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9357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9357U
CN208489357U CN201820639460.2U CN201820639460U CN208489357U CN 208489357 U CN208489357 U CN 208489357U CN 201820639460 U CN201820639460 U CN 201820639460U CN 208489357 U CN208489357 U CN 208489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 polar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grounding parts
ground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394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宁
梁天平
李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394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9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9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93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天线组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地极,以及用于收容所述天线组件的收容空间;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馈源、传输线、活动座及设于所述活动座上的天线辐射体,所述活动座可带动所述天线辐射体移出或者缩回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传输线具有内芯,所述内芯电连接所述馈源与所述天线辐射体,所述内芯外包裹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内芯相绝缘;所述导电层外套设有接地套,所述接地套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以将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消除影响天线信号的杂波,提升天线信号质量。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内置有天线,以实现通信功能。天线可使用传输线来传输天线信号。传输线在使用时,其上的表面电流会产生波动,对所传输的天线信号造成杂波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避免传输线上的表面电流导致的杂波干扰,提升天线信号质量。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天线组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地极,以及用于收容所述天线组件的收容空间;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馈源、传输线、活动座及设于所述活动座上的天线辐射体,所述活动座可带动所述天线辐射体移出或者缩回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传输线具有内芯,所述内芯电连接所述馈源与所述天线辐射体,所述内芯外包裹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内芯相绝缘;所述导电层外套设有接地套,所述接地套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以将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通过在传输线的导电层上套设接地套,使接地套与第一地极电连接,从而能将传输线的导电层接地。由此,分布在传输线的导电层上的表面电流将会流入地极,不会产生影响天线信号的杂波,从而提升了天线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活动座未移出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活动座移出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电子设备去除后壳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接地套与接地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还可以是其他终端设备。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掌上电脑(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壳体和天线组件。
其中,壳体具有第一地极和收容空间,收容空间是壳体所围成的腔室,其可以是不可直接观察到的内腔室,也可以是至少部分可观察到的结构空间。第一地极作为整个电子设备接入大地的接地点,可以位于收容空间内或收容空间外。收容空间用于收容天线组件。
天线组件可以包括馈源、传输线、接地套、活动座及设于活动座上的天线辐射体。其中,馈源用于产生激励信号,并通过传输线将此激励信号传输到天线辐射体,天线辐射体接收此激励信号并辐射电磁波信号。活动座安装在壳体上,并与壳体形成活动配合,活动配合包括但不限于滑动配合或转动配合。活动座可从收容空间内移出到外界,也可由外界移入收容空间内,活动座的移出和移入均包括上述运动方式,不限于为移动和转动。
活动座上的天线辐射体可跟随活动座移出或者移入收容空间。移出指天线辐射体部分或全部移出到收容空间外,移入则指天线辐射体全部移入到收容空间内。天线辐射体可以为任意材质及使用任意工艺类型制造,如为形成在活动座的表面的导电材料层,例如LDS(激光直接成型)、PDS(直接打印成型)制造;或者为布设在活动座的表面的柔性电路板,即FPC天线;或者,天线辐射体还可以是边框天线,即利用活动座上的金属框体作为天线辐射体。天线辐射体可以是具有任意工作频段与功能类型的天线,包括但不限于为2G天线、3G天线、4G天线、5G天线等,也不限于为BT天线、GPS天线、WIFI天线、GSM天线、LTE天线、毫米波天线等等。天线辐射体的数量也不限于为一个,还可以是两个及以上。
本实施例中,当天线辐射体移出收容空间后,壳体与天线辐射体的距离增大,因此壳体对天线辐射体的遮挡及屏蔽效应被削弱,使得天线辐射体的信号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天线辐射体移出后净空区增大,从而优化了天线性能。
传输线具有内芯,内芯电连接馈源与天线辐射体,以传输激励信号。内芯外包裹有导电层,导电层与内芯相绝缘,以避免干扰内芯所传输的激励信号。例如导电层与内芯之间可以设置绝缘材料层。接地套套设在导电层上,并第一地极电连接,因而使导电层通过接地套与第一地极电连接,从而将传输线接地。优选的,传输线可以为同轴线。
现有技术中,传输线上会产生表面电流,表面电流分布在导电层中。若不加处理,此表面电流会产生杂波,对有用的激励信号产生干扰。本实施的方案中,通过在导电层外套设接地套,将接地套与第一地极电连接,能够将传输线接地,使得表面电流导入大地,从而消除了杂波干扰,提升了天线信号质量。
以下将结合各个附图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壳体,壳体可以包括后壳12与中框(在图5、图6中示出)。其中,后壳12可以基本呈方框状,后壳可以具有背板及围设在背板周缘的边框。中框与后壳相扣合以围成收容空间,即天线组件可收容在中框与后壳之间。收容空间在后壳12的一个表面形成出口A,出口A用于供活动座111移出。具体的,中框具有第一地极,即电子设备10通过中框上的接地点接入大地。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活动座111上设有天线辐射体112,活动座111与天线辐射体112可以构成活动组件11,活动组件11从出口A移出或移入收容空间。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电路板(在图5、图6中示出),电路板设在收容空间内(例如可设在中框位于收容空间内的一面),馈源设在电路板上。进一步的,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3,显示屏13安装在中框上背离电路板的一面,以封盖后壳12。优选的,出口A可以设置成使活动座111沿平行于显示屏13的方向移出与移入。例如,出口A可以开设在与显示屏13垂直的边框上。当然,出口A也可以是在背板上,此时活动座111可沿垂直于显示屏13的方向移出与移入。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案中,活动座111在未移出时完全收容在壳体内部,不会被直接观察到,因此能够对天线部件如天线辐射体112、传输线、接地套进行良好的防护,且电子设备10的外观完整,用户体验较高。当然,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案也消除了传输线的杂波干扰,提升了天线信号质量。
如图2-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电子设备20中的出口B同时形成在后壳12的至少两个表面上(例如在图5视角中,出口B同时形成在背面和侧面),活动座211从出口B露出,使用户可以直接观察到。活动座211上设有天线辐射体212,活动座211与天线辐射体212可共同构成活动组件21。另外,图5中还示出了电路板23和中框24,电路板23与中框24的装配及位置关系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图6中还示出了设在电路板23上的馈源232。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案将活动座211设在更靠近后壳12的位置,减少了对后壳12与中框24之间的收容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将其他部件合理紧凑地布置于收容空间内。同时,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案也消除了传输线26的杂波干扰,提升了天线信号质量。
以下内容将基于本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0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的内容也同样适用于本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
如图6和图7所示,电子设备20还可以包括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接地套261安装在所述接地部上,以通过所述接地部将导电层263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接地部的构造包括但不限于为基本呈块状或夹子状,只要能承载接地套261并具有电连接特性即可。接地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例如图6中示出了接地部25、接地部27、接地部28共三个接地部),即传输线26上的接地位置可以是至少一个。接地套261的数目与接地部的数量一致。此种接地设计有利于同时在若干个接地位置将导电层263上的表面电流导入大地。接地部可以设在电子设备20中的各个位置。
例如,如图6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3上可以设有接地部(即接地部25)。此时,电路板23上还可以布设第二地极231,第二地极231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第二地极231可以通过导接件(不限于导线、金属弹片等)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接地部与第二地极231电连接,并通过第二地极231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由此实现接地套261及导电层263的接地。此种设计适用于第二地极231比第一地极241更靠近接地部的情形(应理解,图6中示意的接地部25、第二地极231、第一地极241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仅是一种示意,并不代表实际如此),此种设计便于将设在电路板23上的接地部合理接地。
或者,如图6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中框24上可以设有接地部(即接地部27),接地部直接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接地部可以通过导接件(不限于导线、金属弹片等)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或者接地部可以通过中框24上的连接结构(如连接筋或位于中框24与接地部之间的中框框体)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由此实现接地套261及导电层263的接地。
又或者,如图6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活动座211上可以设有接地部(即接地部28)。此时,活动座211上还可以设有第三地极2111,第三地极2111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第三地极2111可以通过导接件(不限于导线、金属弹片等)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或者第三地极2111可以通过中框24上的连接结构(如连接筋或位于中框24与接地部之间的中框框体)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接地部与第三地极2111电连接,以通过第三地极2111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由此实现接地套261及导电层263的接地。此种设计适用于第三地极2111比第一地极241更靠近接地部的情形(应理解,图6中示意的接地部28、第三地极2111、第一地极241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仅是一种示意,并不代表实际如此),此种设计能够合理地实现接地部的接地。进一步的,第三地极2111可以与第二地极231电连接,以使活动座211上的接地部通过第三地极2111与第二地极231电连接,进而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由此实现接地套261及导电层263的接地。此种设计便于将设在活动座211上的接地部合理接地。
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接地部(以接地部27为例)上用于安装接地套261的表面的部分内凹形成卡持槽271,接地套261卡持在卡持槽271内,由此实现接地套261的安装。接地套261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与卡持槽271的内壁接触,以通过接地部与第一地极241电连接。接地部的此种安装结构设计和制造简单,便于传输线26的安放,且安装牢靠。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地部可以具有其他结构。
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当接地套261仅有部分外表面与卡持槽271的内壁接触时,接地套261上未与卡持槽271的内壁接触的部分表面可以覆盖有非屏蔽材料层2611。非屏蔽材料层2611用于保证天线信号完整无失真。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接地部为其他结构时,接地套261上未与接地部接触的部分表面覆盖有非屏蔽材料层2611。
如图7所示,传输线26由内而外可以分为内芯265、绝缘层264、导电层263和保护层262,其中绝缘层264用于将内芯265和导电层263电隔绝。导电层263能将外界杂散信号屏蔽在内芯265之外,保证天线信号完整无失真。保护层262起到绝缘和机械防护作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传输线26上的一段保护层262去除以露出导电层263,再在导电层263上套设接地套261,从而将传输线26接地(即将导电层263接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传输线26的构造可以不限于为上文所述。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活动座211上还可以设有功能模组22。功能模组22为具有一定机械结构及电路结构、可接收用户或环境反馈、采集用户或环境数据、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模组,包括但不限于为摄像模组、闪光灯模组、红外模组、距离感应模组、光感模组、受话器模组、送话器模组、人脸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指纹模组等。某些功能模组22(例如摄像模组、闪光灯模组、距离感应模组、光感模组、受话器模组、人脸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指纹模组)可以在跟随活动座211滑动收容空间之外时进入工作状态。例如,功能模组22可以具有连接器,在功能模组22随活动座211移出收容空间时,连接器与电路板23导通,由此使功能模组22进入工作状态。相应的,如图2所示,显示屏13具有显示区131,显示区131的面积占显示屏13的面积的比例大于预设值。
现有产品中,功能模组22是固设在显示屏13下工作,需要利用非显示区131遮挡这些功能模组22。此种设计使得显示屏13的显示区131占比较小(即屏占比较小),显示体验受限。而本实施例的方案却是将功能模组22设为可移出收容空间,并在移出后进入工作状态,无需在显示屏13下工作,因此显示屏13无需为遮挡功能模组22而设置非显示区131。相反的,可以将显示屏13上原本遮盖功能模组22的非显示区131设计成显示区131,由此将显示区131的面积占显示屏13的面积的比例提升,从而扩大了显示屏13的屏占比,提升了观看体验。
本实施例中,传输线26上未套设接地套261的部分可随天线辐射体212的运动而运动,套设有接地套261的部分则被固定。传输线26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纠缠,或者发生运动轨迹偏离而对附近的部件造成干涉或干扰,也会造成所传输的信号不稳定,增大天线信号的损耗。
因此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20还可以包括位置传感器29和限位装置30,位置传感器29与限位装置30均设于收容空间内。其中,位置传感器29用于检测天线辐射体212的位置,以获得天线辐射体212的位置信息。位置传感器29包括但不限于为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通过检测相应的参量以确定天线辐射体212的位置信息。限位装置30则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对传输线26上未套设接地套261的部分施力,以将传输线26上未套设接地套261的部分的运动限制在设定区域内。限位装置3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驱动源(例如电机)和执行部件(例如液压缸、连杆等)。处理模块根据位置信息控制驱动源工作,驱动源则控制执行部件顶持或拉住传输线26,实现传输线26的拉直或收卷,从而将传输线26的运动与形变限制在设定区域内。设定区域为传输线26的预定活动范围,当传输线26只能在设定区域内运动及形变时,传输线26的形状就会保持基本稳定,由此能够避免传输线26发生纠缠,或者由于运动轨迹偏离而对附近的部件造成干涉或干扰,并能够确保所传输的信号稳定,减小天线信号的损耗。
本实施例中,当活动座211运动时,跟随活动座211运动的天线辐射体212的工作频带会发生偏移,影响天线辐射体212的正常工作。因此,进一步的,结合图6和图8所示,电路板23上可以设有频偏校正模块233,用于对天线辐射体212因运动而导致的频偏进行频偏校正。频偏校正模块233可与天线辐射体212电连接,用于对天线辐射体212的频偏进行频偏校正。频偏校正模块233包括但不限于为可调节的匹配电路,例如为开关加不同参数的匹配电路,通过开关选择不同的匹配电路,从而进行不同参数的频偏校正;频偏校正模块233还可以是用于改变天线辐射体212的有效长度的电路或模块,通过改变天线辐射体212的有效长度校正天线辐射体212的工作频率。频偏校正模块233可以连续实时地对天线辐射体212进行频偏校正,即在天线辐射体212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都进行频偏校正,以保证天线辐射体212在任意时刻都能正常工作;或者,频偏校正模块233可以仅在需要的时刻进行频偏校正,例如当天线辐射体212到达移出收容空间的极限位置时,频偏校正模块233进行频偏校正。后一种方式是考虑到用户通常会在活动座211滑动到位后才进行通信,因此只在此时进行频偏校正以降低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和天线组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地极,以及用于收容所述天线组件的收容空间;所述天线组件包括馈源、传输线、活动座及设于所述活动座上的天线辐射体,所述活动座可带动所述天线辐射体移出或者缩回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传输线具有内芯,所述内芯电连接所述馈源与所述天线辐射体,所述内芯外包裹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内芯相绝缘;所述导电层外套设有接地套,所述接地套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以将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所述接地套安装在所述接地部上,以通过所述接地部将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部上用于安装所述接地套的表面上形成卡持槽,所述接地套卡持在所述卡持槽内,以使所述接地套的至少部分外表面与所述卡持槽的内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套上未与所述接地部接触的部分表面覆盖有非屏蔽材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相扣合的后壳与中框,所述后壳与所述中框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在所述后壳上形成出口,所述出口用于供所述活动座移出;所述中框具有所述第一地极;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在所述中框上并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馈源设在所述电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部设在所述中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上还布设有第二地极,所述第二地极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所述接地部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第二地极电连接,进而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座上设有第三地极,所述第三地极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所述接地部设在所述活动座上并与所述第三地极电连接,进而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上还布设有第二地极,所述第二地极与所述第一地极连接;所述第三地极与所述第二地极电连接,以使所述接地部依次通过所述第三地极、所述第二地极与所述第一地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线上未套设所述接地套的部分可随所述天线辐射体的运动而运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限位装置,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限位装置均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天线辐射体的位置以获得所述天线辐射体的位置信息,所述限位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传输线上未套设所述接地套的部分施力,以将所述传输线上未套设所述接地套的部分的运动限制在设定区域内。
CN201820639460.2U 2018-04-28 2018-04-28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89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9460.2U CN208489357U (zh) 2018-04-28 2018-04-28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9460.2U CN208489357U (zh) 2018-04-28 2018-04-28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9357U true CN208489357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5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3946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89357U (zh) 2018-04-28 2018-04-2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93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199A (zh) * 2019-04-22 2019-08-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4121374A (zh) * 2020-08-27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和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199A (zh) * 2019-04-22 2019-08-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4121374A (zh) * 2020-08-27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电缆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63042B2 (en) Radiating enclosure
TWI520437B (zh) 具有基於槽孔之寄生元件之天線結構
US9401539B2 (en) Integrated antenna with the device housing
JP5516681B2 (ja) マルチモードアンテ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同アンテナを用いた携帯無線端末
CN201307636Y (zh) 手持型电子设备和手持型电子设备天线
CN103457024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8608359U (zh) 电子设备
EP2565983A2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antenna device
KR101634274B1 (ko) 안테나 구조체
CN106707729B (zh) 智能手表
KR20140107145A (ko) 카메라용 안테나 장치
US10924841B2 (en) Bluetooth sport earphone
CN203434277U (zh) 一种副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8489357U (zh) 电子设备
US10381712B2 (en) Dual-band wireless LAN antenna
KR100649791B1 (ko) 안테나와 컨덕터들 사이의 에너지 커플링을 방지하는 요소를 편입한 기판 안테나
CN109565624A (zh) 用于无线麦克风的次级天线
CN208127426U (zh) 电子设备
JP2003318622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CN109301447B (zh) 一种终端
EP2824764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antenna device
CN10745304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952347B (zh) 电子设备
JP2006093998A (ja) 携帯通信機
JP2014003608A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