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3298U -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 Google Patents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73298U
CN208473298U CN201820974201.5U CN201820974201U CN208473298U CN 208473298 U CN208473298 U CN 208473298U CN 201820974201 U CN201820974201 U CN 201820974201U CN 208473298 U CN208473298 U CN 208473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square cross
column type
gauge
type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420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晴
邱凤夏
俞黎明
邱梁
任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7420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73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73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732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矩形柱模板加固件,涉及建筑施工用加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使用时需要多人配合,人力占用多,且操作相对不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四个卡板以及至少四个固定销,所述卡板一端弯折形成有钩持部,另一端开设有若干插销口,所述固定销呈楔形,所述卡板连接有用于夹持矩形柱模板的夹持机构,所述固定销包括首尾连接的两个侧板以及横板,两个所述侧板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滑移连接于横板,所述横板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穿设进入两个的侧板之间,另一端延伸至横板背离侧板一侧。本实用新型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可以节约人力,且使用更为方便。

Description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用加固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建筑正在往大空间、大框架发展,尤其是创杯工程,对框架柱的实际尺寸以及观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框架柱在建造时,需要先利用框架柱模板围设形成方形柱槽,再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
传统的建筑工程中,框架柱模板主要采用钢管外抱箍进行加固,结构件内部需要使用大量对拉螺栓固定钢管,这导致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洞眼很多,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后期处理,且洞眼处在混凝土浇筑时存在漏浆的问题,不仅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且影响工程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如图9和图10所示的一种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包括四个卡板1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固定销2。卡板1呈长板状,其一端弯折形成横置U状的钩持部11,另一端开设若干契合固定销2的插销口12,插销口12纵向贯穿卡板1;固定销2呈楔形。
使用时,如图所示,先将四个卡板1依次首尾连接,卡板1开设有插销口12的一端卡入相邻卡板1的钩持部11内,接着将固定销2插入插销口12,使固定销2位于钩持部11的侧向,且与之抵触;之后工作人员依次对固定销2敲击,使固定销2逐渐伸入插销口12,且侧边紧密抵触钩持部11的侧部,以固定四个卡板1。
由于上述矩形柱模板加固件,不必使用对拉螺栓进行固定,所以不会产生洞眼,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后续扫尾工作,方便使用,但是其在使用时,我司发现由于卡板无支撑,所以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将四个卡板连接固定,且在敲击固定销时需要人工托持卡板作为支撑,这导致人力占用过多,且使用相对不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可以节约人力,且使用相对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包括四个卡板以及至少四个与之配合使用的固定销,所述卡板长度方向的一端弯折形成有钩持部,另一端开设有若干插销口,所述固定销呈楔形,所述卡板连接有用于夹持矩形柱模板的夹持机构,所述固定销包括首尾连接的两个侧板以及横板,两个所述侧板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滑移连接于横板,所述横板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穿设进入两个的侧板之间,另一端延伸至横板背离侧板一侧,所述调节杆延伸至两个侧板之间的一端分别抵触两个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卡板可以先通过夹持机构初步固定在矩形柱模板上,以方便将四个卡板依次首尾连接,避免需要多人配合造成人力占用过多的问题;同时此时的固定销可以先以侧板铰接点朝下的方式插接至合适插销口内,再转动调节杆使其逐渐伸入两个侧板之间分开两个侧板,使得侧板紧密相邻卡板达到固定效果,即固定销不必通过敲击的方式达到固定效果,所以不必人工相对费力的托持卡板,从而使用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滑块、夹持杆以及定位螺母,所述卡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移连接于滑槽,所述夹持杆端部呈螺纹柱状,所述夹持杆一端螺纹连接于滑块,另一端朝向滑槽外侧延伸,并延伸至卡板外侧,所述夹持杆长度方向平行于卡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定位螺母螺纹连接于夹持杆,所述定位螺母位于滑槽外侧,且抵触卡板外壁,所述滑槽在卡板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供夹持杆滑动的侧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机构包括两组夹持组件,使用时,只需将两组夹持组件分别置于矩形柱模板的两侧,或者说拿住调节杆延伸在外的一端,将其滑动至抵触矩形柱模板侧面的状态,接着转动定位螺母使其抵触卡板外壁来对夹持杆定位,卡板就可以通过两组夹持组件夹持矩形柱模板的方式实现的初步固定在,以便后续进行四个卡板互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开口上下边沿分别设置有侧封片,两个所述侧封片分别位于夹持杆的上下侧,两个所述侧封片相互抵触,且所述侧封片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侧封片防止后续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不慎进入滑槽;同时因为侧封片具有弹性,所以不会过度阻碍夹持杆滑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螺母侧面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借助把手对定位螺母进行转动,以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螺母侧面开设有契合把手端部的卡槽,所述卡槽一端开口,所述把手插接至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转动定位螺母时,使用者可以将把手拆卸,以避免其对卡板的固定连接造成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侧板朝向横板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横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契合第二滑块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侧板通过第二滑块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的方式实现和横板滑移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滑块呈球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第二滑块的滑动受到限制,因为两个侧板相互铰接,导致第二滑块滑动时,其和第二滑槽的接触面会发生改变,此时若第二滑块为方体结构,则必定会造成部分阻碍限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位于横板背离侧板一侧的端部呈契合扳手的多棱柱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借助扳手来对调节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背离侧板一侧盖合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调节杆端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朝向横板一侧开口,所述防护盖罩设调节杆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防护盖防止后续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落在调节杆的端部固化调节杆,以保证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的空腔为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两侧开口,所述调节腔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闭合侧开口的防护面板,所述防护面板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防护面板防止混凝土进入两个侧板之间,以保证侧板转动不受阻碍,从而保证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卡板上设置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卡板的两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滑移卡板的夹持杆和螺纹连接的定位螺母,此时使用者可以将两个夹持杆分别置于矩形柱模板的两侧,利用其夹持矩形柱模板,并通过定位螺母对夹持杆固定,即卡板可以通过两个夹持杆配合夹持矩形柱模板的方式初步固定在矩形柱模板上,以便后续将四个卡板互连;由于此时不再需要多人配合连接卡板,所以可以节约人力,方便使用者操作;
2、固定销设置为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侧板以及横板,两个侧板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滑移连接于横板;在横板上螺纹连接调节杆,在调节杆一端延伸在进入两个侧板之间,分别抵触两个侧板,另一端位于横板外侧;此时若将固定销插接至卡板的插销口内(侧板铰接点朝下),使用者只需转动调节杆使其逐渐伸入两个侧板之间分开两个侧板,就可以使侧板外壁紧密抵触相邻卡板外壁实现对卡板固定;由于此时不必对固定销进行敲击,所以人工不必很费力的托持卡板,从而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板的结构视图,主要用以展示夹持组件和卡板的连接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板的局部爆炸视图,主要用以展示夹持组件的结构;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侧开口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销的结构视图一,主要用以展示固定销的整体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销的结构视图二,主要用以展示侧板和、横板以及的调节杆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销的局部爆炸视图一,主要用以展示第二滑块的结构;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销的局部爆炸视图二,主要用以展示防护盖和防护面板的结构;
图9为矩形柱模板加固件的现有技术展示图;
图10为现有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使用状态展示图。
图中:1、卡板;11、钩持部;12、插销口;13、滑槽;131、侧开口;132、侧封片;2、固定销;21、侧板;22、横板;221、第二滑槽;222、卡孔;23、调节杆;231、主杆;232、分隔块;24、第二滑块;3、夹持组件;31、滑块;311、螺纹孔;32、夹持杆;33、定位螺母;331、把手;332、卡槽;4、防护盖;41、容纳槽;42、卡块;43、凹槽;5、调节腔;51、防护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参照图1,包括四个卡板1以及四个与之配合使用的固定销2(图1中的固定销2为简易视图)。其中卡板1呈长板状,采用钢制;卡板1长度方向的一端采用机械冷弯的方式弯折形成有呈横置U状的钩持部11,另一端开设有若干的插销口12,插销口12在卡板1的厚度方向上呈贯穿结构;多个插销口12分为两列,沿卡板1的长度方向排列,且两列插销口12相互交错。固定销2呈楔形。
为了避免卡板1因为没有支撑而需要人工托持和多人配合才能安装,在卡板1上连接有用于夹持矩形柱模板的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机构可以将卡板1先初步固定在矩形模板上,以便后续将四个卡板1互连。
参照图2和图3,夹持机构包括两组夹持组件3,夹持组件3包括滑块31、夹持杆32以及定位螺母33。在卡板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3,滑块31沿滑槽13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滑槽13。
夹持杆32呈柱状,其一端呈螺纹柱状;在滑块31上开设有契合夹持杆32螺纹柱端的螺纹孔311,夹持杆32螺纹连接于螺纹孔311,以实现和滑块31连接。
螺纹孔311的开口设置于滑块31处于卡板1宽度方向的侧面上,使夹持杆3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卡板1的宽度方向。夹持杆32一端连接滑块31,另一端朝向滑槽13外侧延伸,并延伸至卡板1外侧。夹持杆32的螺纹柱端同样部分延伸在外,定位螺母33螺纹连接于夹持杆32,位于滑槽13外侧,且可以抵触卡板1的侧壁。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保证夹持杆32可以跟随滑块31一同滑移而不受阻碍,滑槽13在卡板1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契合夹持杆32的侧开口131,侧开口131的长度沿滑槽13的长度方向延伸,宽度小于滑块31的厚度。
使用时,使用者先根据矩形柱模板的宽度调节两组夹持组件3之间的间距,改变夹持组件3的位置,即拿住夹持杆32延伸在外的一端,通过滑动滑块31改变夹持杆32的位置。两个夹持杆32分别调节至贴合矩形柱模板侧面的状态,之后使用者转动定位螺母33,使定位螺母33抵触在卡板1上,就可以对对夹持杆32定位,阻止其滑动,此时两个夹持杆32相互配合夹持矩形模板的两侧,将卡板1初步固定在矩形模板上。
每一个滑块31上均开设有两个螺纹孔311,两个螺纹孔311呈对称设置。此时,使用者可以根据卡板1抵触矩形模板的侧面,对夹持杆32拆卸安装,保证夹持杆32始终安装在卡板1朝向矩形柱模板一侧,以加强使用效果。
参照图3,进一步的,为方便使用者对定位螺母33转动,在定位螺母33侧面设置有把手331。把手331呈柱状,在定位螺母33侧面开设契合把手331端部的卡槽332,把手331插接至卡槽332内。
由于把手331和定位螺母33为可拆卸连接,所以使用者可以在不转动定位螺母33时对把手331拆卸,以避免其干扰多个卡板1互连。
参照图3和图4,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混凝土浇筑的环节,此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不慎进入滑槽13内影响后续滑块31滑移,在滑槽13的侧开口131处设置有侧封片132。同一侧开口131处设置有两个侧封片132,两个侧封片132分别位于夹持杆32的上下侧,分别通过胶水粘连在侧开口131的上下边沿。侧封片132采用海绵制成,以避免过度阻碍夹持杆32滑移。自然状态时,上下侧的侧封片132相互抵触,以密闭滑槽13阻止混凝土进入。
参照图5和图7,固定销2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两个侧板21以及横板22,两个侧板21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焊接固定有第二滑块24。在横板22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221,第二滑块24分别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221,实现两个侧板21和横板22连接。第二滑块24的滑移方向为第二滑槽221的长度方向。
由于侧板21一端铰接,使得第二滑块24相对第二滑槽221滑移时与第二滑槽221的接触面并非固定,因此将第二滑块24设置为球状,以保证侧板21相对横板22滑移不受限制。
第二滑槽221一端开口,以供第二滑块24出入。第二滑槽221的端部开口处通过沉头螺栓安装固定有封堵块,封堵块契合第二滑槽221,通过封堵块可以闭合第二滑槽221。
参照图6和图7,在横板22上螺纹连接有呈螺杆结构的调节杆23,调节杆23的一端穿过横板22朝向侧板21之间延伸,另一端延伸至横板22背离侧板21的一侧。
使用时,先将固定销2插入卡板1的插销口12内(侧板21的铰接点朝下),使固定销2侧面相对靠近相邻卡板1的钩持部11;后续工作人员只需转动调节杆23,使其逐渐伸入两个侧板21之间,使得两个侧板21越来越分开,即使得侧板21侧面紧密抵触相邻卡板1的钩持部11,此时达到固定卡板1的目的。由于不变对固定销2敲击,所以不必花费很大力支撑卡板1,而此时卡板1又可以通过夹持机构初步固定,所以使用更加方便。
参照图6,调节杆23包括主杆231和焊接固定于主杆231一端的分隔块232。其中主杆231上开设有螺纹,且竖直穿设横板22;分隔块232位于主杆231延伸进入两个侧板21之间的一端。分隔块232的两端分别抵触两个侧板21。
分隔块232抵触两个侧板21的端面设置为弧状,以更契合转动的两个侧板21。
主杆231位于横板22背离侧板21一侧端部设置为多棱柱状,其契合扳手,以便工作人员借用扳手更为轻松的转动调节杆23。
参照图5和图8,在横板22背离侧板21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盖4,防护盖4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调节杆23端部的容纳槽41,容纳槽41朝向横板22的一侧呈开口结构。在防护盖4朝向横板22的一侧还成型有两个卡块42,在横板22上开设有契合卡块42的卡孔222。
使用时,防护盖4罩设于调节杆23延伸在外的端部,且卡块42卡接于卡孔222,实现盖合。防护盖4的设置可以防止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混凝土落在上面固化住调节杆23,以保证使用效果。
在防护盖4的侧面开设有凹槽43,凹槽43朝向外一侧开口,用于供使用者的手指伸入,以便使用者对防护盖4进行操作。
参照图8,两个侧板21之间形成的空间为调节腔5,调节腔5的两侧同样呈开口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同样存在一定的几率会落入两个侧板21之间,导致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在调节腔5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闭合调节腔5的侧开口的防护面板51。防护面板51采用橡胶制成,具有弹性,其两边沿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侧板21,防护面板51朝向调节腔5外的一侧和侧板21的对应侧端面平齐,以用于阻挡混凝土进入调节腔5保证使用效果。
使用过程:
1、先拿起一个卡板1,将其移动到矩形柱模板侧面,并根据矩形柱模板该侧面的宽度对夹持机构进行调节,改变两个夹持组件3的间距;该环节通过拿住夹持杆32延伸在外的一端,借助滑块31相对卡板1滑移实现;要求其中一个夹持杆32滑移至卡板1的钩持部11的外边沿位置,并通过将把手331插接定位螺母33上对应卡槽332,对定位螺母33转动,使定位螺母33抵触卡板1来固定夹持杆32的位置;
2、将上述卡板1朝向矩形柱模板移动,使卡板1抵触在矩形柱模板上,并使得两个夹持杆32分别夹持在矩形柱模板的两侧,此时转动对应定位螺母33对另一还没固定的夹持杆32进行固定,使得卡板1借助两个夹持杆32夹持矩形柱模板的方式初步固定;
3、拿起另一个卡板1,将该卡板1按照上述步骤1调节好,接着将该卡板1设置有插销口12一端卡接至步骤2所述卡板1的钩持部11内;要求该卡板1此时钩持部11的朝向和步骤2所述卡板1的钩持部11朝向正好相反,即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然后重复上述步骤2完成这一卡板1的初步固定;
4、多次重复上述步骤3,直到四个卡板1依次首尾连接;
5、拿起一个固定销2,将其插接至合适的插销口12内,使得固定销2靠近相邻卡板1的钩持部11;此时使用者对固定销2所插接的卡板1再次操作,对其钩持部11一侧位置的夹持杆32调节,使其可以相对卡板1滑移;然后托持住该卡板1,转动固定销2上的调节杆23,使两个固定销2的两个侧板21逐渐分开,直到一侧板21紧密的抵触在相邻卡板1上;
6、多次重复上述步骤5,直到四个卡板1上合适的插销口12分别插接有固定销2,并固定销2完成对卡板1固定,此时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成,对矩形柱模板实现一次加固。
由于上述操作时,可以借助夹持机构将卡板1先初步固定在矩形柱模板上,不必多人配合操作;同时在固定销2固定时不必使用锤子敲击,所以节约人力,且操作相对方便。
对矩形柱模板加固时,要求最下层的本实用新型距离矩形柱模板的基底至少为15cm,最下层上方的三个本实用新型纵向间距为30cm,其余部分间距设置为50cm。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包括四个卡板(1)以及至少四个与之配合使用的固定销(2),所述卡板(1)长度方向的一端弯折形成有钩持部(11),另一端开设有若干插销口(12),所述固定销(2)呈楔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1)连接有用于夹持矩形柱模板的夹持机构,所述固定销(2)包括首尾连接的两个侧板(21)以及横板(22),两个所述侧板(21)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滑移连接于横板(22),所述横板(22)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23),所述调节杆(23)一端穿设进入两个的侧板(21)之间,另一端延伸至横板(22)背离侧板(21)一侧,所述调节杆(23)延伸至两个侧板(21)之间的一端分别抵触两个侧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组夹持组件(3),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滑块(31)、夹持杆(32)以及定位螺母(33),所述卡板(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块(31)滑移连接于滑槽(13),所述夹持杆(32)端部呈螺纹柱状,所述夹持杆(32)一端螺纹连接于滑块(31),另一端朝向滑槽(13)外侧延伸,并延伸至卡板(1)外侧,所述夹持杆(32)长度方向平行于卡板(1)的宽度方向,所述定位螺母(33)螺纹连接于夹持杆(32),所述定位螺母(33)位于滑槽(13)外侧,且抵触卡板(1)外壁,所述滑槽(13)在卡板(1)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供夹持杆(32)滑动的侧开口(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口(131)上下边沿分别设置有侧封片(132),两个所述侧封片(132)分别位于夹持杆(32)的上下侧,两个所述侧封片(132)相互抵触,且所述侧封片(132)具有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母(33)侧面连接有把手(3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母(33)侧面开设有契合把手(331)端部的卡槽(332),所述卡槽(332)一端开口,所述把手(331)插接至卡槽(3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1)朝向横板(22)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块(24),所述横板(22)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契合第二滑块(24)的第二滑槽(221),所述第二滑块(24)沿第二滑槽(22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2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24)呈球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3)位于横板(22)背离侧板(21)一侧的端部呈契合扳手的多棱柱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2)背离侧板(21)一侧盖合连接有防护盖(4),所述防护盖(4)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调节杆(23)端部的容纳槽(41),所述容纳槽(41)朝向横板(22)一侧开口,所述防护盖(4)罩设调节杆(23)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矩形柱模板加固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21)之间形成的空腔为调节腔(5),所述调节腔(5)两侧开口,所述调节腔(5)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闭合侧开口的防护面板(51),所述防护面板(51)具有弹性。
CN201820974201.5U 2018-06-22 2018-06-22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73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4201.5U CN208473298U (zh) 2018-06-22 2018-06-22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4201.5U CN208473298U (zh) 2018-06-22 2018-06-22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73298U true CN208473298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420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73298U (zh) 2018-06-22 2018-06-22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7329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2864A (zh) * 2019-07-30 2019-11-29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式模板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0528885A (zh) * 2019-09-10 2019-12-0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一种土建施工浇灌装置
CN111852002A (zh) * 2020-07-29 2020-10-30 哈尔滨学院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2864A (zh) * 2019-07-30 2019-11-29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式模板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0528885A (zh) * 2019-09-10 2019-12-0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一种土建施工浇灌装置
CN110528885B (zh) * 2019-09-10 2021-08-10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一种土建施工浇灌装置
CN111852002A (zh) * 2020-07-29 2020-10-30 哈尔滨学院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73298U (zh)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
CN109610808B (zh) 一种建筑高层铝模板组合结构
CN206801028U (zh)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结构
CN110509411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可拆卸式混凝土浇筑模具
CN209855855U (zh) 一种提拉式可调宽度与拼接式活动中心水沟模板
CN108729690A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可调节支撑架
CN109024987A (zh) 一种卫生间剪力墙的后浇施工方法
CN220100649U (zh) 一种圈梁模板加固装置
CN208473299U (zh)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用卡板
CN209873805U (zh) 一种无坡道地下室施工用的混凝土浇筑装置
CN207538465U (zh) 一种对拉螺杆式模板箍紧装置
CN207469727U (zh) 新型模板装置
CN209429513U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连接装置
CN211566302U (zh) 一种建筑土木施工浇筑板结构
CN209381058U (zh) 一种用于拆卸预制构件模板的省力装置
CN208473300U (zh) 矩形柱模板加固件用固定销
CN217353567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模板防漏拉杆
CN214136554U (zh) 一种建筑用可调节钢筋混凝土柱高度的模具
CN219471552U (zh) 一种模架防偏移结构
CN217871808U (zh) 一种反坎用铝模装置
CN220909202U (zh) 一种新型建筑安全网
CN218406535U (zh) 一种电力沟浇筑模具
CN213896780U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混凝土拼接模板
CN212453624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建筑模板固定结构
CN217897278U (zh)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用吊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2