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3678U - 定位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定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3678U
CN208473678U CN201820385179.0U CN201820385179U CN208473678U CN 208473678 U CN208473678 U CN 208473678U CN 201820385179 U CN201820385179 U CN 201820385179U CN 208473678 U CN208473678 U CN 208473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
post
elastic element
axis
mo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851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琳
粘耿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en Made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US16/102,7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22086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3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3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80Safety measures against dropping or unauthorised opening; Braking or immobilising devices; Devices for limiting unrol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0Spring drums operated only by closure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40Roller blinds
    • E06B9/42Parts or details of roller blinds, e.g. suspension devices, blind box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8Operat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e.g. with electric driv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78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direct manual operation, e.g. by tassels, by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80Safety measures against dropping or unauthorised opening; Braking or immobilising devices; Devices for limiting unrolling
    • E06B9/82Safety measures against dropping or unauthorised opening; Braking or immobilising devices; Devices for limiting unrolling automatic
    • E06B9/90Safety measures against dropping or unauthorised opening; Braking or immobilising devices; Devices for limiting unrolling automatic for immobilising the closure member in various chosen posi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58Gui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窗帘的定位系统,其包括一轴柱、一导引件及一移动件。轴柱系相对窗帘为固定不动的设置,导引件邻近轴柱并与窗帘的轴管连动设置,此导引件包含一中轴及一顶抵面,中轴平行且同向于轴柱的长轴,顶抵面大致沿中轴方向延伸且不与中轴共面;移动件套设于轴柱并对应于顶抵面且与轴管连动设置。当帘体受操作而展开或收合时,移动件受轴管的带动而以轴柱为轴心转动,并沿轴柱及导引件往复移动,且移动件在移动时受顶抵面的作用而保持接触轴柱,以与轴柱之间具有一摩擦力,借此配置,在结束操作时,可使窗帘的帘体确实定位。

Description

定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为一种定位系统;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窗帘的帘体的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拉绳式窗帘,以一种无拉绳的卷帘为例,其包括在吊架下方横设可转动的轴管,此轴管于转动时可卷收或是释出遮蔽用的帘体,帘体下方接设有方便使用者手部握拿及兼具配重效果的配重杆。使用者下拉配重杆即可展开帘体,且在任一位置解除下拉力时,该卷帘的煞车结构旋即被启动,以克服藏设于轴管内的弹簧机构产生的回卷力,使帘体处于不动的限位状态。欲卷收帘体时,使用者必须再拉动配重杆向下,先解除煞车结构的限位状态,尔后松手并通过弹簧机构的回卷力,驱使该轴管自动卷收帘体。
然而,现有煞车结构复杂且成本高,如台湾专利号TWM272484的操作省力的珠链机构、或中国专利号CN03229187的自锁式遮阳卷帘装置。在长时间的操作使用之后,容易使得用来实现煞车效果的构件之间产生磨损,导致定位不确实;且现有卷帘为提供足够的回卷力,必须采用弹力较大的预力弹簧,间接提高了制作成本。另外,现有卷帘在卷收帘体时,必须先下拉配重杆以解除煞车结构的限位状态,然而此操作方式对于安装在一窗框中的卷帘而言,当其帘体已展开完全时(即配重杆接近窗框底缘),并无可供操作空间,造成使用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系统,可广泛应用各式窗帘,其操作简易,且定位可靠度高。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系统,其适用于一窗帘,此窗帘具有一帘体、一轴管及一支架,轴管可枢转地连接于支架,且帘体一端连接于轴管并可受操作地自轴管展开或卷收于轴管;定位系统包括:一轴柱、一导引件及一移动件,轴柱固定不动地连接支架,且定义轴柱具有一长轴重合轴柱的轴心,导引件以可随轴管一同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轴管内,此导引件包含一导引主体与轴柱间隔设置,并定义一中轴贯穿导引主体,且此中轴与轴柱的长轴平行且同向延伸;导引主体具有一顶抵面,且此顶抵面位在中轴一侧而与中轴不为共面;移动件套设于轴柱而位于导引主体及轴柱之间,且移动件可受轴管的转动所带动而相对轴柱转动。当帘体受操作而展开或收合时,移动件及导引件受轴管的带动而以轴柱为轴心转动,同时移动件沿轴柱及导引主体往复移动,且移动件在移动时受顶抵面的引导以保持接触轴柱而具有一摩擦力。
在一实施例中,轴柱包含一柱身,并有一螺纹段设置于柱身并对应于导引主体,且移动件套设于螺纹段。
在一实施例中,导引件包含一支脚与导引主体连接,且此支脚以可随轴管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轴管,使轴管在带动导引主体转动时,可同时带动支脚以轴柱为轴心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支脚自导引主体朝向轴柱延伸,且支脚具有一缺口供柱身穿过,使支脚可相对柱身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轴柱还包含一挡部邻近于螺纹段,此挡部位于螺纹段及扣合于柱身的支脚的缺口之间,且挡部的外轮廓大于缺口。
在一实施例中,导引主体的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朝向一第一方向递增;当移动件于轴柱上以第一方向移动时,前述的摩擦力随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递增。
在一实施例中,导引主体包含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分别位在中轴的两端,且顶抵面位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并定义自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帘体展开时,移动件会同时沿着顶抵面及螺纹段以第一方向移动;在帘体收合时,移动件则同时沿着顶抵面及螺纹段以相反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件包含一支撑部及一制动组,此支撑部相对轴柱的径向的距离不变,制动组相对支撑部为可活动地设置,且制动组可随同支撑部沿螺纹段移动;当移动件以第一方向位移时,制动组随着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沿轴柱的径向逐渐朝向螺纹段迫紧,以使摩擦力递增。
在一实施例中,导引主体的顶抵面系面对螺纹段,并位在中轴与螺纹段之间,且顶抵面与轴柱之间的距离,随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递减。
在一实施例中,导引主体的顶抵面位于中轴的一侧,且顶抵面与中轴及轴柱的长轴不为共面。
在一实施例中,制动组包含一弹性元件,此弹性元件与螺纹段对应设置并产生一作用力;当轴管带动移动件以第一方向移动时,随着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作用力递增,使摩擦力递增。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部沿着轴柱的径向设有一通孔,此通孔保持连通顶抵面与螺纹段,且制动组可活动地容设于通孔内;当移动部以第一方向位移时,随着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顶抵面压抵制动组使弹性元件产生的作用力递增,以使制动组与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递增;当移动件以相反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位移时,随着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减,弹性元件的作用力递减,以使制动组与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递减。
在一实施例中,制动组还包含一制动部,制动部位于弹性元件及顶抵面之间,且制动部一端抵靠于顶抵面,另一端抵靠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相对制动部的另一端则抵靠于螺纹段;当移动部以第一方向位移时,制动部随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沿轴柱的径向朝向螺纹段移动,弹性元件受制动部的压抵使作用力递增,以使弹性元件与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递增;当移动件朝向相反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位移时,随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减,弹性元件的作用力递减,并推顶制动件沿轴柱的径向朝向远离螺纹段的方向移动,以使弹性元件与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递减。
在一实施例中,制动组还包含一制动部,制动部的一端枢接于支撑部而可相对支撑部枢摆,另一端连接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相对制动部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导引件的顶抵面,使顶抵面介于弹性元件两端之间,且制动部受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拉拢而靠近螺纹段;当移动件以第一方向位移时,弹性元件随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拉伸,以增加施加于制动部的作用力,使制动部以支撑部为枢轴而沿轴柱的径向朝向靠近螺纹段的方向偏摆并紧抵螺纹段,以增加制动部与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当移动件反向位移时,弹性元件随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减而收缩,以减少施加于制动部的作用力,使摩擦力减少。
在一实施例中,顶抵面具有一滑槽,且弹性元件的一端可活动地勾扣于滑槽,当移动件位移时,弹性元件勾扣于滑槽的一端随制动部的移动而沿滑槽移动。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定位系统,适用于一窗帘,该窗帘具有一帘体、一轴管及一支架,该轴管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支架,且该帘体一端连接于该轴管并可受操作地自该轴管展开或卷收于该轴管;该定位系统包括:
一轴柱,系固定不动地连接该支架,且定义该轴柱具有一长轴重合于该轴柱的轴心;
一导引件,系邻近该轴柱并与该轴管连动设置,定义该导引件的横截面系延伸并正交于该轴柱的长轴方向,且该横截面的面积系以一第一方向递增,且该第一方向平行该长轴的延伸方向;以及
一移动件,系套设于该轴柱,且位于该导引件及该轴柱之间;该移动件及该导引件与该轴管连动设置,当该帘体受操作而展开或收合时,该移动件及该导引件受该轴管的带动而以该轴柱为轴心转动,该移动件并沿该轴柱及该导引件往复移动,且该移动件在移动时保持接触该轴柱而具有一摩擦力;
其中,该摩擦力随该导引件的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而递增。
在一实施例中,该帘体展开时,该移动件沿该轴柱以该第一方向移动;该帘体收合时,该移动件以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件包含一支撑部及一制动部,该支撑部相对该轴柱的径向的距离不变,该制动部相对该支撑部而为可活动地设置,使该制动部随该支撑部沿该轴柱移动;当该移动部位移时,该制动部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而朝向该轴柱靠近,以使该摩擦力递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件还包含一弹性元件与该制动部对应设置,且该弹性元件对该制动部提供一作用力;当该轴管带动该移动件以该第一方向位移时,随该导引件的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该作用力递增,使该摩擦力递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撑部沿该轴柱的径向设有一通孔,且该通孔的开口端保持朝向该导引件;该弹性元件及该制动部系可活动地容设于该通孔内,该制动部位于该弹性元件及该导引件之间,且该制动部一端抵靠于该导引件,另一端抵靠该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相对该制动部的另一端抵靠于该轴柱;当该移动部位移时,该制动部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而朝向该轴柱移动,以使该弹性元件与该轴柱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当该移动件反向位移时,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减,该弹性元件的该作用力推顶该制动件朝向远离该轴柱的方向移动,并使该弹性元件与该轴柱之间的摩擦力递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引件面对该通孔的厚度系以该第一方向呈渐增,使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以该第一方向呈渐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动部的一端枢接于该支撑部而可相对该支撑部枢摆,另一端连接该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相对该制动部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该导引件,使该导引件介于该弹性元件两端之间,且该制动部受该作用力拉拢而靠近该轴柱;当该移动件以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弹性元件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而拉伸,以增加施加于该制动部的该作用力,使该制动部以该支撑部为枢轴更朝向靠近该轴柱的方向偏摆并紧抵该轴柱,以增加该制动部与该轴柱之间的该摩擦力;当该移动件反向位移时,该弹性元件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减而收缩,以减少施加于该制动部的该作用力,使该摩擦力减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引件对应该制动部的另一侧具有一滑槽,且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可活动地勾扣于该滑槽,当该移动件位移时,该弹性元件勾扣于该滑槽的一端随该制动部的移动而于该滑槽中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引件的宽度系以该第一方向呈渐增,使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以该第一方向呈渐增。
在一实施例中,轴柱及支撑部具有相互啮合的公、母螺纹,使移动件可相对轴柱转动并沿轴柱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通过上述配置,当操作窗帘以上收或展开帘体时,移动件受轴管的带动而以轴柱为轴心转动,并沿轴柱及导引件往复移动,且移动件在移动时受顶抵面的作用而保持接触轴柱,以与轴柱之间具有一摩擦力,使得在结束操作时,窗帘的帘体可以确实定位。进一步地,考量帘体在上收及展开时之于轴管的有效重量的变化,利用导引件的顶抵面与中轴之间的距离朝向第一方向呈渐增的配置关系,亦即导引件的宽度或高度朝第一方向逐渐增加,使得与抵顶面对应设置的移动件,在其移动过程中可以改变施加于轴柱的作用力,导致移动件与轴柱之间的摩擦力可呈变化,而可对应展开程度不同的帘体,使其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卷帘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卷帘的帘体呈卷收状态;
图2为卷帘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卷帘的帘体呈展开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定位系统位于图1公开的卷帘中的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3的部分剖视图;
图7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移动件的移动侧视图,其中图7公开定位系统的初始状态;
图10A为图7的10A—10A方向剖视图;
图10B为图10A的制动组的另一态样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定位系统位于图1公开的卷帘中的配置;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前视图,显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位于图1公开的卷帘中的状态;
图13为图12的13-13方向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前视图,显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位于图2公开的卷帘中的状态;
图15为图14的15-15方向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定位系统位于图1公开的卷帘中的配置;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前视图,显示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位于图1公开的卷帘中的状态;
图18为图17的18-18方向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定位系统位于图2公开的卷帘中的配置;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前视图,显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位于图2公开的卷帘中的状态;
图21为图20的21-21方向剖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显示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位于图1公开的卷帘中的配置;
图23为图22公开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放大示意图;
图24为图22的俯视图;
图25为图24的25-25方向剖视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显示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位于图2公开的卷帘中的配置;
图27为图26的俯视图;
图28为图27的28-28方向剖视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显示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位于图1公开的卷帘中的配置;
图30为图29公开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放大示意图;
图31为图29的俯视图;
图32为图31的32-32方向剖视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的立体示意图,显示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定位系统位于图2公开的卷帘中的配置;
图34为图33的俯视图;以及
图35为图34的35-35方向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卷帘
12帘体
14轴管
16支架 162、164塞体
18动力机构 182带动件 184动力弹簧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
20定位系统
22轴柱 222柱身 224螺纹段
226第一挡部 228第二挡部 L轴线
24导引件 242导引主体 2422顶抵面
2424中轴 2424a第一端部 2424b第二端部
244第一支脚 244a第一缺口 246第二支脚 246a第二缺口
26移动件 262支撑部 2622通孔
264制动组 2642、2642’弹性元件
2644制动部 D1第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
30定位系统
32轴柱 322柱身 324螺纹段
326第一挡部 328第二挡部 L轴线
34导引件 342导引主体 3422顶抵面
3424中轴 3424a第一端部 3424b第二端部
344第一支脚 346第二支脚
36移动件 362支撑部 3622通孔
364制动组 3642弹性元件 3644制动部
D1第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
40定位系统
42轴柱 422柱身 424螺纹段
426第一挡部 428第二挡部 L轴线
44导引件 442导引主体 4422顶抵面
4424中轴 4424a第一端部 4424b第二端部
4426凸肋 444第一支脚 446第二支脚
46移动件 462支撑部 4622通孔
464制动组 4642弹性元件 4644制动部
D1第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
50定位系统
52轴柱 522柱身 524螺纹段
526第一挡部 L轴线
54导引件 542导引主体 5422顶抵面
5422a滑槽 5424中轴 5424a第一端部
5424b第二端部 544第一支脚
56移动件 562支撑部 564制动组
5642弹性元件 5644制动部 D1第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
60定位系统
62轴柱 622柱身 624螺纹段
626第一挡部 L轴线
64导引件 642导引主体 6422顶抵面
6422a滑槽 6424中轴 6424a第一端部
6424b第二端部 644第一支脚
66移动件 662支撑部 664制动组
6642弹性元件 6644制动部 D1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其中,图1及图2系分别公开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系统的卷帘其完全收合及完全展开的示意图,图3至图10则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系统的第一实施态样搭配卷帘的配置。其中,卷帘10包含帘体 12、轴管14、支架16及动力机构18,支架16为左右各一,分别固定于窗框或墙上(图未示),轴管14分别通过塞体162、164而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支架16,且动力机构18具有一带动件182,带动件182的外轮廓与轴管 14的内壁相符,使动力机构18可与轴管14连动;帘体12的一端连接于轴管14,当下拉或上推帘体12时,帘体12可自轴管14展开或卷收于轴管14,且同时动力机构18的动力弹簧184在帘体12展开或卷收的过程中蓄积或释出能量;关于卷帘10及其动力机构18的配置系为公知,亦非为本案所请的技术,在此不另赘述。
本实施例的定位系统20包含轴柱22、导引件24及移动件26,且此定位系统20系装设于卷帘10中,其轴柱22与其中一个支架16连接而相对卷帘 10整体为固定不动,导引件24邻近于轴柱22设置。轴柱22包含柱身222、螺纹段224、第一挡部226及第二挡部228,柱身222呈长杆状,定义通过柱身222轴心的延伸线为轴线L,螺纹段224环设于柱身222上,且第一挡部 226及第二挡部228分别设置在靠近螺纹段224的两端;此导引件24具有导引主体242、第一支脚244及第二支脚246,导引主体242具有顶抵面2422,并可定义导引主体具有一中轴2424,此中轴2424与柱身222的轴线L平行且同向延伸,中轴242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2424a及第二端部2424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424a及第二端部2424b恰分别位在导引件24的第一支脚244与第二支脚246连接导引主体242之处;第一支脚244及第二支脚 246则分别具有第一缺口244a及第二缺口246a,且第一缺口244a及第二缺口246a分别扣合于柱身222以撑持导引主体242。其中,第一缺口244a及第二缺口246a的口径系略大于柱身222的外径,使第一支脚244及第二支脚 246可以相对柱身222转动,又对应于第一缺口244a的第一挡部226及对应于第二缺口246a第二挡部228系分别略大于第一缺口244a及第二缺口246a的口径,而可将导引件24的导引主体242限制在使其顶抵面2422与螺纹段 224相互对应的区域。
移动件26大致呈环形体,其套设于轴柱22的螺纹段224外且位于轴柱 22和导引件24之间,其中,轴管14的内壁与移动件26的外部轮廓设有相对应的导沟与导块,又导引件24亦对应于移动件26外部轮廓,因此,当轴管14转动时可一并带动移动件26及导引件24同步且同向转动,使移动件 26以轴柱22为轴心转动,并沿着轴柱12的螺纹段224及导引件14的导引主体242往复移动。为简化配置,本实施例的定位系统20系设置于轴管14 内,且轴柱22系与轴管14同轴设置,但不以此为限,定位系统20亦可视需求而设置于于轴管14外部,但受轴管14的转动而同步作动。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26包含支撑部262及制动组264,制动组264又包含了弹性元件2642及制动部2644。其中,支撑部262呈环形体而环绕于螺纹段224外,使支撑部262相对螺纹段224在轴柱242径向上的距离不变,且支撑部262具有通孔2622,此通孔2622大致沿轴柱22径向的方向贯通支撑部262的壁面,而可连通导引件24的导引主体242与轴柱22的螺纹段224,且通孔2622的开口端面向导引主体242的顶抵面2422;弹性元件2642及制动部2644可活动地设置于通孔2622内,其中,制动部2644位于弹性元件 2642及导引主体242的顶抵面2422之间,使顶抵面2422保持接触制动部2644 的一端,而制动部2644的另一端则抵压弹性元件2642,弹性元件2642相对于制动部2644的另一端则恒抵靠于轴柱22的螺纹段224,而对制动部2644 施加一远离轴柱22的作用力(其配置如图10A所示);其中,支撑部262 具有可以啮合螺纹段224的螺纹,使轴管14带动移动件26转动的同时,亦驱使移动件26于轴柱22的螺纹段224上转动并沿螺纹段224往复移动。然则,实务上,制动组264亦可仅以单一的弹性元件2642’为之(如图10B所示),其同样可受顶抵面2422的抵压产生形变及复形的反作用力,进而使其抵靠在螺纹段224的一面与螺纹段224之间具有摩擦力;然而此实施态样将使得导引主体242的顶抵面2422与弹性元件2642’贴靠的一面也具有摩擦力,如此虽不影响操作定位之效,但恐影响操作卷帘收展的手感。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帘体12卷收于轴管14时为初始状态,即帘体12 呈现如图1所示的状态,此时移动件26的位置靠近第一支脚244,大致对应于导引件24的第一端部2424a,并在此定义第一端部2424a往第二端部2424b 的方向为第一方向D1,其配置及状态如图3至图5所示;当帘体12开始被向下拉动,而使帘体12自轴管14展开并同时驱转轴管14时,轴管14的转动会通过带动件182带动动力机构18作动,使动力弹簧184开始蓄积回复的能量,并且带动移动件26转动,同时移动件26会沿着导引件24依第一方向 D1移动,移动件26的移动行程如图7至图9所示,最终移动至靠近第二端部142使帘体12完全展开如图2所示;移动件26移动过程中,位在支撑部 262的通孔2622中的制动组264,其制动部2644因持续受导引主体242的顶抵面2422的顶抵,而保持朝向轴柱22推顶,使得弹性元件2642承受制动部 2644压力而压缩,进而一边对制动部2644产生反作用力,一边则压抵螺纹段224而与螺纹段224之间恒具有摩擦力;在操作帘体12展开过程中,当停止下拉帘体12时,弹性元件2642与螺纹段224之间的摩擦力、动力机构28 的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反之,当上推帘体12时,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将驱转轴管14以卷收帘体12,同时轴管14会带动移动件26转动,并沿导引主体242以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移动,保持朝向螺纹段224推顶的制动部2466同样对弹性元件2642施加压力,使弹性元件 2642与螺纹段224之间恒具有摩擦力;当停止上推帘体12时,弹性元件2642 与螺纹段224之间的摩擦力、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
借此配置,使用者可以直接以手下拉或上推帘体12,即可操作卷帘10 展开或收合,并且在结束操作时,帘体12可以通过移动件26与轴柱22的螺纹段224之间的摩擦力,即时地停止在结束操作的位置。
再请参阅图11至图15,系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配置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的定位系统30同样包含了轴柱 32、导引件34及移动件36,移动件36套设在轴柱32上并介于导引件34的导引主体342和轴柱32的螺纹段324之间。轴柱32包含柱身322、螺纹段 324、第一挡部326及第二挡部328,并定义通过柱身322轴心的延伸线为轴线L,螺纹段324环设于柱身322上,且第一挡部326及第二挡部328分别设置在靠近螺纹段324的两端;导引件34具有导引主体342,且有第一支脚 344及第二支脚346分设于导引主体342的两端支撑导引主体342,且导引主体342具有顶抵面3422,并定义导引主体342具有一中轴3424,此中轴3424 与柱身322的轴线L平行且同向延伸;中轴342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3424a 及第二端部3424b,各别对应于第一支脚344及第二支脚346,而第一支脚 344及第二支脚346则分别受第一挡部326及第二挡部328的限制,而将导引主体342限制在使其顶抵面3422与螺纹段324相互对应的区域。移动件 36同样大致呈环形体,其包含支撑部362及制动组364,制动组364又包含了弹性元件3642及制动部3644,弹性元件3642及制动部3644同样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部362的通孔3622内,且制动部3644位于弹性元件3642 及导引主体342的顶抵面3422之间,使顶抵面3422保持接触制动部3644 的一端,制动部3644的另一端则抵压弹性元件3642,弹性元件3642相对于制动部3644的另一端则恒抵靠于轴柱32的螺纹段324,而对制动部3644施加一远离轴柱32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二者的差异,在于导引件34的导引主体342其顶抵面3422自第一端部3424a朝向第二端部3424b方向向下倾斜延伸而逐渐靠近轴柱32的螺纹段324,亦即顶抵面3422与中轴3424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大;更进一步的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导引主体342系一均质的实心块状物,其背对顶抵面3422的一侧大致抵靠于卷帘10的轴管14的内壁,而愈靠近动力机构18,导引主体342的厚度愈大,使其顶抵面3422愈靠近轴柱螺纹段324;亦即导引主体342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着中轴3424方向(等同柱身322的轴线 L方向)往动力机构18方向递增;同样定义本实施例的第一端部3424a(第一端脚344)朝向第二端部3424b(第二端脚346)的方向为第一方向D1,亦即,等同导引主体342横截面的面积递增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轴柱32、导引件34、支撑部362及制动组364的制动部 3644均系为硬质材料所制成,不易产生形变;而弹性元件3642则由具有弹性回复力的弹性材料所制成,当导引主体342的厚度渐增,使顶抵面3422 逐渐靠近轴柱32,而制动部3644及轴柱32无法产生形变以对应导引主体342 的厚度变化,于是渐增的力量对弹性元件3642造成挤压并使弹性元件3642 形变,同时弹性元件3642对轴柱32的压力亦同时增加而使得摩擦力增加,依此原理,弹性元件3642亦可由任何同样具有可被压缩及回复的特性的材料或元件所制成(例如:弹簧、橡胶或硅胶)。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帘体12卷收于轴管14时为初始状态,即帘体12 呈现如图1所示的状态,此时移动件36的位置大致对应于导引主体342的第一端部3424a,其配置及状态如图11至图13所示;当帘体12开始被向下拉动,而使帘体12自轴管14展开并同时驱转轴管14时,轴管14的转动会动力弹簧184开始蓄积回复的能量,并且带动移动件36转动,同时移动件36 会沿着导引主体342以第一方向D1(即横截面的面积递增的方向)移动,最终移动至最靠近第二端部3424b(如图2、图14及图15所示);此时位在通孔3622中的制动部3644,因受渐厚的导引主体342的顶抵面3422的顶抵,而逐渐朝向轴柱32的螺纹段324的方向移动,使得弹性元件3642承受愈来愈大的压力而压缩,并导致弹性元件3642与螺纹段324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变大;操作帘体12展开过程中,当停止下拉帘体12时,弹性元件3642与螺纹段324之间的摩擦力、动力机构18的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 12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反之,当上推帘体12时,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将驱转轴管14以卷收帘体12,同时轴管14带动移动件36转动,并沿导引主体342以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即横截面的面积递减的方向)移动,弹性元件3642推顶制动部3644朝向远离轴柱32的方向移动,同时制动部3644压抵于弹性元件 3642的压力也相对减少,导致弹性元件3642与轴柱32的螺纹段324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变小;当停止上推帘体12时,弹性元件3642与螺纹段32之间的摩擦力、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
由于随着展开的帘体12愈多,轴管14承受来自帘体12的重力所提供驱使轴管14朝向释出帘体12方向转动的力量愈大,而动力机构18的动力弹簧 184所蓄积的能量虽渐增,但却不足以抵销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因此,通过上述配置,可以使弹性元件3642与螺纹段32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加,以克服由帘体12所提供而驱使轴管14朝向释出帘体12方向逐渐增加的力,以使帘体12的定位确实,反之亦然。
再请参阅图16至图21,其系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定位系统40 同于前述实施例,亦包含轴柱42、导引件44及移动件46,且此定位系统40 亦装设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卷帘10中,定位系统40的轴柱42与支架16相连接,轴柱42包含柱身422以及绕设于柱身422上的螺纹段424,螺纹段424 的两端则分别设有第一挡部426及第二挡部428;导引件44同样邻近于轴柱 42设置,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此导引件44的导引主体442具有顶抵面 4422,并定义导引主体442具有一中轴4424,而在顶抵面4422的相反侧则具有凸肋4426,使导引主体442的横截面概呈“凸”字形,且此凸肋4426 一侧抵靠于轴管14的内壁;中轴4424通过凸肋4426并且与柱身422的轴线 L平行且同向延伸,而中轴442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4424a及第二端部 4424b,各自对应于导引件44的第一支脚444及第二支脚446,而第一支脚 444及第二支脚446则分别受第一挡部426及第二挡部428的限制,以将导引主体442限制在使其顶抵面4422与螺纹段424相互对应的区域;并定义第一端部4424a(第一端脚444)朝向第二端部4424b(第二端脚446)的方向为第一方向D1,且凸肋4426沿第一方向D1而高度渐增,使得导引主体442 的顶抵面4422沿第一方向D1而愈发靠近轴柱42的螺纹段424。
移动件46同于前述实施例而大致呈环形体,其包含支撑部462及制动组 464,制动组464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部462的通孔4622内,并包含了弹性元件4642及制动部4644,此制动部4644位于弹性元件4642及导引主体442的顶抵面4422之间,使顶抵面4422保持接触制动部4644的一端,而制动部4644的另一端则抵压弹性元件4642,使弹性元件4642相对于制动部4644的另一端恒抵靠于轴柱42的螺纹段424,而对制动部4644施加一远离轴柱42的作用力。
同样定义帘体12卷收于轴管14时为初始状态,此时移动件46的位置大致对应于导引件44的第一端部4424a,其配置及状态如图16至图18所示;当帘体12开始被向下拉动,而使移动件46转动并沿轴柱42的螺纹段424 依第一方向D1移动,同时亦沿着导引主体442的顶抵面4424移动,移动件 46在移动过程中,位在通孔4622中的制动部4644受到愈来愈靠近螺纹段424 的顶抵面4422顶推,使得制动部4644亦逐渐朝向螺纹段424的方向移动,同时,弹性元件4642承受愈来愈大的压力而压缩,并导致弹性元件4642与螺纹段424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变大;移动件46在轴柱42移动的行程可以直到帘体12完全展开(如图2、图19至图21所示),此时移动件46移动到最靠近导引主体442的第二端部4424b;在展开帘体12的过程中,当停止下拉帘体12时,弹性元件4642与螺纹段424之间的摩擦力、动力机构18的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 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反之,当上推帘体12时,动力弹簧184 所蓄积的回复力将驱转轴管14以卷收帘体12,同时轴管14带动移动件46 转动,并沿着导引主体442以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移动,弹性元件4642 推顶制动部4644朝向远离轴柱42的方向移动,同时制动部4644压抵于弹性元件4642的压力也相对减少,导致弹性元件4642与螺纹段424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变小;当停止上推帘体12时,弹性元件4642与螺纹段424之间的摩擦力、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使得帘体12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
再请参阅图22至图28,其系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定位系统50 包含轴柱52、导引件54及移动件56,且此定位系统50可装设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卷帘10中。定位系统50的轴柱52包含柱身522以及绕设于柱身522 上的螺纹段524,以及设置在螺纹段524一端的第一挡部526,柱身522连接于卷帘10的其中一个支架16,而相对卷帘10整体为固定不动;导引件54 邻近于轴柱52的螺纹段524设置,且此导引件54包含有导引主体542及第一支脚544,此第一支脚544卡固于轴管16的塞体164以支撑导引主体542,使导引主体542的顶抵面5422与螺纹段424相互对应,并定义导引主体542 具有一中轴5424,此中轴5424与通过柱身522轴心的轴线L平行且同向延伸,中轴542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5424a及第二端部5424b,并定义第一端部5424a朝向第二端部5424b的方向为第一方向D1;其中,第一端部5424a 位于导引件54的导引主体542与第一支脚544连接处,并大致对应于轴柱 52的第一挡部526。在本实施例中,导引主体542的顶抵面5422数量为二,分别位在中轴5424的两侧,并介于第一端部5424a及第二端部5424b之间,各顶抵面5422分别具有一滑槽5422a,且二滑槽5422a的一端的界线恰与本实施例所定义的第一端部5424a对齐;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顶抵面 5422系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向外倾斜而逐渐远离中轴5424,亦即,愈靠近第二端部5424b,导引主体542的宽度愈大;而在本实施例中,导引件54系一均质的实心块状物,因此,在其宽度朝向第一方向D1逐渐增大的同时,其横截面亦愈大。
移动件56大致呈环形体套设于轴柱52的螺纹段524外,并介于导引主体542与轴柱52之间。此移动件56包含支撑部562及制动组564,且制动组564包含了弹性元件5642及制动部5644。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公开,在本实施例中,制动部5644数量为二,且分别枢接于支撑部562的两侧,使得制动部5644可以支撑部562为轴心枢摆,而可以调变制动部5644压抵于螺纹段524的程度。以其中一组制动部5644搭配弹性元件5642作为说明,弹性元件5642的一端连接于制动部5644可相对支撑部562枢摆的自由端,弹性元件5642的另一端则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导引主体542位在远离所对应的制动部5644的顶抵面5422;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5642的一端以可滑移的方式勾扣于顶抵面5422的滑槽5422a,而另一端则横跨导引主体542之后固接于制动部5644,亦即弹性元件5642的两端分别勾拉制动部 5644及导引主体542,而对制动部5644提供了拉拢靠向轴柱52的螺纹段524 的作用力;当移动件56被轴管14带动而以第一方向D1移动时,弹性元件5642会沿着滑槽5422a移动,但随着顶抵面5422逐渐远离中轴5424,即导引主体542的宽度渐增,弹性元件5642逐渐被拉长,使得拉拢制动部5644 的作用力渐增,导致制动部5644抵压螺纹段524的力量渐增,则制动部5644与螺纹段524之间的摩擦力渐增,反之则使摩擦力渐减。
以下进一步说明在操作帘体12收展时,定位系统50的作动关系。定义帘体12卷收于轴管14时为初始状态,即帘体12呈现如图1所示的状态,此时移动件56最接近第一端部5424a,并且不超出第一挡部526,其位置及状态如图22至图25所示;当帘体12被向下拉动时,轴管14被展开的帘体12 所带动而转动,同时带动移动件56以第一方向D1移动,亦即朝向顶抵面5422 逐渐远离中轴5424的方向移动,直到移动件56移动到靠近第二端部5424b为止(如图26至图28所示)。
如前所述,在移动件56以第一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制动部5644与螺纹段524之间的摩擦力渐增,而当停止下拉帘体12时,制动部5644与螺纹段524之间的摩擦力、动力机构18的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的重力所提供以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当上推帘体12时,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将驱转轴管 14以卷收帘体12,同时轴管14带动移动件56沿导引主体542以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移动,亦即顶抵面5422逐渐向中轴5424靠近,则导引主体 542宽度渐缩,此时横跨导引主体542的弹性元件5642逐渐缩拢,而对于制动部5644的拉力渐小,则制动部5644夹掣螺纹段524的力量渐小,使得制动部5644与螺纹段524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变小,此时,帘体12驱转轴管14 的力也呈现渐减,当停止上推帘体12时,弹性元件5642与轴柱12之间的摩擦力、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
再请参阅图29至图35,其系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在结构配置上大致类同于第四实施例;定位系统60同样包含轴柱62、导引件 64及移动件66,且此定位系统60亦装设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卷帘10中。轴柱 62包含柱身622以及绕设于柱身622上的螺纹段624,螺纹段624的一端设有第一挡部626,柱身622连接于卷帘10的其中一个支架16,而相对卷帘 10整体为固定不动;导引件64包含导引主体642及卡固于轴管16的塞体164 以支撑导引主体642的第一支脚644,使导引主体642的顶抵面6422与螺纹段624相互对应;导引主体642由若干肋条纵横接设组成而概呈梯格状,顶抵面6422则形成于纵向肋条的外侧,并定义纵向通过导引主体642中心的延伸线为中轴6424,此中轴6424与通过柱身622轴心的轴线L平行且同向延伸,中轴6424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6424a及第二端部6424b,并定义第一端部6424a朝向第二端部6424b的方向为第一方向D1;其中,第一端部6424a 位于导引件64的导引主体642与第一支脚644连接处,并大致对应于轴柱 62的第一挡部626。
导引主体642的顶抵面6422的数量为二,分别位在中轴6424的两侧,并介于第一端部6424a及第二端部6424b之间,各顶抵面6422分别具有一滑槽6422a,顶抵面6422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向外倾斜而逐渐远离中轴6424,亦即,愈靠近第二端部6424b,导引主体642的宽度愈大;换句话说,随着顶抵面6422沿第一方向D1逐渐远离中轴6424,构成顶抵面6422的肋条之间的横向肋条则愈长。
移动件66同于前述实施例亦大致呈环形体套设于轴柱62的螺纹段624 外,并介于导引主体642与轴柱62之间,且不超过第一挡部626的位置。此移动件66包含支撑部662及制动组664,且制动组664包含了弹性元件6642 及制动部6644,制动部6644枢接于支撑部662,使得制动部6644可以支撑部662为轴心枢摆,而可以调变制动部6644压抵于螺纹段624的松紧程度。
弹性元件6642一端连接于制动部6644,另一端横跨导引主体642并以可滑移的方式勾扣于顶抵面6422的滑槽6422a,使得弹性元件6642的两端分别勾拉制动部6644及导引主体642,而对制动部6644提供了拉拢靠向螺纹段624的作用力;当移动件66以第一方向D1移动时,弹性元件6642会同时沿着滑槽6422a移动,但随着顶抵面6422逐渐远离中轴6424,弹性元件6642逐渐被拉长,使得拉拢制动部6644的作用力渐增,则制动部6644 抵压螺纹段624的力量渐增,导致制动部6644与螺纹段624之间的摩擦力渐增,反之则使摩擦力渐减。
同样定义帘体12卷收于轴管14时为初始状态,即帘体12呈现如图1 所示的状态,此时移动件66最靠近第一端部6424a,其位置及状态如图29 至图32所示;当帘体12被向下拉动时,轴管14被展开的帘体12所带动而转动,同时带动移动件66依第一方向D1移动,亦即移动件66会朝向顶抵面6422逐渐远离中轴6424的方向移动,直到移动件66移动到最接近第二端部624为止(如图33至图35所示)。
在移动件66沿第一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制动部6644与螺纹段624 之间的摩擦力渐增,而当停止下拉帘体12时,制动部6644与螺纹段624之间的摩擦力、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的重力所提供以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反之,当上推帘体12时,动力弹簧184所蓄积的回复力将驱转轴管14以卷收帘体12,同时轴管14带动移动件16沿导引主体642以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方向移动,亦即顶抵面6422逐渐向中轴6424靠近,则导引主体642宽度渐窄,同时横跨导引主体642的弹性元件6642宽度渐缩而对制动部6644的拉力渐小,则制动部6644夹掣螺纹段624的力量渐小,使得制动部6644与螺纹段624 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变小,此时,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也呈现渐减,当停止上推帘体12时,制动部6644与螺纹段624之间的摩擦力、动力弹簧184 所蓄积的回复力及帘体12驱转轴管14的力将达到平衡,帘体12即可停留在结束操作的任意位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配置,使用者可以直接以手下拉或上推帘体,即可操作卷帘展开或收合,并且在结束操作时,帘体可以通过移动件与轴柱的螺纹段之间恒常存在的摩擦力,即时地停止在结束操作的位置。更佳地,通过沿着轴柱的长轴方向而改变相对于轴柱的宽度或高度的导引主体,进而改变与顶抵面对应设置的移动件的状态,使得移动件与轴柱的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改变,而能更准确地对应于帘体展开或收合的重力和弹性回复力的变化,以因应不同位置的帘体对于轴管所产生的驱转力,准确地将帘体停留在结束操作时的位置而不致上移或下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定位系统,适用于一窗帘,该窗帘具有一帘体、一轴管及一支架,该轴管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支架,且该帘体一端连接于该轴管并可受操作地自该轴管展开或卷收于该轴管;该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轴柱,系固定不动地连接该支架,且定义该轴柱具有一长轴重合该轴柱的轴心;
一导引件,系以可随该轴管一同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轴管内,该导引件包含一导引主体与该轴柱间隔设置,并定义一中轴贯穿该导引主体,且该中轴与该轴柱的该长轴平行且同向延伸;该导引主体具有一顶抵面,且该顶抵面位在该中轴的一侧而与该中轴不为共面;以及
一移动件,系套设于该轴柱而位于该导引主体及该轴柱之间,且该移动件可受该轴管的转动所带动而相对该轴柱转动;当该帘体受操作而展开或收合时,该移动件及该导引件受该轴管的带动而以该轴柱为轴心转动,同时该移动件沿该轴柱及该导引主体往复移动,且该移动件在移动时受该顶抵面的引导以保持接触该轴柱而具有一摩擦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轴柱包含一柱身,一螺纹段设置于该柱身并对应于该导引主体,且该移动件套设于该螺纹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导引件包含一支脚与该导引主体连接,且该支脚以可随该轴管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轴管,使该轴管带动该导引主体转动时,同时带动该支脚以该轴柱为轴心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支脚自该导引主体朝向该轴柱延伸,且该支脚具有一缺口供该柱身穿过,使该支脚可相对该柱身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轴柱还包含一挡部邻近于该螺纹段,该挡部位于该螺纹段及扣合于该柱身的该缺口之间,且该挡部的外轮廓大于该缺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导引主体的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以一第一方向递增;当该移动件于该轴柱上以该第一方向移动时,该摩擦力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递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导引主体包含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分别位在该中轴的两端,且该顶抵面位在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并定义自该第一端部朝向该第二端部的方向为该第一方向;该帘体展开时,该移动件同时沿该顶抵面及该螺纹段以该第一方向移动;该帘体收合时,该移动件同时沿该顶抵面及该螺纹段朝向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移动件包含一支撑部及一制动组,该支撑部相对该轴柱的径向的距离不变,该制动组相对该支撑部而为可活动地设置,且该制动组可随同该支撑部沿该螺纹段移动;当该移动件以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制动组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沿该轴柱的径向逐渐朝向该螺纹段迫紧,以使该摩擦力递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导引主体的该顶抵面系面对该螺纹段,并位于该中轴与该螺纹段之间,且该顶抵面与该轴柱之间的距离,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递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导引主体的该顶抵面系位于该中轴的一侧,且该顶抵面与该中轴及该轴柱的该长轴不为共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制动组包含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与该螺纹段对应设置并产生一作用力;当该轴管带动该移动件以该第一方向移动时,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该作用力递增,使该摩擦力递增。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支撑部沿该轴柱的径向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保持连通该顶抵面与该螺纹段,且该制动组系可活动地容设于该通孔内;当该移动部以该第一方向位移时,随着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该顶抵面压抵该制动组使该弹性元件产生的该作用力递增,以使该制动组与该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递增;当该移动件以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位移时,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减,该弹性元件的该作用力递减,以使该制动组与该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递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制动组还包含一制动部,该制动部位于该弹性元件及该顶抵面之间,且该制动部一端抵靠于该顶抵面,另一端抵靠该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相对该制动部的另一端抵靠于该螺纹段;当该移动部以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制动部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沿该轴柱的径向朝向该螺纹段移动,该弹性元件受该制动部的压抵使该作用力递增,以使该弹性元件与该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递增;当该移动件以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位移时,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减,该弹性元件的该作用力递减,并推顶该制动件沿该轴柱的径向朝向远离该螺纹段的方向移动,以使该弹性元件与该螺纹段之间的摩擦力递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制动组还包含一制动部,该制动部的一端枢接于该支撑部而可相对该支撑部枢摆,另一端连接该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相对该制动部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该导引件的该顶抵面,使该顶抵面介于该弹性元件两端之间,且该制动部受该作用力拉拢而靠近该螺纹段;当该移动件以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弹性元件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增而拉伸,以增加施加于该制动部的该作用力,使该制动部以该支撑部为枢轴而沿该轴柱的径向朝向靠近该螺纹段的方向偏摆并紧抵该螺纹段,以增加该制动部与该螺纹段之间的该摩擦力;当该移动件反向位移时,该弹性元件随该顶抵面与该中轴之间的距离递减而收缩,以减少施加于该制动部的该作用力,使该摩擦力减少。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顶抵面具有一滑槽,且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可活动地勾扣于该滑槽,当该移动件位移时,该弹性元件勾扣于该滑槽的一端随该制动部的移动而沿该滑槽移动。
16.一种定位系统,适用于一窗帘,该窗帘具有一帘体、一轴管及一支架,该轴管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支架,且该帘体一端连接于该轴管并可受操作地自该轴管展开或卷收于该轴管;该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轴柱,系固定不动地连接该支架,且定义该轴柱具有一长轴重合于该轴柱的轴心;
一导引件,系邻近该轴柱并与该轴管连动设置,定义该导引件的横截面系延伸并正交于该轴柱的长轴方向,且该横截面的面积系以一第一方向递增,且该第一方向平行该长轴的延伸方向;以及
一移动件,系套设于该轴柱,且位于该导引件及该轴柱之间;该移动件及该导引件与该轴管连动设置,当该帘体受操作而展开或收合时,该移动件及该导引件受该轴管的带动而以该轴柱为轴心转动,该移动件并沿该轴柱及该导引件往复移动,且该移动件在移动时保持接触该轴柱而具有一摩擦力;
其中,该摩擦力随该导引件的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而递增。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帘体展开时,该移动件沿该轴柱以该第一方向移动;该帘体收合时,该移动件以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移动件包含一支撑部及一制动部,该支撑部相对该轴柱的径向的距离不变,该制动部相对该支撑部而为可活动地设置,使该制动部随该支撑部沿该轴柱移动;当该移动部位移时,该制动部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而朝向该轴柱靠近,以使该摩擦力递增。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移动件还包含一弹性元件与该制动部对应设置,且该弹性元件对该制动部提供一作用力;当该轴管带动该移动件以该第一方向位移时,随该导引件的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该作用力递增,使该摩擦力递增。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支撑部沿该轴柱的径向设有一通孔,且该通孔的开口端保持朝向该导引件;该弹性元件及该制动部系可活动地容设于该通孔内,该制动部位于该弹性元件及该导引件之间,且该制动部一端抵靠于该导引件,另一端抵靠该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相对该制动部的另一端抵靠于该轴柱;当该移动部位移时,该制动部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而朝向该轴柱移动,以使该弹性元件与该轴柱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当该移动件反向位移时,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减,该弹性元件的该作用力推顶该制动件朝向远离该轴柱的方向移动,并使该弹性元件与该轴柱之间的摩擦力递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导引件面对该通孔的厚度系以该第一方向呈渐增,使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以该第一方向呈渐增。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制动部的一端枢接于该支撑部而可相对该支撑部枢摆,另一端连接该弹性元件,且该弹性元件相对该制动部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连接于该导引件,使该导引件介于该弹性元件两端之间,且该制动部受该作用力拉拢而靠近该轴柱;当该移动件以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弹性元件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增而拉伸,以增加施加于该制动部的该作用力,使该制动部以该支撑部为枢轴更朝向靠近该轴柱的方向偏摆并紧抵该轴柱,以增加该制动部与该轴柱之间的该摩擦力;当该移动件反向位移时,该弹性元件随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递减而收缩,以减少施加于该制动部的该作用力,使该摩擦力减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导引件对应该制动部的另一侧具有一滑槽,且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可活动地勾扣于该滑槽,当该移动件位移时,该弹性元件勾扣于该滑槽的一端随该制动部的移动而于该滑槽中移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导引件的宽度系以该第一方向呈渐增,使该导引件横截面的面积以该第一方向呈渐增。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定位系统,其中,该轴柱及该支撑部具有相互啮合的公、母螺纹,使该移动件可相对该轴柱转动并沿该轴柱往复移动。
CN201820385179.0U 2017-08-22 2018-03-21 定位系统 Active CN208473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102,742 US11220860B2 (en) 2017-08-22 2018-08-14 Position-fix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53300 2017-08-22
CN2017210533001 2017-08-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3678U true CN208473678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06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85179.0U Active CN208473678U (zh) 2017-08-22 2018-03-21 定位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0860B2 (zh)
CN (1) CN208473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763A (zh) * 2019-12-26 2021-06-29 郑立铭 收折卷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31081A1 (en) * 2015-02-19 2016-08-25 Rollease Acmeda Pty Ltd Limiter assembly for a blind
CA3004144A1 (en) * 2017-07-21 2019-01-21 Zmc Metal Coating Inc. Quick release idle end for a roller blind
CA3013605A1 (en) * 2017-09-19 2019-03-19 Zmc Metal Coating Inc. Roller blind end bracket with retaining member
CN113266262A (zh) * 2021-06-28 2021-08-17 无锡万斯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无拉绳罗马帘卷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5960A (en) * 1974-09-16 1976-06-29 Massey Peyton L Retractable shower shade with adjustable extensibility
US4429729A (en) * 1982-07-09 1984-02-07 Clopay Corporation Window shade clutch assembly
IT1234071B (it) * 1989-05-12 1992-04-29 Sunproject Srl Dispositivo perfezionato a rullo avvolgitore per tendine del tipo avvolgibile
TWM573197U (zh) * 2018-04-23 2019-01-21 上慧機械企業有限公司 Pull cordless roller blind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763A (zh) * 2019-12-26 2021-06-29 郑立铭 收折卷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63151A1 (en) 2019-02-28
US11220860B2 (en)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73678U (zh) 定位系统
KR102084821B1 (ko) 건축물 개구부용 덮개
JP3676953B2 (ja) 入れ子式レ−ル
CN106335352A (zh) 用于车辆的开放式顶板结构以及在其中使用的卷帘组件
CN106869744B (zh) 绕绳机构、上轨组件及窗帘
CN201024877Y (zh) 用于辅助窗帘拉绳动作的变速器
CN104608809B (zh) 一种多功能推车
CN202664509U (zh) 全自动多折开收伞
CN103352653B (zh) 一种同步带牵引的抗风遮阳卷帘
CN205768358U (zh) 基于四轮行李箱万向滚轮的制停装置
CN203403799U (zh) 无段式卷帘
CN109142773A (zh) 一种试剂卡落卡机构
CN2604500Y (zh) 可卷收外露控制绳的百叶窗
CN109334588A (zh) 一种汽车橡胶密封件
CN209047792U (zh) 一种智能艺术画框
CN107191104A (zh) 一种易推防风门
CN203347664U (zh) 一种同步带牵引的抗风遮阳卷帘
CN201286928Y (zh) 导丝导入器
CN208311235U (zh) 一种扣压式吸盘挂钩
US8833835B2 (en) Shading assembly and open roof construction provided therewith
CN206738517U (zh) 一种拉珠式驱动器
CN216240368U (zh) 一种车辆卷帘衬布与帘布的连接结构
CN106522809B (zh) 无拉绳窗帘的帘体制动机构
CN205654654U (zh) 一种双向旋紧的连接件
CN206589626U (zh) 一种遮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