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0655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0655U
CN208510655U CN201720934813.7U CN201720934813U CN208510655U CN 208510655 U CN208510655 U CN 208510655U CN 201720934813 U CN201720934813 U CN 201720934813U CN 208510655 U CN208510655 U CN 208510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lip
pot
interior pot
cooking apparatus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348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洋
韩育德
刘日贵
孟城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348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0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0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0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煲体以及设置在煲体内的内锅;盖子,盖子包括盖子主体以及连接在盖子主体的底面上的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当内锅从煲体内取出并且内锅内的食物需要与外界隔离时,盖子盖设在内锅上,支撑部支撑在内锅上,第一环形唇边向下延伸至内锅内并与内锅的内壁相贴合,第二环形唇边向下延伸至内锅的外侧并与内锅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相贴合,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共同作用以对内锅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内锅从煲体内取出后内锅内的食物容易被外界杂质、气味等污染,不利于食物的放置储存,并且放进冰箱冷藏容易串味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烹饪器具的内锅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压力锅作为传统高压锅的替代产品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爱戴。在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包括煲体以及设置在煲体内的内锅,当内锅从煲体内取出后,由于内锅的锅口处于敞开状态,内锅内的食物容易被外界杂质、气味等污染,不利于食物的放置储存。如果内锅内的食物需要放进冰箱冷藏,内锅内的食物的气味容易外泄,并容易与冰箱里的其他食物串味,影响食物的食用口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内锅从煲体内取出后内锅内的食物容易被外界杂质、气味等污染,不利于食物的放置储存,并且放进冰箱冷藏容易串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煲体以及设置在煲体内的内锅;锅盖,盖设在锅体上;盖子,盖子包括盖子主体以及连接在盖子主体的底面上的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盖子主体位于第一环形唇边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支撑部,第二环形唇边连接在支撑部的底部,第二环形唇边包围在第一环形唇边的外侧以使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之间形成环形间隙,当内锅从煲体内取出并且内锅内的食物需要与外界隔离时,盖子盖设在内锅上,支撑部支撑在内锅上,第一环形唇边向下延伸至内锅内并与内锅的内壁相贴合,第二环形唇边向下延伸至内锅的外侧并与内锅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相贴合,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共同作用以对内锅进行密封。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盖子,该盖子包括盖子主体以及连接在盖子主体的底面上的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第二环形唇边包围在第一环形唇边的外侧以使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之间形成环形间隙。当内锅置于煲体内时,锅盖能够盖在内锅的上方以对内锅内的食物起到遮盖作用。当内锅从煲体内取出并且内锅内的食物需要与外界隔离时,以内锅为容器对食物进行冷藏或常温放置,此时将盖子盖设在内锅上,第一环形唇边向下延伸至内锅内并与内锅的内壁贴合,第二环形唇边向下延伸至内锅的外侧并与内锅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贴合,支撑部对应环形间隙的部分支撑在内锅的顶部,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共同夹持住内锅的锅壁,从而对内锅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内锅内的食物被外界杂质、细菌、气味等污染,便于食物的放置储存,并且对内锅内的食物起到保鲜作用,保证内锅内的食物的气味不外泄,防止内锅内的食物与冰箱里的其他食物串味,保证了内锅内食物的食用口味。
进一步地,当需要取下盖子时,拉动第二环形唇边以使盖子与内锅分离。
进一步地,第二环形唇边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的外径之差小于内锅的顶部沿径向方向最厚的部分的径向尺寸。
进一步地,内锅包括内锅主体及锅牙,内锅主体具有外翻的锅沿,锅牙设置在锅沿上,支撑部支撑在锅沿和锅牙上,第二环形唇边与锅牙的侧壁相贴合,第二环形唇边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的外径之差小于锅沿的径向宽度与锅牙的径向宽度之和。
进一步地,第二环形唇边向下凸出于锅牙。
进一步地,盖子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盖子由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盖子由PE材料或PP材料或硅胶制成。
进一步地,支撑部远离第一环形唇边的一侧高于支撑部靠近第一环形唇边的一侧。
进一步地,支撑部的底面与内锅的顶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唇边的外径大于等于100mm且小于等于300mm。
进一步地,第二环形唇边的内径大于等于120mm且小于等于320mm。
进一步地,第二环形唇边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的外径之差为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
进一步地,内锅的顶部沿径向方向最厚的部分的径向尺寸为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唇边沿内锅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高度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50mm。
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唇边沿内锅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
进一步地,第二环形唇边沿内锅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高度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mm。
进一步地,第二环形唇边沿内锅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
进一步地,盖子主体的中部沿内锅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5mm。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电饭煲。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内锅和盖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内锅和盖子装配之后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2的内锅和盖子的B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内锅;11、内锅主体;111、锅沿;12、锅牙;20、盖子;21、盖子主体;22、第一环形唇边;23、支撑部;25、第二环形唇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上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以及盖子20。其中,锅体包括煲体以及设置在煲体内的内锅10。锅盖盖设在锅体上。盖子20包括盖子主体21以及连接在盖子主体21的底面上的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盖子主体21位于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支撑部23。第二环形唇边25连接在支撑部23的底部。第二环形唇边25包围在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侧以使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之间形成环形间隙。当内锅10从煲体内取出并且内锅10内的食物需要与外界隔离时,盖子20盖设在内锅10上,支撑部23支撑在内锅10上,第一环形唇边22向下延伸至内锅10内并与内锅10的内壁相贴合,第二环形唇边25向下延伸至内锅10的外侧并与内锅10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相贴合,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共同作用以对内锅10进行密封。
应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内锅10和盖子20,该盖子20包括盖子主体21以及连接在盖子主体21的底面上的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第二环形唇边25包围在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侧以使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之间形成环形间隙。
当内锅10置于煲体内时,锅盖能够盖在内锅10的上方以对内锅10内的食物起到遮盖作用。当内锅10从煲体内取出并且内锅10内的食物需要与外界隔离时,以内锅10为容器对食物进行冷藏或常温放置,此时将盖子20盖设在内锅10上,第一环形唇边22向下延伸至内锅10内并与内锅10的内壁贴合,第二环形唇边25向下延伸至内锅10的外侧并与内锅10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贴合,支撑部23对应环形间隙的部分支撑在内锅10的顶部,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共同夹持住内锅10的锅壁,从而对内锅10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内锅10内的食物被外界杂质、细菌、气味等污染,便于食物的放置储存,并且对内锅10内的食物起到保鲜作用,保证内锅10内的食物的气味不外泄,防止内锅10内的食物与冰箱里的其他食物串味,保证了内锅10内食物的食用口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当然,烹饪器具的具体类型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可以为其他具有内锅的烹饪器具,例如,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
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盖子主体21位于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支撑部23。第二环形唇边25连接在支撑部23的底部。当盖子20盖设在内锅10上时,支撑部23对应环形间隙的部分支撑在内锅10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3的底面与内锅10的顶面紧密贴合。如果内锅10内盛放的食物为较热的食物,在冷藏或常温放置过程中,随着食物温度的降低,内锅10内的压力逐渐减小,从而使内锅10内形成负压。此时,支撑部23会与内锅10的顶部贴合得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当需要取下盖子20时,使用者可以拉动第二环形唇边25以使盖子20与内锅10分离。具体地,使用者用手捏住第二环形唇边25后将第二环形唇边25外翻并向上拉动,从而带动盖子20整个向上移动,以使盖子20与内锅10分离,进而取下盖子20。由于盖子20与内锅10配合得比较紧,特别是在内锅10内食物温度降低形成负压时,盖子20与内锅10配合更加紧密,这就导致盖子20不容易取下。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拉动第二环形唇边25可以更容易地取下盖子20,操作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之差小于内锅10的顶部沿径向方向最厚的部分的径向尺寸。上述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的尺寸设置可以使第一环形唇边22、第二环形唇边25与内锅10的顶部干涉配合,也就是说,可以使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与内锅10紧密贴合,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更可靠地卡在内锅10的锅口处,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从而增强对内锅10内的食物的保鲜作用,保证内锅10内的食物的气味不外泄,防止内锅10内的食物与冰箱里的其他食物串味,保证了内锅10内食物的食用口味。
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大于等于100mm且小于等于300mm。上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尺寸需要适应于内锅10的尺寸,这样可以使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壁与内锅10的内壁紧密配合。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大于等于120mm且小于等于320mm。上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尺寸需要适应于内锅10的尺寸,这样可以使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壁与内锅10的外表面紧密配合。内锅10的顶部沿径向方向最厚的部分的径向尺寸为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之差为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之差为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上述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之差的范围与内锅10的顶部沿径向方向最厚的部分的径向尺寸的范围的设置,可以使第一环形唇边22、第二环形唇边25与内锅10的顶部的两侧均干涉配合,从而使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更可靠地卡在内锅10的锅口处,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第一环形唇边22沿内锅10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高度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50mm。上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高度范围可以在保证第一环形唇边22伸入到内锅10内的部分足以实现对内锅10的可靠密封的同时,又不会使第一环形唇边22的高度过大,从而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第一环形唇边22沿内锅10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如果第一环形唇边22的厚度过薄,第一环形唇边22与内锅10的贴合不够紧密,这样会影响密封效果,而如果第一环形唇边22的厚度过厚又会浪费材料。因此,将第一环形唇边22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这样既可以保证第一环形唇边22与内锅10的贴合度,又不会浪费材料,节省了成本。第二环形唇边25沿内锅10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高度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mm。上述第二环形唇边25的高度范围既可以保证第二环形唇边25向下延伸超过内锅10的锅牙12,实现对内锅10的可靠密封,又不会使第二环形唇边25的高度过大,从而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第二环形唇边25沿内锅10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如果第二环形唇边25的厚度过薄,第二环形唇边25与内锅10的外表面的贴合不够紧密,这样会影响密封效果,而如果第二环形唇边25的厚度过厚又会浪费材料。因此,将第二环形唇边25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这样既可以保证第二环形唇边25与内锅10的外表面的贴合度,又不会浪费材料,节省了成本。盖子主体21的中部沿内锅10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5mm。上述盖子主体21的中部的厚度范围可以保证盖子20盖设在内锅10上时盖子主体21的中部不会向下塌陷,从而保证了盖子20的正常使用。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内锅10包括内锅主体11及锅牙12。内锅主体11具有外翻的锅沿111,锅牙12设置在锅沿111上。支撑部23支撑在锅沿111和锅牙12上。第二环形唇边25与锅牙12的侧壁相贴合。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之差小于锅沿111的径向宽度与锅牙12的径向宽度之和,这样可以使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卡在内锅10的锅沿111和锅牙12上。上述锅牙12用于与锅盖上的盖牙相配合,从而锁紧锅盖与锅体。当然,内锅10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内锅可以不设置锅牙,也就是说,内锅仅具有外翻的锅沿,此时,第二环形唇边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的外径之差小于锅沿的径向宽度,这样可以使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卡在内锅的锅沿上;或者,内锅不设置锅沿也不设置锅牙,此时,第二环形唇边的内径与第一环形唇边的外径之差小于内锅锅壁的壁厚,这样可以使第一环形唇边和第二环形唇边卡在内锅的锅壁上。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与内锅10干涉配合来实现对内锅10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唇边25向下凸出于锅牙12,这样可以保证第二环形唇边25与锅牙12的侧壁的干涉面积,从而保证密封可靠性。此外,第二环形唇边25向下凸出于锅牙12,这样更加便于使用者拉动第二环形唇边25,更加方便取盖操作。需要说明的是,盖子20对内锅10的密封方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环形唇边与内锅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和/或,第二环形唇边与内锅的顶部的外表面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同样可以实现对内锅的密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盖子20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也就是说,盖子主体21、第一环形唇边22、支撑部23以及第二环形唇边25通过一体注塑成型,这样更加便于加工制造。为了便于盖子20脱模,盖子20(盖子主体21、第一环形唇边22、支撑部23以及第二环形唇边25)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盖子20由PE材料或PP材料或硅胶制成。当然,盖子20的材料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子可以采用其他柔性材料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支撑部23远离第一环形唇边22的一侧高于支撑部23靠近第一环形唇边22的一侧。当需要取下盖子20时,使用者的手可以同时按住支撑部23较低的一侧,并抠住支撑部23较高的一侧,这样更加方便盖子20的取下。同时,上述支撑部23由外侧至内侧呈倾斜状,这样可以减少支撑部23与锅沿111之间形成的间隙的体积,从而减少支撑部23与锅沿111之间的空气,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包括煲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煲体内的内锅(10);
锅盖,盖设在所述锅体上;
盖子(20),所述盖子(20)包括盖子主体(21)以及连接在所述盖子主体(21)的底面上的第一环形唇边(22)和第二环形唇边(25),所述盖子主体(21)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支撑部(23),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连接在所述支撑部(23)的底部,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包围在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侧以使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和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之间形成环形间隙,当所述内锅(10)从所述煲体内取出并且所述内锅(10)内的食物需要与外界隔离时,所述盖子(20)盖设在所述内锅(10)上,所述支撑部(23)支撑在所述内锅(10)上,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向下延伸至所述内锅(10)内并与所述内锅(10)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向下延伸至所述内锅(10)的外侧并与所述内锅(10)的顶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和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共同作用以对所述内锅(10)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取下所述盖子(20)时,拉动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以使所述盖子(20)与所述内锅(10)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之差小于所述内锅(10)的顶部沿径向方向最厚的部分的径向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10)包括内锅主体(11)及锅牙(12),所述内锅主体(11)具有外翻的锅沿(111),所述锅牙(12)设置在所述锅沿(111)上,所述支撑部(23)支撑在所述锅沿(111)和所述锅牙(12)上,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与所述锅牙(12)的侧壁相贴合,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之差小于所述锅沿(111)的径向宽度与所述锅牙(12)的径向宽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向下凸出于所述锅牙(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20)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20)由柔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20)由PE材料或PP材料或硅胶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3)远离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一侧高于所述支撑部(23)靠近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3)的底面与所述内锅(10)的顶面紧密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大于等于100mm且小于等于3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大于等于120mm且小于等于320mm。
13.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的外径之差为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2mm。
14.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10)的顶部沿径向方向最厚的部分的径向尺寸为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沿所述内锅(10)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高度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5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唇边(22)沿所述内锅(10)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沿所述内锅(10)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高度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mm。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唇边(25)沿所述内锅(10)的径向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5mm。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主体(21)的中部沿所述内锅(10)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电饭煲。
CN201720934813.7U 2017-07-28 2017-07-28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510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4813.7U CN208510655U (zh) 2017-07-28 2017-07-28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34813.7U CN208510655U (zh) 2017-07-28 2017-07-28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0655U true CN208510655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2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34813.7U Active CN208510655U (zh) 2017-07-28 2017-07-28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0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98933U (zh) 一种可排气食品保鲜容器
RU2655286C1 (ru) Упаковочная коробка сжатого типа для лапши быстрого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7692801A (zh) 烹饪器具
CN208510655U (zh) 烹饪器具
CN205597790U (zh) 一种真空隔热透明保温壶
CN208510714U (zh) 烹饪器具
JP3216472U (ja) 食品熟成容器
CN208510715U (zh) 烹饪器具
CN206761450U (zh) 食物制备器具
CN204056759U (zh) 一种可定量取用茶叶的茶叶罐
CN208515960U (zh) 一种能感温的咖啡纸杯
CN204587641U (zh) 易拉盖及易拉密封装置
CN206482293U (zh) 可对名贵酒进行长期保存的酒柜
CN206365695U (zh) 一种双层玻璃水杯
CN205554974U (zh) 一种储存食物的容器
CN209826131U (zh) 一种多功能保温杯
KR101815439B1 (ko) 공기 배출구가 일체로 형성된 진공뚜껑을 갖는 일회용 식품 용기
KR200469427Y1 (ko) 원터치형 진공수단 및 누름수단을 갖는 김치통
CN208550901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保温杯
CN209003465U (zh) 一种茶叶与水可分离的保温杯
CN205169091U (zh) 一种食品储存罐
CN208199368U (zh) 新型茶盒
JP3221871U (ja) 密閉ボトルキャップ
CN212415377U (zh) 多用途真空保温碗
CN209905451U (zh) 一种盖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