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4878U -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4878U
CN210124878U CN201920728121.6U CN201920728121U CN210124878U CN 210124878 U CN210124878 U CN 210124878U CN 201920728121 U CN201920728121 U CN 201920728121U CN 210124878 U CN210124878 U CN 210124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late
sliding block
fusion cage
interbody f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81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林
张啸宇
李敬池
席志鹏
徐文强
邓蓉蓉
康然
顾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281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4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4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4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夹设于两者之间的扩张机构,上固定板的顶面和下固定板的底面均设有若干固定齿;扩张机构包括:升降套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一螺纹轴,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关于螺纹轴对称设置。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有助于实现在全内窥镜下开展微创颈椎植骨融合术,该融合器是一种全内窥镜下的新型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设计尺寸可通过4mm工作套筒置入椎间隙,并可通过在镜下旋动侧方螺纹轴控制融合器的升举与收合,起到支撑上下椎板、扩张椎间隙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全内窥镜颈椎手术的适应症,是颈椎融合技术的革新。

Description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具体涉及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引起颈部疼痛(Neck Pain)的最主要原因,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CS)具体是指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导致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受压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低头族”不断增加,CS的患病率直线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热点问题。本病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开放手术疗法存在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等不足之处,而当今手术治疗的趋势是有限化、精准化和微创化。
近20多年来,治疗颈椎病的微创技术取得快速发展。Ruetten等分别于2007年、2008年报道经5.9mm切口全内窥镜下后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技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 Cervical Disctomy,PECD),具有术中创伤小、无术后颈部疼痛、保留脊柱活动度、费用低廉等诸多优点,是颈椎病治疗技术的一次真正升华。总的来说,PECD主要有以下优点:①采用小切口可快捷进入术区 ;②通过依次插入扩张管及工作通道,实现术区360°撑开,避免了在小切口暴露过程中周围肌肉扩张遮挡术野 ;③减少了术区组织的损伤,失血少;④术后疼痛减轻;⑤避免了颈椎开放手术造成的术后假关节形成、融合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及手术入路血肿等并发症发生;⑥费用低廉。
但随着PECD技术的进一步开展也暴露出不足,如对于合并颈椎不稳的颈椎病患者,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手术后尚无镜下椎间融合器材及相应技术来实现稳定。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常常合并颈椎不稳,单纯髓核摘除,不能解决颈椎不稳,无法彻底解决患者病症;同时,前路颈椎经皮内镜术后存在椎间隙塌陷风险,对颈椎间盘和颈椎生物力学存在不利影响。经皮内镜下颈椎髓核摘除术并不能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颈椎病,使得这部分病例仍需行开放颈椎植骨内固定融合术,如何在经皮内镜下颈椎减压的同时施行脊柱融合术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Sang-Ho Lee在2007年报道了经皮内镜技术下成功施行了颈椎B-Twin稳定器治疗27例伴有颈椎不稳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新,经皮内镜技术和椎间“类融合”技术的结合,对于颈椎软组织和稳定性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同时对于颈椎不稳的病例实现了1cm手术切口下的稳定。然而B-Twin可膨胀椎间稳定器设计为多足膨胀式结构,膨胀后与终板是多足点接触,这使得接触点应力较大,容易疝入椎体内;B-Twin可膨胀椎间稳定器无中空植骨槽,和椎间融合器的设计理念不同,不能满足椎间融合的条件,无法达到真正的椎间稳定。因而,近几年来,该稳定器在临床上已退市弃用。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可在颈椎经皮内窥镜下使用的椎间融合器,才能真正实现颈椎病治疗的微创融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利用经皮内窥镜技术进行颈椎植骨融合手术,使颈椎融合技术微创化,革新现有手术方式,进一步扩大经皮内窥镜手术适应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包括:
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夹设于两者之间的扩张机构,所述上固定板的顶面和下固定板的底面均设有若干固定齿;
所述扩张机构包括:升降套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一螺纹轴,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关于螺纹轴对称设置;
所述升降套件由两对升降臂构成,所述升降臂的一端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连接,所述螺纹轴的端部设有一手柄,所述手柄带动螺纹轴旋转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发生相对位移以调节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滑块与手柄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优选地,前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为一体成型的,包括:与螺纹轴轴向平行的面板和与面板垂直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形成有网孔结构,该挡板能够阻挡骨质向远端播散,防止骨质经纤维环坡口落入椎管内。
优选地,前述面板的两端和中部均形成有多个固定齿,中部的固定齿高于两端的固定齿,通过固定齿可使融合器与上椎体下椎板/下椎体上椎板咬合固定,防止融合器在水平方向发生滑动。
更优选地,当升降套件处于完全收合状态时,上固定板的挡板与下固定板的挡板完全重合,因此,上固定板的挡板与下固定板的挡板在竖直方向是存在错位的,这样才能在收合状态时内外重叠,即前面所述的重合。
更优选地,前述手柄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连接以加长旋转柄的卡位,操作过程中可运用特制的直钳拧动加长旋转柄,使融合器逐渐撑开至合适高度。
再优选地,前述两对升降臂为刚性连杆且长度一致,所述升降臂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连接后构成一等边四边形,且可在垂直面内以连接点为圆心转动,从而控制融合器的升举与收合。
再优选地,前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内均设置有螺纹且两者的螺纹反向,手柄带动螺纹轴旋转时,第一滑块与手柄保持相对静止,第二滑块沿螺纹轴轴向往复运动,从而改变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融合器设计尺寸可通过4mm工作套筒置入椎间隙,满足手术需求。
更进一步优选地,前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面板均分为:中部固定板和一对端部固定板,所述端部固定板自与中部固定板的连接处向端部渐进增宽,且中部固定板上固定齿两侧形成有一对腰型孔,所述端部固定板上形成有类三角形通孔结构且在类三角形通孔结构旁分布有固定齿,这样一来,固定板与上椎体下椎板/下椎体上椎板之间的咬合面更大,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融合器在水平方向发生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有助于实现在全内窥镜下开展微创颈椎植骨融合术,该融合器是一种全内窥镜下的新型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设计尺寸可通过4mm工作套筒置入椎间隙,并可通过在镜下旋动侧方螺纹轴控制融合器的升举与收合,起到支撑上下椎板、扩张椎间隙的作用;
(2)运用该融合器可使得颈椎椎间融合术更加微创、经济,扩大全内窥镜下颈椎微创手术的适应症;
(3)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窥镜下使用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融合手术与传统的经颈前路开放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相比,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减少了创伤,加速术后康复,进一步扩大全内窥镜颈椎手术的适应症,是颈椎融合技术的革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的右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面板,4、挡板,5、第一滑块,6、第二滑块,7、螺纹轴,8、升降臂,9、手柄,10、加长旋转柄,11、固定齿,12、腰型孔,13、类三角形通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适用于在全内窥镜下开展微创颈椎植骨融合术,其设计尺寸可通过4mm工作套筒置入椎间隙,起到支撑上下椎板、扩张椎间隙的作用。
如图1所示,该融合器的结构包括: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以及夹设于两者之间的扩张机构,扩张机构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包括:升降套件、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及一螺纹轴7,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关于螺纹轴7对称设置,通过扩张机构能够调节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的间隙。
其中,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均为一体成型的,包括:与螺纹轴7轴向平行的面板3和与面板3垂直设置的挡板4。其中,在面板3上设有若干固定齿11,固定齿11分设于两端和中部,且中部的固定齿11高于两端的固定齿11,通过固定齿11可使融合器与上椎体下椎板/下椎体上椎板咬合固定,防止融合器在水平方向发生滑动。同时,在挡板4上形成有网孔结构,该挡板4能够阻挡骨质向远端播散,防止骨质经纤维环坡口落入椎管内。
升降套件由两对升降臂8构成,升降臂8为刚性连杆且长度一致,如图2所示,升降臂8与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第一滑块5及第二滑块6连接后构成一等边四边形,且可在垂直面内以连接点为圆心转动。具体地说,升降臂8的一端与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连接,另一端则与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连接,螺纹轴7的端部设有一手柄9,通过手柄9带动螺纹轴7旋转使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发生相对位移,升降臂8构成的等边四边形的形状发生改变,从而可以调节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的距离,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内均设置有螺纹且两者的螺纹反向,手柄9带动螺纹轴7旋转时,第一滑块5与手柄9始终保持相对静止,第二滑块6沿螺纹轴7轴向往复运动,从而改变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当升降套件处于完全收合状态时,上固定板1的挡板4与下固定板2的挡板4完全重合,因此,上固定板1的挡板4与下固定板2的挡板4在竖直方向是存在错位的,这样才能在收合状态时内外重叠,即前面所述的重合。
为了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前述手柄9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连接以加长旋转柄10的卡位,操作过程中可运用特制的直钳拧动加长旋转柄10,使融合器逐渐撑开至合适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和图4所示,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的面板3均分为:中部固定板和一对端部固定板,端部固定板自与中部固定板的连接处向端部渐进增宽,且中部固定板上固定齿11两侧形成有一对腰型孔12。端部固定板上形成有类三角形通孔结构13且在类三角形通孔结构13旁分布有固定齿11,这样一来,固定板与上椎体下椎板/下椎体上椎板之间的咬合面更大,从而更加有效地防止融合器在水平方向发生滑动。这里所述的“类三角形通孔结构13”是指该通孔其结构与三角形相似。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该扩张式椎间融合器的使用过程进行如下简要说明:
(1)按照PECD的手术步骤及原则置入内窥镜,暴露相应椎间隙,摘除相应节段椎间盘,后处理上下椎板,使见少量渗血;
(2)拔出内镜,经工作套筒将本实用新型的融合器远端(远离手柄9的一端)向内置入椎间隙,插入内镜,用不同型号的髓核钳调整融合器至合适位置;
(3)运用特制直钳顺时针拧动手柄9部分,使融合器逐渐撑开至合适高度,探查见融合器植入稳定;
(4)通过工作通道向椎间隙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后撤出内镜,逐层缝合切口。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经皮内窥镜下使用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融合手术与传统的经颈前路开放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相比,有助于实现在全内窥镜下开展微创颈椎植骨融合术,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减少了创伤,加速术后康复,进一步扩大全内窥镜颈椎手术的适应症,是颈椎融合技术的革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夹设于两者之间的扩张机构,所述上固定板的顶面和下固定板的底面均设有若干固定齿;
所述扩张机构包括:升降套件、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一螺纹轴,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关于螺纹轴对称设置;
所述升降套件由两对升降臂构成,所述升降臂的一端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连接,所述螺纹轴的端部设有一手柄,所述手柄带动螺纹轴旋转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发生相对位移以调节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滑块与手柄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为一体成型的,包括:与螺纹轴轴向平行的面板和与面板垂直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上形成有网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两端和中部均形成有多个固定齿,中部的固定齿高于两端的固定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升降套件处于完全收合状态时,上固定板的挡板与下固定板的挡板完全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连接以加长旋转柄的卡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对升降臂为刚性连杆且长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臂与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连接后构成一等边四边形,且可在垂直面内以连接点为圆心转动,从而控制融合器的升举与收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内均设置有螺纹且两者的螺纹反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设计尺寸可通过4mm工作套筒置入椎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面板均分为:中部固定板和一对端部固定板,所述端部固定板自与中部固定板的连接处向端部渐进增宽,且中部固定板上固定齿两侧形成有一对腰型孔,所述端部固定板上形成有类三角形通孔结构且在类三角形通孔结构旁分布有固定齿。
CN201920728121.6U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Active CN210124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8121.6U CN210124878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8121.6U CN210124878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4878U true CN210124878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8121.6U Active CN210124878U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48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5412A (zh) * 2019-05-21 2019-07-19 谢林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CN113017938A (zh) * 2021-03-17 2021-06-25 何伟义 一种对人工椎间盘融合器的改进
CN113855152A (zh) * 2021-09-10 2021-12-3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可视椎间处理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5412A (zh) * 2019-05-21 2019-07-19 谢林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CN113017938A (zh) * 2021-03-17 2021-06-25 何伟义 一种对人工椎间盘融合器的改进
CN113855152A (zh) * 2021-09-10 2021-12-3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可视椎间处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2376B2 (en) Method of positioning a spinal implant
CN210124878U (zh)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US7648512B2 (en) Methods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distraction of a disc space
ES2316435T3 (es) Implante espinal axial.
US8529627B2 (en) Intervertebral spacer
CN109758272B (zh) 一种可中间植骨高度可调的可撑开融合器
US20220039836A1 (en) Retractor/compression/distraction system
US20070191856A1 (en) Adjustable height spinal distractor
WO2009083276A1 (en) Percutaneous interspinous process spacer
JP2010508911A (ja) 脊椎への外科的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20210137570A1 (en) Articulating rod inserter
CN110025412A (zh) 一种经皮内镜下新型颈椎微创扩张式椎间融合器
CN108420473A (zh) 一种用于椎间内植物植入的撑开器
CN111772567A (zh) 一种新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的大通道内镜装置系统
CN109276303A (zh) 骨水泥固定螺钉及骨水泥注射装置
CN208942225U (zh) 一种用于椎间内植物植入的撑开器
CN208892748U (zh) 一种用于腰椎侧凸矫正的医疗器械
CN219743009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侧方腰椎椎间融合器
CN210096000U (zh) 一种可定位旋转防退椎间融合器
CN216167687U (zh) 一种脊柱腰椎手术用新型椎板微骨折打孔器
CN213406249U (zh) 一种腰椎侧方椎体内固定螺钉
CN213641138U (zh) 一种胸腰椎侧方可调固定板系统
CN211355812U (zh) 一种胸腰椎前路可调节固定系统及椎体重建系统
CN117838399A (zh) 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
RU6112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пондилодез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