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9507U - 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 Google Patents

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9507U
CN208489507U CN201821433020.8U CN201821433020U CN208489507U CN 208489507 U CN208489507 U CN 208489507U CN 201821433020 U CN201821433020 U CN 201821433020U CN 208489507 U CN208489507 U CN 208489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body
opening
earphone
interface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330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昆
查郁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w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w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w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w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330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9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9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9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包括:接头、本体、电路板、第一线体、第二线体和吸附架,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本体中;其本体上设有一个耳机接口和一个充电接口,解决了单接口的困扰,能够同时实现充电和有线耳机的使用;其设有吸附架,使第一线体固定在手机背部,第二线体从手机背部引出,从而线体全部在手机背面,便于手机屏幕的观看;同时,直角型接头的设计,减小了直线型接头对手游者的手部抵触。借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接口转换线不仅外小巧轻便,便于携带;而且对手部抵触感小,能够同时进行手游、充电和使用有线耳机,特别适合手游爱好者使用。

Description

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为体现简约化设计,取消了耳机接口,简化成了充电和有线耳机共用一个接口。但随着游戏软件的开发,手游已成为很多游戏爱好者的首选,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但常常会打扰到周围的人,因此通常需要带上耳机,对于手游者来讲,还是倾向于使用不易丢失的有线耳机;又由于手机在玩游戏时耗电特别快,则他们希望能够边充电边带上耳机享受游戏的乐趣。
但现有的双接口转换线,使用者在玩游戏时接头会抵住使用者的手部,线体需要穿过手指的缝隙,极大地降低了手游爱好者们的手感,因此他们特别需要一种便于游戏操作的双接口转换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使用该转换线将手机的单接口转换成了一个耳机接口和一个充电接口,解决了单接口的困扰;在本体与接头之间的线体上设有吸附架,使线体成“L”型,第一线体固定在手机背部,第二线体从手机背部引出,从而线体全部在手机背面,便于手机屏幕的观看,以及充电和有线耳机的使用;同时,直角型接头的设计,减小了直线型接头对手游者的手部抵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包括接头、设有耳机接口和充电接口的本体、电路板、第一线体、第二线体和吸附架;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本体中;所述接头与吸附架由第一线体连接;所述本体与吸附架由第二线体连接;所述第一线体与第二线体之间的电连接无断开;所述吸附架包括:吸附座、内置于吸附座里的磁铁和设置在吸附座背面的吸盘;所述吸附座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方向与第二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线体穿过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线体穿过第二开口。
其中,所述耳机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本体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线体穿过第三开口与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吸附座为两层台阶式设计,由下至上的包括:第一层台阶和第二层台阶,且注塑成型为一个整体;所述吸盘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层台阶的背面;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第一层台阶的侧面;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第二层台阶的顶面。
其中,所述接头为直角式设计,所述接头的侧面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一线体穿过第四开口;所述接头插入手机接口的端部的方向与第四开口方向垂直,且朝向吸盘的一面。
其中,所述第一线体采用柔性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一线体或第二线体的外壁设有扎带。
其中,所述接头的插入手机接口的端部为:USB Type C头或Lightning头;所述耳机接口为:3.5mm耳机接口、USB Type C耳机接口或Lightning耳机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为:USB Type 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其中,所述第三开口处设有第一保护套,该第一保护套挤压固定于第三开口内壁与第二线体的一端头外壁之间,且该第一保护套的一部分置于本体内,另一部分置于本体外;且该第一保护套的硬度小于本体的硬度。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保护套,该第二保护套挤压固定于第二开口内壁与第二线体的另一端头外壁之间,且该第二保护套的一部分置于吸附座内,另一部分置于吸附座外;且该第二保护套的硬度小于吸附座的硬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接口转换线,其双接口的设计,能够同时充电和使用有线耳机;其吸附架的设计,使线体全部在手机背面,便于手机屏幕的观看;直角型接头的设计,减小了直线型接头对手游者的手部抵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接头 2、本体
3、第一线体 4、第二线体
5、吸附架 6、扎带
21、耳机接口 22、充电接口
51、吸附座 52、吸盘
101、第一开口 102、第二开口
103、第三开口 104、第四开口
201、第一保护套 202、第二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包括:接头1、本体2、电路板(图未示)、第一线体3、第二线体4和吸附架5;电路板安装在本体1中;接头1与吸附架5由第一线体3连接;本体2与吸附架5由第二线体4连接;第一线体3与第二线体4之间的电连接无断开;第一线体3或第二线体4的外壁设有扎带6,便于收纳;第一线体3采用柔性电路板,利于弯折。
请参阅图2,吸附架5包括:吸附座51、内置于吸附座里的磁铁(图未示)和设置在吸附座背面的吸盘52;吸附座52设有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吸附座51为两层台阶式设计,由下至上的包括:第一层台阶和第二层台阶,且注塑成型为一个整体;使用台阶式可有效节省原材料。
请参阅图1和图2,吸盘52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层台阶的背面;第一开口101设置于第一层台阶的侧面;第二开口102设置于第二层台阶的顶面,且第一开口101方向与第二开口102方向垂直;第一线体3穿过第一开口101;第二线体4穿过第二开口102,且第一线体3与第二线体4呈“L”型;使第一线体3固定于手机背部,第二线体4从手机背部引出;可使第一线体3和第二线体4都在手机背面,便于手机屏幕的观看,以及充电和有线耳机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3,本体2设有耳机接口21和充电接口22,耳机接口21与电路板电连接;充电接口22与电路板电连接;本体2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第三开口103;第二线体4穿过第三开口103与电路板电连接;从而将手机的单接口转换成了一个耳机接口和一个充电接口。
请参阅图1和图4,接头1为直角式设计,接头1的侧面设有第四开口104,第一线体3穿过第四开口;接头1插入手机接口的端部的方向与第四开口104方向垂直,且朝向吸盘52的一面;与直线型接头相比,该直角型接头对手游者的手部抵触明显降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三开口103处设有第一保护套201,该第一保护套201挤压固定于第三开口103内壁与第二线体4的一端头外壁之间,且该第一保护套201的一部分置于本体2内,另一部分置于本体2外,且该第一保护套201的硬度小于本体2的硬度,这样有利于第二线体4的靠近本体2的端部的保护;第二开口102处设有第二保护套202,该第二保护套202挤压固定于第二开口102内壁与第二线体4的另一端头外壁之间,第二保护套202的一部分置于吸附座51内,另一部分置于吸附座51外;且第二保护套202的硬度小于吸附座51的硬度,这样有利于第二线体4的靠近吸附架5的端部的保护。
请参阅图2,吸附座51的内部设有磁铁,且背面设有可拆卸式吸盘52,因此本实用新型有吸盘式和磁铁式两种型式供使用:若手机背面有磁铁或铁片,就可将吸盘52拆卸下来,将吸附座51吸附在手机背部;否则,直接将吸盘52吸附在手机背部。
请参阅图1,接头1的插入手机接口的端部有USB Type C头和Lightning头,这两种型式供选择;耳机接口有3.5mm耳机接口、USB Type C耳机接口和Lightning耳机接口,这三种型式供选择;充电接口有USB Type 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这两种型式供选择。
请参阅图5,该图示意的是吸盘式;具体为将接头1插入手机接口,将吸盘52吸附于手机背部,使第一线体3置于手机背部,第二线体4从手机背部引出;由于第一线体3和第二线体4是软体结构,所以接头1与吸附架5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二线体4与第一线体形成0°到180°之间的任意角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该双接口转换线特别符合手游爱好者的需求,能够同时进行手游、充电和使用有线耳机,且对手部抵触感小;
2. 该双接口转换线的吸附方式有吸盘式和磁铁式两种方式供使用者选择;
3. 该双接口转换线设有扎带,方便收纳;
4. 该双接口转换线小巧轻便,便于携带。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设有耳机接口和充电接口的本体、电路板、第一线体、第二线体和吸附架;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本体中;所述接头与吸附架由第一线体连接;所述本体与吸附架由第二线体连接;所述第一线体与第二线体之间的电连接无断开;
所述吸附架包括:吸附座、内置于吸附座里的磁铁和设置在吸附座背面的吸盘;所述吸附座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方向与第二开口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线体穿过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线体穿过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本体的另一端面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线体穿过第三开口与电路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座为两层台阶式设计,由下至上的包括:第一层台阶和第二层台阶,且注塑成型为一个整体;所述吸盘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层台阶的背面;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第一层台阶的侧面;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第二层台阶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为直角式设计,所述接头的侧面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一线体穿过第四开口;所述接头插入手机接口的端部的方向与第四开口方向垂直,且朝向吸盘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体采用柔性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体或第二线体的外壁设有扎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插入手机接口的端部为:USB Type C头或Lightning头;所述耳机接口为:3.5mm耳机接口、USBType C耳机接口或Lightning耳机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为:USB Type 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处设有第一保护套,该第一保护套挤压固定于第三开口内壁与第二线体的一端头外壁之间,且该第一保护套的一部分置于本体内,另一部分置于本体外;且该第一保护套的硬度小于本体的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保护套,该第二保护套挤压固定于第二开口内壁与第二线体的另一端头外壁之间,且该第二保护套的一部分置于吸附座内,另一部分置于吸附座外;且该第二保护套的硬度小于吸附座的硬度。
CN201821433020.8U 2018-09-03 2018-09-03 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Active CN208489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3020.8U CN208489507U (zh) 2018-09-03 2018-09-03 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3020.8U CN208489507U (zh) 2018-09-03 2018-09-03 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9507U true CN208489507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47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33020.8U Active CN208489507U (zh) 2018-09-03 2018-09-03 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95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0764A (zh) * 2020-09-28 2021-02-02 泰州翔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手游数据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0764A (zh) * 2020-09-28 2021-02-02 泰州翔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手游数据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31429U (zh) 带有游戏手柄的手机
CN208489507U (zh) 手游耳机充电双接口转换线
CN207070276U (zh) 颈挂式触控蓝牙耳机
CN202777757U (zh) 双面体感遥控器
CN207853515U (zh) 一种智能魔方单边充电结构
CN207782870U (zh) 一种全包围屏幕手机
CN202145658U (zh) 手机游戏手柄盒
CN207037634U (zh) 计算机显示屏
CN207070260U (zh) 运动型触控蓝牙小耳机
CN207611904U (zh) 数据线
CN209184653U (zh) 一种不硌手畅玩充电手机壳
CN207722356U (zh) 触摸式可拉伸游戏控制器
CN204013986U (zh) 一种线控蓝牙耳机
CN208890032U (zh) 音频转接头
CN202892882U (zh) 具有手机固定装置的游戏手柄
CN207588942U (zh) 一种无缝隙全包围屏幕手机
CN207782021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弯折接头数据线
CN206162424U (zh) 一种新型鼠标
CN206211201U (zh) 一种数据线存储球
CN108335538A (zh) 一种幼儿智能多功能教学机
CN203253153U (zh) 体感控制器
CN211025086U (zh) 多模式手机游戏控制器
CN202025260U (zh) 带底座的可遥控平板电脑
CN207070277U (zh) 一体型触控蓝牙耳机
CN204952135U (zh) 一种具有数据分析功能的电子羽毛球拍后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