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4106U -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4106U
CN208474106U CN201821144819.5U CN201821144819U CN208474106U CN 208474106 U CN208474106 U CN 208474106U CN 201821144819 U CN201821144819 U CN 201821144819U CN 208474106 U CN208474106 U CN 208474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bush
pump assembly
extension
piston
assembl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448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忠诚
梁社兵
任丽萍
杨森
李直
张荣婷
史正良
丁宁
许甲岿
马利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1448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4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4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410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其中,泵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结构件;气缸,设置在两个结构件之间;活塞组件,设置在气缸内,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套及滑动设置在活塞套内的活塞,位于活塞套的下方的结构件的上端面具有延伸部,结构件通过延伸部与活塞套进行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相对于结构件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活塞套易发生偏心转动、影响泵体组件工作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体组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活塞套容易发生偏心、倾斜转动,导致活塞套易与气缸及活塞发生摩擦,严重地影响了泵体组件的工作效率及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活塞套易发生偏心转动、影响泵体组件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结构件;气缸,设置在两个结构件之间;活塞组件,设置在气缸内,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套及滑动设置在活塞套内的活塞,位于活塞套的下方的结构件的上端面具有延伸部,结构件通过延伸部与活塞套进行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相对于结构件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结构件包括下法兰。
进一步地,结构件包括下法兰及下限位板,下限位板位于气缸与下法兰之间,延伸部设置在下限位板或下法兰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延伸部伸入活塞套内且与活塞套的内表面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活塞套的下端面具有第六限位凹槽,延伸部伸入第六限位凹槽内且与第六限位凹槽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活塞套的上端面与位于活塞套上方的结构件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相对于结构件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位于活塞套上方的结构件为上法兰。
进一步地,活塞套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上法兰的下端面具有凹部,第一延伸部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在活塞套的径向方向上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上法兰的下端面具有朝向活塞套延伸的限位部,限位部与活塞套限位止挡,以防止活塞套相对于上法兰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限位部伸入活塞套内且与活塞套的内表面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活塞套的上端面具有第一限位凹槽,限位部伸入第一限位凹槽内且与第一限位凹槽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结构件包括上法兰及上限位板,上限位板位于上法兰与气缸之间,活塞套的上端面与上限位板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相对于上法兰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活塞套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伸入上限位板的中心孔内,且与上限位板的中心孔的内表面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上限位板朝向活塞套的表面具有第四限位凹槽,活塞套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伸入第四限位凹槽内且与第四限位凹槽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上限位板朝向活塞套的表面具有第三延伸部,第三延伸部伸入活塞套内且与活塞套的内表面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上限位板朝向活塞套的表面具有第三延伸部,活塞套的上端面具有第一限位凹槽,第三延伸部伸入第一限位凹槽内且与第一限位凹槽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结构件包括上法兰和上限位板,上限位板位于上法兰与气缸之间,活塞套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伸入上限位板的中心孔内且与上法兰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相对于上法兰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上法兰的下端面具有凹部,第一延伸部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在活塞套的径向方向上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上法兰的下端面具有朝向活塞套延伸的限位部,限位部与第一延伸部限位止挡,以防止活塞套相对于上法兰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结构件还包括位于活塞组件上方的上法兰,泵体组件还包括:转轴,转轴依次穿设在上法兰、活塞套及下法兰,且转轴与上法兰及下法兰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体机械,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上述的流体机械。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泵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结构件、气缸及活塞组件。其中,气缸设置在两个结构件之间。活塞组件设置在气缸内,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套及滑动设置在活塞套内的活塞,位于活塞套的下方的结构件的上端面具有延伸部,结构件通过延伸部与活塞套进行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相对于结构件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这样,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位于活塞套下方的结构件的延伸部能够对活塞套进行限位止挡,进而避免活塞套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保证活塞套能够正常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活塞套易发生偏心转动、影响泵体组件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及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泵体组件的下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三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图7中的泵体组件的下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7中的泵体组件的活塞套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四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1中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1中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的俯视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五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5中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5中的泵体组件的活塞套的剖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5中的泵体组件的下法兰的俯视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20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22示出了图20中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图20中的泵体组件的下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24示出了图20中的泵体组件的活塞套的剖视图;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6示出了图25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27示出了图25中的泵体组件的下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28示出了图25中的泵体组件的上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29示出了图25中的泵体组件的活塞套的剖视图;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1示出了图30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32示出了图30中的泵体组件的上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33示出了图30中的泵体组件的下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34示出了图30中的泵体组件的活塞套的剖视图;
图3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九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6示出了图35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37示出了图35中的泵体组件的上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38示出了图35中的泵体组件的下限位板的剖视图;
图39示出了图35中的泵体组件的活塞套的剖视图;
图4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1示出了图40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42示出了图40中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的仰视图;
图43示出了图42中的上法兰的剖视图;
图44示出了图40中的泵体组件的下限位板的剖视图;以及
图45示出了图40中的泵体组件的活塞套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上法兰;111、凹部;112、限位部;12、下法兰;13、下限位板;14、上限位板;141、第四限位凹槽;142、第三延伸部;20、气缸;30、转轴;40、活塞套;41、第一延伸部;42、第一限位凹槽;44、台阶面;45、第六限位凹槽;50、活塞;80、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活塞套易发生偏心转动、影响泵体组件工作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泵体组件包括两个结构件、气缸20及活塞组件。其中,气缸20设置在两个结构件之间。活塞组件设置在气缸20内,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套40及滑动设置在活塞套40内的活塞50,位于活塞套40的下方的结构件的上端面具有延伸部80,结构件通过延伸部80与活塞套40进行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40相对于结构件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位于活塞套40下方的结构件的延伸部80能够对活塞套40进行限位止挡,进而避免活塞套40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保证活塞套40能够正常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活塞套易发生偏心转动、影响泵体组件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及工作性能。
如图3所示,结构件包括下法兰12。具体地,延伸部80设置在下法兰12的上端面上,通过延伸部80与活塞套40之间的限位配合实现下法兰12对活塞套40径向方向的限位止挡。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延伸部80伸入活塞套40内且与活塞套40的内表面限位止挡,以对活塞套40进行径向方向的限位止挡,防止活塞套40的下端相对于下法兰12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避免活塞套40与活塞50或气缸20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泵体组件的正常运行,提升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及工作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80为偏心凸台,且偏心凸台在下法兰12上的偏心量为e。
如图1和图2所示,泵体组件还包括上法兰11及转轴30。其中,上法兰11位于活塞组件的上方。转轴30依次穿设在上法兰11、活塞套40及下法兰12,且转轴30与上法兰11及下法兰12同轴设置。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转轴30绕上法兰11的中心轴线旋转,活塞套40绕凹部111的中心轴线旋转,活塞50相对于活塞套40仅往复运动,活塞50相对于转轴30往复运动,两个往复运动相互垂直,即泵体组件的运行遵循十字滑块机构原理。随着活塞50与活塞套40之间的往复运动,活塞50的头部弧面、气缸20的内表面、活塞套40的导向孔之间形成的两个空腔容积逐渐变化,完成吸气、压缩、排气过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流体机械(未示出),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可选地,流体机械为压缩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未示出),包括上述的流体机械。可选地,换热设备为空调器。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结构件的结构不同。
如图4至图6所示,结构件包括下法兰12及下限位板13,下限位板13位于气缸20与下法兰12之间,延伸部80设置在下限位板13的上端面。具体地,下限位板13上的延伸部80伸入活塞套40内且与活塞套40的内表面限位止挡,以对活塞套40进行径向方向的限位止挡,防止活塞套40的下端相对于下限位板13及下法兰12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避免活塞套40与活塞50或气缸20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泵体组件的正常运行,提升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及工作性能。
可选地,延伸部80为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与下限位板13的中心孔同轴设置。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延伸部设置在下法兰的上端面。具体地,下法兰上的延伸部对活塞套的下端进行限位止挡,以防止活塞套的下端相对于下法兰(下限位板)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同时,活塞套的上端被上法兰限位支撑,进而使得活塞套的上、下两端均被限位支撑,避免活塞套与活塞或气缸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泵体组件的正常运行,提升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及工作性能。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活塞套40的结构及延伸部80的设置位置不同。
如图7至图10所示,延伸部80设置在下限位板13上,活塞套40的下端面具有第六限位凹槽45,延伸部80伸入第六限位凹槽45内且与第六限位凹槽45限位止挡。具体地,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下限位板13与下法兰12固定连接,下限位板13的延伸部80伸入活塞套40的第六限位凹槽45内,且对第六限位凹槽45进行限位止挡,进而实现下限位板13对活塞套40下端的限位、支撑,使得活塞套40的下端被下限位板13支撑限位,避免活塞套40与活塞50或气缸20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泵体组件的正常运行,提升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及工作性能。
可选地,延伸部80和第六限位凹槽45为环状结构,且延伸部80与下限位板13的中心孔同轴设置,延伸部80和第六限位凹槽45同轴设置。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延伸部80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延伸部80由多个弧形段形成,且多个弧形段间隔设置。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法兰11的结构不同。
如图11至图14所示,活塞套40的上端面与位于活塞套40上方的结构件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40相对于结构件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其中,位于活塞套40上方的结构件为上法兰11。具体地,上法兰11能够对活塞套40的上端进行径向方向的限位止挡。同时,下法兰12能够对活塞套40的下端进行径向方向的限位止挡,进而使得活塞套40的上、下两端均被限位支撑,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运行稳定性。
具体地,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41,上法兰11的下端面具有凹部111,第一延伸部41伸入至凹部111内且与凹部111在活塞套40的径向方向上限位止挡。这样,活塞套40的第一延伸部41伸入上法兰11的凹部111内且与凹部111限位止挡,实现上法兰11对活塞套40的径向限位。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凹部111与第一延伸部41限位止挡,保证第一延伸部41在凹部111内进行转动,而不会发生第一延伸部41在径向方向上的移位,以实现上法兰11对活塞套40的上端的限位、支撑,防止活塞套40发生偏心、倾斜转动,保证泵体组件正常运行,提升泵体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41和凹部111呈环形,且第一延伸部41、凹部111及活塞套40同轴设置。这样,活塞套40与上法兰11偏心设置,且偏心量为泵体组件的偏心量e。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活塞套40的第一延伸部41能够在上法兰11的凹部111内绕活塞套40的中心轴线(或凹部111的中心轴线)转动,保证上法兰11对活塞套40的限位、支撑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部41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延伸部41为双层环状结构,至少一层环状结构与凹部111的内侧槽壁或外侧槽壁进行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延伸部41的结构更加多样性,进而使得活塞套40的加工、制造更加容易、简单,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为多个凸台结构,且多个凸台沿活塞套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凹部111为凹槽。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的槽宽大于第一延伸部41的厚度。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一延伸部41位于凹槽内,进而保证凹槽能够对第一延伸部41进行限位止挡,提升上法兰11对活塞套40的限位可靠性,提升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的内侧槽壁与第一延伸部41靠近活塞套40的中心一侧的表面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且预定距离大于等于5um且小于等于40um。具体地,凹槽的内侧槽壁对第一延伸部41靠近活塞套40的中心一侧的表面进行限位止挡,防止二者之间发生径向移位。同时,为了保证活塞套40能够正常转动,在凹槽的内侧槽壁与第一延伸部41靠近活塞套40的中心一侧的表面之间具有预定距离,既保证凹槽能够对第一延伸部41进行径向限位,还使得第一延伸部41能够相对于凹槽转动,进而提升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凹部111与上法兰11偏心设置,且偏心量为e。这样,通过上述方式确定泵体组件的偏心量,使得泵体组件的偏心量更加容易保证,偏心量e的确定更加可靠、简单。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上法兰11及活塞套40的结构不同。
如图15至图19所示,上法兰11的下端面具有朝向活塞套40延伸的限位部112,限位部112与活塞套40限位止挡,以防止活塞套40相对于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具体地,限位部112伸入活塞套40内且与活塞套40的内表面限位止挡,活塞套40的内表面上具有台阶面44,且台阶面44位于活塞套40朝向上法兰11的端部,限位部112与台阶面44限位配合,以实现上法兰11对活塞套40的径向限位,防止活塞套40在径向方向上发生移位,实现上法兰11对活塞套40的上端的限位、支撑,防止活塞套40发生偏心、倾斜转动,保证泵体组件正常运行,提升泵体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12为环状结构且与活塞套40同轴设置。其中,限位部112与上法兰11偏心设置,且偏心量为e。这样,通过上述方式确定泵体组件的偏心量,使得泵体组件的偏心量更加容易保证,偏心量e的确定更加可靠、简单。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结构件、活塞套40及上法兰11的结构不同。
如图20至图24所示,结构件还包括上法兰11及上限位板14,上限位板14位于上法兰11与气缸20之间,活塞套40的上端面与上限位板14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40相对于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其中,下限位板13上具有延伸部80,且延伸部80伸入至活塞套40内。这样,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活塞套40的上端被上限位板14限位、支撑,进而防止活塞套40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保证活塞套40能够正常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活塞套易发生偏心转动、影响泵体组件工作效率的问题。
具体地,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41,第一延伸部41伸入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内,且与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的内表面限位配合。具体地,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上法兰11与上限位板14固定连接,第一延伸部41伸入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内且能够与中心孔的孔壁限位配合,以对活塞套40的上端进行径向方向的限位,防止活塞套40的上端相对与上法兰11或上限位板14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避免活塞套40与活塞50或气缸20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泵体组件的正常运行。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41呈环形,且第一延伸部41与活塞套40同轴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保证活塞套40能够相对于上法兰11进行转动,进而保证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活塞套40与上法兰11偏心设置,且偏心量为泵体组件的偏心量e。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活塞套40的第一延伸部41能够在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内绕活塞套40的中心轴线转动,保证上限位板14对活塞套40的限位、支撑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部41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延伸部41为双层环状结构,最外层的环状结构与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的内表面进行限位止挡。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延伸部41的结构更加多样性,进而使得活塞套40的加工、制造更加容易、简单,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可选地,第一延伸部41为凸环,凸环与活塞套40同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部41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延伸部41为至少一个凸起,当凸起为多个时,多个凸起围绕形成的圆与活塞套40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法兰11的下端面具有朝向活塞套40延伸的限位部112,且限位部112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1的内侧,以对第一延伸部41进行限位止挡。具体地,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活塞套40的第一延伸部41受到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及限位部112的径向方向的限位,进一步防止活塞套40的上端相对于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上限位板14及上法兰11的结构不同。
如图25至图29所示,上限位板14朝向活塞套40的表面具有第四限位凹槽141,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41,第一延伸部41伸入第四限位凹槽141内且与第四限位凹槽141限位止挡。具体地,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第一延伸部41伸入活塞套40的第四限位凹槽141内且与第四限位凹槽141限位止挡,进而实现上限位板14对活塞套40上端的限位、支撑,避免活塞套40与活塞50或气缸20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泵体组件的正常运行。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可选地,第四限位凹槽141为环形槽。具体地,环形槽与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同轴设置。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实施例八
实施例八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上限位板14及上法兰11的结构不同。
如图30至图34所示,上限位板14朝向活塞套40的表面具有第三延伸部142,第三延伸部142伸入活塞套40内且与活塞套40的内表面限位止挡。具体地,活塞套40的内表面上具有台阶面44,且台阶面44位于活塞套40朝向上法兰11的端部,第三延伸部142伸入活塞套40的台阶面44内对台阶面44限位止挡,以实现上法兰11对活塞套40径向方向的限位。
可选地,第三延伸部142为环形结构,且环形结构与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同轴设置。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延伸部142的结构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三延伸部142由多个圆弧段围绕形成,且多个圆弧段围绕形成的圆与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同轴设置。
实施例九
实施例九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上法兰11、上限位板14及活塞套40的结构不同。
如图.35至图39所示,上限位板14朝向活塞套40的表面具有第三延伸部142,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限位凹槽42,第三延伸部142伸入第一限位凹槽42内且与第一限位凹槽42限位止挡。具体地,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第三延伸部142伸入至第一限位凹槽42内以对第一限位凹槽42进行限位、支撑,以实现上限位板14对活塞套40的上端的限位、支撑,避免活塞套40与活塞50或气缸20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泵体组件的正常运行。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可选地,第三延伸部142为环形结构,且环形结构与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同轴设置。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第一限位凹槽42为环形槽,且环形槽与活塞套40同轴设置。
实施例十
实施例十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结构件的结构不同。
如图40至图45所示,结构件包括上法兰11和上限位板14,上限位板14位于上法兰11与气缸20之间,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41,第一延伸部41伸入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内且与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活塞套40相对于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具体地,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活塞套40的第一延伸部41伸入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内且与上法兰11的下端面限位配合,上法兰11对活塞套40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进而防止活塞套40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保证活塞套40能够正常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活塞套易发生偏心转动、影响泵体组件工作效率的问题。
如图43所示,上法兰11的下端面具有凹部111,第一延伸部41伸入凹部111内且与凹部111限位止挡,以防止活塞套40相对于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第一延伸部41的外表面与凹部111的内壁面能够进行限位配合,防止二者之间发生径向位移,进而防止活塞套40相对于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保证活塞套40的稳定运行,提升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及工作效率。
可选地,凹部111为环形槽。
可选地,凹部111在上法兰11上偏心设置,且偏心量为e。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位于活塞套下方的结构件的延伸部能够对活塞套进行限位止挡,进而避免活塞套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径向方向上的移动,保证活塞套能够正常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活塞套易发生偏心转动、影响泵体组件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及工作性能。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结构件;
气缸(20),设置在两个所述结构件之间;
活塞组件,设置在所述气缸(20)内,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套(40)及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套(40)内的活塞(50),位于所述活塞套(40)的下方的所述结构件的上端面具有延伸部(80),所述结构件通过所述延伸部(80)与所述活塞套(40)进行限位配合,以防止所述活塞套(40)相对于所述结构件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下法兰(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下法兰(12)及下限位板(13),所述下限位板(13)位于所述气缸(20)与所述下法兰(12)之间,所述延伸部(80)设置在所述下限位板(13)或所述下法兰(12)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80)伸入所述活塞套(40)内且与所述活塞套(40)的内表面限位止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40)的下端面具有第六限位凹槽(45),所述延伸部(80)伸入所述第六限位凹槽(45)内且与所述第六限位凹槽(45)限位止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40)的上端面与位于所述活塞套(40)上方的所述结构件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所述活塞套(40)相对于所述结构件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活塞套(40)上方的所述结构件为上法兰(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41),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具有凹部(111),所述第一延伸部(41)伸入至所述凹部(111)内且与所述凹部(111)在所述活塞套(40)的径向方向上限位止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具有朝向所述活塞套(40)延伸的限位部(112),所述限位部(112)与所述活塞套(40)限位止挡,以防止所述活塞套(40)相对于所述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12)伸入所述活塞套(40)内且与所述活塞套(40)的内表面限位止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限位凹槽(42),所述限位部(112)伸入所述第一限位凹槽(42)内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42)限位止挡。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上法兰(11)及上限位板(14),所述上限位板(14)位于所述上法兰(11)与所述气缸(20)之间,所述活塞套(40)的上端面与所述上限位板(14)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所述活塞套(40)相对于所述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41),所述第一延伸部(41)伸入所述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内,且与所述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的内表面限位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14)朝向所述活塞套(40)的表面具有第四限位凹槽(141),所述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41),所述第一延伸部(41)伸入所述第四限位凹槽(141)内且与所述第四限位凹槽(141)限位止挡。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14)朝向所述活塞套(40)的表面具有第三延伸部(142),所述第三延伸部(142)伸入所述活塞套(40)内且与所述活塞套(40)的内表面限位止挡。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14)朝向所述活塞套(40)的表面具有第三延伸部(142),所述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限位凹槽(42),所述第三延伸部(142)伸入所述第一限位凹槽(42)内且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42)限位止挡。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上法兰(11)和上限位板(14),所述上限位板(14)位于所述上法兰(11)与所述气缸(20)之间,所述活塞套(40)的上端面具有第一延伸部(41),所述第一延伸部(41)伸入所述上限位板(14)的中心孔内且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之间限位配合,以防止所述活塞套(40)相对于所述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具有凹部(111),所述第一延伸部(41)伸入至所述凹部(111)内且与所述凹部(111)在所述活塞套(40)的径向方向上限位止挡。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具有朝向所述活塞套(40)延伸的限位部(112),所述限位部(112)与所述第一延伸部(41)限位止挡,以防止所述活塞套(40)相对于所述上法兰(11)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结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活塞组件上方的上法兰(11),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
转轴(30),所述转轴(30)依次穿设在所述上法兰(11)、所述活塞套(40)及所述下法兰(12),且所述转轴(30)与所述上法兰(11)及所述下法兰(12)同轴设置。
21.一种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
22.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流体机械。
CN201821144819.5U 2018-07-18 2018-07-18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74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4819.5U CN208474106U (zh) 2018-07-18 2018-07-18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4819.5U CN208474106U (zh) 2018-07-18 2018-07-18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4106U true CN208474106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4481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474106U (zh) 2018-07-18 2018-07-18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41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9109A (zh) * 2018-07-18 2018-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11140504A (zh) * 2019-11-22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9109A (zh) * 2018-07-18 2018-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8799109B (zh) * 2018-07-18 2024-04-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11140504A (zh) * 2019-11-22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9104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8474106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5604937B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CN204877938U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CN108799109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8799108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8869278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8799105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5064265U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CN211397889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3511219B (zh) 具有差动活塞控制的可变的径向流体装置
CN205401107U (zh) 流体机械和换热设备
CN208595058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8869279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4877942U (zh) 压缩机和换热设备
CN208564963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8799106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8474108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8578716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8578715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8474107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8518882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08595059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8799103B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108799107A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4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