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4405U -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4405U
CN208504405U CN201820535181.1U CN201820535181U CN208504405U CN 208504405 U CN208504405 U CN 208504405U CN 201820535181 U CN201820535181 U CN 201820535181U CN 208504405 U CN208504405 U CN 208504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interconnected
incinerator
pyrolysis oven
workb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51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雷
栾燕
朱伟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nghuai Gree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351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4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4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4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包括RTO焚烧炉、热解炉、碳化炉、废液炉、二燃室、尾气分子裂解装置及换热机构,其中废液炉通过增压泵分别与热解炉、碳化炉相互连通,碳化炉与热解炉间通过输送机构相互连通,热解炉通过增压泵与RTO焚烧炉和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RTO焚烧炉通过增压泵与二燃室相互连通,二燃室通过增压泵与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尾气分子裂解装置通过换热机构与废液炉相互连通,热解炉、碳化炉分别与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成本低廉,固废处置成本低于1000元/吨,且燃烧效率≥99.9%;焚毁去除率≥99.9%;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5%,二噁英类排放浓度<0.1ngTEQ/Nm3。

Description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焚化处理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农药行业的固废等污染性废弃物的处理作用中,主要是通过RTO焚烧炉及与RTO焚烧炉配套的辅助设备进行净化处理,但在使用中发现,当前所采用的这类净化设备均采用的传统结构及焚化工艺,技术落后,处理费用高,处理能力低下,跟不上使用需要,且净化作业过程二噁英类等污染性废气等污染性产物相对较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污水处理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成本低廉,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性高,且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长,炉内无死区,尾气污染性小,资源回收利用率高,固废处置成本低于1000元/吨,且燃烧效率≥99.9 %;焚毁去除率≥99.9 %;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lt;5%,二噁英类排放浓度&lt;0.1ngTEQ/Nm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包括RTO焚烧炉、热解炉、碳化炉、废液炉、二燃室、尾气分子裂解装置及换热机构,其中废液炉通过增压泵分别与热解炉、碳化炉相互连通,碳化炉与热解炉间通过输送机构相互连通,热解炉通过增压泵与RTO焚烧炉和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 RTO焚烧炉通过增压泵与二燃室相互连通,二燃室通过增压泵与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尾气分子裂解装置通过换热机构与废液炉相互连通,热解炉、碳化炉分别与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内均设设物料焚化装置,所述的物料焚化装置位于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的炉膛内,且所述的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内均设至少两个物料焚化装置,各物料焚化装置均分别环绕其所在的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炉膛轴线均布,并与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炉膛轴线呈30°—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物料焚化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台、工作台、出风口、导流板、辐照加热装置、电加热丝及驱动电机,所述的承载底座为空心腔体结构,安装在炉膛内表面上,所述的驱动电机嵌于承载底座内,并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且所述的驱动电机与工作台后端面通过传动轴相互连通,所述的承载台安装在承载底座前端面并包覆在传动轴外侧,所述的工作台后端面与承载台间通过至少一条导向滑轨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的导向滑轨与传动轴和工作台同轴分布,所述的工作台为圆盘状结构,其前端面均布若干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环绕工作台轴线均布并与工作台前端面呈45°—135°夹角,所述的电加热丝嵌于导流板侧表面内,并与导流板侧表平行分布,所述的辐照加热装置至少一个,嵌于工作台前端面,并与工作台前端面同轴分布,所述的出风口至少一个嵌于工作台前端面,所述的出风口轴线与工作台前端面呈30°—90°夹角,出风口后端面设导风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内设至少一个降温机构,且所述的降温机构环绕驱动电机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工作台包括承载槽、导热板和强制制冷机构,所述的导热板嵌于承载槽前端面并与承载槽构成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的辐照加热装置和强制制冷机构均嵌于承载槽内,且辐照加热装置轴线与导热板后表面垂直分布,所述的强制制冷机构环绕辐照加热装置分布,且每个辐照加热装置处均设至少一个强制制冷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降温机构和强制制冷机构均为半导体制冷机构、换热器式制冷机构中的任意一种,且降温机构和强制制冷机构间均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的导风管嵌于传动轴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板为矩形板状结构或圆弧板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的导流板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板与工作台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成本低廉,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性高,且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长,炉内无死区,尾气污染性小,资源回收利用率高,固废处置成本低于1000元/吨,且燃烧效率≥99.9 %;焚毁去除率≥99.9 %;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lt;5%,二噁英类排放浓度&lt;0.1ngTEQ/Nm3。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物料焚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包括RTO焚烧炉101、热解炉102、碳化炉103、废液炉104、二燃室105、尾气分子裂解装置106及换热机构107,其中废液炉104通过增压泵108分别与热解炉102、碳化炉103相互连通,碳化炉103与热解炉102间通过输送机构109相互连通,热解炉102通过增压泵108与RTO焚烧炉101和尾气分子裂解装置106相互连通, RTO焚烧炉101通过增压泵108与二燃室105相互连通,二燃室105通过增压泵108与尾气分子裂解装置106相互连通,尾气分子裂解装置106通过换热机构107与废液炉104相互连通,热解炉102、碳化炉103分别与尾气分子裂解装置106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废液炉104、热解炉102、碳化炉103内均设设物料焚化装置,所述的物料焚化装置位于废液炉104、热解炉102、碳化炉103的炉膛内,且所述的废液炉104、热解炉102、碳化炉103内均设至少两个物料焚化装置,各物料焚化装置均分别环绕其所在的废液炉104、热解炉102、碳化炉103炉膛轴线均布,并与废液炉104、热解炉102、碳化炉103炉膛轴线呈30°—9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物料焚化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承载台2、工作台3、出风口4、导流板5、辐照加热装置6、电加热丝7及驱动电机8,承载底座1为空心腔体结构,安装在RTO焚化炉本体1的炉膛内表面上,驱动电机8嵌于承载底座1内,并与承载底座1同轴分布,且驱动电机8与工作台3后端面通过传动轴9相互连通,承载台2安装在承载底座1前端面并包覆在传动轴9外侧,工作台3后端面与承载台2间通过至少一条导向滑轨10相互滑动连接,且导向滑轨10与传动轴9和工作台3同轴分布,工作台3为圆盘状结构,其前端面均布若干导流板5,导流板5环绕工作台3轴线均布并与工作台3前端面呈45°—135°夹角,电加热丝7嵌于导流板5侧表面内,并与导流板5侧表平行分布,辐照加热装置6至少一个,嵌于工作台3前端面,并与工作台3前端面同轴分布,出风口4至少一个嵌于工作台3前端面,出风口4轴线与工作台3前端面呈30°—90°夹角,出风口4后端面设导风管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底座1内设至少一个降温机构12,且所述的降温机构12环绕驱动电机8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工作台3包括承载槽31、导热板32和强制制冷机构33,所述的导热板32嵌于承载槽31前端面并与承载槽31构成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的辐照加热装置6和强制制冷机构33均嵌于承载槽31内,且辐照加热装置6轴线与导热板32后表面垂直分布,所述的强制制冷机构33环绕辐照加热装置6分布,且每个辐照加热装置6处均设至少一个强制制冷机构3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降温机构12和强制制冷机构33均为半导体制冷机构、换热器式制冷机构中的任意一种,且降温机构12和强制制冷机构33间均相互并联。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轴9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的导风管11嵌于传动轴9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板5为矩形板状结构或圆弧板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的导流板5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板5与工作台3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对本新型的承载底座、承载台、工作台、出风口、导流板、辐照加热装置、电加热丝及驱动电机进行组装,然后根据需要在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炉膛内沿炉膛轴线均布若干本新型,并将本新型的辐照加热装置、电加热丝及驱动电机分别与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的控制电路电气连接,将出风口通过导风管与换热机构相互连通;最后将RTO焚烧炉、热解炉、碳化炉、废液炉、二燃室、尾气分子裂解装置及换热机构之间进行连接备用。
在进行对物料进行焚化热解作业时,首先通过出风口将从换热机构回收的热风对物料进行预热,然后,对通过电加热丝对与导流板接触的物料,对通过辐照加热装置对通过工作台表面的物料直接进行加热,达到对物料进行焚化热解的目的。
在进行物料加热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出风口的敢问气流对物料进行驱动,另一方面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工作台旋转,并由工作台上的导流板对物料进行驱动,从而实现提高物料流动性和物料受热效率及目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成本低廉,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性高,且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长,炉内无死区,尾气污染性小,资源回收利用率高,固废处置成本低于1000元/吨,且燃烧效率≥99.9 %;焚毁去除率≥99.9 %;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lt;5%,二噁英类排放浓度&lt;0.1ngTEQ/Nm3。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包括RTO焚烧炉、热解炉、碳化炉、废液炉、二燃室、尾气分子裂解装置及换热机构,其中所述的废液炉通过增压泵分别与热解炉、碳化炉相互连通,所述的碳化炉与热解炉间通过输送机构相互连通,所述的热解炉通过增压泵与RTO焚烧炉和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的RTO焚烧炉通过增压泵与二燃室相互连通,所述的二燃室通过增压泵与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所述的尾气分子裂解装置通过换热机构与废液炉相互连通,所述的热解炉、碳化炉分别与尾气分子裂解装置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内均设设物料焚化装置,所述的物料焚化装置位于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的炉膛内,且所述的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内均设至少两个物料焚化装置,各物料焚化装置均分别环绕其所在的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炉膛轴线均布,并与废液炉、热解炉、碳化炉炉膛轴线呈30°—9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焚化装置包括承载底座、承载台、工作台、出风口、导流板、辐照加热装置、电加热丝及驱动电机,所述的承载底座为空心腔体结构,安装在炉膛内表面上,所述的驱动电机嵌于承载底座内,并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且所述的驱动电机与工作台后端面通过传动轴相互连通,所述的承载台安装在承载底座前端面并包覆在传动轴外侧,所述的工作台后端面与承载台间通过至少一条导向滑轨相互滑动连接,且所述的导向滑轨与传动轴和工作台同轴分布,所述的工作台为圆盘状结构,其前端面均布若干导流板,所述的导流板环绕工作台轴线均布并与工作台前端面呈45°—135°夹角,所述的电加热丝嵌于导流板侧表面内,并与导流板侧表平行分布,所述的辐照加热装置至少一个,嵌于工作台前端面,并与工作台前端面同轴分布,所述的出风口至少一个嵌于工作台前端面,所述的出风口轴线与工作台前端面呈30°—90°夹角,出风口后端面设导风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底座内设至少一个降温机构,且所述的降温机构环绕驱动电机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包括承载槽、导热板和强制制冷机构,所述的导热板嵌于承载槽前端面并与承载槽构成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的辐照加热装置和强制制冷机构均嵌于承载槽内,且辐照加热装置轴线与导热板后表面垂直分布,所述的强制制冷机构环绕辐照加热装置分布,且每个辐照加热装置处均设至少一个强制制冷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机构和强制制冷机构均为半导体制冷机构、换热器式制冷机构中的任意一种,且降温机构和强制制冷机构间均相互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轴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的导风管嵌于传动轴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为矩形板状结构或圆弧板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的导流板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与工作台间通过螺栓相互连接。
CN201820535181.1U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Active CN208504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5181.1U CN208504405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5181.1U CN208504405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4405U true CN208504405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5181.1U Active CN208504405U (zh) 2018-04-13 2018-04-13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44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8960A (zh) * 2021-09-23 2022-01-07 上海沛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废气处理用气液炉与蓄热式焚烧炉互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8960A (zh) * 2021-09-23 2022-01-07 上海沛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废气处理用气液炉与蓄热式焚烧炉互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98960B (zh) * 2021-09-23 2024-04-26 上海沛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废气处理用气液炉与蓄热式焚烧炉互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3856A (zh) 一种电子废弃物热解炉
CN213453659U (zh) 一种生活垃圾气化焚烧炉
CN208504405U (zh) 一种高浓度含盐废水液中焚烧装置
CN106838933B (zh) 一种基于微波淬灭的污泥热解处置装置及其处置方法
CN106765154B (zh) 一种基于微波淬灭的医疗垃圾热解处置装置、方法、及应用
CN111780135A (zh) 一种低污染型rto燃烧炉
CN109384230A (zh) 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外热式旋转活化炉
CN114623455A (zh) 一种可用于高危废料处理的焚烧炉系统及焚烧方法
CN207762933U (zh) 一种可循环处理废气的废气焚烧炉
CN104132329A (zh) 一种新型锅炉烟气余热的节能装置
CN214747313U (zh) 一种高效保温岩棉生产用固化炉的尾气节能利用系统
CN212408689U (zh) 一种节能rto燃烧炉
CN212339279U (zh) 一种用于锅炉尾气处理的分级净化装置
CN208418748U (zh) 一种农药固体废弃物焚烧装置
CN210601627U (zh) 一种生活垃圾热解炉
CN209958176U (zh)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
CN207659098U (zh) 饱和活性炭再生设备
CN208074955U (zh) 一种高温气化炭化焚烧炉
CN106871128B (zh) 一种基于微波淬灭的并联式复合结构垃圾热解处置装置及其处置方法
TWM610943U (zh) 廢棄物處理爐及具有該廢棄物處理爐的處理設備
CN209259703U (zh) 用于活性炭生产的外热式旋转活化炉
CN220152936U (zh) 一种可处理烟尘的燃烧锅炉
CN215984004U (zh) 一种小型振动预热废钢设备
CN221975249U (zh) 一种高效燃烧装置
CN219014924U (zh) 一种干燥窑专用立式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5

Address after: 210043 Building 8, Zhicheng Park, 6 Zhida Road,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JTECH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47 building B,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ilding, xinfangma Road,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006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9

Address after: 223800 Room 202, 2nd floor, building D4, zhumeng Town, 8 Suyu Avenue, Suyu District,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Jianghuai Green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0043 Building 8, Zhicheng Park, 6 Zhida Road,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JTECH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