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7886U -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7886U
CN208507886U CN201820827183.8U CN201820827183U CN208507886U CN 208507886 U CN208507886 U CN 208507886U CN 201820827183 U CN201820827183 U CN 201820827183U CN 208507886 U CN208507886 U CN 208507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plate
battery
main body
water outlet
in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71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露杰
赵伟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ol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ol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ol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ol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271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7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7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7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包括入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和冷却板主体,冷却板主体上设有入水管接口和出水管接口,入水管接头安装在入水管接口上,出水管接头安装在出水管接口上,冷却板主体呈扁平状,其厚度等于所安装电池的长度,冷却板主体上开有电池槽,电池槽穿透冷却板主体,电池槽的内面与圆柱形电池的外圆面相符合,电池槽内安装有多个圆柱形电池,圆柱形电池与电池槽通过胶水固定,冷却板主体为内空的壳体。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的热量直接通过冷却板内的水循环带走,可以有效地解决圆柱电池的散热问题,极大地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技术方案的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用于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的大力推广,动力电池领域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上装载有电池组的主要储能冷却板,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因其优异的功率输出和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在电动汽车电池包中得到良好应用。由于车辆上空间有限,电池在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受空间影响而累计,造成各处温度不均匀从而影响电池单体的一致性。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发挥,严重时还将导致热失控,影响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电池散热的优化与散热性能的预测对提高动力汽车及动力电池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有很大一部分电动汽车采用圆柱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的散热采用的是柔性蛇形铜水冷管,由多层压铸而成,而且蛇形水冷板与电池之间装配难度较高,加工工艺和安装工艺难度均较大,且成本较高,不适合在中低端电动汽车中采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可以有效地解决圆柱电池的散热问题,极大地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且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用于大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包括入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和冷却板主体,所述的冷却板主体上设有入水管接口和出水管接口,所述的入水管接头安装在入水管接口上,所述的出水管接头安装在出水管接口上,所述的冷却板主体呈扁平状,其厚度等于所安装电池的长度;所述的冷却板主体上开有电池槽,所述的电池槽穿透冷却板主体;所述的电池槽的内面与圆柱形电池的外圆面相符合,所述的电池槽内安装有多个圆柱形电池,所述的圆柱形电池与电池槽通过胶水固定;所述的冷却板主体为内空的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板主体上设有若干个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将冷却板主体分隔成若干个相应的冷却区。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入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是直管接头。
再进一步地,所述的入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是弯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 可以有效地解决圆柱电池的散热问题,极大地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2. 且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用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冷却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冷却板上安装圆柱形电池后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水管接头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为冷却板主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冷却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冷却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通道冷却板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水管接头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图1-8对该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图4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10,包括入水管接头1、出水管接头2和冷却板主体3。所述的冷却板主体3上设有入水管接口303和出水管接口304,所述的入水管接头1安装在入水管接口303上,所述的出水管接头2安装在出水管接口304上。所述的冷却板主体3呈扁平状,其厚度等于所安装电池的长度。所述的冷却板主体3上开有电池槽301,所述的电池槽301穿透冷却板主体3,所述的电池槽301的内面与圆柱形电池4的外圆面相符合,所述的电池槽301内安装有多个圆柱形电池4,所述的圆柱形电池4与电池槽301通过胶水固定,所述的冷却板主体3为内空的壳体,其内部形成冷却腔体302。
根据需要,所述的冷却板主体3上还可以设有若干个隔离板305,如图1-2所示,所述的隔离板305将冷却板主体3分隔成若干个相应的冷却区,不仅可以将冷却液进行分流,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强度。
冷却水通过入水管接头1进入冷却腔体302,经过隔离板305在冷却腔体302内部形成的串、并联回路进行分流,并从出水管接头2流出,将电池发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电池的降温保护作用。
入水管接头1与出水管接头2的布置可以根据实际电池的空间结构进行灵活变动,如图5、图6、图7所示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所示。
如图1-7所示的水管接头1和2是直管接头,水管接头1和2还可以是其他任何角度的弯管接头,如图8所示的接头为90°弯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的热量直接通过冷却板内的水循环带走,且冷却板内部流道采用并联分流设计,提高了温度均匀性,降低了流阻,可以有效地解决圆柱电池的散热问题,极大地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技术方案的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用于大批量生产。此外冷却腔体的结构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适用性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包括入水管接头、出水管接头和冷却板主体,所述的冷却板主体上设有入水管接口和出水管接口,所述的入水管接头安装在入水管接口上,所述的出水管接头安装在出水管接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板主体呈扁平状,其厚度等于所安装电池的长度;所述的冷却板主体上开有电池槽,所述的电池槽穿透冷却板主体;所述的电池槽的内面与圆柱形电池的外圆面相符合,所述的电池槽内安装有多个圆柱形电池,所述的圆柱形电池与电池槽通过胶水固定;所述的冷却板主体为内空的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板主体上设有若干个隔离板,所述的隔离板将冷却板主体分隔成若干个相应的冷却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是直管接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是弯管接头。
CN201820827183.8U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Active CN208507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7183.8U CN208507886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7183.8U CN208507886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7886U true CN208507886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87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7183.8U Active CN208507886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78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9378A (zh) * 2021-05-06 2021-06-0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动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9378A (zh) * 2021-05-06 2021-06-0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动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4567B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动力电池模块
CN103401044B (zh) 一种基于平板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473249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可扩展式液冷电池模组
CN206322821U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动力电池模组
CN102709618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散热的微通道冷却均温系统
CN109149009B (zh) 高效低温差集成液冷电池系统
CN105990621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CN110112958B (zh) 相变耦合仿生翅片型汽车尾气余热梯级发电系统
CN2044244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水冷电池模组以及水冷电池箱
CN109244589A (zh) 一种模块化圆柱形电池液体冷却结构
CN208507886U (zh)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多通道冷却板
CN204424406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CN203340506U (zh) 电力电子集成模块用液冷散热器
CN208723049U (zh) 一体化散热结构动力电池pack箱
CN208157588U (zh) 一种适用于圆柱形电池模组的蜂巢型冷却板
CN207217608U (zh) 一种改进型的电池模组导热板排布结构
CN202474078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动力电池组
CN202151038U (zh) 一种复合材料散热板
CN206076318U (zh) 锂离子电池结构
CN214013041U (zh) 一种具有外壳复合冷却管路的锂电池
CN21211396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动汽车
CN10791061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装置
CN209675457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散热结构
CN203339277U (zh) 一种紧凑型电动车电池液体冷却装置
CN103701365B (zh) 一种改善汽车箱式热电系统热交换器热量传递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