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0263U - 一种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0263U
CN208500263U CN201821163800.5U CN201821163800U CN208500263U CN 208500263 U CN208500263 U CN 208500263U CN 201821163800 U CN201821163800 U CN 201821163800U CN 208500263 U CN208500263 U CN 208500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
fixed
lifting device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38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浩
郭江阳
陈刚
苏江斌
李季
胡家泉
贾玉龙
刘爽
王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1638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0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0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0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升降装置,以扩大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升降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升降装置,包括底板,及设置于底板的固定部、支撑组件、驱动装置以及控制器,其中: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板的第一直线导轨;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直线导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相对设置;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及设置于支撑部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第二滑槽与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支撑部沿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直线导轨运动;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装置按设定的位移驱动支撑部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水器自动化生产线上,热水器的搪瓷水箱顶盖压入机工位包括顶升装置,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顶升装置将搪瓷水箱顶升至与顶盖压入机相匹配的高度,从而完成顶盖与搪瓷水箱的装配。
现有技术中,搪瓷水箱的顶升装置的结构较为单一,并且运行极不稳定,在升降过程中摇摇晃晃,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装置,以扩大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升降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固定部、支撑组件、驱动装置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直线导轨运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按设定的位移驱动所述支撑部运动。
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
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条形孔;
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L形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螺杆,其中:所述第一L形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板部伸出至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杆靠近所述第二板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且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两侧的两个第一调节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
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条形孔;
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二L形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螺杆,其中:所述第二L形板包括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所述第三板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四板部伸出至所述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且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螺杆靠近所述第四板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块,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且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两侧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块。
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支撑部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顶端的第一支撑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顶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且高度相同。
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单元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平台,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紧固联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平台,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紧固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
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为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供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伸出的通孔,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三支撑单元,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三支撑单元驱动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为平行设置的多根,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为平行设置的多根;所述第一滑槽为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滑槽为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一一对应的多个。
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或驱动电机。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升降装置在使水箱等部件进行升降运动时,首先,将水箱放置于所述支撑部,然后,通过控制器按设定的位移控制驱动装置驱动支撑部运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水箱等部件设定不同的升降位移,从而扩大了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并且,由于支撑部与固定部通过滑槽和滑轨滑动连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升降装置运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升降装置;2-底板;3-固定部;301-第一固定单元;
3011-第一固定板;3012-第一直线导轨;3013-第一条形孔;
302-第二固定单元;3021-第二固定板;3022-第二直线导轨;
4-支撑组件;401-支撑部;4011-第一支撑单元;
4012-第二支撑单元;4013-第一支撑板;4014-第二支撑板;
4015-第一支撑平台;4016-第一固定结构;4017-第二支撑平台;
4018-第二固定结构;4019-第一凹槽;4020-第二凹槽;
402-连接部;4021-通孔;403-第三支撑单元;5-第一调节组件;
501-第一固定块;502-第一L形板;5021-第一板部;
5022-第二板部;503-第一螺杆;5031-第一挡块;
5032-第一调节螺母;6-第二调节组件;601-第二固定块;
602-第二L形板;6021-第三板部;6022-第四板部;603-第二螺杆;
6031-第二挡块;6032-第二调节螺母;7-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扩大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升降装置的结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1,包括底板2,以及设置于底板2的固定部3、支撑组件4、驱动装置7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其中:
固定部3,包括第一固定单元301和第二固定单元302,第一固定单元301包括第一固定板3011,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011的第一直线导轨3012;第二固定单元302包括第二固定板3021,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固定板3021的第二直线导轨3022;第一固定板3011与第二固定板3021相对设置;
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部401以及设置于支撑部401的第一滑槽(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滑槽(图中未示出),第一滑槽与第一直线导轨3012滑动连接,第二滑槽与第二直线导轨3022滑动连接;
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支撑部401沿第一直线导轨3012和第二直线导轨3022运动;
控制器,与驱动装置7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7按设定的位移驱动支撑部401运动。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升降装置1在使水箱等部件进行升降运动时,首先,将水箱放置于支撑部401,然后,通过控制器按设定的位移控制驱动装置7驱动支撑部401运动。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水箱等部件设定不同的升降位移,从而扩大了升降装置1的适用范围。并且,由于支撑部401与固定部3通过滑槽和滑轨滑动连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升降装置1运动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支撑部4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4011和第二支撑单元4012,支撑组件4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支撑单元4011和第二支撑单元4012的连接部402;第一滑槽设置于第一支撑单元4011,第二滑槽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4012。
通过将支撑部401设置为第一支撑单元4011和第二支撑单元4012,可以使升降装置1的结构得到简化。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支撑部401设置于第一固定板3011和第二固定板3021之间;第一固定板3011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条形孔3013;
升降装置1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5,第一调节组件5包括第一固定块501、第一L形板502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螺杆503,其中:第一L形板502包括第一板部5021和第二板部5022,第一板部5021固定于第一支撑单元4011,第二板部5022伸出至第一条形孔3013;第一固定块501设置于第一条形孔3013远离底板2的一端,且固定于第一固定板3011远离支撑部401的一侧;第一螺杆503靠近第二板部50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5031,另一端贯穿于第一固定块501,且通过分别设置于第一固定块501两侧的两个第一调节螺母5032固定于第一固定块501。
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5,可以在升降装置1使搪瓷水箱等部件进行升降运动前,通过对第一固定块501两侧的第一调节螺母5032进行调节,从而根据要求对第一螺杆503相对第一固定块501的竖直位置进行调节,进而对第一挡块5031到第二板部5022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以实现对支撑部401所升至的高度的限位。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升降装置1所升至的高度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固定板3021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条形孔(图中未示出);
升降装置1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6,第二调节组件6包括第二固定块601、第二L形板602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螺杆603,其中:第二L形板602包括第三板部6021和第四板部6022,第三板部6021固定于第二支撑单元4012,第四板部6022伸出至第二条形孔3023;第二固定块601设置于第二条形孔3023远离底板2的一端,且固定于第二固定板3021远离支撑部401的一侧;第二螺杆603靠近第四板部60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块6031,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固定块601,且通过分别设置于第二固定块601两侧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母6032固定于第二固定块601。
这样可以通过同时调整第一调节组件5和第二调节组件6的螺杆,来实现对支撑部401所升至的高度的限位。并且同时设置第一调节组件5和第二调节组件6可以进一步增加升降装置1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支撑部401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一支撑单元4011顶端的第一支撑板4013,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第二支撑单元4012顶端的第二支撑板4014,第一支撑板4013与第二支撑板4014相对设置且高度相同。
通过在支撑部401的顶端设置支撑板用来支撑部件,可以进一步简化升降装置1的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支撑单元4011靠近第一支撑板40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平台4015,第一支撑板4013靠近第一支撑平台40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4016,第一固定结构4016与第一支撑板4013紧固联接;第二支撑单元4012靠近第二支撑板40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平台4017,第二支撑板4014靠近第二支撑平台401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4018,第二固定结构4018与第二支撑板4014紧固联接。
通过将固定结构与支撑平台紧固联接,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支撑板进行更换,并且还可以通过在固定结构与支撑平台之间加设垫片等以对支撑板的高度位置进行微调,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升降装置1的适用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支撑板4013远离第一支撑单元40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4019,第二支撑板4014远离第二支撑单元40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4020。
通过在第一支撑板4013远离第一支撑单元4011的一端设置第一凹槽4019,以及在第二支撑板4014远离第二支撑单元4012的一端设置第二凹槽4020,可以便于实现支撑板对搪瓷水箱等外轮廓为圆筒状的部件进行支撑,并能够提高升降装置1运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连接部402为水平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设置有供驱动装置7的驱动端伸出的通孔4021,支撑组件4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板靠近第一支撑板4013一侧的第三支撑单元403,驱动端与第三支撑单元403驱动连接。
通过设置第三支撑单元403,不仅可以增加对被支撑部件的支撑稳定性,并且由于驱动装置7的驱动端与第三支撑单元403驱动连接,还可以提高驱动装置7对支撑部401的驱动稳定性。
在本技术方案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直线导轨为平行设置的多根,第二直线导轨为平行设置的多根;第一滑槽为与第一直线导轨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滑槽为与第二直线导轨一一对应的多个。
通过设置多根直线导轨进行导向,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升降装置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技术方案实施例中,可选的,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或驱动电机。
在本技术方案的各实施例中,对驱动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当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时,其驱动稳定性较佳;当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时,其可以实现对驱动位移的灵活调整,从而可以实现对升降装置不同上升位置的调节。
在本技术方案的各实施例中,固定板、支撑板以及连接板等的具体材质不限,为了使升降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可以选择20~30mm的钢板,以避免升降装置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晃动,从而能够实现平稳的升降运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固定部、支撑组件、驱动装置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设置;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运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按设定的位移驱动所述支撑部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和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条形孔;
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L形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螺杆,其中:所述第一L形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二板部伸出至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螺杆靠近所述第二板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块,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且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两侧的两个第一调节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条形孔;
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二L形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螺杆,其中:所述第二L形板包括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所述第三板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四板部伸出至所述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且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螺杆靠近所述第四板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块,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且通过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两侧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顶端的第一支撑板,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顶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且高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平台,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紧固联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平台,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紧固联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水平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供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伸出的通孔,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三支撑单元,所述驱动端与所述第三支撑单元驱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为平行设置的多根,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为平行设置的多根;
所述第一滑槽为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滑槽为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一一对应的多个。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或驱动电机。
CN201821163800.5U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升降装置 Active CN208500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3800.5U CN208500263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3800.5U CN208500263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0263U true CN208500263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1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3800.5U Active CN208500263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02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0034A (zh) * 2018-07-20 2018-10-12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0034A (zh) * 2018-07-20 2018-10-12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87696A (zh) 一种变截面移动模架可调整体式模板
CN208148047U (zh) 一种用于实木板材钻孔装置
CN103266900A (zh) 一种隧道多纵道电缆槽施工整体快速移动模架
CN208500263U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103072364A (zh) 一种用于制作冰箱的门体的压合设备
CN208278948U (zh) 一种夹持位置可调的双夹下料转运装置
CN203680641U (zh) 升降式发泡平台
CN105502213B (zh) 变电设备顶升装置及其调整机构
CN204566337U (zh) 一种预制件生产模具
CN108640034A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03161251U (zh) 一种隧道多纵道电缆槽施工整体快速移动模架
CN109264319A (zh) 一种顶升平移装置
CN203006870U (zh) 一种车载灌缝机的装卸载装置
CN114920148A (zh) 一种机电设备安装用可定位调整的辅助安装装置
CN209506282U (zh) 一种顶升装置
CN207068590U (zh) 一种自动支撑的变压器
CN110424753B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的墙柱定位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9536316U (zh) 一种轮胎万向输送定点对中定位装置
CN109357858B (zh) 车钩连挂试验台
CN205429955U (zh) 一种发电机用调整装置
CN207068584U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移动支撑装置
CN202804471U (zh) 不锈钢侧墙单面点焊用压紧装置及点焊机
CN208345255U (zh) 楔形顶升定位机构
CN208781473U (zh) 一种电子电气快速插接搭建教具
CN203947787U (zh) 一种快速、准确安装预埋混凝土内工字钢的操作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