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8176U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58176U CN209958176U CN201920174667.1U CN201920174667U CN209958176U CN 209958176 U CN209958176 U CN 209958176U CN 201920174667 U CN201920174667 U CN 201920174667U CN 209958176 U CN209958176 U CN 2099581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roller
- hot gas
- collection box
- gas generator
- smoke coll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包括集烟箱、加热滚筒及热气发生器,所述集烟箱侧壁与加热滚筒连通,且所述集烟箱内部设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一端伸出集烟箱顶部,另一端通过集烟箱侧壁伸入加热滚筒进料端;所述加热滚筒设置在一机架上,通过机架上设有的驱动装置使加热滚筒在工作时保持旋转状态;所述集烟箱顶部还通过引风管连接有灰尘沉降室,所述灰尘沉降室侧壁通过引风管依次连接有引风机和热气发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热气发生器与加热滚筒相互独立,回收料没有经过火焰的直接辐射,防止沥青老化;同时采用尾气循环回烧,和热辐射加热导热油的办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热能,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回收料再生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沥青热再生设备中主要使用再生滚筒加热再生料,由于沥青回收料的加热方法,再生滚筒的结构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再生添加比例都比较低,热再生中沥青老化,热效率低,以及沥青再生料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蓝烟处理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尤其是热效率低,这是其他大多数厂家都面临的问题。
大多数厂家目前的热再生还是顺流加热的结构,在顺流加热的结构中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燃烧室的结构,靠燃烧室将燃烧器的明火转换成热气对再生料进行加热;另一种是燃烧器直接与再生滚筒相连接对再生料进行加热。而在另一些厂家的逆流式再生滚筒结构中,在滚筒端部加上一个燃烧室结构与顺流式再生滚筒的燃烧室完全相同,只是把燃烧室从一端移到了另一端。在这几种结构中燃烧室的结构都非常简单,只是一个直筒形的结构,热效率都很低,加热效果一般,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结构合理,系统热效率高、能有效提高热再生产能和热再生添加比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包括集烟箱、加热滚筒及热气发生器,所述集烟箱侧壁与加热滚筒连通,且所述集烟箱内部设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一端伸出集烟箱顶部,另一端通过集烟箱侧壁伸入加热滚筒进料端;所述加热滚筒设置在一机架上,通过机架上设有的驱动装置使加热滚筒在工作时保持旋转状态;所述集烟箱顶部还通过引风管连接有灰尘沉降室,所述灰尘沉降室侧壁通过引风管依次连接有引风机和热气发生器;所述热气发生器内部设有内燃烧室,所述内燃烧室和热气发生器内壁之间组成外燃烧室,所述热气发生器内部还分别设有换向机构和导热油循环管路,所述内燃烧室一端向外连接有燃烧器,热气发生器顶部出口与加热滚筒的出料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热气发生器独立于加热滚筒设置,通过燃烧器工作,使热气发生器产生的高温热气通过一引风管导入加热滚筒中。
所述加热滚筒与水平面倾斜3度呈高低布置,高部为进料端,低部为出料端。
所述集烟箱顶部还设有与灰尘沉降室的烟气排放口,底部设有排灰口。
所述灰尘沉降室底部设有固体颗粒出口,一端还设有粉尘出口,该粉尘出口与除尘系统连通。
所述导热油循环管路呈螺旋形布置在内燃烧室的外层。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启动燃烧器,发出的高温火焰在内燃烧室里转换成高温气流,通过引风管进入加热滚筒中,此时通过进料组件进行投料,通过进料组件的末端进入加热滚筒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加热滚筒旋转使筒体内的物料由进料端向出料端移动,加热滚筒中的高温气流对加热滚筒中的物料进行加热后,产生的尾气通过依次进入集烟箱、灰尘沉降室和热气发生器,其中集烟箱底部的排灰口,排掉尾气中较大颗粒,其余的进入灰尘沉降室,较大颗粒再次通过固体颗粒出口排出外部,粉尘通过连接除尘系统进行处理,剩余的尾气通过引风机进入热气发生器中,内燃烧室中的高温火焰到达热气发生器端部后经过换向机构反向进入外燃烧室,尾气中的有害组份进入外燃烧室与高温火焰接触后被烧掉,尾气在前进过程中通过内燃烧室的热辐射再次加热,其中一部分热量向最外层辐射,一部分被包裹在内燃烧室外层的导热油循环装置吸收并带走引向其他部分,也起到稳定的保温作用,而大部分的热能通过引风管进入加热滚筒中对沥青再生料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滚筒排出的尾气以螺旋渐进的方式在热气发生器中和燃烧器产生的热气进行混合,从而产生650度左右的高温气流,然后通过管道引导进入加热滚筒内给回收料进行加热,同时在热气发生器内筒的外壁上贴合有螺旋形的导热油管道,管道内循环的导热油能大量吸收热气发生器向外辐射的热能,另外在导热油管道与外保温层间填充有一定厚度的保温岩棉以充分减少热能的散失,被加热的导热油又可以引导至设备的其它部位对关键部件进行持续的保温。
本实用新型中在进料组件投料后热气发生器并没有像其他厂家一样布置在滚筒的端部与滚筒直接相连,同时热气发生器是以固定不动的方式工作,它们之间仅有一件耐高温的引风管相连通,完全的独立结构可以使各自的部件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效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引风管道与热气发生器连通将尾气送入热气发生器内,热气发生器内的温度在650度以上,尾气在这种高温环境中需要停留一定的时间(≥1秒),气体在热气发生器内采用螺旋式循环的方式,其停留时间>1秒,因此创造性地解决了即能给再生料提供热源,又能将排放降低到最小程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内部结构复杂,内有两层热交换室,第一层主要为燃烧器提供充分燃烧用的空间,充分燃烧后的高温热气在发生器里面采用螺旋式循环的方式向前推进,当高温气流达到端部后经过换向机构反向进入外燃烧室内,同时引风机引入的滚筒尾气也在此处开始与高温气流接触并混合,尤其是在外燃烧室中的热交换,不仅为内燃烧室降低了工作温度,同时它的热辐射又为保温层内的导热油管道内的循环油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热源。
本实用新型中的热气发生器并没有和现有技术一样布置在加热滚筒的端部与滚筒直接相连,同时热气发生器是以固定不动的方式工作,它们之间只有一件耐高温的引风管道相连通,二者之间并无特殊的联系,给后期的维护和检修带来很大方便,另外完全的独立结构可以使各自的部件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效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热气发生器与加热滚筒相互独立,回收料没有经过火焰的直接辐射,防止沥青老化;同时采用尾气循环回烧,和热辐射加热导热油的办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热能,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区别于以往高温烟气混合室与滚筒集成的布置形式,采用高温烟气混合室与筒体独立,再生料没有火焰辐射,其骨料表面的沥青老化情况可以完全避免;采用尾气循环,回收高温尾气对再生料进行间接加热,同时利用热辐射又可以对循环管路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再利用这部分热能对再生环节中的其它部位进行持续稳定的保温,从而大大地提高热效率,并且干燥产生的蓝烟可被燃烧器焚烧,进一步提高沥青热再生产能增大再生回收料的添加比例,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中,1.集烟箱,2.引风管,3.热气发生器,4.燃烧器,5.耐高温引风管,6.机架,7.气体流向,8.导热油流向,9.沥青再生料流向,10.灰尘流向,11.进料组件,12.外燃烧室,21.灰尘沉降室,23.引风机,31.换向机构,32.导热油循环管路,33.保温层,34.内燃烧室,35.密封层,61.出料组件,62.加热滚筒,63.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及其热能利用方法,包括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滚筒,包括机架6和设置于机架上的加热滚筒62、进料组件11、出料组件61、驱动装置63、燃烧器4、热气发生器3、引风管2、灰尘沉降室21、引风机23、导热油循环管路32、保温层33、风向改向装置31、外层密封35;
加热滚筒62对于水平面倾斜3度呈高低布置的设置于机架64上,其高端为集烟箱1,内置了进料组件11,低端为出料组件61;进料组件11固定于集烟箱1内部,并伸出集烟箱1外部设有投料口,集烟箱1顶部设有的烟气排放口通过引风管2与灰尘沉降室连接,底部设有排灰口;驱动装置63驱动加热滚筒62旋转使滚筒12内的物料由进料端向出料端移动;
热气发生器3一个出风口与出耐高温引风管5连接、另一风口通过引风管与引风机连接,热气发生器3端部与燃烧器4相连,加热滚筒62与热气发生器之间通过耐高温引风管道5相连,热气发生器3与滚筒62不在同一中轴线上布置而是在另外的位置安装,并且是固定不动的;
热气发生器3内部的热交换部分包括内燃烧室34、换向机构31、导热油循环管路32、保温层33、以及密封层35、燃烧器4,正常工作时燃烧器的高温火焰在内燃烧室34里转换成高温气流,此高温气流在端部与引风机23引入的加热滚筒尾气混合后,将尾气内的有害组分烧掉后进入外燃烧室12,尾气在前进过程中又被内燃烧室34的热辐射再一次加热,其中一部分热量向最外层辐射,这部分热辐射能又被包裹在外层的导热油循环管路内的导热油等吸收,吸收后引向其它关键部分并对其进行稳定的保温,而大部分热能经过耐高温引风管5引入到加热滚筒62内对沥青再生料进行加热;
滚筒内的尾气先由集烟箱1收集并将大颗粒灰尘沉降到下部排出,其余的尾气经过引风管进入灰尘沉降室21内之后再一次把较大颗粒的灰尘沉降后,相对净化的热气被送入到热气发生器3内进行回烧。
上述实施例中包含对热能的利用方法,首先沥青回收料经过进料组件进入加热滚筒中;其次驱动装置驱动加热滚筒旋转,进入加热滚筒内的沥青回收料经过加热滚筒的旋转将沥青回收料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形成料帘向出料端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与热气发生器的高温气流进行热交换;再者将燃烧器产生的热气通过热气发生器进入加热滚筒中,与沥青回收料充分接触、均匀受热,热气发生气器的热风通过管道后进入滚筒与沥青回收料流相对运动并接触;最终第四加热滚筒内产生的烟气通过集烟箱引入灰尘沉降室内,待固体颗粒初步沉降过滤后,通过引风机引入热气发生器,这些烟气以螺旋渐进的方式在热气发生器中与燃烧器产生的高温气流充分混合后,再次进入再生滚筒内对物料进行加热,满足热能的有效利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9)
1.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包括集烟箱、加热滚筒及热气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箱侧壁与加热滚筒连通,且所述集烟箱内部设有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一端伸出集烟箱顶部,另一端通过集烟箱侧壁伸入加热滚筒进料端;所述加热滚筒设置在一机架上,通过机架上设有的驱动装置使加热滚筒在工作时保持旋转状态;所述集烟箱顶部还通过引风管连接有灰尘沉降室,所述灰尘沉降室侧壁通过引风管依次连接有引风机和热气发生器;所述热气发生器内部设有内燃烧室,所述内燃烧室和热气发生器内壁之间组成外燃烧室,所述热气发生器内部还分别设有换向机构和导热油循环管路,所述内燃烧室一端向外连接有燃烧器,热气发生器顶部出口与加热滚筒的出料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所述热气发生器独立于加热滚筒设置,通过燃烧器工作,使热气发生器产生的高温热气通过一引风管导入加热滚筒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滚筒与水平面倾斜3度呈高低布置,高部为进料端,低部为出料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箱顶部还设有与灰尘沉降室的烟气排放口,底部设有排灰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底部还设有一出口通向烟气排放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尘沉降室底部设有固体颗粒出口,一端还设有粉尘出口,该粉尘出口与除尘系统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循环管路呈螺旋形布置在内燃烧室的外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发生器外壁设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外部还设有保温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发生器通过一耐高温引风管与加热滚筒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74667.1U CN209958176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74667.1U CN209958176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58176U true CN209958176U (zh) | 2020-01-17 |
Family
ID=69237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74667.1U Active CN209958176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581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80075A (zh) * | 2019-01-31 | 2019-09-27 | 南阳市亚龙筑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及热能利用方法 |
-
2019
- 2019-01-31 CN CN201920174667.1U patent/CN2099581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80075A (zh) * | 2019-01-31 | 2019-09-27 | 南阳市亚龙筑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及热能利用方法 |
CN110280075B (zh) * | 2019-01-31 | 2023-09-15 | 河南亚龙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及热能利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72114B (zh) | 一种有机吸附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 | |
WO2014023203A1 (zh) | 一种煤热解炉的煤热解炭化装置 | |
CN103980912A (zh) | 一种褐煤干馏方法及装置 | |
CN105202534A (zh) | 新风预热型燃料粉尘回收式气化炉 | |
CN104312606B (zh) | 以干馏产生的半焦为燃料进行加热的粉状油页岩干馏炉 | |
CN102818257A (zh) | 蓄热式生物质燃料直燃锅炉 | |
CN207793163U (zh) | 一种自循环隧道式炭化窑 | |
CN105202753B (zh) | 间接链排式秸秆热风炉 | |
CN209958176U (zh)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 | |
CN103087740B (zh) | 一种基于蓄热式燃气辐射管加热的小颗粒油页岩干馏系统 | |
CN110280075B (zh) | 一种沥青回收料加热设备及热能利用方法 | |
CN102250627B (zh) | 活性炭制备中采用零排放式双筒旋转炭化炉的炭化系统 | |
CN103062893B (zh) | 煤粉燃烧热水炉 | |
CN102012057B (zh) | 高效节能环保气液两相有机热载体锅炉供热装置 | |
CN105670664B (zh) | 粉煤热解装置 | |
CN105565315B (zh) | 内辐射热式活性炭生产装置 | |
WO2014023204A1 (zh) | 一种煤热解炉外燃气加热装置 | |
WO2014023206A1 (zh) | 一种煤热解炉燃气加热器用的气体换向装置 | |
CN204079894U (zh) | 以干馏产生的半焦为燃料进行加热的粉状油页岩干馏炉 | |
WO2014023208A1 (zh) | 一种煤热解炉内燃烧加热装置 | |
CN105670665B (zh) | 粉煤热解装置 | |
CN108167833A (zh) | 一种高温气化炭化焚烧炉 | |
CN105202761B (zh) | 间接链排式秸秆热风炉的螺旋散热翅片式热管组装置 | |
WO2014023211A1 (zh) | 一种煤热解炉的干熄装置 | |
CN108167835A (zh) | 一种全智能无害化垃圾焚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6 Address after: 473000 no.1168 Wolong Road, Wuhou street, Wolong District,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Yal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73000 south side of the twelve mile section of Wolong Road,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YANG YALONG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