎板的夹持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板体二2设计为L型,包括有竖向部分21和横向部分22,转动套7位于竖向部分21的前端,竖向部分21的背面设置有阻挡台6,其中,以朝向板体一1的方向为前,以面向操作者的方向为正面,以背对操作者的方向为背面。横向部分2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固定孔4,设计两个固定孔4的原因与板体一1相同,将两个固定孔4沿横向部分22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原因在于,可使设置在板体一1上的固定孔4与设置在板体二2上的固定孔4大致呈垂直方向布置,可符合人体椎体的构造提高固定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如图10所示,板体二2设计为条状,即,板体二2不带有折弯部分,具体地,转动套7位于板体二2的前端,阻挡台6位于板体二2的背面中部,固定孔4在板体二2上沿板体二2的长度方向布置。
在板体二2上设计阻挡台6,由此当板体二2转动时可起到限位作用,以便于提高两侧椎板打开开度的一致性,使椎板平行上移,避免需要剥离颈椎后侧的肌肉和韧带结构造成的术后颈椎活动受限和疼痛问题,以及需要医生手持来保持两侧椎体开度一致的高治疗难度。
本实用新型中,板体一1的折弯处、板体二2的折弯处以及板体一1和板体二2与圆轴3的结合位置,如固定板11与竖板12的连接处,竖板12与卡板5的连接处,竖板12与圆轴3的结合位置等均采用圆弧过渡,以避免钢板应力集中,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所示,圆轴3与竖板12上端之间的距离L与椎管扩大空腔的大小成正比,阻挡台6与板体二2前端之间的距离M与椎管扩大空腔的大小成正比,即,当患者病症严重需要扩大的椎管空腔较大时,可将圆轴3设置在竖板12靠近下端的位置,阻挡台6在板体二2的位置适当后移,从而在转动板体二2时实现板体一1较大的上抬高度,以此来形成较大的扩大椎管空腔;反之,当需要的椎管空腔较小时,圆轴3在竖板12的位置适当上移、阻挡台6在板体二2的位置适当前移。
如图2至图9所示,主要以一侧椎板的固定过程作为示例。
手术中医生先将椎体钢板100放入椎板切断后的椎体200缝隙之间,如图2所示,之后再调整椎体钢板100的位置直到板体一1卡在上部椎体上将其夹持,如图3所示,在此过程中板体二2与板体一1贴紧,以避免椎体件缝隙不足造成的干涉。此后,如图4所示,医生开始向下转动板体二2(图中顺时针方向),此时上、下椎体之间的间距为d,随着医生向下转动板体二2,板体二2以下部椎体为支点,由此可将与其连接的板体一1向上抬高,进而带动与板体一1卡住夹持的上部椎体向上提,直到板体二2与下部椎体贴合,在此过程中上部椎体200平行上移,如图6所示,此时上、下椎体之间的间距可扩大为D,由此实现医生手术需要的大椎管空腔,此后,在固定孔4位置安装螺钉8将椎体钢板100与椎体200固定,然后再将另一侧的椎体钢板100安装固定即可。手术过程中,医生只需转动板体二2即可得到需要的椎管空腔,操作简单且手术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椎体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一(1)和板体二(2),所述板体一(1)包括设置有固定孔(4)的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后端连接有竖板(12),竖板(12)的下端连接有卡板(5),竖板(12)上与卡板(5)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圆轴(3),板体二(2)的前端设置有与圆轴(3)配合的转动套(7),板体二(2)的背面设置有阻挡台(6),板体二(2)上设置有固定孔(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体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二(2)呈L型,板体二(2)包括竖向部分(21)和横向部分(22),转动套(7)位于竖向部分(21)的前端,阻挡台(6)位于竖向部分(21)的背面中部,固定孔(4)位于横向部分(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椎体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4)的数量是四个,其中两个固定孔(4)位于板体一(1)的固定板(11)上且固定孔(4)沿固定板(11)的延伸方向布置,另外两个固定孔(4)位于板体二(2)的横向部分(22)上且固定孔(4)沿横向部分(22)的延伸方向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椎体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二(2)呈条状,转动套(7)位于板体二(2)的前端,阻挡台(6)位于板体二(2)的背面中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椎体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5)与竖板(12)垂直,板体一(1)的折弯处、板体二(2)的折弯处以及板体一(1)和板体二(2)与圆轴(3)的结合位置采用圆弧过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椎体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轴(3)与竖板(12)上端之间的距离L与椎管扩大空腔的大小成正比,所述阻挡台(6)与板体二(2)前端之间的距离M与椎管扩大空腔的大小成正比。
CN201721780551.XU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椎体钢板 Active CN208511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0551.XU CN208511150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椎体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0551.XU CN208511150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椎体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1150U true CN208511150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28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80551.XU Active CN208511150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椎体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11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6806A (zh) * 2017-12-19 2018-05-22 杨晋才 一种椎体钢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6806A (zh) * 2017-12-19 2018-05-22 杨晋才 一种椎体钢板
CN108056806B (zh) * 2017-12-19 2023-11-14 杨晋才 一种椎体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1945B2 (en) Method and implant system for sacroiliac joint fixation and fusion
WO2020248671A1 (zh) 调节开门大小可控式颈椎后路成型钢板
CN208511150U (zh) 一种椎体钢板
CN210124878U (zh)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KR20150087238A (ko) 척추궁성형술 시스템
CN108056806A (zh) 一种椎体钢板
CN201208269Y (zh) 腰椎后路微创入路撑开系统
RU2563588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анения посттравматического энофтальма
CN105433998A (zh) 一种脊柱后路可调式手术拉钩
KR101192668B1 (ko) 상악동막 거상기
CN207101345U (zh) 寰枢椎侧块关节加压撑开器
Wang et al.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using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CN108478252A (zh) 一种颧骨陈旧性骨折用截骨导板及接骨板
CN209984189U (zh) 一种配合脊柱内镜使用的工作套管
CN104207833A (zh) 颈椎后路椎板夹
CN210019457U (zh) 一种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椎间融合器置入套管拉钩
CN203693716U (zh) 脊椎椎板撑开装置
CN208573808U (zh) 一种用于椎板成形术的钛板
CN205322466U (zh) 一种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钉棒系统之连接棒
CN205307076U (zh) 一种胸腰椎骨折后路微创钉棒系统
CN110680490A (zh) 一种椎板撑开器
CN204890092U (zh) 一种关节突定向削骨环锯
CN211049565U (zh) 椎板撑开器
CN109171917A (zh) 一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骨块固定装置
CN109258560A (zh) 一种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2

Address after: 8 worker's Stadium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8 worker's Stadium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before: Yang Jinc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3

Address after: 101200 No.50, West District, Mafang Industrial Zone, Pingg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FUL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8 worker's Stadium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