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81532U -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 Google Patents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1532U
CN208481532U CN201720993617.7U CN201720993617U CN208481532U CN 208481532 U CN208481532 U CN 208481532U CN 201720993617 U CN201720993617 U CN 201720993617U CN 208481532 U CN208481532 U CN 208481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ion device
invasive lumbar
lumbar fusion
shell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936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金勇
任东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9936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1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1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1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椎间融合器的辅助组件。椎间融合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纳骨粒的空腔且在椎间融合器的前端可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尾端设有第一凹槽口,第二壳体的尾端设有第二凹槽口,两凹槽口之间形成与空腔相连通的开口,椎间融合器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侧孔;辅助组件包括外管套和推杆,外管套的头部可与椎间融合器的开口作用,外管套开设有与椎间融合器的尾端的开口连通的滑动管腔,推杆能在所述滑动管腔内滑动。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在植入椎间融合器后,通过辅助组件与椎间融合器的开口作用,使椎间融合器横向扩张,能以小切口的方式植入融合器并利用原位扩张提高融合率。

Description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脊柱椎体病变用的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椎间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背景技术
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腰椎不稳、椎体滑脱引起的下腰痛和由大量创伤引起的脊柱失稳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导致脊柱失能的首要原因,脊柱疾病治疗的目标就是减轻下腰痛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手术来治疗因退行性改变、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脊椎不稳、滑脱,通过使局部上、下节段形成骨性融合来重建脊椎力学稳定性。椎间融合术包括自体骨移植融合和异体骨移植融合,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增加供区创伤、不能提供即时的机械稳定等缺点使得椎间融合术得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异体骨移植不仅费用高、数量有限而且由异体骨引起的病毒传播和免疫排斥也是影响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为了提高骨移植融合率,减少外固定依赖性,改善和保持脊柱的曲度,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Cage)应运而生。现有技术中,Cage按照结构主要分为三类:1、带有螺纹的中空圆柱体状;2、垂直环形融合器,如钛笼和环形融合器;3、长立方体形,中空,四周开孔,内部填充骨屑,平放于椎间隙内,融合面有不同形状的锯齿结构,以防前后滑动并通过增加界面摩擦力从而加强与终板的固定。
良好的椎间融合效果有赖于上下椎体间形成牢固的骨性连接,即骨性融合,而非单纯依赖移植物或融合器提供支撑。较大体积的植入物在椎间隙中不容易出现下沉或嵌入椎体内,因为具有较大体积的植入物容易向周围传导轴向压应力。所以,进行椎间融合时必须保留上下椎体的骨性终板,将融合器放置在终板的后外侧位置,选择与椎间隙高度相符合的融合器,否则当植入椎间隙的融合器植骨较少时,其与椎体终板的接触面积减少,椎体终板下骨质疏松,骨密度下降将导致植骨长入融合器孔隙的比例降低,导致椎间不融合,手术失败。理论上来讲,融合器体积越大、与终板接触面积就越大,植入骨量越大,能提高椎体间的稳定性、防止下沉,增加融合率。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临床手术患者年龄越来越大,为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和术后长时间卧床引起老龄患者的并发症,急需一种可扩张式融合器,在不增加融合器体积的情况下,能在小切口内植入椎间隙,继而在到达合适位置后原位扩张,扩大融合器内的植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在融合器原始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植骨量,提高椎间融合率的同时仅需要采用小切口或微创的方式就能植入椎间融合器,增加植入的安全性。
上述的椎间融合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骨粒的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的轴性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为外凸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设有第一凹槽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尾端设有第二凹槽口,所述第一凹槽口和所述第二凹槽口之间形成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侧孔。
上述的椎间融合器,所述开口为锥形,所述锥形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向其前端的方向其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开口内设有内螺纹。
上述的椎间融合器,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
上述的椎间融合器,所述限位孔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开口的中心呈对称分布。
所述椎间融合器为楔形,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高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均为与椎间高度相匹配的弧形面且均具有锯齿结构。
上述的椎间融合器,所述椎间融合器由PEEK材料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椎间融合器,将融合器分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个壳体之间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骨粒的空腔,且两个壳体可绕前端的轴性结构转动,通过在尾端设置开口可以撑顶两个壳体使之转动,实现椎间融合器的扩张。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扩张该椎间融合器的辅助组件。辅助组件包括外管套和推杆,所述外管套的头部通过椎间融合器的开口与所述椎间融合器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管套开设有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开口连通的滑动管腔,所述推杆能在所述滑动管腔内滑动。
上述的辅助组件,所述外管套的头部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所述外管套的头部设有与所述开口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上述的辅助组件,所述外管套上设有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限位孔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外管套的外侧壁上,所述限位杆相对于所述外管套转动时能够调整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外管套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所述外管套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还连接有限位弹簧,当所述限位杆插入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远离时,所述限位弹簧拉伸以限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张开距离。
上述的辅助组件,所述滑动管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推杆设有外螺纹,所述推杆通过螺纹传动在所述滑动管腔内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用于扩张椎间融合器的辅助组件,与椎间融合器配合使用,辅助组件包括外管套和推杆,外管套头部与椎间融合器的开口作用实现椎间融合器的扩张,通过推杆将骨粒导入椎间融合器的空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辅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外管套及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椎间融合器;11、第一壳体;111、第一壳体的尾端;112、第一凹槽口;12、第二壳体;121、第二壳体的尾端;122、第二凹槽口;13、空腔;14、轴性结构;15、椎间融合器的前端;16、椎间融合器的尾端;17、开口;18、侧孔;19、限位孔;2、辅助组件;21、外管套;211、限位杆;212、限位弹簧;213、外管套的头部;214、外管套的尾部;215、滑动管腔;22、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椎间融合器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骨粒的空腔13,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通过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15的轴性结构14可转动连接,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15为外凸的弧形面。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15相对应的另一端为椎间融合器的尾端16,且组成椎间融合器的尾端16的为第一壳体的尾端111和第二壳体的尾端121,第一壳体的尾端111设有第一凹槽口112,所述第二壳体的尾端121设有第二凹槽口122,所述第一凹槽口112和所述第二凹槽口122之间形成与空腔13相连通的开口17,通过作用于椎间融合器的尾端16的开口17可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轴性结构14转动从而实现椎间融合器1的扩张。所述椎间融合器1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与所述空腔13连通的侧孔18,椎间融合器1的空腔13内填充有自体骨质,自体骨质可以通过椎间融合器1的侧孔18与上下骨性终板融合,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实现最大植骨容量,便于周围骨质的长入。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为用于扩张上述椎间融合器1的辅助组件2,辅助组件2包括外管套21和推杆22。外管套的头部213通过椎间融合器1的开口17与上述椎间融合器1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管套的头部213作用于开口17能使融合器1横向扩张;外管套21开设有与所述椎间融合器1的开口17连通的滑动管腔215,所述推杆22能在所述滑动管腔215内滑动。将骨粒放入外管套21的滑动管腔215内,然后通过推杆22在滑动管腔215内滑动将骨粒推至上述椎间融合器1的空腔13内。
推杆22在外管套21的滑动管腔215内滑动,推动骨粒填充入椎间融合器1的空腔13中,当填充植骨完成后,将椎间融合器1打入至椎间的合适位置,通过外管套的头部213作用于开口17处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绕轴性结构14转动,进而使椎间融合器1横向扩张,椎间融合器1向两侧横向平移撑开使椎间融合器1离开终板的中心位置,更靠近终板后外侧,植骨后与上下终板更紧密接触,增大了椎间融合器1与椎体上下终板组织的接触的面积。
进一步地,上述的开口17为锥形,所述锥形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16向其前端的方向其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开口17内设有内螺纹,上述辅助组件2的外管套的头部213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所述外管套的头部213设有与所述开口17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上述外管套的头部213的最前端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开口17的最大端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开口的最小端的直径。通过螺纹连接使外管套21拧入椎间融合器1,拧入螺纹圈的数量决定了椎间融合器1扩张的距离,随着拧入螺纹圈数的增加椎间融合器1张开的角度变大。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椎间融合器1打入时分开且在扩张过程中横向打开过大,上述的椎间融合器的尾端16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19,所述限位孔19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上。
相应地,外管套21上设有能够分别插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的限位孔19内的限位杆211;限位杆21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外管套21的外侧壁上,限位杆211相对于外管套21转动时能够调整限位杆211与外管套2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外管套21的外侧壁与限位杆211之间还连接有限位弹簧212,当限位杆211插入限位孔19内,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相互远离时,限位弹簧212拉伸以限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张开距离。此限位杆211插入限位孔19内,通过限位弹簧212拉伸限位杆211,进而限位杆211再与限位孔19作用以限制椎间融合器1张开的角度,允许椎间融合器1在一定范围内扩张。
进一步地,上述的椎间融合器1的限位孔19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上,所述限位孔19沿所述开口17的中心呈对称分布。相应地,上述的辅助组件2的限位杆211为两个,分别插入所述的两个限位孔19内限制椎间融合器1的打开角度。对称分布的两个限位杆211作用于两个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两个限位孔212内,使椎间融合器1向两边的扩张距离相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椎间融合器1为楔形,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15高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16,所述椎间融合器1的上下表面均为与椎间高度相匹配的弧形面,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结构特征,保证了其在椎间隙的最佳解剖位置;且所述椎间融合器1的上下表面均具有锯齿结构,可增加接触界面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椎间融合器1向后方的椎管内退出,避免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
优选地,上述辅助组件2的外管套21的滑动管腔215内设有内螺纹,推杆22设有外螺纹,所述推杆通过螺纹传动在所述滑动管腔215内转动。推杆通过螺纹传动在所述滑动管腔215内转动,采用螺纹传动的方式运动准确率高,通过拧入推杆22将裁剪好的骨粒完成骨粒在椎间融合器1的空腔13内的填充。
进一步地,上述的椎间融合器1由高分子聚合物PEEK(Polytheretherketone)制成;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易于通过X线观察Cage内骨的融合情况。
融合器1的植入方法如下:
将填充骨粒置于外管套21的滑动管腔215内,然后连接推杆22和外管套21,将外管套的头部213的外螺纹与椎间融合器1的开口17的内螺纹连接,滑动推杆22完成骨粒在椎间融合器1的空腔13中的填充;继而将椎间融合器1打入椎体间合适位置;可以继续沿螺纹拧入融合器1的开口17,这时融合器左右两部分沿着融合器的尾端16的中线打开,随着外管套21拧入越深,椎间融合器1横向扩张打开越大,椎间融合器1椎体中央出现空间。此时椎间融合器1从前后位为长方形的形状变成三角形,向两侧横向平移撑开使椎间融合器1离开终板的中心位置,更靠近终板后外侧,植骨后与上下终板更紧密接触,增大了椎间融合器1与椎体上下终板组织的接触的面积,其接触面积大于传统的箱形融合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两个壳体之间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骨粒的空腔13,且两个壳体可绕前端转动,通过在尾端设置开口可以控制两个壳体转动,实现椎间融合器1的扩张。一种用于扩张椎间融合器1的辅助组件2,与椎间融合器1配合使用,辅助组件2包括外管套21和推杆22,外管套的头部213与椎间融合器1的开口17作用实现融合器1的扩张,通过推杆22将骨粒导入融合器1的空腔13。
在植入椎间融合器1后,通过外管套的头部213与椎间融合器1的开口17作用,使椎间融合器1横向扩张,增大椎间融合器1与椎体上下终板组织的接触面积,能以小切口的方式植入椎间融合器1并利用原位扩张提高融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纳骨粒的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的轴性结构可转动连接,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为外凸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壳体的尾端设有第一凹槽口,所述第二壳体的尾端设有第二凹槽口,所述第一凹槽口和所述第二凹槽口之间形成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上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侧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锥形,所述锥形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向其前端的方向其横截面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开口内设有内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开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开口的中心呈对称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为楔形,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前端高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尾端,所述椎间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均为与椎间高度相匹配的弧形面且均具有锯齿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由PEEK材料制成。
7.一种用于扩张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的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外管套和推杆,所述外管套的头部通过椎间融合器的开口与所述椎间融合器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管套开设有与所述椎间融合器的开口连通的滑动管腔,所述推杆能在所述滑动管腔内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套的头部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所述外管套的头部设有与所述开口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套上设有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的限位孔内的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外管套的外侧壁上,所述限位杆相对于所述外管套转动时能够调整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外管套的轴线之间的夹角,
所述外管套的外侧壁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还连接有限位弹簧,当所述限位杆插入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远离时,所述限位弹簧拉伸以限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张开距离。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管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推杆设有外螺纹,所述推杆通过螺纹传动在所述滑动管腔内转动。
CN201720993617.7U 2017-08-09 2017-08-09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Active CN208481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93617.7U CN208481532U (zh) 2017-08-09 2017-08-09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93617.7U CN208481532U (zh) 2017-08-09 2017-08-09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1532U true CN208481532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5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93617.7U Active CN208481532U (zh) 2017-08-09 2017-08-09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15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4566A (zh) * 2017-08-09 2017-11-10 丁金勇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4566A (zh) * 2017-08-09 2017-11-10 丁金勇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CN107334566B (zh) * 2017-08-09 2023-10-17 丁金勇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6966B2 (en)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spacer
US8778027B2 (en) Implant apparatus and method including tee and screw mechanism for spinal fusion
US68934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expandable spinal fusion cage
US20140194992A1 (en) Expandable interbody (lateral, posterior, anterior) multi-access cage for spinal surgery
US20140336764A1 (en) Expandable spinal fusion cage
US20070067035A1 (en) Steerable interbody fusion cage
CN107334566A (zh)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CN104116552B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及其安装工具
ZA200703665B (en) Spinal plug for a minimally invasive facet joint fusion system
JP2011515193A (ja) 脊椎に配置される折り畳み可能な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に関連する方法
CN103610523A (zh) 微创侧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CN105796215B (zh) 可撑开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10013366B (zh) 一种可植骨高度可调的椎间融合器
US10660766B2 (en) Bone trabecular fusion cage
CN203662946U (zh) 微创侧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CN105232191A (zh) 横向可撑开椎间融合装置
CN211356082U (zh) 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融合器
CN208481532U (zh) 椎间融合器及用于扩张该融合器的辅助组件
CN206261625U (zh) 撑开器
CN212234810U (zh) 一种可撑开椎间融合器
CN114129314A (zh) 一种可撑开椎间植入物
CN105662661B (zh) 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椎间植骨融合器和人工椎间盘
CN209048367U (zh)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装置
CN217286193U (zh) 可撑开椎间融合器及系统
CN209059550U (zh) 体积可变的椎间融合器及其植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